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语文寒假作业(四)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2023秋•揭西县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①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佬最大的毛病是“私”。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的俗语。谁也不敢否认这俗语多少是中国人的信条。②这里所谓“私”的问题却是个群己、人我的界线怎样划法的问题。我们传统的划法,显然是和西洋的划法不同。因之,如果我们要讨论私的问题就得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考虑一下了。③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我们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④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⑤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⑥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⑦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团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们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利上控制个人。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⑨自我主义并不限于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杨朱,连儒家都该包括在内。杨朱和孔子不同的是杨朱忽略了自我主义的相对性和伸缩性。孔子并不像耶稣,耶稣是有超于个人的团体的,他有他的天国,所以他可以牺牲自己去成全天国。孔子呢?不然。孔子的道德系统里绝不肯离开差序格局的中心,他把这道德范围依着需要而推广或缩小。⑩我们一旦明白这个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范围,我们就可以明白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私的问题了。这是种差序的推进形式,把群己的界线弄成了相对性,也可以说是模糊两可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材料二:①“差序格局”受到多种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其中受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和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的学说影响最为显著。费氏与雷氏都认为乡土社会基本上由亲属关系构成,亲属关系可向外扩展至所有的社会关系。但费氏的“差序格局”与雷氏的“向外扩展”又有所分别,雷氏论及的是“个人处于多重家族关系聚结中的某一特定位置”,而费氏认为亲属关系“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实际上,费氏提到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亲属记认体系,同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研究有关。在摩尔根看来,每个人即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点,周围形成一个亲属圈亦即亲属群体。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理论用于人类学实地调查,其基本途径是亲属称谓体系研究。费氏受过人类学训练,在“江村”调查中,运用这种研究法绘制了当地的亲属称谓体系图表。该图表所呈现出的“蜘蛛的网”,就是“差序格局”的形象化体现。②“差序格局”的形成与当时中国学术界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关系。费氏的“差序格局”有多个内容,既有李树青的三个“主义”,尤其是其中的“自我主义”,也有潘光旦的“伦”“格局”“推或扩充”论。李树青和费氏都对“自我主义”有所论述,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人“贫病愚私”中“私”的问题作出的回应。潘氏深入研究儒家社会思想,他对“伦”的分析和考据(如“沦”指水的纹理)则成为费氏“同心圆波纹”的来源。他还对“人伦差等”进行辨析,并提出人作为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各自有其“格局”。有学者指出,费氏根据潘氏的研究提出“差序格局”几乎是水到渠成的。其实,“差序格局”概念形成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学术圈。③“差序格局”是聚集中西方相关学术智慧产生的。从以往的研究来看,无论是费氏本人,还是相关学术史论著,对雷氏等中西方学者的贡献肯定得不够。(摘编自阎明《“差序格局”探源》,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中国社会“私”的毛病,费孝通认为其关涉到中国人群己、人我的界限划分问题,但归根结底是由中国的社会结构特点决定的。而李树青也曾对“私”的问题做过相关回应。B.“一表三千里”形象地说明了我们社会中因生育和婚姻事实所产生的亲属关系可以向外扩展至其他的社会关系,在这点上费孝通和雷德菲尔德的观点是一致的。C.差序格局中的“自我主义”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而团体格局中的“个人主义”则强调个人的平等和权利,因此“个人主义”要优于“自我主义”。D.费孝通认为,以“己”为中心,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差序的特性,这个差序就是儒家所说的“伦”。这个结论明显借鉴了潘光旦的研究。(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费孝通认为西洋的个人主义强调地位平等,个人和团体界限分明,而耶稣因有超于个人的团体——天国,所以他的不是个人主义。B.“差序格局”受到众多学者的影响,这些学者的研究也可能受到了费氏学说的启迪。C.材料二的作者之所以认为费氏对相关学者贡献肯定不够,是因为作者学术的视角和取向与费氏不同。D.费氏的学术交往圈为“差序格局”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差序格局”并不是费氏的首创。(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不能体现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特点的一项是A.