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方案_第1页
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方案_第2页
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方案_第3页
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方案_第4页
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方案TOC\o"1-2"\h\u13812第1章引言 3157581.1废水处理背景与意义 3132561.1.1造纸行业废水特点 395861.1.2造纸行业废水处理的重要性 38478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448801.2.1国外研究现状 4188271.2.2国内研究现状 43990第2章造纸行业废水特性及排放标准 455492.1造纸行业废水来源与特性 4319202.2我国造纸行业废水排放标准 456292.3国际造纸行业废水排放标准对比 528806第3章废水预处理技术 5310533.1物理预处理技术 5129943.1.1筛分与过滤 5297523.1.2沉淀 5273313.1.3浮选 523163.2化学预处理技术 6205803.2.1调节pH值 6235363.2.2化学混凝 6317473.2.3化学氧化 6238953.3生物预处理技术 660543.3.1活性污泥法 694763.3.2生物膜法 66323.3.3曝气生物滤池 6271733.3.4厌氧处理技术 616623第4章有机物去除技术 7105784.1生物处理技术 7100694.1.1活性污泥法 7203384.1.2生物膜法 7229404.1.3厌氧处理技术 7145444.2化学氧化技术 7211354.2.1氯气氧化 735674.2.2臭氧氧化 7301854.2.3光催化氧化 750814.3物理吸附技术 730404.3.1活性炭吸附 7296884.3.2粉煤灰吸附 7148694.3.3膨润土吸附 824516第五章色度去除技术 8279225.1吸附脱色技术 8222145.1.1吸附剂种类及选择 8324495.1.2吸附脱色工艺 8188755.2生物脱色技术 824265.2.1菌种筛选与驯化 8276225.2.2生物脱色工艺 852745.3化学氧化脱色技术 8194025.3.1氧化剂种类及选择 8283555.3.2化学氧化脱色工艺 9222495.3.3氧化剂的回收与利用 927447第6章悬浮物去除技术 9184876.1沉淀法 989416.1.1絮凝沉淀 9162226.1.2澄清沉淀 980046.2浮选法 9284346.2.1气浮法 9173006.2.2离心浮选法 97656.3膜分离法 10132816.3.1微滤 1087166.3.2超滤 10108706.3.3纳滤和反渗透 1022565第7章资源化利用技术 10315577.1纤维素回收利用 10190857.1.1纤维素提取技术 10151527.1.2纤维素改性技术 10298337.1.3纤维素应用领域 10293517.2污泥资源化利用 10220167.2.1污泥减量化技术 10159447.2.2污泥焚烧技术 1031107.2.3污泥土地利用 1154707.3水资源回收利用 11195707.3.1膜分离技术 11280167.3.2蒸发结晶技术 11154807.3.3水质提标技术 11274637.3.4废水回用工程实例 1113659第8章造纸行业废水处理工程实践 1153858.1工程案例概述 11143178.2工艺流程设计 11221198.2.1预处理工艺 11160598.2.2生物处理工艺 11283918.2.3深度处理工艺 12178188.2.4资源化利用 12255538.3运行效果分析 12231458.3.1废水处理效果 1267408.3.2资源化利用效果 12269248.3.3经济效益分析 129162第9章造纸行业废水处理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12178329.1新型生物处理技术 12218479.1.1菌株筛选与优化 12182109.1.2生物质能源利用 12197569.2高效吸附材料研究 12120289.2.1纳米吸附材料 13233509.2.2生物基吸附材料 1364589.3智能化控制技术 13122969.3.1数据采集与分析 13282209.3.2智能控制系统 1331299.3.3模型预测与优化 1318217第10章结论与建议 131524710.1研究成果总结 1374310.2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前景展望 141707310.3政策与措施建议 14第1章引言1.1废水处理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造纸行业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我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造纸工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其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造纸行业废水具有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等特点,若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因此,研究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1.1.1造纸行业废水特点造纸行业废水主要包括备料废水、制浆废水、抄纸废水和生活污水等。其中,制浆废水和抄纸废水是主要污染源,其污染物主要包括悬浮物、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氮(TN)、总磷(TP)以及各种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具有较高的浓度和复杂的成分,给废水处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1.1.2造纸行业废水处理的重要性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不仅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还能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废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有助于提高我国造纸行业的整体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产业转型升级。