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六中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2新版新人教版1_第1页
襄阳市六中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2新版新人教版1_第2页
襄阳市六中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2新版新人教版1_第3页
襄阳市六中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2新版新人教版1_第4页
襄阳市六中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2新版新人教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分析、说学情分析、说教法学法分析、说教学过程设计、说板书设计以及说教学反思五个板块进行阐述。一、说教材分析1.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是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继东北三省后教材选择讲述的第二个地理区域,是在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并为学生日后学习高中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2.说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中学生半成熟、半幼稚;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做支柱的心理结构特点,我确定了一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让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②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③在地形图上识别本区主要的地形类型。④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探讨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干旱的主要措施。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②通过读图简要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③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说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以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特别是中国的自然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之上,并在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归纳分析能力,探究知识的热情高涨,思维深度、发散思维都有所增加的情况下的进一步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习本节课。三、说教法学法分析教法: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运用PPT课件,辅以读图分析、归纳、讲授法,化简为易,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采用合作探究式,本着提供给学生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学生实际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法:为更好的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本节课我采用的学法有自主学习、信息提取与交流、合作探究法。四、说教学过程设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新课导入、我是小小解说员、我是科学家、科学实验室、出谋划策、我爱记知识6个环节。1.新课导入:播放黄河流经黄土高原的视频(通过奇特的景观吸引学生的眼球,顺利把学生带入新课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2.我是小小解说员:引导学生读黄土高原地形图,在地图上找到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并分析其地形特点,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3.我是科学家:通过展示黄土高原“风成说”相关证据,让学生探讨分析黄土高原的成因,通过地理分析、推理和判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4.科学实验室:通过阅读图文,并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做水土流失与植被、土质、坡度和降水强度的模拟实验,讨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及其危害,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5.出谋划策:通过让学生分别扮演农农民、学校学生、企业老板、政府官员等角色,从不同的角度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出谋划策,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及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6.我爱记知识:总结并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五、说板书设计本节课我将采用纲目式的板书,使得本节课的各个知识点的条理更加清晰,直观的反应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方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六、说教学反思本堂课主要是校验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知识归纳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思维的发散性,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差异性,以及课堂设计的不够完善,本堂课仍有不足之处,烦请大家见谅。PAGEPAGE4《民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的地域分布特点,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2.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民族、人种分布图的方法,步骤和技巧等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教学重点1.我国的民族构成特点;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教学难点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和理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歌曲引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同学们,在我们开始学习新内容前,我们先来听一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歌《爱我中华》。【教师引导】同学们,欣赏完这首歌之后,我们大家都知道了,在我们的大中国一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无论大小,就像是兄弟一样生活在我们的中华大地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第三节民族[讲授新课](承转)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呢?引导读课文第一段、第二段,回答以下问题。1.我国大家庭中共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其他民族呢?(提问,学生回答,教师一边板书一边讲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板书),在这个快乐的大家庭中,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朝鲜族、满族等56个民族组成。作为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每个民族都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和繁荣稳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板书),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总共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因此被称为少数民族。(承转)我们把除汉族以外的民族叫少数民族,是因为这些民族的人口少,那么这些少数民族的人口到底有多少呢?