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增广贤文》)B.礼记大传里说:“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礼记•大传》)C.苏秦潦倒归来,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苏秦以连横说秦》)D.地僻柴门堪系马,家贫蕉叶可供书。(《奉酬空同先生垂访见贻》)(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请结合材料中对“差序格局”的阐述,分析下文情节中,探春在处理事件时是如何体现“差序格局”的。《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主要情节:(探春)生母赵姨娘(贾政的妾室)的弟弟赵国基死了,府里老规矩是要下发银两的,探春照规矩批了20两,结果赵姨娘在管家下人们的挑唆下,直接跑过来哭闹撒泼,赵姨娘说:“……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王夫人,贾政的正室)就不依你?……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探春气的大哭一场,说:“谁是我舅舅,我舅舅(王子腾,王夫人的弟弟)年下升九省检点了。哪里又跑出个舅舅来。”2.(2023秋•葫芦岛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狄更斯“喂!”姨婆说道,“我已经给他寄了封信,告诉他,他和我会有番理论!”“要把我——交给——他吗?”我结结巴巴地说。“我不知道,”姨婆说,“还要看情形呢。”听到这话,我一下就泄了气,情绪低落,好不伤心。姨婆似乎没有注意到我,她自顾自地从衣柜里拿出一件粗布围裙并穿上,亲手洗茶杯;把茶杯洗净后放到茶盘上,再把桌布叠好放在茶杯上。这之后,她又用小扫帚扫面包皮屑,一直扫到地毯上一点纤尘都没有;接着她又收拾打扫那本已被收拾打扫得无可挑剔的房间。当这一切家务已干得令她满意了,她才取下手套,解下围裙叠好,放回衣柜里某个专门的角落。她把她的针线盒拿到打开的窗子前的桌上,坐了下来并开始干活。……“特洛伍德小姐,一收到你的信,我就感到,为了更合情理地表示我本人,或许也为了更表示对你的尊敬——”“谢谢你,”姨婆尖锐地看着他说,“你不必在意我。”“还是亲自面谈比借信交谈要好,”谋得斯通先生继续说道,“虽说旅途不便。这个倒霉的孩子,他已抛弃背离了他的朋友和职责——这个倒霉的孩子,在我那亲爱的亡妻生前生后,都给家里引来了许多纷扰和不安。他有一种阴郁逆反的心理,一种粗暴野蛮的脾气,一种不驯服不听管教的气质。家姐和我都曾努力想改变他的恶习,却毫无成效。”谋得斯通小姐说道:“我再补充一句,我认为这孩子是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中最坏的一个。”“太过分了!”姨婆说道。“可事实上一点也不过分。”谋得斯通小姐说。谋得斯通先生接着说:“我曾让这孩子去从事一种受尊重的职业,并置他于我一个朋友照顾下,但他不喜欢那职业;他跑走了,成为一个四处流浪的叫花子,衣衫褴褛地到这儿向你特洛伍德小姐求哀告怜。”“还是先说那受人尊敬的职业吧,”姨婆说,“如果他是你的孩子,我想,你也会那么把他送去从事吗?再假设,如果那可怜的孩子——也就是他的母亲——还活着,他也要去投身那受人尊敬的职业吧,是吗?”“我深信,”谋得斯通歪了歪头说,“凡是我和家姐一致认为最好的事,克莱拉都对其没有异议。”“唉!”姨婆说,“不幸的吃奶娃娃!”“那可怜的孩子的年金也和她不复存在了吗?”“也和她一样不复存在了。”谋得斯通先生答道。“那么那笔小小的财产——就是那座房子和那花园——”“我的亡妻爱她的第二个丈夫,”谋得斯通先生说道,“毫无保留地信任他。”“你的亡妻,先生,是一个最没头脑、最不快活、最不幸的吃奶娃娃。”姨婆对他摇摇头说,“你还有什么要说呢?”“特洛伍德小姐,”他答道,“我到这儿来是要把大卫带回去。按照我认为最恰如其分的方法处置他。如果你袒护了他一次,你就得永远袒护他。我来这儿把他带走,如果他不,我的门从此不再为他开。”我姨婆很专注地听这番话。她坐得直挺挺的,双手叠放在膝盖上,忿忿地盯着那说话的人等他说完。“这孩子要说什么呢?”姨婆说道,“你愿意走吗,大卫?”我用“不”字回答。我乞求我的姨婆看在我父亲的份上照顾我,保护我。姨婆把我拉到她身边,对谋得斯通先生说:“你可以走了;我要来试试这个孩子。如果他真像你说的那样,至少我还可以像你做的那样去对待他。不过,你说的话我一点也不相信。”“你以为我不知道,”姨婆极其尖锐地说,“你让那可怜的、不幸的、误入歧途的吃奶娃娃过的什么日子吗?你以为我不知道,当你向她套近乎时——我敢说,你对她卖弄风情时装得对鹅都不敢嘘一声一样——对那软弱的小人是何等可悲的日子吗?现在我就是看到了你,也听到了你!谁会像谋得斯通先生一开始那样柔顺听话!那个可怜的、上当的、没头脑的孩子从没见过这样的男人。他是用糖做成的。他崇拜她。他溺爱她的儿子——非常非常溺爱他!他要做这孩子的第二个父亲,他们要一起生活在开满玫瑰的乐园里,是吗?呸!滚开!滚!”姨婆说。“谋得斯通先生,”她向他摇着手指说,“在那没有头脑的吃奶娃娃眼里,你是个专横的君王,你伤了她的心,你利用她弱点里最大的那部分给了她致命的创伤。这事实使你心安了。”在这当口儿,他一直站在门边,面带某种微微笑意打量姨婆,不过他的黑眉黑眼重重拧在一起了。我看得出来,虽然他仍然挂着微笑,脸色已变了,并像刚跑过那样喘着气。“祝你好,先生!”姨婆说,“再见!也祝你好,小姐。”谋得斯通小姐没有回答一个字,慎重地挽起她弟弟的胳膊,大模大样地走出了那小屋。她的脸色渐渐缓和,我诚恳地搂住她的脖子去吻她。就这样,我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开始了我的新生活。(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的“听到这话,我一下就泄了气,情绪低落,好不伤心”与结尾的“我诚恳地搂住她的脖子去吻她”是伏笔与照应的关系。B.第四段中“姨婆似乎没有注意到我……开始干活”写的是从“我”的视角观察到的姨婆劳作的情形,其背后有一个感到惴惴不安的“我”。C.画线部分“他是用糖做成的……是吗?”运用第三人称写克莱拉眼中谋得斯通的“美好”形象,反映了特洛伍德对谋得斯通虚伪本性的清醒认知。D.小说注重不同人物的情绪随着矛盾的发展而发生的变化,如特洛伍德小姐开始比较克制,后来逐渐变得愤怒,最后渐渐缓和。(2)下列是关于名著《大卫•科波菲尔》的人物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卫善良诚挚,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最终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B.爱格妮丝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她最后与大卫结合,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C.米考伯先生爱慕虚荣、仁慈乐观,尤其是债多不愁、得过且过的性格,使他成为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后人将这种特点概括为“米考伯主义”。D.大卫的继父谋得斯通凶狠贪婪,常常责打大卫。