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区域教材课程_第1页
第四章区域教材课程_第2页
第四章区域教材课程_第3页
第四章区域教材课程_第4页
第四章区域教材课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区域产业结构与组织理论区域产业结构分类及评价分析1区域产业结构配置和优化2区域产业组织理论3第一节区域产业结构分类及评价分析一、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法(一)区域产业结构的一般分类法1.基于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顺序的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2.基于生产要素密集程度的产业分类法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3.基于社会部门性质的标准产业分类法国际间统计数据对比和交流的工具中国自1980年代以来制定、公布了三个有关国民经济产业分类的标准2002年版新标准将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细分为“类别”、“门类”、“大类”、“中类”、“小类”五大层次其中,行业大类95个,中类396个,小类913个

4.其他产业分类法轻、重工业分类法轻、重、化工业分类法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分类法夕阳产业、朝阳产业分类法基础性产业辅助产业主导产业区域三环同心圆产业结构模式图区域产业系统分类关系图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基础性产业生产性基础产业生活性基础产业社会性基础产业二、区域产业结构评价和分析(一)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1.已形成的区域产业结构同区域资源结构是否相适应,能否有效地发挥区域要素禀赋优势2.区域产业系统的功能能否承担起区域在国际或全国地域分工中的重任3.区域内各产业之间是否协调4.区域产业结构是否具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5.区域产业结构是否具有先进性6.区域产业结构是否具有高结构性效益(二)区域产业结构分析1.区域产业结构的定性分析(1)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形成、演化的因素分析决定和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分析导致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成因分析等(2)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分析(3)区域产业结构的多层次分析区域三次产业结构分析区域农轻重产值结构分析区域生产要素密集度结构分析区域功能产业结构分析

2.区域产业结构的定量分析(1)产业比较优势度比较成本指标(投入角度):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率指标(产出角度):(2)产业专门化率(基础指标是净产值)(3)区位商(基础指标是就业人数)(4)产业专业化系数(5)相关系数(6)相似系数(7)产业结构变化率(8)偏离—份额分析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配置和优化一、区域产业结构配置标准要提高区域经济的增长力度要提高区域产业间的和谐度要提高区域产业结构的弹性度上述标准中,区域主导产业处于核心位置。配置区域产业结构的实质是通过主导产业的确立,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辅助产业,构筑高效区域经济有机体。

二、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内容与方法(一)主导产业选择

区域主导产业须具备(陈栋生等,1993):高比较优势系数、高产业关联强度、高需求收入弹性、高生产率上升率、高产业创新能力、高产业规模经济等。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具体定量评价(1)产业的比较优势度评价可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衡量:B=(g1/g2)÷(L1/L2)

(2)产业的市场潜力评价可采用“市场占有率”测度:S=(x1/x2)×(r1/r2)(3)产业规模评价可采用“产业专门化率”衡量:(4)产业关联度评价产业影响力系数:Y=h1/h2

产业感应度系数:G=z1/z2J=(Y+G)/2产业波及效果系数:(5)综合评价综合指标是对同一产业部门的市场占有率、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专门化率和波及效果系数四项指标进行加权平均或几何平均:加权平均: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依据指数大小进行排序,位居前列的若干产业,可作为区域主导产业的候选者。几何平均:

(二)非主导产业配套1.辅助产业配套

(1)配套辅助产业应处理好三大问题:以主导产业为核心,依据辅助产业与主导产业间的前向、后向和侧向“三维”联系,结合区域具体实情,选择、培育和发展为主导产业配套的各辅助产业,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根据所确定的主导产业发展规模,积极运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以及政府的调控,引导辅助产业适度发展根据主导产业的空间布局状况,合理布局辅助产业(2)区域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的空间布局:可采用“板块式”、“环绕式”等地域组合形式2.基础性产业配套

基础性产业是主导产业和辅助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基础性产业配套指根据主导产业和辅助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市场调节、政府干预,合理引导和组织基础性产业发展,为主导产业和辅助产业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1.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质准确选择区域的主导产业,合理确定其发展规模和速度,协调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的关系