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2.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发达国家对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较早,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主要技术包括生物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以及多种技术的组合应用。其中,生物处理技术因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在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2.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在造纸行业废水处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在传统处理技术的基础上,不断研发新型废水处理技术,如膜生物反应器(MBR)、活性污泥法、厌氧处理技术等。针对造纸行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我国学者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废水回用、有机物提取等。总体而言,国内外在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如处理成本高、技术成熟度不足等。因此,有必要继续深入研究,优化现有技术,为我国造纸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第2章造纸行业废水特性及排放标准2.1造纸行业废水来源与特性造纸行业废水的来源主要包括制浆、漂白、打浆、抄纸等生产过程。这些废水具有以下特性:(1)高浓度有机物:造纸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导致废水COD(化学需氧量)浓度较高。(2)色度较高: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木素、染料等色素物质,使得废水色度较高。(3)pH值波动大:造纸废水中的pH值因生产过程的不同而有所波动,一般在69之间。(4)温度较高:造纸废水排放温度较高,可达3050℃。(5)悬浮物含量高: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细小纤维、填料等悬浮物质。2.2我国造纸行业废水排放标准我国对造纸行业废水排放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COD:排放限值因不同地区和造纸品种而异,一般在100400mg/L之间。(2)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排放限值一般在30150mg/L之间。(3)SS(悬浮物):排放限值一般在30200mg/L之间。(4)pH值:排放限值为69。(5)色度:排放限值因不同地区而异,一般在50500倍之间。2.3国际造纸行业废水排放标准对比各国对造纸行业废水排放标准有所不同,以下为部分国际标准对比:(1)欧盟:欧盟对造纸行业废水的排放标准较为严格,如COD限值在100250mg/L之间。(2)美国:美国对造纸行业废水的排放标准相对宽松,如COD限值在300500mg/L之间。(3)日本:日本对造纸行业废水排放标准较为严格,如COD限值在100300mg/L之间。(4)加拿大:加拿大对造纸行业废水排放标准与美国相似,如COD限值在300600mg/L之间。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各国对造纸行业废水排放标准的要求有所不同,但总体趋势是越来越严格,以保护环境、减少水污染。第3章废水预处理技术3.1物理预处理技术3.1.1筛分与过滤在造纸行业废水处理过程中,首先采用筛分与过滤技术对废水进行预处理。通过安装不同孔径的筛网,将废水中的悬浮物、纤维等大颗粒物质进行分离,以降低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3.1.2沉淀沉淀技术是利用重力作用,使废水中的悬浮物沉降到底部,从而实现固液分离。常见的沉淀设备有平流式沉淀池、斜板沉淀池等。通过物理预处理阶段的沉淀,可进一步降低废水中的悬浮物含量。3.1.3浮选浮选技术是利用气泡将废水中的悬浮物、油脂等物质带到水面,从而实现分离。浮选设备主要有机械浮选机和气浮设备等。该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油脂和部分溶解性有机物。3.2化学预处理技术3.2.1调节pH值造纸行业废水的pH值波动较大,对后续生物处理单元有一定影响。通过化学方法调节废水pH值,使之稳定在适宜范围,有利于提高废水处理效果。3.2.2化学混凝化学混凝是利用混凝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物质凝聚成较大的絮体,便于后续固液分离。常用的混凝剂有硫酸铝、聚合硫酸铁等。化学混凝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废水中的悬浮物、COD等污染物。3.2.3化学氧化化学氧化技术是通过氧化剂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降低其浓度。常用的氧化剂有臭氧、过氧化氢等。该技术适用于处理难降解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3.3生物预处理技术3.3.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在预处理阶段,采用活性污泥法对废水进行生物降解,可降低废水中的BOD、COD等污染物浓度。3.3.2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利用固定在载体上的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该方法具有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常见的生物膜法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等。3.3.3曝气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结合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特点。