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38-8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版)-胡顺义-课件_第1页
20438-8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版)-胡顺义-课件_第2页
20438-8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版)-胡顺义-课件_第3页
20438-8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版)-胡顺义-课件_第4页
20438-8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版)-胡顺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级财务会计2018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版)2018.8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存货第三章固定资产第四章无形资产第五章投资性房地产第六章金融资产第七章长期股权投资第八章资产减值第九章负债第一节流动负债第二节非流动负债第十章所有者权益第十一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第十二章财务报告第一章总论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第二节财务报告目标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第四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五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会计准则作为一项制度安排,作为一个公共合约,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制订主体有两类:在奉行大陆法系的国家,会计规范一般采用法定主义。即会计事务的处理规则从属于税法,国家制订了一系列具体的会计法规、甚至包括统一的会计科目。在奉行普通法的国家,会计准则由民间专业团体制订、并在实践上被税法、证券法所承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等组成。我国从企业规模角度进行划分,《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分别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则主要从公众受托责任角度划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分别适用于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目标通常认为财务报告目标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可靠性,会计计量主要采用历史成本;在决策有用观下,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相关性,如果采用其他计量属性能够提供更加相关信息的,会较多地采用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属性。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假设与会计基础会计假设:1、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2、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3、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4、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为主要计量。会计基础:企业会计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我国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的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相同或相似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五、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六、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七、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八、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项目区别联系综合收益包括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收入与利得(1)收入与日常活动有关,利得与非日常活动有关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且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纳入营业利润范畴的经济利润流入(收入)(2)收入是经济利益总流入,利得是经济利益净流入计入损益的利得,即“营业外收入”计入权益的利得即“其他综合收益”费用与损失(1)费用与日常活动有关,损失与非日常活动有关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且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纳入营业利润范畴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2)费用是经济利益总流出,损失是经济利益净流出计入损益的损失,即“营业外支出”计入权益的损失即“其他综合收益”(一)会计要素计量属性1.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2.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3.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现值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单利和复利是计算利息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单利是指按照固定的本金计算利息,单利只对本金计算利息,各期利息相同。复利是指在每经过一个计息期后,都要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以计算下期的利息,复利既对本金计算利息,也对前期的利息计算利息,各期利息不同。财务估值一般采用复利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货币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货币资本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差额。现值和终值是一定量资金在前后两个不同时点上对应的价值,其差额即为资金的时间价值。