建立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各产业协调配套及高效运转的区域产业体系

对外突出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优势,提高与区外的经济互补性;对内提高区域各产业间的关联度与协调性,形成区内区外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把握区域产业结构的内在变化,积极扶持潜在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结构顺利适时地转换,使区域产业结构最优化2.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和策略准确选择、优先发展主导产业协调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的关系积极扶持潜在主导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及时合理转换

第三节区域产业组织一、区域产业链(一)产业链的内涵1.国内学者对产业链概念的界定视角竞争优势视角产业关联视角功能结构视角生产环节视角企业共生视角知识联系视角2.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企业基础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科学技术开发采购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营销

服务利

润辅助活动基础活动基本价值链(迈克尔·波特,1985)(二)区域产业链的主要特性(1)有机协同性(2)各环节差异性(3)供求关系与价值的传递性(4)关键环节与结点的突出性(5)起讫点的一致性(三)区域产业链的主要类型根据产业链上中下端企业数量的分布结构形态:金字塔形产业链倒金字塔形产业链花瓶形产业链纺锤形产业链不规则形产业链根据企业间供求的依赖强度:供应商垄断型产业链目标企业垄断型产业链独立竞争型产业链相互依赖型产业链按照要素属性关联特点:劳动力追加链资金追加链技术追加链附加价值链按照适应性特点:刚性产业链柔性产业链按照独立性特点:依赖型产业链自主型产业链(四)区域产业链的基本功能(1)吸聚投资功能

产业链发展程度及有效市场半径中的完整性,已成为投资环境最重要的影响因素(2)彰显竞争优势功能

对产业链及其控制能力的竞争已处于区域间竞争的最核心地位(3)促进经济稳健发展功能

产业链能增强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4)舒缓产业冲突功能

有利于消除和缓解区域间在产业发展方面的恶性冲突(五)区域产业链运动1.产业链接通(1)含义

通过整合,使原本独立或孤立的链环间建立关联(2)途径直接将区域内已存在的各孤环或断环有机衔接新创造出若干承上启下的产业部门实现断环接续

2.产业链延伸对产业部门追加投入,使产业链后续环节得以增加,或是得以增生扩张,以获取追加收益通常受一定经济目标驱动3.产业链迂回两种形式:生产活动借助于不同的设备由多道加工程序不断进行功能积累在社会上进行细致的分工,保证每个阶段的专业化优势

4.产业链整合(1)含义(2)步骤对区域内隶属于各行业部门的产业资源和活动进行整合,通过资产重组构建进一步整合,在新的地域空间和产业空间开展(3)模式(六)区域产业链的形成因素及动力机制1.区域产业链的形成因素(1)自然资源(2)区位条件(3)产业基础(4)地域文化(5)产业技术(6)正式制度安排(7)历史事件与技术2.区域产业链形成的动力机制(1)驱动机制产业链形成主要靠下游市场的“拉力”或“引力”驱动市场是产业链运行的原动力(2)运行机制区域产业链以自组织为基本运行机制系统成员间的非线性竞合作用是产业链运行与演化的基本过程与主要形式

二、区域产业集群(一)产业集群的内涵1.学术史视角的演进(1)国外研究马歇尔(1890)工业区论韦伯(1909)集聚指向论1980年代“第三意大利”经验总结1980年代中期以来热门议题迈克尔·波特(1990)“产业集群”概念(2)国内研究始于1990年代末期2.迈克尔·波特的产业集群定义说(1)钻石体系(DiamondsFramework)机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相关产业支持性产业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政府

(2)波特相关文献对“产业集群”概念的界定

完整的钻石体系3.国内学者王缉慈的研究(1)对产业集群的概念界定“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2)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特征产业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产业集群具有地理集聚的特征

(二)区域产业集群的组织特征1.弹性生产组织

基于集群成员联系弹性层面的概括产业集群与企业内部弹性生产互为促进

2.中间性体制组织

处于纯市场交易和一体化科层组织之间产业集群比市场稳定产业集群较科层组织灵活

3.网络型组织

由各类具有决策能动性的独立活性网络结点通过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关系链条共同编制而成各类网络相互嵌套,互相促进,螺旋上升

