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变革论分析》4200字(论文)_第1页
《唐宋变革论分析》4200字(论文)_第2页
《唐宋变革论分析》4200字(论文)_第3页
《唐宋变革论分析》4200字(论文)_第4页
《唐宋变革论分析》4200字(论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宋变革论分析目录TOC\o"1-2"\h\u31987唐宋变革论分析 1452关键词:中国历史;唐宋变革论;政治变化 126819一、唐宋变革论概念的提出 123072二、唐宋变革时期中国政治和经济变化 216106(一)政治方面皇权巩固 28730(二)经济方面工商业繁荣 220309三、唐宋变革之际的法治变化 324816(一)科举逐渐规范化 318218(二)行政管理严格化 320112(三)民间法治变化 410384总结 511946参考文献 5摘要:中国历史发展过程在先秦至清末数千年间,是否停留在封建社会内朝代兴替循环的模式上,这是史学界一直以来都在研究的一个课题。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最早提出了“宋代近世”说,并且从京都学派演变成“唐宋变革”论,他认为唐中叶后至两宋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唐宋之交的巨大社会变革。本文以《唐宋变革论》为依据,深入分析唐宋时期政治变化、经济变化和法治变化等,希望帮助更多人了解中国社会当时的法治变化。关键词:中国历史;唐宋变革论;政治变化几十年间,流行于我们中国古代史领域的诸种论着中,日本和欧美学者所倡导的“唐宋变革论”及其后派生出来的种种“变革论”,无疑是有影响的。这些“变革论”建立在对人类历史进程认识的基础上,即人类不同文明具有相似的历史进程,从而可根据欧洲历史阶段把中国历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且由此按照欧洲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理解中国历史,进而可以将中国历史融入一种建立于欧洲历史基础上的演进脉络。唐宋变革论概念的提出“唐宋变革论”是世界史学界关于中国史学分期研究的一种重要学说,即以西方三世史学分期方法对中国史学发展进行研究。“唐宋变革论”的出现源于二十世纪初叶现代化浪潮下对于中国历史现代性的思考,而学界普遍认同的“唐宋变革”理论正是日本京都学派关于中国历史分期的一种代表性观点,这一学说的雏型,就是日本史学泰斗内藤湖南先生在上世纪初所提出的“宋代近世”论。早在年,内藤就曾在其任京都帝国大学讲师讲授中国近世史撰写的讲义中提到宋代以后应为中国近世史,年内藤湖南在其发表的《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中正式提出“宋代近世”说。内藤的要点是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上古,中古和近世,以中唐经五代至宋代,中国历史经历了从中古到近世的大转变,以至于唐宋分属中古和近世这两个不同性质的年代。“宋代近世”说注意到唐宋时期中国社会贵族,君主和平民三大阶层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消长变化,而对法律则没有涉及。内藤“宋代近世”理论虽包括“唐宋变革”理论的主要内容,但是“唐宋变革”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术术语,却是在内藤弟子宫崎市定所代表的京都学派对内藤“宋代近世”理论进行充分继承与发展之后提出来的,并且得出唐宋法律变革体现在完善司法诉讼制度,重视私权利保护[1]。从而使京都学派把“宋代近世”理论发展成“唐宋变革”理论,并成为二战前日本学术界对中国历史的一种主流看法。唐宋变革时期中国政治和经济变化政治方面皇权巩固赵宋统治者在总结了晚唐五代节镇过重,君弱臣强,国破家亡,社会动荡等教训之后,想巩固君主权力和中央集权。有鉴于此,宋初统治者决心强化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以进一步巩固皇权、整顿国家纲纪、构建社会秩序,使“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都是人主自为”得以实现。就中央集权而言,就是要建立“上下相维、内外相制”体制,划分朝臣政治权力。具体而言,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关,中书门下平章事行丞相之职,设置参知政事行副丞相之职,军政权行枢密院之职,财政权在三司使的驾驶下,而事事都实行奏请制度,因此宰相的权力受到极大的削弱;六部设置虽沿袭唐制,但吏部外又设审官院,刑部外又设审刑院,其职权也被分削。这样,皇帝就获得了朝廷中真正专制的权力。关于地方分权问题,皇帝通过“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等多种措施弱化节度使在各地的势力,使节度使成了只领俸禄,没有实权的名义长官[2]。同时,以文臣任知州,且一年一考、三年一任,又另设通判、转运使等分割地方官员权力。经济方面工商业繁荣宋朝由于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加之农业经济得到恢复和生产力不断提高,也孕育着工商业蓬勃发展。具体说来,宋前因手工业者和商人群体身份低微,工商业在实体经济中所占比重亦较小,国家对工商群体并未制定特殊的经济制度。而在宋代随着经济的恢复,工商群体日益活跃,存在于私人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雇佣契约关系也较为常见。商人势力的壮大以至整个工商阶层的上升,都为统治者所关注。宋代商税征收条例之制定和国家专卖领域吸收了一些商人的间接介入,均体现了当时国家对于工商阶层政策的变化。此外,宋代城市中商店、摊贩以及部分庙会市场的广泛存在也折射出这个时期地方性经济比唐代要发达得多。这一切直接反映出唐宋之际商品经济大发展的状况,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结构日益呈多元化态势,这些在宋前中国社会很难见到。唐宋变革之际的法治变化(一)科举逐渐规范化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王朝以考试选拔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之一,因其采取分科取士方式而得名。