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减法单元_第1页
二加减法单元_第2页
二加减法单元_第3页
二加减法单元_第4页
二加减法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减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9页。教学目标1.结合熟悉的事物,在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三位数简单加、减计算的过程。2.会计算不进位、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3.能积极参与提问题的活动,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课前准备:每名同学课前收集一些用过的邮票。教学方案:教学环节设汁意图教学预设一、问题情境1.师生进行邮票欣赏、交流活动,给学生一定的交流时间,然后引出收集邮票的事情,并要求学生读书。邮票是学生比较熟悉又喜欢的事物,通过对邮票的交流欣赏,自然地引出书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了解信息。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用过的邮票,现在大家互相欣赏一下,说一说邮票上是什么图章,面值是多少,还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多让几名同学介绍,必要的话通过学生的交流关注到每名学生。师:一张小小的邮票,有着丰富的内容,所以很多人都喜欢收集邮票,我们教材中就有关于收集邮票的问题。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页自己读一读。2.请一组或两组同学(两个人)表演小强和小花的对话。对话表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师:哪一组同桌愿意给大家表演一下他们的对话?学生表演,老师给予积极评价。3.交流从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说一说自己想到的问题。充分了解事情中的数学信息和想到的问题,在有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情境中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师:从刚才她们的对话中,你们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想到了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说到:●小强有112张风景邮票,小花有124张风景邮票。●小强的动物邮票比风景邮票多23张。●小花的动物邮票比风景邮票少20张。●小强的动物邮票多,风景邮票少。●小强喜欢动物邮票.小花喜欢风景邮票。……二、自主学习1.提出自己提问题,并尝试着计算的要求,鼓励学生选择信息提出问题自己试着解答。给学生创造在已有知识和经验背景下,自己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的机会。师:你能根据刚才了解到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吗?试一试!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问题及算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问题和计算方法,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问题和算法的机会,充分肯定学生的不同算法。在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学习不进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师:谁用意把你提出的问题和解答方法与大家交流一下?说说是怎样算的。学生可能提出:●小强有多少张动物邮票?●小花有多少张动物邮票?●小强的风景邮票比小花的少多少张?●小花的风景邮票比小强的多多少张?●小强和小花一共有多少张风景邮票?……学生的解答方法可能有用口算的,也可能有用竖式计算的.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不同做3.选择两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进一步学习掌握不进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是本节课的技能目标之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师:大家做得非常好,刚才有同学提出小强一共有多少张邮票的问赶,列式是112+23=,你们会用竖式计算吗?出示算式,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介绍算法,教师边板演边说: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师:“小花的风景邮票比小强的风景邮票多多少张”算式是124—112=,又该怎样用竖式计算呢?出示算式,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指名说算法,教师板演竖式计算过程。三、扩展练习1.教师提出:小花的风景邮票比小强的风景邮票多多少张?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使学生了解这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及时整合学生的知识体系,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师:我们刚才解决了小花的风景邮票比小强的风景邮票多多少张的问题,谁知道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提问?生:小强的风景邮票比小花的风景邮票少多少张?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答,学生完成后交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师:根据我们上面求出的小强和小花动物邮票的张数,提出一个问题,自己解答。四、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题。指导学生读懂情景图,了解图中信息,然后独立计算。这是一道与生活实际联系很紧密的题目,综合性很强。师:多看书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学校图书馆为同学们准备了很多有益的图书,大家看。(出示第1题情境图)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怎样列式?说一说你是怎样解答的。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2.练一练第3题。第一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第二小题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思路的机会,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第三小题独立计算,然后交流,重点让学生谈计算结果和自己估算的结果有多大的差距。关注思考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师:看练一练第3题,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请自己解答。3.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感受估算和计算的不同意义。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学生可能出现:●368≈370370+120=490500元够●300+100=40068+20≈90400+90=490500元够加减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进位加法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11页。教学目标:1.在解决折纸鹤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三位数进位加法计算的过程。2.会计算三位数的进位加法。3.