大卫母亲去世后,即把十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只让他过着基本能解决温饱的生活。(3)特洛伍德小姐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形象,请谈谈节选部分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4)“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诗歌阅读(共1小题)3.(2023秋•合江县校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合流①值雨与曹光道饮梅尧臣秋风嚎衰林,秋雨阻归客。赖有故时交,举杯聊岸帻②。谈兵与论文,曾不涉陈迹。必竟无所施,醉去思泉石。[注]①合流:地名。②岸帻:推起头巾,露出前额。帻,头巾。(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秋风”“秋雨”奠定了凄冷的基调,“嚎”极写风声,“阻”突出雨势,“衰林”增添了诗人的愁绪。B.首联、颔联照应诗题,“归客”写出了友人曹光道的形象,“故时交”表明二人认识多年、情谊笃厚。C.颔联写与友人雨天饮酒,“赖”流露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聊岸帻”可见朋友间的亲切随意、不拘束。D.颈联承接颔联而写,朋友间此时“谈兵”与“论文”,相谈甚洽,虽不触及过去,却仍情意相通。(2)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尾联蕴含的思想情感。三.默写(共1小题)4.(2023秋•滕州市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过秦论》中“,”表现了万里长城为中华儿女提供了坚固的防御,有效地威慑了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2)古之君子敬小慎微,重视“小”处,避免玩物丧志,如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3)《燕歌行并序》中“,”体现了边塞阴惨的景色,烘托了残兵败卒凄凉的心境。(4)《锦瑟》中“,”流露出诗人心底的嗔怨,这一嗔怨关联着他对青春年华的怀想。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5.(2023秋•阳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凡学,必务进业,心则无荧(惑乱),疾讽诵,谨伺(等候)闻,观欢愉,问书意,顺耳目,不逆志,退思虑,求所谓,时辨说,以论道,不苟辨,必中法,得之无矜,失之无惭,必反其本。生则谨养,谨养之道,养心为贵;死则敬祭,敬祭之术,时节为务。此所以尊师也。治唐圃,疾灌寝,务种树;织葩屦,结置网,捆蒲苇;之田野,力耕耘,事五谷;如山林,入川泽,取鱼鳖,求鸟兽。此所以尊师也。视舆马,慎驾御;适衣服,务轻暖;临饮食,必蠲洁;善调和,务甘肥;必恭敬;和颜色,审辞令;疾趋跄(小步快跑),必严肃。此所以尊师也。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为人臣弗令而忠矣,为人君弗强而平矣。故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学祭先圣,则尝为师者弗臣,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节选自《吕氏春秋•尊师》)材料二: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节选自《吕氏春秋•劝学》)(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故A教也B者C义之大者也D学也E者F知之G盛者也。(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谷,古来说法不一,一指稻、麦、黍、菽、稷,另指麻、麦、黍、菽、稷。B.如,动词,到、往,与《赤壁赋》中的“纵一苇之所如”的“如”词义相同。C.颜色,此指脸色,与《琵琶行》中“暮去朝来颜色故”中的“颜色”意思相同。D.学者,指求学的人,与《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意思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尊师不在于日常言行中对老师的态度,而在于虚心认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B.材料一认为,天子祭祀先贤,让曾经做过自己老师的人跟他并列站立,用以表示敬学和尊师。C.材料二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做不成忠臣、孝子,获得尊荣显贵,是因为未能通过学习来明白理义。D.材料二认为,老师施教于学生,不会计较学生地位高低、财产多少,而是重视学生对道义的态度。(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得之无矜,失之无惭,必反其本。②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5)“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即完善自我。在作者看来,“成身”能带来什么好处?请简要概括。五.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6.(2023秋•阳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酒婆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经常出事。您还甭为她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准是立马醒过来,没半点醉意,好好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扭——上摆下摇,左歪右斜,转悠悠,乐陶陶,看着像风摆荷叶似的;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嘛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诀窍就在酒里。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对眼睛里的世界一片模糊,对肚子里的酒却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好,也就算了。老板缺德,必得报应,近六十,没儿没女。可一日,老板娘居然有喜了,老板动了良心,发誓再不往酒里掺水。就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进门照例掏出包儿来,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酒倒进肚里……这次酒婆还没出屋,就转悠起来,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左摇,右摇,愈转愈疾,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这次竟然没有酒醒,头一遭转悠到大马路上……(1)文中有三个叠词“好好”“天天”“慢慢”,说说它们和“好”“天”“慢”相比,词义上各有什么不同。