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细胞的组成与结构(2024年9月)_第1页
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细胞的组成与结构(2024年9月)_第2页
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细胞的组成与结构(2024年9月)_第3页
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细胞的组成与结构(2024年9月)_第4页
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细胞的组成与结构(2024年9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细胞的组成与结构(2024年9月)一.选择题(共18小题)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因此C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 B.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ATP、质粒、染色体和核糖体中都含有脱氧核糖 C.蛋白质盘旋、折叠的过程中可能涉及氢键的形成;结合水也可以与蛋白质、多糖、磷脂等固体物质以氢键的形式结合,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 D.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人体可能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如低钾血症患者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2.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选项科学家科学方法实验结论或学说观点A施莱登、施旺观察法、不完全归纳法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摩尔根假说—演绎法白眼基因仅在X染色体上C梅塞尔森、斯塔尔差速离心法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D格里菲思“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存在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A.A B.B C.C D.D3.据最新报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血液类疾病、神经类疾病及自身免疫病等多个领域中表现出治疗潜能。下列有关间充质干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间充质干细胞的水分子主要以结合水形式存在 B.间充质干细胞的有机物中均含有C、H、O、N四种化学元素 C.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增殖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D.间充质干细胞中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酸共有四种4.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DNA和脱氧核糖的元素组成均为C、H、O、N、P B.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C.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蛋白质在其核糖体上合成 D.溶酶体内水解酶在正确合成、加工过程中,内质网会接收、释放囊泡5.南瓜中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以及钴、锌等矿物质,具有补胃、健脾等作用,是很好的保健食品。已知钴能活跃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造血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南瓜种子中的结合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和化学反应的介质 B.南瓜中含有钴、锌等大量元素和维生素,食用南瓜可提高人体免疫力 C.南瓜蒸煮时其蛋白质中的肽键被破坏,有利于人体进行消化、吸收 D.南瓜中的纤维素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多糖,能促进人体肠道的蠕动6.一批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出的盆栽黄瓜幼苗表现出叶片发黄的缺素症状。现取若干株该盆栽黄瓜幼苗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施用等量适宜浓度的NH4NO3溶液、MgSO4溶液和Mg(NO3)2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盆栽黄瓜幼苗叶片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盆栽黄瓜幼苗叶片发黄是由缺N还是缺Mg引起叶绿素合成不足导致的 B.若A、C两组叶片变绿,B组叶片发黄,则说明该批盆栽黄瓜幼苗叶片发黄是由于缺N造成的 C.若A组叶片发黄,B、C两组叶片变绿,则说明该批盆栽黄瓜幼苗叶片发黄是由于缺Mg造成的 D.若A、B两组叶片发黄,C组叶片变绿,则说明该批盆栽黄瓜幼苗叶片发黄是由于缺少N或Mg造成的7.关于生物体内物质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分子在水浴高温下肽键断裂而变性失活 B.人体细胞的核DNA和转运RNA中均含有碱基对 C.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上都有ATP的产生 D.生物膜系统的主要作用体现在细胞间的协调配合8.最新研究发现由链霉菌产生的聚酮化合物(精氨酸类物质)可以介导土壤环境中细菌、真菌的互作。链霉菌与真菌类似,但其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和细胞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链霉菌产生聚酮化合物必须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 B.链霉菌和真菌在进行增殖时均存在DNA的复制 C.与颤蓝细菌相同,链霉菌细胞中不存在核酸—蛋白质复合物 D.在链霉菌和真菌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9.营养学家认为,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脂肪等热量较高食物的摄入,原因是糖类和脂肪可以相互转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糖类和脂肪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转化程度往往有明显差异 B.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的糖脂又称为糖被,分布于细胞膜的外侧 C.与糖类同等质量的脂肪中氧含量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 D.某些固醇类脂质分子具有传递信息、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10.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膜组成生物膜系统,支原体也含有细胞膜等生物膜系统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内分泌细胞中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内质网中也能合成各类膜结构所需的磷脂 C.叶的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和液泡,它们的细胞壁的组成成分都是高尔基体中合成的 D.人体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线粒体膜上存在运输葡萄糖和丙酮酸的蛋白质11.溶酶体内pH为4.6左右,溶酶体膜上存在两种H+转运蛋白,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的形成与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有关 B.转运蛋白1是载体蛋白,可能同时具有ATP水解酶活性 C.若转运蛋白2转运过程中不与H+结合,推测其为通道蛋白 D.溶酶体破裂释放的蛋白酶会催化质膜的基本骨架分解12.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启动福岛核污染水第一次排海,这是一场人为破坏海洋环境的灾难。核废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碘﹣129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甲状腺细胞能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如图是其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②③⑤⑥⑦都含有磷脂分子 B.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氨基酸,被标记的物质依次出现在③⑦②⑥④ C.④的组成元素有C、H、O、N、I,分泌过程需要⑤的协助 D.碘﹣129引起低甲状腺激素症可能是因为放射性射线杀死了部分甲状腺细胞13.我国科学家“让关节炎小鼠衰老的软骨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并重回青春”的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他们提取菠菜的类囊体,制成纳米级类囊体单元(NTUs),再用小鼠软骨细胞膜(CM)进行封装,制备出CM﹣NTUs,注射到患骨关节炎小鼠的膝关节腔中。对该部位进行光照后,发现衰老的软骨细胞代谢得到改善,活力得到恢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软骨细胞缺乏ATP和还原剂,可能是其患骨关节炎的病因 B.CM﹣NTUs进入衰老软骨细胞的方式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C.对CM﹣NTUs进行光照后,可以相继发生光反应和暗反应 D.用CM对NTUs进行封装,能够避免NTUs被免疫系统清除14.幽门螺杆菌(Hp)可引发胃炎、慢性咽炎和口腔溃疡等消化性疾病,临床上可通过13C尿素呼气试验来检测Hp感染情况。受试者口服13C标记的尿素胶囊后,尿素可被Hp产生的脲酶催化分解为NH3和13CO2,定时收集受试者吹出气体并测定其中是否含有13CO2可检测Hp感染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感染者呼出的13CO2是由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 B.Hp的遗传物质是DNA,彻底水解可得到4种小分子物质 C.