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网格化累积性水环境风险评估指南标准》_第1页
《流域网格化累积性水环境风险评估指南标准》_第2页
《流域网格化累积性水环境风险评估指南标准》_第3页
《流域网格化累积性水环境风险评估指南标准》_第4页
《流域网格化累积性水环境风险评估指南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标准

T/CSUSXX-202X

流域网格化累积性水环境风险评估

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TechnicalGuidelineforgriddedcumulativeriskassessment

ofwaterenvironmentinriverbasin(DraftforComments)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发布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流域网格化累积性水环境风险评估的术语和定义、评估总则、

基础资料调查、流域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评估与分级、流域累积性水环境风险

网格划分、流域网格化累积性水环境风险评估与分级、流域网格化累积性水环

境风险地图绘制、评估报告编制、意见征询、发布与更新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流域,以及流域内的省、市、县区等区域范围内企业在生产、

使用、存储、三废处理、排放过程中涉及的累积性水环境污染物对流域可能造

成的累积性水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分析、风险等级区划和风险地图绘制。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物控制标准

HJ94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

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推荐方法(环境保护部2018年1月发布)

2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累积性水环境风险cumulativewaterenvironmentalrisks

水污染物排放或自然因素导致污染物进入水环境介质并累积,造成环境质

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及可能造成危害的程度。

3.2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cumulativerisksourcesofwaterenvironment

对企业外部人群、生态环境等产生累积性水环境风险的企业污染源,包括

一种或多种的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风险来源。

3.3水环境风险受体riskreceptorofwaterenvironment

受到风险源产生累积性危害的企业受纳水体、企业外部人群等。

3.4水环境风险场waterenvironmentriskfield

累积性环境风险物质释放后形成的水环境风险的时空分布格局,一年为一

个调整周期。

3.5受纳水体receivingwaterbodies

接纳工业企业排放废水或经处理废水的河流、湖泊、海洋或其他水体。

3

4评估总则

4.1评估原则

4.1.1科学性

本标准的制定充分总结国内外累积性水环境风险评估的理论、方法和实践

经验,比较不同机构评估技术规范的异同点,具备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性。

4.1.2系统性

本标准系统梳理累积性水环境风险评估的关键环节,制定的方法体系涵盖

累积性水环境风险评估涵盖的多学科领域、多技术环节,是实现水环境风险管

理科学的系统性技术方法。

4.1.3实用性

标准的制定在构建累积性水环境风险评估的原则、程序和框架的基础上,

针对环境管理具体业务需求提出实用的技术要求。

4.1.4可行性

标准的制定考虑我国目前开展累积性水环境风险评估所面临的人员缺乏、

能力不足等制约条件,充分考虑标准中规定技术要求的可行性。

4.2评估程序

包括基础资料调查、流域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评估与分级、流域累积性水

环境网格划分、流域网格化累积性水环境风险评估与分级、流域网格化累积性

环境风险地图绘制、评估报告编制、意见征询、发布与更新8个步骤,如图1所

示。

4

图1流域网格化累积性水环境风险评估流程图

5

5基础资料调查

选用网络公开数据、地方统计年鉴、当地相关政府部门的统计、调查数据,

确保数据来源的统一性、有效性。不足部分应通过权威第三方资料收集、现场

勘探、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座谈会等方式来收集

5.1流域概况

明确评估的流域尺度,宜以流域经过的行政区域为流域,也宜以分水线所

包围的河流集水区为流域。流域概况资料收集主要包括区域的行政区划、区域

面积、人口数量、河流、湖泊、水库分布等基础信息;同时收集评估区域的基

础图件,包括行政区划图,水系图等。

5.2环境风险源情况

明确评估的环境风险源范围,列出评估区域范围内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的

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名称、地理坐标、搜集流域范围内贮存化学物质和排放污

染物等水环境累积性污染物信息,以及企业的风险防控措施。

5.3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明确评估的风险受体,搜集评估区域评估网格内受纳水体流速、河流和湖

