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师招聘教师资格面试初中化学逐字稿化学教招面试实验探究类_第1页
2025年教师招聘教师资格面试初中化学逐字稿化学教招面试实验探究类_第2页
2025年教师招聘教师资格面试初中化学逐字稿化学教招面试实验探究类_第3页
2025年教师招聘教师资格面试初中化学逐字稿化学教招面试实验探究类_第4页
2025年教师招聘教师资格面试初中化学逐字稿化学教招面试实验探究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量守恒定律》逐字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面试初中化学的X号考生。我的试讲题目是《质量守恒定律》。下面我将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发生了化学反应,请同学们思考,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有无变化呢?老师听到同学们有的认为质量增加,有的同学认为质量是减少的,还有同学认为是不变的,那么到底是怎么样的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我们一起进入新课《质量守恒定律》。

二、新授

1.实验探究

针对刚才的问题,我们现在来通过化学反应去验证一下,到底反应前后会有怎么样的变化。我们看到,课本上有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以及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实验过程。好,那么老师想请你们来说一说,你们如何通过具体操作去验证呢?老师听到同学们说可以通过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验证。思路完全正确,那我们现在来进行实验探究,老师先来演示第一组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老师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

第二组小组代表你来说,你观察到了有蓝色絮状物质出现,天平仍然保持平衡。是的,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氢氧化铜沉淀,那就说明反应已经发生了,并且在反应的过程中,天平仍然保持平衡。所以你得出的结论是:在此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

接下来请同学们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探究,老师在实验台上为同学们准备了锥形瓶,针筒,天平,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有无变化。看到同学们实验做的都很认真,谁想来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第三小组的同学,你们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将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发现石灰石在逐渐溶解,且有大量气泡产生,这个现象就说明化学反应发生了,你们还发现天平向右偏移,这就说明在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减小了。请坐,这位同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还有不同意见吗?第四小组请你们来说,你们设计了一个完全封闭的实验。老师已经把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图投屏在了多媒体上,请你当小老师来讲一讲你的设计思路。你设计了一个完全封闭的实验装置,将针筒中的稀盐酸滴到石灰石上,发现石灰石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可你们小组观察到天平没有倾斜,天平一直保持平衡。所以你们推测这个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2.综合总结,得出结论

刚才这两个小组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大家来说一说更同意哪个方案呢?大家都同意第二个小组的想法。是的,要保证这个实验成功有一个关键因素,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呢?这位女生,在实验时要保证物质不能有任何损失,无论是沉淀还是气体都要算到物质的质量中去。你总结的可真到位,快请坐。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发现得到的结论是一样的,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变化。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三、巩固

同学们,通过刚才知识的学习,在课堂刚开始给大家举的蜡烛燃烧的例子中,蜡烛燃烧前后质量到底有无发生变化呢?靠窗的女生,你说因为在燃烧的过程中有氧气参与,也会产生气体,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其实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非常好,我们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大家不仅掌握了,还能够用于解释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了,老师感到很欣慰。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好!老师听见同学们都说,这节课通过自己实验探究的过程,掌握了质量守恒定律,也纠正了我们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解释。非常好,看来本节课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知识,更让同学们收获了如何通过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环节

愉快的化学课堂到这里也就接近尾声了,回家之后老师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作业,并思考一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哪些化学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分享。

好,下课,同学们再见。以上就是我全部的试讲内容,感谢各位考官。答辩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镁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上看,质量守恒定律是由于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镁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物为镁和氧气,反应后生成物为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氧气与镁的质量总和应该等于反应后氧化镁的质量,氧化镁的质量要大于镁的质量,所以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答辩2:谈一谈如何激发学生对化学等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1)通过实验来培养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增加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感受到化学学习是一个快乐的体验过程。

(2)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习兴趣。通过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知识中遇到的事实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网络资源可以将各种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信息完美地结合起来,从多角度、多层面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巧用情感激励,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承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通过抑扬顿挫的语音、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活课堂气氛,缓和紧张的情绪,使他们全身心地投人到学习中去。二:《中和反应》逐字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今天的1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中和反应》,下面我开始我的试讲。同学们上课,请坐。

