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指导书_第1页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指导书_第2页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指导书_第3页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指导书_第4页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指导书TOC\o"1-2"\h\u16859第一章总论 2324331.1基础设施建设概述 2246581.2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 2134891.3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原则 318111第二章规划与设计 3128712.1乡村基础设施规划原则 3238152.2基础设施布局设计 4239122.3规划与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416467第三章交通设施建设 5311313.1道路建设标准与规范 5156473.2公共交通设施配置 592613.3交通设施维护与管理 66944第四章水利设施建设 6120644.1饮水工程设计与施工 6207444.2排水与污水处理 7144034.3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710155第五章电力设施建设 816235.1电力设施规划与布局 8202495.2供电设施建设与维护 8174635.3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利用 815773第六章通信设施建设 9128876.1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 9122426.1.1需求分析 9269016.1.2网络拓扑设计 966906.1.3技术选型 9232136.2通信设施建设与维护 1080386.2.1建设流程 10311956.2.2维护管理 10321436.3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10210956.3.1法律法规 10103586.3.2技术手段 1028626.3.3宣传教育 10195276.3.4监督管理 1117772第七章教育设施建设 11317767.1学校布局与建筑设计 11110847.1.1学校布局原则 11140477.1.2学校建筑设计 11204957.2教育设施配置与维护 11315447.2.1教育设施配置 11220827.2.2教育设施维护 12116487.3教育信息化建设 12135397.3.1信息化设备配置 12258137.3.2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12313277.3.3信息化教学培训 128845第八章医疗设施建设 1294248.1医疗机构布局与设计 12199848.1.1布局原则 1284248.1.2设计要点 13247108.2医疗设施配置与维护 13198148.2.1设施配置 13181848.2.2设施维护 1338538.3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3305098.3.1建设目标 1385628.3.2建设内容 14207788.3.3保障措施 1429468第九章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149999.1文化设施规划与设计 1440479.1.1文化设施规划原则 1427359.1.2文化设施设计要点 14291739.2体育设施建设与维护 15228849.2.1体育设施建设原则 1572959.2.2体育设施维护要点 15131579.3文化体育活动组织与推广 15104309.3.1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原则 15190749.3.2文化体育活动推广策略 154090第十章环境保护与绿化 162833910.1乡村环境保护策略 163042410.2绿化规划与设计 16727910.3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 17第一章总论1.1基础设施建设概述基础设施建设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为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对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环保等基本设施进行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活动。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1.2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现代化。(2)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撑,有助于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3)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4)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1.3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原则在进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规划。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应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2)因地制宜。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考虑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民族文化等因素,实现因地制宜。(3)保障质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应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4)注重效益。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应注重投资效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5)公众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公众参与建设和管理。第二章规划与设计2.1乡村基础设施规划原则乡村基础设施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乡村生态环境、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需求,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2)以人为本原则: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关注民生,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符合农民利益。(3)统筹兼顾原则: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乡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等方面,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发展。(4)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乡村地形地貌、资源禀赋、人口分布等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建设。(5)经济合理性原则: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投资效益,保证项目经济合理、技术可行。2.2基础设施布局设计乡村基础设施布局设计应遵循以下要求:(1)道路布局:根据乡村地形地貌、交通需求、产业发展等因素,合理规划道路网络,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2)供水设施布局:保证供水设施覆盖乡村主要区域,满足农民生活用水需求,同时考虑产业发展用水。(3)排水设施布局:合理规划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防止内涝和水污染。(4)供电设施布局:根据乡村用电需求,优化供电网络,提高供电质量和稳定性。(5)通讯设施布局:完善乡村通讯网络,提高通讯质量,满足农民信息需求。