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材料单位产品碳排放限额》_第1页
《耐火材料单位产品碳排放限额》_第2页
《耐火材料单位产品碳排放限额》_第3页
《耐火材料单位产品碳排放限额》_第4页
《耐火材料单位产品碳排放限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81.080

CCSQ40T

团体标准

T/CHNRISCXXXX—2024

耐火材料单位产品碳排放限额

ThenormofCO2emissionperunitproductsofrefractories

征求意见稿

2024-**-**发布2024-**-**实施

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发布

DB41/T****—2024

耐火材料单位产品碳排放量限额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耐火材料单位产品碳排放限额的限额指标、核算边界与核算方法、低碳管理与措施等

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耐火原料、耐火材料制品的碳排放量的核定及对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10.2工业碳酸钠及其试验方法第2部分:工业碳酸钠试验方法

GB/T212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

GB474煤样的制备方法

GB/T476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

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3286.1石灰石及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的测定络合滴定法

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8984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11062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

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

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15316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17286液态烃动态测量体积计量流量计检定系统

GB/T18930—2020耐火材料术语

GB20052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21114耐火材料X射线荧光光谱化学分析熔铸玻璃片法

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

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31399煤的元素分析

GB/T32150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酸和报告通则

GB/T34332菱镁矿和白云石耐火制品化学分析方法

1

DB41/T****—2024

T/CHNRISC0005—2023高温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T建材行业重点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限额报批稿

JC/T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耐火材料企业报批稿

3术语和定义

GB/T3215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耐火材料企业refractoryenterprises

从事耐火材料原料和制品生产加工的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

3.2

燃料燃烧排放fossilfuelcombustionemission

燃料在氧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

[来源:GB/T32150-2015,3.7,有修改]

3.3

过程排放processemission

在耐火材料企业生产、废弃物处理处置等工艺过程中除化石燃料燃烧之外的物理或化学变化造成的

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包括碳酸盐的分解、含碳原辅料(如石墨、有机结合剂等)分解、氧化产生的二氧

化碳排放。

[来源:GB/T32150—2015,3.8,有修改]

3.4

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emissionfrompurchasedelectricityandheat

企业消费的购入电力、热力所对应的电力、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注:热力包括蒸汽、热水。

[来源:GB/T32150-2015,3.9]

3.5

输出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emissionfromexportedofelectricityandheat

企业输出的电力、热力所对应的电力、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注:热力包括蒸汽、热水。

[来源:GB/T32150-2015,3.10]

3.6

活动数据activitydata

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表征值。对于耐火材料生产企业,具体是指用于核算二氧

化碳排放的基础数据,包括各种化石燃料消耗量、化石燃料低位发热值、原材料使用量、产品产量和净

购入生产用电量等。

注:如各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原材料的使用量、购入的电量、购入的热量等。

[来源:GB/T32150-2015,3.12,有修改]

3.7

排放因子emissionfactor

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系数。

注:例如每单位燃料消耗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购入的每千瓦时电量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

[来源:GB/T32150-2015,3.13]

2

DB41/T****—2024

3.8

碳氧化率carbonoxidationrate

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完全氧化的百分比。

[来源:GB/T32150-2015,3.14]

4限额指标

耐火材料单位产品碳排放值分为以下三级:

a)先进值:单位产品碳排放国内或省内领先指标。

b)准入值: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单位产品碳排放应达到的指标。

c)达标值:现有企业单位产品碳排放达到同行业限额限定指标。

4.1耐火原料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量的限额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

