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轮复习】教材中社会交往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关联阅读(演讲)
【篇目】
必修下第五单元
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选择性必修上第一单元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关联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马克思
①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
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
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它们
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十九世纪的秘密,十九世纪革命的秘密。
②的确,这个社会革命并不是1848年发明出来的新东西。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
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但是,尽管我们生活在其中的
大气把两万磅重的压力加在每一个人身上,你们可感觉得到吗?同样,欧洲社会在1848年
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
③这里有一件可以作为我们十九世纪特征的伟大事实,一件任何政党都不敢否认的事实。-
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
露出衰颓的征象,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
④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
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
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
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
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
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
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
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有些党派可能为此痛哭流涕;另一些
党派可能为了要摆脱现代冲突而希望抛开现代技术;还有一些党派可能以为工业上如此巨大
的进步要以政治上同样巨大的倒退来补充。可是我们不会认错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
的狡脍的精灵。我们知道,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
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工人也同机器本身一样,是现代的产物。在那些使资产阶
级、贵族和可怜的倒退预言家惊慌失措的现象当中,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
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一革命。英国工人是现代工业的头一个产儿。
他们在支援这种工业所引起的社会革命方面肯定是不会落在最后的,这种革命意味着他们的
本阶级在全世界的解放,这种革命同资本的统治和雇佣奴役制具有同样的普遍性质。我知道
英国工人阶级从上一世纪中叶以来进行了多么英勇的斗争,这些斗争只是因为资产阶级历史
家把它们掩盖起来和隐瞒不说才不为世人所熟悉。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
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如果某一所房子画上了一个红十字,大家就知
道,这所房子的主人受到了“菲默法庭”的判决。现在,欧洲所有的房子都画上了神秘的红
十字。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
1.第③段中加点字“事实”的内涵是什么?
2.请分析第①段中画线句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运用比喻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强大彻底。
B.第②段通过对比揭示了革命即将到来的历史趋势。
C.第③段从正反两方面阐释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D.第④段提出无产阶级担负着推翻资产阶级的使命。
4.对结尾段画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句以坚定而富有哲理的句式,点明了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景。
B.从最终意义而言,“审判官”与“执刑者”都是由无产阶级创造的历史。
C.“执刑者”是被历史选中来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又以斗争创造了历史。
D.本句揭示了无产阶级解放自己和推翻资产阶级是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的。
5.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本文的语体风格与表达效果。
【答案】1、【参考答案】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退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
的尖锐对抗。
2、【参考答案】指出轰轰烈烈的1848年革命对当时社会震动微不足道,意义不大,引出下
文无产阶级革命宏伟气势、重大意义的生动论述。
3、B
4、D
5、【参考答案】本文是一篇演说词,属于实用文体,语言幽默风趣,又锋芒毕露,富于哲
理,充满战斗力;语言丰富、形象生动、颇具鼓动性和感召力。(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即可)
【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结合语境“这里有一件……伟大事实,一件……的事实。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
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象,这种衰颓远远
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可知,这里的“事实”指的是后文所说“一
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
露出衰颓的征象,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即现代工
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退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分析语言表达作用的能力。
“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用于段首,从内容上,“只不过
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强调1848年革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小,意义不大;从结构上,引出