(6)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提高服务水平。2.3规划与设计的程序与方法乡村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以下程序与方法:(1)前期调研:收集乡村地形地貌、资源条件、人口分布、产业发展等基础资料,为规划提供数据支持。(2)需求分析:深入调查农民需求,明确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任务和标准。(3)方案设计:根据规划原则和需求分析,制定基础设施布局方案。(4)评估论证: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评估,保证方案的可行性。(5)公众参与: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与设计的公众认可度。(6)审批与实施:将规划方案提交相关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按照设计方案组织基础设施建设。(7)后期监管:对基础设施建设过程进行监督,保证项目质量和进度,发觉问题及时整改。第三章交通设施建设3.1道路建设标准与规范乡村道路建设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乡村地区的交通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道路建设应遵循以下标准与规范:(1)道路规划:乡村道路建设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交通需求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道路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安全性、畅通性、经济性、美观性。(2)道路设计:道路设计应依据规划要求,结合实际地形地貌和交通需求,进行详细设计。设计内容包括:路线、路基、路面、桥梁、涵洞、排水、交通标志等。(3)道路施工:道路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进行,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平整、排水设施建设等;(2)路基施工,包括填筑、压实、排水等;(3)路面施工,包括基层、面层施工;(4)桥梁、涵洞施工;(5)交通标志及附属设施施工。3.2公共交通设施配置乡村公共交通设施配置应结合乡村居民出行需求,合理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1)公共交通线路规划:根据乡村居民出行需求,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线路,保证线路覆盖主要居民点和交通枢纽。(2)公共交通站点设置:站点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站点间距适当,方便居民出行;(2)站点位置合理,避开交通瓶颈和多发地段;(3)站点设施完善,包括候车亭、座椅、照明等。(3)公共交通车辆配置:根据线路长度和客流量,合理配置公共交通车辆,保证车辆舒适、安全、准点。3.3交通设施维护与管理乡村交通设施的维护与管理是保证交通设施正常运行、提高交通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1)道路维护:道路维护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等设施的维护。维护内容主要包括:(1)定期检查道路设施,发觉损坏及时修复;(2)清除道路障碍物,保障道路畅通;(3)加强排水设施建设,防止道路积水;(4)及时处理交通,减少交通拥堵。(2)公共交通设施维护:公共交通设施维护包括车辆、站点、线路等设施的维护。维护内容主要包括:(1)定期检查车辆,保证车辆安全、舒适;(2)保持站点设施整洁,及时修复损坏设施;(3)调整线路和站点设置,适应居民出行需求。(3)交通设施管理:交通设施管理包括道路、公共交通设施的管理。管理内容主要包括:(1)制定交通设施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2)加强交通设施建设项目的监管,保证工程质量;(3)定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居民交通安全意识;(4)建立交通设施维护与管理档案,记录设施运行情况。第四章水利设施建设4.1饮水工程设计与施工乡村饮水工程是保障农民群众生活用水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在饮水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规划布局。根据乡村地形地貌、水资源分布、用水需求等因素,合理规划饮水工程布局,保证工程覆盖范围广泛,满足农民生活用水需求。(2)选择合适的饮水水源。优先考虑地下水、地表水等优质水源,保证饮水水质达标。对于水源不足的地区,可采取雨水收集、再生水利用等措施。(3)科学设计饮水工程。根据用水需求、水源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科学设计饮水工程,包括水源保护、取水、输水、配水等环节。(4)保证施工质量。在饮水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要求,保证施工质量,防止工程隐患。4.2排水与污水处理乡村排水与污水处理工程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以下为乡村排水与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要点:(1)合理规划排水系统。根据乡村地形地貌、排水需求等因素,合理规划排水系统布局,保证排水畅通,防止积水和内涝。(2)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根据排水需求、地形地貌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如排水管道、排水沟、截流井等。(3)科学设计污水处理设施。针对乡村污水特点,科学设计污水处理设施,包括污水处理站、人工湿地、氧化塘等。(4)加强施工管理。在排水与污水处理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要求,保证施工质量,防止工程隐患。4.3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乡村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以下为乡村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要点:(1)加强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对乡村水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摸清水资源家底,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基础数据。(2)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根据水资源状况、用水需求等因素,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明确水资源保护目标、任务和措施。(3)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合理调整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水源地保护,防止水源污染;加大水土保持力度,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地下水管理,防止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5)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测体系。对水资源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觉和处理水资源问题。(6)加强水资源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资源保护的良好氛围。第五章电力设施建设5.1电力设施规划与布局电力设施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与布局应遵循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应根据乡村的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电力设施建设规划。规划应充分考虑未来乡村发展需求,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电力设施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性:根据乡村地形地貌、用电负荷分布等因素,合理规划电力设施布局,保证供电半径合理,降低线损。