2024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3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图中①;②、③、④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巴西亚马孙平原人口稀少,原因是该地分布有面积广大的()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亚寒带针叶林3、第24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于2022年2月4日20点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并为来华出席开幕式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王室成员及国际组织负责人举行欢迎宴会及相关双边活动。大会开幕时,与北京处于相同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A.1/2B.1/3C.1/4D.全部4、下列日期中,牡丹江昼夜长短差异最小的一天是()A.5月1日B.7月1日C.11月1日D.3月1日5、若黄赤交角变小,地球五带的范围会A.热带变大B.热带变小C.温带变小D.寒带变大6、下面四幅图中,和北半球冬至日这天相符合的是()A.B.C.D.7、张老师还在坡峰岭发现了叠层石白云岩(图1);叠层石是蓝细菌在海水潮间带周期性生长形成的沉积构造。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叠层石白云岩属于图2中的岩石()A.甲B.乙C.丙D.丁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贯穿亚欧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镇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材料二“一带一路”路线图。

(1)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马六甲海峡附近常年受_______带控制,风浪较小,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

(2)“一带一路”的最西端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最东端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最东端地区有世界典型的________自然带,该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9、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和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乙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c表示三大岩石中的__________岩,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内力或外力)作用。

(3)图中③箭头表示___________;当岩浆活动释放出大量气体会导致④作用_________(增强或减弱),其对过程①会产生__________(增强或削弱)影响。

(4)图中甲、乙两处地质构造更适合修建隧道的是______________处。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生长快,树形高大,材质优良,经济价值高,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在美国西海岸。材料二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材料三“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等高线地形”、“罗讷河周边等高线地形图”、“阿克塔和马赛气候资料图”。

(1)阿克塔和马赛两地均为________气候,降水主要来自________(填大气环流名称),因为受沿岸________(填洋流性质)影响,阿克塔年均温比马赛________。

(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改善水质发电保护河流生态土地开发开采河沙改善航运条件。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第一阶段。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①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

20世纪20~80年代。

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汉。

③________

(3)罗讷河流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种植________等园艺作物经验丰富。若要从美国引种海岸红杉,你认为甲、乙两地中更合适的种植区域是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11、依据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来判读气候类型。

热带:1____;2____;3____;4____。

亚热带:5____;6____。

温带:7____;8____;9____。12、下图为亚洲季风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亚洲l月季风的是________图,表示亚洲7月季风的是________图。

(2)在甲图中,A气压名称为________,在其控制下,天气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

(3)B、C、D三字母附近的箭头,表示冬季风的是________,表示夏季风的是________。

(4)东亚季风的成因主要是________。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表格。

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分布图。

。发射基地。

有关自然条件。

发射突出优势。

西昌;酒泉。

位于西部内陆;人烟稀少。

酒泉;太原。

利于观测。

西昌;酒泉。

海拔高;大气稀薄。

文昌。

节省燃料和成本。

沿海。

14、读北半球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下题。

(1)影响甲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在该系统的控制下,甲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

(2)图中①处的风向为________。①处与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处。

(3)过若干小时,②将受________(天气系统)影响,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常出现天气是(_____)。A.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雨过天晴B.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C.出现较大的风,并出现雨雪天气D.气温降低,气压降低,出现晴朗天气(4)图中②③④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________处。15、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看,丁为_______;从地貌类型看,甲为____________。

(2)乙处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_,主要形成原因为__________(地质作用类型),该地貌形成的物质组成分布特征为________。

(3)乙地与丙地均有地下水(泉)出露,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泉的形成常与___________(地质构造类型)有关。

(4)如果该图的陆地地处欧亚板块、东部的海洋地处太平洋板块,则这两个板块交界处会形成________、_________地貌。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6、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成因。(_____)A.正确B.错误17、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不会因为某个地理要素的变化而变化。(_____)A.正确B.错误18、不同的气候类型一定对应不同的自然带。(_____)A.正确B.错误19、寒潮属于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其对农业造成的危害在冬季最大。(_____)A.正确B.错误20、河漫滩平原发育于山前地带。____A.正确B.错误21、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均与副热带高压有关。(_____)A.正确B.错误22、北半球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高压切断。(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1题,共6分)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食性杂,有较强的生存适应能力。近几年,上海居民在自家小区或是公园绿地发现数量众多的野生貉。与其它野生动物的误闯不同,这些野生貉显然是“打算”长期定居在上海。据统计,在上海定居的野生貉数量很可能超过5000只。