下文“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
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强调无产阶级
革命的巨大影响力。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对比”错,由原文“……同样,欧洲社会在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
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可知,不是对比,是类比,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与1848年革命
一样都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故选Bo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D.“一定的偶然性”错,“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强调了无产阶级
推翻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故选D。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它们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十九世纪的秘密”这种语言幽默风趣,
又耐人寻味;
“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运用比喻修辞指出无产阶级是旧社会的掘
墓人,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极具战斗性;
“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
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现代工业和科学为
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
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这段论述运用长句,长于论辩,语言锋芒毕
露,哲理性强,充满战斗力。
“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形象生动的指出1848年革命的影响小、
微不足道,“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
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形象的阐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
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英国工人是现代工业的头一个产儿”,
这些句子运用比喻修辞,使论述形象生动,颇具鼓动性和感召力。
“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如果某一所房子画上了一个红
十字,大家就知道,这所房子的主人受到了‘菲默法庭’的判决。现在,欧洲所有的房子都
画上了神秘的红十字”善于运用典故,使抽象深奥的道理始终在一种鲜活的语言环境和生动
的文化氛围中表达出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
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
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它们
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十九世纪的秘密,十九世纪革命的秘密。
②的确,这个社会革命并不是1848年发明出来的新东西。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
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但是,尽管我们生活在其中的
大气把两万磅重的压力加在每一个人身上,你们可感觉得到吗?同样,欧洲社会在1848年
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
③这里有一件可以作为我们十九世纪特征的伟大事实,一件任何政党都不敢否认的事实。-
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
露出衰颓的征象,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
④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
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
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
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
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
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
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
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有些党派可能为此痛哭流涕;另一些
党派可能为了要摆脱现代冲突而希望抛开现代技术;还有一些党派可能以为工业上如此巨大
的进步要以政治上同样巨大的倒退来补充。可是我们不会认错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
的狡脍的精灵。我们知道,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
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工人也同机器本身一样,是现代的产物。在那些使资产阶
级、贵族和可怜的倒退预言家惊慌失措的现象当中,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
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一革命。英国工人是现代工业的头一个产儿。
他们在支援这种工业所引起的社会革命方面肯定是不会落在最后的,这种革命意味着他们的
本阶级在全世界的解放,这种革命同资本的统治和雇佣奴役制具有同样的普遍性质。我知道
英国工人阶级从上一世纪中叶以来进行了多么英勇的斗争,这些斗争只是因为资产阶级历史
家把它们掩盖起来和隐瞒不说才不为世人所熟悉。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
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如果某一所房子画上了一个红十字,大家就知
道,这所房子的主人受到了“菲默法庭”的判决。现在,欧洲所有的房子都画上了神秘的红
十字。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
(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1.下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运用比喻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强大彻底。
B.第②段通过对比揭示了革命即将到来的历史趋势。