(2)安全性:电力设施应远离易燃易爆场所,保证运行安全。(3)环保性:电力设施建设应充分考虑环保要求,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4)经济性:在满足供电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电力设施利用效率。5.2供电设施建设与维护供电设施建设是电力设施建设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变电站、配电线路、配电室等。以下是供电设施建设与维护的关键要点:(1)变电站建设:应根据乡村用电负荷预测,合理确定变电站容量和规模。变电站建设应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供电可靠性。(2)配电线路建设:配电线路应根据用电负荷分布和地形地貌,合理选择线路路径。线路建设应采用优质材料,提高线路抗风、抗冰、抗雷击能力。(3)配电室建设:配电室应具备完善的配电设备,包括开关、保护装置、测量装置等。配电室建设应注重设备选型和布局,提高配电室运行效率。(4)供电设施维护:定期对供电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对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防止发生。5.3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利用在乡村电力设施建设中,应高度重视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利用,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1)节能减排:通过采用高效节能设备、优化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加强对电力设施运行过程中的能源监测,及时发觉并整改能源浪费问题。(2)新能源利用: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乡村电力设施中的应用。鼓励乡村居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提高新能源利用比例。(3)政策引导:应加大对乡村电力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引导乡村居民使用新能源,促进乡村节能减排。第六章通信设施建设6.1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乡村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乡村信息化、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乡村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的几个关键环节:6.1.1需求分析在进行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时,首先应进行需求分析。了解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需求,以及农村居民的通信需求,为通信网络规划提供依据。6.1.2网络拓扑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合理设计通信网络拓扑结构,保证网络覆盖范围、容量、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乡村通信网络拓扑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1)地形地貌: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对通信信号传播的影响,选择合适的通信技术。(2)人口分布:根据乡村人口分布特点,合理配置通信资源,提高网络利用率。(3)业务需求:根据不同业务类型,设计相应的网络结构,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通信需求。6.1.3技术选型在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通信技术。以下几种通信技术在乡村通信网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光纤通信: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抗干扰性强等优点,适用于乡村骨干网络建设。(2)无线通信:包括2G、3G、4G、5G等技术,可根据乡村地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无线通信技术。(3)卫星通信:适用于地形复杂、人口分散的乡村地区,可提供稳定的通信服务。6.2通信设施建设与维护通信设施建设与维护是保障乡村通信网络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建设与维护的要点:6.2.1建设流程(1)项目立项:根据乡村通信网络规划,明确通信设施建设目标、规模、投资估算等。(2)设计审查:对通信设施设计方案进行审查,保证设计合理、可行。(3)设备采购:根据设计方案,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通信设备。(4)施工监理:加强对通信设施建设过程的监理,保证工程质量。(5)验收交付:通信设施建设完成后,进行验收交付,保证网络正常运行。6.2.2维护管理(1)定期检查:对通信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发觉并及时处理故障。(2)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保证通信网络稳定运行。(3)技术培训:对通信设施维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维护能力。(4)信息反馈: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农村居民的通信需求,优化网络服务。6.3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在乡村通信设施建设中,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是的。以下是一些建议:6.3.1法律法规加强乡村通信设施建设中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责任和义务。6.3.2技术手段采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如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保证信息安全。6.3.3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村居民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信息安全意识。6.3.4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监督管理机制,保证通信设施建设中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第七章教育设施建设7.1学校布局与建筑设计7.1.1学校布局原则乡村学校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教育需求:学校布局应充分考虑乡村学生的人数、年龄结构、教育需求等因素,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2)交通便利:学校应位于交通便利的地段,便于学生上下学,同时降低家长接送负担。(3)环境优雅:学校周边环境应保持安静、整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4)安全可靠:学校布局应充分考虑安全因素,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7.1.2学校建筑设计乡村学校建筑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功能分区:学校建筑应合理划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等,保证各功能区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2)教室设计:教室应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面积适中,满足教学需求。(3)设施配套:学校应配置必要的办公、教学、生活设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4)绿色环保:学校建筑设计应注重环保,采用绿色建筑材料,降低能耗,提高建筑寿命。7.2教育设施配置与维护7.2.1教育设施配置乡村教育设施配置应包括以下方面:(1)教学设施: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设施等,满足教育教学需求。