该技术通过曝气使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利用滤料层截留悬浮物,提高预处理效果。3.3.4厌氧处理技术厌氧处理技术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预处理。第4章有机物去除技术4.1生物处理技术4.1.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微生物群体对有机物进行降解的一种方法。在造纸行业废水处理过程中,通过调节曝气池内的溶解氧、污泥龄等参数,实现对有机物的有效去除。4.1.2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利用固定在载体上的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的技术。该方法具有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占地面积小等优点,适用于造纸行业废水处理。4.1.3厌氧处理技术厌氧处理技术是在无氧或微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该方法具有能耗低、污泥产量少等优点,适用于有机物浓度较高的造纸废水。4.2化学氧化技术4.2.1氯气氧化氯气氧化是利用氯气作为氧化剂,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该方法具有氧化能力强、操作简便等优点,但需注意氯气的毒性和对设备的腐蚀作用。4.2.2臭氧氧化臭氧氧化是利用臭氧作为氧化剂,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该方法具有氧化能力强、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运行成本较高。4.2.3光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是利用光催化剂在紫外光照射下,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该方法具有无污染、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光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仍需进一步提高。4.3物理吸附技术4.3.1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是利用活性炭的多孔结构,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物理吸附。该方法具有吸附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吸附剂再生困难、运行成本较高。4.3.2粉煤灰吸附粉煤灰吸附是利用粉煤灰中的活性成分,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该方法具有吸附效果好、原料来源广泛等优点,但吸附剂再生功能较差。4.3.3膨润土吸附膨润土吸附是利用膨润土的层状结构,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该方法具有吸附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但吸附剂再生功能及吸附容量有限。第五章色度去除技术5.1吸附脱色技术吸附脱色技术是利用吸附剂对造纸废水中的色素进行物理或化学吸附,从而实现脱色的方法。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等优点。5.1.1吸附剂种类及选择吸附剂种类繁多,包括活性炭、硅藻土、沸石、树脂等。选择吸附剂时应考虑其吸附功能、机械强度、再生能力等因素。5.1.2吸附脱色工艺吸附脱色工艺主要包括预处理、吸附、固液分离等步骤。预处理旨在提高废水水质,减少吸附剂的损耗;吸附过程需控制吸附剂的投加量、接触时间等参数;固液分离则采用沉淀、过滤等方法实现吸附剂与废水的分离。5.2生物脱色技术生物脱色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造纸废水中的色素进行生物降解,从而实现脱色的方法。该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5.2.1菌种筛选与驯化筛选具有高效脱色能力的菌种,并进行驯化,提高其适应造纸废水环境的能力。常用菌种有假单胞菌、芽孢杆菌等。5.2.2生物脱色工艺生物脱色工艺主要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后处理等步骤。预处理降低废水中的毒性物质,生化处理通过微生物降解色素,后处理则保证出水水质达标。5.3化学氧化脱色技术化学氧化脱色技术是利用氧化剂对造纸废水中的色素进行氧化分解,从而实现脱色的方法。该技术具有处理速度快、脱色效果好等特点。5.3.1氧化剂种类及选择氧化剂包括氯系氧化剂、过氧化氢、臭氧等。选择氧化剂时应考虑其氧化能力、稳定性、成本等因素。5.3.2化学氧化脱色工艺化学氧化脱色工艺主要包括氧化剂的投加、反应条件的控制、后续处理等步骤。投加氧化剂需注意浓度、接触时间等参数,以保证脱色效果。5.3.3氧化剂的回收与利用为降低处理成本,可对氧化剂进行回收与利用。例如,利用活性炭吸附尾气中的臭氧,实现氧化剂的循环使用。(本章完)第6章悬浮物去除技术6.1沉淀法6.1.1絮凝沉淀絮凝沉淀是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方法。通过向废水中加入适量的絮凝剂,使悬浮物聚集成絮体,加快沉降速度,从而达到去除悬浮物的目的。常用的絮凝剂包括无机絮凝剂(如硫酸铝、硫酸铁等)和有机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等)。6.1.2澄清沉淀澄清沉淀是在絮凝沉淀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絮凝剂种类和添加量、调整pH值、提高沉降速度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悬浮物的去除效果。澄清沉淀池通常采用机械搅拌、压缩空气搅拌等方式,以提高悬浮物的沉降速度。6.2浮选法6.2.1气浮法气浮法利用微小气泡吸附悬浮物,使其上浮至水面形成浮渣,从而实现悬浮物的去除。气浮法具有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等优点。根据气泡产生方式的不同,气浮法可分为溶气气浮、散气气浮和电解气浮等。6.2.2离心浮选法离心浮选法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悬浮物与气泡快速结合并上浮至水面,实现悬浮物的去除。该方法具有处理速度快、悬浮物去除率高、占地面积小等特点,但设备成本较高。