终值,又称将来值或本利和,是指现在一定量的资金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价值。通常记作F。现值,是指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一定量资金折合到现在的价值,俗称“本金”。通常记作P。复利现值:指未来一定时间的特定资金按复利计算的现在价值,即:P=F×(1+i)-n=F×(P/F,i,n)其中:(1+i)-n称为复利现值系数,用符号(P/F,i,n)表示。年金是指每隔一定相等的时期收到或付出相同数量的款项,年金按其每次收付款项发生的时点不同,可以分为普通年金、即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等类型。普通年金又称后付年金,是指每期期末有等额的收付款项的年金。普通年金现值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的系列收付款项的现值之和,即:PA=A(1+i)-1+A(1+i)-2+A(1+i)-3+A(1+i)-4+……+A(1+i)-n=A[1-(1+i)-n]/i=A·(P/A,i,n)其中:[1-(1+i)-n]/i称为年金现值系数,用符号(P/A,i,n)表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可以是单项资产或负债,也可以是资产组合、负债组合或者资产和负债的组合。企业是以单项还是以组合的方式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取决于该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假定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交易,是在当前市场条件下的有序交易。有序交易,是指在计量日前一段时期内相关资产或负债具有惯常市场活动的交易。清算等被迫交易不属于有序交易。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采用市场参与者在对该资产或负债定价时为实现其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使用的假设。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采用在当前情况下适用并且有足够可利用数据和其他信息支持的估值技术。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使用的估值技术主要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企业在估值技术的应用中,应当优先使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只有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无法取得或取得不切实可行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二)各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三)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报告目标,企业会计准则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如果这些金额无法取得或者可靠地计量的,则不允许采用其他计量属性。会计要素计量属性1、下列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作为会计核算记账基础产生的前提是(C)。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2、下列各项中,体现实质重于形式这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D)。A.确认预计负债B.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C.对外公布财务报表时提供可比信息D.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为自有资产入账3、根据资产定义,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资产定义的有(AC)。A.开办费用B.委托代销商品C.待处理财产损失D.尚待加工的半成品4、下列各项中,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A)。A.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B.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C.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中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时形成的资本公积D.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提供服务形成的资本公积例题讲解第二章存货第一节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第二节发出存货的计量第三节原材料第四节委托加工物资第五节周转材料第六节库存商品第七节存货清查第八节期末存货的计量增值税的计税方法适用范围应纳税额一般计税方法一般纳税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进项税额:是指公司向供应商购进货物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记载的税额。进项税额是一般纳税人在购进货物时,向销售方支付的货物增值税税额。销项税额:是指公司向客户销售货物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记载的税额。销项税额是一般纳税人在销售货物时,向购货方收取的货物增值税税额。简易计税方法①小规模纳税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售额×征收率②一般纳税人特定销售项目扣缴计税方法境外单位或个人在境内提供应税劳务,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应扣缴增值税=接受方支付的价款÷(1+税率)×税率(一)个别计价法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二)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先进先出法下,当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如果存货的市价呈上升趋势则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如下: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某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某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四)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如下: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发出计价方法计算和比较案例:3月1日结存3000公斤,单位成本10,3月5日购入9000公斤,单位成本11,3月20日购入6000公斤,单位成本12,3月10日和3月25日分别发出材料10500公斤和6000公斤.(物价上涨)(注意比较)1、个别计价法:3月10日发出材料10500公斤(单价10元2000;单价11元8500),3月25日发出材料6000公斤(单价11元500;单价12元5500).发出成本=实发数量×实际单价=10×2000+11×8500+500×11+5500×12=185000结存成本=结存数量×实际单价=10×1000+12×500=160002、先进先出:发出3000×10+7500×11+1500×11+4500×12=183000,结存1500×12=180003、一次加权:单位成本=(30000+171000)÷(3000+15000)=11.17,发出16500×11.17=184305,结存1500×11.17=166954、移动平均:第一次(30000+99000)÷(3000+9000)=10.75,第二次(1500×10.75+72000)÷(1500+6000)=11.75,发出10500×10.75+6000×11.75=183375,结存1500×11.75=17625增值税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在实际当中,商品新增价值或附加值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是很难准确计算的。