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统编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统编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统编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统编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统编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统编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A.玻璃刀头镶的金刚石用来裁玻璃B.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C.干冰用作制冷剂D.焦炭用于炼铁2、国际化学联合会于2月19日宣布,第112号化学元素已获正式名称“Copernicium”,相应元素符号为“Cn”.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又添新成员.新元素的质量约是氢原子质量的277倍,是目前获得正式承认的最重的元素,则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A.112B.277C.165D.3893、下列各组物质的区分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硬水;软水--加肥皂水;搅拌观察泡沫的多少。

B.羊毛纤维;涤纶--灼烧;闻气味。

C.氮气;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燃烧的现象。

D.氯化钾;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4、将燃着的镁带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带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g+CO2═2MgO+C,据此反应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反应中镁发生了氧化反应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镁带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D.反应中碳的化合价由+2变为05、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rm{(}rm{)}A.rm{CaCO_{3}}B.rm{Al_{2}O_{3}}C.rm{Al(NO_{3})_{3}}D.rm{Fe_{2}O_{3}}6、如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rm{(}rm{)}A.

rm{S+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SO_{2}}B.

rm{2CO+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2CO_{2}}C.

rm{2H_{2}+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2H_{2}O}D.

rm{2Mg+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2MgO}rm{S+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

.}}{;}SO_{2}}7、多巴胺(C8H11O2N)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左右人的行为,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下列关于多巴胺的说法正确的是()A.多巴胺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多巴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多巴胺中碳、氧、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8:11:2:lD.多巴胺分子中质子与电予的数目不相等8、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煤的燃烧B.

盐田食盐结晶C.鸡蛋壳放入食醋中D.

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纸上写字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9、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

(1)镁元素____;(2)2个氢离子____;(3)+4价的硫元素____;(4)氢氧根离子____.(5)碳酸钠____;(6)硫酸____;(7)3个铁原子____;(8)氮气____;(9)亚铁离子____.10、说出下列符号中“2”所表示的含义.

(1)2Cl____;(2)Ca2+____;(3)2SO2____、____.11、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空气污染物主要有烟尘和____;

(2)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____(填化学式);

(3)造成酸雨的气体主要是____(填化学式);

(4)2012年2月29日,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其主要来源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____(填序号)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B.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C.鼓励用煤火力发电D.鼓励焚烧垃圾.12、如图所示;五个实验操作都是错误的,简要回答它们错在什么地方,指出可能造成的后果.

(1)图(1)的错误之处:____.造成的后果:____.

(2)图(2)的错误之处:____.造成的后果:____.

(3)图(3)的错误之处:____.造成的后果:____.

(4)图(4)的错误之处:____.造成的后果:____.

(5)图(5)的错误之处:____.造成的后果:____.13、了解物质构成的微观奥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

(1)氧和碳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它们的本质区别是____不同.

(2)是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如图1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盐酸显酸性是因为溶液中含有____;从微观角度看,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和____结合生成水分子.

(4)图2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14、“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是常见的六种粒子;请自拟分类标准,从这六种粒子中选出至少两种将它们分成一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1)选出的一组粒子为____;

(2)分类依据是____.15、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开展“废物利用、减少污染”的活动中,取某工厂合金肥料(含铝、铁铜)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I的名称是____;该操作需要用到的铁制为____

(2)固体A的成分是____,操作II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黑色固体C加适量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4)图中由含铝的钠盐制备氯化铝有两种途径,你认为合理的途径是____(填“I”或“II”),理由是____.16、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____,该反应____.(填“放热”或“吸热”)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____,在这个过程中太阳能可以转变为____能.

(3)燃煤释放的二氧化硫气体被飘尘吸附后容易发生氧化反应:____,在这个反应中飘尘起____作用。

(4)目前汽车尾气多采用催化转化的方法加以治理,写出在催化剂作用下氮的氧化物(用NOx表示)与CO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17、(1)在做燃烧条件的实验时,小明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用____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发现蘸酒精灯的棉花先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

(2)在实验室闻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气味时应该小心,____,使较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发现有刺激性气味的是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8、所有固体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都可以通过降低温度而变成饱和溶液____.(判断对错)19、燃烧的酒精灯里酒精过少,在添加酒精的时候,要先熄灭酒精灯,待其冷却后再添加酒精.____(判断对错)20、物质由固态变成该物质气态属于物理变化____.21、(填√或×)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的原因是用嘴吹易引起中毒.____.22、【判断题】鱼能在河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含有氧元素____23、熟石灰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能力小____.(判断对错)24、食盐(主要含氯化钠)中如果混有泥沙,可以先加水溶解,再通过过滤的方法去除泥沙.____.25、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____.(判断对错)26、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核外的电子数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推断题(共2题,共20分)27、某同学在实验结束进行废液处理时;将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和盐酸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当他用手接触烧杯壁时,感觉到烧杯“发热”.这一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了解这三种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他决定从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入手进行探究.

请完成:

(1)他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作出了两种合理的假设.

假设①:溶质为NaCl、CaCl2

假设②:溶质为NaCl、CaCl2、NaOH、Ca(OH)2

请你再补充一种合理的假设.

