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第1章 探究奇妙的生命现象【3大考点】(解析版)_第1页
第1单元第1章 探究奇妙的生命现象【3大考点】(解析版)_第2页
第1单元第1章 探究奇妙的生命现象【3大考点】(解析版)_第3页
第1单元第1章 探究奇妙的生命现象【3大考点】(解析版)_第4页
第1单元第1章 探究奇妙的生命现象【3大考点】(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探究奇妙的生命现象

(考情速览+考点直击+考试提升)

考情揭秘素养点击

1.生物的的基本特征1.根据实例准确判断生物基本

基本考查点2.生物学探究方法特征;

3.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2.能安全使用常用实验器具,

1.依托古诗词文化考察生物基本特征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和

热点及难点2.以具体生物实验考查生物学探究方法开展有关细胞的科学探究活

3.直接考查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动。

1.多以传统文化做为切入点,常见选择题的形3.基于研究背景,正确的将探

式考察生物基本特征究实验补充完整,并针对可能

2.生物学探究方法为必考点,多见于大题考察,发生的问题进行解决;

中考中考查值得多加关注4.能正确、规范地使用显微镜

形式及地位3.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的相关内容单独考进行观察,并从材料制备、仪

查的频率较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或结合观察器设备、操作程序等方面,初

临时装片考点一起考察,值得关注步分析成像不佳等情况的产

生原因;

考点一、生物的的基本特征

1.下列不属于生物的一项是()

A.珊瑚礁B.大肠杆菌C.生石花D.流感病毒

【答案】A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

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在深海和浅海中均有珊瑚礁存在,它们是成千上万的珊瑚虫骨骼(由碳酸钙组成)在数百

年至数千年的生长过程中形成;可见,珊瑚礁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A符合题意。

B.大肠杆菌营寄生生活,能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故属于生物,B不符合题意。

C.生石花开花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的特征,故属于生物,C不符合题意。

D.流感病毒营寄生生活,能通过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故属于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第1页共23页.

2.花花同学从池塘中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一些小颗粒,下列可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

依据是()

A.能随着水滴流动B.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C.能被碘液染上颜色D.具有一定的结构

【答案】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

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能随着水滴流动”、“能被碘液染上颜色”、“具有一定的结构”都不能据此判断

这些小颗粒是否是生物;“能对刺激做出反应”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一,可据此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夏天,小明在学习时不住地出汗,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B.能生长和繁殖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呼吸

【答案】A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

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

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夏天,小明同学不停地出汗,这说明生物具能排出身体内产生

的废物的特征。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一项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第2页共23页.

C.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答案】D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

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体现生物生命现象,

A不符合题意。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的是动物的群聚现象,体现生物生命现象,B不符合题意。

C.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了顽强的野草具有生命周期,说明植物能生长和繁殖,体现生物生命

现象,C不符合题意。

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属于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D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二、生物学探究方法

1.夏季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小秦观察到这一现象,他认为:蚯蚓爬到地面上来是因为土壤

中缺少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A.作出假设B.表达交流

C.提出问题D.得出结论

【答案】A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

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

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

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

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表达和交流。可见,小秦观察到“夏季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到地面上来”

的现象,认为:蚯蚓爬到地面上来是因为土壤中缺少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作出假设。A符合

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关于探究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第3页共23页.

A.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通过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B.探究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C.探究实验重复多次后,必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D.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答案】C

【分析】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

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

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

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

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就算探究实验重复多次后,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

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故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3.若要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A.B.

C.D.

【答案】D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

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

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两组条件一样,无法对照,A错误。

B.有光、湿度两个变量,B错误。

C.有光、湿度两个变量,C错误。

D.“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的唯一变量是光,其它条件应相同且适宜,两组都为湿土,一组

有光,一组无光,形成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试验,D正确。

第4页共23页.

