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调查处理法律法规_第1页
海事调查处理法律法规_第2页
海事调查处理法律法规_第3页
海事调查处理法律法规_第4页
海事调查处理法律法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owerPointTemplate海事调查处理法律法规涉及法规

一、国际公约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SOLAS公约避碰规则海上事故或事件安全调查国际标准和建议做法规则

二、国内法1.行政法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海事行政处罚规定

(略)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2.刑法刑法(有关条款)3.民法海商法(民法的特别法)(略)

一.中国海事事权的认识与争议

1.海事的基本概念广义:海上事务(或称:海洋事务);包含,但不限于:航运、造船、港口、航道、航标、船舶、船员、海事教育与培训、海洋污染、环境保护、航行安全、海上保安、海事调查、损害赔偿、海洋开发、海洋资源、海洋生态、海洋科考、海洋捕捞、海洋综合利用等涉海事务与法务。

狭义:海上事故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第221条:

海难事故是指船舶碰撞、搁浅或其他航行事故,或是在船上或船舶外部发生的对船舶或货物造成物质损失或有造成物质损失的紧迫威胁的事故。2.国际海事组织关于海事的分类:(1)CollisionandContacts(碰撞和触碰)(2)StrandingsandGroundings(触礁和搁浅)(3)FloodingsandFounderings

(浸水和沉没)(4)ListsandCapsizings

(横倾和倾覆)(5)FiresandExplosions(火灾和爆炸)(6)HullandMachineeydamage(船体和机器损坏)(7)

Other(其他)(8)Unknown(不详)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

第四条:本条例所称海上交通事故是指:船舶、设施发生的下列事故:(1)碰撞、触碰或浪损;(2)触礁或搁浅;(3)火灾或爆炸;(4)沉没;(5)在航行中发生影响适航性能的机件或重要属具的损坏或灭失;(6)其他引起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的海上交通事故。4.《交通部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办法》第5条:

船舶发生下列事故,都属于水上交通事故的统计工作:(1)碰撞事故;(2)搁浅事故;(3)触礁事故;(4)触损事故;(5)浪损事故;(6)火灾、爆炸事故;(7)风灾事故;(8)自沉事故;(9)其他引起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的水上交通事故。具体等级按照船舶吨位、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来确定:小事故、一般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5.国务院于1989年3月29发布施行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所称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特别重大人身伤亡或巨大经济损失以及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劳动部根据该规定的授权做出下列解释:水运事故造成一次死亡50人及其以上,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及其以上的,即为该规定所称的特别重大事故。

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关于事故等级划分标准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特别重大事故:

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或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重大事故:

10--30人以下死亡;或50--100人以下重伤;或5000万--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较大事故:

3—10人以下死亡,或10--50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一般事故:

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注:《安全监管总局印发关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中有关问题规定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13〕115号

2013年11月20日)生产安全事故定义中的“生产经营活动”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为实现某种生产、建设或者经营目的而进行的活动,包括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活动。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第九章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第四十二条船舶、设施发生交通事故,应当向主管机关递交事故报告书和有关资料,并接受调查处理。事故的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在接受主管机关调查时,必须如实提供现场情况和与事故有关的情节。第四十三条船舶、设施发生的交通事故,由主管机关查明原因,判明责任。第十一章

特别规定第四十八条

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在以渔业为主的渔港水域内,行使本法规定的主管机关的职权,负责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并负责沿海水域渔业船舶之间的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具体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第五章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第七十三条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事故调查和处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第七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经调查确定为责任事故的,除了应当查明事故单位的责任并依法予以追究外,还应当查明对安全生产的有关事项负有审查批准和监督职责的行政部门的责任,对有失职、渎职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第七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第七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定期统计分析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

1.总则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船舶、设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水域内发生的海上交通(公共可通航水域,不含船厂水域)事故。

以渔业为主的渔港水域内发生的海上交通事故和沿海水域内渔业船舶之间、军用船舶之间发生的海上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专门规定的,从其规定。