说明野生貉能够定居上海的原因,并为人与野生貉在城市和谐共生提出合理建议。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详解】

①为西南风,为北半球西风带,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处于偏北(北极圈以北)位置,因而可推知,①为夏至日;同理,根据风向和气压带可推知,②风向和气压带位置偏北,为夏至;③风向和气压带位置偏南,为冬至;④未移动为春秋分。因此①②处于同一日,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2、C【分析】【分析】

【详解】

巴西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形成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由于热带丛林分布面积广大,适合人口居住;生产、生活的空间较少,这是导致当地人口稀少的原因之一,C符合题意;当地的水热状况不适合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排除ABD。故选C。

【点睛】3、D【分析】【详解】

北京时间20:00开幕;则0:00经线为180°,180°经线为国际日界线,从0时所在经线到180°经线为同一日期,此时全球同处于一个日期,因此,开幕时全球与北京处于相同日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日期变更规律:从东向西越过国际日界线时,日期要加一天,从西向东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4、D【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牡丹江昼长和夜长差异在一年中最小,越接近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的日期,牡丹江昼夜长短差异越小。5月1日离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约40天,7月1日离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约83天,11月1日离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约39天,3月1日离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约20天,因此3月1日离两分日最近,因此此日是四个日期中牡丹江昼夜长短差异最小的一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5、B【分析】【详解】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为热带;极圈到极点之间地区为寒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地区为温带。

回归线纬度=黄赤交角;极圈纬度=90°-黄赤交角。所以黄赤交角变小,回归线的度数变小,热带变小;黄赤交角变小,极圈的度数变大,寒带变小;温带则变大。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清楚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角度关系。6、C【分析】【分析】

【详解】

北半球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A图反映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A错误。B图反映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B错误。C图反映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C正确。D反映昼夜平分,无极昼极夜现象,D错误。故选C。7、A【分析】【分析】

【详解】

由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岩浆形成的丙为岩浆岩,岩浆岩形成的乙为沉积物,沉积物乙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甲,丁为变质岩。由材料可知叠层石是蓝细菌在海水潮间带周期性生长形成的沉积构造,且从图中可以看出其由层理构造,故叠层石为沉积岩对应图2中的岩石甲,A正确。故选A。

【点睛】

岩石的特点: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侵入岩结晶度好,晶体颗类较大;喷出岩具有气孔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重结晶作用明显。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东西跨度较大;自然景观变化主要是森林-草原-荒漠-森林的变化,该景观变化主要是水分因素不同造成的。马六甲海峡附近纬度低,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风浪较小,由于终年高温多雨,该地区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

(2)“一带一路”的最西端地区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区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远近和饲料供应。

(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最东端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中国南方地区,其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最东端地区多为有世界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该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是该地处于最大的大陆与最大的大洋之间,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点睛】

亚洲季风气候的分布、成因及影响总结:(1)分布亚洲大陆的南部和东部,是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由低纬向高纬,依次分布着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的南部;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中国、朝鲜、日本等国的北部以及俄罗斯的东部太平洋沿岸地区。(2)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其位置有关。从东亚来讲,处在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北部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寒冷干燥的偏北风,也就是冬季风;夏季,亚洲的内陆升温快,气压低,太平洋升温慢,气压高,于是湿热的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也就是夏季风。冬季风风力强劲,影响范围较大,受其影响,东亚大部分地区冬季低温少雨;当夏季风盛行时,东亚的降水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东部沿海地区高温多雨。(3)影响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就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造成旱灾。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季风影响的地区易发生旱涝灾害。【解析】水分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市场饲料(气候)水稻种植业温带落叶阔叶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处岩层下凹;其地质构造应是向斜。

(2)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都能转化为岩浆,而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经冷却凝固作用而生成,故排除掉岩浆岩;该地位于地壳内部,经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下变质而成,c表示变质岩。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3)图中①表示太阳辐射;②表示地面辐射,③箭头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当岩浆活动释放出大量气体会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其对太阳辐射会产生削弱影响。

(4)修建隧道适合在背斜,图中甲是背斜,乙是向斜,故更适合修建隧道的是甲处。【解析】向斜变质内力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强削弱甲10、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等高线地形”;“罗讷河周边等高线地形图”、“阿克塔和马赛气候资料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流域的综合治理;区域农业发展等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

(1)

根据阿克塔和马赛气候资料图可知;降水多,夏季降水少,且位于北纬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的降水主要是冬季由盛行西风带来的。阿克塔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所以年均温较低。

