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PAGE1PAGE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2023年7月济南市高一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哺乳动物体内的某种Rab8蛋白由207个氨基酸组成,可分为“活性”与“非活性”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其转换过程如下图所示,GTP是指鸟苷三磷酸。该种“活性”Rab8与EHBP1蛋白部分结构发生相互作用,进而使其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参与囊泡运输。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该种Rab8蛋白中最多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B.Rab8蛋白的合成在核糖体上,其空间结构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蛋白质变性C.该种Rab8蛋白从“非活性”状态转化到“活性”状态时,接受GTP提供的磷酸使蛋白质结构磷酸化D.该种Rab8蛋白通过与肌动蛋白部分结构相互作用,转变成“活性”状态,参与囊泡的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详解】A、由题意可知,Rab8蛋白由207个氨基酸组成,至少有一个游离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A错误;B、Rab8蛋白存在“活性”与“非活性”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说明其空间结构的改变不会导致蛋白质变性,B正确;C、由图示可知,Rab8蛋白从“非活性”状态转化到“活性”状态时,GDP接受GTP提供的磷酸和能量形成GTP,然后GTP使Rab8蛋白质结构磷酸化,C错误;D、Rab8与EHBP1蛋白部分结构首先发生相互作用,进而使其再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参与囊泡运输,D错误。故选B。2.当细胞胞吞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细胞需要胞吐大分子时,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对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膜的大分子没有识别功能B.胞吞、胞吐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们需要细胞提供能量C.胞吞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可以被溶酶体降解D.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属于胞吐【答案】A【解析】【分析】胞吞和胞吐的过程,大分子物质与膜上蛋白质结合细胞膜内陷、分离形成囊泡,而后大分子物质在囊胚的包裹下进入细胞内。大分子物质与膜上蛋白质结合细胞膜外凸、分离囊泡,而后随着细胞膜的流动大分子物质排出细胞外。胞吞和胞吐过程的发生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详解】A、题意显示,当细胞胞吞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与膜上的蛋白质识别并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可见细胞对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膜的大分子有识别功能,A错误;B、胞吞、胞吐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该过程的发生需要细胞提供能量,B正确;C、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胞吞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可以被溶酶体降解,C正确;D、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是分泌蛋白,其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属于胞吐作用,D正确。故选A。3.下列关于“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内容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新鲜肝脏研磨液是促进过氧化氢快速分解的催化剂B.实验中温度、催化剂和反应物的浓度是自变量,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是因变量C.将2号试管放在60℃左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冒出的情况D.设置空白对照组的目的是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过氧化氢不容易分解【答案】A【解析】【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催化剂。无关变量是对实验结果有影响、但是不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量,比如:过氧化氢浓度和剂量、实验室温度、肝脏的新鲜程度等。【详解】A、该实验中新鲜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是促进过氧化氢快速分解的生物催化剂,A正确;B、“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自变量是反应条件,因此温度、催化剂种类是自变量,而反应物的浓度是无关变量,B错误;C、为使实验效果明显,应将2号试管放在90℃左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冒出的情况,C错误;D、设置空白对照组的目的是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过氧化氢容易分解,D错误。故选A。4.选取同一显微镜视野中洋葱外表皮细胞,测量其细胞长度(l1)和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植物细胞)长度(l2),通过引流法将其置于3%KNO3,溶液中。此后在几个时间点得到该细胞的l2/l1比值,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时间(分钟)012345678l2/l110085.887.388.692.493.394.397.199A.细胞对相关物质的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导致l2/l1比值变化B.推测3分钟内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收缩C.实验中KNO3溶液浓度先降低后升高,在8分钟时基本恢复初值D.依据表中的数据无法判断该细胞在8分钟时达到水分交换平衡【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表格可知:l1和l2分别代表细胞的长度和原生质体长度,故l2/l1的比值越小,说明细胞失水越严重。