(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可以改写成:“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上摆下摇、左歪右斜的几步扭,转悠悠,乐陶陶。”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语文寒假作业(四)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2023秋•揭西县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①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佬最大的毛病是“私”。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的俗语。谁也不敢否认这俗语多少是中国人的信条。②这里所谓“私”的问题却是个群己、人我的界线怎样划法的问题。我们传统的划法,显然是和西洋的划法不同。因之,如果我们要讨论私的问题就得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考虑一下了。③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我们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④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⑤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⑥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⑦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团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们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利上控制个人。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⑨自我主义并不限于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杨朱,连儒家都该包括在内。杨朱和孔子不同的是杨朱忽略了自我主义的相对性和伸缩性。孔子并不像耶稣,耶稣是有超于个人的团体的,他有他的天国,所以他可以牺牲自己去成全天国。孔子呢?不然。孔子的道德系统里绝不肯离开差序格局的中心,他把这道德范围依着需要而推广或缩小。⑩我们一旦明白这个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范围,我们就可以明白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私的问题了。这是种差序的推进形式,把群己的界线弄成了相对性,也可以说是模糊两可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材料二:①“差序格局”受到多种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其中受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和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的学说影响最为显著。费氏与雷氏都认为乡土社会基本上由亲属关系构成,亲属关系可向外扩展至所有的社会关系。但费氏的“差序格局”与雷氏的“向外扩展”又有所分别,雷氏论及的是“个人处于多重家族关系聚结中的某一特定位置”,而费氏认为亲属关系“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实际上,费氏提到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亲属记认体系,同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研究有关。在摩尔根看来,每个人即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点,周围形成一个亲属圈亦即亲属群体。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理论用于人类学实地调查,其基本途径是亲属称谓体系研究。费氏受过人类学训练,在“江村”调查中,运用这种研究法绘制了当地的亲属称谓体系图表。该图表所呈现出的“蜘蛛的网”,就是“差序格局”的形象化体现。②“差序格局”的形成与当时中国学术界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关系。费氏的“差序格局”有多个内容,既有李树青的三个“主义”,尤其是其中的“自我主义”,也有潘光旦的“伦”“格局”“推或扩充”论。李树青和费氏都对“自我主义”有所论述,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人“贫病愚私”中“私”的问题作出的回应。潘氏深入研究儒家社会思想,他对“伦”的分析和考据(如“沦”指水的纹理)则成为费氏“同心圆波纹”的来源。他还对“人伦差等”进行辨析,并提出人作为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各自有其“格局”。有学者指出,费氏根据潘氏的研究提出“差序格局”几乎是水到渠成的。其实,“差序格局”概念形成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学术圈。③“差序格局”是聚集中西方相关学术智慧产生的。从以往的研究来看,无论是费氏本人,还是相关学术史论著,对雷氏等中西方学者的贡献肯定得不够。(摘编自阎明《“差序格局”探源》,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对于中国社会“私”的毛病,费孝通认为其关涉到中国人群己、人我的界限划分问题,但归根结底是由中国的社会结构特点决定的。而李树青也曾对“私”的问题做过相关回应。B.“一表三千里”形象地说明了我们社会中因生育和婚姻事实所产生的亲属关系可以向外扩展至其他的社会关系,在这点上费孝通和雷德菲尔德的观点是一致的。C.差序格局中的“自我主义”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而团体格局中的“个人主义”则强调个人的平等和权利,因此“个人主义”要优于“自我主义”。D.费孝通认为,以“己”为中心,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差序的特性,这个差序就是儒家所说的“伦”。这个结论明显借鉴了潘光旦的研究。(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A.费孝通认为西洋的个人主义强调地位平等,个人和团体界限分明,而耶稣因有超于个人的团体——天国,所以他的不是个人主义。B.“差序格局”受到众多学者的影响,这些学者的研究也可能受到了费氏学说的启迪。