注:《渔业船舶水上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

(农业部令2012年第9号公布,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第二条下列水上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规定:(一)船舶、设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港水域内发生的水上安全事故;(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港水域外从事渔业活动的渔业船舶以及渔业船舶之间发生的水上安全事故。(渔船单方事故和渔船与渔船之间的事故)渔业船舶与非渔业船舶之间在渔港水域外发生的水上安全事故,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处理。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水上安全事故,包括水上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事故。水上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因碰撞、风损、触损、火灾、自沉、机械损伤、触电、急性工业中毒、溺水(工伤事故)或其他情况造成渔业船舶损坏、沉没或人员伤亡、失踪的事故。自然灾害事故是指台风或大风、龙卷风、风暴潮、雷暴、海啸、海冰或其他灾害造成渔业船舶损坏、沉没或人员伤亡、失踪的事故。2.报告

第六条

船舶、设施发生海上交通事故,除应按第五条规定立即提出扼要报告外,还必须按下列规定向港务监督提交《海上交通事故报告书》和必要的文书资料:(一)船舶、设施在港区水域内发生海上交通事故,必须在事故发生后二十四小时内向当地港务监督提交。(二)船舶、设施在港区水域以外的沿海水域发生海上交通事故,船舶必须在到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港口后四十八小时内向港务监督提交;设施必须在事故发生后四十八小时内用电报向就近港口的港务监督报告《海上交通事故报告书》要求的内容。

(三)引航员在引领船舶的过程中发生海上交通事故,应当在返港后二十四小时内向当地港务监督提交《海上交通事故报告书》。前款(一)、(二)项因特殊情况不能按规定时间提交《海上交通事故报告书》的,在征得港务监督同意后可予以适当延迟。

第七条

《海上交通事故报告书》应当如实写明下列情况:(一)船舶、设施概况和主要性能数据;

(二)船舶、设施所有人或经营人的名称、地址;(三)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四)事故发生时的气象和海况;(五)事故发生的详细经过(碰撞事故应附相对运动示意图);(六)损害情况(附船舶、设施受损部位简图。难以在规定时间内查清的,应于检验后补报);

(七)船舶、设施沉没的,其沉没概位;

(八)与事故有关的其他情况。

第九条因海上交通事故致使船舶、设施发生损害,船长、设施负责人应申请中国当地或船舶第一到达港地的检验部门进行检验或鉴定,并应将检验报告副本送交港务监督备案。

前款检验、鉴定事项,港务监督可委托有关单位或部门进行,其费用由船舶、设施所有人或经营人承担。

船舶、设施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船长、设施负责人必须申请公安消防监督机关鉴定,并将鉴定书副本送交港务监督备案。3.调查

第十条

(管辖)在港区水域内发生的海上交通事故,由港区地的港务监督进行调查。(属地管辖)在港区水域外发生的海上交通事故,由就近港口的港务监督或船舶到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港口的港务监督进行调查。(属地管辖)必要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指定的港务监督进行调查。(指定管辖)第十一条

港务监督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及时进行调查。调查应客观、全面,不受事故当事人提供材料的限制。根据调查工作的需要,港务监督有权:

(一)询问有关人员;(二)要求被调查人员提供书面材料和证明;

(三)要求有关当事人提供航海日志、轮机日志、车钟记录、报务日志、航向记录、海图、船舶资料、航行设备仪器的性能以及其他必要的原始文书资料;

(四)检查船舶、设施及有关设备的证书、人员证书和核实事故发生前船舶的适航状态、设施的技术状态;

(五)检查船舶、设施及其货物的损害情况和人员伤亡情况;

(六)勘查事故现场,搜集有关物证。4.