C.第③段从正反两方面阐释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D.第④段提出无产阶级担负着推翻资产阶级的使命。
2.下列对结尾段画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句以坚定而富有哲理的句式,点明了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景。
B.从最终意义而言,“审判官”与“执刑者”都是由无产阶级创造的历史。
C.“执刑者”是被历史选中来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又以斗争创造了历史。
D.本句揭示了无产阶级解放自己和推翻资产阶级是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的。
3.下面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指出轰轰烈烈的1848年革命对当时社会震动,意义巨大,引出下文无产阶级革命宏
伟气势、重大意义的生动论述。
B.第③段中加点字“事实”的内涵是指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退之间,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
C.《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是一篇形象、生动的演讲,是一篇关于无产阶级
的世界历史使命的著名演讲,因而文笔清新自然,耐人咀嚼。
D.文章语言灵活,如“好人儿罗宾”“狡脍的精灵”“菲默法庭”的判决等巧用比喻,使
整个演讲始终处在一种鲜活的语境和生动的文化氛围中。
4.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本文的语体风格与表达效果。
【答案】1、B
2、D
3、B
4、本文是一篇演说词,属于实用文体,语言幽默风趣,又锋芒毕露,富于哲理,充满战斗
力;语言丰富、形象生动、颇具鼓动性和感召力。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对比”错误,由原文“……同样,欧洲社会在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
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可知,不是对比,是类比,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与1848年革
命一样都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故选Bo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D.“一定的偶然性”错误,“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强调了无产
阶级推翻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男人的能力。
A.“意义巨大”错误,原文为“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
是意义不大。;
C.连词“因而”使用不当,前后分句不存在因果关系。
D.“巧用比喻”错误,是用典,不是比喻。
故选Bo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它们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十九世纪的秘密”这种语言幽默风趣,
又耐人寻味。
“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运用比喻修辞指出无产阶级是旧社会的掘
墓人,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极具战斗性。
“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
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现代工业和科学为
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
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这段论述运用长句,长于论辩,语言锋芒毕
露,哲理性强,充满战斗力。
“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形象生动的指出1848年革命的影响小、
微不足道,“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
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形象的阐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
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英国工人是现代工业的头一个产儿”,
这些句子运用比喻修辞,使论述形象生动,颇具鼓动性和感召力。
“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如果某一所房子画上了一个红
十字,大家就知道,这所房子的主人受到了‘菲默法庭’的判决。现在,欧洲所有的房子都
画上了神秘的红十字”善于运用典故,使抽象深奥的道理始终在一种鲜活的语言环境和生动
的文化氛围中表达出来。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材料一:
邓锡斌:蒋老师,您好!感谢您忙中抽暇接受我的采访。郑焕钊在《文化观照与现实关怀一
一蒋述卓文艺思想述评》一文中,引用了您“在西方作家的笔下,城市往往成为遭诅咒的对
象,是反诗意的,但城市发展至现在,由于有科学技术与文化的支持,城市的经营日趋人性
化、诗意化,城市也可以建设成为人诗意栖居之地”的这一观点,认为从城市文学到城市诗
学的拓展凸显了您对当代城市的独特理解和现实关怀。那么您是如何将现实关怀融入到您的
城市诗学研究中的呢?
蒋述卓:按照现代化城市的标准来看,一个城市应该是能让人感到舒适,感到有诗意化的一
个城市。就像海德格尔说的,人能够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包括居住在城市里。如果说我们
的诗意只能居住在农村的话,那我们的诗意将来就没了。所以从现实关怀角度来说,城市的
设计要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适合于人居住,这样的城市化才是合理的。正是基于这一思考,
我提出了城市诗学的问题。
邓锡斌:那么在您看来,诗意的城市应该如何营造?文化艺术在提升城市诗意品格上发挥了
什么作用?
蒋述卓:创造人适合居住的城市,就是要创造富有诗意的城市。城市的建筑设计除了要考虑
实用性,还要兼顾审美性,就如过街天桥都应该设计得富于审美化而能让人心生愉悦。还有
就是精神享受,包括能否看到音乐会、体育比赛等。一个大城市没有精神享受的时候,就会
显得死气沉沉。个性的发展和市民素质的提高,也是诗意栖居的重要条件。个性发展与素质
相关,如果个性发展受到压抑,素质会受影响。市民素质提高,他们的个性发展相对会自由
宽松。你到一个城市,觉得那里市民的素质低就感觉不愉快,就觉得它没有诗意。从总体上,
我认为提升城市诗意需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重视艺术生产在都市人审美意识的培养
过程中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则要在城市文化建设中体现审美原则。
(摘编自《社会转型时期的城市、文化与文学——蒋述卓教授访谈录》)
材料二:
在今天日新月异的城市更新中,如何注入“诗意栖居”的哲学思维,为推进“美好生活”建
设,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裕的社会和文化条件,创造和实现城市文明形态的新超
越,并形成更为自觉的意识,是城市治理和城市文明发展面临的客观命题。
怎样的城市文明才是未来更合理的形态?
