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防隐患排查及整改情况表一、目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确保消防设施正常运行,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规范,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消防隐患排查及整改情况表。
二、适用范围
1.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消防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
2.本制度适用于单位内部所有涉及消防安全管理的部门和个人。
3.本制度规定了消防隐患排查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排查范围、方法、程序和要求等内容。
4.本制度适用于单位内部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的检查。
三、职责
1.单位主要负责人:
(1)负责组织制定消防隐患排查及整改情况表,明确排查内容、标准和要求。
(2)负责组织成立消防隐患排查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
(3)负责定期召开消防隐患排查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消防隐患排查领导小组:
(1)负责组织制定消防隐患排查计划,明确排查时间、地点、内容和人员。
(2)负责对排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
(3)负责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促,确保整改到位。
3.各部门负责人:
(1)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学习消防知识,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2)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进行消防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负责向消防隐患排查领导小组报告本部门消防隐患排查情况。
4.员工:
(1)积极参与消防隐患排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2)严格遵守消防安全制度,自觉维护消防设施。
(3)参加消防知识培训,提高自身消防安全意识。
四、隐患排查范围
1.消防设施设备:
(1)消防水源及给水系统,包括消防水池、消防水箱、消防泵房、消防给水管道等;
(2)消防灭火系统,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等;
(3)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灭火毯、消防桶、消防钩等;
(4)消防报警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手动报警按钮、消防应急广播等;
(5)疏散指示标志及应急照明系统;
(6)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畅通情况;
(7)防火分隔设施,包括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火隔离带等;
(8)消防电梯的运行情况。
2.建筑结构安全:
(1)建筑物的防火等级;
(2)建筑物的耐火极限;
(3)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施;
(4)建筑物的防烟排烟系统;
(5)建筑物的消防供电及应急照明系统。
3.用电安全:
(1)电气线路的敷设及维护;
(2)电气设备的安装及使用;
(3)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
(4)防雷设施的安全性能。
4.用火安全:
(1)火源管理,包括火种、火源的使用和存放;
(2)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和管理;
(3)动火作业的安全措施。
5.环境安全:
(1)室内空气质量,包括有害气体、粉尘等;
(2)噪音污染;
(3)放射性物质及有害化学品的储存和管理。
6.安全标识及警示:
(1)消防设施设备的标识;
(2)安全通道、安全出口的标识;
(3)警示标志的设置。
7.消防安全管理:
(1)消防安全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2)消防安全培训及演练;
(3)消防安全检查及整改;
(4)消防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五、隐患排查的方法
(一)综合检查
1.定期组织综合检查,全面排查单位内部的消防隐患。
2.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消防设施设备、建筑结构安全、用电安全、用火安全、环境安全、安全标识及警示、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
3.检查应由专业人员牵头,各部门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参与,形成书面检查记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提出整改措施。
(二)专业检查
1.针对消防设施设备、电气系统等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领域,应邀请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或人员进行检查。
2.专业检查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实际运行情况,对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进行全面评估。
3.专业检查报告应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的整改建议。
(三)季节性检查
1.根据季节特点,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如夏季对消防水泵、冬季对消防管道的防冻措施等。
2.季节性检查应结合气候条件、节假日及重大活动等因素,制定详细的检查计划。
3.检查结果应记录在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消防设施设备适应季节变化的需要。
(四)节假日检查
1.节假日期间,由于人员流动性强,火灾风险增加,应加强消防隐患的排查。
2.节假日检查应重点关注用火用电安全、疏散通道畅通、应急响应准备等情况。
3.检查应由值班领导组织,确保节假日期间的消防安全。
(五)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
1.日常检查由各部门负责人或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巡查。
2.定期检查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检查周期,如每周、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3.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应记录在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跟踪整改效果。
4.检查记录应包括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检查内容、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等内容。
六、长假期间安全检查
(一)工业安全
1.长假前,应对工业生产区域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检查,确保设备设施处于安全状态。
2.检查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存在异常磨损、发热等迹象;
-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如限位器、防护罩等;
-电气线路是否老化,接插件是否牢固,是否存在漏电风险;
-爆炸危险区域的安全设施是否有效,如防爆灯具、防爆开关等;
-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和管理是否符合规范,储罐、管道的密封性能是否良好;
-应急设施如消防器材、应急照明、安全出口指示标志等是否完好;
-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无杂物堆放,疏散门是否易于开启;
-重大危险源的监控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报警系统是否灵敏可靠;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应急预案是否制定并演练。
3.检查应由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实施,必要时可邀请外部专家参与。
4.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立即记录,并迅速采取整改措施,确保在长假期间不会对生产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
5.对短期内无法整改的问题,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并制定详细的整改计划,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
6.长假期间,应安排专人值班,对重点部位进行巡查,确保安全生产信息的及时沟通和应急响应的及时性。
7.长假结束后,应对长假期间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二)交通安全