脲酶在催化尿素分解后,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D.脲酶是一种分泌蛋白,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15.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分离动物细胞的细胞器时,需要先用胰蛋白酶和胶原蛋白酶破坏细胞膜 B.离心速率较低时,能够让较小的颗粒沉降,改变离心速率可分离不同细胞器 C.将酵母菌破碎后离心得到的沉淀物,向其中加入葡萄糖一定会得到H2O和CO2 D.将菠菜研磨液在一定转速下离心得到上清液,向其中加入冷酒精可以粗提取DNA16.研究发现,内质网膜包裹损伤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时,LC3﹣Ⅰ蛋白形成LC3﹣Ⅱ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的线粒体降解。科研人员选取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训练一段时间后,检测大队腓肠肌细胞LC3﹣Ⅰ蛋白和LC3﹣Ⅱ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B.LC3﹣Ⅱ/LC3﹣Ⅰ比值随运动强度增大而增大 C.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线粒体 D.运动可以抑制大鼠腓肠肌细胞的线粒体自噬17.某些膜蛋白与膜下细胞骨架结构相结合,限制了膜蛋白的运动。用阻断微丝形成的药物细胞松弛素B处理细胞后,膜蛋白的流动性大大增加。膜蛋白与膜脂分子的相互作用也是影响膜流动性的重要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骨架含有微丝,其组成成分与结构和植物纤维素类似 B.使用细胞松弛素B处理细胞后,细胞的运动能力会受到影响 C.提高温度能够增加膜的流动性,跨膜运输能力也会明显提高 D.细胞骨架影响膜蛋白的运动,但不影响其周围膜脂的流动18.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部分转运至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等部位,部分转移至粗面内质网,后经高尔基体转运至溶酶体、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质网是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B.部分转运至线粒体的蛋白质不需要粗面内质网的加工 C.部分进入溶酶体的蛋白质可参与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D.用3H标记氨基酸的羧基即可确定某种蛋白质的转运方向二.解答题(共2小题)19.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作用极为重要。图1为高等动物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定向转运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其中a~f表示相应的细胞结构,①~⑧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图2为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小窝结构示意图,该结构与细胞的信息传递等有关。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是(填字母)。(2)若图1中合成的物质包括胰岛素,其分泌到细胞外是通过⑧过程完成的;图2小窝结构中的小窝蛋白分布于此的过程依次是(填图1中数字序号);通过⑤⑥途径合成的蛋白质,除图示类型外,还有中的水解酶。(3)据图2可知,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由(填“亲水性”或“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余两段均位于细胞的中。(4)小窝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的激发光下能够发出荧光,当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为研究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分别向小窝蛋白的肽段1(82~101位氨基酸)和肽段2(101~126位氨基酸)加入胆固醇,检测不同肽段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如图3,据此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填“肽段1”或“肽段2”)中。20.铝毒害会限制植物生长,对农业和生态安全造成威胁。对植物如何感知铝进而启动抗铝响应开展研究。(1)无机盐在细胞中大多数以形式存在,对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对细胞有毒害,具有抗性的植物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经过长期的,后代抗性不断增强。(2)为研究ALR1与植物抗铝性的关系,研究者利用拟南芥进行实验,测量根长并计算相对值,,结果如图1、图2。综合图1、图2结果,推测。(3)植物根分泌的有机酸阴离子能结合并限制铝离子进入根,这是植物抗铝性的核心作用。ALMT1和MATE为有机酸盐外排转运蛋白,在条件下分别检测野生型、ALR1缺失突变体和ALR1过表达突变体植株根部细胞中相应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这两种蛋白参与ALR1介导的抗铝性。(4)ALMT1和MATE的表达由转录调控因子STOP1控制。检测各组植株中STOP1的mRNA和蛋白含量,由此推测ALR1仅通过抑制STOP1蛋白水解调控植物的抗铝性。请在图3中画出有铝条件下各组的实验结果。(5)最终确定ALR1是铝离子受体。除本题中提到的ALR1调控植物抗铝性的信号通路外,还需证明ALR1能,才能得出此结论。

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细胞的组成与结构(2024年9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因此C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 B.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ATP、质粒、染色体和核糖体中都含有脱氧核糖 C.蛋白质盘旋、折叠的过程中可能涉及氢键的形成;结合水也可以与蛋白质、多糖、磷脂等固体物质以氢键的形式结合,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 D.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人体可能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如低钾血症患者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考点】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组成细胞的元素种类;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专题】正推法;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答案】C【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解答】解:A、不同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差异很大而非种类;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但是C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的原因是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A错误;B、ATP和核糖体中含有的是核糖,B错误;C、蛋白质盘旋、折叠的过程中可能涉及氢键的形成;结合水也可以与蛋白质、多糖、磷脂等固体物质以氢键的形式结合,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C正确;D、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人体可能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但是钾是大量元素,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选项科学家科学方法实验结论或学说观点A施莱登、施旺观察法、不完全归纳法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摩尔根假说—演绎法白眼基因仅在X染色体上C梅塞尔森、斯塔尔差速离心法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D格里菲思“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存在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A.A B.B C.C D.D【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专题】正推法;细胞学说;遗传物质的探索;DNA分子结构和复制.【答案】B【分析】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解答】解:A、施莱登、施旺利用观察法、不完全归纳法提出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错误;B、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以果蝇为实验材料,得出果蝇的白眼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的结论,B正确;C、梅塞尔森、斯塔尔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得出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C错误;D、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菌内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没有用到“减法原理”;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用到了“减法原理”,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科学发展史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3.据最新报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血液类疾病、神经类疾病及自身免疫病等多个领域中表现出治疗潜能。