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关于“诗意栖居”的理念,提供了一种视角。他认为在哲
学贫困、技术理性至上的时代,技术统治取代了昔日约定俗成的一切,正“无所顾忌”地风
行于全球。今天所谓“诗意”,“顶多是从事某种文艺性的活动,或是书面文艺,或是音视
文艺",这不是真正的“诗意栖居”,“诗意栖居”是根据栖居之本质来思人之生存,改变
“个人成为单纯的数码”的普遍状态。
对于工业文明、技术理性下人的“单向度”生存状态,各路思想家们多有论及,对“把一切
存在者带入一种计算行为”“把生命的本质交付给技术制造去处理”等现象表现了诸多思考
和忧虑。对于人的生存本质“异化”这种状态,马克思很早作过深刻揭示,在《1844年经
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
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
摧残”。
海德格尔认为人们只有体验到了“非诗意栖居”以及“何以非诗意栖居”,才能期待“诗意
地栖居”这种转折的出现。因此要根据“栖居的本质”来反思人的生存方式;同时要把“诗
的本质”注入生存过程,这两个方面构成了“诗意栖居”的基本要求。在陶渊明的“结庐在
人境”中,在梭罗的瓦尔登湖里,我们都隐约见到了这种追寻。达尔文在论述科学的价值时
也谈到:“人不能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诗意的感受能力。”
正是在这一点上,“诗意栖居”的理念给城市治理和城市文明发展,提供了思考和可以开掘
拓展的新场域。
(摘编自秦德君《城市文明发展与“诗意栖居”》)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方作家的笔下,城市经常成为遭诅咒的、反诗意的对象,如西方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笔下的诸多城市。
B.精神享受是诗意栖居的重要指标,建造体育演艺场馆能提升城市的诗意品格,完全满足
市民精神享受需求。
C.城市设计要注入“诗意栖居”的哲学思维,推进“美好生活”建设,城市发展日趋人性
化,诗意才能延续。
D.在技术理性至上以及“非诗意栖居”存在的时代,“诗意地栖居”是对于人的生存本质
“异化”的反思。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访谈引用被访者文章的观点,精要讲出自己的理解,拉近与被访者的距离,引出对方的
进一步阐述。
B.访谈紧紧围绕“城市诗意”问题采用直问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问题有针对性,语
言明确清晰。
C.中国作家笔下描述了一些有诗意的城市,富有日常生活气息,“闹中有静”,如老舍先
生的“北平”。
D.人们只要体验到了“非诗意栖居”以及“何以非诗意栖居”,就能期待出现“诗意地栖
居”的转折。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当下城市文明发展中“诗意栖居”理念的一项是()
A.古代讲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营造了大量的富含诗意的城市人文景观。
B.当代城市建设由于快节奏与盲目性,缺乏诗意,甚至破坏了城市诗意。
C.“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D.科技的发展,体现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为城市诗意的营造提供了可能。
4.围绕“城市诗意”这一论题,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切入点和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
料简要分析。
5.马克思在《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一文中谈到:“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
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请你结合
材料相关内容,谈谈在城市建设中,如何才能避免“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这一
情况的发生?
【答案】1、B
2、D
3、C
4、①材料一从对当代城市的独特理解和现实关怀切入,侧重论述“诗意城市”应该如何营
造。②材料二从城市更需要哲学思维的角度切入,侧重论述城市“诗意栖居”的理念和文明
形态。
5、①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要重视人的精神享受,提升人的精神与活力,避免成为物质的附属;
②城市发展要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可能,促进人的发展;
③城市的建设要树立“诗意栖居”的理念,根据栖居之本质来思人之生存,改变“个人成为
单纯的数码”的普遍状态;
④尊重、肯定人的劳动价值,为人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实现提供可能。(使人在自己的劳动中
肯定自己,感到幸福,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
【解析】1.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阅读此类文本,应注重准确解读文本,筛
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解答】
B.“完全满足市民精神享受需求”错。与选项相关的文中内容为“还有就是精神享受,包括
能否看到音乐会、体育比赛等。一个大城市没有精神享受的时候,就会显得死气沉沉”。选
项中“建造体育演艺场馆”与“看到音乐会、体育比赛”内涵意思不同,“建造体育演艺场
馆”只是物质条件,而“看到音乐会、体育比赛等”则属于精神需求的满足,单纯的体育演
艺场馆的建筑并不等于就能让市民看到音乐会、体育比赛,更不能就此断定“完全满足市民
精神享受需求”。
故选Bo
2.【分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
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
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
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
解读文本等等。
【解答】
D.原文是“只有……才”属于必要条件,选项“只要……就”属于充分条件。故选Do
3.【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
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
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
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解答】
A.为古代城市发展中“诗意栖居”理念的体现,非“当下城市文明发展”。
B.内容为当代城市建设中的不足,体现的是“诗意栖居”理念的缺失。
D.强调是科技发展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虽然材料一中蒋述卓“由于有科学技术与文化的支
持,城市的经营日趋人性化、诗意化,城市也可以建设成为人诗意栖居之地”这一观点,但
综合两则材料,并非强调科技发展对于城市“诗意栖居”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C,最符合当下城市文明发展中“诗意栖居”理念,符合材料一中“审美原则”及材料二中“栖
