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内瘘狭窄也有分型及透析患者PTA术后护理重点_第1页
临床内瘘狭窄也有分型及透析患者PTA术后护理重点_第2页
临床内瘘狭窄也有分型及透析患者PTA术后护理重点_第3页
临床内瘘狭窄也有分型及透析患者PTA术后护理重点_第4页
临床内瘘狭窄也有分型及透析患者PTA术后护理重点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内瘘狭窄也有分型及透析患者PTA术后护理重点动静脉内瘘狭窄分型AVF的狭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分类主要根据病变的位置,根据狭窄部位不同可分为I、II、III、IV型四个类型。根据狭窄的原因不同可分为纤维化狭窄、粥样硬化狭窄及炎性狭窄。动静脉内瘘血管提示有狭窄的症状(1)血流量:在全身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自体AVF自然血流量<500ml/min,AVG自然血流量<600ml/min。(2)血管内径:静脉局部血管内径≤1.7mm或长段血管内径≤2.0mm,长度≥20mm;动脉血管内径≤2.0mm;静脉局部血管内径在1.8~2.0mm之间或动脉血管内径在2.0~2.5mm之间者需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异常体征和能否有效HD来综合判断。(3)下游血管狭窄(RI):RI>0.5,收缩期峰值流速的比值(PSVR):PSVR>4,以此判断静脉流出道的狭窄程度。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干预指征与时机干预指征:根据物理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透析使用状况综合判断。超声评估显示自体AVF或AVG存在一个或多个部位的狭窄、闭塞或血栓,且患者出现以下任意一条或多条指征,建议考虑进行PTA干预。①血流量降低:透析泵控血流量低于200ml/min,无法满足透析所需血流量;②静脉压异常升高:静脉压≥200mmHg,或透析期间动态静脉压持续≥160mmHg;③高再循环率:再循环率≥15%;④透析充分性下降:透析充分性指标(Kt/V)不明原因下降超过0.2;⑤穿刺点止血时间延长:透析结束后,穿刺点的压迫止血时间显著延长(超过20min),并排除凝血功能及抗凝剂影响;⑥血管通路体征变化:如震颤明显减弱或消失,搏动异常增强;举臂试验阳性、搏动增强试验阴性等。⑦穿刺困难:由静脉充盈不良导致的穿刺难度增加。2、干预时机:符合PTA指征的按限期手术管理,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且无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尽量在一个透析间期内完成PTA手术。PTA术后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穿刺与维护要点1、术后的AVF能立即用于HD,介入穿刺点行缝合处理的患者应在手术后24~48小时进行拆线;2、推荐医护人员借助超声波成像为患者建立AVF穿刺计划图,详细标明扩张段血管走行、相应狭窄部位,以及穿刺区域、进针方向、血管深度、穿刺区域长度等,并留下图片或影像资料;3、推荐为手术后患者建立AVF穿刺计划,并由血管通路护士、护士长及血管通路医师共同审核;4、手术后初次使用AVF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穿刺,对于疑难血管可采用B超定位引导穿刺,避免穿刺失败造成AVF二次伤害。术后初期选用小号(17~18G)穿刺针或留置针,推荐穿刺前使用生理盐水预充穿刺针,从远心端向近心端进行绳梯式或扣眼法穿刺,不推荐定点穿刺,避开扩张段穿刺;

5、拔针时避免穿刺动脉应用止血带或动脉压迫止血器,可降低穿刺点血肿;穿刺针完全拔出后再立即按压,按压力度适宜,以不出血且能触摸到血管震颤为宜;拔针后压迫穿刺点15~30分钟;

6、如遇穿刺区域出现血肿,24小时内适当间断冷敷,并观察内瘘颤情况,24小时后确认不再渗血可热敷或涂抹消肿类软膏,或采用理等方式消肿;7、每次HD穿刺前均进行物理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听诊,如内瘘杂音及震颤强弱与性质、有无感染、肢体水肿情况、有无瘤样扩张或动脉瘤、有无胸壁静脉曲张、拔针后出血时间是否延长等,以及举臂实验、搏动增强实验等。PTA术后患者档案建立完善的血管通路档案对于临床管理和科研具有重要意义。PTA档案应包括完整的手术记录、人口学资料、通路史、主要用药及手术后随访资料等。手术记录应详细记录手术过程、病变特点、器材使用情况及手术中特殊情况等。同时,透析中心应建立AVF评估与监测档案数据库,评估结果记入档案,对血管通路进行动态信息化管理,随访过程中发现AVF病变再发,应及时处理。随着超声技术和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PTA在动静脉内瘘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未来,我们可以期待通过更加精准的操作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PTA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相关知识点扩展:血管通路建立前后相关物理实验筛查具体做法(1)穿刺前举臂实验举臂实验:是评估瘘体、流出段、中心静脉段血管狭窄的重要检查方法,关注内瘘血管是否存在狭窄。具体做法是:穿刺前,做完体格检查后,举起内瘘侧上肢,与身体呈90°,观察瘘体及流出段血管塌陷情况。正常表现:随着内瘘侧上肢的抬高,内瘘瘘体及流出段血管塌陷。意义:反映了内瘘瘘体、流出段以及中心静脉段回流是否通畅。(2)穿刺后搏动增强实验搏动增强实验:关注内瘘搏动是否增强。具体做法是:按压内瘘近心端前后,自吻合口至按压部位之间的区域,触诊同一部位是否增强。正常表现:正常在近心端内瘘按压后搏动会增强,若无明显增强,提示吻合口至该触诊部位之间存在狭窄。意义:反映了内瘘吻合口至该触诊部位之间是否存在狭窄,搏动增强的强度常提示狭窄的严重程度,可用于判断通路狭窄的严重性。(3)阻断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