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PAGE1PAGE石家庄二中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命题人:王峡,成飒,杨紫瑞)一、单选题(共58分,1-12每题1分,13-35每题2分)1.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及两大遗传学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分离定律时、选用子叶颜色比选用花瓣颜色需要的时间短B.“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内容C.对F1测交后代同时出现4种表型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D.孟德尔两大遗传学定律所对应的细胞学基础相同,且均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答案】A【解析】【分析】1、分离定律的主要内容是: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自由组合定律的主要内容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详解】A、子叶出苗就可以观察,花瓣需开花才能观察,研究分离定律时,选用子叶颜色比选用花瓣颜色需要的时间短,A正确;B、“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孟德尔实验发现的问题(即实验现象),B错误;C、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对F1测交后代同时出现4种表现型的现象不能称为性状分离,C错误;D、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以两者的细胞学基础不同,时期相同,D错误。故选A。2.M13噬菌体是一种丝状噬菌体,内有一个环状单链DNA分子,它只侵染某些特定的大肠杆菌,且增殖过程与T2噬菌体类似。研究人员用M13噬菌体代替T2噬菌体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与烟草花叶病毒相比,M13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特有成分只有脱氧核糖B.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的放射性与保温时间的长短无关C.搅拌和离心是为了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子分开,便于分别检测其放射性D.一个含32P的M13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中增殖n代,子代中含32P的噬菌体占2/2n【答案】B【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与烟草花叶病毒相比,M13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特有成分是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A错误;B、由于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且蛋白质外壳不进入大肠杆菌,所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的放射性与保温时间的长短无关,B正确;C、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和细菌分开,离心的目的是使细菌出现在沉淀物中,噬菌体出现在上层清液中,C错误;D、由于M13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一个环状单链DNA分子,一个含32P的M13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中增殖n代,子代中含32P的噬菌体占1/2n,D错误。故选B。3.某同学观察到某高等动物(2n)睾丸中的某细胞染色体出现了如图所示情况,以下错误的是()A.此过程可导致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基因重组B.该行为可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使生物产生的配子类型多样化C.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含Y染色体的数目有三种可能D.睾丸中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n时,不可能发生如图现象【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正发生交叉互换(交换/互换),说明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详解】A、此过程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交换/互换),因而可导致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基因重组,A正确;B、图示过程发生的现象属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的结构,B错误;C、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含Y染色体的数目有0、1、2共三种可能,C正确;D、图示现象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睾丸中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n时,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所以不可能发生图中现象,D正确。故选B。4.某同学在观察人类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时,发现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中,共有46条染色体,呈现23种不同的形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前期,则可能正在发生基因重组B.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后期,此时可能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若该细胞此时存在同源染色体,则该人类细胞可能取自男性D.若该细胞此时没有同源染色体,则该人类细胞可能取自卵巢【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文:一个正在分裂的人类细胞中,共有46条染色体,呈现23种不同的形态,说明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23条染色体,男性染色体组成22+XY,共24种形态,女性22+XX,共23种形态,因此该细胞可能是女性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开后期的图像,也可能是男性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根据分析,该细胞可能是女性处于减数第一分裂前期的图像,所以可能发生基因重组,A正确;B、该细胞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图像,所以可能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正确;C、由于男性染色体组成22+XY,共24种形态,若该细胞此时存在同源染色体,则只能取自女性个体,C错误;D、若该细胞此时没有同源染色体,可能是女性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图像,材料取自卵巢,D正确。故选C。5.A和a,B和b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的两次细胞分裂前都要进行染色质DNA的复制B.若AaBb个体能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有丝分裂的2个子细胞中都含有Aa,减数分裂Ⅰ的2个子细胞中也可能都含有AaD.有丝分裂的子细胞是AaBb、减数分裂一定形成AB、Ab、aB、ab型4种子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分裂Ⅰ: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分裂Ⅱ: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减数分裂只在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进行染色质DNA的复制,A错误;B、若AaBb个体能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为1:1:1:1,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只是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也可能是交叉互换的结果,B错误;C、有丝分裂得到的子细胞染色体组成与亲代相同,得到的2个子细胞中都含有Aa;减数分裂Ⅰ若发生互换,则减数分裂Ⅰ得到的2个子细胞中也可能都含有Aa,C正确;D、有丝分裂得到的子细胞染色体组成与亲代相同,都形成AaBb型2个子细胞;因A和a,B和b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若不考虑互换,则减数分裂能得到两种类型(AB、ab或Ab、aB)的子细胞,D错误。故选C。6.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依次占25%、50%和25%。若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F1中A的基因频率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2/3、4/9 B.2/3、1/9C.2/3、1/3 D.1/3、4/9【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详解】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则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AA占1/3,Aa占2/3;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2/3,a的基因频率为1/3,据遗传平衡定律,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后代中AA的频率2/3×2/3,Aa为2×2/3×1/3,aa为1/3×1/3,F1中AA:Aa:aa=4:4:1。