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生态保护与建设实践案例分享_第1页
三农村生态保护与建设实践案例分享_第2页
三农村生态保护与建设实践案例分享_第3页
三农村生态保护与建设实践案例分享_第4页
三农村生态保护与建设实践案例分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生态保护与建设实践案例分享TOC\o"1-2"\h\u26810第一章三农村生态保护概述 348061.1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3210041.2三农村生态保护现状 315724第二章生态农业发展实践 470112.1生态种植模式推广 436262.2生态养殖技术引进 423042.3生态农业产业链构建 429550第三章水源保护与治理 5261133.1水源保护区划定 5288323.2水环境治理工程 54913.3水资源合理利用 629188第四章生态林业建设 6203474.1森林资源保护 683884.1.1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6222814.1.2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6164584.1.3森林资源保护成效 72624.2退耕还林工程 7100564.2.1退耕还林工程背景 785334.2.2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步骤 7148814.2.3退耕还林工程成效 7129514.3林下经济发展 7147424.3.1林下经济发展意义 7267824.3.2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740714.3.3林下经济发展实践 715262第五章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8224555.1农村垃圾处理 8230055.2农村污水处理 8295735.3农村生态环境监测 87153第六章生态旅游发展 93726.1生态旅游景点规划 9142786.1.1确定景点主题 958076.1.2保护与开发并重 943586.1.3景点设施配套 9181076.2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9147496.2.1生态体验产品 9241676.2.2生态教育产品 1029186.2.3生态农业产品 10141486.3生态旅游宣传推广 10195316.3.1网络宣传 10286116.3.2线下宣传 1062386.3.3品牌建设 1030067第七章生态教育与宣传 10270577.1生态知识普及 10312177.1.1目的与意义 1051127.1.2普及内容 10288017.1.3普及方式 10312927.2生态宣传栏建设 11249527.2.1目的与意义 11141227.2.2建设内容 1125197.2.3建设与管理 11298827.3生态活动组织 11124807.3.1目的与意义 11220927.3.2活动类型 11106827.3.3活动组织与管理 1112396第八章生态扶贫与乡村振兴 12291418.1生态扶贫政策制定 12255518.1.1政策背景与意义 1218378.1.2政策制定原则 1275168.1.3政策主要内容 12218648.2生态产业扶贫 1228618.2.1生态产业扶贫概述 12100038.2.2生态产业扶贫模式 12222568.2.3生态产业扶贫案例分析 12192238.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13307488.3.1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13221658.3.2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措施 13176008.3.3乡村振兴战略案例分析 1328398第九章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 1376879.1生态产业发展 1394119.1.1背景及意义 13157819.1.2实践案例 14287179.1.3生态产业发展策略 1450549.2生态产业链延伸 1480629.2.1背景及意义 14248509.2.2实践案例 14218359.2.3生态产业链延伸策略 15223819.3生态经济效益评估 15224219.3.1评估方法与指标 1568249.3.2实践案例 15167009.3.3生态经济效益评估策略 153787第十章生态保护与社区共建 162871810.1社区生态保护意识培养 16102810.2社区生态环境治理 16766410.3社区生态共建活动 16第一章三农村生态保护概述1.1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生态保护是指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与改善,以保证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稳定。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生态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生态保护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抵御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平衡。生态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生态保护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1.2三农村生态保护现状三农村位于我国南方某省份,是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农村地区。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三农村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生态保护政策方面,三农村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制定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例如,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及时发觉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三农村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推广绿色、有机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例如,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加强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在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方面,三农村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例如,举办生态保护知识讲座,开展生态保护志愿者活动,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生态保护政策。但是三农村生态保护仍面临一些问题。生态环境基础脆弱,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设施不完善,治理能力不足。农民生态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生态保护宣传教育还需加强。三农村生态保护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三农村应继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二章生态农业发展实践2.1生态种植模式推广我国农村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生态种植模式的推广起到了关键作用。生态种植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种植方式。以下是几个生态种植模式推广的实践案例:(1)间套作模式。该模式通过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多种作物,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产出。例如,在小麦收获后,及时播种绿豆、黄豆等豆科作物,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提高土壤肥力。(2)轮作模式。该模式通过合理调整作物种植顺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土壤质量。如稻麦轮作、稻豆轮作等,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3)保护性耕作模式。该模式通过减少耕作次数,降低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肥力。