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菁优高考政治压轴训练12一.选择题(共25小题)1.(2024•甘肃模拟)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认为,希腊传说中“捷足的阿喀琉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要想追上乌龟,必须首先到达乌龟出发的地点,而在这段时间里,乌龟已经向前爬了一段距离,阿喀琉斯只能无限地接近乌龟。“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这一认识是因为()①否认了认识过程中感觉与表象的统一②否认了认识过程中判断与推理的统一③否认了理性认识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④否认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4•福州模拟)我国掌握了5大门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才摘取了大型客机这一“现代制造业的明珠”,又通过一系列商业运营,才最终让这些存放于“书架”的科学技术,成为了走上“货架”的国产C919大型客机。C919相关技术从存放于“书架”到走上“货架”的过程,说明()A.只有经过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B.存放于“书架”上的民用飞机技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C.国产大飞机的成功实践,是认识和掌握相关民航技术的目的 D.没有对科技的正确认识,就无法进行相关制造业和商业实践3.(2024秋•黄埔区校级月考)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党章的一次次修改,体现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时代特色;党章的一次次完善,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这体现了()①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限制②真理可以在超越自身中不断发展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4•涪城区校级模拟)以中国古代科学家墨子命名的“墨子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将首次在空间尺度验证已有百年历史的量子理论的科学性,其研究数据有助于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上保持国际领先。“墨子号”卫星成功发射()A.根本上是为了推动量子理论体系不断完善 B.是颠覆现有理论,重构新型理论的过程 C.说明理论的正确性依赖于是否进行实践检验 D.充分彰显了科学理论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正确指导5.(2024秋•静海区校级月考)某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检查评估组对该省某市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检查评估验收,群众测评中总体评价为“好”的占90%,“较好”的占9.5%,没有人投差评票,检查评估组作出了“优良”的评判。检查评估组的评判()①使用的是肯定判断②反映了实际情况③源于人民群众的好评④经受了社会实践的检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4秋•鄄城县校级月考)2024年7月,中国科学家利用APOGEE近红外恒星光谱巡天数据分析,首次重构了银河系从内到外完整的恒星径向密度分布,发现银河系半光半径约为1.9万光年。这一数据颠覆了过去“银河系的半光半径约1万光年”的假设,开拓了银河系整体物理性质测量、银河系一河外星系交叉对比研究新的维度,将对银河系相关研究产生重要影响。这说明()①人类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前人认识的过程②实践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往往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4•邵阳三模)漫画《立志前行,从来不晚》(作者:王家春)启示我们()①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事业成功的决定因素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个人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大促进作用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出真知、长才干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实现远大目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5•江苏模拟)新疆塔里木河畔的罗布湖渔民,在借鉴沿海海鲜养殖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调制湖水盐碱度、科学饲养等新方法,养殖出螃蟹、三文鱼、澳洲龙虾等海鲜,使海鲜养殖从以前的“不可能”变为现在的“可能”。由此可见()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③人们可以改变规律造福人类④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4•滨州二模)从“躺在山坡放牛牧星”,到“真的去天上摘星星”,航天员桂海潮的人生轨迹令人感奋;“90后”青年杨安仁扎根山区辛勤耕耘,让油桐林成为造福乡亲们的“绿色油库”……一个个励志故事诠释着梦想的力量,激扬着新时代奋斗者的精气神。唯有实干才能拨动命运的齿轮,唯有奋斗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材料表明()①实践是不断发展着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具有无限性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③在价值观指引下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④实干奋斗才能服务人民,是我们实现价值的根本途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4秋•扬州月考)先前,罗马人认为米开朗琪罗的壁画《创世纪》具有预示当地天气变化的“特异功能”:如果壁画中人物服饰处的淡红色转变成蓝色,天空就会艳阳高照;反之,如果从蓝色变成淡红色,则预示着可能要下雨。后来,人们发现是壁画的颜料中混进了二氯化钴,无水二氯化钴显现为蓝色,而含有结晶水的二氯化钴显现为红色。该认识过程表明()A.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C.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D.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11.(2024•太原三模)约20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一颗“超级太阳”在燃料耗尽时坍缩爆炸,发出了伽马射线暴GRB221009A,我国科研人员通过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简称“拉索”)首次完整监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爆发全过程,刷新了人们对伽马暴的认知。这表明()①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前人认识的探索过程②科研意识的转变程度决定了科研水平达到的高度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揭示宇宙奥秘的重要条件④认识工具的进步推动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4•铜川模拟)今年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30年。30年来,中国航天人成就了一个个“高光时刻”。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乘组在空间站组工作生活了183天后成功返回。从开展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到进行出舱活动安装相关装置,再到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空间站建造关键技术至此得到了全面验证。这表明()①只有通过航天实践才能获得关于太空的真理性认识②航天员的太空试验是检验航天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③获得关于太空的真理性认识是探索太空的根本目的④一代代中国航天人接续奋斗是获得成功的可靠保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2024•衡阳二模)新思想引领新征程。2023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在战胜挑战中不断发展壮大。