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工程周边环境风险评估规范_第1页
城市地下工程周边环境风险评估规范_第2页
城市地下工程周边环境风险评估规范_第3页
城市地下工程周边环境风险评估规范_第4页
城市地下工程周边环境风险评估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地下工程周边环境风险评估规范

Codeforsafetyriskassessmentofurban

undergroundengineeringdesign

(征求意见稿)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4

3.1总体要求.......................................................4

3.2评估内容.......................................................5

3.3评估成果.......................................................6

4周边环境风险评估...................................................7

4.1一般规定.......................................................7

4.2风险辨识与分级................................................8

4.3风险分析与评价................................................10

4.4风险控制......................................................12

5工前鉴定评估.......................................................13

5.1一般规定......................................................13

5.2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15

5.3道路..........................................................18

5.4边坡及支挡结构...............................................21

5.5桥梁..........................................................23

5.6管廊及管线...................................................25

6应急鉴定评估......................................................27

6.1一般规定......................................................27

6.2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29

6.3道路..........................................................3()

6.4边坡及支挡结构...............................................32

6.5桥梁..........................................................33

6.6管廊及管线...................................................35

7工后鉴定评估......................................................36

7.1一般规定......................................................36

7.2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37

7.3道路..........................................................38

7.4边坡及支挡结构...............................................38

7.5桥梁..........................................................38

7.6管廊及管线...................................................39

附录A城市地下工程周边环境风险对象调查表.........................40

附录B城市地下工程周边环境风险辨识表..............................41

附录C城市地下工程周边环境风险清单表..............................42

附录D城市地下工程周边环境风险记录表..............................43

附录E城市地下工程周边环境I级和II级风险对象处置记录表...........44

附录F常见周边环境风险对象的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45

附录G常见工程周边环境风险表......................................47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BasisRequirements..........................................................................................................3

3.1GeneralRequirements..........................................................................................4

3.2RiskAssessmentContent.....................................................................................5

3.3RiskAssessmentResults.....................................................................................6

4SurroundingEnvironmentRiskAssessment.................................................................7

4.1GeneralProvisions...............................................................................................7

4.2RiskIdentificationandClassification................................................................8

4.3RiskAnalysisandEvaluation.........................................................................10

4.4RiskManagement.............................................................................................12

5PreConstructionInspectionandEvaluation.............................................................13

5.1GeneralProvisions.......................................................................................................13

5.2IndustrialandCivilBuildings(Structures).........................................................15

5.3Road.......................................................................................................................18

5.4SlopeandRetainingStructure.............................................................................21

5.5Bridge...................................................................................................................23

5.6PipeGalleryandPipeline..................................................................................25

6EmergencyIdentificationandEvaluation....................................................................27

6.1GeneralProvisions..............................................................................................27

6.2IndustrialandCivilBuildings(Structures)........................................................29

6.3Road....................................................................................................................30

6.4SlopeandRetainingStructure...........................................................................32

6.5Bridge..............................................................................................................33

6.6PipeGalleryandPipeline...................................................................................35

7PostConstructionInspectionandEvaluation..............................................................36

7.1GeneralProvisions...........................................................................................36

7.2IndustrialandCivilBuildings(Structures)....................................................37

7.3Road...................................................................................................................38

7.4SlopeandRetainingStructure.........................................................................38

7.5Bridge...............................................................................................................38

7.6PipeGalleryandPipeline..............................................................................39

APPENDIXAQuestionnaireonEnvironmentalRiskSourcesAroundUrban

UndergroundEngineering...............................................................................................40

APPENDIXBTableforEnvironmentalRiskIdentificationAroundUrban

UndergroundWorks........................................................................................................41

APPENDIXCListofEnvironmentalRisksAroundUrbanUnderground

Works.............................................................................................................................42

APPENDIXDEnvironmentalRiskRecordofUrbanUndergroundWorks..........43

APPENDIXEDisposalRecordofClassIandIIRiskSourcesAroundUrban

UndergroundWorks....................................................................................................44

APPENDIXFRiskFactorsandRiskEventsofCommonSurrounding

EnvironmentalRiskSources.......................................................................................45

APPENDIXGTableofEnvironmentalRisksAroundCommonProjects.......47

ExplanationofProvisions............................................................................................52