洋葱外表皮细胞置于3%KNO3溶液中,由表格数据说明,先质壁分离,然后质壁分离逐渐复原。【详解】A、细胞对水分子的被动运输、对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的主动运输,导致l2/l1比值变化,A正确:B、由表格可知,3分钟内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伸缩程度不同,是质壁分离发生的内因,B正确;C、实验中细胞失水KNO3溶液浓度先降低,与此同时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经主动运输进入洋葱外表皮细胞,导致细胞吸水,在8分钟时KNO3溶液浓度不一定能够恢复初值,C错误;D、依据表中的数据l2/l1还没有达到100%,无法判断该细胞在8分钟时达到水分交换平衡,D正确。故选C。5.下图为腺苷三磷酸的分子结构示意图,a、b表示相应的结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表示腺嘌呤,P表示磷酸基团B.b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之一C.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来自腺苷三磷酸和还原型辅酶ⅡD.腺苷三磷酸中的三个磷酸基团均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a表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b表示腺苷一磷酸,又叫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详解】A、a表示腺苷,包括腺嘌呤与核糖,P表示磷酸基团,A错误;B、核酸包括DNA和RNA,b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只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B错误;C、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来自光反应产生腺苷三磷酸(ATP)和还原型辅酶Ⅱ(NADPH),C正确;D、腺苷三磷酸中的三个磷酸基团中远离A的磷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而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容易脱离,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D错误。故选C。6.下图表示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物质能量转化过程。其中A、B、C表示三种不同的物质,甲、乙代表能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是H2O,在叶绿体内膜上被消耗,在线粒体内膜上生成B.B是O2,其生成源于水的分解,其消耗伴随能量的释放和转移C.C是CO2,在叶绿体基质中被消耗,在线粒体基质中生成D.能量甲可被光合作用色素吸收传递和转化,能量乙可能是热能和化学能【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能量甲用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甲是光能,A代表水,B代表氧气,C代表二氧化碳,大多数生物的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大多数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数储存在ATP中。【详解】A、A是H2O,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在线粒体内膜上生成,A错误;B、B是O2,其生成源于光反应过程中水的分解,其消耗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该过程伴随能量的释放和转移,B正确;C、C是CO2,在叶绿体基质中参与暗反应被消耗,在线粒体基质中通过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生成,C正确;D、能量甲是光能,可被光合作用色素吸收、传递和转化,能量乙可能是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D正确。故选A。7.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跨膜运输的方式根据是否需要消耗能量分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根据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消耗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的水解。【详解】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根据题意可知,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值明显下降,说明H+含量增加,进而推知: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细胞外,A正确;对比②中两组实验可知,蓝光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细胞外需要通过H+-ATPase,且原先细胞内pH值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因此该H+为逆浓度梯度转运,B正确;由题意可知H+-ATPase具有ATP水解酶活性,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C错误;由①中的实验可知,最初细胞内pH值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但暗处理后溶液浓度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D正确。8.下图为某动物个体内发生细胞分裂的有关图像,图1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图3、图4是细胞分裂的部分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依据图1中AB段曲线可以判定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B.图2和图4可分别对应着图1中的FG和CDC.图1中EF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D.