处理

第十五条

港务监督应当根据对海上交通事故的调查,作出《海上交通事故调查报告书》,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判明当事人的责任;构成重大事故的,通报当地检察机关。

第十六条

《海上交通事故调查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船舶、设施的概况和主要数据;

(二)船舶、设施所有人或经营人的名称和地址;(三)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气象海况、损害情况等;

(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及依据;

(五)当事人各方的责任及依据;

(六)其他有关情况。

第十七条

对海上交通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的人员,港务监督可以根据其责任的性质和程度依法给予下列处罚:

(一)对中国籍船员、引航员或设施上的工作人员,可以给予警告、罚款或扣留、吊销职务证书;

(二)对外国籍船员或设施上的工作人员,可以给予警告、罚款或将其过失通报其所属国家的主管机关。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海事行政处罚规定》(8号令)(修订中,略)5.调解

第二十条

对船舶、设施发生海上交通事故引进的民事侵权赔偿纠纷,当事人可以申请港务监督调解。调解必须遵循自愿、公平的原则,不得强迫。第二十一条

前条民事纠纷,凡已向海事法院起诉或申请海事仲裁机构仲裁的,当事人不得再申请港务监督调解。第二十二条

调解由当事人各方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向负责该事故调查的港务监督提交书面申请。港务监督要求提供担保的,当事人应附经济赔偿担保证明文件。第二十三条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港务监督应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代理人的姓名及职务、纠纷的主要事实、当事人的责任、协议的内容、调解费的承担、调解协议履行的期限。调解书由当事人各方共同签字,并经港务监督盖印确认。调解书应交当事方各持一份,港务监督留存一份。

第二十四条

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各方应当自动履行。达成协议后当事人翻悔的或逾期不履行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

第二十五条

凡向港务监督申请调解的民事纠纷,当事人中途不愿调解的,应当向港务监督递交撤销调解的书面申请,并通知对方当事人。第二十六条

港务监督自收到调解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未能使当事人各方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宣布调解不成。第二十七条

不愿意调解或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海事法院起诉或申请海事仲裁机构仲裁。第二十八条

凡申请港务监督调解的,应向港务监督缴纳调解费。调解的收费标准,由交通部会同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制定。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调解费用按当事人过失比例或约定的数额分摊;调解不成的,由当事人各方平均分摊。海事处理的方式与途径1.海事调解;2.海事仲裁;3.海事诉讼。---------------------------------------------1.海事调解;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2)行质:当事人的自愿行为;3)调解文书的法律属性:无法定效力;若当事双方一旦反悔,则调解文书当即失去效力。该调解书对第三人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2.海事仲裁1)依据:双方当事人的约定;2)机构:约定的仲裁委员会;例如: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仲裁委员会。3)性质:准司法行为;4)仲裁裁决书:具有法定效力,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5)仲裁调解:自愿行为,在仲裁委员会主持下进行;新机构: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海事调解中心。6)仲裁裁决:一经裁决,即为“终审裁决”。3.海事诉讼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2)性质:民事司法行为;3)司法机构:具有管辖权的海事法院与高级法院;4)法院判决书:具有法定效力,可强制执行;5)程序:一审、上诉、申诉。6)调解:当事人自愿行为;在法院主持下进行调解。法院制作的民事调解书具有法定效力。第七章

特别规定

第三十二条

中国籍船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水域以外发生的海上交通事故,其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当向船籍港的港务监督报告,并于事故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提交《海上交通事故报告书》。如果事故在国外诉讼、仲裁或调解,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在诉讼、仲裁或调解结束后六十日内将判决书、裁决书或调解书的副本或影印件报船籍港的港务监督备案。

第三十三条

派往外国籍船舶任职的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职务证书的中国籍船员对海上交通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的,其派出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签发该职务证书的港务监督提交《海上交通事故报告书》。

本条第一款和第三十二条的海上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按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八章

附则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海上交通安全管理法规进行违章操作,虽未造成直接的交通事故,但构成重大潜在事故隐患的,港务监督可以依据本条例进行调查和处罚。第三十五条

因海上交通事故产生的海洋环境污染,按照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处理。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定》(2006年12月4日交通部发布,根据2012年3月14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内河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定〉的决定》修正)(略)关于执行IMO事故调查规则的通知

