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浙教版高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49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治疗性克隆有希望最终解决供体器官的短缺和器官移植出现的排异反应。下图表示治疗性克隆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利用了动物体细胞融合技术B.上述过程实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C.胚胎干细胞的不断增殖和分化潜能保证①过程的进行D.①、②过程不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2、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胰岛素受体缺乏,导致血糖水平过低C.病毒等抗原侵入人体,导致发热D.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因某些原因使果蝇Ⅱ号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缺失了一个基因,这种变异属于()A.染色体变异B.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4、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A.组织液B.淋巴C.血浆D.细胞内液5、通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6、关于精子变形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变为精子头部的主要部分B.高尔基体发育为头部的顶体C.中心体演变为精子的尾D.线粒体退化消失7、如图表示加拉帕格斯群岛上某种地雀在1975~1978年间种群平均喙长的变化和该地区种子(该种地雀的主要食物)平均硬度的变化.研究表明.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喙短的地雀仅能吃不硬的种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喙长的地雀和喙短的地雀由于捕食种子的差异,属于两个物种B.1976年中期至1977年间,由于经常啄食硬度较大的种子导致地雀喙长度增加C.地雀的平均喙长在2--3年间增加是种子硬度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D.根据调查结果,可以预测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长会迅速变短8、动物运动时;神经支配同侧肢体屈肌舒张活动和伸肌收缩活动协调进行。下图表示传入神经纤维的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和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的机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屈肌和伸肌运动神经纤维上均发生膜电位的反转B.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不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刺激释放抑制性递质D.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三个神经元构成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细胞工程中,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是成功的关键.下列选择合理的是()A.选择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进行培养有利于获得大量细胞B.选择胚胎细胞作为核供体进行核移植可提高克隆动物的成功率C.选择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可获得优质的突变体D.选择一定大小的植物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抗毒苗10、下面关于绿藻和蓝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绿藻有核膜、核仁,而篮藻没有B.绿藻和蓝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C.绿藻和蓝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D.蓝藻是好氧藻类,其生命活动所蒞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11、现用山核桃的甲(AABB)、乙(aabb)两品种作亲本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选项正确的是。测交类型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值父本母本AaBbAabbaaBbaabbF1乙1222乙F11111A.F1产生的AB花粉50%不能完成受精作用B.F1自交得F2,F2的基因型有9种C.F1花粉离体培养,将得到四种表现型不同的植株D.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该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12、下列与下丘脑作用有关的是()A.对体温的恒定具有调节作用B.对语言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C.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有调节作用D.对垂体激素的释放具有调节作用13、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图解,其中①④表示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③④都能合成ATPB.过程①②③④总是同时进行C.过程①③都在生物膜上进行D.过程④产生的[H]还来自水14、递质发挥完作用后需要被灭活:有些递质被相关的酶分解,有些递质被膜上的转运体回收.如图为某药物A干扰递质回收的示意图,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②是递质的受体,和递质转运体一样,都是位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或蛋白质B.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①中,传递信息时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出去C.图中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时,需要相应的载体并消耗细胞代谢的能量D.若图中递质是一种抑制性递质,则药物A会使突触后膜产生持续性兴奋现象15、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稳定型的出生率最大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1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不起作用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细胞内液17、下列关于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的表述,错误的是()A.可用洋葱根尖作为实验材料B.加酒精使混在DNA中的蛋白质沉淀C.加入洗涤剂瓦解细胞膜D.加甲基绿对提取的DNA进行鉴定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8、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的探究实验.
(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①在实验中,如果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正确的计数方法是____.每次吸取样液进行计数前,要轻轻震荡试管,原因是____.
②下表是某小组记录的实验结果:。时间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酵母菌数(万个/毫升)32127762824819821820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____型增长.如果持续观察,最终酵母菌的数量将发生什么变化?____.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素有____(举二例).
(2)该小组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究某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影响,得如下实验结果.。氧浓度(%)abCd产生CO2的量(mol)912.51530产生酒精的量(mol)96.56O据表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氧气浓度为c时,酵母菌进行____呼吸.19、研究人员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探究单侧光下水稻根生长特性.
