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71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的特殊行为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2、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B.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C.田间的玉米合理密植,有高有矮D.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C.植食性昆虫属于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可加快物质循环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4、为了解在相对封闭环境中某种害虫对优质牧草的危害影响,科研小组连续两年的4~8月份监测了害虫种群密度变化,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年的4~5月期间,该害虫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两年的7月中旬,该害虫对牧草的破坏能力达到最大C.若当年用性引诱剂捕杀害虫对下一年种群数量无影响D.两年时间内,该环境中害虫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波动5、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环境,已经形成了生态赤字。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消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新能源利用和绿色出行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B.垃圾分类、回收和再利用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C.合理施肥、灌溉有利于保证农田结构和功能的协调D.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就是扩大人生态足迹和加大对资源的利用6、长期生活在极端温度环境中的生物,通过气候驯化或进化变异,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以下关于生物适应温度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寒冷地区的动物往往比温暖地区的动物个体大,有利于抗寒B.冬眠状态的动物体内酶的活性比活动状态下低C.沙漠中的仙人掌气孔在夜晚才开放,有利于适应高温干旱的环境D.草原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蜡质层,有利于适应低温环境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8、某农场中饲料作物的产量见下表,可见()。作物苜蓿野干草玉米高粱杂豆产量(Kg/亩)1001.9304.81258.8505.7196.0

A.杂豆对光能的转化效率最低B.饲料作物中的能量全部用于呼吸作用C.饲料作物中的能量80%流入下一个营养级D.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可增加该农场的能量输入9、公园湖面上的“小绿岛”是生态浮岛景观,不仅有装点湖面景观的作用,更能改善水质环境。生态浮岛是多种生物生存繁衍的载体,是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程学原理,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的人工浮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浮岛植物上有昆虫栖息,植物根际有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活,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浮岛上的植物与水体中藻类植物竞争阳光和水中有机物,能有效抑制藻类生长C.该水域群落中各物种由于生态位的不同而到达相对平衡的状态进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D.生态浮岛建立数十年后该水域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属于次生演替10、某地甲、乙两种生物种群数量与λ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为一年后种群数量Nt+1,与当前种群数量Nt的比值。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小于N2,两种群的种群数量和增长率均增加B.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1时,一年后两者数量仍相等C.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2时,乙种群数量下降较甲快D.该环境中,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比乙种群的小11、“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孔林内现已有树10万多株。其中柏、杨、柳、女贞、樱花等各类树木,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等数百种植物,也依时争荣。下列正确的是()A.树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受乔木密度的影响B.孔林中数量众多的植物、生活在其中种类繁多的动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C.生活在林下的半夏、苔藓等阴生植物的叶绿体颗粒一般较大,颜色较深,这是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D.“林深五月寒”体现了孔林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12、塑料是“白色污染”的“主要元凶”,降解塑料微生物的筛选有助于解决该难题。如图1是研究人员从蜡螟消化道中分离高效降解聚乙烯细菌的操作流程,图2是菌种筛选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聚乙烯是某些塑料的主要成分,菌种筛选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聚乙烯微粒而不透明。A.应选择菌落A1进行扩大培养B.扩大培养应选择固体培养基C.培养基中聚乙烯的作用是筛选目的菌和为目的菌提供碳源D.与焚烧相比,利用目的菌降解聚乙烯塑料具有不造成二次污染的优点13、为探究pH对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不同pH的稻草培养液培养草履虫,培养的起始密度为5个/毫升,培养时间为2d,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pH345678910种群密度/(个/mL)00153160168172133125

A.必须保证每组的温度、培养液体积等条件相同B.每组培养液中草履虫数量都呈“S”形增长C.增加培养液的量,可改变草履虫种群的K值D.草履虫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的环境中14、我国农业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虽然产量大大提高,但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现在我国农村大力推广生态农业,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越好B.生态农业可改善土壤结构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在其中起重要作用15、“鱼菜共生”模式通过合理的生态设计,将水产养殖与无土栽培两种不同的技术相结合。在该模式中,水产养殖系统的水被输送到无土栽培系统,经由植物吸收过滤后再输送回水产养殖系统(如图),进而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共生效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从整体原理出发,该模式中应选择合适的“鱼菜”种类C.“种菜不施肥”是因为鱼粪中的有机物可直接被蔬菜利用D.该模式所收获蔬菜中的重金属残留远低于传统土壤栽培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又称K值。17、____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18、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属于_______,经历了裸岩阶段、_______、_______、草本植物阶段、_______、森林阶段。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属于______。19、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____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②信息的传递还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以维持___________的稳定。20、生产者——绿色植物属于第_____营养级;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昆虫是_______,属于第_______营养级;次级消费者——青蛙属于第_______营养级;_______——蛇属于__________营养级;四级消费者——鹰属于第_______营养级。21、种群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_____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2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的。23、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大都来自_______,这些能量中大约只有1%以_______的形式,被生态系统的______通过______转化为_______,固定在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1题,共3分)24、三裂叶豚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被我国列为外来入侵物种。