图3中没有细胞板的出现,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图1显示的是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时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图2细胞所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图3细胞所处时期为有丝分裂末期;图4细胞所处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详解】A、图1显示的是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时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AB段代表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能出现该时期,不能判定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B、图2细胞染色体着丝粒已经分裂,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对就图1中的FG;图4细胞所处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可分别对应着图1中的CD,B正确;C、图1中CD段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FG段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EF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C正确;D、图3细胞没有细胞壁,且细胞在中部缢裂,为动物细胞的分裂,没有细胞板的出现,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D正确。故选A。9.科研人员从大黄鱼中分离出具有高传代能力的肌肉干细胞、脂肪干细胞。以可食用凝胶构建鱼肌支架,产生类似自然鱼肉的结构和纹路,并通过调控信号通路诱导附着在鱼肌支架上的肌肉干细胞、脂肪干细胞分化并有规则地生长,成功用组织状细胞培养出鱼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条大黄鱼的肌肉干细胞、脂肪干细胞中含有的核酸、蛋白质种类相同B.肌肉干细胞沿鱼肌支架有规则地生长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人工培养的鱼肉是由活细胞增殖而成,不需要进行食品安全性评估D.鱼肉的培养成功说明大黄鱼肌肉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核酸包括DNA和RNA,同一条大黄鱼肌肉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所含DNA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中的RNA和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A错误;B、肌肉干细胞沿鱼肌支架有规则地生长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发生了细胞的分化,B正确;C、人工培养的鱼肉是在体外培养而成,与正常的自然状态的鱼肉不同,仍需进行食品安全性评估,C错误;D、细胞核具有全能性是指分化为完整个体潜能,鱼肉的培养成功说明大黄鱼肌肉干细胞、脂肪干细胞不能说明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错误。故选B。10.机体内的细胞衰老和死亡是常见现象,在个体发育的早期也会发生,个体的衰老是机体各部分组织细胞衰老的总体反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自由基学说,自由基可损伤线粒体内膜,从而造成ATP合成和细胞能量供应不足B.在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松散,DNA的功能受到抑制,蛋白质合成减少C.在成熟组织中细胞的凋亡可以平衡细胞的增殖,这是维持组织正常形态和机能所必需的D.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是由基因调控的,机体内不同功能的细胞凋亡速度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1、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1)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2)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丧失。(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4)衰老的细胞内代谢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凋亡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具有积极意义。【详解】A、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可产生大量ATP,而自由基可损伤生物膜上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从而可损伤线粒体内膜,造成ATP合成和细胞能量供应不足,A正确;B、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B错误;C、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两个过程共同维持机体内器官和组织细胞数目的稳定性,因此,在成熟组织中细胞的凋亡可以平衡细胞的增殖,这是维持组织正常形态和机能所必需的,C正确;D、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现象,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是由基因调控的,机体内不同功能的细胞凋亡速度不同,D正确。故选B。11.某二倍体昆虫中,雌虫是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雄虫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某对雌雄虫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如下表所示。这对昆虫的基因型是()子代性别基因型子代雌虫BBEEBBEeBbEEBbEe子代雄虫BEBebEbeABbEe和be B.BbEe和bE C.BbEe和BE D.Bbee和BE【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某二倍体昆虫中,雌虫是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雄虫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则雄虫是单倍体生物,雌虫是二倍体生物,据此分析作答。【详解】据题意可知,该昆虫的熊虫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子代中雄蜂基因型是BE、Be、bE、be,所以亲代雌虫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BE、Be、bE、be,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知亲本雌性的基因型是BbEe;子代雌虫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子代中雌蜂基因型是BBEE、BBEe、BbEE、BbEe,而卵细胞的基因型是BE、Be、bE、be,则精子的基因型是BE,由此可知亲本雄虫的基因型是BE,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研究人员调查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情况,得到相关的家族遗传系谱图。