F1中A的基因频率为(4×2+4)÷(4×2+4×2+1×2)=2/3,Aa的基因型频率为4/9,A正确。故选A。7.某自花传粉机物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当在杨舍AB基因时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因而不能参与受精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植株正反交子代性状及比例不同C.两紫茎抗病性状植株杂交,后代可能不会出现性状分离D.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不能得到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A(a)与B(b)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含AB基因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含AB基因的卵细胞能参与受精,若AaBb作母本,可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而AaBb作父本,只能产生三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因此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植株正反交子代性状及比例不相同,B正确;C、根据题意知,紫茎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正交与反交后代都不发生性状分离,故两紫茎抗病性状植株杂交,后代可能不会出现性状分离,C正确;D、单倍体育种的过程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可育二倍体植株,虽然AB花粉不能受精,但是AB的花粉具有活性,可以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因此通过单倍体育种可以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D错误。故选D。8.豌豆子叶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种子的圆粒对皱粒为显性,两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独立遗传。以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的豌豆为亲本,杂交得到F1,其自交得到的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若让F1自由交配,则后代中绿色皱粒的豌豆所占的比例是()A.1/16 B.9/64 C.3/64 D.25/14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文分析可知:亲本为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Y_R_和yyrr;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所以黄色:绿色=(9+3):(15+5)=3:5,圆粒:皱粒=(9+15):(3+5)=3:1。【详解】据题意可知,亲本为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Y_R_和yyrr,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所以黄色:绿色=(9+3):(15+5)=3:5,圆粒:皱粒=(9+15):(3+5)=3:1,以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的豌豆作为亲本,黄色的基因型为YY或Yy,绿色的基因型为yy,若为YY×yy,则F1为Yy,自交子代中黄色:绿色=3:1(不符合,舍弃);若为Yy×yy,则F1为1/2Yy,1/2yy,自交子代Y_为1/2×3/4=3/8,即黄:绿=3:5,(符合),又由于F2圆粒:皱粒=3:1,所以F1为Rr,则双亲为RR×rr,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F1的基因型为1/2YyRr,1/2yyRr,其自由交配的后代中,产生配子的比例为:Y是1/4,y是3/4,R是1/2,r是1/2,绿色皱粒的豌豆所占的比例为3/4×3/4(绿色)×1/2×1/2(皱粒)=9/64,B正确。故选B。9.研究人员将1个含14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24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将DNA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试管中出现两种条带(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结果可推知DNA在24h内连续分裂3次B.解开DNA双螺旋的实质是破坏核苷酸之间的氢键C.根据条带数目和位置可以确定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若直接将子代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也能得到两条带【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将DNA被14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5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5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5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2个DNA分子都应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详解】A、由于14N单链∶15N单链=1∶7且最初应该有两个含有14N的单链,推出DNA分子有8个,复制了3次,A正确;B、DNA分子双链之间的碱基按照互补配对原则配对且形成氢键,解开DNA双螺旋的实质是破坏核苷酸之间的氢键,B正确;C、将DNA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根据条带的数目和位置只能判断DNA单链的标记情况,但无法判断DNA的复制方式,C错误;D、DNA复制3次,有2个DNA是15N和14N,中带,有6个都15N的DNA的重带,共两条条带,D正确。故选C。【点睛】10.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A.个体的性状和细胞的分化都与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有关B.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C.大多数情况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D.镰状细胞贫血症表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在大多数情况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性状可以受到多个基因的影响。同时,生物体的性状也不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的,环境对性状也有着重要影响。2、表观遗传是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与否以及表达水平的高低都是受到基因调控,同时受环境因素影响。【详解】A、基因通过表达控制生物的性状,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故个体的性状和细胞的分化都与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有关,A正确;B、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虽然不改变遗传信息,但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转录和翻译,通过影响基因表达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这属于表观遗传;故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B正确;C、基因与性状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如决定身高的基因与身高这种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即人的身高受多对基因控制,C正确;D、镰状细胞贫血症表明基因可以通过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错误。故选D。11.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产生的一个细胞示意图。据图分析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内含8条染色单体B.此精原细胞可能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非等位基因之间的互换,此变异属于基因重组C.此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一极的基因可能是A、A、b、bD.此图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和两套遗传信息【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的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产生的一个细胞分裂图象,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没有分裂,且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为次级精母细胞。