故选D。

4.某商家宣传自己的保健品可以提升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某校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此表示质疑,并且设计了

如下实验,下列对该实验给出的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组饲料重小鼠数

实验处理一段时间后

别量量

甲给小鼠喂食含有保健品的饲

150克1只

组料

将小鼠放入迷宫,计时小鼠走出迷宫所需要的

时间

给大鼠喂食普通饲料100克1只

A.两组饲料重量统一为150克B.每组小鼠的数量改为10只

C.两组都应选用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鼠D.两组统一喂食含有保健品的饲料

【答案】D

【分析】(1)实验设计时应注意遵循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原则,实验过程要遵循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和对照原则。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捕

食行为。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如动物的绕道取食。

【详解】AC.对照实验要控制单一变量,只有变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两组饲料重量统一为

150克,两组都应选用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鼠,AC合理但不符合题意。

B.小鼠数量太少,可能会出现偶然性,影响实验结果,每组小鼠的数量改为10只,B合理但不符合题

意。

D.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甲组喂食含有保健品的饲料,乙组喂食普通饲料,D不合理但符合题意。

故选D。

5.七年级某班学生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不同小组滴加稀碘液后出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下列对

实验现象的解释,符合逻辑的是()

第5页共23页.

A.1号变蓝、2号不变蓝,说明唾液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B.1号不变蓝、2号变蓝,可能是水浴加热温度过高

C.1号、2号均不变蓝,说明稀碘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D.1号、2号均变蓝,可能是唾液中酶的含量不足

【答案】D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

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

来验证淀粉的存在。1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2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把

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所以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1号变蓝,2号不变蓝,此实

验说明了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不能说明水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详解】A.1号变蓝、2号不变蓝,说明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A错误。

BC.1号肯定会变蓝,因为1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BC错误。

D.1号、2号均变蓝,可能是唾液中酶的含量不足,唾液淀粉酶没有把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残留了

部分淀粉,D正确。

故选D。

6.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

污染、生态破环。由于人为因素,环境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有

害影响。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李强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毫升的清水中2~3天;②在5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

E;③在5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④在其中四个鱼缸中分别加入50毫升、100毫升、

200毫升、400毫升废电池浸出液;⑤再向各鱼缸分别放入一条品种、大小、生长状况都相同的金鱼,定时

饲喂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结果如下表:

第6页共23页.

ABCDE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mL050100200400

金鱼成活时间/天25151271

根据以上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

(2)该实验变量是,第⑤步中,放入各鱼缸的金鱼必须是品种、大小、生长状况都相同,是为

了保证变量。A组在实验中属于组。

(3)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4)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答案】(1)废电池浸出液对金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废电池浸出液对金鱼的生命活动没有影响

(2)废电池浸出液浓度唯一对照

(3)废电池浸出液对金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

(4)每个鱼缸内只放一条金鱼,数量太少

【分析】1.探究过程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

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①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实验变量,观察它对实

验结果的影响。整个实验过程中除了欲处理的实验变量外,其他实验条件要求前后一致。②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实验的原理要符合科学原理,实验结果的预期要有科学依据,实验的各个环节不

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③可重复性原则:一次实验的结果

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只有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才可以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

论。

【详解】(1)假设不能随便地作出,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该同学提出的

假设是废电池浸出液对金鱼的生命活动有(没有)影响。

(2)该实验变量是废电池浸出液。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

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放入各缸的金鱼必须是同种且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

以保持实验变量的唯一,这样才能确定金鱼的生存状况是由废电池浸出液引起的。其中A组属于对照组,

BCDE属于实验组。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废电池浸出液对金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且浸出液浓度越大,影

响越大。

第7页共23页.

