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初中语文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核心素养教案_第1页
2024初中语文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核心素养教案_第2页
2024初中语文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核心素养教案_第3页
2024初中语文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核心素养教案_第4页
2024初中语文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核心素养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课文包括三篇现当代散文和四首古代诗歌。三篇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家名篇。

朱自清的《春》,以生动形象的笔法,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一个特定时令的景象;老舍的《济南

的冬天》,描写和赞美一个地方在一个季节里的风貌;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则不限于一时一地,

而是描写大自然四季里多姿多彩的雨的形象。四首古代诗歌,或观沧海,或泛江河,或慰友人,

或诉秋思,所描写的景色和所抒发的情感各异,但都很精彩。这些古今名篇描绘了优美的四时之

景,抒发了真挚热烈的情感,营造了美好而深远的意境,构思精巧,语言精致,值得好好欣赏体

会。

学习这些优美诗文,可以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激发审美情感、提升精神品格。同时,

学习这些经典诗文,有助于学生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学习习惯。

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要把握好重音和停连,体会声韵和节奏;

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比拟等修辞手法

的表达效果。

本单元的写作“热爱写作,学会观察”,旨在帮助学生理顺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引导学生留心

生活,观察生活,悉心体会,力求在写作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教学建议】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1.在写作时自然而然地引用。

1.春22.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懂得欣赏比喻给文章带

来的美感,引导学生借鉴模仿,吸收并化用于自己的

写作中;掌握比拟这一修辞手法的要领。

2.济南的冬天2

3.掌握朗读要领,把握好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技巧,知

阅读道哪些字词句要重读,哪些可以轻读,知道哪些词语、

3.雨的四季1句子之间要停或要连。引导学生将朗读建立在理解的

基础上,体会文辞的优美和情味。

4.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的

4.古代诗歌四首2热爱,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要让学生充分感

受课文的景物描写,进而理解景物描写背后的深意。

写作热爱生活,学会观察25.明确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

感情的信心。

1春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字词,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

停连。

[思维能力]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描写的方法。(难点)

[审美创造]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激发联想和想象,感受美好的意境。(重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与朱自清有关的文学常识,积累生字词。

2.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的技巧,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篆体字,有谁认识?

课件出示:

篆体字“胃”

预设这个字是“春”,其字形由三部分构成:上面的“肾”指绿草;中间的“屯”像一颗种

子,上部冒芽,下部生根;下面的“日”是暖阳。三部分合起来,表示经过了万物凋零的冬季,

在太阳照耀下,大地升温,地里的种子苏醒破壳,扎根生长,广阔林野,遍布新绿。

课件出示:

啄屯日

师:理解了篆体“春”字的构成,再提到这个字你会有什么感受?

预设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和活力等。

师:是的,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

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到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

《春夜喜雨》,韩愈写下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杜牧写下了《江南春》;宋代诗人朱熹写下

了《春日》;清代高鼎写下了《村居》……这些诗歌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共

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板书课题和作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在读

的过程中把握需要积累的字词,同时梳理文章内容。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点一滴落

到实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师:关于作者朱自清,你了解多少?(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

资料助读:

课件出示: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

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

丽的色彩,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

杂记》《你我》等。散文代表作有《春》《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对朱自清其人其文的评价

郁达夫:“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

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叶圣陶:“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林非:“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朱德熙:“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

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辞藻。”

2.初步感知课文

师:本文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课件出示的评价在文中有很好的体现。老师先诵读一遍课文,

请大家完成大屏幕上的三个任务。

课件出示:

(1)圈出文中的四字词语和易错生字,对于易误读的生字还要注上拼音。

(2)尝试给本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3)思考:这篇散文是像一首抒情诗,还是像一幅风景画,抑或是像一首春的赞歌?(学生

自由交流并完成任务)

预设

(1)提示:四字词语和易错生字可让学生写在黑板上,集中订正,全班学习。(见《状元大

2

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2)第一部分(1):盼春。

第二部分(2—7):绘春。

第三部分(8—10):颂春。

(3)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木争

荣的景象。本文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幅风景画,更是一首春的赞歌。

3.体会春天之美

师:速读课文,用“春天美在,你看(闻),”的句式,说说文中写的春天

具体美在哪里。

预设

(1)春天美在小草,你看,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板书:春草图)

(2)春天美在五颜六色的花,你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板书:春花图)

(3)春天美在春风,你闻,风里还夹杂着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和花香,在微微

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板书:春风图)

(4)春天美在雨,你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

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

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板书:春雨图)