因此,中国也采用国际上的普遍采用的税款抵扣的办法。即根据销售商品或劳务的销售额,按规定的税率计算出销售税额,然后扣除取得该商品或劳务时所支付的增值税款,也就是进项税额,其差额就是增值部分应交的税额,这种计算方法体现了按增值因素计税的原则。纳税人按其经营规模大小以及会计核算是否健全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适用的税率有:16%、10%、6%、0%等。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征收率,征收率为3%和5%。实际成本核算(1)原材料: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等的实际成本。借方,贷方,余额反映实际成本。(2)在途物资:已购入(付款或开出票据)但未到企业或未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核算(1)材料采购:核算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核算采购过程),是“过渡性”账户,采购结束,账户结平。(2)原材料(借方,贷方,余额反映计划成本)(3)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周转材料等账户的调整账户(抵减与附加)不是外购的材料不通过材料采购账户核算。在途物资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二、在途物资的主要账务处理。(一)企业购入材料、商品,按应计入材料、商品采购成本的金额,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涉及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二)所购材料、商品到达验收入库,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库存商品采用售价核算的,按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进价,贷记本科目,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三、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在途材料、商品等物资的采购成本。原材料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收到来料加工装配业务的原料、零件等,应当设置备查簿进行登记。(一)企业购入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二)自制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生产成本”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三)生产经营领用材料,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出售材料结转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发出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材料,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贷记本科目。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发出材料还应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认定法计算确定。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材料采购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在“在途物资”科目核算。委托外单位加工材料、商品的加工成本,在“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核算。购入的工程用材料,在“工程物资”科目核算。二、材料采购的主要账务处理。(一)企业支付材料价款和运杂费等,按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金额,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其他货币资金”、“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科目。涉及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二)期末企业应将仓库转来的外购收料凭证,分别下列不同情况进行处理:1.对于已经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收料凭证,应按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分别汇总,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周转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将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2.对于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应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借记“原材料”、“周转材料”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下期初做相反分录予以冲回。下期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涉及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三、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在途材料的采购成本。材料成本差异一、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二、材料成本差异的主要账务处理。(一)入库材料发生的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记本科目,贷记“材料采购”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应当尽可能接近实际成本。除特殊情况外,计划成本在年度内不得随意变更。(二)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按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记“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委托加工物资”、“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当按期(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发出材料可按期初成本差异率计算外,应使用当期的实际差异率;期初成本差异率与本期成本差异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期初成本差异率计算。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三、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等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等的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案例:月初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为12万,100公斤,增值税率17%,本月10日用存款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为52万,400公斤;已经入库,20日接受材料投资实际成本为56万,500公斤,已经入库.25日用存款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为24万,200公斤;尚未入库,生产领用材料的400公斤,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借:原材料52