【详解】A、题图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没有分裂,且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故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内含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A正确;B、细胞内一条染色体上同时含有A和a基因,说明细胞可能发生过基因突变或四分体时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而发生互换(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互换),由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而发生互换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C、此精原细胞基因型为AaBb,且细胞可能发生过基因突变或四分体时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而发生互换,故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一极的基因可能是A、A、b、b或A、a、b、b,C正确;D、此图中虽然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但由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故含有两套遗传信息,D正确。故选B。12.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一个DNA分子中,G与C数量的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8%,其中一条链(甲链)的碱基中T占28%,C占22%,那么,以甲链为模板转录的信使RNA分子中,U占碱基总数的22%B.如果将某雄性动物细胞中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2个DNA分子都用15N标记,并只供给含14N的原料、该细胞经1次减数分裂后所形成的四个精子中,含15N标记DNA的精子所占比例为1C.某隐性遗传病家系中,若双亲表现正常,则其子女患病的最大概率为1/4,且没有性别差异D.突变基因序列非模板链的一个G突变为A,推测密码子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由CGA变为UGA【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是双链结构,2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由题意知,双链DNA分子中,G+C=48%,G=C=24%,A=T=26%,又知,甲链中T=28%,C=22%,则另一条DNA链中,T=26%×2-28%=24%;甲链中的A与另一条DNA链中的T相等,为24%;则以甲链为模板形成的信使RNA中的U与甲链的A碱基比例相同,为24%,A错误;B、减数分裂的DNA只复制一次,含15N的DNA分子两条链都以14N为原料合成一条新链,故每个DNA分子都含有15N,其产生的精子都含15N,B正确;C、隐性遗传病患者的双亲表现正常,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其兄弟姐妹患病的概率为1/4,无性别差异;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则其兄弟姐妹中,只可能是男孩患病,女孩都正常,C错误;D、突变基因序列非模板链中的一个G突变为A,则模板链中对应的碱基C变为T,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mRNA上密码子改变应该是CGA变为CAA,D错误。故选B。13.某兴趣小组对某单基因遗传病展开调查,绘制出相关遗传系谐图如图所示。已知Y染色体上不含该遗传病的相关基因,不考虑突变,下列推理错误的是()A.若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则Ⅱ-3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B.若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则Ⅲ-6的致病基因来自I-2C.若I-1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则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若I-1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则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答案】C【解析】【分析】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病和隐性病、X染色体显性病和隐性病,Y染色体疾病;对于X染色体的遗传病,男性不存在杂合子。【详解】A、若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Ⅱ-3正常其母患病,其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A正确;B、若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则Ⅲ-6的致病基因来自Ⅱ-4,Ⅱ-4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2,B正确;C、若I-1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Ⅱ-4从Ⅰ-2获得一个基因则致病,则致病基因可能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病,C错误;D、若I-1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其为杂合子表现正常,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病,D正确。故选C。14.果蝇的眼色有红眼和白眼(由A、a控制),体色有灰身和黑身(由B、b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型均为红眼灰身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培养子代,某种基因型的合子完全致死,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F1红眼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灰身白眼黑身雄性30199298103雌性50120300A.控制眼色和体色的基因分别位于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B.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培养,F1雌性中的红眼灰身存在致死现象C.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培养,F1红眼灰身雌性均为杂合子D.选择F1中的红眼黑身雌性与白眼灰身雄性杂交,子代白眼黑身雄性所占比例为1/24【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分析题表:将F1中两对相对性状单独统计:雄性中红眼:白眼=1:1,雌性中只有红眼,说明红眼/白眼这对相对性状位于X染色体上,F1中雌性和雄性中均出现灰身和黑身,说明体色与性别无关,故控制眼色和体色的基因分别位于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由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子代出现黑身个体,说明亲本均为Bb,子代灰身和黑身应约为3:1,而雌性中出现5:2,则F1雌性中红眼灰身存在致死现象。【详解】A、将F1中两对相对性状单独统计:雄性中红眼:白眼=1:1,雌性中只有红眼,说明红眼/白眼这对相对性状位于X染色体上,F1中雌性和雄性中均出现灰身和黑身,说明体色与性别无关,故控制眼色和体色基因分别位于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A正确;B、由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出现黑身个体,说明亲本均为Bb,子代灰身和黑身应约为3:1,而雌性中出现5:2,则F1雌性中红眼灰身存在致死现象,B正确;C、根据F1中,雄性中红眼:白眼=1:1,雌性中只有红眼,并且雌性和雄性中均出现黑身,可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则F1中红眼灰身雌性个体有BBXAXA:BBXAXa:BbXAXA:BbXAXa=1:1:2:2,F1中红眼黑身雌性个体有bbXAXA:bbXAXa=1;1,表格中红眼灰身雌性:红眼黑身雌性=5:2,说明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可能致死,而题干说某种基因型的合子完全致死,不能确定是哪种致死,故不能确定F1红眼灰身雌性是否均为杂合子,C错误;D、F1中红眼黑身雌性个体有bbXAXA和bbXAXa各占1/2,白眼黑身雄性基因型为BBXaY和BbXaY,分别占1/3和2/3,则子代白眼黑身雄性(bbXaY)所占比例为2/3×1/2×1/2×1/2×1/2=1/24,D正确。故选C。15.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所示)有同源区段(Ⅰ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1、Ⅱ-2片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对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杂交组合一P:刚毛(♀)×截毛(♂)→F1全刚毛杂交组合二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杂交组合三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A.Ⅰ片段和Ⅱ-1上的基因在遗传上均与性别相关联B.在Ⅱ-1与Ⅱ-2中,基因结构不同与碱基对的数目及排列顺序有关C.通过杂交组合一,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D.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答案】D【解析】【分析】1、设控制刚毛的基因为B,控制截毛的基因为b,分析杂交组合一,亲本刚毛(♀)×截毛(♂)→F1全刚毛⇒刚毛为显性性状,截毛为隐性性状;2、分析杂交组合二,若基因位于非同源区段(Ⅱ-l)上,P:截毛(XbXb)×刚毛(XBY)→F1刚毛(XBXb):截毛(XbY)=1:1;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I片段)上,P:截毛(XbXb)×刚毛(XBYb)→F1刚毛(XBXb):截毛(XbYb)=1:1;3、分析杂交组合三,基因位于同源区段(I片段)上,P:截毛(XbXb)×刚毛(XbYB)→F1截毛(XbXb):刚毛(XbYB)=1:1。