(一)导入新课

我们大家都可能有被蚊虫叮咬的经历。被叮咬之后痒痛难忍,这时如果涂上肥皂水等碱性物质,就可以减轻皮肤的痒痛。同学们,知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呢?老师给大家一个提示,蚊虫分泌物是酸性的,肥皂水是碱性的。那么酸和碱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呢?我们就走进今天的课堂,一起去探究酸碱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

1.中和反应实验

同学们,请看多媒体展示的实验操作,用滴管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盐酸,请大家观察实验现象。视频播放完毕,大家觉得,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了吗?有的同学说没有,因为没有任何现象发生。有的同学说发生了化学反应,只是没有明显的现象罢了。究竟谁说的对呢?我们一起来实验探究。

请同学们结合为四人小组,来共同完成实验。每个小组的面前都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一瓶稀盐酸溶液,他们的质量分数都是0.4%。还有一瓶蒸馏水,以及pH试纸。现在请大家分别测量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溶液以及水的pH,并将测定结果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好,看到大家都测出来了,举手的同学,请你。你测得NaOH的pH为13,Hcl的pH为1,蒸馏水的pH为7。请坐。测量的操作步骤正确,测定结果也很准确。

现在请同学们取两支试管,分别量取2毫升水和2毫升的0.4%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在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两毫升0.4%的盐酸。要注意充分振荡,再去测定这两支试管中溶液的pH,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测量完成后,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好,时间到,哪个小组有了讨论的结果?第一小组,你们发现盛有水的试管中的溶液,测得pH由7变小了,此时溶液是呈酸性的;盛有NaOH的试管中的溶液,测得pH由13变为了7,说明此时溶液呈中性,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中性的物质。这位同学的逻辑非常清晰,回答的非常正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加等量盐酸之后呈中性。说明氢氧化钠可以与盐酸反应。

2.中和反应实质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呢?它们的反应产物是什么呢?我们试着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同学们请看老师在多媒体中所出示的稀盐酸溶液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动画,视频播放完了,大家得到了哪些化学信息呢?氢氧化钠是一种碱,在水中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盐酸是一种酸,在水中能解离出氢离子。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了水。总结的很到位,大量自由移动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通过强烈的作用,生成稳定的水。下面请大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老师请一位同学板演,看到大家写的又快又准确,老师感到很欣慰。

反应物是酸和碱,反应过程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剩余两种离子结合生成新的物质NaCl,属于一种盐。我们把上述这种酸碱之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三)巩固小结

在本节课的开头我们留下了一个疑问:肥皂水可以缓解蚊虫叮咬的痛痒感,它的原理是什么呢?有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最后一排的女生,请你。你说就是因为我们今天学的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碱性的肥皂水中和了蚁酸,起到了止痒的效果。解释得很清楚,请坐。

这节课上到这里就接近尾声了,哪位同学来为大家总结一下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这位同学,你学习了一种新的化学反应类型——中和反应。同桌说,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

(四)布置作业

课后请大家及时完成练习题。另外老师再交给大家一个任务,搜集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学们,下课!

我的试讲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答辩1:在这节课的讲授中你是如何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

通过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以下方面:一是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二是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为了完成以上目标,我在教学设计上做了以下安排:首先设计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在本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总结,这样学生就从实践中去认识中和反应,理解中和反应,也进一步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其次是布置关于“酸雨”现象的开放性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更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答辩2:请谈谈“中和反应”的应用。

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非常广泛地应用。我简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列举:一是医疗方面可以缓和胃疼;二是农业方面熟石灰改良土壤;三是工业上处理废水;四是生活中去除水垢,由此来看中和反应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巧妙的用途。三:《金属与酸的反应》逐字稿

同学们好上课,请坐。今天上课前老师带来了用铁制水果刀切开一半的苹果,观察它的表面发现了什么?大家说像蘸了墨水一样变黑了,这是为什么?来,看多媒体上的知识卡片找找原因,这位同学你来说,你说通过知识卡片知道了苹果中含有一种有机酸鞣酸,常温下能够与铁化合生成黑色的鞣酸铁,找的很准确。铁能和酸反应,那是不是其他金属也能和酸反应呢?如果能反应,是否可以根据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对活泼性排序?一起探究一下金属与酸的反应。