C.材料二的作者之所以认为费氏对相关学者贡献肯定不够,是因为作者学术的视角和取向与费氏不同。D.费氏的学术交往圈为“差序格局”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差序格局”并不是费氏的首创。(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不能体现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特点的一项是DA.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增广贤文》)B.礼记大传里说:“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礼记•大传》)C.苏秦潦倒归来,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苏秦以连横说秦》)D.地僻柴门堪系马,家贫蕉叶可供书。(《奉酬空同先生垂访见贻》)(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请结合材料中对“差序格局”的阐述,分析下文情节中,探春在处理事件时是如何体现“差序格局”的。《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主要情节:(探春)生母赵姨娘(贾政的妾室)的弟弟赵国基死了,府里老规矩是要下发银两的,探春照规矩批了20两,结果赵姨娘在管家下人们的挑唆下,直接跑过来哭闹撒泼,赵姨娘说:“……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王夫人,贾政的正室)就不依你?……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探春气的大哭一场,说:“谁是我舅舅,我舅舅(王子腾,王夫人的弟弟)年下升九省检点了。哪里又跑出个舅舅来。”【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信息辨析选项。(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推断。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进而辨析选项正误。(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述类文本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证思路的梳理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理清文章的层次关系,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梳理。(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解答】(1)C.根据材料一第⑧自然段所述,“自我主义”具有伸缩性并以“己”为中心,“个人主义”强调个人平等和权利,它们分别体现了两种不同社会结构的特点。原文虽有加以比对,但并未明确孰优孰劣,C选项结论于文无据。故选C。(2)B.“这些学者的研究也可能受到了费氏学说的启迪”无中生有,文中的表述是“‘差序格局’受到多种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其中受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和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的学说影响最为显著”;C.材料二在结尾提出“费氏对相关学者贡献肯定不够”观点后,并没有继续陈述理由,而“作者学术的视角和取向与费氏不同”只能算是理由之一,选项表达过于绝对和肯定;D.结论明显有悖于材料二中“费氏根据潘氏的研究提出‘差序格局’几乎是水到渠成的”的表述。故选A。(3)A.体现了“地缘关系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的特点。B.体现了“社会关系网络中存在差序”的特点。C.体现了“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和“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特点。D.只有“自己”独处的现象,没有涉及与他人的关系。故选D。(4)材料一共有⑩段,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阐述。首先,第①②段为第一层,“中国乡下佬最大的毛病是‘私’”“如果我们要讨论私的问题就得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考虑一下了”,由乡土社会中“私”的问题引出社会结构格局的话题;接着,第③④段为第二层,“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运用比喻论证形象阐述西洋社会和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特点;然后,第⑤⑥⑦⑧为第三层,“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分别从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论述中国社会差序格局的特点和具体表现,“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运用对比论证剖析了两种社会结构的不同;最后,第⑩段为第四层,再次回应中国传统社会中“私”的问题的根源。(5)结合材料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可知,“差序格局”的特点是“以‘己’为中心”,具有伸缩能力。材料中“探春气的大哭一场,说:‘谁是我舅舅,我舅舅(王子腾,王夫人的弟弟)年下升九省检点了。哪里又跑出个舅舅来。’”这是探春因为赵姨娘而发火大哭的一段,赵姨娘本是探春的生母,但赵姨娘是贾政的妾室,身份低微,而王夫之是贾政的正室,探春说王夫人的弟弟是她的舅舅,明显是在亲近王夫人,这段话里透出来疏远生母赵姨娘而亲近嫡母王夫人之意。探春在处理亲舅舅死了这件事中,把嫡母看得比生母重,连同没有血缘关系的王子腾也比自己亲舅舅中,明显就是为了亲近王夫人,提高和巩固自己在贾府中的地位,体现了“差序格局”中人物关系具有的伸缩性特点。答案:(1)C(2)A(3)D(4)材料一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阐述。首先由乡土社会中“私”的问题引出社会结构格局的话题;接着运用比喻论证形象阐述西洋社会和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特点;然后分别从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论述中国社会差序格局的特点和具体表现,并运用对比论证剖析了两种社会结构的不同;最后再次回应中国传统社会中“私”的问题的根源。(5)探春的生母赵姨娘是妾室,王夫人是正室,在封建社会里正室的地位远高于妾室,探春为了提高和巩固自己在贾府中的地位,疏远生母赵姨娘而亲近嫡母王夫人。这充分体现了“差序格局”中“以‘己’为中心”的特点。