表1耐火原料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量的限额指标tCO2/t

产品种类达标值准入值先进值

普通电熔镁砂1.9561.9271.871

电熔镁砂高钙电熔镁砂1.9081.8421.752

大结晶电熔镁砂1.7901.7241.611

烧结镁砂MS970.4290.3250.312

烧结镁砂MS950.5800.3880.340

烧结镁砂

烧结镁砂MS920.5850.4920.450

烧结镁砂MS900.6020.5030.453

CBM971.5461.5281.506

CBM951.5141.4971.477

轻烧氧化镁

CBM901.4371.4261.412

CBM851.3671.3591.346

粘土熟料(竖窑)0.1510.1350.118

竖窑轻烧料(用于电熔棕刚玉)0.2730.2130.188

高铝矾土熟料竖窑煅烧料0.3410.2730.222

隧道窑煅烧均化料0.4440.4010.359

电熔莫来石1.0270.8850.790

莫来石

烧结矾土基莫来石0.4310.3740.337

电熔棕刚玉11.7561.6851.614

电熔亚白刚玉(以高铝矾土为原料)1.9291.8581.811

电熔白刚玉1.1260.9840.756

电熔致密刚玉1.7091.5911.520

氧化铝空心球1.641.5221.475

3

DB41/T****—2024

烧结刚玉(以氧化铝粉为原料)0.3490.1950.170

电熔氧化锆3.3293.1883.093

电熔锆莫来石1.0760.9340.840

电熔镁铝尖晶石1.0410.9700.900

镁铝尖晶石

烧结镁铝尖晶石0.7820.6700.606

烧结纯铝酸钙水泥0.6490.6330.618

2

铝酸钙水泥电熔纯铝酸钙水泥0.6160.5770.561

烧结铝酸钙水泥(高铝水泥)0.7200.6110.533

煅烧α-氧化铝微粉(耐材用)0.3430.3280.312

注:对破粉碎加工的产品,单位产品碳排放限额指标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70.8kgCO2/t。

1棕刚玉用矾土轻烧料Al2O3含量为85%时,每降低1%时,碳排放限额可增加5%;

2纯铝酸钙水泥中氧化钙含量按29%计;氧化钙含量每增加1%,碳排放限额可增加8kg;烧结铝酸

钙水泥中氧化钙含量按40%计;氧化钙含量每增加1%,碳排放限额可增加8kg;用氧化钙做原料的

核减碳酸盐分解过程排放。

4.2耐火材料制品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量的限额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

表2耐火材料制品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量的限额指标tCO2/t

产品种类达标值准入值先进值

粘土砖0.3360.2760.250

粘土制品1

低蠕变粘土砖0.3880.3190.293

高铝砖0.5080.4110.332

低蠕变高铝砖0.5200.4270.352

高铝制品1莫来石-碳化硅砖(含硅莫砖)0.5060.4130.337

磷酸盐结合高铝砖0.1180.1010.093

焦炉炉门挂釉砖0.6750.6340.593

硅砖0.5770.4370.332

硅质制品1

石英质水口0.4690.4540.438

普通镁砖0.4820.3960.326

中档镁砖0.4670.4010.354

镁质制品中档镁格子体砖0.6240.5880.570

高纯镁砖0.4690.4260.400

高纯镁格子体砖0.7220.6870.660

普通镁铬砖0.4790.3960.330

镁铬质制品直接结合镁铬砖(含半再结合镁铬砖)0.6670.5710.504

电熔再结合镁铬砖0.7030.6450.607

4

DB41/T****—2024

直接结合镁铬格子体砖0.6810.6270.591

镁铝尖晶石砖0.4680.4050.359

镁铝质制品

镁铁铝尖晶石砖0.6030.5560.534

电炉烧成氮化物结合碳化硅制品1(含碳化硅质、氮化物结

1.6861.4501.308

合刚玉质)

气窑烧成氮化物结合碳化硅制品1(含碳化硅质、氮化物结

1.3891.2851.222

合刚玉质)

