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新版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沪科新版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沪科新版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沪科新版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沪科新版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新版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19世纪末,康有为在其论著中提出,“人道进化各有定位。盖自据乱世进而为升平,升平进而为太平,进化有渐,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虽默想太平,世犹未升,乱犹未拔,不能不盈科乃进,循序而行。”这实际上阐明了A.维新变法方向只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B.封建思想正统地位受到猛烈冲击C.维新变法迈出近代化历程第一步D.革命“突变”是现实社会的必然选择2、下表为《左传》在不同时期对同一问题的论述。这些论述所体现的相同思想是。

A.民贵君轻B.重民轻神C.天人感应D.以民为本3、1920年8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劳动界》周刊,到1921年1月23日停刊,共出版24册。通过此周刊我们可以研究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中共一大的召开D.国民革命的开展4、孙中山在《建国方略》(1917—1920年)中谈到:“满清之颠覆者,此心成之也;民国之建设者,此心败之也。夫革命党之心理,于成功之始,则被‘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所奴,而视吾策为空言,遂放弃建设之责任。故先作学说,以破此心理之大敌,而出国人之思想于迷津,庶几吾之建国方略,或不致再被国人视为理想空谈也。”这反映了孙中山强调()A.思想文化建设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性B.辛亥革命缺乏统一的领导核心C.革命党人要有健全的心理素质D.民主革命比民主建设更容易成功5、因为中国的发明使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广为传播,福音真理不再是少数人所专有,而为普通百姓所能学习和理解。马丁路德曾称“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马丁路德称赞的中国的发明应是A.印刷术B.指南针C.丝织术D.火药6、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这主要是因为甲骨文。

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②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当时的社会情况。

③是中国已发现最早且体系较完整的文字。

④记载的内容与《史记》中内容完全相符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7、美国文学家海明威是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8、大唐盛世,国力强大,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文化的辐射力,形成了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__________;宋元时期,中国的技术发明______和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9、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氾胜之书》

原著失传。

贾思勰。

元朝。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0、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否定,与量子理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A.正确B.错误11、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A.正确B.错误12、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A.正确B.错误13、史实: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

推论: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A.正确B.错误14、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16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如明代林希元《荒政丛言》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宋代以前,救助贫国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教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教助贫户,并设立“纳業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宋代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政策的特点。

材料二光绪初年以前;民间灾赈几乎都是局限于本地,即由灾区本地的钟富救济本地的贫民。光绪初年,庆西;河南瀑发了历史罕见的大早突,从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879年,历时三年,蔓延陕西、直隶、山东等省,并波及江苏北、安北部、江西东部、四川北部。面对大量涌入的灾民,在西方传教士救济父民的刺激下,江南士绅开始了跨地域的长期、大规模、有组织的“义赈”活动。李金镛、谢家福等着名的社会济人士,成立协赈公所、赈局等济机构,在山东、苏淞、河南、山西各地开展救济,并在《申报》刊登募捐公告,绘制了《河南奇荒铁泪图》进行宣传,号召全社会参与救济。

——摘编自余《遗失的传统: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技济》(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救助与古代社会助相比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根”,对症下药,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者市县乡村五坂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我们坚持分类策,国人因她策,因赏国原因策,因贫国类型施策,通过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状贫脱贫,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精准扶贫”的现实意义。16、“引经决狱”又称“春秋决狱”,由董仲舒首倡并得到汉武帝肯定,是指在具体的案件审理过程中,用儒家经典(尤以《春秋》为多)中的内容作为断案、判案的理论依据。这体现了A.儒学成为判定是非公道的唯一标准B.西汉法律的儒家化C.西汉时期的经学理论得到广泛推广D.法家思想被现实摒弃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1题,共5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列表格中的材料,是根据2008年第6期《中学历史教学》刘冬梅《新中国历史教学大纲演变概述》的内容整理出来的。。课程或大纲。

教学目的和要求。

1956年《高级中学中国历史教学大纲(草案)》

通过中国史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尊心,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自觉的积极的建设者和保卫者”。通过世界史的教学,“教给学生世界历史的必要知识;并且通过具体事实特别是阶级斗争的叙述,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在世界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劳动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共产主义的世界观”。