同时,探春不仅把嫡母看得比生母重,连同王夫人的娘家人(如王子腾)也比生母的娘家人重要,亲舅舅死了,探春只是按旧例批了赏银,而对升为九省检点的无血缘关系的王子腾崇敬有加,充分体现了“差序格局”中人物关系具有的伸缩性特点。2.(2023秋•葫芦岛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狄更斯“喂!”姨婆说道,“我已经给他寄了封信,告诉他,他和我会有番理论!”“要把我——交给——他吗?”我结结巴巴地说。“我不知道,”姨婆说,“还要看情形呢。”听到这话,我一下就泄了气,情绪低落,好不伤心。姨婆似乎没有注意到我,她自顾自地从衣柜里拿出一件粗布围裙并穿上,亲手洗茶杯;把茶杯洗净后放到茶盘上,再把桌布叠好放在茶杯上。这之后,她又用小扫帚扫面包皮屑,一直扫到地毯上一点纤尘都没有;接着她又收拾打扫那本已被收拾打扫得无可挑剔的房间。当这一切家务已干得令她满意了,她才取下手套,解下围裙叠好,放回衣柜里某个专门的角落。她把她的针线盒拿到打开的窗子前的桌上,坐了下来并开始干活。……“特洛伍德小姐,一收到你的信,我就感到,为了更合情理地表示我本人,或许也为了更表示对你的尊敬——”“谢谢你,”姨婆尖锐地看着他说,“你不必在意我。”“还是亲自面谈比借信交谈要好,”谋得斯通先生继续说道,“虽说旅途不便。这个倒霉的孩子,他已抛弃背离了他的朋友和职责——这个倒霉的孩子,在我那亲爱的亡妻生前生后,都给家里引来了许多纷扰和不安。他有一种阴郁逆反的心理,一种粗暴野蛮的脾气,一种不驯服不听管教的气质。家姐和我都曾努力想改变他的恶习,却毫无成效。”谋得斯通小姐说道:“我再补充一句,我认为这孩子是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中最坏的一个。”“太过分了!”姨婆说道。“可事实上一点也不过分。”谋得斯通小姐说。谋得斯通先生接着说:“我曾让这孩子去从事一种受尊重的职业,并置他于我一个朋友照顾下,但他不喜欢那职业;他跑走了,成为一个四处流浪的叫花子,衣衫褴褛地到这儿向你特洛伍德小姐求哀告怜。”“还是先说那受人尊敬的职业吧,”姨婆说,“如果他是你的孩子,我想,你也会那么把他送去从事吗?再假设,如果那可怜的孩子——也就是他的母亲——还活着,他也要去投身那受人尊敬的职业吧,是吗?”“我深信,”谋得斯通歪了歪头说,“凡是我和家姐一致认为最好的事,克莱拉都对其没有异议。”“唉!”姨婆说,“不幸的吃奶娃娃!”“那可怜的孩子的年金也和她不复存在了吗?”“也和她一样不复存在了。”谋得斯通先生答道。“那么那笔小小的财产——就是那座房子和那花园——”“我的亡妻爱她的第二个丈夫,”谋得斯通先生说道,“毫无保留地信任他。”“你的亡妻,先生,是一个最没头脑、最不快活、最不幸的吃奶娃娃。”姨婆对他摇摇头说,“你还有什么要说呢?”“特洛伍德小姐,”他答道,“我到这儿来是要把大卫带回去。按照我认为最恰如其分的方法处置他。如果你袒护了他一次,你就得永远袒护他。我来这儿把他带走,如果他不,我的门从此不再为他开。”我姨婆很专注地听这番话。她坐得直挺挺的,双手叠放在膝盖上,忿忿地盯着那说话的人等他说完。“这孩子要说什么呢?”姨婆说道,“你愿意走吗,大卫?”我用“不”字回答。我乞求我的姨婆看在我父亲的份上照顾我,保护我。姨婆把我拉到她身边,对谋得斯通先生说:“你可以走了;我要来试试这个孩子。如果他真像你说的那样,至少我还可以像你做的那样去对待他。不过,你说的话我一点也不相信。”“你以为我不知道,”姨婆极其尖锐地说,“你让那可怜的、不幸的、误入歧途的吃奶娃娃过的什么日子吗?你以为我不知道,当你向她套近乎时——我敢说,你对她卖弄风情时装得对鹅都不敢嘘一声一样——对那软弱的小人是何等可悲的日子吗?现在我就是看到了你,也听到了你!谁会像谋得斯通先生一开始那样柔顺听话!那个可怜的、上当的、没头脑的孩子从没见过这样的男人。他是用糖做成的。他崇拜她。他溺爱她的儿子——非常非常溺爱他!他要做这孩子的第二个父亲,他们要一起生活在开满玫瑰的乐园里,是吗?呸!滚开!滚!”姨婆说。“谋得斯通先生,”她向他摇着手指说,“在那没有头脑的吃奶娃娃眼里,你是个专横的君王,你伤了她的心,你利用她弱点里最大的那部分给了她致命的创伤。这事实使你心安了。”在这当口儿,他一直站在门边,面带某种微微笑意打量姨婆,不过他的黑眉黑眼重重拧在一起了。我看得出来,虽然他仍然挂着微笑,脸色已变了,并像刚跑过那样喘着气。“祝你好,先生!”姨婆说,“再见!也祝你好,小姐。”谋得斯通小姐没有回答一个字,慎重地挽起她弟弟的胳膊,大模大样地走出了那小屋。她的脸色渐渐缓和,我诚恳地搂住她的脖子去吻她。就这样,我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开始了我的新生活。(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A.开头的“听到这话,我一下就泄了气,情绪低落,好不伤心”与结尾的“我诚恳地搂住她的脖子去吻她”是伏笔与照应的关系。B.第四段中“姨婆似乎没有注意到我……开始干活”写的是从“我”的视角观察到的姨婆劳作的情形,其背后有一个感到惴惴不安的“我”。C.画线部分“他是用糖做成的……是吗?”运用第三人称写克莱拉眼中谋得斯通的“美好”形象,反映了特洛伍德对谋得斯通虚伪本性的清醒认知。D.小说注重不同人物的情绪随着矛盾的发展而发生的变化,如特洛伍德小姐开始比较克制,后来逐渐变得愤怒,最后渐渐缓和。(2)下列是关于名著《大卫•科波菲尔》的人物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DA.大卫善良诚挚,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最终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B.爱格妮丝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她最后与大卫结合,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C.米考伯先生爱慕虚荣、仁慈乐观,尤其是债多不愁、得过且过的性格,使他成为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后人将这种特点概括为“米考伯主义”。D.大卫的继父谋得斯通凶狠贪婪,常常责打大卫。大卫母亲去世后,即把十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只让他过着基本能解决温饱的生活。(3)特洛伍德小姐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形象,请谈谈节选部分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4)“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A(2)D(3)①语言描写。文章通过描写特洛伍德小姐为维护“我”的利益而与谋得斯通进行的语言交锋,体现她刚正仁慈的形象特点。②动作描写。文章详细描写了特洛伍德收拾家务时的动作,突出了她勤劳能干的形象特点。③对比手法。在对待“我”的态度上,文章将特洛伍德与谋得斯通进行对比,突出了她的仁慈。(4)①“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处于矛盾的中心,本文情节是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的,“我”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我”是作者的情感表达者,表达了对谋得斯通的恐惧、对姨婆的依恋,既从侧面表现了两个人物不同的形象,又传达出了作者的情感。