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物理实验一(运用DAS软件操作).......................5
练习用位移传感器测量........................................................5
探讨匀速直线运动............................................................6
瞬时速度的测定..............................................................7
从v~t图求加速度............................................................8
探讨自由落体运动...........................................................10
斜面上力的分解..............................................................11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2
牛顿其次定律................................................................13
力的相互作用................................................................16
动能大小的比较..............................................................17
动量定理....................................................................18
机械能守恒定律.............................................................20
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21
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23
探讨摩擦生热................................................................24
小灯泡的U-I曲线描述.......................................................25
电源电动势与内阻测量.......................................................26
通电螺线管的磁感应强度.....................................................27
测量微弱磁通量变更时的感应电流.............................................28
视察音叉的振动.............................................................30
物理实验二(运用单机运行平台操作)..................32
匀变速直线运动.............................................................32
牛顿其次定律...............................................................33
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测量.....................................................36
弹簧振子的振动过程.........................................................38
向心力摆探讨向心力.........................................................40
转动平台探讨向心力.........................................................43
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的关系...............................................44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46
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47
气体绝热过程...............................................................49
探讨电容充放电.............................................................49
LC电磁振荡................................................................51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52
单导线切割磁力线...........................................................53
测小灯泡的U-I特性曲线.....................................................54
定值电阻上电压一一电流关系.................................................56
沟通电的探讨................................................................57