居的本质”。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
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
文中,确定答题区域范围,联系上下文,筛选答案。材料一是访谈材料,从“认为从城市文
学到城市诗学的拓展凸显了您对当代城市的独特理解和现实关怀”切入,抓住两个访谈问题
即可把握论述重点,“您是如何将现实关怀融入到您的城市诗学研究中的呢?”“在您看来,
诗意的城市应该如何营造?文化艺术在提升城市诗意品格上发挥了什么作用?”概括出:从
对当代城市的独特理解和现实关怀切入,侧重论述“诗意城市”应该如何营造。
材料二,第一段“在今天日新月异的城市更新中,如何注入‘诗意栖居’的哲学思维……”,
从城市更需要哲学思维的角度切入,第三段指出“‘诗意栖居’是根据栖居之本质来思人之
生存”,三到六段围绕“怎样的城市文明才是未来更合理的形态?”论述,侧重论述城市“诗
意栖居”的理念和文明形态。
5.
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
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
脱离文本,自己发挥。结合材料一“但城市发展至现在,由于有科学技术与文化的支持,城
市的经营日趋人性化、诗意化,城市也可以建设成为人诗意栖居之地”“个城市应该是能让
人感到舒适,感到有诗意化的一个城市”概括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要重视人的精神享受,
提升人的精神与活力,避免成为物质的附属。
结合材料一“城市的设计要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适合于人居住,这样的城市化才是合理
的”概括出:城市发展要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可能,促进人的发展。
结合材料二“在今天日新月异的城市更新中,如何注入‘诗意栖居'的哲学思维”“‘诗
意栖居'是根据栖居之本质来思人之生存,改变'个人成为单纯的数码'的普遍状态”概括
出:城市的建设要树立“诗意栖居”的理念,根据栖居之本质来思人之生存,改变“个人成
为单纯的数码”的普遍状态。
结合材料二“在自己的劳动中……肯定自己……感到幸福……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
“根据‘栖居的本质'来反思人的生存方式;同时要把'诗的本'注入生存过程”“人不能
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诗意的感受能力”概括出:尊重、肯定人的劳动价
值,为人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实现提供可能。(使人在自己的劳动中肯定自己,感到幸福,自
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马克思
①所谓的1848年革命②,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
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
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那些革命
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本世纪革命的秘密。
②的确,这个社会革命并不是1848年发明出来的新东西。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
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但是,尽管我们生活
在其中的大气把两万磅重的压力加在每一个人身上,你们可感觉得到吗?同样,欧洲社会在
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
③这里有一件可以作为我们19世纪特征的伟大事实,一件任何政党都不敢否认的事实。一
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
露出衰颓的征兆,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
④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
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
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
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
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
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
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
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有些党派可能为此痛哭流涕;另一些
党派可能为了要摆脱现代冲突而希望抛开现代技术;还有一些党派可能以为工业上如此巨大
的进步要以政治上同样巨大的倒退来补充。可是我们不会认错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
的狡脍的精灵©。我们知道,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
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工人也同机器本身一样,是现代的产物。在那些使资产
阶级、贵族和可怜的倒退预言家惊慌失措的现象当中,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
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⑤——革命。英国工人是现代工业的头一个产
儿。他们在支援这种工业所引起的社会革命方面肯定是不会落在最后的,这种革命意味着他
们的本阶级在全世界的解放,这种革命同资本的统治和雇佣奴役制具有同样的普遍性质。我
知道英国工人阶级从上一世纪中叶以来进行了多么英勇的斗争,这些斗争只是因为资产阶级
历史家把它们掩盖起来和隐瞒不说才不为世人所熟悉。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
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如果某一所房子画上了一个红十字,大家
就知道,这所房子的主人受到了“菲默法庭”的判决。现在,欧洲所有的房子都画上了神秘
的红十字。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
【注】①原文载于1856年4月19日《人民报》第27期。《人民报》,英国宪章派的周报,
1852年5月由宪章运动的领袖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厄•琼斯在伦敦创办。1852年
10月至1856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为该报撰稿,并对该报的编辑给予帮助。1856年
4月4日,马克思作为流亡伦敦的外国革命人士代表参加《人民日报》创刊四周年宴会并发
表了这篇演说。
②1848年革命:指1848至1849年在欧洲许多国家发生的工人主义运动的发展有着深远的资
产阶级革命。1848年革命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锻炼了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