③以“我”为故事的讲述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人物说明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内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了解作者常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描像来正面写人物,也会用景物烘托、他人烘托及评价等侧面描写人物。答题需要联系原文语句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人物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该人物在文中的描写以及小说的情节、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解答】(1)A.“是伏笔与照应的关系”错误。后者照应了前者,但前者并不是后者的伏笔。伏笔是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此处,前者并不是对后者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故选A。(2)D.“只让他过着基本能解决温饱的生活”错,应是“让他过着不能温饱的生活”。故选D。(3)从“如果他是你的孩子,我想,你也会那么把他送去从事吗?再假设,如果那可怜的孩子——也就是他的母亲——还活着,他也要去投身那受人尊敬的职业吧,是吗?”“姨婆极其尖锐地说,‘你让那可怜的、不幸的、误入歧途的吃奶娃娃过的什么日子吗?……是吧?呸!滚开!滚!’”等内容可知,文章通过描写特洛伍德小姐为维护“我”的利益而与谋得斯通进行的语言交锋,体现她刚正仁慈的形象特点;从“姨婆似乎没有注意到我,她自顾自从衣柜里拿出一件粗布围裙并穿上,亲手洗茶杯;把茶杯洗净后放到茶盘上,再把桌布叠好放在茶杯上。这之后,……。她把她的针线盒拿到打开的窗子前的桌上,坐了下来开始干活”可知,文章通过详细描写特洛伍德收拾家务时的动作,突出了她勤劳能干的形象特点;从“我乞求我的姨婆看在我父亲的份上照顾我,保护我。姨婆把我拉到她身边,对谋得斯通先生说:“你可以走了!……”和“在这当儿,他一直站在门边,面带某种微微笑意打量姨婆,不过他的黑眉黑眼重重拧在一起了。我看得出,虽然他仍然挂着微笑,脸色已变了,并像刚跑过那样喘着气”“谋得斯通小姐没有回答一个字,慎重地挽起她弟弟的胳膊,大模大样地走出了那小屋”等内容可知,在对待“我”的态度上,文章将特洛伍德与谋得斯通姐弟进行对比,通过特洛伍德与谋得斯通姐弟的激烈交锋,突出了特洛伍德的仁慈和谋得斯通姐弟的虚伪狡诈。(4)从情节发展上来看,故事是围绕“我”的命运选择展开的,到底“我”会被谁收养,一切透过“我”的感知展开,“我”的存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我”是这篇小说的线索人物;从作者情感表达上看,“我”作为作者情感表达的代言者,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如从“姨婆说道,‘你愿意走吗,大卫?’我用‘不’字回答,我乞求我的姨婆看在我父亲的份上照顾我,保护我”可知,突出了“我”对姨婆的依恋和对谋得斯通姐弟的恐惧,且从侧面突出了特洛伍德正直善良和谋得斯通姐弟的虚伪狡诈的形象特点;从讲述效果上看,小说以第一人称“我”讲述故事,如“早晨我下楼时,发现姨婆倚在餐桌上,正在出神,我确信我就是她出神的中心,于是就更急于想知道她对我的处置意向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让读者更加真切的感知人物的情感和命运,更加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答案:(1)A(2)D(3)①语言描写。文章通过描写特洛伍德小姐为维护“我”的利益而与谋得斯通进行的语言交锋,体现她刚正仁慈的形象特点。②动作描写。文章详细描写了特洛伍德收拾家务时的动作,突出了她勤劳能干的形象特点。③对比手法。在对待“我”的态度上,文章将特洛伍德与谋得斯通进行对比,突出了她的仁慈。(4)①“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处于矛盾的中心,本文情节是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的,“我”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我”是作者的情感表达者,表达了对谋得斯通的恐惧、对姨婆的依恋,既从侧面表现了两个人物不同的形象,又传达出了作者的情感。③以“我”为故事的讲述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二.诗歌阅读(共1小题)3.(2023秋•合江县校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合流①值雨与曹光道饮梅尧臣秋风嚎衰林,秋雨阻归客。赖有故时交,举杯聊岸帻②。谈兵与论文,曾不涉陈迹。必竟无所施,醉去思泉石。[注]①合流:地名。②岸帻:推起头巾,露出前额。帻,头巾。(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以“秋风”“秋雨”奠定了凄冷的基调,“嚎”极写风声,“阻”突出雨势,“衰林”增添了诗人的愁绪。B.首联、颔联照应诗题,“归客”写出了友人曹光道的形象,“故时交”表明二人认识多年、情谊笃厚。C.颔联写与友人雨天饮酒,“赖”流露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聊岸帻”可见朋友间的亲切随意、不拘束。D.颈联承接颔联而写,朋友间此时“谈兵”与“论文”,相谈甚洽,虽不触及过去,却仍情意相通。(2)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尾联蕴含的思想情感。【答案】(1)B(2)①怀才不遇之感。“必竟”透露无奈,“无所施”写出了才能无法施展的现实境遇。②借酒消愁,摆脱现实苦闷的愿望。“醉去”有逃离现实境遇之思。③想要寄情山水、回归自然山林的自我超脱。以“泉石”借物抒情,表明心迹。【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B.“写出了友人曹光道的形象”错,“归客”指旅居外地返回家的人,诗中是指诗人自己,而不是指友人曹光道。故选B。(2)“必竟无所施,醉去思泉石”,意为:终究却无所作为,醉醺醺地离去,思绪飘向泉水和石头。“必竟”意为“最终、终究”,透露无奈;“无所施”意为没有用,无所作为。“必竟无所施”句写出了才能无法施展的现实境遇,表达了诗人在现实中怀才不遇的无奈之感。“醉去”,意为醉醺醺地离去,可见诗人有借酒消愁,想逃离现实境遇的想法,表达了他想摆脱现实苦闷的愿望。“泉石”意为泉水和石头,借指自然山水。诗人借“泉石”抒情,表明自己想寄情山水、回归自然山林的自我超脱。答案:(1)B(2)①怀才不遇之感。“必竟”透露无奈,“无所施”写出了才能无法施展的现实境遇。②借酒消愁,摆脱现实苦闷的愿望。“醉去”有逃离现实境遇之思。③想要寄情山水、回归自然山林的自我超脱。以“泉石”借物抒情,表明心迹。三.默写(共1小题)4.