在自主尝试计算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方案: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一、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通过交流2003年我国“非典”的情况进行卫生教育,引出情境图和统计表。通过关于“非典”的谈话,引发对白衣天使的崇敬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师:同学们,你们知道2003年我国发生的那场“非典”疫情吗?你对“非典”有哪些了解呢?师:“非典”是一种急性的呼吸道传染病,简称SARS,它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而传播,潜伏期一般为14天。同学们一定要讲究卫生,不要随地吐痰。师: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无数的白衣天使不顾自己个人的安危,日日夜夜救助病人,有的医护人员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人们采取不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那些白衣天使的感激与崇敬。一些小学生也参加了这些活动,我们教材就介绍了胜利路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学生为白衣天使们折纸鹤的事情。出示情境图和统计表。2.观察情境图和统计表。让学生了解表中的数学信息。用统计表描述数学信息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读统计表、了解数学信息的机会,为下面的活动做准备。师:你能从图和表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说出三个年级折纸鹤的只数。二、自主探索1.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尝试计算。通过兔博士的参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师:同学们,你们看,最有学问的兔博士也来到了他们中间并提出了一个问题,四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试试。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算法。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算法的机会,在肯定学生各种算法的基础上,重点指导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既是自主学习的交流,更是相互学习、提高的过程,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学会用竖式计算。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算的?有了上一节课的基础,学生会较多的出现用竖式计算的方法,重点说一说对于“十位相加满十”的问题。教师可板书竖式计算,并适时提问:“为什么要向百位进一?”教材上只呈现了两种方法,如果学生再提出其他的解题思路,只要合理,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三、归纳整理1.提出试一试的第1题鼓励学生尝试完成。在前边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解决连续进位计算,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了兔博士提出的问题,并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十位相加满十时要向百位进一。下面,请大家试着用竖式计算解决五年级和六年级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的问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可请一、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2.交流学生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先请在黑板上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再请其他同学说一说,重点解决连续进位的问题。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三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就是多位数加法的一般方法,学生思考理解“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的过程,就是知识迁移和类推的过程。师:请同学们把你的算法给大家介绍一下。请学生汇报时,注意关注学习较差的学生。师:计算三位数加法,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一。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些做法,可以怎样说呢?引导学生说出:每一位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一。师:每一位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一。好!那四位数加法中如果百位相加满十怎么办?四、尝试应用1.提出三个年级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答。给学生提供在已有知识的背景下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激发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师:同学们学会了两个数相加连续进位的计算,三位数相加你们会算吗?现在请同学们算一算:三个年级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在学生充分交流不同算法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三个数连加的竖式写法。重点解决“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问题。交流、分享自主学习的乐趣,体验计算方法多样化,学会三个数连加的竖式计算。师:谁想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先把两个数相加,再用和加另一个数,写成两个竖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算出和后加另一个加数,用一个竖式。●直接写一个连加竖式。对第三种方法,教师要特别关注,让学生明确:①三个加数的数位要对齐,加号与第三个加数对齐。②十位上的数相加满二十,向百位进二。五、扩展练习教师提出:根据三个年级折纸鹤的只数,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鼓励学生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培养问题意识,给学生创造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空间。师:前面我们解决三个年级折纸鹤这件事情中的三个问题,根据每个年级折纸鹤的只数.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提出来大家一块来解答。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的问题:●四年级比五年级少折多少只纸鹤或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折多少只?●四年级比六年级少折多少只纸鹤或六年级比四年级多折多少只?六、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自主观察、判断再交流。考查学生对语言理解和运用计算知识的能力。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齐天大圣有一双火眼金睛,在西天取经的路上靠它识别妖魔鬼怪,保护唐僧去西天拜佛求经。现在,也请你长一双火眼金睛,不计算就把下面各题中数位相加满十的找出来,并用△标出好吗?交流时,右边第1题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只看十位上的数,6加3等于9,不满10;如果把个位上的数相加进上来的1加进去,就满10了。2.练一练第2题。把此练习设计为“登山游戏”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完成。