应交税费—(进项税额)8.84

贷:银行存款60.84借:原材料56

应交税费—(进项税额)9.52

贷:实收资本65.52借:在途物质24

应交税费—(进项税额)4.08

贷:银行存款28.08单位成本=(12+108)÷(100+900)=1200,发出400×1200=480000借:生产成本480000贷:原材料480000案例:月初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为12万,100公斤,增值税率17%.本月10日用存款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为52万,400公斤;已经入库,20日接受材料投资实际成本为56万,500公斤,已经入库.25日用存款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为24万,200公斤;尚未入库。生产领用材料的400公斤。单位计划成本1000元。借:材料采购52

应交税费—增(进)8.84

贷:银行存款60.84借:原材料40

材料成本差异12

贷:材料采购

52借:原材料50

应交税费—增(进)9.52

材料成本差异6

贷:实收资本65.52借:材料采购24

应交税费—增(进)4.08

贷:银行存款28.08材料成本差异率=(2+18)÷(10万+90万)=20%发出材料应分摊差异=40×20%=81、借:生产成本40

贷:原材料402、借:生产成本8

贷:材料成本差异8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单位价值较低、使用时间较短、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各种用品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生产经营中周转使用的容器等。从实物形态看,类似于固定资产,形态固定,价值逐渐转移;从价值周转看,类似于材料,单价低,使用期短,更换频繁。会计上作为存货核算。核算使用账户:周转材料或低值易耗品,核算入库、出库、结存。增加的核算同“原材料”。可采用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核算。发出核算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分次摊销法对低值易耗品进行摊销,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包装物1.生产领用的包装物成本计入“生产成本”科目。2.随同商品出售的包装物(不单独计价)计入销售费用。3.随同商品出售的包装物(单独计价)计入其他业务成本。4.出借包装物:需要摊销,为推销产品而发生:计入销售费用。5.出租包装物:需要摊销,计入其他业务成本。企业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分次摊销法包装物进行摊销,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委托加工物资税收政策:作为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由委托方提供原料和主要材料;其二是受托方只收取加工费和代垫部分辅助材料。不符合上述条件按照销售自制应税消费品缴纳消费税。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受托方(个体经营者除外)负有代收代缴义务,由受托方向委托方交货时代收代缴消费税。纳税人委托个体经营者加工应税消费品,于委托方收回后在委托方所在地缴纳消费税。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受托方在交货时已代收代缴消费税,委托方将收回的应税消费品,以不高于受托方的计税价格出售的,为直接出售,不再缴纳消费税;委托方以高于受托方的计税价格出售的,不属于直接出售,需按照规定申报缴纳消费税,在计税时准予扣除受托方已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按照受托方的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委托加工物资,属于企业存货,资产账户: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消费税=(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税率:对象是消费品增值税=加工费×税率:对象是劳务案例:某烟草公司将烟叶委托甲烟草公司加工成烟丝,烟叶成本1.3万元。用8000元支付加工费。支付增值税。支付消费税(烟丝消费税率为30%),烟丝收回。1、借:委托加工物资13000贷:原材料—烟叶130002、借:委托加工物资8000贷:银行存款80003、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1360贷:银行存款8000×17%=13604、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30000×30%=9000借:委托加工物资9000贷:银行存款90005、收回后继续加工: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9000贷:银行存款90006、借:原材料—烟丝30000(21000)贷:委托加工物资30000(21000)库存商品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接受来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在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视同企业的产成品,也通过本科目核算。二、库存商品的主要账务处理。(一)企业生产的产成品一般应按实际成本核算,产成品的入库和出库,平时只记数量不记金额,期(月)末计算入库产成品的实际成本。生产完成验收入库的产成品,按其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农产品”等科目,贷记“生产成本”、“消耗性生物资产”、“农业生产成本”等科目。产成品种类较多的,也可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其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可以单独设置“产品成本差异”科目,比照“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采用实际成本进行产成品日常核算的,发出产成品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认定法计算确定。对外销售产成品(包括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产成品),结转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发出产成品还应结转产品成本差异,将发出产成品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二)购入商品采用进价核算的,在商品到达验收入库后,按商品进价,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在途物资”等科目。委托外单位加工收回的商品,按商品进价,借记本科目,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购入商品采用售价核算的,在商品到达验收入库后,按商品售价,借记本科目,按商品进价,贷记“银行存款”、“在途物资”等科目,按商品售价与进价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委托外单位加工收回的商品,按商品售价,借记本科目,按委托加工商品的账面余额,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按商品售价与进价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对外销售商品(包括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结转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采用进价进行商品日常核算的,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认定法计算确定。采用售价核算的,还应结转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三、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可变现净值(1)产成品、商品等(不包括用于出售的材料)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为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即市场销售价格)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等后的金额。(2)用于出售的材料,应当以市场价格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等后的金额作为其可变现净值。这里的市场价格是指材料等的市场销售价格。(3)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如原材料、在产品、委托加工材料等,由于持有目的是用于生产产成品,而不是出售,该材料存货的价值将体现在用其生产的产成品上。因此,在确定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需要以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与该产成品的成本进行比较,如果该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其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照其成本计量。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以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其可变现净值为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20×6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A产品2000件,其中,500件已与丁公司签订了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如果甲公司单方面撤销合同,将赔偿丁公司2000万元。销售合同约定A产品的销售价格为每件5万元。20×6年12月31日,A产品的市场价格为每件4.5万元,销售过程中估计将发生的相关税费为每件0.8万元。A产品的单位成本为4.6万元,此前每件A产品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0.2万元。签订合同=成本500×4.6-可变现净值(500×5-500×0.8)=200(万元);未签订合同=成本1500×4.6-可变现净值(1500×4.5-1500×0.8)=1350(万元)20×6年A产品应确认的存货跌价损失金额=200+1350-2000×0.2=1150(万元)例题讲解甲公司20×7年12月31日库存配件100套,每套配件的账面成本为12万元,市场价格为10万元。该批配件可用于加工100件A产品,将每套配件加工成A产品尚需投入17万元。A产品20×7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为每件28.7万元,估计销售过程中每件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1.2万元。单件A产品的成本=12+17=29(万元),单件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28.7-1.2=27.5(万元),A产品减值。所以配件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单件配件的成本为12万元,单件配件的可变现净值=28.7-17-1.2=10.5(万元),单件配件应计提跌价准备=12-10.5=1.5(万元),所以100件配件应计提跌价准备=100×1.5=150万。例题讲解1、甲公司所持有的A原材料是专门用于生产A产品的。2×13年末A材料库存100万件,成本为3500万元,以该批材料可以生产A产品100万件,预计继续加工需要成本为1200万元。A产品期末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为45元/件,A材料在市场上的报价为3.4元/件。假定不存在销售费用,A材料期末应计提的减值准备的金额为(C)。A、0