第一步:取黑暗条件下培养的水稻种子(如图A)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在水稻培养液中,乙组放在添加50mo1•L﹣1CaCl2的水稻培养液中;同时用适宜强度的单侧光照射两组水稻根尖,培养24h后,依图B所示分别侧量甲;乙两组种子根弯曲角度α.
第二步:分别剪取甲;乙两组种子根尖4mm;用刀片将根尖均匀纵切成向光侧和背光侧两部分,随后测量这两部分的生长素含量.实验结果如表.
请回答:。组别弯曲角度α(°)生长素浓度(μg•g﹣1)向光侧背光侧向光侧背光侧甲52142.8377.9乙63118.6398.7(1)比较图A,B可知,水稻根具有____弯曲生长特性.
(2)据表分析,该浓度CaCl2促进了生长素从根尖____侧向____侧运输,从而____(增强/减弱/不影响)水稻根的上述生长特性.
(3)为进一步探究不同浓度CaCl2对水稻根的上述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增设实验组进行实验,总的结果如图.
①实验增设了CaCl2浓度为____μmol/L的实验组.
②实验结果表明,CaCl2对水稻根的上述生长特性的影响具有____性.20、啄木鸟主要吃隐藏在树干内的天牛等害虫.当啄木鸟在啄食时,常有山雀跟随,边啄食残羹边鸣叫.如果天敌雀鹰飞来使山雀的鸣叫停止,啄木鸟便急速转移躲藏.回答下列问题:(1)该森林中存在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天牛种群数量增多时啄木鸟也会增多,天牛数量的增长就会受抑制,这体现生物群落内的________调节。(2)山雀鸣叫声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信息,其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森林中,天牛等害虫一年的同化量为1.5×1012kJ,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为3×1011kJ,啄木鸟一年中从天牛等害虫获得的能量为2.04×1011kJ,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4×1010kJ,则啄木鸟与害虫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害虫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消化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人胃肠道的部分神经支配示意图如下。
(1)兴奋沿神经a传到末梢,引起末梢内的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结合后,使下一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图中b处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____和突触后膜。(2)食物经胃肠道消化吸收,使血糖浓度增加,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____,导致血糖浓度降低,维持血糖稳定。(3)严重腹泻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____,引起口渴感;另一方面可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从而促进____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4)过敏性胃肠炎是由于在过敏原的刺激下,____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该抗体与再次侵入机体的同种过敏原结合,引起胃肠道过敏反应。22、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
(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_____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和_____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_____.23、如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突触小泡中的b物质是____,该物质通过____方式进入突触间隙.
(2)运动应激能促进a过程,a过程是指BDNF基因的____
(3)当b物质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d处细胞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____.
(4)据图可知,BDNF具有激活____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____(填“增加”/“不变”/“减少”).24、多数鱼类的体色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经研究发现,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细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当兴奋到达肾上腺时,其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表颜色变浅;而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扩散,使体表颜色加深.请回答:
(1)从反射弧角度分析,眼和松果体为____,其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____
(2)肾上腺素能被体表黑色素细胞感知,原因是____
(3)已知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由此推测,副交感神经末梢与体表黑色素细胞接触部位类似于____(结构).此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____(填“双向”或“单向”)的.
(4)鱼体色的调节方式是____25、将燕麦幼苗的胚根及芽的尖端4mm切去,再将剩余的10mm的胚根及胚芽每10条一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单位:mol•L﹣1)的生长素溶液中;保持在25℃下培养2d后,测量胚芽和胚根的平均长度(单位:mm),如图显示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其化学本质是____,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的方式称为____
(2)切去胚芽及胚根尖端部分的原因是____.