【详解】A、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I片段)上,P:截毛(XbXb)×刚毛(XBYb)→F1刚毛(XBXb):截毛(XbYb)=1:1,性状在子代中有差别;若基因位于非同源区段Ⅱ-1上,属于伴X遗传,性状在子代中有性别差异,A正确;B、基因多样性是因为组成基因的核苷酸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故在Ⅱ1与Ⅱ2中,基因结构不同是与碱基对的数目及排列顺序有关,B正确;C、从表中杂交组合一,P:刚毛(♀)×截毛(♂)→F1全刚毛⇒刚毛为显性性状,截毛为隐性性状,故通过杂交组合一,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C正确;D、设控制刚毛的基因为B,控制截毛的基因为b,若基因位于非同源区段(Ⅱ-l)上,P:截毛(XbXb)×刚毛(XBY)→F1刚毛(XBXb):截毛(XbY)=1:1;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I片段)上,P:截毛(XbXb)×刚毛(XBYb)→F1刚毛(XBXb):截毛(XbYb)=1:1;综上所述根据杂交组合二,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不能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l片段,D错误。故选D。16.家蚕(2n=2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在家蚕中皮肤正常对皮肤油性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雄蚕比雌蚕的丝质好,出丝率高,而油性幼虫具有油纸样透明和身体虚弱等特点,常作为筛选的依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测定家蚕的基因组序列,需要测定14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B.雌蚕个体中,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中都含有2条Z染色体C.用正常雌蚕和皮肤油性雄蚕杂交,子代中的雄蚕符合生产要求D.若家蚕常染色体上的血色基因片段转移到性染色体上,属于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短暂的加倍。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而非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易位)。【详解】A、家蚕属于雌雄异体生物,故测定家蚕的基因组序列,需要测定13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共15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A错误;B、正常情况下,雌蚕(ZW)个体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中含有0条或2条Z染色体;C、正常雌蚕和皮肤油性雄蚕的亲本杂交,子代中的雌蚕全为皮肤油性、雄蚕全为皮肤正常,符合生产上选用雄蚕产丝的要求,C正确;D、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若家蚕常染色体上的血色基因片段转移到性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变异,D错误。故选C。17.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下图是该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中的+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都能决定一个氨基酸B.过程②与过程③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有差异C.酶X是RNA聚合酶,其合成和发挥作用的场所是细胞核D.+RNA复制产生子代+RNA的过程,消耗的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答案】D【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①表示翻译过程,②③表示RNA复制过程。2、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叫作转录;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作翻译。3、科学家克里克首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于1957年提出了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对中心法则作出了补充:少数生物(如一些RNA病毒)的遗传信息可以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在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中,DNA、RNA是信息的载体,蛋白质是信息的表达产物,而ATP为信息的流动提供能量,可见,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详解】A、过程①中的+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如是终止密码子,则不能决定一个氨基酸,因为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A错误;B、过程②、过程③均为RNA的复制,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一致,B错误;C、RNA聚合酶催化RNA的形成,酶X是RNA聚合酶,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D、+RNA复制产生子代+RNA的过程,必须先复制为-RNA,然后再复制为+RNA,所以消耗的原料为合成互补的两条RNA链的核糖核苷酸,因此消耗的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D正确。故选D。18.某DNA分子中,A和T占全部碱基的42%,其中一条链中A占18%,G占22%,那么其互补链中的G占DNA全部碱基的百分比是()A.18% B.19.5% C.36% D.39%【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结构中,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磷酸链在螺旋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反向互补,通过碱基间的氢键形成的碱基配对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为A-T、G-C,因此嘌呤数目(A+G)=嘧啶数目(T+C)。假设DNA的一条链中的碱基数为a,A+T=m,该链中A+T所占的比例为m/a,则与其对应的另一条链中碱基数也为a,A+T=m,该链中A+T所占的比例也为m/a,整个DNA中A+T所占的比例为2m/2a=m/a。【详解】某DNA分子中,A和T占全部碱基的42%,则其中一条链中A和T占该链的42%,G和C占58%,G占22%,C占36%,那么其互补链中的G占互补链的36%,占DNA全部碱基的18%。故选A。19.某真核生物中的M基因可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碱基插入突变,使mRNA在某位点增加了3个碱基序列,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下列说法错误的()A.M基因突变后,使M基因的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B.M基因突变后,M基因中的嘌呤碱基比例未改变C.M基因突变前后编码的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D.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可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DNA双链中嘌呤数与嘧啶数相等。【详解】A、基因的遗传信息与碱基的排列顺序有关,由题意可知,mRNA在某位点增加了3个碱基序列,说明基因中插入了3对碱基,导致基因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A正确;B、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在所有双链DNA中嘌呤碱基比例均为50%,突变前后未发生改变,B正确;C、若在mRNA增加的三个碱基序列插入的位点是一个密码子中,会有2个密码子发生改变,最多会有2个氨基酸不同。若插入的位点是两个密码子中间,增加1个密码子,其余密码子没有改变,最多有一个氨基酸不同,C正确;D、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核糖核苷酸的碱基与转录链上的碱基进行碱基互补配对,D错误。故选D。20.胰岛素合成的控制基因在第11对染色体短臂上。基因正常则生成的胰岛素结构是正常的;若基因突变则生成的胰岛素结构是不正常的,为变异胰岛素。该基因转录的直接产物mRNA中部分序列会被切除,而成为成熟的m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起始密码子对应位点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B.控制胰岛素合成的基因彻底水解的产物有CO2、水等C.基因上的密码子决定了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以及翻译的起始和终止D.成熟的mRNA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答案】D【解析】【分析】在细胞质中,翻译是一个快速高效的过程。通常,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详解】A、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起始密码位于mRNA上,是翻译的起始位点,A错误;B、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后得到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B错误;C、密码子位于mRNA上,C错误;D、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D正确。故选D。21.