B、100万元

C、200万元

D、300万元

2、下列各项中,关于存货盘亏或毁损的处理,不正确的是(D)。A、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B、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C、存货跌价准备应转出到待处理财产损溢

D、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毁损,其进项税额应作转出3、下列各项中会引起存货账面价值发生增减变动的有(AB)。A、冲回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B、发生的存货盘盈

C、发出商品但尚未确认收入

D、委托外单位加工发出的材料

4、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下列各项中允许采用的计提方式有(ABD)。A、按照存货单个项目计提

B、与具有类似目的或最终用途并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且难以将其与该产品系列的其他项目区别开来进行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

C、按照期末结存存货的总体数量中跌价的比例计提

D、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

例题讲解第三章固定资产第一节固定资产概述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第三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第四节固定资产的处置第五节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主要账户1、固定资产:用于核算固定资产增加、变动过程中,资产原值的变动;2、累计折旧:用于既定固定资产摊销方法下,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间的折旧计提、累加统计;3、固定资产清理:用于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价值及其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等;4、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和资产处置损益,用于结转固定资产清理账户净额;5、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因固定资产发生损坏、技术陈旧或者其他经济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根据企业管理需要,需计提减值准备时,涉及该科目应用;6、在建工程:部分固定资产新增时,需要通过“在建工程”进行归集核算,在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后,结转计入“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空间范围)1、已提足折旧(不提)2、单独入账的土地(不提)3、经营租赁(租出方)4、使用权资产(租入方)5、未提足折旧(不提)6、更新改造停用(不提:转在建工程)7、修理停用(提)8、未使用房屋(提)9、未使用的固定资产(提)10、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不提)企业按照准则的规定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时,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由原来是预期实现变为了预期消耗)方式做出决定。企业不应以包括使用固定资产在内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入为基础进行折旧。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企业选用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将影响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期间内不同时期的折旧费用,因此,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果发生变化,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1.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相等。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案例】甲公司2018年6月1日购入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为16万元。购买过程中,以银行存款支付运杂费等费用2万元。安装时,领用生产用材料28万元,支付安装工人薪酬2万元。该设备2018年6月3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甲公司对该设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100+2+28+2=132(万元)年折旧额=132÷10=13.2(万元)从2018年7月份开始计提折旧,应计提的折旧额=13.2÷12×6=6.6(万元)。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案例】甲公司的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800000元,预计生产产品产量为4000000个,预计净残值率为5%,本月生产产品40000个,则该台机器设备的本月折旧额计算如下:单个产品折旧额=800000×(1-5%)/4000000=0.19(元/个)本月折旧额=40000×0.19=7600(元)3.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即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月折旧率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净残值,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预计净残值以下,应当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案例】甲公司某项设备原价为12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甲公司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每年折旧额计算如下:年折旧率=2÷5×100%=40%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120×40%=48(万元)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120—48)×40%=28.8(万元)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120—48-28.8)×40%=17.28(万元)从第四年起改按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第四年、第五年的年折旧额=(120-48-28.8-17.28-120×4%)÷2=10.56(万元)4.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案例】甲公司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500万元。该固定资产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假定2013年9月10日安装完毕并交付使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额。2013年年折旧额=(500-20)×5/15×3/12=40(万元)2014年年折旧额=(500-20)×5/15×9/12+(500-20)×4/15×3/12=152(万元)2015年年折旧额=(500-20)×4/15×9/12+(500-20)×3/15×3/12=120(万元)2016年年折旧额=(500-20)×3/15×9/12+(500-20)×2/15×3/12=88(万元)2017年年折旧额=(500-20)×2/15×9/12+(500-20)×1/15×3/12=56(万元)2018年年折旧额=(500-20)×1/15×9/12=24(万元)借:生产成本【机器设备计提折旧】制造费用【生产车间计提折旧】管理费用【企业管理部门、未使用的固定资产】销售费用【企业专设销售部门计提折旧】其他业务成本【企业出租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研发支出【企业研发时使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中使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薪酬】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复核为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的期间及每期实际的资产消耗,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进行复核。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所处经济环境、技术环境以及其他环境的变化也可能致使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发生重大改变,企业也应相应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未来适用法比如:原值100;净残值为0;年限10年;采用直线法,每年计提折旧10万;两年后年限估计为6年。尚可使用四年,以后每年计提折旧额20万。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一)资本化的后续支出1.固定资产发生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时,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停止计提折旧。发生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在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并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2.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发生的大修理费用,有确凿证据表明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部分,可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在定期大修理间隔期间,照提折旧。(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所以,企业生产车间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制造费用;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企业专设销售机构的,其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销售费用。