为了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老师在每个桌上都放了四个广口瓶贴好了标签,分别是镁、锌、铁、铜,今天就用这四种金属来探究。现在给两分钟时间看一下书上的实验方案与步骤。时间到,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说把5ml稀盐酸加入装有镁条的试管中观察反应现象,如果产生了气体就判断生成的是什么。完成后参照实验步骤分别在装有锌、铁、铜的试管中加入同样的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之后用稀硫酸替换稀盐酸再进行一组实验对比现象。总结的细致到位,老师再补充一点,各种金属注意大小厚度要一致即接触面积一致。现在老师演示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注意老师操作的细节保证安全,先拿出装有镁条的试管加入5ml稀盐酸。

大家发现了什么?你说反应非常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颜色呢?无变化,那生成的是什么气体?看多媒体带来了点燃生成气体的现象,观察到什么?你说看到淡蓝色火焰,由此可知产生的是氢气。接下来是锌条同样操作,这位同学你来说说现象,你说反应也是非常剧烈,金属锌溶解产生大量气泡,但是剧烈程度明显不如镁的反应剧烈,同样溶液颜色无变化,点燃产生气体现象与之前一致。观察的真仔细。那铁条的呢?看到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了。将5ml稀盐酸加入盛有铁条的试管中,举手最高的这位同学你来描述一下实验现象,他说发现铁逐渐溶解,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且有气泡产生,那最后铜的呢有什么现象?最前排的同学你来回答,你说反应了一段时间后无现象,得出铜金属不与稀盐酸反应。那大家现在把四种金属的反应现象记录在书中的表格里。

都知道操作的细节了,现在同桌为一组开始动手做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现在开始。刚刚巡视的时候看到都做完实验了,请第一排同学来说下反应现象。你说和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一致。请两位同学来黑板上写出实验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一位写出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另一位写与稀硫酸反应的。两位同学写的既正确又工整请回。

实验结束了,根据反应现象与书中卡通图片想一想,哪些金属能与酸反应哪些金属不能?能不能根据反应是否产生氢气将金属分分类?能否根据现象对金属活泼性排排序?给大家5分钟时间,前后桌四人一组讨论一下,期间老师会巡视指导有问题的可以随时举手提问。时间到,来举手最高的这位同学你来说。他说根据实验现象得出镁、锌、铁都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反应剧烈程度依次降低,生成的气体经检验得知都是氢气,还发现铜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由此的出金属可以分为两类。这位同学的归纳总结能力真棒。我们通常把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金属叫做活泼金属,不能与酸反应的金属叫做非活泼金属。

方程式中藏着小秘密,观察一下黑板上的化学方程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对比我们之前学过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说说发现了什么?这位同学你来说,你说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是一变多与多变一。而本节课的反应与之前学的不一样具体是什么不太清楚,提醒一下大家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类别来考虑,现在有新发现吗?你说发现了是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你发现其中奥秘,没错像这种反应叫做置换反应,它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特征就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与新的化合物,通式为A+BC=B+AC.

老师要看看今天大家学的如何看屏幕,这些化学方程式中,哪些属于置换反应?你说选1和3,其他人也找对了吗?看来今天学习的知识掌握牢固。

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哪位同学来说下本节课学到了什么?你说知道什么是活泼金属与非活泼金属,还知道一种新的化学反应类型置换反应。收获满满的。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作业就是想一想家中的铁盆能不能长时间盛放加醋的凉菜,下节课分享交流。下课。答辩1:你认为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应如何进行?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利于学生直观地认识事物及其变化。然而有的实验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或者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下难以完成,但其又对学生学习和理解课堂知识十分重要,这时可以采用教师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教学目的。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考虑如何结合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例如,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中镁条燃烧的实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2)教师的示范作用。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的每一步操作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次示范,所以教师在进行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实验规范,避免出现操作错误与操作不规范。例如教师在演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药品的取用、气密性的检查、尾气的处理等都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3)实验的演示效果。为了达到实验的教学效果,实验现象应尽可能地直观、准确,应尽量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采用在试管中加入盐酸后再加入铁、镁、锌、铜颗粒并用燃着的小木条验证生成物这种方式,实验现象更明显、更易于观察,也能更好地向学生演示反应的剧烈程度及生成物情况。答辩2:在化学教学中有哪些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兴趣,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创设化学教学情境。

(1)利用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够直观再现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能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索,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提升技能与科学素养。