放射性辐射测量试验.........................................................58
化学实验(运用单机运行平台操作).....................60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60
探究酒精灯外焰、内焰加热效果的不同........................................61
探究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62
不同催化剂对双氧水的催化分解...............................................63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绘制.....................................................65
酸碱中和反应中反应热的测量.................................................66
探究硫代硫酸钠结晶过程中的能量变更........................................67
探究试验一一盐酸与碳酸钠的过量反应........................................68
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钢溶液过程中的电导率变更................................70
无水硫酸铜水化热的测量.....................................................71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更...................................................72
盐酸滴定碳酸钠pH反应曲线的绘制...........................................74
冰醋酸稀释过程中的电导率变更(连续测量)..................................76
冰醋酸稀释过程中的电导率变更(单点采样)..................................77
探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79
探讨电解质的电离...........................................................79
探讨强弱电解质的电导率.....................................................80
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81
生物实验(运用单机运行平台操作).....................83
考马斯亮兰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83
酵母菌发酵的试验...........................................................85
探究绿豆发芽过程中的呼吸作用...............................................86
细胞膜的渗透作用...........................................................87
食物中铁元素含量的测定.....................................................89
探究不同pH对过氧化氢酶催化活性的影响.....................................92
探究不同温度对过氧化氢酶催化活性的影响....................................94
验证酶催化的高效性.........................................................96
探讨水果电池...............................................................98
植物的光合作用.............................................................99
植物的呼吸作用.............................................................101
探究蜡烛在烧杯中燃烧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更......................102
测量水中的溶解氧..........................................................103
附录:..................................................105
第一部分软件安装运用说明..............................105
一、软件安装运用说明......................................................105
(-)GQY数字试验平台安装说明:....................................105
(二)系统要求:......................................................107
(三)驱动安装说明:..................................................108
二、产品运用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110
其次部分:DAS软件操作说明..............................114