泊等的等级和水体功能等信息资料。

5.4环境风险控制能力

明确评估的风险控制机制,搜集评估区域内企业防范措施、处理措施、排

放情况、费用投入、企业违规情况、废水治理投资比例、环境问题信访和投诉

情况等数据资料。

6

6流域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评估与分级

6.1流域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危险性评估

6.1.1流域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危险性评估体系如表1所示,目标层A对应流域

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危险性指数(S),由准则层B1贮存污染物和B2排放污染

物两个模块构成。

6.1.2准则层B1贮存污染物主要考虑对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危害的化学物

质,故包含指标层C1生态环境风险和C2人体健康风险两个模块。

6.1.3准则层B2排放污染物主要考虑C3环境污染风险,指生产过程中被排放且

排放量有统计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常规污染物、重金属和有机物。

6.1.4权重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准则层采用均权法,各占1/2权重;B1的指标

层C在B1的基础上均权,各占1/4权重;指标层C2的两个指标再次均权,各

占1/8权重。

6.1.5各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参考附录A。

6.1.6分别将各部分取自然对数,并使用极差法进行标准化处理,最终将各部分

按权重相加求和得到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危险性指数S,计算公式参考附录A。

表1流域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危险性评估指标体系及权重

目标层A准则层B指标层C权重分值

C1生态环境风险1/4计算结果

流域累积性

水环境风险B1贮存污染物C2人体致癌风险1/8计算结果

源危险性指健康风险非致癌风险1/8计算结果

数(S)

B2排放污染物C3环境污染风险1/2计算结果

6.2流域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管控水平评估

6.2.1流域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管控水平评估体系如表2所示,目标层A对应流

域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管控水平指数(M),主要由指标层B1防范措施、B2处

理措施、B3排放情况和B4费用投入四个模块构成。

6.2.2指标层B按赋值依据进行赋值,分值如表2。

6.2.3权重设置情况如表2所示。指标层采用均权法,各占1/4权重。

6.2.4将各部分按权重相加求和得到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管控水平指数M。

7

表2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管控水平指标及其评估

目标指标

赋分依据权重分值

层A层B

未达到任意一条风险防范措施100

达到清净废水系统风险防范、雨水排水系统风险防

75

范、生产废水处理系统风险防范中任意一条防范措施

B1

达到清净废水系统风险防范、雨水排水系统风险防

防范1/450

范、生产废水处理系统风险防范中任意两条防范措施

措施

达到清净废水系统风险防范、雨水排水系统风险防

25

范、生产废水处理系统风险防范三条防范措施

未涉及废水特征污染物0

废水治理处理能力(吨/日)<50100

流域

累积50≤废水治理处理能力(吨/日)<20080

性水B2200≤废水治理处理能力(吨/日)<80060

环境处理1/4

风险措施800≤废水治理处理能力(吨/日)<140040

源管1400≤废水治理处理能力(吨/日)<170020

控水

平指废水治理处理能力(吨/日)≥170010

数小于30%的污染物排放达标100

(M)

B330%-60%的污染物排放达标60

排放1/4

情况60%-100%的污染物排放达标30

100%的污染物排放达标0

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占工业总产值比重<0.1%100

B40.1%≤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占工业总产值比重<0.25%75

费用1/4

投入0.25%≤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占工业总产值比重<1%50

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占工业总产值比重≥1%25

6.3流域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受体敏感度评估

6.3.1流域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受体敏感度评估体系如表3所示,目标层A对应

流域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受体敏感度指数(V),由指标层B1敏感性和B2缓冲

能力两个模块构成。

6.3.2指标层B1敏感性主要考虑B11受纳水体等级和B12水体功能区类别,以

此衡量水体受污染物侵害的脆弱性。

6.3.3指标层B2缓冲能力主要考虑B21受纳水体的流速以及B22缓冲区范围,

以此衡量水体污染物扩散能力。

6.3.4指标层B按赋值依据进行赋值,分值如表3。

8

6.3.5权重设置情况如表3所示。指标层采用均权法,各占1/4权重。

6.3.6将各部分按照权重相加求和得到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受体敏感度指数V。