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培养集体荣誉感,巩固三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师:下面咱们来一次计算登山比赛,看哪一组计算得又快又准确,率先爬上山顶,争当第一名,好吗?出示情境图。师:这座山的两侧各有不同的六道题。请两个小组的同学一个接一个上来,揭开题目并计算。算得又快又对的一组为冠军。其他不参加的同学也要算一算,争当小裁判。3.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自主解答。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师:请大家自己解决第3题中的问题。学生自己读题,列式计算。加减法(第三课时)教学设计课题:退位减法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2、13页。教学目标:1.在解决用电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并与他人交流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2.会计算三位数的退位减法。3.在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方案: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一、问题情境1.师生通过家家户户用电的话题,引出电表和是怎样计算用电数的问题,出示电表图。由现实生活中每天都用电,这个非常熟悉又真实的问题引出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感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习的兴趣。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家家户户每一天都离不开电,知道靠什么方法查询每家每户用多少电吗?生:用电表。师:你们知道怎样算每个月用多少电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请看下面三幅电表示意图。出示电表图。2.观察图,让学生读出电表上的数。读电表上的数,为后面的计算打下基础。师:张丽家“五一”那天搬入新家,这三幅电表图是她家5、6、7月价用电情况的记录。师:谁能读出每幅电表图上的数?学生可能会答到:●张丽家电表5月份的记录数是50。●6月1日●7月1日●8月1日3.提出张丽家5月份用多少电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学生了解计算的方法和道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会计算一个月内用电量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退位减法做准备。师:你们看的可真准确。那你知道张丽家5月份用电数是多少吗?同桌讨论一下,再回答。如果学生直接回答133,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使学生了解5月1日电表上的数50是5月1日以前用的电,从50开始到6月1日的183如果学生回答出6月1日电表上数减去5月1日电表上的数,就是二、解决问题提出计算6、7月份用电数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尝试计算。在学生已有的百以内退位减法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经历自主尝试计算过程,让学生任选一个,既节省活动时间又使学生获得自主的乐趣。师:刚才同学们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了5月份的用电数,那么6、7月份的用电数会算吗?自己任选一个月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试看算一算。学生自主尝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三、交流学习1.计算6、7月份用电数是两道退位减法计算题,交流前进行激励谈话,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向他人学习。交流既是学生自主学习结果的展示,更是学生整理与反思、形成新知识的过程。师:刚才大家计算的都是退位减法,比较难,有的同学可能没有做对,不要着急,通过下面的交流一定能学会。谁会计算6月份的用电数?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根据已有的百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2.交流6月份用电数的方法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算法的机会,关注自主尝试出现问题的学生。计算6月份的用电数只是十位不够减,相对比较简单,在交流中,使每一个人学会计算方法。●十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百位退1作10,10减8再加3等于5,百位3借去1剩2,2减1等于1,所以335-183=152。●十位上3减8不够减,从百位退1作10,十位上13减8等于5……师:哪位同学自己计算时出现了问题,找到原因了吗?谁想和大家说一说,让同学们分享你的进步。3.交流7月份用电数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先写出减法竖式,通过个位不够减,被减数十位上是0怎么办的问题,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不同算法或遇到的问题,教师作为参与者与学生交流指导。连续退位的减法计算步骤复杂,容易出现错误,加大教师参与指导的力度,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师:7月份的用电数又是怎样计算的呢?先说一说减法算式。学生说,教师板书:师:这道题可能比较难,被减数个位上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算的,或是遇到了什么问题。学生汇报,教师根据情况灵活处理。●如果有学生正确计算,教师就在学生交流的同时,边板书边重复计算的方法。●如果学生的计算情况不好,教师要作为参与者讲清算理。师:看老师是怎样算的,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而十位上的数是0,就要先从百位上退1,百位退1后,十位上就成了10个十;个位上退1,十位上就剩9个十;个位上变成14-5,十位上就变成9-3,百位上就变成4-3……你们想自己再做一次吗?学生计算,再交流,计算结果为504-335=169。四、归纳整理1.出示410-238和405-189两道题,让学生自己计算。让学生直接计算减法算式,训练考查计算技能。师:连续退位的计算确实比较难,怎么样?会计算了吗?教师再出两道题,请你考考自己好吗?学生自己算,可请一、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书。2.交流计算的结果,先请在黑板上板演的同学说—说是怎样算的,再请其他2人重点说一说退位的问题。最后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就是多位数减法一般方法。学生理解了“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一”的意思,就具有了知识迁移和类推的经验。师:××同学。把你是怎样算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先请一、两名同学说一说。师:计算三位数减法,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一。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些做法,可以怎样说呢?生: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一。师:好,那四位数减法中,百位上不够减该怎么办?五、尝试应用1.提出把5、6、7月份用电数填在表中的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注意检查学生能否正确地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与学过的统计知识相结合,新旧联系,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师:前面我们计算了张丽家5、6、7月份的用电数而且还学会了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下面,请大家把刚才计算出的5、6、7月份的用电数填写在第13页的统计表中。学生填表,教师巡视指导。2.让学生读一读表中的数据,鼓励学生提出加减问题并试着计算。