下列有关间充质干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间充质干细胞的水分子主要以结合水形式存在 B.间充质干细胞的有机物中均含有C、H、O、N四种化学元素 C.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增殖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D.间充质干细胞中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酸共有四种【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组成细胞的元素种类;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专题】正推法;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构成细胞的元素;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答案】C【分析】1、细胞中的水有两种存在形式,即自由水和结合水,细胞中的水绝大多数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2、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真核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3、核酸包括DNA和RNA,其中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解答】解:A、活细胞中的水主要以自由水形式存在,A错误;B、细胞中的有机物可能不含有N元素,例如糖类,B错误;C、细胞增殖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提供,C正确;D、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共有四种,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器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几种重要化合物及其功能;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4.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DNA和脱氧核糖的元素组成均为C、H、O、N、P B.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C.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蛋白质在其核糖体上合成 D.溶酶体内水解酶在正确合成、加工过程中,内质网会接收、释放囊泡【考点】组成细胞的元素种类;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专题】正推法;细胞器;构成细胞的元素.【答案】B【分析】1、化合物的元素组成:①糖类:一般是C、H、O;②脂质:C、H、O,磷脂还含有少量的N、P;③蛋白质:C、H、O、N,少量含有S;④核酸:C、H、O、N、P。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3、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解答】解:A、DNA的元素组成为C、H、O、N、P,脱氧核糖的元素组成为C、H、O,A错误;B、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时比单质更具稳定性,B正确;C、病毒无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这个细胞器,C错误;D、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会形成囊泡,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几种重要化合物及其元素组成;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识记酶的化学本质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5.南瓜中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以及钴、锌等矿物质,具有补胃、健脾等作用,是很好的保健食品。已知钴能活跃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造血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南瓜种子中的结合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和化学反应的介质 B.南瓜中含有钴、锌等大量元素和维生素,食用南瓜可提高人体免疫力 C.南瓜蒸煮时其蛋白质中的肽键被破坏,有利于人体进行消化、吸收 D.南瓜中的纤维素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多糖,能促进人体肠道的蠕动【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组成细胞的元素种类.【专题】正推法;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构成细胞的元素;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答案】D【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多糖,其中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解答】解:A、结合水是不能自由流动的水,南瓜种子中的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和化学反应的介质,A错误;B、钴、锌都不是细胞中的大量元素,B错误;C、南瓜蒸煮时蛋白质变性,空间结构变得松散,有利于人体进行消化、吸收,但肽键并未被破坏,C错误;D、南瓜中的纤维素是多糖,是由葡萄糖组成,能促进人体肠道的蠕动,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难度适中。6.一批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出的盆栽黄瓜幼苗表现出叶片发黄的缺素症状。现取若干株该盆栽黄瓜幼苗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施用等量适宜浓度的NH4NO3溶液、MgSO4溶液和Mg(NO3)2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盆栽黄瓜幼苗叶片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盆栽黄瓜幼苗叶片发黄是由缺N还是缺Mg引起叶绿素合成不足导致的 B.若A、C两组叶片变绿,B组叶片发黄,则说明该批盆栽黄瓜幼苗叶片发黄是由于缺N造成的 C.若A组叶片发黄,B、C两组叶片变绿,则说明该批盆栽黄瓜幼苗叶片发黄是由于缺Mg造成的 D.若A、B两组叶片发黄,C组叶片变绿,则说明该批盆栽黄瓜幼苗叶片发黄是由于缺少N或Mg造成的【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专题】探究性实验;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答案】D【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盆栽黄瓜幼苗叶片发黄的原因是土壤中缺N引起的还是土壤中缺Mg引起的,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是否含有N元素和Mg元素,因变量是盆栽黄瓜幼苗叶片的颜色变化。【解答】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是否含有N元素和Mg元素,因变量是盆栽黄瓜幼苗叶片的颜色变化,说明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盆栽黄瓜幼苗叶片发黄是由缺N还是缺Mg引起叶绿素合成不足导致的,A正确;BCD、A、B、C三组分别施用等量适宜浓度的NH4NO3溶液、MgSO4溶液和Mg(NO3)2溶液,若A、C两组叶片变绿,B组叶片发黄,则说明该批盆栽黄瓜幼苗叶片发黄是由于缺N造成的;若A组叶片发黄,B、C两组叶片变绿,则说明该批盆栽黄瓜幼苗叶片发黄是由于缺Mg造成的;若A、B两组叶片发黄,C组叶片发绿,则说明该批盆栽黄瓜幼苗叶片发黄是由于缺少N和Mg造成的,BC正确,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干信息,推断该实验的目的及实验现象和结论,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7.关于生物体内物质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分子在水浴高温下肽键断裂而变性失活 B.人体细胞的核DNA和转运RNA中均含有碱基对 C.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上都有ATP的产生 D.生物膜系统的主要作用体现在细胞间的协调配合【考点】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DNA与RNA的异同;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专题】正推法;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生物膜系统.【答案】B【分析】1、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2、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这2条链是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形成基本骨架,位于外侧,碱基在内侧,双链DNA分子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3、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①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上有基粒;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②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基粒和酶,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③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4、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与功能上联系。【解答】解:A、蛋白质分子在水浴高温下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键没有断裂,A错误;B、DNA为双链、tRNA分子中有局部双链结构,含有碱基对,B正确;C、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会有ATP的产生;叶绿体内膜不能产生ATP,C错误;D、生物膜系统的主要作用体现在:①为酶提供结合位点,便于生化反应的顺利进行,②细胞内各种结构可以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互不干扰。