表3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受体敏感度指标及其评估

目标层

指标层B赋值依据权重分值

A

一级河流、湖泊、水库100

B11二级河流、湖泊、水库80

受纳

三级河流、湖泊、水库1/460

水体

等级四级河流、湖泊、水库40

B1五级河流、湖泊、水库20

敏感

性I类水河流、湖泊、水库100

B12II类水河流、湖泊、水库80

流域累水体

III类水河流、湖泊、水库1/460

积性水功能

环境风区IV类水河流、湖泊、水库40

险源受

体敏感V类水以下河流、湖泊、水库20

度指数受纳水体的水体流速(m3/s)<0.25100

(V)

3

B210.25≤受纳水体的水体流速(m/s)≤0.575

1/4

流速0.5≤受纳水体的水体流速(m3/s)≤0.7550

B2受纳水体的水体流速(m3/s)≥0.7525

缓冲

能力位于水体1km缓冲区内100

B22

缓冲位于水体3km缓冲区内75

1/4

区范位于水体5km缓冲区内50

位于水体10km缓冲区内25

6.4流域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指数计算与分级

6.4.1本条规定了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指数的计算方式,计算公式见式(1):

푅=3√S∗M∗V(1)

式中:

S——累积性环境风险源危险性;

M——累积性环境风险源风险管控水平;

V——累积性环境风险源环境风险受体敏感度;

R——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风险指数。

6.4.2根据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风险指数R的数值大小,将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

风险等级划分为高、较高、中、较低、低五级。

9

表4环境风险源风险等级划分

环境风险指数R环境风险等级

≥80高(H)

[50,80)较高(RH)

[40,50)中(M)

[30,40)较低(VL)

<30低(L)

10

7流域累积性水环境风险网格划分

基于评估流域所覆盖的行政区划地图,利用ArcGIS的创建渔网功能,根据

实际情况灵活设置网格大小,如将大尺度评估区域划分为1km×1km的网格,将

小尺度评估区域划分为200m×200m、100m×100m等,并对每个网格进行编号,

以网格为单元进行环境风险分析。

11

8流域网格化累积性水环境风险评估与分级

8.1流域网格化累积性水环境风险场强评估

8.1.1累积性水环境风险场强计算主要针对评估区域内累积性环境风险物质可能

影响的水体,即主要为评估区域内涉及的江、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对评

估区域各网格的类型进行分类,判断网格是否为水体类型。计算公式见式(2):

1,水体

T(x,y)={(2)

0,其他

式中:

T(x,y)——流域累积性水环境风险网格(x,y)的类型。

8.1.2若网格(x,y)的T(x,y)=0,则停止对网格的水环境风险进行评估,该网格的

水环境风险设为空白值;若T(x,y)=1,则进一步进行水环境风险场强的计算。

8.1.3直接采用上一节中计算的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R值和风险防控水平M值计

算网格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的源强。计算公式见式(3):

퐷푊푖=√푅푊푖×푀푊푖(3)

式中:

퐷푊푖——第i个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的源强;

푅푊푖——第i个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的R值;

푀푊푖——第i个累积性环境风险源的风险防控水平M值。

8.1.4将风险源的影响范围限定在风险源周边10km范围,采用区域生长法确定

风险源周围10km为影响范围,从距离风险源最近的第一圈网格开始,依次由近

至远搜索。

8.1.5若评估网格的高程小于风险源i的高程,则评估网格可能受风险源的影响,

计算各网格累积性水环境风险场强,计算公式见式(4)。若评估网格的高程高

于风险源i的高程,则评估网格不受风险源的影响,该网格的水环境风险场设为

0。

∑푖=1퐷푊푖0≤푙푖≤1

퐸퐶푊={∑푛(1−푖)퐷푊1<푙≤10(4)

푥,푦푖=110푖푖

010<푙푖

式中:

퐸퐶푊푥,푦——网格(푥,푦)水环境风险场强度;

Dwi——第i个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的源强;