(4)该实验的不足之处是:每个鱼缸内只放一条金鱼,数量太少,具有偶然性。

考点三、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1.若想在视野中看到尽可能大的细胞,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A.10×和10×B.5×和10×

C.5×和40×D.10×和40×

【答案】D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在视野在

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在视野在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

【详解】A.10×和10×:总放大倍数为10×10=100倍,A不符合题意。

B.5×和10×:总放大倍数为5×10=50倍,放大倍数最小,看到的细胞最小,B不符合题意。

C.5×和40×:总放大倍数为5×40=200倍,不符合题意。

D.10×和40×:总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放大倍数最大,看到的细胞最大,D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菠菜叶下表皮细胞时的甲、乙两个视野,由甲变为乙时,不可能的操作是()

A.换用高倍B.向左下方移动装片C.调节准焦螺旋D.换用小光圈

【答案】D

【分析】1、显微镜的结构由光学部分、支持部分及调节部分三部分组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观察同一玻片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物镜距离玻片

标本的距离远,看到的视野范围大、视野亮,细胞小、细胞数量多;高倍镜下物镜距离玻片标本的距离

近,看到的视野范围小、视野暗,细胞大、细胞数量少。

【详解】A.由甲图转向乙图时,图像增大,需要换显微镜转换器上的高倍镜,A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内的物像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倒像,甲图中的物像在左下方,需要移到视野的中央,需要向左

下方移动装片,B不符合题意。

C.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时,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C不符合题意。

第8页共23页.

D.由甲图转换为乙图,显微镜内的视野变暗,需要调节遮光器上的大光圈,D符合题意。

故选D。

3.通过《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学习及实际操作,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请结合图片

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放大物像的结构是①②③

B.转动转换器可更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C.用显微镜观察“b”,看到的物像是“p”

D.物像模糊时,应调节④使物像变清晰

【答案】B

【分析】图中显微镜的结构有①目镜、②物镜、③反光镜、④粗准焦螺旋、⑤细准焦螺旋。

【详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因此能放大物像的结构是①②,故A错

误。

B.物镜有螺纹,安装在转换器上,因此转动转换器可更换不同倍数的物镜,故B正确。

C.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倒像,因此用显微镜观察“b”,看到的物像是“q”,故C

错误。

D.细准焦螺旋能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因此物像模糊时,应调节⑤使物像变清晰,故D错误。

故选B。

4.小秦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依次看到如下四个视野。对小秦操作的分析,正

确的是()

第9页共23页.

A.由视野①→②时,小秦将临时玻片向右适当移动

B.由视野②→③时,小秦转动转换器换用低倍物镜

C.由视野③→④时,小秦细微地调节了细准焦螺旋

D.由视野③→④时,小秦选用了平面镜使视野更亮

【答案】C

【分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刮”,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濑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

“涂”,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涂抹几下;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

片下出现气泡;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详解】A.由视野①到②的操作是将视野左侧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所以应将临时装片向左移动,

物像才会向右侧移动到视野中央,A错误。

B.由视野②到③的操作是物像变大了,应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B错误。

CD.由视野③到④的操作可以看出,视野变暗了,物像模糊了,应选用平面镜使视野变暗,再转动细准

焦螺旋使视野变模糊,C正确,D错误。

故选C。

5.在学习了练习使用显微镜后,乐乐迫不及待的开始使用起来。

(1)乐乐在观察时应该先选用(填“高”或“低”)倍物镜。

(2)乐乐为了能够使物像更加清晰,开始调焦距,此时他转动的是。

(3)如果视野光线较弱,我们可以调整显微镜的遮光器,光弱时使用(填“大光圈”或“小光圈”),

然后转动反光镜,光线较暗时使用,光线强时使用。

(4)乐乐为什么在观察时观察的视野范围越来越小?。

第10页共23页.