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稳”“进”“好”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只有通过科学理论的能动性体现出来②要在不断地解决新问题中发挥理性认识指导实践的作用③作为真理性认识,科学理论在实践中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引领力④新思想的价值不论多么巨大,终将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得以实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24秋•高新区校级月考)我国自主设计实施的海上第一深井垂直深度不到2000米,但在海底地下的水平方向钻进长度达到8689米,日产原油超过700吨。近年来,我国深海科技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如“深海勇士”号潜水器、“雪龙2”号破冰船等,深海科技正带领我们逐步探索海底世界丰富的资源和无数未解之谜。深海科技的发展表明()①意识直接现实性能把观念存在变为现实存在②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实验承载着人类的目的性③深海技术的应用能提高人们探索世界的能力④深海探索根本目的是获得对海洋运动的认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2024•吉首市模拟)读如图漫画《简单是由复杂来支撑的》(作者:郑辛遥)。该漫画表明()①“复杂”由“简单”构成,离开了“简单”就不可能有“复杂”②“复杂”都是从“简单”开始的,是“简单”积累的必然结果③认识“简单”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揭示“复杂”是认识的任务④“简单”与“复杂”是统一的,“复杂”通过“简单”呈现出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2024秋•南安市校级月考)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通过对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雷达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获得了祝融号着陆区表面以下0至80米深度的浅表精细结构和物性特征,未发现液态水存在的证据,但目前还无法排除盐冰存在的可能性,有待后续的实验。这为深入认识火星地质演化与环境、气候变迁提供了重要依据。上述材料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有()①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推动着人类实践活动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②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③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真理要在与谬误的斗争中发展④要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中推动认识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2024•靖远县校级模拟)毛主席曾经指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生活中有些人所谓的“明白”,其实只是“感觉到了”,而并没有真正“理解”。这说明了()①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具有辩证统一关系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主体对客观的反映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同一阶段的两种反映形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2024•福建二模)学界以前对黍稷这一古老作物的起源地一直存在争论。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在对全球516份黍稷核心种质资源群体结构进行解析,构建了首个黍稷泛基因组和迄今最为全面的高质量基因组变异图谱,首次从分子层面证明黍稷单独起源于中国。但科学家目前对黍稷品种资源的起源、群体遗传结构等基础问题尚不清晰,无法开展育种工作。上述材料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①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主客观因素而产生差异②人们的感性认识必须发展、深化到理性认识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和不完善的④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是人类永恒的使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2024•宁化县校级开学)广西某农业专业大学生回乡后,偶然看到高达2.2米的巨型稻,非常吃惊。向农户了解后,得知该水稻比普通水稻亩产高出约200斤,具有高产、耐旱、耐淹涝和抗病虫害等优点。通过查询资料和向导师请教,该学生深入了解该水稻种子的培育机制、基因原理及栽培注意事项。在家人帮助下,他购买了该水稻种子并试种了一块田。该大学生对该巨型稻的认知()①经历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②经历了一个由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③经历了一个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的过程④经历了一个由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的过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2024•岳阳县校级开学)“我才夹了一筷子,你就送我一桌子。”一些互联网内容平台提供商为了追求用户黏性,以便使自己获得更多的“流量”,便运用大数据算法,根据用户的习惯,推送他们“喜欢”的信息,于是用户以为浏览了许多信息,得到了许多反馈,实则信息非常单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信息茧房”。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要善于超越现有的历史条件,跳出信息怪圈②需通过实践获取认识、用认识去指导实践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和规律认识该现象④认识受限制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2024春•涟源市期末)农谚有云,“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是因为在北方,一层厚厚而疏松的积雪,像给小麦盖了一床御寒的棉被。雪中所含的氮素,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雪水温度低,能冻死地表层越冬的害虫,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来年收获就多。农业谚语源于农民的农业生产实践。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农业谚语()①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说明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③表明农业生产规律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④意味着人们在自然规律面前无能为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2024•安徽三模)2024年1月,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在发射时要经受火箭发动机产生的巨大噪声带来的考验。为了保证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飞船在地面研制阶段要进行噪声试验。为了模仿火箭起飞升空时发出的噪声,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制了新一代噪声试验控制系统。由此可见()①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认识具有反复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2024•合肥二模)2023年,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就。在生物技术领域,中国科学家通过CRISPR技术在精准医疗和基因编辑方面取得突破,成功研发出新的治疗遗传疾病的方法。这表明()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两者相互渗透、包含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③重大科技成就发挥了上层建筑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4.