③细胞膜是细胞内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细胞膜与细胞与外部环境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中具有重要作用,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变性、DNA和RNA的结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系统,意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难度适中。8.最新研究发现由链霉菌产生的聚酮化合物(精氨酸类物质)可以介导土壤环境中细菌、真菌的互作。链霉菌与真菌类似,但其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和细胞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链霉菌产生聚酮化合物必须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 B.链霉菌和真菌在进行增殖时均存在DNA的复制 C.与颤蓝细菌相同,链霉菌细胞中不存在核酸—蛋白质复合物 D.在链霉菌和真菌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专题】正推法;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答案】B【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同时原核细胞也没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具有拟核,拟核中没有染色体的存在,但是一般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解答】解:A、链霉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高尔基体,A错误;B、链霉菌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属于真核生物,链霉菌和真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因此在进行增殖时均存在DNA的复制,B正确;C、链霉菌和颤蓝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虽然没有染色体的存在,但是细胞中都存在核酸—蛋白质复合物,如DNA复制时存在DNA聚合酶与DNA的结合,C错误;D、链霉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的存在,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营养学家认为,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脂肪等热量较高食物的摄入,原因是糖类和脂肪可以相互转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糖类和脂肪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转化程度往往有明显差异 B.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的糖脂又称为糖被,分布于细胞膜的外侧 C.与糖类同等质量的脂肪中氧含量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 D.某些固醇类脂质分子具有传递信息、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考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专题】正推法;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答案】B【分析】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一般由C、H、O三种元素构成,根据能否水解及水解后的产物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多糖。2、组成脂质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的还有P、N,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三类,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解答】解:A、糖类和脂肪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转化程度有明显差异,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只有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才会少量转化为糖类分解供能,A正确;B、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的糖脂,与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的糖蛋白,这些糖类分子叫作糖被,B错误;C、同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C正确;D、某些脂质分子具有传递信息、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如性激素,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糖类和脂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糖类的种类、分布和功能;识记脂质的种类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0.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膜组成生物膜系统,支原体也含有细胞膜等生物膜系统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内分泌细胞中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内质网中也能合成各类膜结构所需的磷脂 C.叶的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和液泡,它们的细胞壁的组成成分都是高尔基体中合成的 D.人体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线粒体膜上存在运输葡萄糖和丙酮酸的蛋白质【考点】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专题】正推法;生物膜系统;细胞器;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B【分析】1、生物膜系统是指细胞内有关联的膜结构组成的体系,包括细胞器膜、核膜和细胞膜等。2、内质网的主要功能:细胞内蛋白质的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固醇类激素属于脂质。【解答】解:A、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器膜、核膜和细胞膜等,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无核膜及细胞器膜,不含生物膜系统,A错误;B、固醇属于脂质,脂质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因此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B正确;C、叶的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无叶绿体,C错误;D、人体细胞只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CO2,无氧呼吸产乳酸,人体细胞中产生的CO2的场所在线粒体基质;且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线粒体膜上不存在运输葡萄糖的蛋白质,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多种细胞器的结合和功能相关的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溶酶体内pH为4.6左右,溶酶体膜上存在两种H+转运蛋白,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的形成与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有关 B.转运蛋白1是载体蛋白,可能同时具有ATP水解酶活性 C.若转运蛋白2转运过程中不与H+结合,推测其为通道蛋白 D.溶酶体破裂释放的蛋白酶会催化质膜的基本骨架分解【考点】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专题】模式图;物质跨膜运输.【答案】D【分析】溶酶体为单层膜包被的囊状结构,内含多种水解酶是分解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细胞器。溶酶体在细胞中的功能是分解从外界进入到细胞内的物质,也可消化细胞自身的局部细胞质或细胞器,当细胞衰老时,其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水解酶,消化整个细胞而使其死亡。【解答】解:A、溶酶体的形成与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有关,A正确;B、由图分析可知,溶酶体内部的H+浓度高于外部浓度,当外部H+进入内部时,需要转运蛋白,同时也需要消耗能量,所以转运蛋白1是载体蛋白,可能同时具有ATP水解酶活性,B正确;C、由图分析可知,溶酶体内部的H+浓度高于外部浓度,当内部H+排出外部时,需要转运蛋白,属于协助扩散,若转运蛋白2转运过程中不与H+结合,推测其为通道蛋白,C正确;D、质膜的基本骨架是由磷脂分子构成,溶酶体破裂释放的蛋白酶不会催化质膜基本骨架分解,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在高考中经常有图文转换能力的题目的考查,这类题目以图为载体,实质考查相关的知识点,所以要读懂图,就要找准相关的知识点,将他转化成所学的知识点。12.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启动福岛核污染水第一次排海,这是一场人为破坏海洋环境的灾难。核废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碘﹣129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甲状腺细胞能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如图是其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②③⑤⑥⑦都含有磷脂分子 B.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氨基酸,被标记的物质依次出现在③⑦②⑥④ C.