(3)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促进胚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____,胚根伸长的最长长度是____
(4)根据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对生长素敏感程度较高的是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8分)26、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布以随机分布最为常见.()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3题,共27分)27、(6分)萘乙酸(NAA)是科学家通过化学的方法合成和筛选的在结构和生理作用方面与生长素相似的物质,其生理作用也与浓度密切相关,探究萘乙酸(NAA)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在农业生产的应用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实验原理:萘乙酸与生长素一样,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性。二、实验过程与方法:(1)取材;取山茶花植株生长良好的半木质枝条,剪成5—7cm,每段插条芽数相同。(2)实验:①将插条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1;②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3)记录:小组分工,根据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如图2。三、结果分析与评价:(1)从图2中,可得出的结论是。(2)设置蒸馏水组的目的是。(3)实验的自变量是,实验过程中,温度、处理时间等要一致,其原因是。(4)每组都选取10根插条,其目的是。28、(5分)2010年10月4日英国剑桥大学的罗伯特·爱德华兹教授荣获该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理由是“他使试管受精技术用于治疗不孕症成为可能,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的不孕夫妇带来了福音”。胚胎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请回答下面相关问题:(1)试管婴儿的奥秘,通俗地说就是改变精子和卵子的相遇方式及场所,采集的精子需要在体外经过处理才能在体外培养皿中完成受精作用。(2)受精卵在体外培养的过程称为。(3)体外受精及培养过程需在℃条件下及无菌环境中进行,通常通过添加_来抑制杂菌的生长。母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这为胚胎在母体内存活提供了可能。29、【题文】(8分)下图甲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图乙表示的是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骨骼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请据图回答:
(1)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会增加的激素有____(填字母),体温调节过程属于____调节。
(2)A、B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是____;
(3)D代表激素的是____,影响其分泌量的刺激是____。
(4)骨骼肌受神经支配,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之间靠Ach(乙酰胆碱)传递信息,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图乙中____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进入③中,然后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在Ach进入③的过程中,穿越生物膜的层数是____。
(5)研究表明,不少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受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抗体,它除与病毒结合之外,还能与Ach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导,导致肌无力。在免疫学上此种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____病。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解析】试题分析: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即囊胚期的内细胞团)。其特点是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体积较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一方面,在体外培养条件下,ES细胞可不断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以进行某些遗传改造。主要用途是:培育各种组织器官,用于器官移植,解决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上述过程利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运用了细胞增殖和分化,①、②过程中,由于细胞增殖,不断进行着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故A、B、D不正确。考点:胚胎工程【解析】【答案】C2、C【分析】【分析】A.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正确。
B.胰岛素受体缺乏;导致血糖水平过高;错误。
C.病毒等抗原侵入人体;导致发热,体温升高;内环境稳态破坏。
D.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3、A【分析】解:A;根据题意;缺失了一个基因,即缺失一个染色体小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
B;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B错误;
C;基因突变是指缺失一个碱基;C错误;
D;基因重组形成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形成新的基因,D错误.
故选:A.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2;基因重组的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区别,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其实质,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答案】A4、C【分析】解: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存在于血浆中;与血浆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
故选:C.
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细胞来源生存的液体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不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可能不同,大多数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对于不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的分析是解题的关键.【解析】【答案】C5、A【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内环境成分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解答】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组织液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进入到淋巴中,故二者都会增加,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解析】A6、D【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精子的变形,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掌握精子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解答】
在精子的变形过程中,细胞核变为精子头部,高尔基体发育为头部的顶体,中心体演变为精子的尾,线粒体聚集于尾的基部形成线粒体鞘。综上所述,D错误,ABC正确。故选D。【解析】D7、C【分析】解:A;喙长的变化只能说明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但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A错误;
B;在自然选择中喙短的被淘汰;B错误;
C;地雀平均喙长增加是种子硬度的定向选择的结果;C正确;
D;在1978年时种子虽然硬度很低;但因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故此时低硬度的种子对喙长的地雀无选择淘汰作用,喙长的地雀与喙短的地雀生存机会均等,因此相关基因频率不会明显变化,D错误.
故选:C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2)联系:①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②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此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分析识图能力,形成系统知识网络的能力.【解析】C8、C【分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刺激释放抑制性递质,导致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所以在屈肌运动神经纤维上没有发生膜电位的反转,故A不正确。传入神经纤维的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作用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并由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所以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故B不正确。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刺激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其兴奋,所以C正确。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四个神经元构成,所以D不正确。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B|C【分析】解:A;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一般不再分裂;因此选择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进行培养不利于获得大量细胞,A错误;
B;胚胎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全能性较高,因此选择胚胎细胞作为核供体进行核移植可提高克隆动物的成功率,B正确;
C;选择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可获得优质的突变体;C正确;
D;选择一定大小的植物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苗;抗毒苗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D错误.
故选:BC.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2;动物核移植包括体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细胞核移植;其中胚胎细胞核移植的难度较低,成功率较高.