对马克思主义和后来欧洲工人运动及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③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均为法国革命家,1848年革命的参加者。
④狡脍的精灵:和下文的“好人儿罗宾”,都出自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要是我
没有把你认错,你大概便是名叫罗宾好人儿的狡袈的淘气的精灵了。”指剧作中的重要人物
小精灵迫克,他喜欢恶作剧,是剧中矛盾冲突的制造者。
⑤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出自莎士比亚悲剧《哈姆莱特》。马克思在这里借
用“老田鼠”和“工兵”的形象来比喻革命。
材料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①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不过两
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一一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②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
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③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
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
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
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
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④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
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
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⑤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
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
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⑥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
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
许还根本无法预见一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
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
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⑦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
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
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
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
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
—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
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
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⑧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一无论专制政府或
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
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
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
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⑨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1.下表是根据以上材料对演讲稿语言特点的梳理,请结合材料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语表
^达
^特效
例句
点果
的
所谓
革
8年
184
只不
命,
些
过是一
道
微不足
件,
的事
社
巧是欧洲
用
外
会干硬
比
的一
壳上
喻
小的
些细
缝
裂口和
但是
隙。
却暴
它们
了外
露出
面的
壳下
底
一个无
。
深渊
日
14
3月
点
下午两
,当
三刻
伟大
代最
家
的思想
想
停止思
了。
要,意
和需
地位
身的
到本
意识
阶级
无产
现代
次使
他第一
“正是
说道
线句
中画
⑦段
二第
材料
2.
解。
的理
句话
对这
谈你
,谈
内容
相关
料一
合材
请结
件。”
的条
解放
本身
识到
思逝
况马克
顺序概
学”的
史科
于历
”“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注册测绘师《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模拟试卷4
- 科技辅助医疗家属如何利用科技帮助血液病患者
- 课题申报参考:老龄化与人口均衡发展研究
- 课题申报参考:空间耦合视角下城市蓝绿景观对居民情感的协同提升机制与调控对策
- 科技农业装备升级与教育同步发展
- 小肠健康管理在医疗科技发展中的应用
- 教育行业多元化发展下的少儿英语培训招生活动挑战与机遇
- 2024年H-系列卷材涂料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 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 科技在改善孕妇生活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 广东省佛山市2025届高三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一)化学试题(含答案)
-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各单元重点句子
- 2025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表
- 公司结算资金管理制度
- 2024年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测试卷(有答案)
- 未成年入职免责协议书
-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咨询管理服务方案1
- 5岁幼儿数学练习题
- 2024年全国体育单招英语考卷和答案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可打印【7】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