④的组成元素有C、H、O、N、I,分泌过程需要⑤的协助 D.碘﹣129引起低甲状腺激素症可能是因为放射性射线杀死了部分甲状腺细胞【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专题】模式图;正推法;细胞器.【答案】B【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核糖体,②表示高尔基体,③表示内质网,④表示细胞分泌物,⑤表示线粒体,⑥表示囊泡,⑦表示细胞核。【解答】解:A、图中②③⑤⑥⑦分别为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囊泡、细胞核,都是具膜的结构,而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的蛋白质,②③⑤⑥⑦都含有磷脂分子,A正确;B、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原料,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氨基酸,被标记的物质依次出现在①③②④,B错误;C、该细胞为甲状腺细胞,能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④甲状腺球蛋白的主要组成元素有C、H、O、N、I,其分泌过程是胞吐,需要⑤线粒体供能,C正确;D、甲状腺可分泌甲状腺激素,碘﹣129引起低甲状腺激素症可能是因为放射性射线杀死了部分甲状腺细胞,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13.我国科学家“让关节炎小鼠衰老的软骨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并重回青春”的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他们提取菠菜的类囊体,制成纳米级类囊体单元(NTUs),再用小鼠软骨细胞膜(CM)进行封装,制备出CM﹣NTUs,注射到患骨关节炎小鼠的膝关节腔中。对该部位进行光照后,发现衰老的软骨细胞代谢得到改善,活力得到恢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软骨细胞缺乏ATP和还原剂,可能是其患骨关节炎的病因 B.CM﹣NTUs进入衰老软骨细胞的方式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C.对CM﹣NTUs进行光照后,可以相继发生光反应和暗反应 D.用CM对NTUs进行封装,能够避免NTUs被免疫系统清除【考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专题】生物膜系统;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C【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水光解形成氧气和还原氢的过程,该过程中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与1分子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2分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的作用下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的过程。【解答】解:AC、分析题意,光照小鼠注射部位后,由于该部位含有纳米级类囊体单元,因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进而合成了ATP和NADPH,因此症状显著缓解,即在细胞内的纳米级类囊体单元上合成了ATP和NADPH,据此推测患者关节内软骨细胞缺乏ATP和还原剂,可能是其患骨关节炎的病因,A正确、C错误;B、通过融合将CM﹣NTUs导入软骨关节炎小鼠的软骨细胞,依赖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D、研究人员把CM﹣NTUs不是NTUs注入患病小鼠的膝关节,这是因为用小鼠软骨细胞膜对NTUs进行封装后,一方面为类囊体发生作用提供了合适的内部环境,另一方面也对NTUs起到了保护作用,避免被免疫系统清除,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生物膜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14.幽门螺杆菌(Hp)可引发胃炎、慢性咽炎和口腔溃疡等消化性疾病,临床上可通过13C尿素呼气试验来检测Hp感染情况。受试者口服13C标记的尿素胶囊后,尿素可被Hp产生的脲酶催化分解为NH3和13CO2,定时收集受试者吹出气体并测定其中是否含有13CO2可检测Hp感染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感染者呼出的13CO2是由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 B.Hp的遗传物质是DNA,彻底水解可得到4种小分子物质 C.脲酶在催化尿素分解后,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D.脲酶是一种分泌蛋白,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蛋白质的检测;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专题】正推法;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答案】C【分析】幽门螺旋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遗传物质为DNA。【解答】解:A、根据题干可知,幽门螺旋杆菌能产生脲酶,可将受试者口服的13C标记的尿素分解为NH3和13CO2,因此感染者呼出的13CO2不是由人体细胞呼吸产生,A错误;B、幽门螺旋杆菌为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彻底水解可得到6种小分子物质,分别是4种含氮碱基、种脱氧核糖和磷酸,B错误;C、酶反应前后性质和数量不变,脲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因此脲酶在催化尿素分解后,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正确;D、幽门螺旋杆菌为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生物的相关知识,同时结合酶的相关知识综合考查,要求学生掌握原核生物的结构特点,酶的作用特点以及化学本质等,同时注意选项中的细节。15.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分离动物细胞的细胞器时,需要先用胰蛋白酶和胶原蛋白酶破坏细胞膜 B.离心速率较低时,能够让较小的颗粒沉降,改变离心速率可分离不同细胞器 C.将酵母菌破碎后离心得到的沉淀物,向其中加入葡萄糖一定会得到H2O和CO2 D.将菠菜研磨液在一定转速下离心得到上清液,向其中加入冷酒精可以粗提取DNA【考点】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DNA的粗提取与鉴定.【专题】正推法;细胞器.【答案】D【分析】分离细胞器的原理:由于不同细胞器的比重不同,采用差速离心法,低速率大颗粒沉降,小颗粒在上清液,取上清液高速率离心,沉降小颗粒。【解答】解:A、分离动物细胞的细胞器,要先将细胞膜破坏,可采用吸水涨破的方法,用胰蛋白酶和胶原蛋白酶只能水解细胞膜中的蛋白质,A错误;B、由于不同细胞器的比重不同,采用差速离心法,低速率大颗粒沉降,小颗粒在上清液,取上清液高速率离心,沉降小颗粒,B错误;C、将酵母菌破碎后离心得到的沉淀物,其沉淀物主要含有线粒体等细胞器以及细胞核,能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其底物是丙酮酸,所以向其中加入葡萄糖后一定不会得到H2O和CO2,C错误;D、将菠菜研磨液在一定转速下离心得到上清液,DNA不溶于冷酒精,向其中加入冷酒精可以粗提取DNA,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6.研究发现,内质网膜包裹损伤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时,LC3﹣Ⅰ蛋白形成LC3﹣Ⅱ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的线粒体降解。科研人员选取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训练一段时间后,检测大队腓肠肌细胞LC3﹣Ⅰ蛋白和LC3﹣Ⅱ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B.LC3﹣Ⅱ/LC3﹣Ⅰ比值随运动强度增大而增大 C.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线粒体 D.运动可以抑制大鼠腓肠肌细胞的线粒体自噬【考点】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专题】坐标曲线图;细胞器.【答案】D【分析】根据柱形图分析,自变量是运动强度,因变量是大鼠腓肠肌细胞LC3﹣Ⅰ蛋白和LC3﹣Ⅱ蛋白的相对含量,大强度运动LC3﹣Ⅰ蛋白被修饰形成LC3﹣Ⅱ蛋白,LC3﹣Ⅱ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的线粒体降解。【解答】解:A、内质网膜包裹损伤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依赖膜的流动性,A正确;B、根据柱形图分析,运动强度增大,LC3﹣Ⅰ蛋白被修饰形成LC3﹣Ⅱ蛋白,LC3﹣Ⅱ/LC3﹣Ⅰ的比值增大,B正确;C、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线粒体,C正确;D、运动LC3﹣Ⅱ蛋白增加,可以促进大鼠细胞的线粒体自噬,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分析题干获取自噬的原因,掌握溶酶体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7.某些膜蛋白与膜下细胞骨架结构相结合,限制了膜蛋白的运动。用阻断微丝形成的药物细胞松弛素B处理细胞后,膜蛋白的流动性大大增加。膜蛋白与膜脂分子的相互作用也是影响膜流动性的重要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骨架含有微丝,其组成成分与结构和植物纤维素类似 B.使用细胞松弛素B处理细胞后,细胞的运动能力会受到影响 C.提高温度能够增加膜的流动性,跨膜运输能力也会明显提高 D.细胞骨架影响膜蛋白的运动,但不影响其周围膜脂的流动【考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专题】信息转化法;细胞器.