第三部分:单机运行平台操作说明..........................115
打开软件...................................................................115
装载试验模板...............................................................115
装载试验模板试验试验例操作...........................................115
清空试验数据...............................................................116
回软件主界面...............................................................116
保存试验数据...............................................................116
单机平台与模板制作平台的切换..............................................116
调试与运行控键.............................................................116
求导采样间隔...............................................................116
标定.......................................................................116
选择连接方式...............................................................116
数据采集器与软件的连接....................................................116
数据采集器与软件的连接试验试验例操作................................117
起先和结束试验.............................................................118
保留一次试验的部分试验数据及曲线——试验曲线区域选择....................118
试验数据整理...............................................................119
针对一次试验的全部试验数据及曲线拟合方式——拟合方式1....................119
(1)拟合..............................................................119
(2)预设拟合.........................................................119
针对一次试验的即分试验数据及曲线拟合方式——拟合方式2........................................120
(1)拟合..............................................................120
(2)预设拟合.........................................................120
针对多次试验的试验数据拟合方式(试验结果分析)——拟合方式3...........................121
传感器校零.................................................................121
传感器校零实例操作....................................................122
单点采样...................................................................122
单点采样试验实例操作..................................................122
试验回放...................................................................123
试验回放实例操作......................................................123
退出软件...................................................................124
第四部分:生化传感器标定................................124
一、溶解氧传感器的运用及标定.............................................124
二、色度计测量方法.......................................................126
三、氧化还原电位的测量标准溶液...........................................127
四、pH值传感器的运用及标定.............................................128
第五部分:配套教具运用方法(部分).......................130
1、GQYelab机械能守恒试验仪(J-23)..................................................................................130
2、GQYelab导轨小车及其附件(J-4)...............................................................................133
3、GQYelab力的合成与分解试验仪(J-27).....................................................................133