(2023秋•滕州市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过秦论》中“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表现了万里长城为中华儿女提供了坚固的防御,有效地威慑了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2)古之君子敬小慎微,重视“小”处,避免玩物丧志,如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燕歌行并序》中“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体现了边塞阴惨的景色,烘托了残兵败卒凄凉的心境。(4)《锦瑟》中“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流露出诗人心底的嗔怨,这一嗔怨关联着他对青春年华的怀想。【答案】(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4)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重点字:报)(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重点字:忽)(3)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重点字:腓)(4)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重点字:柱)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5.(2023秋•阳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凡学,必务进业,心则无荧(惑乱),疾讽诵,谨伺(等候)闻,观欢愉,问书意,顺耳目,不逆志,退思虑,求所谓,时辨说,以论道,不苟辨,必中法,得之无矜,失之无惭,必反其本。生则谨养,谨养之道,养心为贵;死则敬祭,敬祭之术,时节为务。此所以尊师也。治唐圃,疾灌寝,务种树;织葩屦,结置网,捆蒲苇;之田野,力耕耘,事五谷;如山林,入川泽,取鱼鳖,求鸟兽。此所以尊师也。视舆马,慎驾御;适衣服,务轻暖;临饮食,必蠲洁;善调和,务甘肥;必恭敬;和颜色,审辞令;疾趋跄(小步快跑),必严肃。此所以尊师也。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为人臣弗令而忠矣,为人君弗强而平矣。故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学祭先圣,则尝为师者弗臣,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节选自《吕氏春秋•尊师》)材料二: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节选自《吕氏春秋•劝学》)(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故A教也B者C义之大者也D学也E者F知之G盛者也。(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五谷,古来说法不一,一指稻、麦、黍、菽、稷,另指麻、麦、黍、菽、稷。B.如,动词,到、往,与《赤壁赋》中的“纵一苇之所如”的“如”词义相同。C.颜色,此指脸色,与《琵琶行》中“暮去朝来颜色故”中的“颜色”意思相同。D.学者,指求学的人,与《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意思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材料一认为,尊师不在于日常言行中对老师的态度,而在于虚心认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B.材料一认为,天子祭祀先贤,让曾经做过自己老师的人跟他并列站立,用以表示敬学和尊师。C.材料二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做不成忠臣、孝子,获得尊荣显贵,是因为未能通过学习来明白理义。D.材料二认为,老师施教于学生,不会计较学生地位高低、财产多少,而是重视学生对道义的态度。(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得之无矜,失之无惭,必反其本。②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5)“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即完善自我。在作者看来,“成身”能带来什么好处?请简要概括。【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与一词多义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与“学也者知之盛者也”都是判断句,所以应在“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后断开,综上应在CDF三处断开。译文:因此,教育,是大义;学习,是大智慧。(2)C.“相同”有误,“暮去朝来颜色故”大意是“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颜色”意为“容貌”,与“脸色”不同。故选:C。(3)A.“尊师不在于日常言行中对老师的态度”有误,从原文“谨伺(等候)闻,观欢愉,问书意……此所以尊师也”来看,日常言行中对老师的态度可以反映是否尊师。故选:A。(4)①矜:作动词,显露骄色;反:通“返”,返回、恢复;其,自己的。译文:有所得时不显露骄色,有所失时不面露惭意,一定(通过学习)恢复自己的天性。②……者……也,判断句;疾:努力,极力;为:成为;未之尝有,宾语前置句,应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班月度工作计划范文
- 2024年版职工岗位聘用协议样本版B版
- 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三篇
- 服装店工作计划锦集
- 小学教学计划模板合集六篇
- 2023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 在酒店实习报告合集10篇
- 蓝金色大气工作汇报模板
- 五年级感恩节的作文400字5篇
- 第三季度营销策划工作总结与计划
- 山茶油知识普及课件
- 图形创意共生图形实训+讲授
- 矿山行业创新与科技进步
- 现场管理的协调与沟通
- 优化献血服务流程
- 双语学校2023-2024一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无纸化测试方案
- 史上最全变电站各类设备讲解
-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全册单元测试【全册】
- 2023年MCU销售工程师年度总结及下年工作展望
- 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7月期末统一试《11130卫生法学》试题及答案-开放本科
- 烟囱工程钢筋量砼量计算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