假设③:溶质为____.

(2)如果假设③成立;请你根据下表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实验现象结论________假设③成立(3)比较三种假设,能说明该同学作出假设①的理由是____.28、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____和____,由此可知蜡烛中一定含有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元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A;玻璃刀头镶的金刚石用来裁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是利用了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焦炭用于炼铁;是利用了焦炭的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2、C【分析】【分析】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因为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12,故其核内质子数为112;氢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根据题意,新元素的质量约是氢原子质量的277倍,则新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77;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277-112=165.

故选C.3、C【分析】

A;硬水和软水的主要区别是硬水中含的钙镁化合物较多;加入肥皂水后产生的泡沫较少,而软水产生的泡沫较多,所以可以区分,故A可行;

B;羊毛是蛋白质类的纤维;灼烧后有烧焦羽毛气味,而涤纶没有,所以可以区分,故B可行;

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燃烧;都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用燃着的木条难以区分,故C不可行;

D;氯化铵可以和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而氯化钾不能反应,故D可行.

故选C.

【解析】【答案】A;硬水含的钙镁离子多;而软水含的钙镁离子少,所以可以此来分析解答;

B;羊毛为蛋白质类纤维;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燃烧;

D;氯化铵可以和碱混合加热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D【分析】A;该反应中镁发生了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B;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能够支持镁燃烧;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故选项正确;

D;反应中碳的化合价由+4变为0;故选项错误。

故选D5、B【分析】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其化学式为:rm{Al_{2}O_{3}}.

故选:rm{B}.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地壳中元素的含量与分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rm{B}6、C【分析】解:从给出的限制中可以得到如下信息:是化合反应,且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是rm{1}rm{8}rm{9}分子个数比为rm{2}rm{1}rm{2}反应条件为点燃的反应.

A、硫燃烧的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不是rm{2}rm{1}rm{2}.

B、一氧化碳燃烧的反应,物质的质量比不是rm{1}rm{8}rm{9}.

C;氢气燃烧的反应满足以上要求.

D、镁条燃烧物质的质量比不是rm{1}rm{8}rm{9}.

故选C.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方面的内容,从给出的信息中归纳解题时需要紧扣的要素,从结合要素逐一分析给出的选项,从而快速得到结论.【解析】rm{C}7、B【分析】解: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多巴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1×11+16×2+14=153,所以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

B.多巴胺的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11):(16×2):14=96:11:32:14;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

C.多巴胺中碳;氧、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11):(16×2):14=96:11::32:14≠8:11:2:l;故错误;

D.多巴胺是由分子构成的;每个多巴胺分子中含有8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多巴胺分子中质子与电予的数目相对,故错误。

故选:B。

A.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的大小关系来分析;

D.根据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来分析。

此题是对化学式相关问题的考查,主要讨论了化学式的意义及计算,化学式能体现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含义,计算主要涉及到元素的质量比,只要利用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原子量和的比就可解决。【解析】B8、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析】【解答】解:A;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盐田食盐结晶是由于水分蒸发;食盐溶解不了,析出,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鸡蛋壳放入食醋中;蛋壳中的碳酸钙与食醋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纸上写;浓硫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与纸张发生化学反应,故D错.

故选B.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9、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析】【解答】解:(1)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镁元素表示为:Mg;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离子可表示为:2H+;

(3)元素化合价的写法: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值在后,数值为1的不能省略,故+4价的硫元素可表示为:;

(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氢氧根离子表示为:OH-;

(5)碳酸钠是由显+1价的钠元素和显-2价的碳酸根组成,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可表示为:Na2CO3;

(6)硫酸是由显+1价的氢元素和显-2价的硫酸根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可表示为:H2SO4;

(7)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3个铁原子表示为:3Fe;

(8)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氮气分子的化学式可以表示氮气,1个氮分子含有2个氮原子,因此氮气的化学式表示为N2;

(9)由亚铁离子的名称可知其中的铁的化合价为+2,说明1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按照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可得Fe2+.

故答案为:(1)Mg;(2)2H+;(3);(4)OH-;(5)Na2CO3;(6)H2SO4;(7)3Fe;(8)N2;(9)Fe2+;10、略

【分析】【分析】(1)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2)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3)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在所含原子的数目.【解析】【解答】解:(1)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Cl中的“2”表示2个氯原子.

(2)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3)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在所含原子的数目,2SO2中的前一个“2”表示2个二氧化硫分子;后一个“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故答案为:(1)2个氯原子;(2)一个钙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3)2个二氧化硫分子;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11、略

【分析】

(1)空气的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两大类.

(2)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

(3)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其化学式为:SO2.

(4)A;私家车越多;燃烧的化石燃料越多,生成的微小颗粒物越多,会增加PM2.5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B;太阳能热水器不需燃烧化石燃料;是清洁的能源,不会增加PM2.5污染,故符合题意;

C;煤属于化石燃料;燃烧生成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D;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有害气体;(2)CO2;(3)SO2;(4)B.

【解析】【答案】(1)根据空气污染物的种类进行分析解答.