1.长假期间,应对单位内部及附近的交通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交通安全。
2.检查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交通标志和道路标线的设置是否清晰、合规,是否存在磨损或损坏;
-道路照明和交通信号灯是否正常运行,有无故障或损坏;
-交通事故易发路段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如警示标志、减速带等;
-道路交通设施的维护状况,如护栏、隔离带、排水设施等是否完好;
-车辆停放场的规划是否合理,停车秩序是否良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否到位,员工交通安全意识是否提高;
-单位内部车辆的维护保养情况,是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专职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情况,是否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技能。
3.检查应由交通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必要时可邀请交通管理部门参与。
4.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交通安全无隐患。
5.长假期间,应加强交通安全的巡查,特别是在高峰时段和恶劣天气条件下,要增加巡查频次,及时处理交通安全问题。
6.对于重大节假日,应根据交通流量预测,提前制定交通安全管理预案,合理调配交通资源,确保交通秩序井然。
7.长假结束后,应对交通安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升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三)环境保护安全
1.长假期间,应重点关注单位内部及周围环境的安全保护,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2.检查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污水处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排放的污水是否达标;
-废气排放设施是否正常工作,排放的废气是否满足环保标准;
-固体废物处理是否符合规定,是否进行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
-噪音污染控制措施是否有效,特别是在夜间是否采取降噪措施;
-环境监测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监测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应急污染处理设施是否处于备用状态,能否迅速响应环境污染事件;
-环保相关法规和标准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员工环保意识是否提高;
-环保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是否定期进行环保教育和培训。
3.环境保护安全检查应由环保专业人员负责,必要时可邀请环保部门或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
4.对检查中发现的环境安全隐患,应立即制定整改方案,并迅速实施整改措施,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
5.长假期间,应安排环保安全值班人员,对可能产生环境污染的环节进行监控,确保环境安全。
6.在长假前,应对环境敏感区域进行特别检查,如化学品储存区域、危险废物处理设施等,确保长假期间环境安全。
7.长假结束后,应对环境保护安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不断提升环境保护管理水平。
七、隐患排查分级
1.隐患排查分为三个级别:重大隐患、较大隐患和一般隐患。
2.重大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隐患,需立即上报并迅速处理。
-例如:消防设施严重损坏、重大危险源失控、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等。
3.较大隐患是指可能导致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隐患,需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并尽快处理。
-例如:消防设施部分损坏、较大危险源失控、较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等。
4.一般隐患是指可能导致一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隐患,需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并及时处理。
-例如:消防设施小故障、一般危险源管理不规范、一般环境污染问题等。
5.隐患等级的判定应依据隐患的性质、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来确定。
八、隐患排查管理
1.隐患排查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排查工作的有效性。
2.隐患排查管理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排查计划的制定: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和隐患等级,制定详细的排查计划。
-排查实施:按照排查计划,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隐患排查,确保排查质量。
-隐患整改: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按照隐患等级制定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
-整改跟踪: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控,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隐患记录:将隐患排查和整改情况记录在案,形成完整的隐患管理档案。
3.隐患排查管理职责分配:
-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隐患排查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监督。
-隐患排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排查工作的实施,协调各部门的排查工作。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
-安全管理人员负责隐患排查的日常管理和隐患档案的建立。
4.隐患排查管理的有效性评估:
-定期对隐患排查管理进行评估,分析排查效果和整改成效。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排查计划和管理措施,不断提高隐患排查管理的水平。
九、事故隐患排查报告和隐患建档监控
1.事故隐患排查报告
-排查结束后,应立即编制事故隐患排查报告,报告应包括排查时间、排查人员、排查内容、发现的问题及评估结果。
-报告应详细记录每个隐患的具体情况,包括隐患的等级、可能造成的后果、影响范围以及紧急处理建议。
-报告应由排查小组负责人签字确认,并提交给单位主要负责人审阅。
-对于重大隐患,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并按照相关规定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
2.隐患建档监控
-对排查出的隐患,应建立隐患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确保隐患信息可追溯。
-隐患档案应包括隐患的基本信息、排查记录、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整改结果以及后续跟踪记录。
-隐患档案应定期更新,对整改完成的隐患进行销号,对未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隐患进行持续跟踪。
-隐患档案应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参考资料,用于分析隐患趋势、制定预防措施和改进安全管理策略。
-隐患档案的访问权限应严格控制,确保隐患信息的保密性。
-单位应定期对隐患档案进行审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隐患排查和管理提供有效支持。
十、考核
1.考核目的
-考核旨在评估消防隐患排查及整改情况表的执行效果,确保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通过考核,激发员工安全意识,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2.考核对象
-考核对象包括单位全体员工,特别是消防安全管理相关人员、各部门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
3.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消防安全知识掌握程度;
-消防隐患排查的参与度和质量;
-隐患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
-消防安全制度的遵守情况;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效果;
-安全培训和演练的参与情况。
4.考核方式
-考核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包括书面考试、现场实操考核、日常表现评估等。
-定期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