(5)春天美在精神抖擞的人们,你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

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板书:迎春图)

4.把握课文内容

师:文中一共写了五幅春景图,除了刚才提到的这几段,文中还有哪几段刚才没提到?这几

段各写了些什么?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预设第1、2段和最后三段。

第1段盼春,点题,为全文定下了热爱春天的感情基调。

第2段抓住春山、春水、春日,从大处着笔,勾勒春天的整体轮廓,为下文分别描绘五幅春

景图做铺垫。

最后三段赞春,强调春天新、美、力的三个特点,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三、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师: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文中,表现出向往春天、热爱生活的

真情实感。让我们紧跟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调动起我们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去朗读

全文。

1.指名朗读选段

2.指导朗读技巧

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引入重音和停连技巧。

课件出示:

(1)重音,是为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通过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一般

用“•”标示在词语下面。例如:

山期期起来了,水州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禾像健壮的青年,有钱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朝当。

(2)停连,是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的中断即停顿;声音的延续即连接。停顿可以

用和“A”来标示,前者用于较短的停顿,后者用于较长的停顿。连接可以用来标

示,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这里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去,有标点也不停顿。例如:

坐着,A躺着,A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人轻悄悄的,草A软绵绵的。

[设计意图]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引导孥生通过朋置来把握内容,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体

3

会作者的情感,即读文识义,由文入景,因文生情。适当的朗读技巧训练,更有利于学生提高朗

读能力,从而去体会课文写景抒情的美妙。

3.自由诵读课文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声情并茂地朗读,借助一定的朗读技巧,体会其意境、风格,读出

对春天由衷的赞美。

提示:可以分小组展开朗读竞赛,也可以让学生互评。

结束语:本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的顺序,与

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盼望它的到来;待它来临后,则尽情地欣赏

这美好的春回大地的景象;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主旨。

[设计意图]用简洁明了、概括性强的语言梳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对重要内容进行回顾与

提炼,既可以深化学生对课堂教学主题的理解和把握,也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关于“春”的古诗文名句,并做成读书卡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2.品味优美的语句,深入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体会语言的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指2学生朗读自己制作的读书卡片上关于“春”的古诗文名句,师生集中评议。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贵在落实。此环节一方面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学习任务;

另一方面,顺利过渡到本节课对课文美的结构、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的品评之中。

二、精读课文,品析语言

师:郁达夫说,朱自清的散文“满贮”着“诗意”。这节课,我们着重欣赏《春》的“诗意之

美”。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1段

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预设急切,喜悦。“近”。

(2)这句话里两个“盼望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预设期待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3)第1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呢?

预设点题,总领全篇,引起下文,奠定了全文热爱春天的感情基调。

2.全班齐读第1段

要求:在朗读时,细心体会字里行间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欣喜之情。

师小结:这一段,看似简单,实则耐人寻味。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是作者运用反复、拟人的

修辞手法,给我们传达了他渴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还有对春天的亲近感及喜爱之情。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第2段

(1)思考:这一段分几层?结构有何特点?第2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预设两层。“总一分”结构。先总写“一切”,后分写山、水、日。作用:内容上,勾画了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整体轮廓;结构上,为下文绘春做铺垫,定下感情基调;写法上,从大处

着笔,采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春的轮廓。

(2)用“我喜欢''(第2段中的语句),因为(运用的写作手法、

描写对象的特点),我觉得应该读出__________的感情”的句式说说你对第2段的理解。

预设我喜欢“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

4

法,把春天比作一个刚睡醒的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睡饱醒来时精神饱满、心情愉悦的情态,

我觉得应该读出轻松、欣喜的感情。

我喜欢“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

法,从山、水、日等大处着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新气象,我

觉得应该读出越来越欢喜的感情。

2.全班齐读第3段

思考下列问题:

(1)这段文字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预设嫩、绿、多、软。

(2)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预设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

(3)本段在词语运用和修辞方面有何特色?