(2)设置问题。根据课题内容提出恰当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利用化学史和科技史。从化学史和科技史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感受前人的成果对社会及历史发展的贡献,从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4)结合社会问题与生活经验。选取社会问题与生活经验作为切入点,更利于学生理解,便于学生认识到化学对社会与生活的作用,激起学习化学的兴趣。五:《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逐字稿

(一)新课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展示了西方17世纪的化学实验室、中国古代炼丹设备等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播放完毕,看到同学们都十分的感兴趣。一些重大发现和理论都是基于实验仪器的发明和实验方法的改进,也为推动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今天我们就一起以蜡烛为例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1.点燃前

同学们的实验台上都有一根蜡烛,大家能说一说蜡烛的性质有哪些吗?请大家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和密度等。第一排的女生,请你。你通过观察发现蜡烛由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一般蜡烛为圆柱形,是乳白色、无味的固体。这位男生,你用小刀切蜡烛,可以得出蜡烛的硬度小;将蜡烛放入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到它漂浮在水面上,得出蜡烛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逻辑思维能力很强,请坐。

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蜡烛的物理性质,那我们如何探究蜡烛的化学性质呢?老师听到有同学说可以通过燃烧来探究。同学们说的不错,物质的某些性质可以通过人体感觉器官感知得到,而有些性质需要进行实验才能探究出来,接下来我们继续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所体现的性质。

2.点燃蜡烛

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来完成点燃蜡烛的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好看到同学们操作的十分认真,大家观察到燃烧的蜡烛有哪些变化呢?火焰分为了几层?

第一小组,你们通过观察发现蜡烛燃烧时发黄光,发热,有少量黑烟生成,熔化成液态后又会凝固;还发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外面一层最亮,你观察的可真细致。是的,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从外到内分别为外焰、内焰和焰心。既然这三层火焰的颜色有差别,那它们的温度是否也有所不同呢?如何检验不同层次火焰的温度呢?请同学们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稍后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回答。第五排的女生,请你来说,可以通过一根火柴梗来检验。

接下来老师来演示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同学们观察到火柴梗有哪些变化,这说明了什么?请你,火柴梗处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黑最慢,说明最外层温度最高,第二层次之,最里层温度最低。你的思路真开阔,请坐。所以今后大家在做加热实验的时候应该用外焰进行加热。

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请大家通过实验推测蜡烛燃烧的产物。

请同学们继续进行实验探究,分别取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请大家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并推测蜡烛燃烧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最后一排的同学,请你。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说明有水产生;另一只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你的回答非常完美,请坐。

3.熄灭蜡烛

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蜡烛熄灭,并观察蜡烛熄灭时有什么现象产生,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戴帽子的同学,请你,你发现在吹灭蜡烛的一瞬间,可以看到一缕白烟,用燃烧的火柴去点这缕白烟,可以使蜡烛复燃。

刚刚这位同学描述的很准确,其实所冒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固所产生的固体微小颗粒。那大家来推测一下蜡烛燃烧的原因是什么,是石蜡固体的燃烧还是石蜡蒸气的燃烧呢?给大家两分钟的思考时间。举手的同学,你来,蜡烛燃烧实际上是石蜡蒸气的燃烧。同学们的探究思维越来越敏捷了。

(三)巩固提高

我们今天的新知识就学习到这里。请同学们完成实验报告,老师会走下去巡视,有疑问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

(四)小结作业

愉快的化学课到这里就接近尾声了,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呢?请你,你了解了蜡烛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对蜡烛燃烧过程的探究掌握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同学们的收获真不错。

下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两个小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做一个家庭小实验,探究醋的性质。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探究化学世界的奥秘。好,下课。

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的聆听。答辩1:本次课程中,体现了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例如,石蜡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等物理性质;石蜡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化学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例如,受热时石蜡熔化等物理变化;燃烧时发光、放热的现象,有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等化学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种性质或变化,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答辩2: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什么?本节课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从点燃前、燃烧时、以及熄灭后三个方面,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感知蜡烛的物理性质,探究蜡烛火焰不同部位的温度高低以及蜡烛燃烧的产物,以及熄灭蜡烛之后,感受蜡烛燃烧是石蜡蒸气的燃烧。六:《二氧化碳的性质》逐字稿

(一)导入新课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化学组的1号考生,我试讲的内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带来了一个小谜语,大家一起来猜一猜是哪种物质?“左边月儿弯,右边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就猜到是二氧化碳,没错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应用广泛,那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新课讲授