(活动)大屏幕展示,我国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人口。请大家仔细阅读此表,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人口有多少?2.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哪个?人口有多少?3.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哪几个?(提问,学生回答)1.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有1549万人口。2.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luò)巴族,人口只有2000人。3.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8个,它们分别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土家族等,以上这8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在500万以上,属于我国比较多的少数民族。我们班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吗?请说说是哪个民族的?你会讲你们的民族语言吗?(活动)请大家拿出一张人民币,看看人民币的背面,你认识那些文字吗?你知道那是哪个民族的文字吗?请大家对照参考几种民族文字“我是中国人”,看看人民币背面印有哪几个少数民族的文字?(学生回答)略(教师补充讲述)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汉语和汉字是我国普遍使用的语言文字,但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汉语也存在多种方言,例如粤语、闽语等。但由于祖国建设的需要,国家确定以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族的共同语言。现在,汉语普通话已在全国迅速推广,普遍应用。我国各少数民族,除回族、满族通用汉语外,都有自己的语言,其中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我国各少数民族不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还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活动)大屏幕投影展示“中国几个民族的节庆活动”。(也可补充一些其他有关少数民族活动的图片)1.说一说下面各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你还了解该民族的哪些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请你补充说明。2.说说你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请学生畅所欲言,讲述自己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传统体育活动等,教师补充讲述几则:1.傣族盛大传统节日——泼水节的来历。2.回族等少数民族穆斯为什么不吃猪肉?刚才我们结识了祖国大家庭中兄弟姐妹,他们虽然人数较少,但同样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祖国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各民族的分布。先请大家阅读P19图1.19“我国民族的分布”。(活动)读图,分析、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省区?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或少数民族分布的省区?3.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学生读图时,教师要巡回指导读图步骤、分析思路等)(提问,学生回答)略(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是: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在这些地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这充分印证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分散杂居。(板书)(活动)1.请大家读我国民族的分布图,看看哪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哪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哪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能不能举例说明他们的民居的特点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2.请大家讨论我国民族“大散居,小聚居,分散杂居”的分布特点,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什么好处呢?(提问,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补充讲述)(大屏幕展示P19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人口和主要分布地区表)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的少数民族有壮族、彝族、布依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布朗族、仡佬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拉祜族等。我国西南地区地形以云贵高原为主,崎岖不平,气候多为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当地少数民族人民的民居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是适应自然的代表性建筑,如壮族的民居“干栏”。干栏是壮族传统的住房形式,又称“麻栏”。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无遮拦或镶木条为墙,用于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一般都用木料建成。这种住房形式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中就有发现。这种干栏式木楼可以防潮隔热,适应我国西南的山区地形和湿热气候,至今在壮族等少数民族中一直沿用。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回族、塔塔尔族、保安族等。我国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特点是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因此,当地少数民族的民居也体现了这一自然特点。如维吾尔族的平顶屋,屋顶既可以晾晒东西又可在雨雪天存水。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有满族、朝鲜族、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因此赫哲族早年的住房“故如布”充分适应这种气候特点而修建。“故如布”赫哲语的意识是“地窖子”。这种房子修建很简单。挖地两尺多深,在上面立起柱脚。再架上檩、椽和薄条,铺上草后培土半尼来厚即成。里面既可搭铺,也可挖坑,既适用于过夏,又便宜于过冬。二、请学生畅谈讨论结果和个人意见。师生共同归纳为以下几点:1.促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和交往。2.加强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3.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与繁荣。[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民族概况和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全国没有一个县市是单一民族的)、小聚居(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集中分布于我国的西南、西北和东北)。了解了我国的民族政策。总之,我国这个有着众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家庭,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祖国的强盛,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不断努力,奋发进取。●活动与探究通过调查、报刊、网络等方式,搜集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传统重要节日等图片及资料,以学习小组出一期图文并茂的介绍我国少数民族地理的小报专刊。PAGEPAGE8《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一、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2.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二、教学目标1.