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为1/289,I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XY同源现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Ⅲ2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Ⅰ2的概率为1C.Ⅱ2与正常女性结婚,子代患甲病的概率为1/36D.Ⅱ4和Ⅱ5再生一个孩子患两病的概率为1/16【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Ⅰ3和Ⅰ4没有患甲病,生下患甲病的女儿Ⅱ6,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用A、a表示,Ⅰ3和Ⅰ4的基因型为Aa,Ⅱ6的基因型为aa;Ⅰ1和Ⅰ2没有患乙病,生下患乙病的儿子Ⅱ2,其中Ⅰ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用B、b表示,Ⅰ1和Ⅰ2的基因型为XBXb、XBY,Ⅱ2的基因型为XbY。【详解】A、Ⅰ1和Ⅰ2没有患乙病,生下患乙病的儿子Ⅱ2,其中Ⅰ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4和Ⅱ5不患乙病,生下患乙病的儿子Ⅲ2,假设用B、b表示,Ⅱ4和Ⅱ5的基因型为XBXb、XBY,Ⅲ2的基因型为XbY,Ⅰ1和Ⅰ2的基因型为XBY、XBXb,故Ⅲ2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Ⅰ2的概率为1,B正确;C、Ⅰ1和Ⅰ2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_、aa,故Ⅱ2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为1/289,即aa为1/289,a的基因频率为1/17,A为16/17,AA为16/17×16/17=256/289,Aa为2×1/17×16/17=32/289,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256/289÷(256/289+32/289)AA,32/289÷(256/289+32/289)Aa,即8/9AA、1/9Aa,所以Ⅱ2(Aa)与正常女性(8/9AA,1/9Aa)结婚,子代患甲病的概率为1/9×1/4=1/36,C正确;D、Ⅰ1和Ⅰ2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_、aa,故Ⅱ4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Ⅰ3和Ⅰ4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Ⅱ5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Ⅱ4和Ⅱ5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2/3×1/4=1/6,关于乙病Ⅱ4和Ⅱ5的基因型为XBXb、XBY,Ⅱ4和Ⅱ5再生一个孩子,患乙病的概率为1/4,故Ⅱ4和Ⅱ5再生一个孩子患两病的概率为1/6×1/4=1/24,D错误。故选D。13.关于某果蝇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存在同源染色体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性别决定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丝分裂中不存在性别决定【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2)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有丝分裂的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会发生着丝粒(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的分离,A正确;B、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但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存在同源染色体,B正确;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都是一次;但细胞分裂次数不同,分别为一次和两次,C正确;D、性别决定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不存在性别决定,D错误。故选D。14.科学家利用32P标记基因组成为hr+和h+r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保温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有34%hr+、42%h+r、12%h+r+、12%hr四种类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的裂解是搅拌引起的B.经半保留复制,子代噬菌体的DNA全部被32P标记C.基因h、h+和r、r+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新类型的出现说明少数T2噬菌体发生了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分析】T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详解】A、搅拌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开,不会导致大肠杆菌裂解,A错误;B、由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结合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可知,只有少量子代噬菌体的DNA被32P标记,B错误;C、T2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染色体,C错误;D、亲代T2噬菌体的基因组成为hr+和h+r,子代出现了少数新类型(h+r+、hr),这说明少数T2噬菌体发生了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D。15.dsRNA(单链RNA折叠形成的双链RNA)解链分开产生的siRNA先与蛋白质结合形成RISC复合物,再与mRNA对应片段结合形成部分双链RNA,最后使mRNA被降解,从而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siRNA与对应识别的mRNA的碱基序列相同 B.RISC复合物中可能含有破坏mRNA中氢键的酶C.siRNA阻碍了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D.