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一般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固定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借: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2.发生的清理费用借:固定资产清理贷:银行存款3.出售收入借:银行存款贷:固定资产清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保险赔偿和残料借:其他应收款、原材料贷:固定资产清理5.清理净损益(1)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的净损失借:营业外支出【毁损报废损失】资产处置损益【出售损失】贷:固定资产清理(2)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的净收益借:固定资产清理贷:资产处置损益案例:企业2009年3月10日购进生产设备一台,价10万,税1.7万,预计净残值0.4万,采用直线法,预计使用年限4年.2010年发生修理费500元,2012年8月20日出售,支付清理费用1000元,收入7020元(含税)存入银行。(1)购买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10

应交税费—增值税1.7贷:银行存款11.7(2)计提折旧借:制造费用1.8(2.4)(2.4)(1.6)=8.2贷:累计折旧1.8(2.4)(2.4)(1.6)=8.2(3)后续支出借:管理费用500贷:银行存款500(4)转入清理借:固定资产清理1.8

累计折旧8.2贷:固定资产10(5)支付清理费用借:固定资产清理1000贷:银行存款1000(6)取得收入借:银行存款7020贷:固定资产清理6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020(7)结平清理账户借:资产处置损益

13000贷:固定资产清理13000持有待售资产企业主要通过出售而非持续使用一项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收回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其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处置组,是指在一项交易中作为整体通过出售或其他方式一并处置的一组资产,以及在该交易中转让的与这些资产直接相关的负债。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可立即出售,根据类似交易中出售此类资产或处置组的惯例,在当前状况下即可立即出售。(2)出售极可能发生,即企业已经就一项出售计划作出决议且获得确定的购买承诺,预计出售将在一年内完成。有关规定要求企业相关权力机构或者监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出售的,应当已经获得批准。1.企业将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首次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前,应当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计量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中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对拟出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企业应当在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前考虑进行减值测试。2.对于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企业在初始计量时,应当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计量流动资产、适用其他准则计量规定的非流动资产和负债。如果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整体的账面价值低于其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企业不需要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如果账面价值高于其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企业应当将账面价值减记至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持有待售资产3.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重新计量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时,其账面价值高于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的,应当将账面价值减记至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同时计提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重新计量持有待售的处置组时,应当首先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计量处置组中不适用本准则计量规定的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然后按照本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中的非流动资产不应计提折旧或摊销,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中负债的利息和其他费用应当继续予以确认。4.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因不再满足持有待售类别的划分条件而不再继续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或非流动资产从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中移除时,应当按照以下两者孰低计量:(1)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前的账面价值,按照假定不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情况下本应确认的折旧、摊销或减值等进行调整后的金额;(2)可收回金额。5.企业终止确认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时,应当将尚未确认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1、在财产清查中,下列账务处理正确的是(D)。A、企业盘盈现金冲减管理费用

B、企业发现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毁损计入管理费用

C、企业发现盘盈的固定资产计入营业外收入

D、企业发现盘亏的固定资产计入营业外支出

2、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减去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赔款后的差额,可能计入的科目有(ABCD)。A、管理费用

B、营业外收入

C、营业外支出

D、在建工程3、下列各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在进行日常修理时,发生的相关支出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有(AC)。A、管理部门

B、生产部门

C、财务部门

D、专设销售机构

4、下列关于固定资产处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A、处于处置状态的固定资产不再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应予终止确认