(2)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目的是防洪;改善航运条件。20世纪20~80年代: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措施,目的是发电、防洪、改善航运条件、土地开发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汉等,目的是保护河流生态。

(3)

罗讷河流域位于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地中海式农业,种植葡萄(花卉;柑橘、无花果、油橄榄)等园艺作物经验丰富。由资料可知,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若要从美国引种海岸红杉,更合适的种植区域是乙地,因为乙地为山地,坡度大,适合发展林业;乙地地势高,较温和,降水更丰富,更符合海岸红杉的生长习性。

【点睛】【解析】(1)地中海盛行西风寒流低。

(2)防洪改善航运条件发电防洪改善航运条件(土地开发)保护河流生态。

(3)地中海式农业葡萄(花卉、柑橘、无花果、油橄榄)乙乙为山地,坡度大,适合发展林业;乙地地势高,较温和,降水更丰富,更符合海岸红杉的生长习性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给合图中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气候类型。1;2、3、4位于低纬度地区;为热带气候;1位于赤道到北纬10度之间的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2位于北纬10度到20度之间大陆西岸和内部,为热带草原气候;3位于北纬10度到25度之间的大陆东岸,为热带季风气候;4位于北纬20度到30度的大陆西岸和内部,为热带沙漠气候;5位于北纬25度到35度的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6位于北纬30度到40度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7位于北纬40度到60度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8位于北纬35度到55度的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9位于中纬度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点睛】【解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12、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亚洲季风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季风的风向;气压中心名称、天气特点等基础知识。

(1)

l月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形成冷高压,因此风从陆地高压吹向海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在东亚形成西北风,在南亚形成东北风,与甲图风向吻合。l月亚欧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切断的副热带高压带残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东亚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东南风;在南亚由于东南信风带北移,跨越赤道右偏为西南风,与乙图吻合。

(2)

l月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形成冷高压,称为亚洲高压;由于高压中心空气受冷,气流下沉,因此在其控制下,天气的主要特点是寒冷干燥。

(3)

冬季风为偏北风;与D箭头相符,夏季风为偏南风,与B;C箭头相符。

(4)

东亚处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典型季风。

【点睛】【解析】(1)甲乙。

(2)亚洲高压冷干。

(3)DB;C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13、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四大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难度较小,按照气象条件;纬度因素、地势因素、地形条件、安全因素等角度分析。

【详解】

西昌位于西部内陆;人烟稀少,安全性强,即便发射失败或有其他坠落物所造成的危害也比较小。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文昌是我国纬度最低的卫星发射基地,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海运对货物的适应性更强,运输量更大。

【点睛】【解析】。发射基地。

有关自然条件。

发射突出优势。

西昌。

位于西部内陆;人烟稀少。

①保证安全。

酒泉;太原。

②晴天多;能见度高。

利于观测。

西昌;酒泉。

海拔高;大气稀薄。

文昌。

③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

节省燃料和成本。

沿海。

④海运便利;方便运输大宗物资。

④海运便利;方便运输大宗物资。

14、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北半球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为背景;考查天气系统的判读;过境前后的天气特点、风向判读等大气知识。

(1)

根据等压线数值趋势可知;甲处为高压中心,对应反气旋,反气旋由于中心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故控制下的天气特点晴朗少雨。

(2)

根据①附近的等压线数值分布;风从北侧高压吹向南侧的低压,故为偏北风。⑤处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故风力更大。

(3)

根据冷锋符号判读;②处目前处于冷锋前,因此过若干小时,②将受冷锋影响,冷锋过境后,常出现天气是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4)

连续性降水天气主要出现在暖锋前;根据暖锋符号可知是④。

【点睛】【解析】(1)反气旋晴朗少雨。

(2)偏北风⑤

(3)B

(4)④15、略

【分析】【详解】

(1)从地质构造看;丁岩层上拱,是背斜;从地貌类型看,甲为山岭。

(2)乙处位于出山口;乙处的地貌类型为冲积扇,主要形成原因为流水的堆积作用。由于物质的粗细不同,河流的搬运能力不同,该地貌形成的物质组成分布特征为由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

(3)乙地与丙地均有地下水(泉)出露;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泉的形成常与断层有关。

(4)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说,在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交界处常形成岛弧链、海沟地貌。【解析】背斜山岭冲积扇(或洪积扇)流水堆积作用由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断层岛弧链海沟(注意是交界处的地貌)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6、×【分析】【分析】

【详解】

东亚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所以错误。

【点睛】17、×【分析】【分析】

【详解】

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