1总则

1.0.1为避免或降低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规范城市地下

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促进风险评估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主要适用于中型及以上工程规模的建(构)筑物和市政工程基础建设

过程中的深基坑分项工程、轨道交通、综合管廊等城市地下工程新建、改建和扩

建项目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安全评估,其他城市地下工程可参考本规范执行。

1.0.3城市地下工程周边环境风险评估应遵循科学客观、安全经济和保护环境的

原则。

1.0.4城市地下工程周边环境风险评估工作,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

和安徽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城市地下工程

城市规划区内的地下空间工程,包括建(构)筑物基础、地下交通设施、地下

市政公用设施、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地下物流设施、地下仓储设施、地下防灾减

灾设施、地下其他设施。

2.0.2周边环境

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影响范围内的既有或在建的建(构)筑物、桥梁、隧道、铁

路、轨道交通、城市道路、管廊、管线等对象的统称。

2.0.3风险评估

对风险进行辨识、分级、分析和评价,提出风险危害性及其处置措施或对策

所做的工作。

2.0.4风险控制

制定风险处置措施及应急预案,实施风险监测、跟踪与记录。风险处置措施

包括风险消除、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四种方式。

2.0.5工前检测鉴定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前,通过调查、检测等手段,计算分析、评价周边环境变

形、劣化、损伤等状况的工作。

2.0.6工前加固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前,对周边环境预先采取的防护和加固措施。

2.0.7工后检测评价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结束后,通过调查、检测等手段,对由于地下工程施工对

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的工作。

2

2.0.8工后加固

城市地下工程竣工后,根据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的功能恢复和补强措施。

2.0.9安全控制指标

根据周边环境的安全现状及其保护要求,针对城市地下工程作业的特点,为

保护周边环境而制定的控制指标。

3

3基本规定

3.1总体要求

3.1.1周边环境风险评估应依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周边环境调查资料、相关专

题研究报告、政府批复文件和专家咨询或审查意见等,结合具体设计方案开展。

3.1.2周边环境风险评估范围应结合工程位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周边

环境条件和结构型式、埋置深度、施工方法等综合确定。

3.1.3周边环境为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时,城市地下工程对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影

响评价参照《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2()2执行。

3.1.4当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或周边环境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或设计方

案发生重大调整时,或施工工序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重新进行周边环境风险评估。

3.1.5周边环境风险等级定为I级或H级的工程,应进行周边环境风险专项设计

和建筑物安全性鉴定,专项设计文件和建筑物安全性鉴定应通过专家评审。

3.1.6对于周边环境风险等级定为【级的工程,宜在地下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确定

前对风险对象进行工前检测与评估。

3.1.7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风险等级定为I级的周边环境风险对象安全控制指标

出现超出预警值情况,地下工程竣工后宜对该周边环境风险对象进行工后检测评

价。

3.1.8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风险等级定为不高于II级的周边环境风险对象安全控

制指标出现超出警戒值情况,地下工程竣工后宜对该周边环境风险对象进行工后

检测评价。

3.1.9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周边环境风险对象出现达到安全控制指标或其他突发

4

状况时,应紧急停工并实施各类确保工程安全的处治措施,同步开展应急鉴定评

估。

3.1.10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开展过应急鉴定评估的周边环境风险对象,地下工

程竣工后宜对该周边环境风险对象进行工后检测评价。

3.2评估内容

3.2.1周边环境风险评估宜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级、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控

制措施建议等内容。

3.2.2周边环境风险评估宜开展现场踏勘,基础资料收集与分析,与建设、设计

等相关参建单位沟通和研读设计文件等基础性工作。周边环境风险评估成果应在

设计文件中体现。

3.2.3风险评估宜包括如下内容:

1、城市地下工程位置选择的合理性及风险;

2、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及风险;

3、工程实施对周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及风险;

4、周边环境保护方案的合理性及风险;

5、周边环境风险监测方案的合理性与可实施性;

6、周边环境的风险应急处置方案。

5

3.3评估成果

3.3.1各阶段应在地下工程周边环境风险对象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周边环境风险