通过siRNA可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dsRNA(单链RNA折叠形成的双链RNA)解链分开产生的siRNA先与蛋白质结合形成RISC复合物,再与mRNA对应片段结合形成部分双链RNA,最后使mRNA被降解,从而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详解】A、siRNA与对应识别的mRNA的碱基序列互补,A错误;B、根据题意“RISC复合物与mRNA对应片段结合形成部分双链RNA,最后使mRNA被降解”,推测RISC复合物中可能含有破坏mRNA中磷酸二酯键的酶,B错误;C、由于在siRNA作用下,mRNA最后被降解,使其不能继续翻译,因此siRNA阻碍了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C错误;D、通过siRNA可抑制某些基因的翻译过程,若抑制的是致病基因的翻译,则可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D正确。故选D。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下图是由50个氨基酸合成的某蛋白质激素结构简图,其中二硫键(-S-S-)是2个-SH被氧化而形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激素中的肽键、二硫键的形成都可来自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B.该激素的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氢全部来自氨基C.每条肽链中游离氨基的数目与参与构成该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无关D.这些氨基酸合成该激素后,分子量减少了870【答案】D【解析】【分析】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详解】A、该激素中的肽键的形成来自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而二硫键是2个-SH脱氢而形成的,A错误;B、该激素的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氢一个来自氨基,另一个来自羧基,B错误;C、每条肽链中游离氨基的数目与参与构成该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有关,因为决定氨基酸种类的R基上也可能存在游离的氨基,C错误;D、蛋白质合成时减少的分子量为失去的水分子量和脱去H的量,即(50-2)×18+6=870,D正确。故选D。17.黑藻是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池塘、湖泊等淡水中,是一种易获得的理想实验材料。研究小组利用黑藻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黑藻叶肉细胞观察细胞质流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每个细胞的细胞质流动方向相同B.利用黑藻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或失水时,若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可观察到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C.可通过在遮光条件下测CO2释放速率来研究黑藻的呼吸速率D.若研究CO2浓度对黑藻光合速率的影响,可向各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来控制自变量【答案】AB【解析】【分析】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详解】A、不同叶肉细胞的细胞质流动方向不一定相同,A错误;B、蔗糖不能被黑藻细胞吸收,所以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但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B错误;C、植物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可通过在遮光条件下测CO2释放速率来研究黑藻的呼吸速率,C正确;D、若研究CO2浓度对黑藻光合速率的影响,可向各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来控制自变量,D正确。故选AB。18.某二倍体植物植株高度由4对等位基因控制(A/a、B/b、C/c、D/d),这4对基因独立遗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并且具有叠加性,如AABBCCDD植株高为32cm,aabbccdd植株高度为16cm,现有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两植株进行杂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亲本植株的高度都为24cmB.F1植株基因型有12种,表型有6种C.F1中植株高度为24cm的个体占3/8D.取F1中28cm个体与20cm个体杂交,其子代最矮个体高20cm【答案】ACD【解析】【分析】某二倍体植物植株高度由4对等位基因控制(A/a、B/b、C/c、D/d),这4对基因独立遗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并且具有叠加性,如AABBCCDD植株高为32cm,说明一个显性基因决定的高度为4cm,aabbccdd植株高度为16cm,说明一个隐性基因决定的高度为2cm。【详解】A、根据AABBCCDD植株高为32cm,说明一个显性基因决定的高度为4cm,aabbccdd植株高度为16cm,说明一个隐性基因决定的高度为2cm。因此AaBBccDd和aaBbCCDd由于都含有4个显性基因和4个隐性基因,故高度均为4×4+2×4=24cm,A正确;B、亲本为AaBBccDd和aaBbCCDd,子一代基因型为2×2×1×3=12种,AaBBccDd和aaBbCCDd均能产生含有3个显性基因的配子、2个显性基因的配子,1个显性基因的配子,因此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的子代中会出现含有6个显性基因的个体、5个显性基因的个体,4个显性基因的个体,3个显性基因的个体,2个显性基因的个体,对应的高度分别为4×6+2×2=28cm、4×5+2×3=26cm、4×4+2×4=24cm、4×3+2×5=22cm、4×2+2×6=20cm,即表型有5种,B错误;C、亲本为AaBBccDd和aaBbCCDd,F1中植株高度为24cm的个体是含有4个显性基因的个体,基因型有AaBbCcDd、aaBbCcDD、aaBBCcDd、AaBBCcdd,所占概率为1/2×1/2×1×1/2+1/2×1/2×1×1/4+1/2×1/2×1×1/2+1/2×1/2×1×1/4=3/8,C正确;D、取F1中28cm个体(含有6个显性基因的个体)与20cm个体(含两个显性基因)杂交,由于28cm个体(含有6个显性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含有两个隐性基因,而20cm个体(含两个显性基因)产生的配子最多含有4个隐性基因,因此形成的子代最多含有6个隐性基因,同时含有两个显性基因,故子代最矮个体高6×2+2×4=20cm,D正确。故选ACD。19.细胞中某段DNA分子转录形成mRNA时,RNA特异性腺苷脱氨酶(ADAR)与DNA结合并催化mRNA特定部位的腺苷基团脱去氨基转变为肌酐,肌酐易被识别为鸟苷,最终可能导致基因表达出现异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注:终止密码子为UAA,UGA,UAG)()A.