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有一瓶二氧化碳,请大家仔细观察,总结物理性质。这位同学你来,他通过观察和扇闻法发现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那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通过两个小实验来探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在多媒体出示的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视频。好的同学们视频播放完毕,大家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都发现蜡烛熄灭了,有没有细心观察的同学发现蜡烛熄灭的顺序呢?第二排的女同学你来,她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的熄灭。你观察的十分细致,快请坐。通过这个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结论呢?你来,他说通过蜡烛的熄灭顺序得到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你的思维十分活跃,快请坐。接下来老师播放有关于二氧化碳溶解性的视频,大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试着解释现象。播放结束你第一个举手请你来,他发现软塑料瓶变瘪,可以得出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分析的很正确,二氧化碳是能一比一溶于水。独立总结一下,将信息填到上书中表格。

刚刚我们探究了物理性质,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又是如何的呢?同学们可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大胆的猜测,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开始吧。时间到,哪个小组想来分享你们的交流成果呢?2组,你们来,他们小组说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请你详细来说一说吧,他说在刚刚的实验一视频中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它不支持燃烧,你们小组有认真的动脑筋思考。4组你们有补充,他们小组通过回忆上节课发现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用澄清石灰水,所以他们小组认为二氧化碳可以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你们知识迁移能力很棒,请坐。1组你们有想法,他说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有的同学表示不赞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实验来一探究竟。同学们请看老师这里有4朵浸染石蕊溶液晒干的纸花,第一朵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喷水,第三朵放进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第四朵喷上水后放进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这位同学你来描述,他发现第二朵、第三朵纸花颜色没有变化,而第一朵纸花变红,第四朵纸花由紫色逐渐变为红色,为什么会变红呢?看到大家都露出了疑惑的目光,同学们请看老师出示的这个资料卡片,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红。现在大家应该理解为何发生颜色的变化了吧。请大家试着总结实验结论,可以同桌二人交流讨论,靠窗的同学,你来,他通过实验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概括的很准确,请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我们得出二氧化碳不仅溶于水,还与水反应。接下来老师用吹风机烘干第四朵纸花,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大家都发现颜色又变回了紫色,这是为什么呢?有的同学猜测碳酸分解了,没错碳酸易分解,烘干时二氧化碳从溶液里逸出,颜色变为红色。

二氧化碳除了与水反应,还可以和澄清石灰水也就是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这就是使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

(三)巩固小结

接下来请同学们试着写出今天这堂课所涉及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同桌之间相互订正。老师在巡视的过程看到有的同学忘记写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大家一定要细心。

愉快的一堂课就要接近尾声了,大家在本堂课有哪些收获呢?后排的同学,请你来,她说这节课知道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还了解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真不小。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收获,完成课后习题,学有余力的同学搜集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交流。

好,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答辩1:请你说一说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有哪些影响?

(1)有利影响

①光合作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工业原料: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可生产许多化工产品。

③气体肥料:在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④作制冷剂:固态二氧化碳叫作“干冰”,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⑤作灭火剂: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其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可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2)不利影响

二氧化碳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可使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使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如土地荒漠化、农业减产等。答辩2:如何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可采用将混合气体通过强碱(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溶液,二氧化碳与碱反应被吸收,而一氧化碳不与碱液反应,也不易溶于水,可除去混合气体中氧化碳。若二氧化碳含量较少,碱液可使用氢氧化钙溶液。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钙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有限。因此若二氧化碳含量较多时,不宜使用氢氧化钙作为吸收液,可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等。

通过碱液的气体虽然除去了二氧化碳,但会含有少量水分,还需要将气体通过干燥装置进行干燥,才能够得到纯净的一氧化碳气体。干燥剂可选用浓硫酸、五氧化二磷或无水氯化钙等。

(2)还可以采用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炭粉的方式,炭粉在高温下将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最终得到纯净的一氧化碳。八:《合成材料与环境》逐字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一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合成材料与环境》,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图片,大家通过观看这几幅图片,有怎样的感受呢?你最先举手,你来说。他感受到了触目惊心,同桌也想分享,感受到了难过,看到这些塑料垃圾对环境、海洋的污染,大家都分享了自己的感受。随着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合成材料废弃物急剧增加也为环境带来了影响。我们该如何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合成材料与环境》。