钢包用透气元件0.4780.4310.404

镁钙碳质0.2840.2730.251

不烧制品2

镁碳质、铝镁碳质、铝碳化硅碳质、镁铝尖晶

0.2270.1800.157

石质

烧成微孔铝碳制品(含碳复合制品)1.0541.0361.018

刚玉制品2.9142.5832.347

塑性相复合刚玉制品0.4520.3790.325

刚玉莫来石制品0.7740.7040.633

刚玉莫来石窑具制品13.3393.1032.867

铬刚玉制品10.5310.4810.431

微孔刚玉制品0.8570.7950.750

铝铬锆制品10.9630.8540.781

莫来石制品10.5790.4750.391

锆莫来石制品10.6050.5390.498

硅线石制品10.7040.6280.567

红柱石制品10.4290.3870.353

锆英石制品0.6260.5690.511

高铬制品0.8520.7570.710

无碱玻纤用致密氧化铬制品15.0013.5010.50

锆质定径水口(锆质部分)2.5932.4202.395

氧化锆高温

锆质定径水口(高铝质部分)1.3701.3231.275

陶瓷制品

锆质滑板(大尺寸氧化锆制品)5.1964.8654.629

超高温氧化锆功能陶瓷制品14.0983.7823.467

连铸用“三大件”功能制品(气烧)1.0550.9210.808

连铸用“三大件”功能制品(电烧)2.3742.0671.807

高温烧成工艺21.8071.3611.004

滑动水口制品中温处理工艺21.2450.8700.647

烘干处理工艺20.7210.5550.414

普通浇筑2.7992.1141.831

熔铸锆刚玉制品3

无缩孔浇铸4.6653.6733.531

熔铸制品

普通浇筑4.7124.5004.334

熔铸α-β氧化铝制品

无缩孔浇铸6.5476.3336.205

不定形散状料4(含泥浆、可塑料)0.0710.0570.047

耐火材料预制件4、5(烘干处理)0.1960.1740.152

5

DB41/T****—2024

连铸用保护材料6(指连铸保护渣、中间包覆盖剂)0.3120.2960.281

模铸用保护材料6(指模铸保护渣、冒口覆盖剂)0.0940.0860.078

石油压裂支撑剂70.3350.3070.260

1特异型砖比例>20%时,每增加10%,碳排放限额值可增加10%;

2有尾气焚烧工序,碳排放限额值可增加0.135t/t;

341#熔铸锆刚玉制品比例大于10%时,每增加10%,碳排放限额值可增加10%;

4矾土原料有水化处理工序,碳排放限额值可增加0.00936t/t;有原料破碎加工工序,碳排放限额值

可增加0.0567t/t;

5重量大于100kg的预制件,每增加50kg,碳排放限额值可增加10%;

6有原料烘干工序,碳排放限额值可增加0.0156t/t。

7指经过高温烧成的产品。

4.3主要隔热耐火制品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量的限额指标应符合表3规定。

表3主要隔热耐火制品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量的限额指标tCO2/t

产品分类达标值准入值先进值

粘土质隔热耐火制品1

机压成型0.4220.3260.249

(体积密度为1.0g/cm3)

高铝质隔热耐火制品1机压成型0.4370.3950.370

(体积密度为1.0g/cm3)浇注成型0.5380.4540.387

莫来石隔热耐火制品1(体积密度为1.0g/cm3)0.6560.5890.530

高纯莫来石隔热耐火制品2(体积密度为1.3g/cm3)1.0431.0090.975

氧化铝空心球隔热制品21.8671.6731.530

氧化锆空心球隔热制品23.8853.7003.548

甩丝工艺1.2281.0630.968

硅酸铝耐火纤维棉

喷吹工艺31.6531.3461.252

针刺毯0.2970.2480.215

湿法连续机制制品1.6011.4361.353

硅酸铝耐火纤维制品

湿法真空吸滤制品2.7562.5752.475

湿法真空吸滤异型制品3.1373.0042.905

1体积密度每减少0.1g/cm3,碳排放限额值可增加10%,体积密度每增加0.1g/cm3,碳排放限额值

可减少5%;

2当特异型砖比例>10%时,每增加10%,碳排放限额值可增加10%;

3当Al203含量为56--58%时,碳排放限额值可增加30%。

4.4现有的耐火材料企业生产单位合格产品应达到单位产品碳排放量限定值要求。

4.5拟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耐火材料企业生产单位合格产品应达到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准入值要求。

6

DB41/T****—2024

4.6领先的现有、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耐火材料企业生产单位合格产品应达到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先进

值要求。

5核算边界与核算方法

耐火材料企业单位产品碳排放量核算边界和核算方法见附录A。

6低碳管理与措施

6.1基础管理

6.1.1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

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

6.1.2根据各种类型的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重要程度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并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一览

表,对于不同等级的排放源的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提出相应的要求;

6.1.3对现有监测条件进行评估,包括对活动数据的监测和对燃料低位发热量等参数的监测;定期对

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和在线监测仪表进行维护管理,并记录存档;

6.1.4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数据记录管理体系,包括数据来源、数据获取时间以及相关责任人等信息的记

录管理;

6.1.5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内部审核制度。定期对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进行交叉校验,对可能产生