4、GQYelab电流磁场线圈(J-7).............................................................................................134
5、GQYelab受迫振动与共振试验仪(J-6)............................................................................134
6、GQYelab向心力仪(转动平台)..........................................135
7、GQYelab斜面上力的分解试验仪一........................................136
8、GQYelab斜面上力的分解试验仪二........................................139
第六部分数据采集器的运用说明.........................140
一、DAS-5104D数据采集器运用说明.........................................140
二、DAS-5104数据采集器运用说明..........................................140
按键说明...............................................................140
数据采集器软件操作说明................................................141
物理实验一(运用DAS软件操作)
练习用位移传感器测量
3试验器材:
数据采集器、计算机、位移传感器。刻度米尺
>试验操作
(1)把刻度尺平放在试验台上;把位移传感器接收端放在刻度尺的一端,连接到数
据采集器的2号口。位移传感器的放射端置于刻度尺上某一适当位置(放射口
与接收口相对)。
(2)双击或图标,打开DAS程序,单击“新课改试验”,单击试验条目“练习
运用DIS”,打开该软件。点击,进入试验界面。
(3)打开放射端电源开关,点击“起先试验”,此时界面上会显示接受端和放射端
的距离值。______
(4)测位移。点按数据采集器2号口置零按钮63,为位移传感器“校零”,此
时界面数据显示变为0.0cm»
(5)沿刻度尺移动放射端,界面上同时显示发生的位移值。把位移传感器测得的值
和利用导轨刻度尺上测出的值,填入下表11中进行比较,了解位移传感器的
测量精度,采集多组数据后,关闭位移传感器放射端的电源。
表1-1
传感器测量值L/cm
刻度尺测量值"cm||||一
(6)视察位移传感器的测量范围
1)视察传感器可测量的最小(最大)距离。
打开放射端电源,如下图所示,把放射端沿轴线靠近(远离)接收端,当
界面显示的数据不变更时,这就是可测量的最小(最大)距离。这个距离
可以从导轨的刻度尺上读出。
2)让放射端离接收端80cm,然后使放射端离开轴线向两侧偏离。
视察当偏离多远距离时,不能测量了。(界面显示距离不变了或突然采集到一个比较
大的数值)用刻度尺量出偏离距离。
步骤6重复做两次,把视察结果填入下表-2,了解位移传感器的测量偏角。
表1-2
最大测量距离S3/cm
最小测量距离S,"i“/cm
最大偏离距离(相距80cm)d/cm
探讨匀速直线运动
-试验器材
数据采集器、计算机、位移传感器、GQYelab力学轨道、GQYelab配套力学小车、
轨道侧面固定板。
►试验装置
(1)将位移传感器接收端固定在侧面固定板上,放在轨道高端,连接到数据采集器的二号
口(注:位移传感器不能插在一号口上);将位移传感器放射端固定到小车上。
(2)双击触图标,打开DAS程序,单击“新课改试验”,单击试验条目“用DIS测定位
移和速度”,打开该软件。点击进入试验界面。
(3)将小车放到轨道上,放手让小车滑下。调整轨道的倾角,使小车下滑尽可能接近匀速。
(4)将小车放到轨道上,位移传感器的放射口与接收口相对,打开位移传感器放射端的电
源开关,点击“起先试验”,放手让小车下滑。
(5)当获得的s-f图线如(图1)所示时,表明此次数据采集完成,点击“结束试验”,并
关闭位移传感器放射端的电源开关。
(6)点击“选择范围”按钮,以便在s-t图线上选择探讨区域。
(7)把鼠标移到左侧y轴旁边的“起先点选择线”,此时鼠标变形为手指。单击并按住左键,
拖拉选择线,选定探讨区域的“起先点”;同样方法用右侧的“结束点选择线”,确
定''结束点”。此时在软件界面左下方的数据窗口中,即可显示出探讨区域内sV图
线的初位移、末位移、时间差、速度的值,如(图2)。
图1图2
假如选不同的区域,得到的速度基本一样,说明运动是匀速的。
(8)点击“rV图像",图像变为探讨区域内SV图线对应的”£图线。点击''选择范围”
按钮,按步骤7在『V图线上选择“起先点”和“结束点”,此时在软件界面左下方的
数据窗口中,即可显示出探讨区域内昨力图线的初速度、末速度、时间差、加速度的
值。
(9)点击软件窗口右下角“截取屏幕”按钮,可将当前试验结果以图像文件的形式保存下
来,记录在电脑中。
(10)要重新选择区域,再点击“s-t图像”按钮,返回s-t图像,重新选择另一段sV图
线并进行探讨。
(11)起先新的试验,可再次点击“起先试验”按钮。
糜
(12)试验结束,点击“返回”按钮,退出该软件。再次检查是否关闭了位移传
感器放射端的电源开关,爱护位移传感器的电池。
瞬时速度的测定
»试验器材
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光电门传感器。GQYelab配套力学轨道、GQYelab配套力学小
车、U型挡光片(共四片,宽度分别为0.080、0.060、0.040、0.020m)、轨道侧面固定
板。
T式验装置
>试验操作
(1)使轨道一端略高。将光电门传感器的一个门固定在导轨侧面固定板上,放在轨道的中
间。把这个门和另一个门都接到光电门传感器。把光电门传感器连接到数据采集器的
随意一个口。试验中留意保持另一个门始终没有被遮挡。
(2)双击图标,打开DAS程序,单击“新课改试验”,单击试验条目“用DIS测变速
运动的瞬时速度”,打开该软件。点击/氢,进入试验界面。