本题考查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及相关应用;识记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及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解析】【答案】BC10、CD【分析】解:A;绿藻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具有核膜、核仁,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没有核膜、核仁,A正确;
B;绿藻和蓝藻分别属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均具有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B正确;
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具有叶绿体,C错误;
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具有线粒体,D错误.
故选:CD.
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2;常考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等;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等;此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各结构和功能,明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形态结构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解析】CD11、ABC【分析】【分析】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中信息判断F1的基因型及其产生配子的种类,再结合表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山核桃的甲(AABB)、乙(aabb)两品种作亲本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1能产生四种配子,即AB、Ab、aB、ab,据此答题。【解答】A.F1(AaBb)×乙(aabb),正确情况下,后代AaBb:Aabb:aaBb:aabb=1:1:1:1,而实际比值为1:2:2:2,由此可见,F1产生的AB花粉50%不能萌发,不能实现受精,A正确;B.F1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所得F2的基因型种类为3×3=9种,B正确;C.F1的基因型为AaBb,能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因此其花粉离体培养可得到四种表现型不同的植株,C正确;D.正反交结果不同的原因是F1产生的AB花粉50%不能萌发,而且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ABC。【解析】ABC12、ACD【分析】解: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正确;
B;语言表达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错误;
C;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正确;
D;下丘脑能对垂体激素的释放具有调节作用;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D正确.
故选:ACD.
下丘脑是体温;水平衡等调节中枢;同时还能分泌相关的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
本题考查下丘脑的作用,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解析】ACD13、ACD【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与有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阶段的场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解答】A.过程①是光反应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④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都能合成ATP,A正确;
B.过程①光反应、②暗反应、③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④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是同时进行,B错误;
C.过程①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③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C正确;
D.过程④中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水参与,产生的[H]还来自水,D正确。故选ACD。
【解析】ACD14、AB【分析】解:A;②是递质的受体;和递质转运体一样,化学本质都是位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或蛋白质,A正确;
B;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①中;当突触前膜兴奋即电位转变成外负内正时,递质以胞吐释放出去,B正确;
C;图中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时通过胞吐的方式;不需要载体但需要消耗细胞代谢的能量,C错误;
D;若图中递质是一种抑制性递质;则药物A会使突触后膜产生持续性抑制,D错误.
故选:AB.
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突触小泡,②是递质的受体,药物A可阻止突触前膜上的递质运载体发挥作用.
本题考查了突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判断或正确结论的能力.【解析】AB15、BD【分析】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A错误;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正确;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年龄组成的出生率无法判断,C错误;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D正确.
故选:BD.
分析题图:图示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图.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因此图中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
本题结合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图,考查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数量特征,掌握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的含义;识记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解析】BD16、BD【分析】解: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A正确;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起重要作用;B错误;
C、HCO3-、HPO42-等缓冲物质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C正确;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D错误.
故选:BD.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实质、调节机制及意义,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解析】BD17、BD【分析】解:A;洋葱根尖细胞含有DNA;可作为实验材料,A正确;
B;DNA不溶于酒精;但细胞中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酒精的作用是使DNA和蛋白质分离,B错误;
C;洗涤剂是一些离子去污剂;能溶解细胞膜,有利于DNA的释放,C正确;
D;鉴定DNA用二苯胺进行沸水浴加热;D错误.
故选;BD.
1;DNA粗提取的实验材料选取:凡是含有DNA的生物材料都可以考虑;但是使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2;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使DNA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相反,以达到分离目的.
3;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的分离.
本题考查了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相关知识,包括粗提取、提纯、鉴定等,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难度适中.考生注意识记纯化提取DNA的方法的区别,可以利用酒精(DNA不溶,杂质溶)、高浓度的盐溶液(DNA溶,杂质不溶)、低浓度的盐溶液(DNA不溶,杂质溶)等分别去除杂质.【解析】BD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8、稀释一定倍数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小误差“S”逐渐减少,最后全部死亡营养物质、pH、温度、代谢废物等氧浓度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分析】【解答】(1)①在实验中;如果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稀释一定倍数.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正确的计数方法是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小误差.
②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如果持续观察;酵母菌的数量逐渐减少,最后全部死亡.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素有营养物质;pH、温度、代谢废物等.
