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高+中语++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高+中语++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高+中语++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高+中语++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缪塞缪塞解词牌

在四面楚歌时,虞姬在垓下拔剑自刎。之后在其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后来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创作了《虞美人》曲,词牌名便源于此。因李煜填此词,又名“一江春水”。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做个才子真绝代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李煜百代词宗,千古词帝可怜薄命做帝王

自出朕痒,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李煜《即位上宋太祖表》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可怜薄命做帝王“嗣位之初,属保大军兴之后,国削势弱,帑庾空竭。”

“尊事中原,不惮卑屈,境内赖以少安者十有五年。”——《南唐书·后主本纪》李煜误为人主,俯首称臣可怜薄命做帝王

公元975年11月,宋兵南下攻破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李煜阶下之因,违命之侯可怜薄命做帝王

宋代王《默记》考卷上载:"后主在赐第,天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李煜生于七夕,死于七夕背景

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之词,当作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是时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相传李煜于七月七日生日当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此词,宋太宗闻知而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宋代王铚《默记》云:“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

据这些记载可知,宋太宗一直对李煜心存怀疑,杀之而后快之心由来已久,这首词是导致李煜被毒死的直接原因。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春花年年开放,秋月年年明亮,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在过去的岁月里,有太多令人伤心难过的往事。小楼昨夜又有东风吹来,登楼望月又忍不住回首故国。旧日金陵城里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都在吧,只不过里面住的人已经换了。要问心中的愁恨有多少,大概就像东流的滔滔春水一样,无穷无尽。

一、浅识“反常合道”【反常1】春花秋月皆是美好事物,为什么要说“何时了”?【反常2】季节的更替不可能停止,为什么要问“何时了”?【反常1】春花秋月皆是美好事物,为什么李煜要说“何时了”?【合道1】春花与秋月,实属四季之美景,诗人却问此美丽景色何时结束?看似是在惋惜美好事物,但却也有一层感想为:此良辰美景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又作何解释?南唐亡国之后,李煜被囚,此后世间任何美景都已经于他的生命无缘。甚至,越是美好的事物越是让他觉得痛苦。乐景中衬哀情,也就是王国维先生所说“以我之愁情观物,万物皆着我愁情之色彩”。再结合下一句,春花秋月属美好事物,美好的事情就会引发他的联想,他自然地就想到了他曾经拥有的美好生活。身为一国之君,他自是曾经春赏百花秋赏月,享受四时美景,何等畅快!而此刻身陷囹圄,今昔比较之中,他感到尤其的痛苦,所以他希望引发联想美好事物快点结束。【反常2】季节的更替不可能停止,为什么要问“何时了”?【合道2】季节的更替不会结束,指的是时间不会终结。对于时间,我们总是觉得时间太短岁月难长,所以我们说--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曹操喝了酒会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而李煜苦恼地却是时间太漫长,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什么样的人会问时间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尽头?--只有绝望的人。此时对李煜而言,存在本身就是痛苦,解决之道也许就是时间的彻底终结,让这个世界陪他同归于尽。

随着季节的更替,四时之景“春花”会变成“秋月”,而过完秋天,节令又会回归春日。李煜也许并不想看到这样重复的更替轮回,他希望这样的无常变化快点结束,为什么?回看此生,李煜生命中的最大的无常变化是国破家亡,从一国之主变为阶下之囚。对于他的人生来说,只有从春到秋、从帝王到囚徒的单向陨灭!玉楼春

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往事视觉、听觉、嗅觉、味觉都是顶级享受权力、地位、人格、尊严、自由、安全感玉楼春

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视觉、听觉、嗅觉、味觉都是顶级享受权力、地位、人格、尊严、自由、安全感往事玉楼春

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往事视觉、听觉、嗅觉、味觉都是顶级享受权力、地位、人格、尊严、自由、安全感二、了解“反常合道”

矛盾又合乎情理春花秋月本是自然之景,“何时了”三个字却让这自然之景变得反常,而于反常之处的细心解读,才能让我们真正走进李煜,走进李后主蕴藏在词句中的痛苦与绝望。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苏轼“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伤我怀”三、运用“反常合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东风

春风?七夕为秋天?2.不堪回首

月明中?频频回首?3.应犹在

在还是不在?想象?4.只是

只是?只有?5.问君

问月?问天?6.愁、春水

苦愁对富有生机的春

水?(设问、比喻、夸张)

1.东风

身处汴京,故乡的风即是东风,意指思乡,为下文愁情

张本。2.不堪回首

物质、精神生活天翻地覆,作为亡国之君,不堪回首,

作为阶下之囚,怀想旧日“往事”。3.应犹在4.只是

“雕栏玉砌”是想象,是希望,是薛定谔的猫,是精

神寄托。5.问君

问月?问天?问自己。6.愁、春水

苦愁对富有生机的春水,化抽象为具体

为什么借“春水”表达愁?愁绪恰如春水,汪洋恣意,一泻千里。愁思如春水,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愁思如春水,冰融还生,日渐增浓。多长浓赏析(效果):用春水来比喻愁,化抽象为具体,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表现了李煜的愁之多之重之绵长,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四、总结“反常合道”

无奇趣何以为诗?反常而不合道,是谓乱谈,不反常而合道,则公文奏章也。

--吴乔《围炉诗话》

借助反常之景,反常之物,反常之事我们解读到李煜在《虞美人》深刻的孤独、痛苦和绝望。希望这把钥匙能帮助我们打开更多的诗词之门,领略蕴藏在反常背后的别样风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