海安全〔2010〕51号

2010年2月2日

IMO《海上事故或事件安全调查国际标准和建议做法规则》(以下简称《事故调查规则》)第一和第二部分已经纳入SOLAS第XI章,于2010年1月1日起强制实施。一、海上安全调查机关和部门中国海事局是执行《事故调查规则》的海上安全调查当局,内设专职海上安全调查部门履行《事故调查规则》所要求的事故调查职责。与外国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海事调查机关进行海事调查合作属于海上安全调查范畴的,由中国海事局组织实施。二、海上安全调查官中国海事局选拔并任命合格的海上安全调查官从事海上安全调查工作。海上安全调查官分为三个等级:首席调查官、主任调查官和副主任调查官。主任调查官和副主任调查官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技术类别:航行和避碰规则、海洋污染原因、船旗国适任证书、面谈技术、证据收集和评估人为因素。海上安全调查官名单另行公布。三、海上安全调查范围

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在任何水域、外国籍船舶在中国管辖水域发生的达到《事故调查规则》第2.22节规定的“非常严重”等级的事故要进行海上安全调查(必须调查);其他可供航运界广泛吸取教训的事故视情况进行海上安全调查(不必须调查)。四、海上安全调查与水上交通事故调查的关系按有关法律、法规对水上交通事故开展的行政调查统称为“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按《事故调查规则》进行的调查统称为“海上安全调查”。海上安全调查不排除、不干涉、不代替水上交通事故调查,两者属于平行调查,海上安全调查可以调取水上交通事故调查证据;海上安全调查的任何信息不向行政、刑事、民事调查或审判机关或部门提供。涉外海上事故或事件安全调查管理规定

(海安全〔2011〕91号)一、依据:国际海事组织《海上事故或事件安全调查国际标准和建议做法规则》(MSC.255(84)号决议二、适用范围:在中国沿海水域、内河通航水域发生的任何涉外海上事故或事件的安全调查。三、报告:各直属海事管理机构应按《海上事故或事件报告》(MSC/Circ.953)要求,在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发生事故后一周内向中国海事局上报《海上事故或事件报告》附件1(《船舶标识和规范》)的内容;在事故调查结束后向中国海事局上报附件2(《非常严重和严重事故信息)})和附件3(《非常严重和严重事故补充信息)))的内容。中国海事局负责向IMO报告《海上事故或事件报告》要求的事故信息,以及与重大利益相关国或地区交换、通报或接收事故情况。

四、调查范围:(一)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在任何水域发生非常严重海上事故必须进行安全调查。(二)除非常严重海上事故外,对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在任何水域发生的具有可供航运界广泛吸取教训的海上事故或事件应进行安全调查。(三)在外籍船舶上发生中国籍船员死亡、失踪或中国籍船员为当事人员的海上事故或事件,可组织或参与安全调查。(四)外籍船舶在中国领海或内水发生的海上事故或事件可进行安全调查。(五)外籍船舶与中国籍非国际航行船舶之间在中国领海和内水之外发生的海上事故或事件,可进行安全调查。中国海事局负贵组织或参与开展对第十条所述海上事故或事件的安全调查工作。

五、名词解释:(一)海上事故是指与船舶操作直接相关而发生的导致下列情况的事件或事件后果:1.船上人员死亡、失踪或严重受伤(含工伤事故);2.船舶灭失,推定灭失或弃船,以及船舶实质损坏;3.船舶碰撞、搁浅、触礁、触碰或丧失船舶航行能力;4.严重危及船舶本身、其他船舶或个人安全的船舶外部基础航海结构的实质损坏;5.船舶或多艘船舶的损坏造成的对环境的严重损害,或潜在的严重损害。海上事件是指海上事故之外的,与船舶操作直接相关而发生的危及,或如不改正将要危及船舶、船员或任何其他人员或环境的事件或事件后果。海上事故或事件不包括意图危害船舶、人员或环境的故意行为或疏漏。(二)涉外海上事故或事件是指:1.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在任何水域发生的海上事故或事件;2.中国籍船舶与外籍船舶之间发生的海上事故或事件;3.中国籍船员所在外籍船舶发生的海上事故或事件;4.外籍船舶在中国领海或内水发生的海上事故或事件。(三)安全调查是指海上安全调查当局(中国海事局)按照《事故调查规则》,为防止海上事故或事件发生为目的而进行的调查或质询。调查包括对证据的收集和分析,确定引发因素和提出必要的安全建议。(不考虑确定责任)(四)非常严重事故是指造成船舶全损或人员死亡、失踪或严重环境损害的事故。(事故等级不以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定量,而以性质确定)关于对船上安全操作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调查的通知