(1)三裂叶豚草刚开始入侵某地时,其种群往往呈“_____”形增长,种群出现这种增长的原因有_____。

(2)研究发现某锈菌对三裂叶豚草表现为专一性寄生,可使叶片出现锈斑,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为了验证该锈菌对三裂叶豚草的专一性寄生,科研人员进行了侵染实验。在三裂叶豚草和多种植物的离体叶片上分别喷洒一定浓度的锈菌菌液,将叶片静置于适宜条件下,观察和记录_____,实验结果应为_____。

(3)为了有效控制三裂叶豚草,科研人员开展了生物控制实验,样地中三裂叶豚草初始播种量一致,部分实验结果见表。组别三裂叶豚草生物量(kg/m2)第1年第2年第3年第3年A:三裂叶豚草8.0712.2412.24B:三裂叶豚草+锈菌7.656.434.77C:三裂叶豚草+广聚萤叶甲8.1012.4312.78D:三裂叶豚草+野艾蒿4.894.023.12

注:锈菌—真菌;广聚萤叶甲—昆虫;野艾蒿—植物。

表格中体现出的种间关系除了寄生外,还包括_____。分析表中数据初步判断可用于控制三裂叶豚草的生物是野艾蒿,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

(4)有人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在尚未被三裂叶豚草入侵但入侵风险较高的区域可通过种植野艾蒿预防其入侵,在已经被三裂叶豚草入侵的区域可以通过喷洒锈菌以防治其入侵。请你评价一下上述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详解】

A;动物的特殊行为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即行为信息,A正确;

B;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调节狼和兔之间的捕食强度,B正确;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双向的;C错误;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这是信息传递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D正确。

故选C。

【点睛】2、C【分析】【分析】

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垂直结构是指在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的明显分层现象;水平结构主要是指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详解】

A.温带落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A错误;

B.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为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

C.田间的玉米为一个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特征,C正确;

D.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为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群落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对相关概念的识记和实际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田间的玉米是种群,而非群落。3、A【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也可以是指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详解】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

B;生产者能够将二氧化碳制造成有机物;包括光合作用型和化能合成型,故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是生产者,B正确;

C;植食性昆虫属于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可加快物质循环,C正确;

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D正确。

故选A。4、C【分析】【分析】

从图中看出;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在7月达到峰值,而后种群数量不断降低,在第二年4月基本降为0,而后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详解】

A;根据题意;该害虫在相对封闭环境,从两年的4月1日至5月29日种群密度均逐渐上升,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害虫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正确;

B;害虫以牧草为食;两年的7月中旬该害虫种群密度都是最大,对牧草的破坏能力达到最大,B正确;

C;若在第一年用性引诱剂捕杀害虫;会破坏该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种群出生率,导致下一年害虫种群数量下降,C错误;

D;据图;第一年内,害虫种群数量受多种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影响,该环境中害虫种群数量处于波动中,第二年与第一年曲线变化基本一致,说明该环境中害虫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波动,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以某种害虫连续两年的种群密度变化为情境考查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信息传递在有害动物控制等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体现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5、D【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详解】

A;新能源利用和绿色出行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A正确;

B;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有利于减少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B正确;

C;相应物质和能量投入能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因此合理施肥、灌溉有利于保证农田结构与功能的协调,C正确;

D;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错误。

故选D。6、D【分析】【分析】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

A;动物个体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散热面积相对较小,有利于抗寒,A正确;

B;冬眠状态的动物体内酶的活性比活动状态下低;有利于其减少冬眠期间的物质消耗,B正确;

C、沙漠中的仙人掌气孔在夜晚才开放,白天关闭,有利于减低蒸腾作用,同时不影响光合作用中CO2的供应;是其适应高温干旱的环境的一种表现,C正确;

D;草原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蜡质层,水分不易散失,有利于其适应干旱环境,D错误。

故选D。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B: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详解】

A;碳循环过程中;碳在生物群落内的流动过程要依靠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

B;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B正确;

C;碳元索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主要是土壤微生物,C正确;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正确。

故选BCD。8、A:D【分析】【分析】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各营养级的能量中大部分用于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部分流向分解者,但是本题中比较特殊,是由于饲料的用途是用来饲喂畜牧。

【详解】

A;根据表中各种作物同化量的比较可知;杂豆对光能的同化效率最低,A正确;