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甲基化和乙酰化等修饰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某动物的毛色有黑色和黄色,分别由基因A、a控制。基因A在精子中不会发生甲基化,而在卵细胞中会发生甲基化,使基因A不能正常表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基化修饰不会改变DNA中的碱基排列顺序B.该动物卵细胞中发生的甲基化现象不会遗传给子代C.相同环境下,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表型不一定相同D.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正反交的子代表型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中碱基序列中某些核苷酸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不同程度地抑制基因的表达,使其控制的性状表现不同。【详解】A、甲基化的实质是影响基因的表达,不会改变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顺序,A正确;B、该动物卵细胞中发生的甲基化现象属于表观遗传,会遗传给子代,B错误;C、基因A在精子中不会发生甲基化,而在卵细胞中会发生甲基化,说明来自精子的A和来自卵细胞的a结合成的Aa表现为黑色,而来自精子的a和来自卵细胞的A结合成的Aa表现为黄色,故相同环境下,基因型为Aa个体的表型不一定相同,C正确;D、如果AA(母本)和aa(父本)杂交是正交,后代为Aa,由于A在卵细胞内表现为甲基化,表现为黄色,则AA(父本)和aa(母本)杂交为反交,后代Aa的个体表现为黑色,因此正反交的子代表型不同,D正确。故选B。2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的排列顺序的改变B.基因型为Aa的植物连续自交F2基因型比例为3:2:3,这是由基因重组造成的C.同一个DNA上的不同基因均可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D.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不会同时发生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详解】A、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而不是引起基因的排列顺序的改变,A错误;B、基因型为Aa的植物连续自交F2基因型比例为3:2:3,这是由基因分离造成的,而不是由基因重组造成的,B错误;C、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为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以及同一个DNA分子的不同部位。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发生不同的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故同一个DNA上的不同基因均可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C错误;D、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不存在减数分裂,故不发生基因重组,但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故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不会同时发生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D。23.下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基因a、a'仅有图③所示片段的差异。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4种变异中能够遗传的变异是①②④B.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④中的变异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D.①②分别表示基因重组的两种方式【答案】C【解析】【分析】1、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包括4种:(1)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引起变异;(2)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引起变异;(3)染色体的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变异。(4)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变异。2、分析题图:①表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而发生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②表示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变异,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③表示基因序列中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④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引起变异或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引起变异,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详解】A、由图可知,①表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而发生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②表示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变异,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③表示基因序列中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④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引起变异或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引起变异,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可遗传变异包含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故图中4种变异中能够遗传的变异是①②③④,A错误;B、由图可知,③中基因内部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改变了基因的碱基序列,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C、不论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均会导致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比另一条长,进而联会后出现图形④,故④中的变异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正确;D、①属于基因重组,而②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故选C。24.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升高会使农作物减产,寻找耐高温基因对小麦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现有耐高温隐性突变体小麦1、2品系,已知耐高温突变体2的隐性突变基因位于小麦2号染色体上,为探究两种突变体是否为同一基因突变导致,让两种突变体杂交,先杂交得F1,再自交得F2(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F1和F2均耐高温,说明突变基因为同一基因B.若F1不耐高温,F2不耐高温∶耐高温≈9∶7,说明突变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若两突变基因不是独立遗传的,则可得F1不耐高温,F2不耐高温∶耐高温≈3∶1D.若两突变基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F2耐高温个体中杂合子占4/7【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就叫做基因突变。【详解】A、如果两种突变体是由于同一种基因突变所致,设为a1a1和a2a2,则纯合突变体甲与纯合突变体乙进行杂交,子代全是突变体a1a2,即F1和F2都耐高温,A正确;B、若两种突变体是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突变所致,即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假设突变体甲基因型为aaBB,突变体乙基因型为AAbb,则甲乙杂交F1为AaBb,表现为不耐高温,F1自交,后代表现为A-B-:(A-bb+aaB-+aabb)=9:7,即F2不耐高温:耐高温≈9:7,B正确;C、若两突变基因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突变所致,假设突变体甲基因型为aaBB,突变体乙基因型为AAbb,则甲乙杂交F1为AaBb,由于两对基因不是独立遗传的,则F1产生的配子为Ab和aB,F1自交产生的F2为2AaBb:AAbb:aaBB=2:1:1,表现型为不耐高温:耐高温≈1:1,C错误;D、若两突变基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假设突变体甲基因型为aaBB,突变体乙基因型为AAbb,则甲乙杂交F1为AaBb,表现为不耐高温,F1自交,后代表现为A-B-:(A-bb+aaB-+aabb)=9:7,其中耐高温(A-bb+aaB-+aabb)的纯合子有AAbb、aaBB和aabb,占3/7,故杂合子占4/7,D正确。故选C。25.果蝇正常眼(E)对无眼(e)为完全显性,利用无眼果蝇与正常眼单体IV果蝇(缺少一条IV号染色体)杂交,F1代无眼:正常眼=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1代中正常眼果蝇一定是杂合子 B.该实验结果说明e基因在IV号染色体上C.单体IV果蝇产生正常配子的比例为50% D.