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_第1页
八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_第2页
八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_第3页
八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_第4页
八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八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板书设计:八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30+5=3535–5=30加加和被减差数数减数差数教学流程: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1、30+65+2060+49+40

30+6050+2060+4050+50

2、65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9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

2、小组讨论:

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3、合作探究: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

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们班领了多少本书,你能算出来吗?请看图,我们领了多少本?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

5、全班反馈: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

B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

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促进理解

1、做一做。

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2、P69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1)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2)指名说53+4和20+67是怎么计算的?(3)你是怎么算的?(4)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P69:3图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说出来吗?(2)你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3)说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设计P69的4题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我发现低年级段,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找到计算的技巧,计算的不同点,就可以大大提高它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在计算练习过程中,我还穿插一些趣味性的练习,竞争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同样可以调动它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探求欲望。在解决问题环节我安排了这样的练习效果也不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板书设计:八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减整十数)30+20=5050-20=303个十加2个十5个十减2个十得5个十,是50.得3个十,是30.教学流程: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仔细的观察能力。

(课件出示场景切换,配上明快的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

1、师:春天到了,你发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识春天的什么花?

(课件切换到书上的主题图)

2、师:瞧,这些美丽的花将我们的大自然装点得多美啊!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

大概有多少黄花?多少红花?

3、课件从左慢慢移入一个花农骑车进入。

师: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吗?你怎么知道的?

他要去干什么呢?咱们都是少先队员要学着助人为乐,今天我们就去帮助他摆花盆吧!

二、创设情景,在生活中学习。1、初步认识,出示例1图

师:看这里的鲜花可真漂亮,它们各有几种颜色?有多少盆?你是怎样最快的数出来的?

你能自己看着这些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学生分组互相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2、信息反馈,交流整理。

师:刚才老师看见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说的可认真了,那谁愿意大声的说出自己的问题和算式呢?

师选择的板书算式。10+20你是怎么算的呢?这道题哪个组的算法最多?用你自己最想用的方法在组里说一说计算方法。

师: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课件里花农伯伯说:小朋友们快来帮我摆花盆吧。我要搬走10盆花,)

师:同学们,你们能据花农伯伯说的话来完整的说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自己想一想这样解答?你是怎么想的?还有谁有不同的想法

3、巩固练习,

P70的试一试,用小棒摆一摆,算出结果。

4、观察整理,总结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你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什么数?(他们都是整十数,)

师:在计算时要怎么办?(整十整十的相加减)

三、强化练习,

1、练习十的1题

(出示1题图)老伯伯看见同学们这么热心特地买来矿泉水来谢谢大家了。你能看着图说出图意吗?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题:独立计算,并仔细观察。

上下2题什么不同的地方?3+2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30+20里的30又是什么意思?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在计算时要注意,记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整十的要和整十的相加减,几个一要和几个一相加减。)

3、课堂作业

P71的3题

看懂图意,独立列式

四、全课总结。

你知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吗?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怎么加减。课后反思:从授课内容上看,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把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掌握熟练了,这里的学习应该不成问题,实际上孩子的计算,不但速度慢,而且错误率非常高,特别是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进位,不退位和退位,以及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学完了以后,个别孩子的计算不是把加法看成减法,就是不该进位的进位,不该退位的退位,此类问题将在复习课中加强解决。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板书设计:八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0+16=□(1)2个十加1个是和6个一,等于3个十6个1……(2)把16分成10和6,先算20加10等于30……教学流程: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1、30+65+2060+49+40

30+6050+2060+4050+50

2、65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9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

2、小组讨论:

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3、合作探究: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

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们班领了多少本书,你能算出来吗?请看图,我们领了多少本?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

5、全班反馈: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

B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

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促进理解

1、P72的试一试。

先在书上完成“试一试”,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2、P73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1)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2)指名说53+4和20+67是怎么计算的?(3)你是怎么算的?(4)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P73:4图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说出来吗?(2)你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3)说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

课后反思: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到学生自己各自喜欢的学习方式都很有特色,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对于知识早就会了,可在做的过程中,却没有做对,个别同学好的习惯还未正确形成。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的思维过程,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板书设计:八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36–20=□36–20=1630610(1)3个十去掉2个十,还剩1个十……(2)先算30减20等于……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六一快到了,很多小朋友都想了很多的方式来庆祝,有的小朋友想去公园,有的小朋友想用自己攒的零花钱去买玩具呢,我们也和他们一起去看看吧!(电脑出示玩具店的货架和玩具的标价。)

二、自主探索,提出问题。

1、仔细看图,提出问题

师:看货架上都有哪些玩具?你喜欢什么玩具?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观察后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对话

师:货架下的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指明生说出题意)

师: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元呢?(用减法算)

师:你知道这么列式吗?(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算式)

师:大家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先在小组里摆一摆,算一算。

2、分组操作,形成思维。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3、信息反馈,抽象算法。

师: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题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师:谁来说一说35-20又是怎样摆出来的呢?