的数据误差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6.2技术管理

6.2.1利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代替传统化石能源。

6.2.2采用先进节能技术。

6.2.3采用主动减碳技术对温室气体进行收集、固定。如碳捕捉与封存(CCS)等技术。

6.3监督与考核

建立碳排放测试、温室气体排放统计结果的文件档案,并对文件进行受控管理。

7

DB41/T****—2024

附录A

(规范性)

耐火材料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与核算方法

A.1核算边界

A.1.1耐火材料生产企业运营控制权之内的所有生产场所和生产设施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均应纳入核

算范围。如果企业对某设施或业务拥有运营管理的完全权力,即应视为企业边界之内。

A.1.2按GB/T2589-2020中5.2示例1的描述,产生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系统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

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

A.1.3主要生产系统包括:定形制品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原料破粉碎、筛分、配料、混料、成型、干燥、

烧成、检选和包装等工序;不定形制品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原料破粉碎、筛分、配料、混料和包装等工序;

耐火原料的主要生产系统则根据不同种类原料的具体生产工艺来确定。

A.1.4辅助生产系统包括:为直接生产系统服务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的厂内物流运输;成型模具加

工;原料/产品的理化检验;供排水、通风、除尘和烟气净化处理等;以及厂区内的动力、供电、供水、

采暖、制冷、机修、计量、仓储、库房等。

A.1.5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管理设施(厂部)、以及企业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食堂、浴

室、保健站等。

图A.1耐火原料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边界示意图

8

DB41/T****—2024

图A.2耐火制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边界示意图

图A.3隔热耐火制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边界示意图

A.2碳排放量步骤和核算方法

A.2.1概述

统计期内,耐火材料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等于企业边界内所有的燃料燃烧排放量、过程排放量、

企业购入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量之和,同时扣除输出的电力和热力和回收利用对应的排放量,按式

(A.1)计算

…(A1)

ECO2=E燃烧+E过程+E购入电+E购入热E输出电E输出热E回收利用.

式中:

——报告主体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

EcotCO2

2

E燃烧——报告主体所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tCO2);

9

DB41/T****—2024

E过程——报告主体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tCO2);

E购入电——报告主体购入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tCO2);

E购入热——报告主体购入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tCO2);

E输出电——报告主体输出的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tCO2);

E输出热——报告主体输出的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tCO2);

E回收利用——报告主体经回收作为产品原料或作为产品外供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

(tCO2)。

A.2.2燃料燃烧排放

A.2.2.1计算公式

燃料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企业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的加总,按公式(A.2)计算:

n

()…………(A.2)

E燃烧=ADiEFi

i=1

式中:

E燃烧—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种燃料的活动数据,单位为吉焦();

ADi—iGJ

第种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

EFi—itCO2/GJ

i—燃料的类型代号。

A.2.2.2活动数据获取

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数据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燃料的消耗量与平均低位发热量的乘积,按公

式(A.3)计算:

……………(A.3)

ADi=NCViFCi

式中:

—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种燃料的活动数据,单位为吉焦();

ADiiGJ

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种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吉焦每吨

NCVi—i

10

DB41/T****—2024

(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吉焦每万标立方米(GJ/104Nm3);

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种燃料的净消耗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吨(),对气体燃料,

FCi—it

单位为万标立方米(104Nm3)。

企业所消耗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值应优先使用实测的平均值;当条件不满足时,可参考本文件附

录B中表B.1化石燃料品种相关参数推荐值(参考值)。当国家权威部门公布更新时,以最新缺省值为

准。

A.2.2.3排放因子数据获取

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按公式(A.4)计算:

44

EF=CCOF…………(A.4)

iii12

式中:

—第种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

EFiitCO2GJ

—第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每吉焦(),采用本标准附录B所提供的推

CCiitC/GJ

荐值;

—第种燃料的碳氧化率,,采用附录所提供的推荐值;

OFii%C

44

—二氧化碳与碳的分子量之比。

12

A.2.3过程排放

耐火材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主要包括原料或添加剂中的含碳组分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

和含碳酸盐组分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见公式(A.5)。

E过程=E氧化+E分解…………(A.5)

式中:

2

E过程——报告主体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

E氧化—核算期内企业工业过程中含碳原料及添加剂氧化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

(tCO2);