(2024•浙江)起初,我们主要靠感官认识世界,所获信息中7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这便是“眼见为实”的由来。然而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远超我们感官的极限,为探索其奥秘我们必须不断发明工具,这也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如果以上陈述为真,可必然得出()①人类关于世界的认识,7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②只有借助工具,人类才能认识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③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④除了人类,任何其他动物都不能发明或利用工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5.(2024•鼓楼区校级模拟)2024年1月9日,我国科学家领衔发布了首个人类肢体发育单细胞时空图谱。这项突破性研究为人类进一步研究肢体发育的详细调节机制、肢体发育异常的细胞生理机制,乃至更广泛的发育和再生过程中细胞命运调节机制和空间位置建成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这表明()①人类肢体发育的研究是认识的高级阶段②实践的内容和水平受制于一定历史条件③人类肢体发育研究呈现出质量互变状态④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材料题(共2小题)26.(202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通过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我们发现了月球上的新矿物“嫦娥石”。借助“天问一号”和“祝融号”火星车,我们发现火星上真的有水。有了中国空间站,我们的航天员不仅完成了多次出舱活动,还在太空进行种菜等科学实验……“嫦娥”揽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组网,“天和”遨游星辰……一批批航天重大工程成就举世瞩目,浩瀚星空,我们走得越来越远。这十年,我国载人航天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太空家园”建设稳步推进。未来,中国载人航天将会从近地空间走向地月空间,进而迈向深空。中国将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着力在外空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高人类对宇宙的科学认知,扩展和延伸人类活动空间,推动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结合材料并运用“追求真理的过程”的知识,说明发展航天事业,探索浩瀚宇宙是一个不懈追求的过程。27.(2024•长春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下简称“两个结合”),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更好指导中国实践。11年前,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天下观、“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天下为公,万国咸宁”的公平观、“以义为先,义利并举”的义利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自然观等思想文化理念汲取营养,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建设更加美好世界提供中国方案。(1)结合材料,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两个结合”的原因。(2)新时代的青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假如你代表中国参加世界青年发展论坛,请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写两条解码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基因的发言提纲。
2025年菁优高考政治压轴训练1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1.(2024•甘肃模拟)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认为,希腊传说中“捷足的阿喀琉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要想追上乌龟,必须首先到达乌龟出发的地点,而在这段时间里,乌龟已经向前爬了一段距离,阿喀琉斯只能无限地接近乌龟。“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这一认识是因为()①否认了认识过程中感觉与表象的统一②否认了认识过程中判断与推理的统一③否认了理性认识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④否认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解答】①②正确,“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芝诺用主观想象代替了客观事实,这种观点割裂了时间和空间、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一种相对主义,这一认识只是反映一个片段,而不是完整过程,因为否认了认识过程中感觉与表象的统一的感性认识,否认了认识过程中判断与推理的统一的理性认识;③错误,希腊传说中“捷足的阿喀琉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要想追上乌龟,必须首先到达乌龟出发的地点,而在这段时间里,乌龟已经向前爬了一段距离,阿喀琉斯只能无限地接近乌龟,体现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并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础都是实践;④不符合题意,要想追上乌龟,必须首先到达乌龟出发的地点,而在这段时间里,乌龟已经向前爬了一段距离,阿喀琉斯只能无限地接近乌龟,这里涉及了判断和推理,体现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2.(2024•福州模拟)我国掌握了5大门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才摘取了大型客机这一“现代制造业的明珠”,又通过一系列商业运营,才最终让这些存放于“书架”的科学技术,成为了走上“货架”的国产C919大型客机。C919相关技术从存放于“书架”到走上“货架”的过程,说明()A.只有经过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B.存放于“书架”上的民用飞机技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C.国产大飞机的成功实践,是认识和掌握相关民航技术的目的 D.没有对科技的正确认识,就无法进行相关制造业和商业实践【分析】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和特征(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注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而不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认识活动。(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解答】A错误,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B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技术不具有;C符合题意,C919相关技术从存放于“书架”到走上“货架”的过程,说明国产大飞机的成功实践,是认识和掌握相关民航技术的目的;D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没有对科技的正确认识,就无法进行相关制造业和商业实践。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3.