辨识,编制周边环境风险清单。对周边环境风险等级为1级的风险对象,宜进行

重点分析。城市地下工程周边环境风险对象调查表、风险辨识表、风险清单表可

分别采用本规范附录A、附录B与附录C。

3.3.2各阶段应对地下工程周边环境重大风险对象(I级与I【级)提出处置措施。

其中风险记录表与处置记录表可分别采用本规范附录D与附录Eo

3.3.3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周边环境I级与H级风险对象进行风险专项设计,编

制风险评估报告,报告包含以下内容:

1、项目与风险对象概况。

2、风险辨识和分级。

3、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措施。

4、工程施工监控指标及标准、风险应急预案。

5、有关附图、附表。

6

4周边环境风险评估

4.1一般规定

4.1.1周边环境风险辨浜应在开展风险对象调查的基础上,对影响周边环境安全

的风险因索和可能导致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

4.1.2风险分级标准应艰据工程特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

及可能造成的影响等,结合建设规模、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建设管理经验

等确定。

4.1.3城市地下工程周边环境风险等级分为I级、II级、HI级和IV级。

4.1.4风险辨识和分级可采用事故树法、检查表法、工程类比法、专家调查法和

模糊综合评判法等方法。

4.1.5周边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宜在周边环境风险辨识与分级的基础上,根据工

程特点、施工方法、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周边环境与城市

地下工程结构的接近关系及环境保护方案或措施等进行。

4.1.6周边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应针对环境保护设计方案、相关工程措施及选用

计算模型(如有)的安全性、合理性、可实施性和工程施工对环境设施安全性的

影响等进行,并给出相应的环境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4.1.7周边环境风险控制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根据风险等级、评

估结论和工程条件等,在风险工程设计中采取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风险控制方

案或措施。

7

4.2风险辨识与分级

4.2.1周边环境风险分级宜根据风险对象类别、周边环境设施的重要性、与地下

工程结构的接近程度、地下工程施工方法、周边环境设施的状况,依据地下工程

建设对周边环境设施的影响程度大小综合确定。常见周边环境风险对象的风险因

素及风险事件见附录F,常见工程周边环境风险参考附录GO1〜GO3。周边环境

风险分级宜符合表4.2.1的规定。

表4.2.1周边环境风险分级表

环境设施接近关系

分级修正依据

重要性非常接近接近较接近不接近

极重要I级I级□级in级1.当地质条件复杂或环境设

施现状安全性较差、或有特

殊保护要求时,可上调一

重要n级级级IV级

11HI级;

2.当采用盾构法施工,环境

对象建设时为新建城市地

较重要H1级in级IV级—

下工程预留了一定的穿越

条件时,可下调一级。

一般IV级IV级——

注:风险等级修正时,最多只能调整一个等级。

4.2.2周边环境设施的重要性依据环境设施的类型、功能、使用性质、特征、规

模等综合确定,并分为极重要、重要、较重要、一般四级。周边环境设施的重要

性分级宜符合表4.2.2的规定。

8

表4.2.2周边环境设施重要性分级表

环境设施

重要性等基本条件修正依据

①高速铁路;

②国家级俣护文物古建;

极重要

③国家城市标志性建筑;

④机场跑道及停机坪。

1、对以下情况可

①省、市级保护性文物古建;

上调一级:

②近代优秀建筑物,重要工业建筑物,重要地下构筑物;

①环境对象有

③10层以上高层或超高层民用建筑;

特殊保护要求;

④直径大于0.6m的煤气或天然气总管、市政热力干线,

②新建城市轨道

雨、污排水管总管;

交通结构下穿环

⑤交通节点的高架桥、立交桥主桥;

境对象;

⑥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

③河湖与地下水

重要⑦500kV及以上高压线;

有水力联系;

⑧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大坝;

④邻近存在季节

⑨军用光缆;

性水位差的河湖

⑩重要人防工程;

水体且可能在汛

⑪受保护古树:

期施工;

⑫重要的烟囱、水塔、油库、加油站、汽罐等;

⑤煤气、天然气

⑬有毒有害气(液)体管道。

或自来水管的沉

⑭直径大于1.2m自来水管总管;

降值己达到允许

①较重要工业建筑物,较重要地下构筑物;

沉降值的60%;

②7层~9层中高层民用建筑物;

⑥建筑物或桥梁

③直径大于0.6m自来水管总管;