B、固定资产满足“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条件时,应当予以终止确认

C、固定资产出售、转让、报废或毁损的,应将其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D、企业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对其预计净残值进行调整

例题讲解第四章无形资产第一节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第二节内部研究幵发支出的确认和计量第三节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笫四节无形资产的处置主要账户1.无形资产:借方增加,贷方处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无形资产的成本。按无形资产的种类设置明细科目。2.累计摊销:备抵账户,贷方计提摊销,借方处置时结转,期末贷方余额反映累计摊销额。3.研发支出:成本账户,借方发生的各项支出,贷方结转,期末若有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正在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中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研发支出下设“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两个二级科目。“费用化支出”核算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核算满足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4.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土地使用权通常作为无形资产。用于自行开发,不得与建筑物合并计算成本。分别摊销和计提折旧。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与建筑物应当分别进行处理。外购土地及建筑物支付的价款应当在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分配;难以合理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

企业(房地产开发)取得土地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用于出租或增值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多种可能:(1)单独作固定资产(遗留)(2)与房产一起固定资产(执行准则前或者小企业)(3)开发产品(存货)(4)无形资产(5)投资性房地产(一)估计使用寿命1.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如为有限的,应当估计该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数量;同时进行摊销。2.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需要进行摊销,但是需要在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3.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复核。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不同于以前的估计,则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改变其摊销年限及摊销方法,并按照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处理。(二)无形资产摊销期和摊销方法1.无形资产摊销时间无形资产的摊销期自其可供使用时开始至终止确认时止,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系统合理摊销,处置无形资产的当月不再摊销。一般而言(BOT形成的无形资产除外)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不再摊销。无形资产后续计量2.无形资产摊销方法企业选择无形资产摊销方法时,应根据与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做出决定。企业通常不应以包括使用无形资产在内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入为基础进行摊销。(三)无形资产的残值无形资产的残值一般为零,除非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愿意以一定的价格购买该项无形资产,或者存在活跃的市场,通过市场可以得到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的残值信息,并且从目前情况看,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该市场还可能存在的情况下,可以预计无形资产的残值。残值确定以后,在持有无形资产的期间内,至少应于每年年末进行复核,预计其残值与原估计金额不同的,应按照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处理。如果无形资产的残值重新估计以后高于其账面价值的,则无形资产不再摊销,直至残值降至低于账面价值时再恢复摊销。(四)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研发支出”科目,贷记“累计摊销”科目。无形资产后续计量(一)无形资产出租1.取得价款借:银行存款等贷: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摊销:借:其他业务成本;贷:累计摊销(二)无形资产出售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时,应将所取得的价款与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产处置利得或损失(资产处置损益),与固定资产处置性质相同,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处置需要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无形资产的处置则不需要;借:银行存款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摊销贷:无形资产资产处置损益(或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三)无形资产报废如果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例如,该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所替代,则应将其报废并予转销,其账面价值转作当期损益。转销时,应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处置案例:企业自行开发专利权一项,研究阶段发生支出10万元,开发阶段可资本化支出8万元,不能资本化支出2万元(上述两项支出包括原材料9万元,应付职工薪酬3万元,其余用存款支付),另用存款支付专利权注册费等7万元。

(1)发生研发支出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12万

—资本化支出8万贷:原材料9万(不考虑增值税)应付职工薪酬3万银行存款8万(2)费用化部分(期末转账)借:管理费用12万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12万(3)无形资产入账(资本化部分)借:无形资产15万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8万银行存款7万案例:A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至2016年无形资产的资料如下:(1)2011年11月12日,以银行存款450万元购入一项无形资产,其中相关税费6万元,于当日交付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摊销。借:无形资产450

贷:银行存款450(2)2014年12月31日,预计该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205万元。减值后,原摊销方法、预计使用年限不变。假定按年计提无形资产的摊销额。2011年摊销额=450÷10×2/12=7.5(万元)2014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提准备前)=450-7.5-(450/10)×3=307.5(万元)借:管理费用7.5(45)(45)(45)贷:累计摊销7.5(45)(45)(45)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307.5-205=102.5(万元)借:资产减值损失102.5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02.5