海安全〔2009〕529号

2009年9月24日

各直属海事局:《海上事故或事件安全调查国际标准和推荐做法规则》(以下简称《国际海事调查规则》)将于2010年1月1日强制实施,船上安全操作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调查是《国际海事调查规则》强制性要求之一。为切实履行《国际海事调查规则》,使我国海事调查工作全面与国际接轨,经部领导批准,决定自2009年10月1日起,直属海事系统开始对中国籍船舶船上安全操作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进行调查。(工伤事故)一、事故报告(一)各直属海事局应通知辖区内有关航运企业及时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本单位船舶发生的涉及船上安全操作导致人身伤亡的事故。船舶在中国沿海水域发生的上述事故要向辖区海事管理机构报告,在中国沿海水域以外发生的上述事故向船籍港海事管理机构报告。报告的内容及形式均按水上交通事故的报告模式。(二)各直属海事局收到报告后应及时按事故快报的形式上报部海事局,并按《关于按照IMO通函要求提交有关事故信息和事故调查报告的通知》(海安全〔2004〕32号)要求上报事故信息和中、英文事故调查报告。(三)上述事故的各项指标不列入事故统计数据。二、调查管辖(一)中国沿海水域发生的上述事故由辖区海事管理机构组织调查。(二)中国沿海水域以外发生的上述事故,由当事船舶的船籍港海事管理机构负责调查。船籍港海事管理机构可以请求船舶第一到达港的海事管理机构协助调查。(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根据上述事故的社会影响程度或人员伤亡情况可决定直接组织调查。三、调查范围各有关单位应对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在船上人员安全操作过程中发生的、造成本船船员或其他有关人员1人及以上死亡或重伤的事故进行调查。其他有关人员包括:码头工人、引航员、上船为船舶提供服务或监督检查人员等。四、调查性质(安全调查)各有关单位对上述事故要查明原因,找出船上人员安全操作和船舶管理存在的问题,总结应吸取的教训,向相关单位提出安全管理建议,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此类调查不对有关责任人员作出行政处罚,不认定人员受伤程度。五、调查程序按照水上交通事故调查程序(即行政调查程序)对上述事故开展调查。六、事故调查报告(一)事故调查单位要在调查结束后1个月内形成事故调查报告,出具给当事方,并适时向社会公开。(二)各直属海事局应将此类事故的安全管理建议送达有关当事方及其上级单位或交通运输系统的有关监督管理部门。五、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2号2001年4月21日发布)

第二条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对下列特大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的规定有失职、渎职情形或者负有领导责任的,依照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特大火灾事故;(二)特大交通安全事故;(三)特大建筑质量安全事故;(四)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学危险品特大安全事故;(五)煤矿和其他矿山特大安全事故;(六)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特大安全事故;(七)其他特大安全事故。地方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对特大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比照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特大安全事故肇事单位和个人的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和民事责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第三条特大安全事故的具体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九条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工作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完成,并由调查组提出调查报告;遇有特殊情况的,经调查组提出并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时间。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依照本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或者其他法律责任的意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自调查报告提交之日起30日内,对有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决定;必要时,国务院可以对特大安全事故的有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决定。第116条(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危险犯)第117条(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危险犯)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133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结果犯)四川合江“6·22”重大海事、浙江“浙定39092”轮重大海事、广东“3·4”重大水上交通事故逃逸案、上海港”长阳”与”浙长兴货0375”碰撞事故

(VIDEO)七、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

案件的规定第三条行政执法机关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