预设词语运用方面:“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及其顽强的生命力,“偷偷”写出了

不经意间春草悄然冒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心情。

修辞方面: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再现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4)本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预设作者将小草生长的画面和人们在草地上嬉戏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

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流露出作者对春草的喜爱

之情。

提示:通过抑扬、重音、节奏的变化,尝试着读出这种感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教会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体现教读课文的教学特点。

在品析“春草图”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特点”“顺序”“语言”“感情”四个方面来解读,为

学生个性化阅读文中其他几幅“图画”打下坚实的基础。

3.自由诵读第4—7段

(1)学生自由诵读第4—7段,讨论如何读才能表达出其中体现的感情,注意节奏、重音、

抑扬起伏等。

(2)结合学习第3段“春草图”的方法,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等几幅图对应的段落,完成下面的表格。

预设

课件出示:

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由高到低(树上一花由触觉到嗅觉由近及远、由由点到面

顺序

下一遍地)再到听觉景及人

拟人、比喻、排比;引用、比喻、拟比喻、排比、引用“一年

语言(修辞手

“闹”“眨”等人;“抚摸”等拟人;“笼”之计在于

法、用词)

“逼”等春”;用叠词

百花竞放、鲜艳芬柔和、芳香、悦细密、轻柔、

特点充满活力

芳、多而闪耀耳绵长

感情喜爱

(3)重点品读各段中精美生动的语言。

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用“我喜欢(语句),因为(精彩字词、写作

手法),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感情”的句式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我喜欢“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因为这句话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果树以人的情态,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

的喜爱之情。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1.全班齐读最后三段

5

思考下列问题:

(1)最后这三段,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预设比喻、排比。

(2)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的哪三个发展阶段?

这三个发展阶段的春分别有什么特点?

预设初春一一“新”(万物复苏,新的生命开始);仲春一一“美”(娇美多姿,景色动人);

晚春一一“力”(充满生机,强盛有力)。

[设计意图]以朗读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由于本文是一篇经典美

文,可供学习的点很多,在教学时根据七年级新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从语言入手,欣赏作者笔下

的美景,学习表达的技巧,感受作者的情怀。

2.有技巧、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段

分别指名读、小组读、齐读这三段。要求:①合理运用重音和停连技巧;②读出对春天由衷

的赞美之情,感情波澜渐次高涨。

师小结:这三个句子组成了一组排比句,比喻精巧,意义深远。从“娃娃”到“小姑娘”到

“青年”,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由开始走向盛大的过程,还概括了五幅春景图的含义,点明了全

文的中心。尤其是最后说“领着我们上前去”,更是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文章用

“去”字结尾,正好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在盼春中到来,最后是进入

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来一去,一呼一应,使全文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课文分析有了整体的认知之后,要求学生选读与分析朱自清的其他散文,

有利于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巩固学习技能;让学生进行模拟作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不仅可以

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束语:文章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始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

结构的严谨和巧妙。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笔下的春草、春花、

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

了人勤春早之春。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万物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歌颂

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三、布置作业

1.课后选读与分析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第4—6段。

2.模仿本文的写法,仔细观察,以《秋天来了》为题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山、水、太怛草报春

:O[春草图;

人迎春迎春图绘春春花图花争春

盼、来、近-

急切、喜悦

(总领全文)

赞美春天热爱生活

【教学后记】

6

2济南的冬天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字词,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训练朗读,掌握重音和

停连的要领。(难点)

[思维能力]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

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感情。(重点)

[审美创造]品味本文精美的语言,感受老舍散文清新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热爱

和赞美之情。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一年四季皆有美景,其中冬景别有一

番风味。同学们,北国的寒冬朔风怒号,那同在北国的济南也是如此吗?它的冬天又有怎样别致

的特征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冬天的风光吧。

(板书课题和作者)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描绘的景物,

为学习本课明确方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注释,了解作者(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

2.自读课文,掌握字词

结合相关资料圈出疑难字和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

目)

3.细读课文,整体把握

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是如何概括赞誉济南的?

(2)济南的冬天给作者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3)文中总体上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

预设(1)“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2)温晴。

(3)文中选取了济南的山和水来描写济南的冬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在自读与速读过程中,学生

先初步形成对文章内容的整体认识,再在交流讨论中寻找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这种从粗泛到精

准的过程符合学生感知新事物的认识规律。

4.研读课文,体味探究

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是如何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一特点的?

预设作者是通过三组对比突出的:北平(大风)与济南(无风声),伦敦(无日光)与济南

(响晴),热带(日光毒辣)与济南(温晴)。

(2)作者围绕着这个特点具体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

预设三组山景: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和城外的远山。两组水色:水上冒着

热气和水中透着绿色。

7

(3)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表达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小结:文章先将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热带一一进行对比,突出济南冬天天气“温晴”

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的远山,绘水色绘了水上冒着热气和水中透着绿色,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

情。

三、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师:老舍先生于1930年7月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达7年之久,

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称山东为他的“第二故乡”。本文是他怀着对“故乡”的深情写成的。

1.朗读课文,把握内容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说说其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

的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

预设第3、4、5、6段。景物及特点:阳光朗照下的山一一可爱;薄雪覆盖下的山一一秀气;