B;饲料作物中的能量全部用于呼吸消耗和自身生长发育繁殖;B错误;

C;根据用途可知;饲料作物中的能量大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但是具体的数值无法计算,C错误;

D;由于玉米的亩产量较高;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即可增加该农场的能量输入,D正确。

故选AD。

【点睛】9、A:C:D【分析】【分析】

1;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生物的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

【详解】

A;浮岛上的植物有昆虫栖息;下部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的栖息环境,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

B;浮岛上的植物与藻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通过与浮游藻类争夺光照,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但是两者并不竞争水中的有机物,B错误;

C;生活在一个区域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群落中各物种由于生态位的不同而到达相对平衡的状态进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和谐共存,C正确;

D;随着生态浮岛的建立;该水域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了变化,水体中物种丰富度可能逐渐增加,这种变化是在一定土壤和植被条件的基础上改变的,所以该水域群落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

故选ACD。10、A:C:D【分析】【分析】

1;环境容纳量:该环境长时间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2、题图分析:λ为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与当前种群数量Nt之比λ=(Nt+1)/Nt,λ>1,种群数量增加;λ=1,种群数量不变;λ<1;种群数量减少。

【详解】

A、根据λ=(Nt+1)/Nt,λ>1,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在N2之前;甲;乙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大,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A错误;

B、曲线横坐标为种群数量,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1时,一年后(Nt+1)/Nt相等;因此甲;乙种群数量仍相等,B正确;

C、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2时,两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当种群数量大于N2后;乙种群数量下降较甲快,C错误;

D、由图可知,该环境中,甲种群和乙种群在种群数量处于N2时达到稳定状态;说明两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相等,D错误。

故选ACD。11、A:C:D【分析】【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

A;乔木密度会影响林下植物的光照强度;因此树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受乔木密度的影响,A正确;

B;生态系统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孔林中的生物群落还应包括细菌、真菌等分解者,B错误;

C;生活在林下的半夏、苔藓等阴生植物所获得的光照少;其叶绿体颗粒一般较大,颜色较深,从而能固定更多的光能,这是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C正确;

D;“林深五月寒”体现了孔林中生物多样性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正确。

故选ACD。12、A:C:D【分析】【分析】

按照物理状态对培养基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一般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选择、鉴定等操作,液体培养基用于扩大培养,增加目的菌浓度。

【详解】

A、降解聚乙烯的细菌将固体培养基中的聚乙烯微粒分解后,培养基中会出现透明圈,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越大,分解塑料的能力越强,因此应选择菌落A1进行扩大培养;A正确;

B;扩大培养应选择液体培养基;B错误:

C;聚乙烯是某些塑料的主要成分;培养基中聚乙烯的作用是筛选目的菌和为目的菌提供碳源,C正确:

D;与焚烧相比;利用目的菌降解聚乙烯塑料具有不造成二次污染的优点,D正确。

故选ACD。13、A:C:D【分析】【分析】

“为探究pH对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稻草培养液的不同pH,因变量是草履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温度;培养液的体积等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详解】

A;依据题意;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稻草培养液的不同pH,因变量是草履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温度、培养液体积等条件为无关变量,必须保持相同且适宜,A正确;

B;表中数据显示;pH为3、4的两组,草履虫的数量为0,据此说明每组培养液中草履虫数量并不都是呈“S”形增长,B错误;

C;增加培养液的量(营养物质增加);草履虫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因此可改变草履虫种群K值,C正确;

D;由表中数据可知;pH为8的一组,草履虫的种群密度最大,说明草履虫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的环境中,D正确。

故选ACD。14、B:C:D【分析】【分析】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详解】

A;适当增加食物链的环节;使每个环节都能获得产品,可增加对能量的利用率,但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也越多,因此食物链和营养级不是越多越好,A错误;

B;生态农业可改善土壤结构;B正确;

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C正确;

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离开了人的作用,该系统将很快崩溃,D正确。

故选BCD。15、A:B:C【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能力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详解】

A;“鱼菜共生”模式中;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投放的饵料中含有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错误;

B;从协调原理出发;该模式中应选择合适的“鱼菜”种类,因为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是生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B错误;

C;“种菜不施肥”是因为鱼粪中的有机物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后变成无机物供蔬菜吸收利用;C错误;

D;重金属残留会随着生物富集作用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富集;而图示的该模式中通过无土栽培实现了对重金属残留的吸收,进而使用于蔬菜栽培的水体中含有的重金属残留下降,因而该模式中收获蔬菜中的重金属残留远低于传统土壤栽培,D正确。

故选ABC。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略

【分析】【分析】

如果某种群处于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型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详解】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解析】环境容纳量17、略

【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河流的自净能力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详解】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点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