【答案】(1)低

(2)细准焦螺旋

(3)大光圈凹面镜平面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物像就越小,从而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来越小。(合理即可)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由光学部分、支持部分及调节部分三部分组成。光学部分由镜头(目镜和物镜)

和反光镜组成。支持部分包括镜筒、镜臂、载物台、镜柱及镜座等。调节部分由转换器、遮光器和准焦

螺旋(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详解】(1)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先用低倍的物镜找到物像,需要时再换高倍的物镜。可见,乐乐

在观察时应该先选用低倍物镜。

(2)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比较小,用来细微调节焦距。可见,乐乐为了能够使物像更加清晰,开

始调焦距,此时他转动的是细准焦螺旋。

(3)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所以,当光弱时使用大光圈,然后转动反光镜,光线较暗时使用凹面镜,光线强时使用平面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物像就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可见,乐乐在观察时观察的视

野范围越来越小的原因是换用高倍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物像就越大,从而观察的视野范

围就越来越小。

1.下列诗句或谚语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盛开的桃花,有的粉的似霞,有的白的似雪——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排出体内的废物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微生物作为消费者促进物质循环

【答案】D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

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详解】A.盛开的桃花,有的粉的似霞,有的白的似雪,生物亲子代和子代之间的差异性叫做变异,A

正确。

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出墙是对外界(光)刺激作出的反应,B正确。

第11页共23页.

C.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植物落叶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C正确。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微生物作为分解者促进物质循环,D错误。

故选D。

2.“早秋惊落叶“”、“秋雨梧桐叶落时”,说明植物()

①需要营养

②能排出体内废物

③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④能适应环境

⑤能繁殖后代

⑥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A.②③⑤B.②③④

C.③④⑤D.④⑤⑥

【答案】B

【分析】植物是生物,生物具有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

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等特征。

【详解】题目中“早秋惊落叶”“秋雨梧桐叶落时”体现了植物落叶是排出体内废物的一种方式,同时也

是对季节变化等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也是植物适应环境的表现。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号航天乘组圆满完成飞行任务成功着陆。下列空间站中的现象不属于生命

现象的是()

A.航天员日常体能训练后出汗

B.太空舱的空气循环系统制造氧气

C.航天员在太空厨房中加热饭菜

D.太空菜园中的蔬菜种子长成幼苗

【答案】B

【分析】生物具有生命现象,非生物不具有生命现象。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

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发育;生

物具有繁殖现象;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等。

【详解】A.人体在运动时产生热量,为了维持体温恒定,通过出汗来散热的一种生理现象。出汗涉及

到人体的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机制,因此属于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

第12页共23页.

B.虽然这个过程对于维持航天员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但空气循环系统本身并不是生物体,它制造氧

气的过程也不涉及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特征。这个过程更多地是依赖于物理和化学原理,

如电解水等,因此不属于生命现象,B符合题意。

C.虽然加热饭菜看似简单,但它实际上涉及到航天员对食物的处理和摄取,是航天员为了满足自身生

存和能量需求而进行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间接反映了航天员的生命活动状态,因此可以视为生命现象

的一种表现,C不符合题意。

D.太空菜园中的蔬菜种子长成幼苗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一个典型过程,涉及到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组织

的形成等生命活动。蔬菜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长成幼苗,是生命现象的直接体现,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下列哪一现象与“河豚在遇到危险时身体会吸气膨胀成一个球体”的现象具有相同特征()

A.雄蛙鸣叫B.植物向光生长

C.食品涨袋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答案】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

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

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当河豚在遇到危险时身体会吸气膨胀成一个球体,这一现象说明生物能对

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详解】A.雄蛙鼓气鸣叫是在吸引雌蛙,是一种生殖行为,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向光生长,是对刺刺激后的反应,与河豚在遇到危险时身体会吸气膨胀成一个球体的反应相

同,都属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B符合题意。

C.食品胀袋的原因通常是:酵母菌等微生物产生了气体,体现了生物能够呼吸,C不符合题意。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蕴含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食物名称花生仁黄豆核桃仁大米

质量(克)202020①

水(毫升)50②5050

温度上升(℃)2.21.431.3

第13页共23页.

