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隋文帝对大臣高颎(jiǒng)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之后隋文帝于589年()A.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B.创立科举制,选拔人才C.定都大兴,发展经济 D.开凿大运河,巩固统治2.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种种问题”的基本信条,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A.分封制度 B.察举制度 C.刺史制度 D.科举制度3.公元608年正月,隋炀帝征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人开凿永济渠,男丁不够,就征发妇女补充;同年七月,又征发二十万人修筑长城。隋朝出现“耕稼失时,田畴多荒”的情况。由此可见,当时()A.人口数量众多 B.暴政影响发展C.人民安居乐业 D.妇女地位上升4.唐太宗的大臣和将领,有着不同的出身和背景,有的以前是农民起义的将领,有的曾效力于他的政敌,但唐太宗注重他们的才干,不计前嫌,用其所长。这说明唐太宗注重()A.发展生产 B.用人唯贤 C.轻徭薄赋 D.整顿吏治5.“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财宝山积,不可胜计。”材料体现了()A.隋朝统一了全国 B.唐玄宗励精图治C.武则天贞观遗风 D.盛世背后的危机6.下表可用来说明,唐朝的兴盛得益于()时期措施唐太宗时期完善三省六部制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唐玄宗时期改革税制A.皇权的平稳更替 B.选官方式的调整C.制度的创新发展 D.开放的社会风气7.下面的文物出土于西安,根据人物的服饰和面部轮廓等特征,可判定他们并非中原人。该文物()A.体现了唐朝的青瓷制作水平B.为研究唐朝农业发展提供宝贵资料C.见证了唐与吐蕃的友好往来D.反映了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8.据《唐六典》记载,苏州有六十坊市,扬州城有常乐坊、临湾坊、东市等,敦煌出土的文字证明唐代敦煌也有坊市。这说明唐朝()A.坊市设置普遍存在 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商业突破时空限制9.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后被朝廷平定;黄巢深受民众拥护,带领起义军攻入长安。综合两则史事能推论出()A.安史之乱的过程 B.黄巢起义的背景C.唐朝灭亡的原因 D.五代十国的更迭10.后周太祖郭威进行军事改革,限制地方军事集团的权力,诛杀跋扈的将领,并重建文官系统和恢复律令。这表明五代十国政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实现国家的统一 B.藩镇割据的威胁C.解决财政的危机 D.恢复和发展经济11.唐朝在平定突厥之前就容纳了120余万周边民族的移民,高昌、龟兹、吐蕃等地亦有大批民众迁入中原。中原汉人流行穿胡服,品尝葡萄美酒,偏僻乡村也能轻易找到胡饼等食物。这体现出唐朝()A.对外关系开放 B.经济文化繁荣C.民族交往交融 D.海陆交通发达12.下面是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货币,日本的和同开珎的形制和重量与唐朝的开元通宝几乎相同。这反映出当时两国()A.审美观念一致 B.文明相互借鉴C.文明交流频繁 D.铸银水平相当13.唐代诗人元稹在给白居易的信中写道:“扬越(扬州、越州)间多作书模勒(雕版印刷)乐天(白居易)及余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也。”这说明唐代()A.科技进步推动文化传播 B.商业繁荣孕育市民阶层C.对外交流促进国家交往 D.文学艺术反映人民需求14.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其诗作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强烈的忧患意识。由此可知,杜甫的诗作()A.反映了社会现实情况 B.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C.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 D.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15.学习隋唐史后,某小组进行了主题演讲,下面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A.中华民族的盛世与危机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由分裂走向统一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6题17分,17题22分,18题16分,共55分)16.(17分)重大工程见证历史发展的脉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炀帝开通了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造成一个大运河,其目的在于便利运兵、运粮,巩固他的封建统治。自从大运河沟通南北两大流域以后……运河开到哪里,经济就发展到哪里。在大运河开通以后,江淮一带出现一系列商业大城市,和北方黄河流域的大城市并驾齐驱,地位越来越重要。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航运……南北朝对峙100多年来南北的界限消除了。元、明、清三代,东南江苏、浙江二省,始终因为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关系(这里面运河沟通南北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保持文化中心的地位。——摘编自朱偰《大运河的变迁》材料二长安城中通向城门的街道的宽度都在100米以上,其中介于宫城和皇城之间的横街宽达220米……最窄的是四周沿城墙的顺城街,宽度也有25米……唐长安城面积超过87平方千米,可容纳百万人口……日本飞鸟、奈良时代的都城,如藤原京、平城京就是仿效长安城而建的。——摘编自卢嘉锡等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并结合所学分析开凿大运河的作用。(5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长安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长安城的地位。(8分)(3)综上所述,我们应如何认识中国古代重大工程承载的历史价值?(4分)17.(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材料贞观铜牙弩,开元锦兽张。