(2)生活设施:包括食堂、宿舍、卫生间等,保障学生和教师的基本生活需求。(3)办公设施:包括办公室、会议室、资料室等,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7.2.2教育设施维护乡村教育设施维护应遵循以下原则:(1)定期检查:对教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2)维修保养:对损坏的教育设施进行维修保养,保证设施正常运行。(3)更新换代:根据教育需求,适时更新教育设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7.3教育信息化建设7.3.1信息化设备配置乡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应配置以下设备:(1)计算机: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计算机设备,满足教育教学需求。(2)网络设施:搭建校园网络,保障教育教学信息的传输。(3)多媒体设备: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7.3.2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乡村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应包括以下方面:(1)数字化教材:推广使用数字化教材,提高教学效果。(2)在线教育资源:整合优质在线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3)教育管理平台:建立教育管理平台,实现教育教学信息的实时监控与管理。7.3.3信息化教学培训乡村教育信息化教学培训应注重以下方面:(1)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2)学生培训: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3)家长培训:加强家长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促进家校合作。第八章医疗设施建设8.1医疗机构布局与设计8.1.1布局原则乡村医疗机构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合理规划医疗机构数量和规模;(2)充分考虑地理环境、交通条件、人口分布等因素,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3)注重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与分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4)注重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适应乡村发展需求。8.1.2设计要点乡村医疗机构设计应关注以下要点:(1)功能分区:合理划分医疗、康复、预防、保健等功能区域,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2)建筑风格:与乡村环境相协调,体现地域特色,创造良好的就医氛围;(3)交通组织:优化交通流线,保证患者、医护人员和物资的便捷流动;(4)绿化景观:注重绿化布局,提高医疗机构环境质量。8.2医疗设施配置与维护8.2.1设施配置乡村医疗设施配置应包括以下方面:(1)基本医疗设备:如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等;(2)诊断设备:如心电图机、B超机、X光机等;(3)治疗设备:如输液器、注射器、氧气瓶等;(4)康复设备:如按摩器、康复器材等;(5)信息化设备:如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8.2.2设施维护乡村医疗设施维护应遵循以下原则:(1)定期检查:对医疗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保养维修: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修,保证设施正常运行;(3)安全防护:加强医疗设施的安全防护,防止发生;(4)培训提升:提高医护人员对医疗设施的操作和维护能力。8.3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8.3.1建设目标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应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构建涵盖预防、医疗、康复、保健等全方位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8.3.2建设内容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疾病预防控制: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3)基本医疗服务: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4)康复服务:开展康复治疗,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能力;(5)保健服务:提供孕前、孕期、产后等保健服务,保障妇女儿童健康。8.3.3保障措施为保证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应采取以下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和责任;(2)经费保障:加大财政投入,保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所需经费;(3)人才培养: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4)信息化建设: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提高服务效率。第九章文化体育设施建设9.1文化设施规划与设计9.1.1文化设施规划原则乡村文化设施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规划应充分考虑乡村居民的文化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设施。(2)因地制宜,发挥地方特色。规划应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设施。(3)可持续发展。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实现文化设施的可持续发展。9.1.2文化设施设计要点(1)功能分区明确。文化设施设计应合理划分功能区域,满足不同类型活动的需求。(2)空间布局合理。设计应考虑使用者的便捷性和舒适度,提高空间利用效率。(3)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协调。设计应与周边建筑和环境相协调,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4)绿色环保。设计应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降低能耗,提高设施的使用寿命。9.2体育设施建设与维护9.2.1体育设施建设原则乡村体育设施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普及性。体育设施应满足不同年龄段、性别的乡村居民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场所。(2)安全性。体育设施建设应保证使用安全,避免发生意外。(3)可持续发展。体育设施建设应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9.2.2体育设施维护要点(1)定期检查。对体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发觉问题及时维修,保证设施正常运行。(2)清洁保养。定期对体育设施进行清洁和保养,提高设施使用寿命。(3)安全警示。在体育设施显眼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使用者注意安全。9.3文化体育活动组织与推广9.3.1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原则(1)注重活动内容的多样性。组织文化体育活动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性别的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2)提高活动质量。注重活动策划和实施,提高活动质量,增强参与者的满意度。(3)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广文化体育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