A.根据实验探究的原则,①应该为20,②应该为50

B.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下端应浸入水中并接触锥形瓶的瓶底

C.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

D.从实验结果可看出,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

【答案】B

【分析】(1)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

量的多少。相同的水温度上升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表明食品燃烧释放的能量越多。

(2)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含水和无机盐)。种子中加热后碳

化并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有机物,而加热后不可以燃烧的物质称无机物。

【详解】A.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食品的质量和水的质量必须相同,因此实验中,①应该

为20,②应该为50,A正确。

B.在锥形瓶里放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但不要触瓶底,否则处理数据不准确,B错

误。

C.要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多测几次,以减小误差,提高可信度,C正确。

D.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D正确。

故选B。

6.红松是我国珍贵的经济树木,科研人员对长白山红松种子萌发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A.25℃时,光照强度为中光时,红松种子萌发率最高

B.15℃时,光照越强,越利于红松种子萌发

第14页共23页.

C.25℃时,适当增加光照强度能促进红松种子萌发

D.实验选择红松种子时,应做到随机取样

【答案】C

【分析】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

的胚,种子已度过休眠期,具有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详解】A.由图可知,25℃时,光照强度为强光时,红松种子萌发率最高,故A错误。

B.由图可知,15℃时,光照越弱,越利于红松种子萌发,故B错误。

C.由图可知,25℃时,适当增加光照强度能促进红松种子萌发,故C正确。

D.实验选择红松种子时,应选择粒大饱满的种子,故D错误。

故选C。

7.2023年4月21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由于吸热,温室气体达到

了创纪录水平,成为过去8年全球平均温度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下图所示为研究“温室效应”影响生物圈的

装置,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A与B内生态瓶中各成分的量可以不同

B.A与B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实验一段时间后,若B内温度比A高,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D.若将两个生态瓶密封,不影响其中植物的生活

【答案】C

【分析】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而形成的。温室效应就是由于

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

【详解】A.对照实验要保持单一变量,因此A与B内生态瓶中除了变量外,各成分的量应该相同,故

A错误。

B.A与B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故B错误。

第15页共23页.

C.实验一段时间后,若B内温度比A高,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故C正确。

D.若将两个生态瓶密封,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会影响植物的生活,故D错误。

故选C。

8.海南果农开展火龙果促花增产实验,探究夜晚不同时间段使用LED灯照明的增产效果,结果如下表。

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对照组实验组

组别

甲乙丙丁

夜晚照明时间段①18:30〜22:3022:30〜02:3002:30〜06:30

果实产量(千克/公顷)1980469394742940

A.①的处理是夜晚无照明B.各实验组的照明时长相同

C.增产效果乙>丙>丁D.丙组处理方法最具推广价值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出了该条件不同以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

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B.根据题意该实验是探究夜晚不同时间段使用LED灯照明的增产效果,那么变量是不同时

段使用LED灯光照明,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对照组最好无照明。因此,①的处

理是夜晚无照明,各实验组的照明时长相同,AB不符合题意。

CD.从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增产效果丙>乙>丁;由于丙组产量最高(9474千克),因此丙组方法

最具推广价值,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结构,是生物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

的工具。如图为显微镜结构和镜头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6页共23页.

A.观察时,视野中的物象不清晰,应调节b

B.①③镜头组合能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C.周围环境较暗时,应使用g的凹面

D.对光时,应转动d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答案】C

【分析】1.图中:a目镜,b粗准焦螺旋,c细准焦螺旋,d转换器,e物镜,f载物台,g反光镜。

2.目镜没有螺纹,它直接插在镜筒的顶端,放大倍数低的长,放大倍数高的短。物镜上有螺纹,安装

在转换器上,放大倍数低的短,放大倍数高的长。因此,题图中①是低倍目镜、③是高倍目镜,②是高

倍物镜、④是低倍物镜。

【详解】A.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物象不清晰,应调节c细准焦螺旋,A错误。

B.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视野范围大;高倍镜下看到

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视野范围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因此,要想看到细胞的数目最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是最小,即低倍目镜①(5×)和低倍物镜④(15×),

B错误。

C.反光镜能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

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可见,周围环境较暗时,

应使用g反光镜的凹面,C正确。

D.对光时,应转动d转换器使低倍物镜(不是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D错误。

故选C。

10.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几个视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第17页共23页.