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算法。

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4、小结算法。

师:你能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吗?

师:同学们可真棒,我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是在个位上去减还是在十位上去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75的第1题

要求:1、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独立完成P75的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要求,再计算和填空。课后反思:我通过变文字为算式的练习,让学生感到这样的文字题就是我们原来学习的填空题,不但降低了难度,让学生感到前面的知识如果学得不扎实,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从而提醒学生做事一定要脚踏实地,投机取巧害的只能是自己第五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初步分析和推理能力。

3、通过生活情境的模拟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求两数相差的应用题的正确解答方法。教学难点:求两数相差的应用题的正确解答方法。板书设计:八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提问题,并解答。(故事书46本;连环画40本;英语50本)一班借30本故事书,二班借20本连环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故事书还剩多少本?46-30=16(本)(2)两班一共借了多少本?30+20=50(本)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件演示)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群快乐的小矮人,他们每天在森林里早上出去采果子,晚上回到家里唱歌跳舞,生活的很幸福。这一天他们采了很多的果子回来了,突然两个小矮人争起来了。他们到底在争什么呢?我们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对回答问题好的同学给他们组奖一朵小红花)

课件出示:两个小矮人的对话(蓝衣服的小矮人说:我摘了12个果子,红衣服的小矮人说我摘了8个,)

问:(1)你能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先同桌互说,互提,然后再指名说,同时老师板书)(2)那你能够根据这些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吗?请试一试。(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老师板书)

板书:8+6=14

8-6=2

(3)观察以上的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归纳得出:求多多少或者是少多少?多几或者是少几都可以用减法计算。

2、做一做(电脑出示:P77:练一练)

(1)先让学生同桌互编数学小故事并列式计算。

(2)集体订正

3、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每个组红花的获得情况:

1)先数一数:每个组各有几朵花

2)你可以提出哪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学生活动,在小组里互提互说)

3)指学生说,其它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口头列出算式计算,看一看,谁最聪明。

问:还有不同的问题吗?

4、出示第77页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反思:我把“出题权”交给了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效果不错。第六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在自主尝试的过程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2.认识加法竖式,学会用竖式计算,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道理。3.体验算法多样化,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认识加法竖式,学会用竖式计算。板书设计:八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一位数23+4=27写成竖式,用笔算。十个十个232323+4+4+42727笔算加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教学流程:一、观察情景图1.引导学生看情景图,说一说图中的信息,给出问题,请学生列出加法算式。一共采了多少个?23+4=□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并提示可以摆小棒,边摆边算。(1)3根加4跟等于7根……(2)先算3加4等于7……3让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4.用竖式计算。学生第一次认识加法竖式,教师要示范竖式计算的全过程,使学生理解“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道理。十个十个232323+4+4+42727笔算加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二、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鼓励算法多样化,不要求必须用竖式。三、练一练第1题,要注意检查竖式中得数的书写位置。第2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第3题,是一道配有实物信息的简单问题。要指导学生明白题意后,再自己完成。第4题,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同学间进行交流。﹤﹥=22+4○3051+7○6269○63+654○45+4课后反思: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按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通过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自主的选择最优的口算的方法,并且通过练习达到认可和巩固的作用。第七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计算方法的正确掌握。教学难点:计算方法的正确掌握。板书设计:八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4+8=□十个十个24242411+8+8+8113232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教学过程:一、基础联系,课件出示口算

(1)进位加法练习

8+57+86+8

5+74+97+3

(2)旧知复习

20+92+6069+30

25+462+352+20

(全班练习,指明说出算法)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多媒体出示:联欢晚会上的欢乐景象,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并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多媒体出示2个小朋友,并配上画外音对话:我们班要准备联欢会的饮料,一共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

3、引导学生讲述图上的意思,明确要求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问题,开动脑筋说一说,你想有什么方法来解决?

5、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

6、全班反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组织同学交流评价。教师要表扬学生的各种有道理的解法,鼓励学生独立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7、小结:同学们都很会动脑筋来解答我们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有的同学是用进位加的方法,有的是想的已学过的知识,只要是你自己想出的来的解答方法,都可以用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计算方法

1、P81试一试,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培养学生用语言内化知识的能力。

2、P81练一练的1至3题第1题,让学生试做,重点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和计算过程。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计算。最后进行交流。第3题,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但要注意检查正确率。课后反思:对学生各种各样的口算方法,不要急于评价优劣,应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并对各种算法进行质疑、剖析。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自己来反思。特别是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的思路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思考。

第八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迅速的熟练的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小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能熟练的口算,提高心算能力。教学难点:能熟练的口算,提高心算能力。板书设计:八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练习)算一算,比一比。32+50=45+8=50+32=8+45=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

1、看卡片开火车,说出结果

23+775+98+23

56+950+548+5

79+542+505+44

2、听算,全班计算,后集体订正

9+276+276+30

9+3014+654+5

36+546+333+7

3、指名说一说:9+30和36+5你是怎么样算的?