(2024秋•黄埔区校级月考)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党章的一次次修改,体现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时代特色;党章的一次次完善,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这体现了()①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限制②真理可以在超越自身中不断发展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4)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真理和谬误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二者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解答】①错误,真理不能超越历史条件限制,真理是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的;②符合题意,党章的一次次修改,体现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时代特色,这体现了真理可以在超越自身中不断发展;③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真理和谬误的转化;④符合题意,党章的一次次完善,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这体现了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4.(2024•涪城区校级模拟)以中国古代科学家墨子命名的“墨子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将首次在空间尺度验证已有百年历史的量子理论的科学性,其研究数据有助于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上保持国际领先。“墨子号”卫星成功发射()A.根本上是为了推动量子理论体系不断完善 B.是颠覆现有理论,重构新型理论的过程 C.说明理论的正确性依赖于是否进行实践检验 D.充分彰显了科学理论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正确指导【分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②认识的发生: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注意: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即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解答】A错误,“墨子号”卫星成功发射根本上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是为了推动量子理论体系不断完善;B错误,“墨子号”卫星成功发射没有颠覆现有理论;C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并不是说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就是正确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也可能是错误的;D符合题意,“墨子号”卫星的成功发射验证已有百年历史的量子理论的科学性,其研究数据有助于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上保持国际领先,说明科学理论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正确指导。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5.(2024秋•静海区校级月考)某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检查评估组对该省某市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检查评估验收,群众测评中总体评价为“好”的占90%,“较好”的占9.5%,没有人投差评票,检查评估组作出了“优良”的评判。检查评估组的评判()①使用的是肯定判断②反映了实际情况③源于人民群众的好评④经受了社会实践的检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判断的表达与类型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②认识的发生: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注意: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即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2.判断的表达与类型(1)判断的表达: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2)判断的分类: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①简单判断:指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②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解答】①②正确,群众测评中总体评价为“好”的占90%,“较好”的占9.5%,没有人投差评票,检查评估组作出了“优良”的评判。检查评估组的评判使用的是肯定判断,反映了实际情况;③错误,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该评判是否经受了社会实践的检验。故选:A。【点评】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6.(2024秋•鄄城县校级月考)2024年7月,中国科学家利用APOGEE近红外恒星光谱巡天数据分析,首次重构了银河系从内到外完整的恒星径向密度分布,发现银河系半光半径约为1.9万光年。这一数据颠覆了过去“银河系的半光半径约1万光年”的假设,开拓了银河系整体物理性质测量、银河系一河外星系交叉对比研究新的维度,将对银河系相关研究产生重要影响。这说明()①人类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前人认识的过程②实践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往往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4)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②认识的发生: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注意: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即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解答】①错误,前人认识中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②③符合题意,中国科学家借助新的技术手段获得了新的研究数据,颠覆了以前的认识,实践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认识具有反复性;④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新的数据颠覆以前认知,不是强调对同一对象有不同的认识。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7.(2024•邵阳三模)漫画《立志前行,从来不晚》(作者:王家春)启示我们()①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事业成功的决定因素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个人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大促进作用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出真知、长才干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实现远大目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②认识的发生: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注意: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即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2、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原理:(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3)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方法论要求:(1)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解答】①错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事业成功,但不是事业成功的决定因素;②错误,社会意识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才能对个人和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③④符合题意,漫画中“立志前行,从来不晚”,启示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勇于实践,强调要树立远大志向,坚持不懈,不断前行,这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故选:D。