桩基础的沉降

④城市高架桥、立交桥主桥连续箱梁;

量、沉降差或倾

⑤100kV~500kV高压线;

较重要斜己达到规范允

⑥地下道路,地下商业街;

许值的60%;

⑦较重要的烟囱、水塔、油库、加油站、汽罐等;

⑦经工前检测认

⑧直径在0.3~0.6m之间的煤气或天然气支管、市政热力

定为“严重损坏

干线;

等级且未进行工

⑨涉密性的特殊建(构)筑物。

前加固的房屋。

①一般工业建筑物,一般地下构筑物;

②1层~6层民用建筑物;

2、当环境设施预

③直径在0.3~0.6m之间的自来水管刚性支管、市政热力

先进行了工前加

户线、雨、污排水管支管;

固且加固效果良

④立交桥主桥简支T梁、异形板、立交桥匝道桥,人行

一般好时,可下调一

天桥,地下人行过街通道;

级。

⑤城市支路、人行道、广场:

⑥一般人防工程;

⑦碎石道床铁路;

⑧一般性的烟囱、水塔、油库、加油站、汽罐等。

4.2.3周边环境设施与新建地下工程结构的接近程度宜用接近关系表示,分为非

常接近、接近、较接近、不接近四级。周边环境设施与新建地下工程结构的接近

关系分级宜符合表4.2.3的规定。

9

表4.2.3周边环境设施与新建城市地下工程的接近关系分级表

新建地下接近关系

工程施工

方法非常接近接近较接近不接近

明(盖)挖基坑周边基坑周边0.7〃基坑周边1.0”基坑周边大于

法0.7H(含)范围内~1.0〃(含)范围内~2.0"(含)范围内2.0/7

隧道外侧隧道外侧1.0从隧道外侧1.5B〜隧道外侧大于

矿山法

1.08(含)范围内L5B(含)范围内2.58(含)范围内2.58

盾构法、隧道外侧1.0D隧道外侧1.0。隧道外侧2.0。〜隧道外侧大于

顶管法(含)范围内~2.0。(含)范围内3.00(含)范围内3.0。

注:〃-基坑开挖深度;矿山法隧道毛洞设计宽度;O-盾构法隧道设计外径

4.2.4周边环境设施状况可根据环境设施已使用年限和当前结构完好状况等确定,

宜通过一般判断或工前检测评价等综合确定。

4.2.5当地卜工程周边存在多个村相互影响的环境设施时,且采取同一环境保护

处理措施时,可归并为一个环境风险群,并按其中较高的风险等级采取措施。

4.3风险分析与评价

4.3.1周边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宜重点对下列情况进行:

1、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有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铁路、城市道路、桥梁和重

要建(构)筑物;

2、矿山或盾构隧道下穿多层或低层民房;

3、明(盖)挖法工程邻近在建建筑基坑;

4、明(盖)挖法工程邻近或矿山法工程下穿重要管线、管线密集区。

4.3.2明(盖)挖法、矿山法工程采用工程降水辅助措施时,应对降水引起的地

面沉降和周边环境影响情况进行预测分析。

4.3.3对I级周边环境风险等级的工程应进行专项安全评估,对H级周边环境风

10

险等级的工程宜进行专项安全评估,通过工程类比或数值计算等方法,分析工程

施工对周边环境设施造成的附加荷载、附加变形影响等,评价环境设施的安全性,

判断施工工法、加固措施等能否满足环境设施所允许的剩余承载能力和剩余变形

能力,提供监控量测控制指标(值)和工程措施优化方案建议。对I级和n级周

边环境专项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价流程可参照图4.3.3执行。

图4.3.3I级和n级周边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流程

4.3,4周边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应收集相关勘察成果报告、环境调查资料、工前