以DNA的双链为模板转录形成RNA时,游离的核糖核苷酸添加到RNA3'端B.若ADAR的作用发生在终止密码子上,则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可能不变C.经ADAR作用的mRNA与正常mRNA相比,分子中G+C/A+U的比值上升D.ADAR对mRNA发挥作用而产生的变异可以稳定遗传【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催化,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在核糖体。【详解】A、转录形成RNA时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的过程,A错误;B、若ADAR的作用发生在终止密码子上,则可能使终止密码子变为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因此可能会使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增加,B错误;C、由于RNA特异性腺苷脱氨酶(ADAR)与DNA结合并催化mRNA特定部位的腺苷基团脱去氨基转变为肌酐,因此经ADAR作用的mRNA中A减少,与正常mRNA相比,分子中(G+C)/(A+U)的比值上升,C正确;D、RNA特异性腺苷脱氨酶(ADAR)是最常见的RNA修饰工具,对于遗传物质是DNA的生物来说,ADAR对RNA修饰后引发的变异一般不会遗传给下一代,D错误。故选C。20.科学家发现了人类已经灭绝的亲戚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并进行测序。在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中残存的DNA片段,称为古DNA。古DNA和现代生物的DNA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NA序列的稳定性很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标本中的DNA存在被降解甚至被其他生物DNA污染的问题。DNA本身也存在半衰期,且受温度及其他环境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破解古DNA的遗传信息,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B.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古DNA与现代生物DNA分子的差异,杂合双链区的部分越少,说明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C.对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进行测序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其与人类的亲缘关系D.只依据DNA的衰变速度,就可以准确推测出尼安德特人所生存的年代【答案】BD【解析】【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详解】A、古DNA和人类的DNA的稳定性很高,又存在差异性,由于DNA分子具有特异性,破解古DNA的遗传信息,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A正确;B、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古DNA与现代生物DNA分子的差异,杂合双链区的部分越多,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越高,说明在生物进化过程中,DNA碱基序列发生的变化越小,亲缘关系越近,B错误;C、对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进行测序,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其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是生物进化的分子水平证据,C正确;D、由于DNA本身也存在半衰期,且受温度及其他环境的影响,因此只依据DNA的衰变速度,不可以准确推测出尼安德特人所生存的年代,D错误。故选BD。三、非选择题21.细胞内几乎所有蛋白质的合成都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开始。下图为细胞质中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输入细胞内各结构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结构①②这两种细胞器均含有__________(物质)控制蛋白质合成,该物质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可用文字和箭头表示为__________。(2)蛋白质进入细胞核是通过__________转运的,穿过了__________层生物膜。蛋白质从胞质溶胶运入内质网、线粒体或叶绿体是由位于细胞器膜上的蛋白质转运体转运的。被转运的蛋白质分子通常必须伸展以穿过膜,体现了生物膜的__________特性。图示蛋白质进入线粒体穿过了__________层生物膜,该过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____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3)蛋白质从内质网或从生物膜系统的一个区室到另一个区室的转运是被转运囊泡摆渡的。囊泡可与不同的生物膜融合,因为生物膜结构的基本支架都是__________。这种运输方式依赖于生物膜结构的__________特点,该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答案】(1)①.核酸②.DNARNA蛋白质(2)①核孔②.0③.选择透过性④.2⑤.发生(3)①.磷脂双分子层②.流动性③.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解析】【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小问1详解】结构①叶绿体、②线粒体,这两种细胞器均含有核酸,能够控制蛋白质合成,属于半自主细胞器,该物质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可用文字和箭头表示为DNARNA蛋白质。【小问2详解】蛋白质是大分子,进入细胞核需要通过核孔,穿过0层生物膜,被转运的蛋白质分子通常必须伸展以穿过膜,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线粒体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图示蛋白质进入线粒体穿过了2层生物膜,该过程蛋白质需要伸展以穿过膜,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小问3详解】生物膜结构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囊泡可与不同的生物膜融合,这种运输方式依赖于生物膜结构的流动性的特点,该特点主要表现为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22.