(2)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氧浓度,氧气浓度为c时,产生的CO2的量与酒精的量不等;所以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
(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19、背光向光背光增强20、100、200、500两重【分析】【解答】(1)比较图A;B可知,水稻根具有背光弯曲生长特性.
(2)乙加了CaCl2,从表格可以看出乙的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于甲,背光侧浓度高于向光侧,说明CaCl2促进了生长素从根尖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从而增强水稻根的上述生长特性.
(3)①由图C横坐标可知实验增设了CaCl2浓度为20;100、200、500μmol/L的实验组.
②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aCl2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先增加后减小,最后抑制,说明CaCl2对水稻根的上述生长特性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分析】分析表格:甲的弯曲度为52°;向光侧浓度低于背光侧,所以植物向向光侧弯曲生长;
乙的弯曲度为63°,向光侧浓度低于背光侧,所以植物向向光侧弯曲生长.20、(1)树→天牛→啄木鸟(山雀)→雀鹰负反馈。
(2)物理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13.6%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种间关系,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识记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掌握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识记能量流动的去路。分析题干可知,该森林中存在的一条食物链是:树→天牛→啄木鸟(山雀)→雀鹰.每一营养级能量的去路:①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②自身呼吸消耗,③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类型: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答】(1)据分析可知;该森林中存在的一条食物链是:树→天牛→啄木鸟(山雀)→雀鹰。天牛种群数量增多时啄木鸟也会增多,天牛数量的增长就会受抑制,这体现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2)山雀鸣叫声属于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其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在森林中,天牛等害虫一年的同化量为kJ,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为kJ,啄木鸟一年中从天牛等害虫获得的能量为kJ,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kJ,则啄木鸟与害虫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害虫的同化量÷啄木鸟的同化量=害虫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去向有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解析】(1)树→天牛→啄木鸟(山雀)→雀鹰负反馈。
(2)物理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13.6%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21、(1)突触小泡(特异性)受体突触间隙。
(2)胰岛素(3)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
(4)浆(或效应B淋巴)【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和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解答】
(1)当兴奋沿着神经a传至突触前神经元末梢时,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引起胃肠道的平滑肌收缩。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2)当血糖浓度增加时,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以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从而促进饮水;另一方面刺激下丘脑分泌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4)抗体是由浆(效应B淋巴)细胞合成分泌的。【解析】(1)突触小泡(特异性)受体突触间隙。
(2)胰岛素(3)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
(4)浆(或效应B淋巴)22、略
【分析】解:(1)根据题意可知;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因此X分别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无机环境和生物.题中看到乙昆虫在夜晚活动,并且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能驱赶乙昆虫,因此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是利用乙昆虫在蜘蛛网上产生的振幅,因此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物理信息.
(3)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故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故答案为:
(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
(2)无机环境生物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物理信息。
(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所进行的信息的传递过程.
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
本题着重考查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审题能力和理解能力,并能够准确区分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难度不大.【解析】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无机环境;生物;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物理信息;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23、神经递质胞吐表达(转录和翻译)突触后膜减少【分析】【解答】(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2)a过程是指BDNF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与翻译.
(3)b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细胞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为内正外负,如图:
.
(4)据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则会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的数量减少.
【分析】1;突触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24、感受器外负内正体表黑色素细胞膜上有相应受体突触单向神经——体液调节【分析】【解答】(1)动物完成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2)细胞膜上有糖蛋白;能识别和感知激素.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单向的特点;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4)鱼体色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分析】据题意可知;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知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故鱼类的眼和松果体属于感受器.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知光照变化而影响体内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的含量,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 Unit 3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Section Ⅲ Grammar(教师用书)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选修8
- 2024年12月 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1197 综合复习题-
- 事业单位工作心得体会800字
- 管理个人述职报告4篇
- 安全生产演讲稿集合15篇
- 2022年业务员辞职报告15篇
- 护士的实习报告模板锦集五篇
- 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方案
- 医院医生工作总结
- xx县供热计量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门诊病历书写模板全
- 煤油(火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MSDS
- 锅炉延期检验申请书
- 液压与气压传动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国开大学2023年01月11067《知识产权法》期末考试答案
- 直接打印800字作文纸
- 石油产品密度基本知识认知
-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数学大纲
- 货物供货总体服务方案
-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周期问题》教案
-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物理化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