单体IV果蝇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若E、e这对等位基因不在Ⅳ号染色体上,无眼个体基因型为ee、野生型正常眼的单体IV果蝇基因型为Ee,杂交得到的F1基因型为1/2Ee、1/2ee,F1代无眼:正常眼=1∶1;若该对等位基因在Ⅳ号染色体上,无眼个体基因型为ee,野生型正常眼的单体IV果蝇基因型为EO,二者杂交得到的F1基因型为Ee(正常眼)或者eO(无眼),F1代的表现型为正常眼:无眼=1∶1。因此该实验结果无法说明e基因的位置。【详解】A、由分析可知,F1代中正常眼果蝇的基因型为Ee,Ee为杂合子,A正确;B、据以上分析,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e基因是否在IV号染色体上,B错误;C、从染色体的组成上看,单体IV果蝇缺少一条IV号染色体,产生正常配子比例为50%,C正确;D、单体IV果蝇缺少一条IV号染色体,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故选B。26.在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发现甲、乙两类矮生突变体(如图所示),矮化植株无A基因,矮化程度与a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丙为花粉不育突变体,含b基因的花粉败育。甲、乙、丙均为纯合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类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乙类变异是在甲类变异的基础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B.乙减数分裂产生2种花粉,在分裂中期,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最多带有4个a基因C.乙的自交后代中,F1有3种矮化类型,植株矮化程度由低到高,数量比为1:2:1D.若a与b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丙(♀)×甲(♂)得F1,F1自交后代中只有矮生类型【答案】D【解析】【分析】1、依题意,在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出现的矮化植株无A基因,矮生突变体甲的基因型为aa,据此可判断矮生突变体甲的出现是由于A基因突变成a基因所致。2、矮化程度与a基因数量呈正相关,因此Aa、AA、aa为不同的表现类型。【详解】A、依题意,在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出现的矮化植株无A基因,矮生突变体甲的基因型为aa,据此可判断矮生突变体甲的出现是由于A基因突变成a基因所致;分析题图可知,矮生突变体乙的出现,是由于甲的1条染色体上a基因所在的片段移接到同源的另一条染色体上,此类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故甲类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乙类变异是在甲类变异的基础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B、乙减数分裂产生含2个a基因和不含a基因的2种花粉。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4个a基因或不含a基因,B正确;C、乙减数分裂产生含2个a基因和不含a基因的2种配子,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aaaa、aa和不含a基因的个体,所以F1有3种矮化类型。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4aaaa、1/2aa和1/4不含a基因的个体,故F1有3种矮化类型,植株矮化程度由低到高,数量比为1:2:1,C正确;D、丙的基因型为AAbb,甲的基因型为aaBB。若b和a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丙(♀)与甲(♂)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其作为父本产生的雄配子为aB型(题干信息:含b基因的花粉败育、),作为母本产生的雌配子为Ab:aB=1:1,产生后代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即高的和矮的,因此F1自交后代中不是只有矮生类型,D错误。故选D。27.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A.三倍体无子西瓜中偶尔出现一些可育的种子,原因是母本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有可能形成部分正常的配子B.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都可使DNA分子上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自交,若后代有三种表现型,则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比例可能为7/16D.八倍体小黑麦是由普通小麦(六倍体)和黑麦(二倍体)杂交后再经过染色体加倍后选育,它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可育的【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改变。【详解】A、三倍体西瓜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发生紊乱,不能产生配子,因此形成无子西瓜,而无子西瓜中偶尔出现一些可育的种子,原因是母本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有可能形成部分正常的配子,A正确;B、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基因突变可使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正确;C、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自交,且遵循自由组合规律,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现杂交后代有三种表现型,则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比例可能为7/16,C正确;D、八倍体小黑麦是由普通小麦(六倍体)和黑麦(二倍体)杂交后再经过染色体加倍后选育,它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单倍体,含有普通小麦的3个染色体组和黑麦的1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联会时会发生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因此不可育,D错误。故选D。28.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西瓜植株经不同育种途径可获得植株甲、乙和丙。植林甲是三倍体,植株乙是二倍体,植株丙是单倍体,①-⑦表示不同处理或某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株甲、乙、丙均存在两种基因型B.过程④需用花粉刺激,产生无子果实C.过程①⑦可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D.利用⑤⑦过程培育的新品种可使子代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植株甲为AAAA和Aa的杂交子代,其基因型有AAA和AAa两种;植株乙是Aa和aa的杂交子代,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植株丙是Aa经花药离体培养的子代,基因型有A和a两种。【详解】A、植株甲为AAAA和Aa的杂交子代基因型有AAA和AAa两种;植株乙是Aa和aa的杂交子代,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植株丙是Aa经花药离体培养的子代,基因型有A和a两种,A正确;B、过程④是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生成三倍体的过程,该过程不需要花粉刺激,且有子,B错误;C、过程①是多倍体育种,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丙是单倍体,所以⑦是进行了花药的离体培养,没有使用秋水仙素,C错误;D、利用⑤⑦过程培育的新品种是单倍体,高度不育,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可使子代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D错误。故选A。29.如图表示我国科学家培养八倍体小麦的流程,每个字母表示一个染色体组,其中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杂种植株含有同源染色体B.杂种植株体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或8个染色体组C.秋水仙素处理的是杂种植株的幼苗或种子D.该过程利用了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物【答案】B【解析】【分析】由于A、B、C、D表示的是染色体组,因此从图中可以看出普通小麦为异源六倍体,黑麦为二倍体,其产生的配子分别含有3个和1个染色体组,其产生的后代为异源四倍体。由于该后代中无同源染色体,所以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为高度不育,必须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加倍成异源八倍体,才能产生正常配子,正常结籽。【详解】A、该杂种植株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B、杂种植株的染色体组成为ABCD,体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若体细胞处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则含有8个染色体组,B正确;C、杂种植株高度不育,不能产生种子,C错误;D、该过程采用了有性杂交的方法获得异源四倍体,D错误。故选B。30.某育种工作者在一次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罕见现象:选取的高茎(AA)豌豆植株与矮茎(aa)豌豆植株杂交,得到的F1全为高茎;其中有一株F1植株自交得到的F2出现了高茎∶矮茎=35∶1的性状分离比,分析此现象可能是由于环境骤变如降温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一F1植株基因型为AAaa,由于低温抑制了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这一F1植株自交出现35∶1的性状分离比是因为发生了基因突变C.