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师:读一读你填的表,请大家根据表中的数学信息,提出加减问题并试着计算。学生可能提出:●三个月一共用了多少电?●7月比6月多用多少电?●6月比5月多用多少电?……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六、课堂练习练一练第1题,弄清题意,自己解答再交流。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你们看教材13页的第1题你发现了什么?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学生可能回答:●学校召开庆“十一”联欢会。●四名同学在表演,一名男同学在拉手风琴伴奏。●一共有406人,380人是学生……师:大家算算,参加联欢会的老师有多少人?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当十位上不够减时,该怎么办?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考查每名学生掌握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技能情况。师: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书中练一练第2题,比一比,看谁都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全班交流。练一练第3题,学生首先理解题意,然后自己独立完成,并交流各自的结果。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师:同学们,你们的好朋友蓝灵鼠也为你们出了一道题,你们想试试吗?它说让你们从下面的四个数中任选两个数组成一道减法算式。看看你能组成几道减法算式。交流时,除说出组成的算式外还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如这4个数中931最大,用931作被减数可以写出三个算式931-831=();931-538=();931-427=()。七、数学冲浪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再让同桌讨论。交流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通过已知数和相等关系,判断圆形(另一个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师:同学们,大家看数学冲浪中的问题,你能解决吗?同桌讨论一下。师: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只要意思对就给予肯定。●因为两边相等,左边125>120,所以一定小于。●减78等于减70,78大于70,所以一定大于。加减法(第四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加减法估算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4、15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三位数加减法估算的过程。2.会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估算,能表达估算的大致过程和结果。3.体验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教学方案: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一、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由养小动物的话题引入课题。“养殖业”对学生来讲可能会比较陌生,由养小动物这个话题入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同学们,谁养过小动物?谈谈你养动物的感受。学生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师:饲养小动物很有乐趣,但也很不容易。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叔叔阿姨专门从事养鸡、养鸭、养兔等工作。人们把他们叫养殖专业户。我们教材就介绍了这方面的问题。2.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数学信息。观察图片并交流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出示情境图。师:说说你从这幅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说出:●这个月养鸡收入369元。●养鸭收入442元。二、自主探索1.尝试进行加法估算。(1)提出“估算”的要求,先讨论“大约”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进行估算。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估算,先理解“大约”的实际意义,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估计。师:现在请大家来估算一下,这两项收入大约是多少元?谁先来告诉我们“大约”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说:●大概……●差不多……●不用算出准确数。师:说得对!请你用自己的方法估计一下。怎样估算呢?同桌两人先讨论讨论。(2)交流学生的估算方法。要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说出与他人不同的算法。教师可作为参与者进行交流。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非常个性化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展示自己的方法,学习他人的方法。师:谁来说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结果大约是多少?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算法:●300+400=70069+42>100大约800多元。●369<400442<500不到900元。●369看成370,442看成440,370+440=810大约810元。●369+442=811大约810元。在这四种方法中,第一种思路比较简单,第三种比较准确。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可参与交流。如果出现第四种情况,教师要引导:这是先算出准确数再估计,与其他方法比较一下,先把两个数看成整十数或整百数,很快就能口算出结果,是不是更好?2.尝试进行减法估算。(1)提出减法估算的要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尝试估算。在形成加法估算方法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尝试减法估算的空间。师:刚才,我们先把两个数看成整十数或整百数,很快估算出小明家这两项收入大约的钱数。下面请大家再试着估算一下小明家养鸭的收入和养鸡的收入相差多少元。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估算方法。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不同的方法。学生在交流时可以互相倾听,吸取他人的想法,学会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估算,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师:谁来说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369看成370,442看成440,列式440-370=70,大约相差70元。●把442先分成300+142,把369分成300+69,把300相互抵消,剩下的142和69比较。把142看作140,69看作70,140-70=70,大约相差70元。学生的方法只要合情合理,教师都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3.进行准确计算,将计算结果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计算,什么是估算。通过比较,帮助学生发现计算与估算法则的不同,体会估算与计算的实际意义。师:刚才大家估算了两项收入大致多少元和大致相差多少元。下面大家实际计算一下,看看估算的数和计算的结果相差多少。学生计算后交流。(1)两项收入计算811元,估算:800元,810元。