生物小组利用图甲装置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下培养某植株幼苗,通过测定不同时段密闭玻璃罩内幼苗的O2释放速率来测定光合速率,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问题:(1)图甲实验中,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幼苗光合速率将减慢,原因是镁影响叶肉细胞中的__________含量,植物吸收__________减少,导致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减少,最终降低了光合速率。(2)图乙曲线中t1~t4时段,玻璃罩内CO2浓度在__________时最高、__________时最低。(3)t4时补充CO2,短时间内叶绿体内C5的含量将__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4)若t4时玻璃罩内O2的量比t0时增加了64mg,则此阶段植株积累葡萄糖的量为__________mg。(5)从该实验中可以看出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答案】(1)①.叶绿素②.光能③.NADPH和ATP(2)①.t2②.t4(3)①.减少②.CO2固定过程加快,但短时间内C3的还原速率不变(4)60
(5)光合色素的含量、二氧化碳浓度【解析】【分析】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常用O2释放量、CO2吸收量、有机物积累量等来表示。真正光合速率常用光合作用产生O2量、CO2固定量、有机物的产生量来表示。【小问1详解】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所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叶肉细胞内叶绿素合成减少,光反应因色素分子吸收的光能减少而减弱,产生的NADPH和ATP减少,暗反应也随之减弱,最终降低了光合速率。【小问2详解】纵坐标氧气释放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而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据此可判断,在t1~t2时段,O2释放速率小于零,说明实际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玻璃罩内CO2浓度不断升高,在t2时刻达到最高点。在t2~t4时段,O2释放速率大于零,说明实际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玻璃罩内CO2浓度不断降低,在t4时刻达到最低点。【小问3详解】t4时补充CO2,导致暗反应阶段中的CO2固定过程加快,但短时间内C3的还原速率不变,所以此时叶绿体内C3的含量增多,C5的含量减少。【小问4详解】若t4时玻璃罩内O2的量比t0时增加了64mg,根据光合作用反应式中相关物质的比例为6O2:C6H12O6,可得出此时植株积累葡萄糖的量为64×180÷(6×32)=60mg。【小问5详解】从该实验中可以看出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光合色素的含量、二氧化碳浓度等。23.科研人员在研究果蝇(2n=8)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除存在常规减数分裂外,部分卵原细胞会发生不同于常规减数分裂的“逆反”减数分裂,“逆反”减数分裂在MⅠ(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着丝粒的分裂和染色体的平均分配,而在MⅡ(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完成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如图1所示。经过大量样本的统计和比对,科学家发现染色体被分配到卵细胞中的概率不同,如图2所示。(1)果蝇在进行常规减数分裂时,与体细胞数目相比,染色体数减半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逆反”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减半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2)“逆反”减数分裂Ⅰ与有丝分裂相比,染色体行为变化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基因重组发生在“逆反”减数分裂的__________过程中。(3)“逆反”减数分裂可以使后代产生更多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更多的原材料,据图2推测原因为__________。(4)在观察果蝇卵巢细胞分裂过程时,发现了一染色体数目变异细胞,模式图如图3所示,该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填“常规”或“逆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分离异常所致。【答案】(1)①.减数分裂Ⅰ末期②.减数分裂Ⅱ末期(2)①.同源染色体发生了联会和四分体的互换②.减数分裂Ⅰ前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3)带有交换片段的染色体有更高的概率被分配到卵细胞中(4)①.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②.常规【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常规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逆反减数分裂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小问1详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末期,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据图1可知,“逆反”减数分裂Ⅰ后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而减数分裂Ⅱ后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一半,因此“逆反”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Ⅱ末期。【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逆反”减数分裂Ⅰ会发生联会现象,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而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互换;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以及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由于“逆反”减数分裂Ⅰ(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和互换、着丝粒的分裂和染色体的平均分配,而在MⅡ(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完成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时还存在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基因重组发生在“逆反”减数分裂Ⅰ前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中。