检测报告、环境设施原设计资料、竣工资料等基础资料。I级周边环境风险等级

的环境设施安全评估应形成专项报告,II级周边环境风险等级的环境设施安全评

估宜形成专项报告。

11

4.4风险控制

4.4.1地下结构环境风险控制宜从支护结构施工、土方开挖和地下水控制等方面

分析对环境的影响,在严格控制工程自身风险基础上,根据工程条件采用加强围

(支)护刚度、设置陶高桩(墙)、地层加固、基础托换、顶升等保护措施。

4.4.2明(盖)挖法、矿山法工程采用工程降水辅助措施时,施工中应进行地下

水动态观测。

4.4.3矿山法、盾构法隧道穿越I级环境风险工程时,应设置试掘进段,模拟穿

越工况,优化施工参数。

4.4.4临时墩、临时支潭等施工临时结构应进行强度、稳定性等验算,且施工临

时结构不得侵入周边环境对象限界。

4.4.5工程监测设计中应明确监测对象、项目和安全控制指标,对监测点布设、

测仪器、监测频率、监测成果及信息反馈提出相关技术要求。

4.4.6I级、II环境风险工程的安全控制指标,宜根据专项安全风险评估成果和

专项设计文件,并结合专家审查意见给出。

4.4.7工程监测设计宜根据不同风险工程等级、类型和监测对象的特点进行编制。

对I级、II级环境风险的工程,可采用高精度、多频次的远程自动化监测方法。

12

5工前鉴定评估

5.1一般规定

5.1.1对于需要进行工前检测鉴定的周边环境设施,在地下工程施工前,应由建

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笫三方进行检测鉴定。检测鉴定单位应编制检测鉴定方

案,检测鉴定方案应经建设方、设计方认可,必要时还应与地下工程周边环境设

施涉及的有关管理单位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

5.1.2工前检测鉴定内容应包括现状检测评估和建设期安全评估两部分。

5.1.3检测鉴定方案编制前,检测方应进行初步调查,宜包括下列基本工作内容:

1查阅图纸资料。包括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设计计算书、设计变更记录、施

工图、施工及施工变更记录、竣工图、竣工质检及包括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的验收

文件、定点观测记录、事故处理报告、维修记录、历次加固改造图纸等。

2查询周边环境设施历史。包括原始施工、历次修缮、加固、改造、用途变

更、使用条件改变以及受灾等情况。

3考察现场。按资料核对实物现状、调查周边环境设施实际使用条件和内外

环境、查看己发现的问题、听取有关人员的意见等。

4制定详细调查计划及检测、试验工作大纲并提出需由委托方完成的准备工

作。

5.1.4检测鉴定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概况;

2检测鉴定目的;

3编制依据;

13

4检测鉴定范围、对象及项目;

5检测鉴定方法;

6检测鉴定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5检测鉴定流程;

8所需现场准备和配合工作内容。

5.1.5现状检测评估工作步骤宜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踏勘,收集资料;

2制定检测方案;

3实施现场检测;

4检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及信息反馈。

5.1.6对周边环境设施的现状检测评估应明确安全控制指标。建设期安全评估应

预测地下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设施的不利影响,并应结合周边环境设施现状评估

确定的安全控制指标值,评估地下工程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5.1.7检测鉴定应形成险测鉴定总结报告。检测鉴定总结报告应包括现状安全评

估和建设期安全评估两部分内容,并宜包括下列内容:

1周边环境设施概况及其与新建地下工程的相互关系;

2鉴定评估目的、类别和内容;

3鉴定评估依据;

4调查、检测项目的实测数据;

5检测数据的分析、验算及结果;

6结论和建议。

5.1.8检测鉴定结论宜包括以下内容:

14

1周边环境设施的风险等级评定;

2周边环境设施的现状安全评估;

3周边环境设施的承载或变形的控制指标建议值;

4地下工程施工后周边环境设施的剩余承载能力或剩余变形能力:

5.1.9检测鉴定建议应包括以下内容;

1对地下工程专项设计及施工的建议;

2地下工程施工期间是否应进行监测,以及监测范围、监测对象、监测项目

和安全控制指标;

3新建地下工程施工期间是否需对周边环境设施采取保护措施;

4新建工程应注意防范的安全风险及相应的建议。

5.1.10本章中针对各类建(构)筑物列举的调查及评估工作内容较为系统,但不

要求全面执行。每一调查项目需做哪些具体检查工作,还需根据实际所遇到的问

5.2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

5.2.1当地下工程施工对邻近的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的安全可能造成影响时,

应进行调查、检测和鉴定,工作内容包括:

1分析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的变形、位移状况及其对邻近工业与民用建(构)

筑物安全的影响;

2分析地下水的控制状况及其失效对邻近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安全的影

响;