(2)两次收入相差;计算:442-369=73估算:440-370=70师:通过上面的经历,我们知道了:计算就是把实际数按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求出的是准确数。估算就是可以把数看作整百或几百几十进行口算,算出的结果是一个大概数。三、尝试应用1.出示试一试的两道题,先让学生自己估算,再把自己估算方法和同学交流,要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方法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两次估算的机会,感受学习的进步,体验方法的多样化。师:从上面的估算情况来看,我们估算的结果与实际计算的结果相差得很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用我们刚才的方法估算大致的结果。咱们再尝试几道题,先计算下面两道。(1)165+638(2)635-246师:请你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给—点儿思考时间,然后再说说是怎样估算的,结果是多少。2.提出用竖式实际计算的要求,学生做完后,全班交流。进一步体验估算和计算的不同意义,提高计算能力。师:大家再用竖式计算一下,看看估算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差多少。四、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说从丫丫到红红家有几条路可走,再分别进行估算和计算。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师:谁来说说从丫丫到红红家有几条路可走?(两条。)师:请你估计一下走哪条路比较近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出估算的过程。师:看来,不用计算就能估算哪条路比较近。请你再来计算一下两条路相差多少米。这个问题要先算出两条路各长多少米,才能做减法。答案:208+596=804(米)550+442=992(米)992-804=188(米)2.练—练第2题。第一个问题,先让学生自己解答,再全班交流。重点说说带800元够不够。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师:大家看第2题的图,估计一下带800元钱买一套桌椅够不够。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学生可能这样估计:●478大约是480,259大约是260,480+260=740,800元够。●478大约是500,259大约是300,500+300=800,800元够。第二个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刚才我们估计了买一套桌椅要用的钱教,那你能不能再计算一下一张写字台比一把转椅要多花多少钱?怎样列式呢?第三个问题,鼓励学生结合上面的信息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再次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师:你还能再提出其他的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出:●带800元钱,买一张写字台和一把转椅还剩多少钱?●买—套桌椅实际需要多少钱……五、扩展练习教师举出自己的例子,让学生帮助出主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帮助老师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和灵活解决问题的意识。师: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估算的问题。如:老师去超市买衣服。一件上衣168元,一条裙子84元,帮助估计一下,付款时,老师要准备多少钱?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如有不同意见可组织讨论。生:把168看作170,把84看作80,170+80=250,老师准备250元就可以了。生:不行!250元不够,要把84看作90元,170+90=260,教师准备260元肯定够。师:你怎么确定的呢?生:把不够几十的都看作几十,都多算几元钱,当然够了。师:把两种估算的结果和实际结果比较一下,发现了什么?生:估算250与实际才差2元钱,比较接近,而260与实际数相差8元钱,差得比较多。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如果单纯估算168+84,结果大约是250是对的。但是,如果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就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加减法(第五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加减法简便计算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6、17页。教学目标:1.结合熟悉的事物,经历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过程。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试题。3.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在交流各种算法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课前准备:两栖动物资料片。教学方案: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一、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由孩子们喜欢小动物的话题引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观看动画课件。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介绍给大家,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点。喜欢动物是儿童的天性,几乎每名同学都会至少说出一两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由“喜欢小动物”的谈话引出我国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把你最喜欢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点。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描述进行评价和指导。2.交流了解到的信息,说说什么是两栖动物,什么是爬行动物?然后,教师介绍这两种动物现今的数量,并板书出来。观看资料片,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知道什么是两栖动物,什么是爬行动物吗?举出一个例子。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教师不作评价。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数量大概有多少吗?师: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片,你们会在资料片中找到答案。二、自主探索1.提出估算我国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大致共有多少种的要求,给一点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重点交流估算的方法。由于爬行动物数量是399,学生在估算时容易想到利用上节课的学习经验,把接近整百的数看成整百数来估算,既是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又为第二个问题的简便运算打下基础。放映资料片。师:说一说,从资料片中你都了解到了什么?什么是两栖动物?什么是爬行动物?生:像青蛙、蟾蜍,扬子鳄这样的脊椎动物是两栖动物。生:像蛇、壁虎、乌龟这样的脊椎动物是爬行动物。2.加法简便运算。(1)提出计算的要求,让学生独立计算。可启发学生想想有没有比较简单的算法。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经历用自己的简便方法计算的过程。师:知道了什么样的动物是两栖动物和什么样的动物是爬行动物,想知道我国这两种动物的数量吗?教师板书出来,并让学生谈一谈。师:我国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大约共有多少种呢?下面请大家估算一下。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