【答案】B【分析】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直接证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的,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温度可以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解答】解: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含有微丝,可以判断,微丝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而植物纤维素的成分是多糖,A错误;B、依据题干信息,用细胞松弛素B处理细胞后,膜蛋白的流动性大大增加,而细胞的流动性是由膜蛋白和磷脂分子的运动能力决定的,故使用细胞松弛素B处理细胞后,细胞的运动能力会受到影响,B正确;C、适当地提高温度能够增加膜的流动性,但并不代表跨膜运输能力提高,C错误;D、细胞骨架影响膜蛋白的运动,也会影响其周围膜脂的流动,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骨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部分转运至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等部位,部分转移至粗面内质网,后经高尔基体转运至溶酶体、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质网是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B.部分转运至线粒体的蛋白质不需要粗面内质网的加工 C.部分进入溶酶体的蛋白质可参与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D.用3H标记氨基酸的羧基即可确定某种蛋白质的转运方向【考点】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专题】正推法;细胞器.【答案】D【分析】在蛋白质的合成和分选过程中,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都起始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游离核糖体,不同的蛋白质去向不同,需要进入内质网的蛋白质会合成信号肽,信号肽会引导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蛋白质。【解答】解:A、内质网是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A正确;B、由题干可知,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部分转运至线粒体,不经过内质网的加工,B正确;C、部分进入溶酶体的蛋白质是水解酶,可参与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C正确;D、在脱水缩合的过程中,氨基酸的羧基会将H脱去,因此用3H标记亮氨酸的羧基不能确定蛋白质的转运途径,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考生识记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明确分泌蛋白和分泌过程涉及的结构,再根据题干信息答题。二.解答题(共2小题)19.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作用极为重要。图1为高等动物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定向转运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其中a~f表示相应的细胞结构,①~⑧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图2为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小窝结构示意图,该结构与细胞的信息传递等有关。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是bc(填字母)。(2)若图1中合成的物质包括胰岛素,其分泌到细胞外是通过⑧胞吐过程完成的;图2小窝结构中的小窝蛋白分布于此的过程依次是⑤⑥⑦(填图1中数字序号);通过⑤⑥途径合成的蛋白质,除图示类型外,还有溶酶体中的水解酶。(3)据图2可知,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由疏水性(填“亲水性”或“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余两段均位于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4)小窝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的激发光下能够发出荧光,当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为研究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分别向小窝蛋白的肽段1(82~101位氨基酸)和肽段2(101~126位氨基酸)加入胆固醇,检测不同肽段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如图3,据此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1(填“肽段1”或“肽段2”)中。【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生物膜系统;细胞器.【答案】(1)bc(2)胞吐;⑤⑥⑦;溶酶体(3)疏水性;细胞质基质(4)肽段1【分析】分析题图1:a是核糖体,b是细胞核,c是线粒体,d是内质网,e是高尔基体,f是细胞膜。过程①②③④为胞内蛋白合成过程,过程⑤⑥⑦表示细胞膜蛋白合成、加工及定向转运的主要途径,过程⑤⑥⑧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及定向转运的主要途径。分析题图2: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小窝结构示意图,小窝是细胞膜的一部分。【解答】解:(1)图1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是b细胞核,c线粒体。(2)若图1中合成的物质包括胰岛素,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其分泌到细胞外是通过⑧胞吐。小窝蛋白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在核糖体上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由囊泡运输到细胞膜,成为细胞膜上的小窝蛋白,因此,图2小窝结构中的小窝蛋白分布于此的过程依次是⑤⑥⑦。通过⑤⑥途径合成的蛋白质,除图示类型外,还有溶酶体中的水解酶。(3)据图2可知,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分布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内部,主要由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余两段均位于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4)由题图分析可知,肽段1与加入胆固醇后,荧光强度明显降低,肽段2加入胆固醇后荧光强度基本不变,又知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因此胆固醇与肽段1中的氨基酸结合,而不与肽段2中的结合。故答案为:(1)bc(2)胞吐;⑤⑥⑦;溶酶体(3)疏水性;细胞质基质(4)肽段1【点评】本题以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去路和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为背景,考查了细胞膜和细胞器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考查考生对图片和曲线的分析能力及从题干中获取信息的能力。20.铝毒害会限制植物生长,对农业和生态安全造成威胁。对植物如何感知铝进而启动抗铝响应开展研究。(1)无机盐在细胞中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对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对细胞有毒害,具有抗性的植物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后代抗性不断增强。(2)为研究ALR1与植物抗铝性的关系,研究者利用拟南芥进行实验,测量根长并计算相对值,,结果如图1、图2。综合图1、图2结果,推测ALR1可特异性提高植物的抗铝性。(3)植物根分泌的有机酸阴离子能结合并限制铝离子进入根,这是植物抗铝性的核心作用。ALMT1和MATE为有机酸盐外排转运蛋白,在有铝、无铝条件下分别检测野生型、ALR1缺失突变体和ALR1过表达突变体植株根部细胞中相应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这两种蛋白参与ALR1介导的抗铝性。(4)ALMT1和MATE的表达由转录调控因子STOP1控制。检测各组植株中STOP1的mRNA和蛋白含量,由此推测ALR1仅通过抑制STOP1蛋白水解调控植物的抗铝性。请在图3中画出有铝条件下各组的实验结果。(5)最终确定ALR1是铝离子受体。除本题中提到的ALR1调控植物抗铝性的信号通路外,还需证明ALR1能与铝离子特异性结合,才能得出此结论。【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专题】图像坐标类简答题;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答案】(1)离子自然选择(2)ALR1可特异性提高植物的抗铝性(3)有铝、无铝(4)(5)与铝离子特异性结合【分析】由图1可知,较无铝处理而言,在有铝处理情况下,ALR1过表达突变体的根长相对值降低最小,其次是野生型,最次是ALR1缺失突变体,由图2可知,较无金属离子处理而言,铜等金属离子处理导致野生型和ALR1缺失突变体根长相对值减小相差不大。【解答】解:(1)无机盐在细胞中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不断发展,所以植物对无机盐的毒害作用抗性会不断增强。(2)由图1可知,较无铝处理而言,在有铝处理情况下,ALR1过表达突变体的根长相对值降低最小,其次是野生型,最次是ALR1缺失突变体,由图2可知,较无金属离子处理而言,铜等金属离子处理导致野生型和ALR1缺失突变体根长相对值减小相差不大,结合上述结果可得,ALR1可特异性提高植物的抗铝性,对其他金属离子的抗性不强。(3)据题意可知,可在无铝和有铝条件下分别检测野生型、ALR1缺失突变体和ALR1过表达突变体植株根部细胞中ALMT1和MATE对应基因的表达情况,可推知这两种蛋白参与ALR1介导的抗铝性。(4)ALR1仅通过抑制STOP1蛋白水解调控植物的抗铝性,说明STOP1基因可以正常表达,三者STOP1mRNA相对含量几乎不变,ALR1缺失突变体因ALR1的抑制作用减弱,STOP1蛋白水解较多,其相对含量较低,ALR1过表达突变体的STOP1蛋白水解明显受到抑制,其相对含量较高。其结果如图所示:(5)若ALR1是铝离子受体,则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二者特异性结合。故答案为:(1)离子自然选择(2)ALR1可特异性提高植物的抗铝性(3)有铝、无铝(4)(5)与铝离子特异性结合【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点卡片1.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知识点的认识】1.细胞的发现显微镜之于生物学,犹如望远镜之于天文学,细胞生物学的变革无不和显微技术的改进息息相关。1590年J.和Z.Janssen父子制作第一台复式显微镜,放大倍数不超过10倍。