3分析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的变形、损伤状况及其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

5.2.2应对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使用条件、使用环境和结构现状进行调查与

检测;调查的内容、范围和技术要求应满足结构鉴定的需要,并应对结构整体牢

15

固性现状进行调查。

5.2.3使用条件和环境的调查与检测应包括结构上的作用、工业与民用建(构)

筑物所处环境与使用历史情况,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结构上的作用应包括永久作用、可变作用以及灾害作用;

2建(构)筑物的使用环境应包括周围的气象环境、地质环境、结构工作环

境和灾害环境;

3建筑物使用历史的调查,应包括建筑物设计与施工、用途和使用年限、历

次检测、维修与加固、用途变更与改扩建、使用有载与动荷载作用以及遭受灾害

和事故情况。

5.2.4工业与民用建(沟)筑物现状的调查与检测,包括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和

围护结构三个部分,分别包含以下内容:

1建筑实际使用荷载、沉降量和沉降稳定情况、沉降差、上部结构倾斜、扭

曲、裂缝,地下室和管线情况;基础型式、埋深以及材料性能;

2结构体系及其整体牢固性、结构构件的几何参数和材料性能、结构构件的

构造与连接、结构缺陷损伤和腐蚀、结构位移和变形等;

3围护结构的现状检查应针对不同围护结构的特点进行重要部件及其与主

体结构连接的检测;必要时,尚应按有关围护系统设计、施工标准的规定进行取

样检测。

5.2.5对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现状的调查检测,当图纸资料完整时,可仅进

行现场抽样复核;当缺少资料或资料基本齐全但可信度不高时,可按相关国家标

准的规定进行现场检测。

5.2.6当检查一种构件的材料由于与时间有关的环境效应或其他系统性作用的因

16

素引起的性能变化时,可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该种构件中取5个〜10个构

件作为检测对象,并应按相关检测方法标准规定的从每一构件上切取的试件数或

划定的测点数,测定其材料强度或其他力学性能,检测构件数量尚应符合下列规

定:

1当构件总数少于5个时,应逐个进行检测:

2当委托方对该种构件的材料强度检测有较严的要求时,也可通过协商适当

增加受检构件的数量。

5.2.7工业与民用建(沟)筑物的现状检测评估应按构件、子单元和鉴定单元各

分三个层次。现状检测评估应从第一层构件开始,逐层进行。

5.2.8单个构件的现状检测评估,应根据构件的不同种类(混凝土结构、钢结构、

砌体结构、木结构等),在承载能力、构造、不适于承载的位移或变形、裂缝以

及危险性的腐朽和虫蛀等六个检查项目中选取合适的项目进行检查评估,并应符

合以下规定:

1进行结构构件验算时:结构分析方法应符合相关国家设“规范;II算模型

应符合其实际受力与构造状况;材料强度应参考原设计文件并通过现场检测实际

确定;结构或构件的几何参数应采用实测值,并计入现状的影响。

2当需通过荷载试验评估结构构件的安全性时,应按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5.2.9结构系统或子单元的现状检测评估,宜对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和围护

结构三个子单元的现状分别进行检测评估。

5.2.10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第三层次鉴定单元的现状检测评估,除应根据其

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和围护系统承重部分等的检测评估情况评估,还应对与

整个建(构)筑物有关的其他安全问题进行评估。

17

5.2.11宜在调查、检测的基础上建立合适的三维评估模型通过计算或验算分析来

综合评估建设期的安全性,评估模型应符合以下规定:

1评估模型应包括评估范围内的主要地层、地下工程与周边环境设施,并能

够反映各对象的结构构造、结构尺寸以及各对象间的空间关系及约束关系;

2应详细介绍模型的建立方法、设定的物理力学参数及对地下工程施工过程

的模拟方法,并对设定依据及其合理性进行说明;

3评估模型的计算结果应符合当地经验或与类似工程项目的测试数据规律

相稳合。

5.2.12应对评估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提取和分析,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首先应对评估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如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计

算结果合理,方可进行下一步分析评估工作;

2应提取各主要工况条件下周边环境设施关键部位的应力应变数据,分析地

下工程施工全过程对周边环境设施的影响;