如免耕、少耕、深松等,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对土壤的扰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2.2生态养殖技术引进生态养殖技术是指在养殖业中,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方式。以下是几个生态养殖技术引进的实践案例:(1)发酵床养殖技术。该技术通过在养殖场铺设发酵床,降低粪便污染,改善养殖环境。发酵床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粪便,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提高空气质量。(2)生态循环养殖技术。该技术通过构建养殖、种植、能源等多产业循环体系,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将养殖场的粪便用于种植肥料,将种植业的废弃物作为养殖饲料,实现产业的良性循环。(3)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该技术通过建立池塘循环水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养殖污染。循环水系统中的水质净化设备可以有效地去除养殖废水中的污染物,提高水质。2.3生态农业产业链构建生态农业产业链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以生态保护为核心,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和资源循环利用。以下是几个生态农业产业链构建的实践案例:(1)绿色食品产业链。通过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同时加强绿色食品的加工、包装、销售环节,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2)生态农业观光产业链。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休闲相结合,发展生态农业观光产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如开展采摘、农家乐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通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如将农作物秸秆、粪便等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能源、有机肥料等,实现产业链的闭合。第三章水源保护与治理3.1水源保护区划定水源保护区的划定是保障农村水源安全的重要前提。我国在水源保护区划定过程中,依据水源类型、地理位置、水文条件、水资源利用状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划分保护区范围。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基础资料: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气候、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资料。(2)确定保护区类型:根据水源类型,将保护区划分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分散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其他水源保护区。(3)划定保护区范围:根据水源保护区类型,结合地形地貌、水文条件、水资源利用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保护区范围。(4)制定保护措施:针对保护区内的不同功能区域,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保证水源安全。3.2水环境治理工程水环境治理工程是农村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农村水源污染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污水处理: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高生活污水的处理率,降低污染物排放。(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3)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管,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4)生态修复工程:对受损水源地进行生态修复,提高水源地生态环境质量。(5)水环境监测与预警: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水源地水质状况,预警预报水污染事件。3.3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是保障农村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下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几个方面:(1)优化水资源配置:根据水资源分布特点和用水需求,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推广节水技术:在农业生产、生活用水等领域推广节水技术,降低水资源消耗。(3)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在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4)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水资源管理法规,加强水资源监管,保证水资源合理利用。(5)提高水资源利用意识:加强水资源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水资源利用意识,促进农村生态保护与建设。第四章生态林业建设4.1森林资源保护4.1.1森林资源现状分析我国森林资源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发展,但在农村地区,由于生产生活需求,森林资源仍面临一定的压力。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各级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4.1.2森林资源保护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明确森林资源保护的责任和义务;(2)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伐、毁林开荒等违法行为;(3)实施森林资源监测,定期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和评估;(4)推广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4.1.3森林资源保护成效通过上述措施,我国农村森林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4.2退耕还林工程4.2.1退耕还林工程背景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工程自1999年开始实施,旨在将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退耕还林,恢复森林植被。4.2.2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步骤(1)政策宣传和动员,使农民充分认识到退耕还林的重要性;(2)制定具体的退耕还林计划和措施;(3)开展退耕还林项目申报和审批工作;(4)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保证工程质量和成效;(5)加强后续管理,保证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4.2.3退耕还林工程成效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4.3林下经济发展4.3.1林下经济发展意义林下经济发展是指利用森林资源,开展林下种植、养殖、旅游等产业,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林下经济发展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4.3.2林下经济发展模式(1)林下种植:利用林间空地种植中药材、食用菌、蔬菜等;(2)林下养殖:发展林下养鸡、养鸭、养羊等;(3)林下旅游:开发森林旅游、康养项目等;(4)林下加工:开展林产品加工,提高附加值。4.3.3林下经济发展实践各地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积极摸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某地实施林下种植中药材项目,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保护了森林资源。某地发展林下养殖,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同时促进了生态环境改善。