(二)新课讲授

合成材料废弃物带来的环境问题中,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尤为严重。这是因为大部分塑料在自然环境下很难降解。生活中白色污染这一词语十分常见,由于一些高分子化合制成的包装袋、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制品的随意乱扔,难降解处理,给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污染。

同学们请看老师在多媒体中所呈现的有关于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试着从中总结化学信息。好的同学们视频播放完毕,谁来说一说你所总结的信息。靠窗的同学你来,他从中发现白色污染的堆积对土地有危害,会破坏土壤;还会对海洋生物有危害。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很不错请坐。第二排的女生有补充她还发现白色污染不仅会污染地下水,还会污染空气。请你具体说一说,焚烧含氯的塑料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你的总结概括能力很不错。看来大家在刚刚的视频中有认真的学习,了解了白色污染的危害,那我们又该如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呢?大家可以从源头和方法进行思考,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前后4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看到大家讨论的十分激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2组代表你来,他们小组想到现在超市中的塑料袋收费以及塑料袋可以用布袋来替代,还可以循环使用某些塑料袋、塑料盒。他们小组联系实际生活提出了解决办法,非常棒,请坐。5组有不同的想法,他们小组说可以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例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他们从书中得到了新的思路,普通的塑料进行降解时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但是可降解的塑料可以在三个月左右时间降解完成。有的小组说到了回收废弃塑料,没错,回收废弃塑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塑料回收不仅可以减少废弃塑料的数量,而且节约资源。但是在塑料回收当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去注意,比如塑料的分类,不同种的塑料其再利用的途径是不一样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呢,一些国家开始在塑料制品上印刷或模压所用材料种类的标志。同学们请看老师带来的塑料瓶和塑料袋,这上面印有我国制定的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包括塑料名称、代码以及对应的缩写代号。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留心塑料制品上的回收标志。

(三)巩固小结

本节课的新知识学习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一起去练兵场检验一下学习成果吧。同学们请看多媒体中所出示的习题选出塑料包装的回收标志。大家回答的又快又准确。大家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真不错。不知不觉一堂课就要接近尾声了,大家在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呢?大家一起来分享。后排的男生你来,他说知道了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还了解了如何解决白色污染,前桌说了解回收塑料要注意塑料的种类,看来大家的收获真不小。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化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希望从咱们自身做起,减少白色污染。

(四)布置作业

课下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习题,并查阅资料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交流。

好,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感谢各位考官的耐心聆听,我的试讲到此结束。答辩1:多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有哪些作用?

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化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多媒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合成材料与环境》之前,可在课前几分钟,播放一段有关材料、空气清新等方面的视频,并配以悦耳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这样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多媒体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讲解化学知识时可以有计划地将教学内容中的示意图、表格、例题、习题和内容总结等制成多媒体课件,这样在教学时,就可以减少板书、板画的时间,从而把教学内容讲得更加透彻,提高教学效率。

(3)多媒体可以模拟演示实验,优化化学实验。一些危险性较大或者无法实际操作的实验,比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一氧化碳有毒性),可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避免了实验的危险性,也达到了实验教学的效果。答辩2:在化学教学中有哪些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兴趣,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创设化学教学情境。

(1)利用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够直观再现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能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索,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提升技能与科学素养。

(2)设置问题。根据课题内容提出恰当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利用化学史和科技史。从化学史和科技史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感受前人的成果对社会及历史发展的贡献,从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4)结合社会问题与生活经验。选取社会问题与生活经验作为切入点,更利于学生理解,便于学生认识到化学对社会与生活的作用,激起学习化学的兴趣。九:《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逐字稿

今天我试讲的篇目是《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合价和化学式,谁来帮助我们复习一下化合价的规律呢?请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之分;同一种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能显示不同的化合价。同桌有补充,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在单质里元素化合价为0。非常好,看来同学们课下有认真的复习,进行及时的巩固,老师很欣慰。我们在上节课学习了化学式的书写方法以及化合价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化学问题吧。

(二)新课讲授

1.出示例题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出示了一道例题,已知某种磷的氧化物中磷为+5价,氧为-2价,请写出这种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呢?后排靠窗的男同学请你来说,对没错,就是某种磷的氧化物,磷为+5价,氧为-2价。让我们求的是这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也就是我们需要求得什么呢?你说需求出磷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数。你的思维可真敏捷。知道了元素的化合价,可以根据成分元素的化合价推求实际存在的化合物中元素原子的个数比,可以帮助我们写出化学式。