(2)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

(3)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

(4)根据减少PM2.5污染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12、略

【分析】

(1)量取液体时;俯视,引起的后果是: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大.

(2)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会造成药品的污染.

(3)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

(4)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5)给液体加热时,①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防止沸腾溅出;②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

故答为:(1)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实际体积偏大(2)胶头滴管伸到试管内会造成药品的污染。

(3)试管没有横放将会砸裂试管底部(4)试剂瓶的瓶塞没有倒放会造成药品的污染(5)试管内液体太多液体沸腾溅出。

【解析】【答案】(1)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2)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

(3)取用块状固体时;不能直接如图放入,将会砸裂试管底部.

(4)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5)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试管的倾斜度等.

13、质子数失去H+H+OH-D【分析】【分析】(1)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即可.

(3)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可知;构成稀盐酸溶液的粒子;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该反应酸与碱中和的实质;

(4)观察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解析】【解答】解:(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氧和碳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2)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

(3)通过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可知,盐酸显酸性是因为溶液中含有H+;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该反应酸与碱中和的实质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4)由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故答案为:

(1)质子数;(2)失去;(3)H+;H+;OH-(写名称氢离子、氢氧根离子也可以);(4)D.14、略

【分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和粒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析】【解答】解:根据能直接构成物质,可以选出分子、原子和离子;根据不显电性可以选出分子、原子、中子;根据带电可以选出离子、质子和电子;根据质量大小接近可以选出质子和中子,故填:(1)分子、原子、离子;(2)能够构成物质的粒子.15、略

【分析】【分析】(1)操作I是分离固体与液体的操作应该是过滤操作.

(2)由D是蓝色溶液可知溶液中含有铜离子;则黑色固体是氧化铜,则固体B是单质的铜,由废料的成分可知固体A是单质的铁.

(3)该反应是氧化铜与硫酸的反应.

(4)从制备过程中是否会引入杂质分析考虑.【解析】【解答】解:由转化情况分析可知废料中的铝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含铝的钠盐;所以固体A中一定含有铁与铜,其中铁与硫酸可反应生成氢气,铜不反应,铜灼烧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铜的蓝色溶液;途径I中没有去除钠盐的成分,而途径II则是让铝转化成了沉淀氢氧化铝,去除了钠盐,氢氧化铝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铝更纯净一些.

(1)操作I是分离固体与液体的操作应该是过滤;所用到的铁制仪器是铁架台.

(2)由D是蓝色溶液可知溶液中含有铜离子;则黑色固体是氧化铜,则固体B是单质的铜,合金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含铝的钠盐,则固体A中一定有铁与铜,因此可知固体A中的单质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

(3)单质的铜灼烧会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与水.

(4)途径I在反应过程中没有去除钠盐;所以制备的氯化铝中含有钠盐,而II能去除钠盐,所以氯化铝更纯净.

故答案为:(1)过滤;铁架台(带铁圈);(2)铁、铜(或Fe、Cu);Fe+H2SO4=FeSO4+H2↑

(3)CuO+H2SO4=CuSO4+H2O

(4)Ⅱ;途径Ⅱ没有引入新的杂质,得到的是纯净的氯化铝溶液(或途径Ⅰ引入的杂质钠盐,得到的氯化铝不是纯净.合理表述均可)16、略

【分析】

(1)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过程放热;

故答案为:

2H2O22H2O+O2↑;放热;

(2)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合作用的条件下生成葡萄糖和氧气;该过程中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

故答案为:6CO2+6H2OC6H12O6+6O2;化学;

(3)二氧化硫被飘尘吸附后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反应中飘尘其催化作用;

故答案为:2SO2+O2═2SO3;催化;

(4)氮的氧化物(用NOx表示)与CO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

故答案为:2NOx+2xCO2xCO2+N2

【解析】【答案】(1)由题意知:反应物是双氧水;生成物是水和氧气、反应条件是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过程放热;

(2)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进行分析;该过程中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

(3)根据二氧化硫被飘尘吸附后容易发生氧化反应进行分析;反应中飘尘其催化作用;

(4)根据氮的氧化物(用NOx表示)与CO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书写方程式.

17、镊子可燃物要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浓盐酸【分析】【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闻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析】【解答】解:(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用镊子夹持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蘸酒精灯的棉花先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故填:镊子,可燃物;

(2)闻药品气味时,要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较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发现有刺激性气味的是浓盐酸,故填:要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浓盐酸.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8、×【分析】【分析】根据已有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分析解答即可.【解析】【解答】解: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降低温度氢氧化钙的溶液仍然是不饱和溶液,故填:×.19、√【分析】【分析】酒精灯是化学中常用的加热仪器,灯内所使用燃料酒精为易燃易爆物,使用时的安全应尤其引起注意.灯内酒精的量、点燃的方法、熄灭的方法及意外的处理在实验室都有明确要求.【解析】【解答】解:实验室规定:绝对禁止向燃烧着的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一只灯引燃另一只灯.所以燃烧的酒精灯里酒精过少;在添加酒精的时候,要先熄灭酒精灯,待其冷却后再添加酒精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20、×【分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例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能生成二氧化碳;氨气和水蒸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