(3)2015年12月31日,预计该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100万元,调整该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后,摊销方法不变,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①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借:管理费用[205÷(10×12-2-3×12)×12]30

贷:累计摊销30②2015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提准备前)=205-30=175(万元)

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100(万元)

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75-100=75(万元)借:资产减值损失75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75(4)2016年7月16日出售,无形资产含税售价为159万元,增值税率为6%,2016年1至6月,无形资产的摊销额=100÷5×6/12=10(万元)

无形资产账面价值=100-10=90(万元)借:银行存款159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02.5+75)177.5

累计摊销(7.5+450/10×3+30+10)182.5贷:无形资产4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50×6%)9

资产处置损益

[159-(450-182.5-177.5)-9]601、下列应作为无形资产核算的是(D)。A、房地产开发企业为购建商品房而购买的土地使用权

B、企业自创的品牌

C、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

D、自行研发的用于生产产品的非专利技术

2、在研发无形资产时发生的下列费用应该计入无形资产成本中的是(D)。A、研究阶段研发人员的工资

B、为宣传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发生的宣传费

C、研发开始时进行市场调查发生的差旅费

D、研发完成时发生的注册费

3、下列属于无形资产特征的有(ABD)。A、由企业拥有或控制并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

B、不具有实物形态

C、不具有可辨认性

D、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4、下列关于无形资产的处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D)。A、企业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B、企业处置无形资产的净收益计入资产处置损益

C、无形资产报废时应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转销,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D、持有待售的无形资产,在持有待售期间不摊销

例题讲解第五章投资性房地产第一节投资性房地产的特征与范围第二节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支出第三节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第四节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账户设置投资性房地产-在建1.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2.公允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支出后续支出:类似固定资产资本化支出(投资性房地产-在建)费用化支出(其他业务成本)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后续支出,应予以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同时将替换部分账面价值扣除;如更新改造.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发生的大修理费用,有确凿证据表明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部分,可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在大修理期间,照提折旧。(一)科目设置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二)会计处理在成本模式下,应当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计提折旧或摊销;存在减值迹象的,还应当按照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1.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时借:其他业务成本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2.计提减值准备时借:资产减值损失贷: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3.取得租金收入借:银行存款贷: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遵循以下会计处理:1、外购投资性房地产或自行建造的投资性房地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按照其实际成本,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在建工程”、“开发产品”等科目。2、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按期(月)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科目。

3、取得的租金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4、投资性房地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适用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经减值测试后确定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不得转回。(一)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前提条件企业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二)科目设置1.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三)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1.公允价值上升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公允价值下降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3.取得租金收入借:银行存款贷: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摊销,也不计提减值准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遵循以下会计处理:1、外购投资性房地产或自行建造的投资性房地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按照其实际成本,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在建工程”、“开发产品”等科目。2、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摊销。企业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3.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4、取得的租金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不提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变更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将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追溯调整法!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为啥?)企业变更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时,应当按照计量模式变更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按照已计提的折旧或摊销,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科目,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按照原账面余额,贷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按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等科目。案例:甲企业将某一栋写字楼租赁给乙公司使用,并一直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2009年1月1日,甲企业决定对该项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该写字楼的原造价为10000万元,已计提折旧3000万元,账面价值为7000万元。2009年1月1日,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为12000万元。假设甲企业按净利润的l0%计提盈余公积,所得税率25%。如果不考虑暂时性差异则不涉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税法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暂时性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考虑。借:投资性房地产—×写字楼(成本)12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3000贷:投资性房地产—×写字楼1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5000×25%)125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000×75%×90%)3375

盈余公积(5000×75%×10%)375

成本模式下的转换①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借:投资性房地产【原值】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原值】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②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原值】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贷:投资性房地产【原值】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公允价值模式下的转换①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差】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原值】其他综合收益【贷差】②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差】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差】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当投资性房地产被处置,或者永久退出使用且预计不能从其处置中取得经济利益时,应当终止确认该项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房地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将实际收到的处置收入计入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