2.解题思路

下面就请同学们前后4人为一组展开交流讨论,稍后老师请大家回答。好,老师在刚刚的巡视的过程中,看到大家都讨论的十分激烈,哪个小组想来分享一下你们的交流成果?3组代表请你来说,他们说先求出P元素和O元素化合价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通过最小公倍数与化合价的绝对值相比求出原子数,即得到化学式。你们的思路非常清晰,能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3.梳理解题步骤

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解题思路吧。首先,写出组成化合物的两种元素符号,大家在练习本上写下磷元素和氧元素,开始吧。老师看到两种写法,一种是磷元素在左边,氧元素在右边;还有一种是磷元素在右边,氧元素在左边,哪种是正确的呢?对啦,第一种,大家注意,左正右负。磷元素在左,氧元素在右。

第二步,求两种元素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大家一起来计算一下,磷元素和氧元素化合价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吧。对,就是10。

第三步,求各元素的原子数。大家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大家求得的原子数是多少呢?P为2,O为5。

第四步,把原子数写在各元素符号的右下方。

同学们,严谨细致是在学习中要养成的好习惯,所以在化学式写完之后,我们还应该进行检查,如何检查化学式所写的是正确的呢?请你,你说通过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代数和等于0来检查。你的思考能力很强,老师很欣赏你,快请坐。下面就请大家一起用这种方法来验证一下吧。好,看到同学们都检查好了。恭喜大家,又掌握了一个新的知识。

(三)巩固提高

下面我们一起进入练兵场大显身手吧。同学们请看老师在多媒体上展示的这道习题,已知氧为-2价,请计算二氧化硫里硫的化合价。老师看到大家很快就计算了出来,靠窗的女同学,你来说,她说是+4价,大家与她的答案一致吗?嗯,看来大家都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可以灵活运用知识。

(四)小结作业

不知不觉轻松愉快的一堂课就要接近尾声了,谁想来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呢?第一排的这位同学你来说,她说不仅回顾了化合价的知识,还学会了运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你也想说,你说我们在学习中要严谨、认真。看来同学们这节课都收获满满,老师给大家布置两个小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并绘制化合价知识的思维导图,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交流。

好,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感谢各位考官的耐心聆听,我的试讲到此结束。答辩1:本课你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掌握化合价的规律,学会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2.通过分析交流,培养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3.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化学式的规范书写,进一步培养认真学习的习惯。答辩2:多媒体在本节课的实际教学中有哪些作用?

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化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多媒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之前,可在课前几分钟,播放一段有关化合价的介绍视频,调动学习积极性。

(2)多媒体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讲解化合价时可以有计划地将教学内容中的示意图、表格、例题、习题等制成多媒体课件,这样在教学时,就可以减少板书、板画的时间,从而把教学内容讲得更加透彻,提高教学效率。十:《燃烧的条件》逐字稿

(一)新课导入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化学组的一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内容是《燃烧的条件》,接下来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从古至今,燃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来看多媒体带来的各种利用燃烧的图片,燃烧产生了火,火是热量的源泉。谁能说说古往今来利用燃烧的例子,你说做饭、还有冬天取暖。除了日常生产生活外,科技国防领域也离不开燃烧,比如火箭升空,那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吗?今天就一起探究燃烧的条件。

