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
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
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
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
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
———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课前思考:外交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国家利益第十四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思考:根据统计图,你认为新中国的外交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1949-1970s1978-20122012至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全方位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50-7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1949.0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思考1:《共同纲领》中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独立自主、维护和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三条方针解决的问题含义意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国民政府的遗留问题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独立自主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外交的任务:取消、肃清帝国主义国家的遗留问题巩固了新生政权直到三大战役结束时,美国在上海、青岛仍驻有军队,美、英两国的军舰还在长江下游航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在北平、天津、上海等地还保留着兵营;外国船舶照旧在中国内河自由航行;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仍由外国人担任。1950年1月至9月,北京、天津和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先后宣布收回或征用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在当地的兵营地产,外国在中国大陆军事特权被全部取消。1950年7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关于统一航务港务管理的指示》。此后,外国轮船未经中国政府批准不许驶入中国内河,丧失了100多年的中国领水主权全部恢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50-70年代)由国家管制对外贸易,收回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和内河航运权1.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三条方针解决的问题含义意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独立自主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外交的任务:取消、肃清巩固了新生政权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帝国主义国家对华封锁的现实问题不致于孤立国民政府的遗留问题帝国主义国家的遗留问题强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50-70年代)1.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1949.4,“毛张之辩”思考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当时有无“一边倒”之外的可能?为什么?
思考2:倒向苏联”与“独立自主”是否矛盾?当时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立;美国孤立封锁新中国;苏联和新中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相同,愿意同中国建交并援助中国。不矛盾。“一边倒”是基于当时国内外形势、意识形态、地缘政治等综合因素下的主动、最佳的选择,体现了“独立自主”。1954年
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重要国际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亚非会议)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求同存异”下列图片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从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外交发生了何种转型?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1954年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建交时间国名1949.10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民主德国1950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瑞典、丹麦、瑞士、芬兰1951巴基斯坦1956埃及、叙利亚、也门1958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1959苏丹、几内亚1960加纳、古巴、马里、索马里1961刚果(金)、老挝1964法国1972日本、英国、德国、希腊、荷兰、卢森堡1979美国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50-70年代)2.三大建交高潮思考:分别概括各阶段建交对象的基本特点。(1)建国初期:多为社会主义阵营国家(2)50年代末-60年代初:多为亚非拉独立国家(3)70年代以后:多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1949-1950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第一次建交高潮20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建交高潮第三次建交高潮思考: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次建交高潮的国际背景。1949.10中苏建交。1950.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保加利亚等人民民主国家、西方新兴独立国家建交1954.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日内瓦会议;1955万隆会议“求同存异”1956
与挪威等国建交,与英国、荷兰等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61不结盟运动兴起1970年起与意大利等国建交1971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1972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64中法建交中日建交特点: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交特点: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1940年代中后期逐渐形成冷战;1955年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50年代初中印边界纠纷;1950年抗美援朝;1956年以后中苏关系开始恶化;1960年代以后多极化趋势萌生(如:1961年不结盟运动[发展中国家]、1950s-1960s欧洲逐渐走向共同合作,1967年欧共体成立)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50-70年代)1960年代以后中苏关系破裂;1960年代中期-1970年代末,苏攻美守(如:1962古巴导弹危机)特点:与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建交2.三大建交高潮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50-70年代)思考:结合上述内容,分析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原因。2.三大建交高潮(1)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2)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3)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中、美调整外交政策的原因:(2)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3)美国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实力增强(4)美国摆脱越战危机(5)第三世界、西欧、日本的崛起国家利益国际形势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50-70年代)2.三大建交高潮1.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2.巩固新生政权,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3.推动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加强各国间的交往与合作。思考: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50-70年代)1.背景
新中国成立,在国际斗争中,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坚持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外交活动的对象中,既包括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既有欧美国家,又有亚非国家;既有大国,又有小国;既有中国的周边国家,又有与中国远隔重洋的国家。
——《新中国外交的特点》思考:对比建国初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外交政策有何转变?为什么?二、改革开放后外交及成就“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1985年邓小平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的讲话认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全方位“一边倒”现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大国关系周边关系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区域和国际合作问题: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国际形势作出了怎样的判断?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二、改革开放后外交及成就“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经济发展创设和平、有利环境认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巩固与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外交布局长远目标新型大国关系中国智慧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提出中国方案多边主义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重大问题2015年,英法德俄签署伊核协定全球治理体系改革2015年,推动《巴黎协定》等生效主场外交主办一带一路、G20、APEC北京会议等
参与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国际秩序与国际体系向公正合理、普惠均衡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古代中国:朝贡外交(宗藩外交)近代中国:晚清政府:条约外交民国政府:修约外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