1665年英国人RobertHooke出版《显微图谱》。观察了软木,并首次用cells来描述“细胞”1680年荷兰学者A.vanLeuwenhoek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观察过植物、原生动物、水、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唾液、血液、精液等等。1830s消色差显微镜出现,人们才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新的认识。1831年R.Brown在兰科植物表皮细胞内发现了细胞核。1836年GG.Valentin在动物神经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与核仁。这些工作对于细胞学说的诞生具有重要意义。2.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其意义1838年Schleiden发表“植物发生论”,认为无论怎样复杂的植物都由细胞构成。但他以free﹣cellformation理论来解释细胞形成。Schwann提出了“细胞学说”(CellTheory);1939年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Schwann提出:有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但他也采用了的Schleiden细胞形成理论。1855年德国人R.Virchow提出“一切细胞来源于老细胞”(omniscellulaecellula)的著名论断;进一步完善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是19世纪的重大发现之一,其基本内容有三条:(1)认为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3)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命题方向】典例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A.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B.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分析: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内容:①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意义:证明了动植物界具有统一性。解答:A、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细胞,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A错误;B、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正确;C、细胞具有相对独立性,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构成的整体起作用,C正确;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学说的创立者和内容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简单题。在此类题型中,注意不是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典例2:细胞学说揭示了()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B.生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C.细胞为什么能产生新细胞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解答:A、细胞学说没有揭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A错误;B、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说明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正确;C、细胞学说表明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但没有揭示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C错误;D、细胞学说没有揭示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明确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解题思路点拨】本考点需要重点掌握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本质。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考点归纳】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比较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大小较小较大主要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壁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生物膜系统无生物膜系统有生物膜系统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DNA存在形式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增殖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方式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命题方向】题型一: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异同:典例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分析: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属于无性生殖,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真核生物: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有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能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解答:A、原核生物细胞只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含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细胞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故A错误;B、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长,而真核生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故B错误;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均含有细胞结构,而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故C错误;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核膜、细胞器膜和细胞膜,而这些构成了生物膜系统,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题型二:生物的分类典例2:下表为四种不同细胞的比较结果,正确的是()选项细胞细胞壁光合作用染色质细胞全能性A蓝细菌细胞有有有无B洋葱根尖细胞有无有有C兔成熟红细胞无无有有D蛙受精卵无无有有A.AB.BC.CD.D分析:蓝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成型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是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洋葱根尖细胞属于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成熟的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由此作答。解答:A、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无染色质,细胞具有全能性,A错误;B、洋葱根尖细胞能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细胞壁和染色质,具有全能性,B正确;C、兔为哺乳动物,其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因此没有染色质,无全能性,C错误;D、蛙受精卵是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染色质,具有细胞全能性,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察生物的分类及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需要熟记。【解题思路点拨】生物的分类:。3.组成细胞的元素种类【知识点的认识】(1)组成细胞的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C是最基本的元素,细胞的鲜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O、C、H、N,干重中元素含量的比较是C、O、N、H。(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差异很大,这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命题方向】基于对细胞元素组成、元素含量等的认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中不存在无机自然界没有的元素,是因为细胞的物质来自无机自然界B.地壳和细胞组成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往往基本相同,这说明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具有统一性C.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含量较多的称为大量元素D.组成细胞的元素中,有些元素虽然含量很少,但是作用并不微小分析:1、组成细胞的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C是最基本的元素,细胞的鲜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O、C、H、N,干重中元素含量的比较是C、O、N、H。