(二)新课教学

1.燃烧的条件

我们一起来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哪些,阅读一下课本上的实验。老师在通风橱为大家演示实验,我们在烧杯当中加入热水,并在水下放入白磷用硬纸圈圈住,在铜片上一端放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滤纸吸去表面水的白磷,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好,接下来老师将用导管对准烧杯当中的这一块白磷通入适量的氧气,大家来看又有什么样的现象?实验演示完毕了,请同学们快速同桌交流讨论一下,这位同学你说,她说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水下的白磷一开始不燃烧,但是当我们为水下的白磷通氧气的时候,白磷就可以燃烧了。其他同学都赞同她的想法吗?确实如此,相信大家都不难发现。那么通过这样的现象,我们能够分析出燃烧发生的条件必须得有什么呢?大家异口同声说氧气,是的,我们要想发生燃烧必须得有氧气,当然除了氧气,其实空气也可以,因为空气当中本身就含有氧气。除此之外,我们一起再来分析,水杯能不能燃烧?水能不能燃烧,白磷能不能燃烧?木材能不能燃烧?这几种物质有的能燃烧,有的不能燃烧,是什么原因呢?这位学他说,必须是自身能够燃烧的物质。非常好,请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要想发生燃烧,必须是能燃烧的物质,这其实就是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必须有可以燃烧物,我们把这些自身能够燃烧的物质称为可燃物。只要有氧气和可燃物,就一定能够发生燃烧的现象吗?老师告诉大家红磷也是可燃物,为什么它不能够燃烧呢?这就牵扯到热水的问题了,大家快速独立思考一下,热水有什么样子的作用?哪位同学愿意起来分析一下,好手举得最快的这位同学,你说。好,请坐。他认为热水在这起提供热量的作用。其实提供了能量,温度就会升高,而我们看到白磷能够燃烧红磷不能够燃烧,首先我们判断白磷和红磷所处的温度是否相同?是的,温度是相同的,但是呢,白磷能够燃烧,红磷不能够燃烧,这又与什么有关呢?其实这就是燃烧的第三个要求,达到着火点。

2.燃烧的定义与着火点

大家快速阅读课本,找一下着火点的概念等会请同学回答。这位同学你说,好请坐。物质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同学们都找到了吗?把着火点的概念画下来。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不会随着外界条件变化而改变。

现在已经知道燃烧的条件与着火点了,燃烧的定义也呼之欲出。燃烧指的是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一定注意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反应,就像灯泡发光一样虽然也亮也放热,但没有发生氧化反应不属于燃烧。

(三)巩固小结

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怎么样了?来接受老师的考验。快速在练习本上写出燃烧的条件,好都抬头了和大屏幕上对比一下看看写对了吗,遗漏的补全。

一节课就要结束了,通过学习都有什么收获呢?这边同学他说知道了燃烧的条件,还知道了什么是着火点以及燃烧的定义,收获颇丰。

(四)布置作业

课下的时候老师安排一个任务给大家,根据燃烧的条件思考,小面积着火时该如何灭火。这一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答辩1:什么是易燃易爆品?有哪些注意事项?

(1)易燃物:遇到明火、高温、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的物质;常见的易燃物有硫、磷、酒精、液化石油气、氢气、沼气、石油产品、发胶摩丝、柴草、面粉等。

(2)易爆品:是指受热或受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3)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存放易燃物和易爆品时的注意事项:①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②在搬运易燃易爆物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撞击;③要注意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和静电消除设备,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因素,要做到人走电断,要经常检查以防止自燃和爆炸。答辩2: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说说灭火的三个原理。

(1)移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例如,液化气、煤气着火时,首先要关闭阀门,以断绝可燃物的来源;森林发生火灾时,可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2)隔绝空气(氧气)。例如,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酒精灯火焰用灯帽盖灭,酒精在实验台上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例如,建筑物着火时,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因为水蒸发会吸热,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十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抽到的题目是《酸碱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上课,请坐。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常见的酸和常见的碱,并且认识到了它们的化学性质,我们不难发现酸的化学性质是比较相似的,碱的化学性质也是比较相似的,但是酸和碱之间化学性质却是比较大的差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些现象出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酸碱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首先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多媒体动画,请同学们来观察一下这几个实验他们有些什么样的特点,同时老师为大家带来他们的解释。

好,实验播放完了,同学们都有些怎样的发现?我们通过这一个导电性实验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溶液都能够导电,那么不导电的溶液有哪一些?请同学们快速的找出来,导电的溶液又有哪一些?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好,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下你的发现?这位同学你说,他发现不导电的有蒸馏水以及酒精,那么可以导电的溶液有哪一些就非常的多,像我们学的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钡等等都能够进行导电。

那么我们发现既然它们在水溶液当中都能够导电,那么为什么会导电?为什么它们就不导电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它的这一个原因,那么老师也给大家播放了我们微观原理的动画了,同学们谁能来解释一下嗯?这位同学你来说。

这位同学说通过微观原理的动画,我们不能发现像盐酸、硫酸、硝酸,它进入到水溶液当中之后会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