6.3膜分离法6.3.1微滤微滤是一种利用微孔膜对废水中悬浮物进行截留的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细小悬浮物、细菌和病毒等。微滤操作简便,但膜易堵塞,需定期清洗或更换。6.3.2超滤超滤利用孔径较小的超滤膜,对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有机物进行截留。与微滤相比,超滤具有更高的悬浮物去除率和更好的出水水质。但超滤膜的清洗和更换成本较高。6.3.3纳滤和反渗透纳滤和反渗透是利用高压驱动,使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盐分等通过半透膜,实现分离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具有很高的悬浮物去除率,适用于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场合。但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能耗较大。第7章资源化利用技术7.1纤维素回收利用7.1.1纤维素提取技术本节主要介绍造纸行业废水中的纤维素提取技术。采用先进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方法对废液中的纤维素进行有效回收,降低资源浪费。7.1.2纤维素改性技术针对回收的纤维素进行改性处理,提高其应用价值。主要包括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和生物改性等方法。7.1.3纤维素应用领域介绍回收纤维素在造纸、纺织、化工、医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废水资源的高值化利用。7.2污泥资源化利用7.2.1污泥减量化技术阐述造纸行业污泥减量化的方法,如机械脱水、生物脱水、热处理等,降低污泥处理成本。7.2.2污泥焚烧技术介绍污泥焚烧工艺,包括焚烧设备、焚烧参数及尾气处理等技术,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处理。7.2.3污泥土地利用探讨污泥作为土壤改良剂、肥料等在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等领域的应用,提高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7.3水资源回收利用7.3.1膜分离技术分析膜分离技术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如反渗透、纳滤、超滤等,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利用。7.3.2蒸发结晶技术介绍蒸发结晶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对废水中的盐分进行分离,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7.3.3水质提标技术探讨通过高级氧化、生物处理等手段,提高造纸废水回用标准,满足不同用水需求。7.3.4废水回用工程实例分析国内外造纸行业废水回用工程的实际案例,总结经验,为行业提供参考。第8章造纸行业废水处理工程实践8.1工程案例概述本章以我国某大型造纸企业废水处理工程为例,针对造纸行业废水的特点,结合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详细阐述工程实践过程。该工程案例在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为造纸行业废水处理提供了成功范例。8.2工艺流程设计8.2.1预处理工艺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格栅、沉砂池、调节池等,目的是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和部分有机物,为后续处理工艺创造良好条件。8.2.2生物处理工艺本工程采用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通过调整污泥龄、溶解氧等参数,实现废水中有机物的有效去除。8.2.3深度处理工艺深度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絮凝沉淀、砂滤池、活性炭吸附等,以进一步降低废水中污染物浓度,满足排放标准。8.2.4资源化利用本工程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实现废水的回用。MBR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等优点,有利于废水的资源化利用。8.3运行效果分析8.3.1废水处理效果经过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废水中的COD、BOD5、SS等主要污染物指标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8.3.2资源化利用效果采用MBR技术进行废水回用,回收率可达80%以上。回用水质满足企业生产用水要求,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8.3.3经济效益分析本工程实施后,企业每年可节约水资源费、排污费等费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章完)第9章造纸行业废水处理新技术与发展趋势9.1新型生物处理技术9.1.1菌株筛选与优化针对造纸行业废水特点,研究并筛选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株,通过基因工程和诱变育种等手段,提高菌株对有机物和有毒物质的降解功能。对现有生物处理工艺进行优化,提高处理效率和稳定性。9.1.2生物质能源利用利用造纸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厌氧消化等生物技术,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如甲烷等),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同时开展生物质能源利用过程中关键技术的研究,提高能源回收率。9.2高效吸附材料研究9.2.1纳米吸附材料研究纳米级吸附材料(如纳米氧化铁、纳米活性炭等)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高对废水中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吸附去除能力。9.2.2生物基吸附材料开发以农业废弃物(如稻壳、秸秆等)为原料的生物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