【点评】解答漫画型选择题时要注意:一要读懂漫画(包括人物、事件、文字、图画等);二要把漫画中的有效信息联系起来,找出主题(注意联系选项);三要将漫画主题思想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确定正确的选项。8.(2025•江苏模拟)新疆塔里木河畔的罗布湖渔民,在借鉴沿海海鲜养殖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调制湖水盐碱度、科学饲养等新方法,养殖出螃蟹、三文鱼、澳洲龙虾等海鲜,使海鲜养殖从以前的“不可能”变为现在的“可能”。由此可见()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③人们可以改变规律造福人类④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和特征;联系的客观性1、实践的含义和特征(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注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而不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认识活动。(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联系的客观性(1)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注意: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虽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解答】①④符合题意,罗布湖渔民通过调制湖水盐碱度、科学饲养等新方法,养殖出螃蟹、三文鱼、澳洲龙虾等海鲜,使海鲜养殖从以前的“不可能”变为现在的“可能”,由此可见,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也说明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不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没有涉及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③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能被改变的。故选:B。【点评】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9.(2024•滨州二模)从“躺在山坡放牛牧星”,到“真的去天上摘星星”,航天员桂海潮的人生轨迹令人感奋;“90后”青年杨安仁扎根山区辛勤耕耘,让油桐林成为造福乡亲们的“绿色油库”……一个个励志故事诠释着梦想的力量,激扬着新时代奋斗者的精气神。唯有实干才能拨动命运的齿轮,唯有奋斗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材料表明()①实践是不断发展着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具有无限性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③在价值观指引下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④实干奋斗才能服务人民,是我们实现价值的根本途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现人生价值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②认识的发生: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注意: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即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2、实现人生价值(1)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先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引导着我们不断地前进,不会在人生的道路走偏,会让我们一直朝着我们的目标努力。(2)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处理与他们的关系,使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道路上的重要一步,只要与别人不断互帮互助,才能让我们走的更加远,毕竟无论什么时代,都是以人为本的时代。很多事,都必须要人亲自去完成的。(3)学会处理与社会的关系学会处理与社会的关系,我们发展社会,恰恰社会也成就了我们,所以我们要知道,到社会成就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要回报社会,让社会发展的更加好,我们才能在人生价值的道路上走的更远。(4)拥有正确的理想信念用了正确的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在人生价值这条荆棘的道路一直坚持着走下去,因为我们的信念会一直支持着我们,警示着我们,让我们不断地努力。(5)不断地创造和奋斗要想实现人生价值,就要不断地创造和奋斗,只有不断地创造和奋斗,我们才会收获更多,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地有价值。(6)不断追求更高的成就有很多人,当他们有了一些小成就之后,他们就以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要不断地追求更高的成就,实现人生价值是一直走在路上的,从未停止。【解答】①不合题意,一个个励志故事诠释着梦想的力量,激扬着新时代奋斗者的精气神。唯有实干才能拨动命运的齿轮,唯有奋斗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材料强调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没有体现认识的无限性;②④符合题意,唯有实干才能拨动命运的齿轮,唯有奋斗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表明实干奋斗才能服务人民,是我们实现价值的根本途径;③错误,在正确价值观指引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和说法错误的选项。10.(2024秋•扬州月考)先前,罗马人认为米开朗琪罗的壁画《创世纪》具有预示当地天气变化的“特异功能”:如果壁画中人物服饰处的淡红色转变成蓝色,天空就会艳阳高照;反之,如果从蓝色变成淡红色,则预示着可能要下雨。后来,人们发现是壁画的颜料中混进了二氯化钴,无水二氯化钴显现为蓝色,而含有结晶水的二氯化钴显现为红色。该认识过程表明()A.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C.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D.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分析】本题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1)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相互联系的形式获取事物表面的和初步的认识。感性认识是人的意识与外部世界取得联系的基本形式。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片面性与主观性的特点。感性认识是为开展理性认识提供思维素材的初级认识形式。(2)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级认识形式。理性认识通过概念、推理和判断等三种循序渐进的形式对事物展开本质及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抽象性与客观性的特点。理性认识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高级认识形式。【解答】A错误,材料强调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而没有涉及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B错误,材料强调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而没有涉及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C错误,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但材料强调的是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D正确,材料中,人们发现是壁画的颜料中混进了二氯化钴,无水二氯化钴显现为蓝色,而含有结晶水的二氯化钴显现为红色,这说明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11.(2024•太原三模)约20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一颗“超级太阳”在燃料耗尽时坍缩爆炸,发出了伽马射线暴GRB221009A,我国科研人员通过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简称“拉索”)首次完整监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爆发全过程,刷新了人们对伽马暴的认知。