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差异很大,这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解答:A、细胞中元素全部都来自于无机环境,故细胞内的元素不存在无机自然界没有的特殊元素,A正确;B、地壳和细胞组成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B错误;C、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含量较多的称为大量元素,C正确;D、组成细胞的元素中,有些元素虽然含量很少,但是作用并不微小,因此不可缺乏,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解题思路点拨】大量元素:CHONPSKCaMg主要元素:C、H、O、N、P、S基本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微量元素:Zn、Mo、Cu、B、Fe、Mn(口诀:铁门碰新木桶)4.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知识点的认识】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物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类和核酸,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干重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命题方向】如图表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其中Ⅰ和Ⅱ代表两大类化合物,图中各部分面积的大小代表含量的多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化合物Ⅱ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元素B.组成化合物Ⅰ、Ⅱ的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C.大多数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是化合物ⅦD.若化合物Ⅵ代表糖类和核酸,则化合物Ⅶ代表脂质分析:由图分析可知,Ⅰ和Ⅱ代表两大类化合物,Ⅰ可能是无机物,则Ⅲ是水,Ⅴ是无机盐;Ⅱ可能是有机物,则Ⅳ是蛋白质,Ⅵ脂质,VII是糖类。解答:A、化合物Ⅱ是有机化合物,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元素,A正确;B、生物体可以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故组成化合物Ⅰ、Ⅱ的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B正确;C、大多数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是化合物Ⅳ蛋白质,C错误;D、若化合物Ⅵ代表糖类和核酸,则化合物Ⅶ代表脂质,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中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化合物的组成和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题思路点拨】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水鲜重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蛋白质5.蛋白质的检测【知识点的认识】蛋白质鉴定用双缩脲试剂(A液0.1g/mlNaOH和B液0.01g/mlCuSO4),先向样液中滴加1mlA液,摇匀后加入4滴B液,摇匀后观察组织样液变成紫色,则证明该样液中有蛋白质。【命题方向】下列有关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检测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斐林试剂甲液和稀释5倍的斐林试剂乙液,可用于蛋白质检测B.梨匀浆与斐林试剂作用能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其含有葡萄糖C.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组成相同,使用方法也相同,且都需要加热D.脂肪鉴定时,实验材料选用花生油,染色剂选用苏丹Ⅲ染液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解答:A、斐林试剂甲夜和双缩脲试剂A液都是0.1g/mlNaOH溶液,斐林试剂乙液是0.05g/mlCuSO4,稀释5倍浓度为0.01g/ml,与双缩脲试剂B液相同,所以斐林试剂甲液和稀释5倍的斐林试剂乙液,可用于蛋白质检测,A正确;B、梨匀浆与斐林试剂作用能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其含有还原糖,B错误;C、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组成不同,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是将甲液和乙液混合,而双缩脲试剂是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双缩脲试剂不需要加热,C错误;D、花生油成黄色,苏丹Ⅲ染液将脂肪染成黄色,所以脂肪鉴定时,实验材料如果选用花生油,染色剂不能选用苏丹Ⅲ染液,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检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题思路点拨】注意事项:①双缩脲试剂与斐林试剂浓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②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③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6.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知识点的认识】1、水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形式自由水结合水定义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含量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95%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功能①细胞内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生化反应③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④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联系自由水和结合水能够随新陈代谢的进行而相互转化2、水的含量特点及与代谢程度和抗逆性的关系(1)含量特点:①细胞和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如精肉中的水,沙漠植物中的水)。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含量:②含水量:水生>陆生、幼年>成年>老年、代谢旺盛>代谢缓慢、幼嫩细胞>衰老细胞。(2)与代谢强度的关系:①一般情况下,代谢活跃时,生物体含水量在70%以上。含水量降低,生命活动不活跃或进入休眠。②当自由水比例增加时,生物体代谢活跃,生长迅速。如干种子内所含的主要是结合水,干种子只有吸足水分﹣﹣获得大量自由水,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3)与抗逆性的关系:当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较多时,代谢强度就会下降,抗寒、抗热、抗旱的性能提高。旱生植物比水生植物具有较强抗旱能力,其生理原因之一就是结合水含量较高。3、水对生命活动的影响a.对代谢的影响:自由水含量高﹣﹣代谢强度强。b.对抗性的影响:结合水含量高﹣﹣抗寒、抗旱性强。4、水的存在形式的验证方法:(1)自由水与结合水的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存在及其功能的验证a、鲜种子放在阳光下暴晒,重量减轻﹣﹣自由水散失。b、种子用水浸泡后仍能萌发﹣﹣失去自由水的种子仍保持其生理活性。c、干种子不浸泡则不萌发﹣﹣自由水减少,代谢缓慢。d、干种子放在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壁上有水珠﹣﹣失去结合水。e、失去结合水的种子浸泡后不萌发﹣﹣失去结合水的细胞失去生理活性。【命题方向】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我国确定“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是“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水是生命之源,生态环境和生物体都离不开水,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子储存前晒干是为了减少自由水的含量,降低种子的代谢速率B.夏季与冬季相比,人体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基本不变C.人体细胞内多糖的合成伴随着水的产生D.冬季,植物体内结合水含量高于自由水含量,以增强植物的抗寒能力分析:1、细胞中的水有两种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含量高,结合水的比例上升时,植物的抗逆性增强,细胞代谢速率降低。2、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3、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所占比例增加。若细胞中结合水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高温、干旱、寒冷等)。解答:A、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与新陈代谢有关,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故种子储存前晒干,减少了自由水的含量,降低种子的代谢速率,A正确;B、人是恒温动物,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人体细胞代谢基本不变,因此人体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基本不变,B正确;C、多糖是由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因此人体细胞内多糖的合成伴随着水的产生,C正确;D、冬季植物体内结合水含量相对增加,细胞代谢减弱,但抗寒能力增强,但细胞内仍然是自由水多于结合水,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相关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