3应结合不同类型周边环境设施的不同特点,参考相关规范及当地经验,确

定安全控制项目及安全控制指标;通过提取对应的最不利工况条件下的应力应变

数据并将其与安全控制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地下工程建设期周边环境设施的

安全性。

5.2.13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的鉴定评估具体检测项目、抽检标准、检测

及验算方法可参考国家标准《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2019及《民

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2015的相关规定。

5.3道路

5.3.1存在影响道路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施工时,应进行道路的鉴定评估,工

18

作内容包括:

1收集道路的设计和竣工资料•;历年养护、检测评价资料;材料和特殊工艺

技术、交通量统计等资料•;

2检测道路结构强度,必要时钻芯取样进行分析;

3对道路结构整体性能、功能状况进行评价:

4提出维护或加固建议。

5.3.2应先确定地下工程施工的影响范围,对影响范围内的道路标段进行鉴定评

估。

5.3.3道路鉴定评估主要应对路基和路面进行检测与调查,对高边坡、重要既有

防护及支挡结构物、桥隧构筑物等工程规模大、技术难度高的单元,应进行专项

鉴定评估,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对高边坡、重要既有防护及支挡结构物的鉴定评估应符合本规范5.1、5.4

节的相关规定;

2对桥隧构筑物的鉴定评估应符合本规范5.1、5.5、5.6节的相关规定。

5.3.4路基技术状况应艰据路基病害调查情况进行鉴定评估。路基病害包括路肩

病害、路堤与路床病害、边坡病害、既有防护及支挡结构物病害、排水设施病害

等五类,相应的评价指标为路肩技术状况指数、路堤与路床技术状况指数、边坡

技术状况指数、既有防护及支挡结构物技术状况指数、排水设施技术状况指数。

5.3.5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价内容包括路面行驶质量、路面损坏状况、路面结构

强度、路面抗滑能力和综合评价,相应的评价指标为路面行驶质量指数、路面状

况指数、路面回弹弯沉值、抗滑系数和路面综合评价指数。

5.3.6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状况评价内容包括路面行驶质量、路面损坏状况和综

19

合评价,相应的评价指标为路面行驶质量指数、跻而状况指数和路面综合评价指

数。

5.3.7现场调查及抽样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道路的每两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应作为一个单元,交叉口本身宜作为

一个单元;当二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大于500m时,应每200m〜500m作为

一个单元,不足200m的应按一个单元计;

2每条道路应选择总单元数的30%及以上进行检测和评价,应采用所选单

元的使用性能的平均状况代表该条道路路面的使用性能。当一条道路中各单元的

使用性能状况差异大于两个技术等级时.,应逐个单元进行检测和评价;对总单元

数小于5的道路,应进行全部检测和评价;

5.3.8现场测试检测路基路面时应根据实际用途和相关标准的要求检测其几何尺

寸、压实度、平整度、承载能力、抗滑性能及其他需要检测的参数。

5.3.9建设期的安全性评估除应符合本规范5.2.11、5.2.12的要求外,工作内容还

包括:

1在对路基结构、材料、参数进行复核的基础上,验证其强度、整体稳定性、

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

2验证路面面层结构强度、稳定性和平整、抗滑、耐磨与低噪声等表面特性;

3验证路面基层强度和扩散应力的能力;

4验证路面垫层强度和水稳定性;

5.3.10道路的鉴定评估具体检测项目、抽检标准、检测及验算方法可参考行业标

准《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16、《公路路基养护技术规范》JTG

5150-202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3450-2019.《城市道路路基设

20

计规范》CJJ194-2013及《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的相关规定。

5.4边坡及支挡结构

5.4.1地下工程会影响边坡工程安全性、适用性或耐久性时,应进行边坡工程安

全性鉴定。

5.4.2应对边坡工程的相关文件资料、使用条件、材料性能、支护结构构件以及

附属工程进行调查和检测,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当边坡工程勘察资料不完整或检测过程中发现其他工程地质问题时,应进

行补勘工作;