能够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够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2.能够根据三江源地区环境问题的图文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2.教学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四、教学策略本课采用模拟“漂流瓶网络交友”的方式导入新课,通过上海王刚和青海卓玛的网络联系展开学习,学习内容层层递进,最后水到渠成地达成建设和谐家园的共识。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创设:希腊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如果将自己的心愿写在纸上,装进透明的玻璃瓶,放入大海。瓶子载着心愿飘向远方,看到的人越多,你心愿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后来,人们称这样的瓶子叫“漂流瓶”。你见到过这样的漂流瓶吗?上海的中学生王刚在家乡长江口岸边就发现了这样的一只漂流瓶,瓶中还有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我住长江头,亲住长江尾,愿与亲相识,互赏家乡景。──青海:卓玛QQ:……”好奇的王刚按照上面的QQ号码和青海的卓玛取得了联系,两人成了QQ好友。我们和王刚一起去卓玛的家乡看一看吧。【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漂流瓶的故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整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讲授新课环节一:赏三江源之景师:为了让上海的王刚对家乡有更直观地认识,卓玛给王刚发来了一段手机视频。卓玛介绍说:“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是江河之源。”【设计意图】以观看视频的方式,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对三江源地区有较为形象的直观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兴趣。环节二:析三江源之名承转:你知道卓玛的家乡三江源在哪里吗?活动1:定位置师:展示“青海省地图”,并在地图中描出三江源地区的位置。生: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活动2:析命名多媒体展示发源于三江源的三条重要河流。生:读图说出三江──黄河、长江、澜沧江。出示三江源地的模拟景观图,学生展示搜集的相关资料。黄河源:黄河源是指龙羊峡水库以上,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黄河流域范围。涉及青海、四川、甘肃3省的6个州、18个县,总面积约13.2万平方千米。黄河源头的面积虽然微不足道,然而它的影响却不容小觑,牵动着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发展。长江源:长江源,即长江的源头,孕育了华夏的文明。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环抱于号称“亚洲脊梁”的昆仑山脉和青海、西藏交界处的唐古拉山脉两大山脉之间。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很少有人触及,是科学家、探险者和环保爱好者神往的地方。景观十分壮丽,雪山冰峰,无垠的草地,蓝天白云倒映在河水中,构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长江源头被国家列为自然保护区。澜沧江源:澜沧江,在中南半岛又称湄公河,是著名的国际河流,东南亚第一巨川,亚洲第六大河。源于青海,经西藏、云南出国境,向南流经柬埔寨,于越南的南部注入南海,全程长4500千米,中国境内河长1612千米。源头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西北,吉富山麓扎阿曲的谷涌曲。澜沧江源头区,地形独特,自然景观也非同一般。活动3:说地位师:为什么这儿被誉为“中华水塔”呢?生: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这里。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蓄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地区输水。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活动4:探原因师:展示“中国气候分布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三江源地区降水不丰富,为什么很多河流发源于这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结果。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每至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进而蜿蜒汇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另外还有大气降水,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不断,最终流入大海。【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合作探究的能力,并通过小组展示搜集的资料和探究成果,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环节三:探三江之源师:“不到长城非好汉”,来到三江源地区如果不探三江之源,那就太遗憾了。下面我们就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师:寻找黄河源头,首先要了解黄河源头的地区状况。找出黄河源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生:黄河源头区有这么多源流,哪一条是黄河的正源呢?师: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河流唯远;流量唯大;多因素综合考虑。师追问:科学考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在追溯河源的过程中,我们的考察活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生甲:因为支流众多,寻找长度最长、流量最大的河流比较困难。生乙:在源头区,沼泽广布,水域较大,确定源头究竟在哪里也很困难。生丙:不同季节冰川融化的地点会有变动,确定河流源头比较困难。生丁:该区高山峡谷众多、高寒缺氧、灾害频繁……师:根据考察的结果,综合分析,你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生:黄河源头为卡日曲。根据河流唯远的原则,卡日曲长于约古宗列曲;根据河流流量唯大的原则,卡日曲流量大于约古宗列曲;并且卡日曲流域面积大于约古宗列曲。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更多大河的源头在等着我们去探寻。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去探寻其他大河的源地,如长江、澜沧江等……【设计意图】开展模拟考察,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探究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也能感受科学家科学考察的艰辛,培养积极探索、永不言弃的科学精神。课堂留白,给学生更多创新的空间。环节四:护三江源之地活动1:明特点生: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尤为关键的地区。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活动2:看变化师:看图片,说一说三江源地区近几年所发生的变化。生:冰川逐年萎缩,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草地沙化严重,野生动物锐减……使得“中华水塔”──三江源告急。活动3:说影响师追问:这样的变化会带来哪些影响呢?小组合作探究一:三江源地区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生: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如果源区水源枯竭,黄河中下游会出现断流,长江中游湖泊会萎缩,河流的含沙量将增大,中下游的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师: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活动4:明问题、析原因、找措施小组合作探究二:三江源地区的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以及应采取的措施。生甲: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同时,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其中,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尤为突出。生乙: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目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师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