自隋代大业三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制度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特别具有历史合理性。至宋,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方针,科举制度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宋代科举制度发生了两次极其重要的变革:一是放宽录取范围,大力提倡科举考试,广收天下贤能,不问门第出身,与前代相比差异甚大。二是建立了三年一次的州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制度,殿试是皇帝亲自主持和确定名次的,一切和第士子都是天子门生,如此天子将要殿试及第者等极为重要的科举士子,其选任权就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进士科是科举考试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宋初承唐之制,虽贡举范围广泛,但莫重进士,制科”神宗后进士科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学科地位逐步确立[3]。从此,科举考试成了沟通君主和平民阶层之间的渠道,基层社会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致仕为官,并和皇帝获得了一定的直接接触。(二)行政管理严格化此外,从加强中央集权而言,君主的专制统治不仅需要有强有力的官僚机构,更应将其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因此,宋代也实行了科举取士所对应的职官管理并将其进一步制度化和法律化,从而产生了多层牵制的考课制和覆盖广泛的监察制。其中两宋时期的考课制度比唐代时期更加周密和完善。就机构程序的设置而言,宋太宗淳化三年设勘院,翌年改为定审官院,其行与礼部和吏部无关,职掌朝官京城的考课。北宋采用三级考课的程序,从地方至中央依次为守寘考县令,监司考知州,审官考百官等,南宋则沿置。就法律规定而言,神宗熙宁元年颁《县令四善四最法》来规范行政。对于诸路监司之考课在神宗时期亦有“七事”法。至南宋高宗绍兴年间,更是“以十有五事考校监司、四善、四最考校官”,可见两宋统治者对考课制度的重视[4]。民间法治变化在婚姻法律方面,宋代关于尊长主婚权,婚姻关系的成立要件以及婚姻禁忌和解除的规定基本上都是因循唐律的。然而实际上宋代社会厚奁财婚婚姻观念体现出唐宋时期民间社会世俗化的特征。六朝时期在政治上以世族门阀为贵所对应的家族婚姻观念亦强调门当户对的原则,至唐前期门第婚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在时人观念中能够和世族大家通婚是极大的光荣,有些官僚为了攀上门第,甚至不惜陪嫁了一大笔“陪门财”。而在中唐之后,伴随着庄园制解体和世族势力灭亡,社会以世族为尊的思想自然转变,婚姻观念因社会阶级结构变迁和身份关系松动而逐步转变。至五代时,官宦婚姻非当时人所能及,嫁娶论财习以为常,且原有“陪门财”之现象成了等级门第婚姻向厚奁重财之转变。入宋后,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在功利思潮的影响下,开始一改以往耻言财利之传统心态。具体在婚姻领域中,士庶联姻越来越普遍,官宦甘做赘婿谋奁产都是当时常见的现象。唐代推崇的良贱不婚等级婚姻理念逐步被厚奁财婚理念所代替,从而反映了唐宋时期民间社会婚姻理念中一种注重财产权利的功利倾向。从土地财产方面,唐中叶之前土地产权结构还不够完备,庄园制中国家支配着产权的全部配置,土地所有权以名义归属国家,它实际上是国家和世族领主对土地的所有权,不允许自由买卖土地,极大地限制了土地使用权的行使。唐中后期后,产权类型渐趋分化,伴随庄园制的解体和世族的衰落,市场因素逐渐主导土地产权的配置,私有产权日益受到关注。至宋代,社会已出现了“系官田产”,“民产”或者“私产”及有关义田义庄的田土产权,在土地私有产权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产权体系日益丰富。唐宋之际,积极的土地交易活动推动了以土地所有权为中心的产权体系走向复杂化。入宋后,适应唐宋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从单一所有权衍生出了永佃权和占佃权这两种为国家所承认的用益物权,并在土地所有权基础上产生了典当、抵当这种担保物权在宋代物权关系中虽不像今天物权法律中“用益物权”,“担保物权”那样名存实亡,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当时的经济交往之中。宋代产权体系的核心是土地和店宅这类不动产物权,体现出租佃制在宋代社会中的发展。与此同时,宋代复杂的产权体系也促使各国相应的法律规范走向完备,从而维护了当事者的权益。从司法诉讼方面,宋代诉讼程序发生刑民分野大变化,民事诉讼制度逐步完善健全,相对脱离刑事诉讼程序而存在,体现出当时民间权利纠纷和争讼。宋朝打官司有自诉,告发,举劾几种办法。比较唐宋变革前后,可以看出宋代民事诉讼极为活跃,法律规定中逐步形成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之分。它不同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对审级并无严格要求,而是对上诉先后顺序作出规定,禁止越诉。元丰改制,户部置左右曹,左曹分为户口,农田和检法三案件,掌管户婚,田宅的民事上诉。确立民事诉讼断由制度是一大进步。断由是民事案件判决书的简称,它包括案情缘由,诉讼请求,纠纷事实及原因,判决所确定的事实及适用法律根据以及其他案件的主要方面。在实践中,断由能够预防官员舞弊、保证民事诉讼的正常开展,而且也是确认和维护当事人权益的一种手段。总结内藤湖南提出“宋代近世说”距今已逾百年,而其在大陆学界成为学术热点也已20余年。本文针对《唐宋变革论》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从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分析了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情况。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认识到唐宋之际的法治变化情况,进而深入理解唐宋变革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