(3)软件显示出四次测量中挡光片的宽度(△$)的默认值:0.080、0.060,0.040、0.020m,
将与软件中第一行对应的,宽度为0.080m的挡光片,用5mm的螺丝固定到小车上。
(4)点按光电门上的按钮,调整光电门传感器的档位到“U”档(对应的指示灯亮)。再长
按光电门上的按钮,进行传感器清零。当三指示灯全亮,再放开按钮,清零完成。
(5)点击“起先试验”,让小车从轨道高端某一位置滑下,挡光片通过光电门后点击“结
束试验”。
(6)点击“记录数据”,记录下档光片过光门的时间。点击“计算数据”,得到小车运行
的平均速度(图1)。
(7)依次更换挡光片的宽度,重复步骤(5)、(6),留意小车要从轨道上同一位置滑下。
得到全部数据。
(8)点击软件窗口右下角“截取屏幕”按钮,可将当前试验结果以图像文件的形式保存下
来,记录在电脑中。
(9)依据试验结果,归纳瞬时速度的概念和探讨方法。
(10)试验结束,点击“返回”按钮退出该软件。
通达充电门附间(t/s)速度(v/m/s)
•开检实验记录收#口算
从图求加速度
»试验器材
数据采集器、计算机、位移传感器。GQYelab力学轨道、GQYelab配套力学小车、轨
道侧面固定板。
»试验装置
位移传感器
发射端接收端
小车
—导轨
■►试验操作
(1)将位移传感器接收端固定到侧面固定板上,放在轨道的高端,连接到数据采集器二号
口(注:位移传感器不能插在•号口上);将位移传感器放射端固定到小车上。
(2)双击触图标,打开DAS程序,单击“新课改试验”,单击试验条目“用DIS测定
加速度”,打开该软件。点击’d进入试验界面。
(3)将小车放到轨道高端,将位移传感器的放射口与接收口相对准,打开位移传感器放射
器电源开关。点击“起先试验”,使小车从轨道上滑下。
(4)当获得r-t图线,点击“结束试验”,进入数据分析阶段。
(5)点击“选取范围”按钮,把鼠标移到左侧y轴旁边的“起先点选择线”,此时鼠标变形
为手指。单击并按住左键,拖拉选择线,选定探讨区域的“起先点”。同样方法用右
侧的“结束点选择线”,确定“结束点”,在W图线上选择探讨区域。
(6)“起先点”和“结束点”确定后,即可获得,该段『V图线对应的加速度值(图1)。
(7)调整斜面的倾角,重复试验。
一图1
(8)点击软件窗口右下角“截取屏幕”按钮,可将当前试验结果以图像文件的形式保存下
来,记录在电脑中。
(9)归纳加速度的概念和从W图求加速度的探讨方法。
(10)试验结束,点击“返回”按钮,退出该软件。再次检查是否关闭了位移传
感器放射端的电源开关,爱护位移传感器的电池。
探讨自由落体运动
»试验器材
数据采集器、计算机、位移传感器。配重套、配重祛码若干、铁架台、网兜
►■试验装置
位移传感器
接收端1
发
n自
由
u下
落
■试验步骤:
(1)把位移传感器的接收端固定在铁架台的高处,接收口朝下。网兜放在传感器的正下
方低处。
(2)使位移传感器放射端,放在接收端正下方,离开约3-4厘米,放射口与接收口对准。
(3)双击&图标,打开DAS程序,单击“新课改试验”,单击试验条目“用DIS探讨
自由落体”,打开该软件。点击“段进入试验界面。
用D1S*兄自由IS体
(4)在质量框内输入传感器的质量,约为0.073kg。
(5)打开放射端的电源开关,点击“起先试验”按钮,放手让传感器自由下落。当传感
器落入网兜,点“结束试验”。界面显示“v-t”图线。如上图所示。
(6)点击“选取范围”按钮。把鼠标移到左侧y轴旁边的“起先点选择线”,此时鼠标变
形为手指。单击并按住左键,拖拉选择线,到选定探讨区域的“起先点”。同样方
法用右侧的“结束点选择线”,确定“结束点”,在W图线上选择探讨区域。留
意,选择的区域应是比较线性的一段。
(7)点击“记录数据”即会在下面的表格中记入对应的加速度值。
(8)在位移传感器放射端外,套上配重罩。此配重罩质量约为0.05kg。
(9)在配重罩上加祛码(祛码两个一加,保持平衡),祛码每个质量0.05kg,重复步骤
4-7,多次试验。
(10)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斜面上力的分解
»试验器材
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力传感器2个。斜面上力的分解试验仪、磁性固定支架配方木块
等。
»试验装置
»试验操作
(1)将一对力传感器的测钩更换为力的分解试验器配套的平头推力部件,将力传感器固定
在试验仪上,连接到数据采集器。
(2)双击晶图标,打开DAS程序,单击“新课改试验”,单击试验条目“用DIS验证
斜面上力的分解”,打开该软件。点击⑵进入试验界面。
(3)调整斜面上力的分解试验仪右侧(单点固定)支架,量角器值为0°,轻按一下力传感
器上的置零键,对力传感器进行调零,。
(4)将木块放置于两个力传感器之间,确保木块上纵横方向的中心线分别正对两个力传感
器平头推力头的中心点。点击“起先试验”,Fl、F2就有数据显示。点击“记录数据”,
两个分力数值即被记录到软件窗口下方的表格中(图1)。分力F2即是木块的重力。
F1=N
F2=N
图1
(5)移动力的分解试验器右侧支架位置,使斜面的倾角分别为30°、45°、60°、90。,
(木块放上前先对力传感器调零)测量记录多组数据。
(6)按平行四边形法则计算木块重力的两分力值,与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试验器材:
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力传感器2个。GQY力的合成
与分解试验仪、钩码(50g)2个、连接细绳1根、铁
架台。
»试验装置图
如右图
•►试验操作
(1)将GQY力的合成分解试验器通过螺丝固定在铁架台上。
依据上图将两力传感器用长螺丝,固定到力的合成分解
试验仪的力传感器定位架上,力传感器测钩则会指向实
F验器盘的圆心。力传感器支架边沿所指的角度数,就是力作用线与装置中心线的夹角,
也就是力的方向。
(2)将左边力传感器接入数据采集器一号口,它采集的力是F1。右边力传感器接入数据采
集器二号口,它采集的是F2。
(3)将连接细绳分别挂到两个传感器的测钩上,放松接点固定螺丝,把接点调整到试验器
盘的圆心。
(4)双击奥图标,打开DAS程序,单击:物理.试验:,单击试验条目“力的合成与分