2在边坡工程鉴定过程中,若发现调查和检测资料不充分或不准确时,应及

时补充调查、检测。

5.4.3相关文件资料包活勘察资料、设计图、设计变更资料、竣工图、竣工资料、

历次检测(监测)、加固和改造资料、质量或事故处理报告等。

5.4.4使用条件调查中应考虑使用条件在1=1标使用年限内可能发生的变化.调查

应核实应对设计、施工、用途、维修、加固等建设、使用历史进行调查,同时对

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偶然荷载作用和间接作用进行调查,当环境作用对边坡安

全性影响较大时应进行环境作用调查。

5.4.5对材料性能进行险测时,当图纸资料有说明且不怀疑材料性能有变化时,

可采用设计值;当无图纸资料或存在问题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检测技术标准,

现场取样进行检测或现场测试。

5.4.6检查和抽样检测支护结构、构件时,当有图纸资料时,可进行现场抽样复

核;当无图纸资料或图纸资料不全时,应通过对支护结构的现场调查和分析,再

按国家现行有关检测技术标准,对重要和有代表性的支护结构、构件进行现场抽

21

样检测;检测数据离散性大时应全数检测。

5.4.7附属工程的检查和检测应重点检查边坡工程排水系统的设置和其排水功

能,对其他影响安全的附属结构也应进行检查。

5.4.8边坡工程现场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测抽样原则和抽样数量可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19的规定执行,支护结构构件的抽样数量可按检测类别B的要求执行,

检测数据离散性大时应全数检测;

2检测项目和内容包括地基基础、支护结构和附属工程的几何特性、材料性能

和结构性能等;

3地基基础、支护结构和附属结构的检测可参考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

标准》GB/T50344-2019的相关规定,尚应符合国家其他相关检测标准的要求。

5.4.9边坡工程可划分成若干鉴定单元进行鉴定评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边坡及支挡结构的现状检测评估应按构件、子单元和鉴定单元各分三个层

次。现状检测评估应从第一层构件开始,逐层进行;其中,子单元可分为地基基

础、支护结构和附属工程三个部分;

2当鉴定单元不能细分为构件、子单元时,应根据鉴定单元的实际检测数据,

直接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

3对复杂鉴定单元,可将其分成若干独立的子单元,进行独立子单元的评估。

5.4.10进行结构构件验算时,应根据详细调查与检测数据,对各鉴定单元的安全

性进行分析与验算,包括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分析,支护结构、构件的安全

性、正常使用性和耐久性分析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5.4.11建设期的安全性评估应符合本规范5.2.11、5.2.12的要求。

22

5.4.12边坡及支挡结构的鉴定评估具体检测项目、抽检标准、检测及验算方法可

参考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及《建筑边坡工程鉴定

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843-2013的相关规定。

5.5桥梁

5.5.1在墩台基础的应力影响范围内将进行穿越施工、基坑开挖、出现大面积超

载或结构安全受其他因素影响时,应对既有桥梁应进行结构鉴定评估。

5.5.2对桥梁的鉴定评估应符合以下规定:

1应根据不同的桥梁类型分别进行相应的鉴定评估,桥梁类型分为混凝土梁

式桥、钢结构桥梁、钢筋混凝土拱桥、与工拱桥、钢管混凝土拱桥、系杆拱桥、

吊杆拱桥、斜拉桥、悬索桥以及钢-混凝土组合梁桥;

2应按照相关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采用先构件后部位再综合及与单项直接

控制指标相结合的办法评估桥面系、上部和下部结构的技术状况,最终确定整个

桥梁的技术状况。

5.5.3下列桥梁结构检测内容宜结合桥梁实地调查情况以及现场检测实施的可行

性综合确定:

1桥梁的概况,包括工程的名称、地点和建造年代,桥梁的类型、结构形式、

跨径布置、横向布置、荷载等级和设计车速;

2结构几何参数;

3结构线形与变位;

4构件材料强度;

5构件裂缝;

6构件缺损及耐久性状况;

23

7支座与伸缩装置状态;

8索力;

9结构自振频率;

10其他应检测的内容。

5.5.4桥梁结构检测的抽样及检测方法可参考《城市桥梁检测与评定技术规范》

CJJ/T233-2015的相关规定。

5.5.5既有桥梁鉴定评估时,应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

求,结合委托方的特殊要求及桥梁结构状况,选择下列内容进行结构检算:

1结构或构件的极限承载力、稳定性和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2结构或构件的正常使用变形、混凝土构件开裂状况;

3地基与基础的承载力、变形和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