这表明()①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前人认识的探索过程②科研意识的转变程度决定了科研水平达到的高度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揭示宇宙奥秘的重要条件④认识工具的进步推动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解答】①错误,“不断推翻前人认识”说法错误;②错误,“决定”说法错误,夸大了科研意识的转变程度的作用;③④正确,我国科研人员通过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首次完整监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爆发全过程,刷新了人们对伽马暴的认知。这表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揭示宇宙奥秘的重要条件;认识工具的进步推动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发展。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12.(2024•铜川模拟)今年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30年。30年来,中国航天人成就了一个个“高光时刻”。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乘组在空间站组工作生活了183天后成功返回。从开展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到进行出舱活动安装相关装置,再到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空间站建造关键技术至此得到了全面验证。这表明()①只有通过航天实践才能获得关于太空的真理性认识②航天员的太空试验是检验航天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③获得关于太空的真理性认识是探索太空的根本目的④一代代中国航天人接续奋斗是获得成功的可靠保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②认识的发生: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注意: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即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解答】①错误,获得认识的途径是多样的,而航天实践只是其中的一个途径;②符合题意,从开展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到进行出舱活动安装相关装置,再到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空间站建造关键技术至此得到了全面验证,这表明航天员的太空试验是检验航天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③错误,探索太空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的利用太空,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服务;④符合题意,30年来,中国航天人成就了一个个“高光时刻”,这表明一代代中国航天人接续奋斗是获得成功的可靠保障。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13.(2024•衡阳二模)新思想引领新征程。2023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在战胜挑战中不断发展壮大。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稳”“进”“好”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只有通过科学理论的能动性体现出来②要在不断地解决新问题中发挥理性认识指导实践的作用③作为真理性认识,科学理论在实践中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引领力④新思想的价值不论多么巨大,终将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得以实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和特征(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注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而不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认识活动。(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解答】①错误,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指能将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并不是通过意识的能动性体现出来;②正确,依据题意,材料说明思想对实践积极的反作用,要发挥理性认识指导实践的作用;③不合题意,材料强调思想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未强调感召力和引领力;④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新思想的价值不论多么巨大,终将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得以实现。故选:C。【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解答时要仔细审读材料,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14.(2024秋•高新区校级月考)我国自主设计实施的海上第一深井垂直深度不到2000米,但在海底地下的水平方向钻进长度达到8689米,日产原油超过700吨。近年来,我国深海科技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如“深海勇士”号潜水器、“雪龙2”号破冰船等,深海科技正带领我们逐步探索海底世界丰富的资源和无数未解之谜。深海科技的发展表明()①意识直接现实性能把观念存在变为现实存在②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实验承载着人类的目的性③深海技术的应用能提高人们探索世界的能力④深海探索根本目的是获得对海洋运动的认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解答】①错误,实践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而科学知识属于认识;②③正确,材料中指出我国深海科技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深海科技正带领我们逐步探索海底世界丰富的资源和无数未解之谜,这表明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实验承载着人类的目的性,深海技术的应用能提高人们探索世界的能力;④错误,深海探索的根本任务是用于指导实践,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是揭示海洋运动的规律。故选:C。【点评】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15.(2024•吉首市模拟)读如图漫画《简单是由复杂来支撑的》(作者:郑辛遥)。该漫画表明()①“复杂”由“简单”构成,离开了“简单”就不可能有“复杂”②“复杂”都是从“简单”开始的,是“简单”积累的必然结果③认识“简单”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揭示“复杂”是认识的任务④“简单”与“复杂”是统一的,“复杂”通过“简单”呈现出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②认识的发生: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注意: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即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解答】漫画《简单是由复杂来支撑的》钟表的转动背后是复杂的一系列零件配套,这启示我们对事物表面联系的认识要上升到对内部联系的认识,整体正常发挥功能依赖于各部分正常发挥功能。①不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简单”是由“复杂”构成的,离开了“复杂”就不可能有“简单”;②不合题意,漫画没有涉及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③符合题意,“简单”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揭示“复杂”是认识的任务;④符合题意,“简单”与“复杂”是统一的,“复杂”通过“简单”呈现出来。故选:D。【点评】解答漫画型选择题时要注意:一要读懂漫画(包括人物、事件、文字、图画等);二要把漫画中的有效信息联系起来,找出主题(注意联系选项);三要将漫画主题思想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确定正确的选项。