解”,打开该软件。点击声&进入试验界面。
(5)点击“起先试验”,点击“起先采集F1F2”按钮,视察软件中两个力传感器窗口示数
是否为零.假如不是,点按力传感器上的“调零”按钮,使力传感器置零。把力的角
度输入对应的框内。
(6)在连接细绳下方挂上钩码,保持钩码稳定后。点击“锁定F1F2”按钮,记录住两分力
的大小。
(7)点击“显示F1F2”,界面上会显示出两个力的图示,如下图所示。
(8)取下钩码,把左边细绳从传感器上取下,把右边力传感器移到中心零刻度处。此时左
边的传感器不受力,右边传感器测量竖直方向的合力。
(9)点击“起先采集F”按钮,视察软件中两个力传感器窗口示数是否为零。假如不是,
轻触力传感器上的“调零”按钮,使力传感器置零。
(10)在连接细绳下方挂上钩码,保持钩码稳定后。点击“锁定F”按钮,记录住合力。
(11)点击“显示合力F”,界面上会显示出合力的图示。
(12)点击“结束试验”按钮,结束试验采集。
•►数据分析
视察几个力图示,分析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点击“显示理论合力”,界面会显示出按平行四边形法则,从分力得到的理论合力。视察
理论合力与实际测出的合力,探讨分析其产生差别的缘由。
要探讨其他角度的状况,再点击“起先试验”按钮,重新试验。
牛顿其次定律
>试验器材
数据采集器、计算机、位移传感器、GQY轨道(一端带滑轮)、GQY配套小车、专用2
克钩码若干、细绳、导轨侧面固定板。
»试验装置
位移传感器
■试验操作
(1)将位移传感器接收器,装上侧面固定板,固定在轨道的一端,连接到数据采集器2
号口;将位移传感器放射器固定到小车上。
(2)进行平衡摩擦力调整。
步骤如下:
a、双击&图标,打开DAS程序,单击“新课改试验”,单击试验条目“用DIS求加
速度”,打开该软件。点击’总进入试验界面。
b、将小车放到斜面上,打开位移传感器放射器电源开关,点击“起先试验”,轻推小
车起先运动,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当加速度接近零时,可以认为小车重力沿斜面的
分力已与小车和轨道之间的摩擦力平衡,见(图1)。
c、假如加速度与0相差较大,则调整轨道的倾角,再次测量,直至达到要求。
d、点击退出,退出“用DIS求加速度”。
•开蛤宴善制除0H(柝左更电/I退出
图1摩擦力平衡时的v-t图
(3)返回新课改专用界面软件主界面,探讨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单击试验条目“用DIS探讨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打开该软件。点击曾进入试验界面。
(4)将细绳的一端拴在小车上,另一端通过滑轮拴住两个祛码。
(5)在窗口下方的表格内输入小车的质量(本系统小车加位移传感器及固定螺丝等总质量
约335克)及祛码质量(每个祛码质量是2克,拉力数值=祛码重量)。
(6)将小车放到轨道上,打开位移传感器放射器电源开关,点击“起先试验”,释放小车,
使小车在祛码的拉动下起先运动。待小车运动到轨道另一端时,点击“结束试验”;
关闭位移感器放射器的电源开关。
(7)点击“选取范围”,选择须要探讨的一段W图线(图2);
(8)点击“记录数据”,软件窗口下方的表格中自动显示该段”1图线对应的加速度(图3);
史板踊胆!版.MS««“8
图2图3
(9)保持小车质量不变,变更拉力,重复步骤5—8,可得到另几组数据;
(10)点击“a-F图像”按钮,即得到加速度与拉力关系图线(图4);
图4a-F图像
(11)返回新课改专用界面软件主界面,探讨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单击“新课改试验”,
0
单击试验条目“用DIS探讨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打开该软件。点击进入试
验界面。
(12)保持挂6个钩码,使拉力不变,变更运动小车的质量(在小车上加放50克的祛码,重
复步骤5—8,得到几组试验数据。
(13)点击“a-M图像”按钮,可得到加速度与质量关系图线(图5);
(14)点击“a-//#图像”按钮,即得到加速度与质量倒数的关系图线(图6);
祛码质量=石1小车质星=而丸
力P(N)0.1180.1180.1180.1180.1180.118
点量a(Ke)0.3350.3850.4350.4880.5350.585
加速度a(・/s~2)0.3450.3010.2700.2350.2210.202
图5a-M图像图6a-l/M图像
(15)比较试验值与理论值。探讨试验值与理论值之间存在误差,误差产生的缘由,改进试
验操作,重复试验;
(16)归纳影响加速度的物理量有哪些,探讨限制变量法还能够应用于哪些试验探讨。
力的相互作用
•►试验器材
数据采集器、力传感器、计算机。
■试验装置
图1
»试验操作
(1)将一对力传感器接到数据采集器。
(2)双击AB图标,打开DAS程序,单击“新课改试验”,单击试验条目“用DIS探讨力
的相互作用”,打开该软件.点击’总进入试验界面。
(3)点击“起先试验”,轻按一下力传感器上的置零键,将传感器置零。两手各握住一只
力传感器,让传感器的测钩相互钩住,保持两传感器处于始终线(图1)。
(4)两手轻拉传感器,如显示的图像,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如图2图像的左段。可长按其中
一个力传感器上的置零键,变更这个力的显示方向。
(5)得出如图2所示的试验图线右段,试验胜利。
F1=[oJ\NF2=[0M]N
o开始实险用算处总I湎i诉司
图2
(6)在试验过程中,视察同一时刻两个力传感器的读数,可见两个力传感器读数基本相同。
(7)点击“结束试验”,结束数据采集。视察记录的试验图线,可见两个力传感器测量的
力,呈上下对称。
(8)点击“图像处理”,可将一个力的试验曲线反转,与另一个力的试验曲线基本重合。
动能大小的比较
•►试验器材
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光电门传感器。GQYelab力学轨道、轨道小车、轨道侧面固定