푙푖——网格(푥,푦)的中心点与水环境风险源i的距离,单位为km;

n——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的个数。

12

8.1.6将累积性水环境风险场强度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见式(5):

퐸퐶푊푥,푦−퐸퐶푊푚푖푛

푆퐸퐶푊푥,푦=∗100(5)

퐸퐶푊푚푎푥−퐸퐶푊푚푖푛

式中:

푆퐸퐶푊푥,푦——网格(푥,푦)标准化的水环境风险场强度;

퐸퐶푊푚푎푥——所有网格水环境风险场强度的最大值;

퐸퐶푊푚푖푛——所有网格水环境风险场强度的最小值。

8.2流域网格化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控制机制水平评估

8.2.1流域网格化累积性水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水平评估体系如表5所示,目标层

A对应流域网格化累积性水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水平指数,主要由指标层B1区域

企业违规情况、B2区域废水治理投资比例和B3区域内环境问题信访和投诉情

况三个模块构成。

8.2.2指标层B按赋值依据进行赋值,分值如表5。

8.2.3权重设置情况如表5所示。指标层采用均权法,各占1/3权重。

表5流域网格化累积性水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水平评估指标

目标层A指标层B赋值依据权重分值

涉水违规企业占比>75%100

B1区域企50%<涉水违规企业占比≤75%75

业违规情1/3

涉水违规企业占比

况25%<≤50%50

涉水违规企业占比≤25%25

流域网格区域废水治理投入占GDP比重<0.009%100

化累积性

B2区域废

水环境风0.009%≤区域废水治理投入占GDP比重<0.017%75

水治理投1/3

险防控能

资比例0.017%≤区域废水治理投入占GDP比重<0.025%50

力水平指

数(VCW)区域废水治理投入占GDP比重≥0.025%25

网格所在行政区域信访和投诉量>230100

B3区域内

环境问题110<网格所在行政区域信访和投诉量≤23075

1/3

信访和投70<网格所在行政区域信访和投诉量≤11050

诉情况

网格所在行政区域信访和投诉量≤7025

8.3流域网格化累积性水环境受体易损性评估

8.3.1流域网格化累积性水环境风险受体易损性指数评估体系如表6所示,目标

层A对应流域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受体敏感度指数,主要由指标层B1敏感性和

13

B2缓冲能力两个模块。

8.3.2B1敏感性主要考虑B11河流、湖泊、水库级别和B12水体功能区类别,以

此衡量水体受污染物侵害的脆弱性。

8.3.3B2缓冲能力主要考虑B21水体流速,以此衡量水体污染物扩散能力。

8.3.4权重设置情况如表6所示。指标层采用均权法,各占1/3权重。

表6流域网格化累积性水环境风险受体易损性指数评估表格

目标层A指标层B评估分类情况权重分值

一级河流、湖泊、水库等通过的网格100

B11

二级河流、湖泊、水库等通过的网格80

河流、

湖泊、三级河流、湖泊、水库等通过的网格1/360

水库级

四级河流、湖泊、水库等通过的网格40

B1五级河流、湖泊、水库等通过的网格20

敏感

流域网格

性I类水河流、湖泊、水库等通过的网格100

化累积性

II类水河流、湖泊、水库等通过的网格80

水环境风B12

险受体易水体III类水河流、湖泊、水库等通过的网格1/360

损性指数功能区

(PCW)IV类水河流、湖泊、水库等通过的网格40

Ⅴ类水河流、湖泊、水库等通过的网格20

水体流速(m3/s)<0.25100

B2B210.25≤水体流速(m3/s)<0.575

缓冲水体1/3

能力流速0.5≤水体流速(m3/s)<0.7550

水体流速(m3/s)≥0.7525

8.4流域网格化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指数计算与分级

8.4.1本条规定了各网格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指数的计算方式,计算公式见式

(6):

3

푅퐶푊푥,푦=√푆퐸퐶푊푥,푦×푉퐶푊푥,푦×푃퐶푊푥,y(6)

式中:

푅퐶푊푥,푦——网格(푥,푦)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指数;

S퐸퐶푊푥,푦——网格(푥,푦)标准化的累积性水环境风险场强度;

푉퐶푊푥,푦——网格(푥,푦)标准化后的累积性水环境风险受体易损性指数;

푃퐶푊푥,푦——网格(푥,푦)累积性水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水平。

8.4.2本条规范了网格内环境风险水平的等级划分与地图绘制。根据评估区域内

各网格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指数푅퐶푊푥,푦的计算结果,根据表7,将评估区域内各

14

网格的水累积性环境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分为5个等级。

表7累积性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累积性环境风险指数(푹푪푾풙,풚)环境风险等级

≥80高(H)

[50,80)较高(RH)

[40,50)中(M)

[30,40)较低(VL)

<30低(L)

15

9流域网格化累积性水环境风险地图绘制

本条规定了根据各网格累积性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结果,通过GIS空间表征

技术,按照采用不同的颜色对评估网格累积性环境风险等级进行空间表征,分

类绘制环境风险地图。

16

10评估报告编制

本条规定累积性水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应由绪论、评估流域及概况、流域累

积性水环境风险源评估与分级、流域网格化累积性水环境风险评估、流域网格

化累积性水环境风险地图绘制,以及流域网格化累积性水环境风险管理对策建

议组成。

17

11意见征询

本条规定了完成累积性水环境风险评估工作后,需形成评估报告的征求意

见稿,进行专家意见征询,根据专家书面意见进行修改。

18

12发布与更新

流域累积性水环境风险评估工作通过专家意见征询并修改后,方可进行发

布。数据及结果应按照年度进行更新。

19

附录A

(资料性)

指标计算公式

A.1贮存污染物计算公式

A.1.1生态环境风险

每种涉水物质存在量(“涉水”表示物质是液体状态对环境受体产生累积性影

响的物质;“存在量”表示物质在该企业的贮存量)乘以其对应的生物富集因子

BCF(Bioconcentrationfactor),再求和。其中,BCF仅考虑被美国环保署RSEI数

据库收录部分,具体数值参考附录B。(Risk-ScreeningEnvironmentalIndicators,

数据来自/rsei/rsei-data-dictionary-chemical-data)

퐸퐸푅=푆퐶∗퐵퐶퐹(A-1)

式中:

EER——涉水物质的生态环境风险;

SC——涉水物质的贮存量(吨);

BCF——生物富集因子;

A.1.2人体健康风险

A.1.2.1致癌健康危害的风险评估

퐶푅=퐴퐷퐷∗푆퐹(A-2)

퐴퐷퐷=퐶∗퐸퐹∗퐸퐷∗퐼푅/(퐴푇∗퐵푊)(A-3)

式中:

CR——污染物的致癌风险;

ADD——经口摄入途径日均暴露量(mg/(kg·d));

SF——经口摄入斜率因子((kg·d)/mg);

C——化学指标的浓度(mg/L);

EF——暴露频率(d/年);

ED——暴露周期(年);

IR——经口摄入率(l/d);

AT——平均时间(d);

BW——体重(kg)。

A.1.2.2非致癌健康危害的风险评估

퐻푄=퐴퐷퐷/푅푓퐷(A-4)

퐴퐷퐷=퐶∗퐸퐹∗퐸퐷∗퐼푅/(퐴푇∗퐵푊)(A-5)

20

式中:

HQ——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

ADD——经口摄入途径日均暴露量mg/(kg·d);

RfD——经口摄入非致癌斜率因子mg/(kg·d);

EF——暴露频率(d/年);

ED——暴露周期(年);

IR——经口摄入率(L/d);

AT——平均时间(d);

BW——体重(kg)。

A.2排放污染物计算公式

主要考虑常规污染物、重金属和有机物三项指标,针对特殊企业应考虑特殊污染物。

选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排放量等作为常规污染物指标,选择石油类排放量作

为有机物排放的考虑因素,选择废水铅、汞、镉、六价铬、总铬和砷作为重金属排放的考

虑因素。基于污染当量值将污染物折算成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进行加总处理,得到最终的