A.要使视野从①变为②,应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B.要使视野从②变为③,应转动转换器更换物镜

C.要使视野从③变为④,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D.若将视野从②变为④,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变少

【答案】A

【分析】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

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调节细准焦螺

旋能让像变得更加清晰。

【详解】A.视野从①变为②,即物像要移到中央,视野①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说明实物位于装片左

上方,应将装片也向右下方移动,A错误。

B.物像②的放大倍数小,物像③的放大倍数大,因此要使物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转动转

换器,把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B正确。

C.物像③不清晰,物像④清晰,要想使物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C

正确。

D.视野从②变为④,放大倍数增加,观察到的细胞体积变大,则数目变少,D正确。

故选A。

11.图1是2个目镜,图2是4个物镜,图3是显微镜的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和a组合视野最暗

第18页共23页.

B.A和d组合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

C.转动①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④

D.物镜的使用,首先使用d,再转换为a进行观察

【答案】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

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

视野越暗,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少。图中:A低倍目镜,B高倍目镜;a、b、c、d是物镜,

且放大倍a<b<c<d;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转换器,④物镜,⑤载物台,⑥反光镜。

【详解】A.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a离载玻片距离最远,放大倍数最小。因此,A和a组合

是低倍,视野最亮,需要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镜,A错误。

B.细胞数目最少,放大倍数最大,图中,A是低倍目镜,B是高倍目镜,a是低倍物镜,d物镜放大倍

数最高,因此,B和d组合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B错误。

C.转动①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此时从侧面注视④物镜,避免损伤物镜和玻本标本,C正确。

D.物镜的使用,先用a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d高倍

镜,D错误。

故选C。

12.为一探显微世界的奥秘,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调节支架

等材料制作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一。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

可实现与图二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

(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和→表示)。

A、对光;B、取镜和安放;C、观察;D、调节焦距。

第19页共23页.

(2)图中的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上下大.幅.度.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二所

示光学显微镜的[]。

(3)图二中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粗准焦螺旋,使(填“低”或“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取

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只眼注视目镜内,转动[D],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即可。

(4)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显微镜的(选

填“粗”或“细”)准焦螺旋。

(5)图二中显微镜的目镜为5X,物镜为4X时,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倍,此时观察到的细

胞数目如图三;如果物镜倍数不变,将目镜更换为15X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个。

【答案】(1)B→A→D→C

(2)E物镜B粗准焦螺旋

(3)低一反光镜

(4)细

(5)203

【分析】图可知,A目镜,B粗准焦螺旋,C细准焦螺旋,D反光镜,E物镜,F转换器。

【详解】(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时,一只手握住镜臂,一

只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显微镜对光时,转动转

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左右);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

的圆形视野为宜。显微镜观察时,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

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

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

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操作顺序是B→A→D→C。

(2)物镜和目镜是显微镜的主要部分,功能是放大物像。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快速

找到物像;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图中的水滴

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E物镜;上下大幅度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二所示光学显微镜的B粗

准焦螺旋。

(3)通过(1)分析可知,图二中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粗准焦螺旋,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取

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转动D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即可。

(4)通过(2)分析可知,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

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

第20页共23页.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显微

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

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图二中显微镜的目镜为5X,物镜为4X时,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倍,

此时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如图三;如果物镜倍数不变,将目镜更换为15X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

3个,因为显微镜较原放大倍数扩大了3倍。

13.下图是显微镜及其相关器材和观察到的视野,请据图答题:

(1)请写出图一中序号所表示的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①②③⑤⑦

(2)在对光时,需要转动图一中④(填结构名称),使图二中的(填字母)正

对通光孔。

(3)(2)李芳同学在视野中观察到如图三污点“甲”,她尝试判断该污点的位置:先移动装片,若发现污点

与装片的移动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