1986年《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热爱共产党的真挚感情,学习历史上优秀人物的高贵品质,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正确,评述全面,史论结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中“盖自据乱世进而为升平,升平进而为太平,进化有渐,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说明康有为赞同改制,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故A项正确。康有为是利用儒家思想进行变法,B错误。迈出近代化历程第一步是洋务运动,C错误。康有为主张变法改良不是革命,故D项错误。2、D【分析】三则材料均体现了对“民”的重视,以民为本是其相同思想,故答案为D项。A项和C项在表格中均没有具体体现,排除;表格中的第一则材料没有涉及“重民轻神”的思想,排除B项。3、B【分析】【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劳动界》,宣传工人阶级和马克思主义,B项正确;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排除A;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排除C;1924年国民革命运动开展,排除D。4、A【分析】【详解】

辛亥革命失败后,在1917—1920年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对建国提出一系列设想。开篇便是心理建设,强调“夫革命党之心理,于成功之始,则被‘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所奴,而视吾策为空言,遂放弃建设之责任”,他认为民国建设首要在于民众思想解放与建设,增强信心进行民国建设,故A项符合题意,C项错误;被“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所奴,而视吾策为空言”可见缺乏统一领导是因为受“知易行难”观念的影响,故B项不符合题意;D项无法从材料中反映。故选A项。5、A【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使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广为传播”,可得知印刷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的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传播文化主张无关,故BCD三项。6、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我国已经发现最早且体系较完整较为成熟的文字,其记载和反映了商朝的社会情况,②③符合题意;①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要求无关;④完全相符的说法不正确。排除ACD,故选B。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7、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文学家海明威的作品是《老人与海》。【解析】《老人与海》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一问是考查唐朝时期强大的国力,所以在文化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强大的文化圈,第二问是考查的宋科技发明的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解析】①.东亚文化圈(或汉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②.活字印刷(或指南针)9、略

【分析】【详解】

联系所学可知,《氾胜之书》是西汉氾胜之的著作;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元朝王祯的《农书》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解析】。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西汉。

《氾胜之书》

氾胜之。

原著失传。

北魏。

《齐民要术》

贾思勰。

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

元朝。

《王祯农书》

王祯。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农政全书》

徐光启。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0、B【分析】【详解】

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故判断为错误。11、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故正确。12、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题意说法正确。13、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而非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题干说法错误。14、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故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16分)15、略

【分析】【详解】

(1)根据“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国家开始注重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等内容可总结概括古代扶贫政策的特点。

(2)根据“在西方传教士救济父民的刺激下;江南士绅开始了跨地域的长期;大规模、有组织的“义赈”活动。号召全社会参与救济”等内容可知不同主要体现在西方传教士开始参与社会救济,民间社会救济力度有了很大突破。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结合列强入侵、传教士涌入、政府腐朽,赈灾力度有限、开明绅士努力和近代宣传工具的出现宣传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3)根据“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并结合所学可知,精准扶贫的意义主要在于能够真正消除贫困,有利于小康社会的建设,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为世界反贫困提供借鉴。【解析】(1)特点:①分类定级;分类扶持;②钱物给予式扶贫与生产经营式扶贫相结合;③临时性救助与系统性扶持相结合;④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也注重调动民间力量。

(2)不同:西方传教士参与社会救济活动;民间社会救济的力度有了很大突破;自成一体。

原因:随着近代列强侵略加深;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清廷腐朽,政府赈贫力度有限;罕见的持久的自然灾害的刺激;开明士绅的努力;报刊等近代宣传工具的出现等。

(3)意义:①是真正消除贫困的有效路径;②有利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④为全球反贫困实践提供借鉴16、B【分析】【详解】

材料信息反映汉武帝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在具体的法律实施过程中“用儒家经典(尤以《春秋》为多)中的内容作为断案、判案的理论依据”体现了西汉法律的儒家化,B项正确;“儒学成为判定是非公道的唯一标准”本身表述过于绝对化,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儒家经典运用在法律中,无法得出经学理论是否得出广泛推广,排除C项;法家思想是被糅合进儒家思想,没有完全被现实摒弃,排除D项。故选B项。五、论述题(共1题,共5分)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