——杜甫《复愁十二首》节选(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诗歌中所涉及的两位皇帝分别是谁,并分析他们在位时期出现盛世局面的原因。(6分)(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一组唐诗,每一首都与教材中提到的某些史实密切相关。请仿照①的示例,把下表填写完整。(12分)序号作者诗名诗歌节选可反映的史实和对史实的合理解读①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注:“城”指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示例】唐都长安布局严整,规模宏伟,人口众多②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高昌》注:“文皇”指唐太宗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③李白《哭晁卿衡》注:晁衡是唐朝时来华的日本人中的杰出代表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④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⑤杜甫《春水》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3)综合上述探究活动,谈谈盛唐气象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何启示。(4分)1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时间事件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大兴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627—649年“贞观之治”627年玄奘出发西行天竺641年文成公主入藏710年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713—741年开元盛世753年鉴真到达日本755—763年安史之乱875—884年黄巢起义907—960年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2分)(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历史事件,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4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答案一、1.A2.D3.B点拨:根据材料中的“隋炀帝征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人开凿永济渠”“征发二十万人修筑长城”可知,隋炀帝施行暴政;“耕稼失时,田畴多荒”反映了农业发展停滞、田地荒芜的情况。材料说明暴政影响发展,B正确。材料并未说明隋朝人口数量,排除A;人民多被征发,并未安居乐业,排除C;妇女地位上升说法错误,排除D。4.B5.B6.C7.D8.A9.C10.B11.C12.C13.A点拨:材料中的“模勒(雕版印刷)乐天(白居易)及余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也”,反映的是利用雕版印刷术印制杂诗在店铺中售卖,体现了科技进步推动文化传播,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市民阶层,不能说明商业繁荣孕育市民阶层,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对外交流,无法体现对外交流促进国家交往,排除C;材料强调了科技发展推动文化传播,与文学艺术反映人民需求无关,排除D。14.A15.B二、16.(1)目的:巩固统治。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对于巩固国家统一和推动沿岸地区城镇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特点:街道宽敞;规模宏伟;可容纳人口多。地位:长安城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深刻影响了日本的城市建设,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3)中国古代重大工程体现出高超的工艺水平,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等状况,是研究古代社会风貌的重要的实物史料。(言之有理即可)17.(1)皇帝:唐太宗;唐玄宗。原因:都澄清吏治,善于用人;都通过科举制选拔人才;都重视农业生产等。(任答两点即可)(2)②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西北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天可汗”,推动了民族交往与交融;③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大量遣唐使、留学生等来到中国,反映了中日两国的交流非常频繁;④唐朝实行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教育的发展;⑤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筒车等重要的生产工具。(3)要善于用人;建立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协调好人与人之间、各民族之间、各国之间的关系;要重视人才培养等。(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8.(1)安史之乱。(2)【示例一】观点:统治政策影响国家的兴衰。论述: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以民为本,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革新的措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大唐盛世打下基础。唐玄宗在位前期,进一步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注重文教,编修图籍,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出现了盛世局面,史称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末年,任人唯亲,沉迷享乐,朝政腐败,爆发“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结论:综上所述,国家的兴衰受到统治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