这一F1植株自交,产生F2基因型有5种,比例为1∶8∶18∶8∶1D.这一F1植株产生的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所占比例为1/6【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F2出现高茎:矮茎=3:1的性状分离比。但实际出现了高茎:矮茎=35:1的性状分离比,思维遇到了瓶颈,但是我们可以观察选项,根据选项的提示解决问题,例如A选项,说“该F1植株的基因型是DDdd”,也就是如果该F1植株的基因型是DDdd,则题目中的现象“其中有一F1植株自交得到的F2中出现了高茎:矮茎=35:1的性状分离比”就成立了。【详解】AB、依题意可知:高茎(AA)豌豆植株与矮茎(aa)豌豆植株杂交,的基因型为Aa,全为高茎,理论上,植株自交得到的的性状分离比是高茎:矮茎=3:1,但有一株植株自交得到的出现了高茎:矮茎=35:1的形状分离比。若这株例外可能是由于环境骤变,低温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引起(低温不是抑制了着丝粒的分裂,着丝粒会自动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而不是基因突变),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A:Aa:aa=1:4:1,子代矮茎植株占aa×aa=aaaa,高茎植株占,即中高茎:矮茎=35:1,AB错误;C、这一植株自交,产生的基因型有5种,比例为AAAA:AAAa:AAaa:Aaaa:aaaa=1:8:18:8:1,C正确;D、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A:Aa:aa=1:4:1,这一植株产生的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Aa、aa)所占比例为5/6,D错误。故选C。3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猫叫综合征是由染色体结构缺失而引起的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会患遗传病D.调查遗传病时最好选择白化病、高度近视(600°以上)、冠心病等【答案】B【解析】【分析】1、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2、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要对人群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的遗传病一般选择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选取的样本应该足够大。3、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往往选择单基因遗传病,要选取具有患者的家系进行调查。【详解】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错误;B、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故猫叫综合征是由染色体结构缺失而引起的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正确;C、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可能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会患遗传病,如致病基因携带者表现为正常而不患遗传病,C错误;D、调查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而冠心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D错误。故选B。32.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抗虫棉作用下棉铃虫会突变出抗毒蛋白基因,这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果蝇的复眼由椭圆变成棒状,这是染色体片段重复的结果D.R型菌转化成S型菌,这是S型菌的DNA整合到了R型菌染色体上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可遗传变异主要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类型有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对生物界的种族繁衍和进化来说,产生了新基因的生物有可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开辟新的生存空间,从而出现新的生物类型。因此,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详解】A、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A错误;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抗虫棉通过生物作用可以杀死不能产生抗毒蛋白的棉铃虫,属于自然选择,但抗虫棉不会引起棉铃虫发生突变,B错误;C、果蝇X染色体上某个区段发生重复时,果蝇的复眼由正常的椭圆形变成条形的“棒眼”;故果蝇的复眼由椭圆变成棒状,这是染色体片段重复的结果,C正确;D、R型菌和S型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R型菌转化成S型菌,这是S型菌的DNA与R型菌的DNA发生了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C33.某地区的一种蜗牛(a)被突然隆起的山丘分隔成两个种群,若干年后山丘障碍消失,该种蜗牛的进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b2和c2、d1和d2之间一定出现了生殖隔离B.蜗牛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种类可能不变C.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历长期的地理隔离D.蜗牛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1、物种: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2、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发生自由交流的现象。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详解】A、从题干信息不能判断出b2和c2、d1和d2之间一定出现了生殖隔离,A错误;B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化过程中基因种类可能不变,B正确,D错误;C、有些物种的形成不需要长期的地理隔离,如通过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某些多倍体植物是新物种,C错误。故选B。34.近日、科学家在墨西哥湾的深海中发现了一种新的鮟镰鱼,雌鱼头顶自带“钓鱼竿”—若千个肉状突起,可发出光源,吸引猎物。雄鱼则吸附在雌角体表提供繁殖所需的精子,同时通过雌鱼血液获取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诱导的结果B.雌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中相互适应形成的C.鮟镰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D.突变和基因重组等所有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头顶发光的“钓鱼竿”性状的产生是变异的结果,变异是不定向的,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出现新的鮟镰鱼,A错误;B、雌雄鱼是相同物种,协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和环境之间,B错误;C、鮟鱇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如突变和基因重组也会影响基因频率,C正确;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等可遗传的变异都会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可遗传的变异不会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故选C。35.已知物种乙和丙均由甲演化而来,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乙和丙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图中A、B、C分别表示不同的3个地区。E/e位于常染色体上,G/g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若种群丙中XgXg约占18%,则雄性中XGY可能占40%C.物种乙和物种丙存在生殖隔离,故二者不能交配D.若只考虑E/e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数量相当,则E和e的基因频率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错误;B、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设XG=p,Xg=q,XG+Xg=p+q=1,2pq代表XGXg的基因型频率,若种群丙中XgXg约占18%,雌性中XgXg约占36%,求得Xg=60%,XG=40%,则雄性中XGY约占40%,B正确;C、乙和丙属于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二者有可能可以交配,但是无法产生可育后代,C错误;D、若种群乙中E和e的基因频率相等,则E基因频率=50%,则EE的基因型频率=0.5×0.5=25%,Ee=0.5×0.5×2=50%,ee=25%,显性性状个体数量是隐性性状的3倍,D错误。故选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少选得1分,错选得0分)36.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片段缺失,含有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下图表示该植株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复制后的情况,其中数字表示染色单体。