板、单支挡光片、摩擦块、配重用50克祛码若干。
>试验操作
(1)将轨道平放,把挡光片固定在轨道小车上。将光电门传感器的一个门装上侧面固定板,
固定在轨道上,另一个门保持不被遮挡。把光电门传感器连接到数据采集器的一号口。
(2)在轨道上遵照以下原则放置摩擦块:挡光片的后沿刚通过光电门传感器(透光孔)时,
摩擦块即与小车相碰。记住摩擦块的位置。
(3)双击般图标,打开DAS程序,单击“新课改试验”,单击试验条目“用DIS探讨动
能的大小”,打开该软件。点击‘9进入试验界面
(4)将小车(连同挡光片)的质量小(约255克)及挡光片的宽度As(0.005m)填入界面
下方对应的表格中。
(5)点击“起先试验”,放开小车,推动小车沿轨道运动。当小车上挡光杆经过光电门时,
即测得小车的速度。与此同时,小车碰撞摩擦块,推动摩擦块一起运动。
(6)摩擦块停止运动后,点击“结束试验”。测量出摩擦块的位移s,将数据填入界面下方
对应数据的框中。
(7)点击“记录按钮”按钮。表格中会自动填上本次试验数据。
质星”叵亘界9)转光片宽度AS~|OX»05位移》-险23—网选择s与m、v的美系:m*v*2
0开始女色记录故Nt绘明KI合
图1
(8)把摩擦块放回原处。或变更小车的质量(增加配重祛码)、或变更运动速度(变更外
力)。重复步骤6-9,得到多组数据。
(9)点击“选择s与"v的关系”窗口,弹出的下拉菜单中包含s与/、/的八个关系式,
任选其一。点击“绘图”,即得到位移s与选择的关系式对应的数据点分布图。上图1
为s与mv?的关系。
(10)点击“拟合”,可对数据点进行拟合分析,如图1。视察是否有正比关系。
(11)变更s与小r的关系选择,“绘图”、“拟合”。得到存在正比关系的关系式。这
个关系就是物体动能大小的关系。
(12)探讨本次试验应用的方法,归纳“数据-图线(数据点分布图)”之间的关系及形成
上述推断的依据。
动量定理
试验目的:
探究物体在变力的作用下,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与物体动量变更的关系。
试验原理:
由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变更,即Ft=mv—mv。
在气轨上用滑块与力传感器的测量端碰撞(磁性碰撞),测出滑块碰前后通过
光电门的时间和碰撞过程中力传感器测得的“F-t”图线,通过计算得出冲量
和动量变更。
试验器材:GQY数据采集器,力传感器(一个),光电门传感器,气垫导轨,铁架台
试验装置图:
试验步骤:
1.连接GQY数据采集器和力传感器,光电门传感器,连接PC,打开GQY数据采集器。
2.依据试验装置图,在滑块上安装“I”型挡光片,并在滑块前端固定一块小磁铁,将
力传感器固定在气轨的一端,并将力传感器前端的挂钩换为平头推力部件,也固定一块小磁
铁。(留意:两块磁铁相对需是相同名磁极;另一个门也必需接上,切不要让其它物体挡在
此门的测量处,否则会影响试验数据)。
3.单击桌面0器露管需打开GQY新课改专用界面软件,点击界面中的“a”,选
择“USB线连接”,当图标中问号消逝,代表软件已与采集器连接胜利。
4.选择“物理试验”一一“探讨动量与冲量的关系”,双击打开试验界面。如下图
5.挡光片宽度输入的是固定在滑块上的“I”型挡光片的宽度0.5cm,小车质量输入的是,
滑块质量。
6.轻按光电门传感器上的按键,将指示灯选择到“I”挡(即挡光模式),然后长按按键,
进行传感器较零。
7.点击“起先试验”,出现曲线后,轻按力传感器上的较零键,对力传感器进行较零。然后
点击“起先采集”,推动滑块通过光电门传感器后与力传感器上的磁铁碰撞,经反弹后又通
过光电门传感器后,点击“结束采集”,再点击“结束试验”。
8.试验结束后,点击“记录数据”一一“计算速度”一一“计算动量”,这一次试验的数据,
将显示在列表中,如下图。
9.试验完成,如需再次试验,重复5—8步骤。
机械能守恒定律
»试验器材:
GQY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光电门传感器。GQYeLab机械能守恒试验仪、铁架台
»试验装置
》试验操作
试验一
(1)架设好GQYeLab机械能守恒试验器。如图1;
(2)将定位挡杆分别固定在”“P、Q、R”三个点中的一个,使摆球线在摇摆过程中受到
定位挡杆的阻挡;将磁性固定器在某个高度释放摆球。
(3)视察释放摆球时摆球在板上的上升的高度与释放高度的关系。
(4)变更定位挡杆的位置,再次释放摆球,视察上上升度。
(5)变更磁性固定器的位置,再次释放摆球,视察上上升度。
(6)总结挡片位置、摆球释放点与摆球到达点的关系,使学生对论机械能守恒定律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解除恋爱关系协议书
- 酒店出租合伙协议书
- 餐饮引入合作协议书
- 香蕉仓库转让协议书
- 保障性住房过户协议书
- 下水管改道双方协议书
- 车撞到到房子协议书
- 防雷检测安全协议书
- 鄱阳招商引资协议书
- 初期合伙人合同协议书
- 酒店经理培训课程
-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 4.1.2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教学设计
- DB37T5031-2015 SMC玻璃钢检查井应用技术规程
- 江苏省(南通、泰州、扬州、淮安、宿迁、徐州、连云港)七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生物含答案
- DB14-T 3206-2024 企业投资项目工作规范 竣工联合验收
- 饮水安全水质检测项目服务方案及质量保障措施
- 2025年度供应链管理居间费范本合同
- 2025年江苏武进经济发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初中强基数学试卷
- 2025年江苏海安市瑞海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国旗班队列动作训练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