2

E分解—核算期内企业工业过程中碳酸盐分解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

11

DB41/T****—2024

A.2.3.1含碳原料氧化排放

生产过程中,原料或添加剂中含有碳,且在工艺过程中会造成其氧化产生二氧化碳,见公式(A.6)。

其中F原料根据核算期内原料购入量、外销量以及库存量的变化来确定;由企业根据生产过程实际检

测结果的统计数据确定,如缺少测量数据,可按照100%计算;C由企业根据生产过程实际检测结果确定。

44

()………………(A.6)

E氧化=FiiCi

i12

式中:

E氧化

—核算期内企业工业过程中含碳原料及添加剂氧化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

(tCO2);

—核算期内企业第i种原料或添加剂实际消耗量,单位为吨(t);

Fi

—核算期内企业第i种原料或辅料利用率,%;

i

—核算期内企业第i种原料或辅料中含碳的质量分数,%;

Ci

44—二氧化碳和碳的分子量之比;

12

i—核算期内企业第i种原料或添加剂。

A.2.3.2碳酸盐分解排放

确定排放源后,原料或添加剂中含有碳酸盐,且工艺过程中会造成碳酸盐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时,可

以根据式(A.7)进行计算,其中F原料根据核算期内原料购入量、外销量以及库存量的变化来确定;

由企业根据生产过程实际检测结果的统计数据确定,如缺少测量数据,可按照100%计算;M由企业根据

生产过程实际检测结果确定;EM可采用二氧化碳与碳酸盐分子量之比计算。

()………………(A.7)

E分解=iFiiMiEMi

式中:

2

E分解—核算期内企业工业过程中碳酸盐分解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

—核算期内企业第i种原料或添加剂实际消耗量,单位为吨(t);

Fi

—核算期内企业第i种原料或添加剂利用率,%;

i

—核算期内企业第i种原料或添加剂中含有碳酸盐的质量分数%;

Mi

12

DB41/T****—2024

—核算期内企业第i种原料或添加剂中含有碳酸盐的排放因子(/);

EMitCO2CO2

i—核算期内企业第i种原料或添加剂。

A.2.4购入和输出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

A.2.4.1计算公式

购入和输出的电力、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

a)购入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A.8)计算。

E购入电=AD购入电EF电……(A.8)

式中:

E购入电—购入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AD购入电—核算和报告期内购入的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

EF电—电力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2/MWh)。

b)购入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A.9)计算。

E购入热=AD购入热EF热……(A.9)

式中:

E购入热—购入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AD购入热—核算和报告期内购入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

EF热—热力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

c)输出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A.10)计算。

E输出电=AD输出电EF电……(A.10)

式中:

E输出电—输出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AD输出电—核算和报告期内输出的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

EF电—电力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2/MWh)。

d)输出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A.11)计算。

E输出热=AD输出热EF热……(A.11)

式中:

E输出热—输出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AD输出热—核算和报告期内购入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

EF热—热力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

A.2.4.2活动数据

活动数据以企业电表、热力表记录的读数为准,也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

上的数据。

A.2.4.3排放因子数据获取

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应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最近年份公布的相应区域数据。热力排放因子优先采

用供热单位的实测值,数据不可得时按0.11tCO2/GJ计算。

13

DB41/T****—2024

附录B

(资料性)

常用燃料相关参数推荐值

B.1常用燃料相关参数推荐值分别见表B.1。

表B.1常用燃料相关参数推荐值

燃料碳

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

燃料品种计量单位氧化率

(GJ/t,GJ/×104Nm3)(tC/GJ)

(%)

cb

无烟煤t26.727.4×10-394b

烟煤bb

t19.570d26.1×10-393

cbb

褐煤t11.928×10-396

固洗精煤ad

t26.33425.41b×10-390

体其它洗煤ad

t12.54525.41b×10-390

燃型煤bb

t17.460d33.6×10-390

料其他煤制品bb

t17.460d33.6×10-398

abb

焦炭t28.43529.5×10-393

石油焦c

t32.527.50b×10-398b

abb

原油t41.81620.1×10-398

abb

燃料油t41.81621.1×10-398

abb

汽油t43.07018.9×10-398

ab

柴油t42.65220.2×10-398b

abb

一般煤油t43.07019.6×10-398

ebb

液化天然气t51.43415.3×10-398

体ab

液化石油气t50.17917.2×10-398b

燃c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