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二、自主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的第1、2、3题。

要求:1、先口算,在填空。

2、指明说出计算方法。

3、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2、游戏——小小邮递员

比一比,哪个邮递员送的又快又准!

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练一练的第1、2题。

要求:1、小组里口说结果。

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你是怎么想的?

3、仔细计算,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三、作业设计

练一练的第3题,

要求:1、先说出图意,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独立计算。

练一练的第2题。

注意:先计算在比较大小。课后反思:通过比较练习,发现最优方法。教学中,根据教材的思路教给学生一般的口算方法。在学生掌握一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比较找出比较简便的口算方法。第九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在自主尝试的过程中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2.学会竖式计算方法,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的道理。3.能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增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难点:学会竖式计算方法。板书设计:八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46–4=□十个十个464646-4-4-44242笔算减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教学流程:一、计算画片的张数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并列出算式。小强还有多少张?46–4=□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并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1)4个十和6个一减去4个一……(2)把46分成40和6……3.学习用竖式算。教师要示范用竖式计算的全过程,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的道理。46–4=□十个十个464646-4-4-44242笔算减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二、试一试让学生自主计算,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对学生的不同方法要给予鼓励。三、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自己计算,教师要注意检查竖式中得数的书写位置。第3题,要求先计算,再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用线连起来。第4题,要让学生理解图意,再列式计算。有48棵花,还有6棵花没浇,已经浇了多少棵?○□=□(棵)课后反思:贯彻课程标准,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在学习用竖式计算时,由于本节课是不进位,所以可以从高位算起也可以从低位算起。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板书的竖式,自主探索“为什么要竖着列?”体会到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而得出计算方法把握住了重点,解决了难点。第十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件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生活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板书设计:八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34-8=□十个十个这个“”表示什么?343434-8-8-82626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再减。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3-715-617-8

78-845-3097-7

2、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17-9是怎样算的。

二、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师:上面2排算式分别是什么样的减法算式?

(第一排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第二排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算式。)

师: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方法。

2、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三、自主探索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

课件出示:玩具货架图。

师:在例1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架上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元?”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题,图上还告诉我们哪些有用的信息?(课件突出货架下半部分的两辆玩具汽车图。)

课件出示例2玩具图下面两个小朋友和他们的对话。

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吗?

(左边的小朋友说,我有8元钱,想买一辆单价36元的玩具汽车,还要攒多少元才够,右边的小朋友在想怎么样算才知道还要攒多少钱?)

师:你知道这样列式计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算式:36-8=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指导学生摆小棒。

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5-2、76-4、57-3等算式相比有什么不同?

师: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的方法。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师: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36-8的方法。

师总结算法,刚才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出了几种算法,真不错。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那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68面做一做的第2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定1到2题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重点让他们说一说,当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订正时说一说81-4和60-3的计算过程和方法,让他们进一步感受退位减的过程。

2、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题

先让学生看明确计算任务,然后由学生独立计算各题的差,最后集体订正得数。

六、课堂小结

1、小结计算方法。

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我认为教师的语言还应该再精炼些,把握住重点难点一针见血,而不是重复学生的话,这样也会显得比较罗嗦.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第十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在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解答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答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问题,了解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叙述方式。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能应用所学知识解答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问题。板书设计:八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提问题,并解答。(我今年7岁,妈妈今年32岁。)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妈妈比儿子大多少岁?32–7=□(岁)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说?儿子比妈妈小多少岁?教学流程:一、提问题,并解答1.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说一说画面中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列式解答。妈妈比儿子大多少岁?32–7=□(岁)2.解答完书中主人公提出的问题后,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说”,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叙述形式。“妈妈比儿子大多少岁?”还可以说成“儿子比妈妈小多少岁?”二、试一试先让学生根据情景图讲故事,再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三、练一练第1题,学生做完后,教师组织讨论,说一说“这道题还可以怎样问”。(大燕子捉了52只虫子,小燕子捉了30只虫子。)大燕子比小燕子多捉了多少只虫子?○□=□(只)还可以怎样问?小燕子比大燕子少捉了多少虫子?第2题,提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并注意同学间的交流。四、身边的数学让学生说一说家庭成员中每个人的年龄,根据家庭成员的年龄提出数学问题。课后反思: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组成具有逻辑联系的“问题串”。让学生在解决这一串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要避免单纯的计算数学,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第十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经历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整理和巩固的过程。2.比较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3.能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提问题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比较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设计:八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练习1.先估计一下得数十位上各是多少,再计算。57-3=55-9=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2.46–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