第五章农村生态环境治理5.1农村垃圾处理农村垃圾处理是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面临着分类不规范、处理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各地积极摸索农村垃圾处理模式,以下是一些实践案例。一是推行垃圾分类。例如,某地将农村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通过设立分类垃圾桶、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等方式,引导农民养成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理设施。某地区投入资金建设垃圾中转站、压缩站等设施,提高农村垃圾处理能力。同时采用环保型焚烧炉、填埋场等处理方式,降低垃圾处理对环境的影响。三是创新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某地区采取“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实现了农村垃圾的有效处理。一些地区还尝试引入市场化运作,鼓励企业参与农村垃圾处理。5.2农村污水处理农村污水处理是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另一个关键环节。我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以下是一些农村污水处理实践案例。一是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某地区投入资金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包括集中式污水处理站、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等,提高了农村污水处理能力。二是推广生态治理技术。某地区采用人工湿地、生态滤池等技术,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实现了污水处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三是建立健全农村污水处理管理制度。某地区制定农村污水处理管理制度,明确了污水处理设施的运维管理、水质监测等方面的要求,保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5.3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农村生态环境监测是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性工作。为掌握农村生态环境状况,我国各地积极开展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以下是一些实践案例。一是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某地区整合环保、农业、水利等部门资源,建立农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控。二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某地区通过培训、技术引进等方式,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持。三是开展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某地区对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为制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提供依据。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各地应积极借鉴实践案例,创新治理模式,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更大成效。第六章生态旅游发展6.1生态旅游景点规划农村生态保护与建设实践的深入,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旅游景点规划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以下为生态旅游景点规划的主要内容:6.1.1确定景点主题根据当地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确定生态旅游景点的主题,如山水风光、田园风光、民俗文化等,以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6.1.2保护与开发并重在规划过程中,要注重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保证景点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合理规划景点布局,避免破坏生态环境;采用环保建筑材料和技术,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加强生态修复,恢复受损生态系统。6.1.3景点设施配套根据景点规模、游客需求等因素,合理配置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设施,提高游客体验。同时注重景点内部交通规划,减少游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2生态旅游产品开发6.2.1生态体验产品开发以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生态体验产品,如徒步、骑行、摄影、探险等,让游客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6.2.2生态教育产品通过设立生态教育中心、举办生态讲座、开展生态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游客的生态环保意识,培养其爱护环境的责任感。6.2.3生态农业产品结合当地农业特色,开发以农业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产品,如采摘、农事体验、农业科普等,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6.3生态旅游宣传推广6.3.1网络宣传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发布生态旅游景点信息,吸引游客关注。同时加强与旅游网站、旅行社等合作伙伴的合作,扩大宣传范围。6.3.2线下宣传通过举办生态旅游节、生态旅游论坛等活动,加强与游客的互动,提高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加强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社区的合作,共同推广生态旅游。6.3.3品牌建设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提升生态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独特的体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度假。第七章生态教育与宣传7.1生态知识普及7.1.1目的与意义生态知识普及旨在提高农村居民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强化其环保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到农村生态保护与建设实践中。通过普及生态知识,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7.1.2普及内容(1)生态保护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3)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民利益的关系;(4)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的发展前景。7.1.3普及方式(1)开展专题讲座、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2)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3)发放宣传册、海报,设置宣传栏;(4)组织农民参观学习先进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实践。7.2生态宣传栏建设7.2.1目的与意义生态宣传栏建设是农村生态教育与宣传的重要载体,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对生态保护的关注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7.2.2建设内容(1)宣传栏内容涵盖生态保护政策、法律法规、先进典型、生态知识等;(2)宣传栏位置选择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地方;(3)宣传栏定期更新,保证信息的时效性。