16.(2024秋•南安市校级月考)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通过对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雷达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获得了祝融号着陆区表面以下0至80米深度的浅表精细结构和物性特征,未发现液态水存在的证据,但目前还无法排除盐冰存在的可能性,有待后续的实验。这为深入认识火星地质演化与环境、气候变迁提供了重要依据。上述材料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有()①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推动着人类实践活动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②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③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真理要在与谬误的斗争中发展④要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中推动认识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②认识的发生: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注意: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即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解答】①错误,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真理不包含着谬误成分;②④符合题意,研究团队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获得了火星浅表精细结构和物性特征,未发现液态水存在的证据,但目前还无法排除盐冰存在的可能性,有待后续的实验。说明要在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中推动认识发展;这从认识论的角度可以得出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③不合题意,材料中并没有强调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也没有强调真理与谬误相互斗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17.(2024•靖远县校级模拟)毛主席曾经指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生活中有些人所谓的“明白”,其实只是“感觉到了”,而并没有真正“理解”。这说明了()①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具有辩证统一关系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主体对客观的反映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同一阶段的两种反映形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1)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相互联系的形式获取事物表面的和初步的认识。感性认识是人的意识与外部世界取得联系的基本形式。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片面性与主观性的特点。感性认识是为开展理性认识提供思维素材的初级认识形式。(2)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级认识形式。理性认识通过概念、推理和判断等三种循序渐进的形式对事物展开本质及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抽象性与客观性的特点。理性认识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高级认识形式。【解答】①②正确,材料中“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说明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未强调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共同点;④错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两个不同阶段、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把握题干关键字眼,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18.(2024•福建二模)学界以前对黍稷这一古老作物的起源地一直存在争论。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在对全球516份黍稷核心种质资源群体结构进行解析,构建了首个黍稷泛基因组和迄今最为全面的高质量基因组变异图谱,首次从分子层面证明黍稷单独起源于中国。但科学家目前对黍稷品种资源的起源、群体遗传结构等基础问题尚不清晰,无法开展育种工作。上述材料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①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主客观因素而产生差异②人们的感性认识必须发展、深化到理性认识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和不完善的④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是人类永恒的使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4)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解答】①符合题意,学界以前对黍稷这一古老作物的起源地一直存在争论,说明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因主客观因素而产生差异;②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体现了科学家们对于黍稷这一古老作物的起源地这一问题的认识的不断发展,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没有涉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也没有体现出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是有条件的;④符合题意,近年来中国科学家首次从分子层面证明黍稷单独起源于中国,但对黍稷品种资源的起源、群体遗传结构等基础问题的认识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19.(2024•宁化县校级开学)广西某农业专业大学生回乡后,偶然看到高达2.2米的巨型稻,非常吃惊。向农户了解后,得知该水稻比普通水稻亩产高出约200斤,具有高产、耐旱、耐淹涝和抗病虫害等优点。通过查询资料和向导师请教,该学生深入了解该水稻种子的培育机制、基因原理及栽培注意事项。在家人帮助下,他购买了该水稻种子并试种了一块田。该大学生对该巨型稻的认知()①经历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②经历了一个由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③经历了一个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的过程④经历了一个由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的过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1)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相互联系的形式获取事物表面的和初步的认识。感性认识是人的意识与外部世界取得联系的基本形式。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片面性与主观性的特点。感性认识是为开展理性认识提供思维素材的初级认识形式。(2)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级认识形式。理性认识通过概念、推理和判断等三种循序渐进的形式对事物展开本质及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抽象性与客观性的特点。理性认识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高级认识形式。【解答】①③正确,该大学生偶然看到巨型稻,向农户了解到其具有高产、耐旱、耐淹涝和抗病虫害等优点;通过查询资料和向导师请教,深入了解该水稻种子的培育机制、基因原理及栽培注意事项……该大学生对该巨型稻的认知经历了一个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②错误,思维具体是由思维抽象上升而来的;④错误,相较于同一主体来说,直接经验不能成为间接经验。