若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子代中出现了红色植株,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卵原细胞基因突变产生了含有B基因的卵细胞B.减数分裂时,1或2上的b基因突变为B基因C.减数分裂Ⅰ时,3上的B基因与2上的b基因互换D.减数分裂Ⅱ时,1和3或2和3可以自由组合【答案】AB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该植株为父本产生的花粉粒有B、b两种,由于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即B),因此正常的测交结果后代应全表现为白色性状。【详解】A、该植株做父本进行测交,父本产生的配子只有b,母本产生配子也应该是只有b,若卵原细胞基因突变产生了含有B基因的卵细胞,则后代可出现红色植株,A正确;B、减数分裂时,1或2上的b基因突变为B基因,则父本能产生B的配子,与母本产生正常的b配子结合,得到了后代的红色植株,B正确;C、减数分裂Ⅰ时,3上的B基因与2上的b基因互换,则父本产生的配子中就含有B基因,与正常雌配子b结合后代出现了红色植株,C正确;D、图中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1和3或2和3都不会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ABC。37.小鼠的正常体型和矮小体型分别受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A、a控制。小鼠体型遗传过程中,有一种有趣的“基因印迹”现象,来自某一亲本的基因A被“印迹”而不能表现出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体型小鼠和矮小体型小鼠均可能是杂合子B.基因型为Aa的雌雄小鼠交配,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C.可通过测交实验判断被“印迹”基因A来自哪个亲本D.若“印迹”基因A来自母本,母本不一定是正常体型【答案】AC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正常体型小鼠的基因型可能为Aa,若基因型为Aa的小鼠的A基因被“印迹”,则其是矮小体型,即正常体型小鼠和矮小体型小鼠均可能是杂合子,A正确;B、来自某一亲本的基因A被“印迹”而不能表达,则基因型为Aa的雌雄小鼠交配,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B错误;C、可通过测交实验判断被“印迹”基因A来自哪个亲本,若♂aa×♀Aa,子代全为矮小体型,则“印迹”基因A来自母本;若♂Aa×♀aa,子代全为矮小体型,则“印迹”基因A来自父本,C正确;D、若“印迹”基因A来自母本,母本的基因A可能被“印迹”而不能表达,母本可能为矮小体型,D正确。故选ACD。38.某男子表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的变异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6种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出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答案】ACD【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①缺失: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段;②重复: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③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④易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详解】A、由题图甲可以看出,一条14号染色体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时,还丢失了一小段染色体,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A正确;B、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所以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B错误;C、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应该产生仅具有异常染色体、同时有14号和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和14号染色体、仅具有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仅具有14号染色体共6种精子,C正确;D、该男子可以产生含有14号和21号染色体的正常的精子,因此与正常女子婚配,有可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D正确。故选ACD。39.八倍体小黑麦(8n=56)抗逆性强、穗大、籽粒蛋白质含量高、生长势强,由普通小麦(6n=42)与黑麦(2n=14)杂交后再通过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培养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普通小麦和黑麦不存在生殖隔离B.F1代高度不育、不属于单倍体C.秋水仙素抑制间期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小黑麦与小黑麦新品种属于不同物种【答案】AC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普通小麦是六倍体,黑麦是二倍体,两者杂交得到的F1高度不育,F1经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后得到可育的小黑麦,上述过程属于多倍体育种。【详解】A、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得到的子代高度不育,故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B、F1代是普通小麦和黑麦有性杂交而来,F1个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不属于单倍体,B正确;C、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粒的正常分裂,从而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作用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C错误;D、小黑麦新品种是在小黑麦品种间杂交选育得到的,两者属于相同物种,D错误。故选ACD。40.某种螳螂褐体色对绿体色显性:在某地区释放一群人工饲养的螳螂,这群螳螂中,褐体色占90%,而褐色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60%;第二年在该地区对该种螳螂进行调查,发现褐体色下降至80%;第三和第四年的调查结果都与上一年相似。以下分析正确的有()A.被释放的群体中、显性基因频率为53%B.第二年褐体色比例下降的原因是原野生螳螂种群隐性基因频率很高C.该地区绿体色较褐体色更有利于螳螂生存D.连续两年的调查,初步证明体色的显性和隐性基因频率相对稳定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1、种群中某基因频率=该基因控制的性状纯合体基因型频率+1/2杂合体基因型频率。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详解】A、种群中某基因频率=该基因控制的性状纯合体基因型频率+1/2杂合体基因型频率;被释放的群体中,褐色体中杂合子约为90%×60%=54%,显性纯合子比例为90%-54%=36%,则显性基因频率约为36%+54%/2=63%,A错误;B、第二年在该地区对该种螳螂进行调查,发现褐体色稍有下降,说明褐体色螳螂个体数的减少与种群中个体的出生、死亡有关,故第二年褐体色比例下降的原因不是原野生螳螂种群隐性基因频率很高,B错误;C、第二年在该地区对该种螳螂进行调查,发现褐体色稍有下降,第三和第四年的调查结果都与上一年相似,从题意分析,绿体色螳螂个体比例保持基本不变,说明该地区绿体色螳螂能适应环境生存,而不是该地区绿体色较褐体色更有利于螳螂生存,C错误;D、第三和第四年的调查结果都与上一年相似,说明褐体色和绿体色个体数目比例保持不变,则初步证明体色的显性和隐性基因频率相对稳定不变,D正确。故选D。三、非选择题(共27分)41.豌豆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已知花瓣中的色素分子不是蛋白质分子),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控制茎高度和花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让纯合红花高茎豌豆与纯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咖啡行业业务员招聘合同
- 城市排水施工合同
- 影视制作公司水电管理暂行办法
- 烟草行业销售:天价烟管理办法
- 思政教师招聘合同模板
- 铝合金门窗简易工程施工合同
- 摄影棚租赁合同模板
- 2025版国有企业股权转让与项目合作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安全技术咨询与解决方案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生物质生物质颗粒燃料购销及售后服务保障合同3篇
- GB/T 31900-2024机织儿童服装
- 2024年心理咨询师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上半年浙江金华市永康市选调市纪检监察信息中心工作人员2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美国制造业经济2024年度报告-2024-12-宏观大势
- 小区充电桩安全协议书范本(2篇)
- 2024年四川省高三语文第一次联合诊断性考试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青春的选择
- 场地道路施工方案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二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 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范考试试题及答案
- GB/T 15723-2024实验室玻璃仪器干燥器
- 吊篮操作和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