污染物排放量。

最后分别对各部分进行取自然对数、使用极差法的标准化处理方法,并最终将各部分

相加求和得到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危险性。

푧푖푗1=lg(푧푖푗0),i=1,2,3(A-6)

푧푖푗1푚푎푥−푧푖푗1

푧푖푗2=,i=1,2,3(A-7)

푧푖푗1푚푎푥−푧푖푗1푚푖푛

푝푖1=lg(푝푖0)(A-8)

푝푖1푚푎푥−푝푖1

푝푖2=(A-9)

푝푖1푚푎푥−푝푖1푚푖푛

11

S=푧+푝(A-10)

水2푖푗22푖2

式中,푧푖푗0为贮存化学物质风险源危险性指标的原始值,푧푖푗1为贮存化学物质风险源危

险性指标的自然对数值,푧푖푗2为使用极差法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值。푝푖0为特征污染物

风险源危险性指标的原始值,푝푖1为特征污染物风险源危险性指标的自然对数值,푝푖2为使用

极差法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值,S水为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危险性。

21

附录B

(资料性)

累积性环境风险物质及其生物富集因子清单(BCF)

序号CAS编码BCF序号CAS编码BCF

171751-41-23600318N230/

230560-19-13.231976-44-819953

375-07-03.232087-68-311400

460-35-53.2321118-74-166000

575-05-83.232277-47-4120

698-86-29.332367-72-1440

753-96-31403241335-87-124000

862476-59-93.232570-30-4320000

9107-02-8350326680-31-93.2

1079-06-1132751235-04-215

1179-10-73.232867485-29-434

12107-13-148329302-01-2/

1315972-60-828033010034-93-21.8

14116-06-3423317647-01-03.2

15309-00-2371533274-90-8/

16107-18-63.23337664-39-33.2

17107-05-117334123-31-940

18107-11-93.233535554-44-0470

197429-90-523133655406-53-643

201344-28-13.233713463-40-6/

2120859-73-83.233878-84-23.2

22834-12-8110339465-73-620180

2382-28-073034025311-71-1800

24117-79-319034167-63-03.2

2560-09-323034294-11-1460

2692-67-18834380-05-7100

273308958-1210

2861-82-53.234577501-63-42700

297664-41-73.23467439-92-142

306484-52-23.2347N42042

31101-05-352034858-89-91300

3262-53-39.3349330-55-2160

3390-04-04.6350554-13-23

34104-94-93.1351121-75-536

35134-29-24.6352108-31-6/

36120-12-71900353109-77-33.2

377440-36-0135412427-38-2220

38N01013557439-96-53.2

397440-38-244356N4503.2

40N0204435793-65-2140

411332-21-4/358149-30-441

421912-24-98.83597439-97-636000

22

序号CAS编码BCF序号CAS编码BCF

43492-80-8110360N45836000

447440-39-33.2361150-50-515000

45N0403.2362126-98-72

4622781-23-312363137-42-83.2

471861-40-1620036467-56-13

4817804-35-22436520354-26-1160

4998-87-3/3662032-65-798

5055-21-02.936794-74-6170

5171-43-253683653-48-33.2

5292-87-59336972-43-58128

5398-07-7/370109-86-4/

5494-36-0/37196-33-31.4

5598-88-4/37279-22-1/

56100-44-73337378-93-33.2

577440-41-71937460-34-43.2

58N0501937574-88-48.3

5982657-04-321000376108-10-15.8

6092-52-4377377624-83-9/

61108-60-145378556-61-63.1

62111-91-15.737980-62-66.6

63111-44-411380298-00-040

64542-88-1/3811634-04-41.5

6556-35-970038274-95-312

6610294-34-51.6383101-14-4550

677637/7/23.2384101-61-11200

68314-40-924385101-77-99.5

6953404-19-61638675-86-5/

707726-95-61.2387109-06-84.1

7135691-65-7103889006-42-22.8

73353-59-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