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20.(2024•岳阳县校级开学)“我才夹了一筷子,你就送我一桌子。”一些互联网内容平台提供商为了追求用户黏性,以便使自己获得更多的“流量”,便运用大数据算法,根据用户的习惯,推送他们“喜欢”的信息,于是用户以为浏览了许多信息,得到了许多反馈,实则信息非常单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信息茧房”。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要善于超越现有的历史条件,跳出信息怪圈②需通过实践获取认识、用认识去指导实践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和规律认识该现象④认识受限制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②认识的发生: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解答】①错误,历史条件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因此,历史条件是不能超越的;②④正确,一些互联网内容平台提供商为了追求用户黏性,以便使自己获得更多的“流量”,便运用大数据算法,根据用户的习惯,推送他们“喜欢”的信息,于是用户以为浏览了许多信息,得到了许多反馈,实则信息非常单一。这说明需通过实践获取认识、用认识去指导实践,认识受限制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③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规律。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辨别能力,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1.(2024春•涟源市期末)农谚有云,“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是因为在北方,一层厚厚而疏松的积雪,像给小麦盖了一床御寒的棉被。雪中所含的氮素,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雪水温度低,能冻死地表层越冬的害虫,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来年收获就多。农业谚语源于农民的农业生产实践。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农业谚语()①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说明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③表明农业生产规律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④意味着人们在自然规律面前无能为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②认识的发生: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注意: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即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方法论要求①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解答】①正确,农业谚语源于农民的农业生产实践,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错误,联系是普遍的,但同时又是客观的、有条件的,说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是错误的;③正确,农业谚语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这表明农业生产规律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④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说人们在自然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是错误的,否认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故选:A。【点评】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22.(2024•安徽三模)2024年1月,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在发射时要经受火箭发动机产生的巨大噪声带来的考验。为了保证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飞船在地面研制阶段要进行噪声试验。为了模仿火箭起飞升空时发出的噪声,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制了新一代噪声试验控制系统。由此可见()①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认识具有反复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和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的含义和特征(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注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而不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认识活动。(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2)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解答】①错误,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③正确,依据题意,根据材料“为了保证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飞船在地面研制阶段要进行噪声试验。为了模仿火箭起飞升空时发出的噪声,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制了新一代噪声试验控制系统”可知,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认识的反复性。故选:C。【点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23.(2024•合肥二模)2023年,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就。在生物技术领域,中国科学家通过CRISPR技术在精准医疗和基因编辑方面取得突破,成功研发出新的治疗遗传疾病的方法。这表明()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两者相互渗透、包含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③重大科技成就发挥了上层建筑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和特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1、实践的含义和特征(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注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而不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认识活动。(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1)感性认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业务员年终个人工作小结(二篇)
- 2025年三中高二五班班级班主任工作总结(2篇)
- 2025年上半年食堂负责人个人工作总结范例(2篇)
- 2025年三治三提剖析查摆阶段总结参考(2篇)
- 2025年上半年中小企业依法行政工作要点总结(三篇)
- 公司施工副经理安全生产责任制模版(3篇)
- 2025年一个月工作总结(四篇)
- 县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模版(二篇)
- 2025年3月公司工作总结样本(五篇)
- 物业工程部维修工岗位职责模版(2篇)
- 学校自习室管理及收费方案
- 自来水工程施工方案
- 2024年度科研机构实验技术人员劳务派遣合作框架
- 2023年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秋季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 2025七年级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 2025年护理部护士理论培训计划
- 环保管家管家式管家式一站式服务合同
- 医疗废物污水培训
- 防网络电信诈骗主题班会
- 癫痫持续状态中国专家共识
- 污水厂清淤泥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