7.2.3建设与管理(1)明确宣传栏建设与管理责任主体,保证其正常运行;(2)加强对宣传栏的维护保养,保证其整洁、完好;(3)对宣传栏内容进行审核,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7.3生态活动组织7.3.1目的与意义生态活动组织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引导农村居民参与到生态保护与建设实践中,提高其生态素养。7.3.2活动类型(1)生态环保主题活动,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2)生态知识竞赛,提高农村居民对生态知识的了解;(3)生态体验活动,如参观生态农业基地、生态旅游景点等;(4)生态志愿者活动,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7.3.3活动组织与管理(1)明确活动主题,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2)加强活动现场管理,保证活动顺利进行;(3)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改进活动组织方式;(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与生态活动。第八章生态扶贫与乡村振兴8.1生态扶贫政策制定8.1.1政策背景与意义生态扶贫政策是在我国农村生态保护与建设实践中,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旨在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手段,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贫困人口的稳定增收。8.1.2政策制定原则生态扶贫政策的制定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证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相协调;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实施差异化扶贫措施;三是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8.1.3政策主要内容生态扶贫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二是实施生态工程项目,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三是发展生态产业,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四是加强生态扶贫宣传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态环境意识。8.2生态产业扶贫8.2.1生态产业扶贫概述生态产业扶贫是指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发展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产业,帮助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生态产业扶贫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生态环境友好,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二是经济效益明显,有助于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三是带动就业能力强,有利于贫困人口的稳定就业。8.2.2生态产业扶贫模式生态产业扶贫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一是生态农业,如绿色蔬菜、有机水果等;二是生态旅游,如农家乐、生态观光等;三是生态养殖,如林下经济、水面养殖等;四是生态加工,如生物质能、环保材料等。8.2.3生态产业扶贫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生态产业扶贫案例分析:某地发展绿色蔬菜产业,通过流转土地、农民合作等形式,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某地利用当地自然景观发展生态旅游,吸引游客,提高贫困地区收入;某地发展林下经济,如养鸡、养鸭等,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增收。8.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8.3.1乡村振兴战略概述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在农村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该战略旨在全面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等方面水平,推动农村全面振兴。8.3.2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措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主要包括以下措施: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8.3.3乡村振兴战略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些乡村振兴战略的案例分析:某地实施生态宜居工程,通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某地发展特色产业,如乡村旅游、特色种植等,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增长;某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硬化、供水供电等,提高农村生活条件。第九章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9.1生态产业发展9.1.1背景及意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态保护与建设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生态产业发展作为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旨在通过发展具有生态效益的产业,促进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章以三个农村生态保护与建设实践案例为依据,探讨生态产业发展的路径与策略。9.1.2实践案例案例一:某地区发展生态农业该地区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绿色、有机农业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在种植过程中,注重土壤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还发展了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型业态,提高了农业附加值。案例二:某地区发展生态旅游该地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生态旅游。通过合理规划旅游线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吸引了大量游客。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案例三:某地区发展循环经济该地区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发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清洁生产、绿色建筑等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9.1.3生态产业发展策略(1)政策引导与扶持应加大对生态产业的政策引导与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参与生态产业发展。(2)技术创新与推广加大生态产业技术研发投入,推广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技术,提高生态产业的竞争力。(3)市场培育与拓展培育生态产品市场,拓展生态产业的市场空间,提高生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9.2生态产业链延伸9.2.1背景及意义生态产业链延伸是指在生态产业的基础上,通过产业间的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生态产业链延伸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9.2.2实践案例案例一:某地区生态农业产业链延伸该地区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休闲农业等产业,实现了产业链的拓展。案例二:某地区生态旅游产业链延伸该地区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发展特色民宿、旅游纪念品、地方美食等产业,提高了旅游产业的附加值。9.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