【小问3详解】据图2可知,带有交换片段的染色体有更高的概率被分配到卵细胞中,说明“逆反”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分配规律能使后代更易产生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更多原材料。【小问4详解】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图示含有五条染色体,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含有姐妹染色单体,为减数分裂Ⅱ前期,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由于经过减数分裂Ⅰ着丝粒没有断裂,因此属于常规减数分裂过程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致。24.果蝇中有红眼(B)和白眼(b)之分,B、b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的灰身和黑身由位于第Ⅱ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1)果蝇白眼的遗传特点是__________。(2)现以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红眼雄果蝇为亲本杂交,F1表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1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其后代中灰身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3)纯合的长翅、灰身和残翅、黑身果蝇为亲本进行正反交,F1均为长翅、灰身。为判断控制长翅和残翅的等位基因是否也位于第Ⅱ号染色体上(已排除长翅和残翅的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请利用F1设计杂交方案,并作出判断:杂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断及结论: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则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位于第Ⅱ号染色体上;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则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不位于第Ⅱ号染色体上。【答案】(1)白眼果蝇中雄性多于雌性,白眼雄果蝇的基因的只能从母本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子代雌果蝇(2)①.AaXBXb、AaXBY②.8/9(3)①.F1相互交配,观察子代表型及比例②.长翅灰身:残翅黑身=3:1③.长翅灰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残翅黑身=9:3:3:1【解析】【分析】伴X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雄性多于雌性,雄果蝇的致病基因的只能从母本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子代雌性;伴X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雌性多于雄性,雄果蝇的致病基因的只能从母本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子代雌性,母病子必病。【小问1详解】果蝇中有红眼(B)和白眼(b)之分,B、b位于X染色体上,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其特点为白眼果蝇中雄性多于雌性,白眼雄果蝇的基因的只能从母本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子代雌果蝇;【小问2详解】以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红眼雄果蝇为亲本杂交,F1表型及比例如图所示。F1中灰身:黑身=3:1,灰身为显性性状,F1中雌性个体全为红眼,雄性个体中红眼:白眼=1:1,由此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灰身果蝇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自由交配,可用配子法,配子类型及比例为2/3A、1/3a,后代中黑身所占比例为1/9,则灰身果蝇占比8/9;【小问3详解】为判断控制长翅和残翅的等位基因是否也位于第Ⅱ号染色体上,实质上是判断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用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或者测交的方法,采取了前者,杂交方案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作述职报告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环保广告字制作与安装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跨行业员工借调与资源共享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年度劳动争议调解律师委托协议终止书3篇
- 2025年度无人机农业病虫害防治与智慧农业平台合同3篇
- 2025年度农庄租赁与农业资源整合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兽医疾病防控中心兽医聘用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月嫂服务满意度评价及改进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化学论文版权转让及国际学术交流合同3篇
- 2025年度教育资源共享合作协议书模板集3篇
- DL∕T 2558-2022 循环流化床锅炉基本名词术语
- 教师进企业实践日志
- 抵押物变更协议范本版
- 煤矸石充填塌陷区复垦技术规程
- TSG-T7001-2023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宣贯解读
-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中原文化(历史篇)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金蝶软件旗舰版月底结账作业流程操作
- (正式版)JBT 14762-2024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
- 劳动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大疆慧飞无人机考试题库附有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