4.创新型组织

产业集群以渐进式创新为主产业集群存在多方面促进创新的动力机制

(三)区域产业集群的类型1.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特征、性质分类

Amin(1994):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高科技产业集群、基于大企业的产业集群制造业集群、零售业集群、服务员集群

2.基于产业集群内部产业关联、企业关系分类

Markusen(1996):马歇尔式产业区、卫星平台式产业区、轮轴式产业区和国家力量依赖型产业区Pederson(1997):多元产业集群、转包产业集群仇保兴(1999):市场型产业集群、中卫型产业集群、混合网络型产业集群垂直型、水平型、混合型产业集群

3.基于产业集群的产生动因或驱动力分类

“原生型”(或“内生型”)产业集群、“嵌入型”(或“外生型”)产业集群

4.基于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分类

钱平凡(2003):诱致性自发型产业集群、强制性培育型产业集群、引导培育型产业集群

5.基于产业集群与市场的关系分类J.Humphrey&H.Schmitz(2000):生产者驱动型产业集群、消费者驱动型产业集群(四)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1.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符正平,2002)(1)供给条件

(2)需求条件

(3)社会历史条件2.产业集群的形成模式(1)市场推动模式

(2)企业衍生模式

(3)地缘内生型模式(4)外来移植型模式

3.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理论阐释(1)外部经济理论马歇尔和韦伯的理论渊源Krugman(1991、1995、1999)的新经济地理模型(2)交易费用理论源于新制度经济学派

(3)创新理论创新需求和创新优势促使集群形成强化创新的支撑因素在集群中得到了最好的培育

(4)网络组织理论从网络组织视角解释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符正平(2002)的网络外部化理论(五)区域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1.区域产业集群生命周期三阶段论(1)迈克尔·波特(1998)诞生(Birth)阶段发展(Evolution)阶段衰退(Decline)阶段

(2)Ahokangas、HyryandRasanen(1999)起源与出现阶段(originationandemergence)增长与集中阶段(growthandconvergence)成熟与调整阶段(maturityandreorientation)

2.区域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四阶段论

不少学者从(区域)产品生命周期视角(TichyG.,1998;池仁勇等,2004,2005)、创新视角(陈剑峰等,2002)、集聚视角(刘斌,2004)等,主张产业集群演进四阶段论:诞生期(theformativephase)成长期(thegrowthphase)成熟期(thematurityphase)衰退期(thepetrifyphase)

3.区域产业集群生命周期五阶段论

产业集群经过衰退期后有可能经过正确引导而逐渐复苏:集群核心竞争力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恢复期时间产业集群生命周期(五阶段)及其核心能力演化曲线

(六)区域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1.外部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协同经济效应

2.交易网络效应降低了前期信息搜寻等的事先交易成本降低了合约执行与监督的事后交易成本

3.技术创新效应合作机制可分担创新的初始成本和风险形成浓郁的创新氛围,加快创新频率,提高创新效率4.区域产业品牌效应区域产业品牌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与提炼便于集群成员低成本共享,且品牌效应持久促进产业集群持续发展

5.正反馈效应自我强化(self-enforce)特征,又称自组织性集群的各种效益具备自我强化特征,且彼此相互催化产业集群展开多轮持续的规模扩张形成良性循环外部经济效益区域品牌效益技术创新效益交易网络效益集群成员微观效益企业衍生、迁入集群规模扩张降低成本、扩大需求、增加信誉、创新技术、改善环境自我增强产业集群正反馈机制示意图

三、区域产业带(一)产业带的内涵(1)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经济空间组织的重要地理单元,是地方、国家乃至国际经济发展的轴线和支撑骨架狭义:一国范围内、区域(2)国内相关概念研究始于1980年代,主要由“地理学派”学者推动“产业带”概念(费洪平,1994)“产业密集带”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