城外的远山一一淡雅;水上冒着热气一一温暖;水中透着绿色一一澄清。情感:对济南的冬天一

往情深(热爱、赞美、喜悦)。

2.指导朗读,体会情感2.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一往情深,这种热爱,充溢在字里行间。所以我们在朗读课文时不仅

要注意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和停连的把握,还要用心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请重点朗读第

3段,感受小山的可爱。

(1)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

重音与停连示范:

小山A擎把济南围了个圜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A这一圈小山人在冬天特别可爱,好

像离巴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A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A准保暖和。”

A宴的,济南的人们A在冬天是画上含笺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他

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越起:“明天。也许就是春禾了吧?这样的遍朦,今天夜里山

孽也许就里起来了啰人”就是官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

现,他们也并俣昌,因为A有这样趋争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2)作者是怎帛看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的可爱的?结合具体内容说说。

预设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

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成的地理环境,“低声地说”运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山写得如同慈母般温和、体贴,写出了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②通

过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写人们对小山的

特殊情感,不仅描绘其笑容,更突出其心理,侧面写出了小山的可爱。

(3)指名学生朗读第3段,师评议并指导。

提示:评议、指导朗读时,要在前面朗读训练的基础上,侧重于指导学生用适当的朗读技巧

准确地表情达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暖

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一句,“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

写出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此环节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可朗读文章中其他喜欢的段落。

师小结:老舍先生描山景绘水色,不仅写出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晴的特点,更是把济南的冬

天的这种温晴渗透进每一个字眼儿,一处景就渗出一缕情。难怪他眼中冬天的济南是慈善的、秀

气的、富有生机的。

[设计意图]语言是思想情感的载体。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本环节

旨在引导学生在朗诵实践和体会作者情感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品味,并从中受到情感

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四、布置作业

8

1.课后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山水的热爱之情,感受作者内心的温暖和明亮。

2.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仿照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进行仿写。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文中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2.品味文中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与朗读,我们发现在老舍先生的眼里,那山、那水、那阳光、那城、

那雪均给人以美的享受,仿佛充满了灵性。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用“济南冬天美,美在"

的句式,说说你对文中济南冬天的美的理解。

预设(1)济南冬天美,美在温晴的天气,没有呼呼的风声,没有浓重惨淡的灰雾,没有毒

辣辣的烈日,是响晴的宝地。

(2)济南冬天美,美在阳光朗照下的小山温暖可爱,像个小摇篮;美在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

美迷人,像位害羞的少女;美在城外的远山素淡雅致,像幅小水墨画。

(3)济南冬天美,美在舒适的睡态,它“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

醒”,这是多么美妙的理想境界!

(4)济南冬天美,美在小雪点染后的山色,树尖上顶着白雪,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上的白

雪,好似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白雪黄草组成彩色美景,又像是给山们穿上一件花衣;山

腰上的雪在阳光斜射下,好像害了羞,微露粉色。

(5)济南冬天美,美在清亮透绿的水,它冒着点儿热气,水中的水藻绿意正浓,水边垂柳弯

腰照影,澄清的水与碧蓝的晴空浑然一体,像块蓝水晶,贮蓄蓬勃生机。

师: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山清水秀、美丽如画、温暖如春。但济南地处中国北方,

冬天真的如老舍先生所写的那么温暖吗?

资料助读:

课件出示:

济南的冬季气候

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吹寒冷的偏

北风。冷空气不断侵入,使气温不断降低。所以,济南的冬季干燥寒冷,雨雪稀少,平均气温在

1℃左右。

本文的写作背景

老舍25岁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国,1929年离英回国,回国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

年,回国后在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老舍分别领教过北京的风、伦敦的雾、热带的毒日

头的厉害,之所以用北平、伦敦、热带地方来与济南对比,是与他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关系的。

预设济南的冬天是冷的,作者说济南是个“温晴”的“宝地”,既是长期生活在寒冷的北京

的老舍对济南的真实感受,更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祖国怀抱的真实感受。

师:因此,文中每一个巧妙的词语、每一处生动的句子、每一段优美的话语都是作者内心情

感的体现。本节课,我们着重欣赏本文的语言,探究作者内心的情感。

二、精读课文,品析语言

1.比较句子

比较下面四组句子,读一读,各组中甲句与乙句哪一句更有情味?为什么?

课件出示:

第(1)组:

【甲】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

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乙】一个老城,有山有水,这是个理想的境界。

第(2)组:

9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

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第(3)组: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

出点儿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儿粉色。

第(4)组: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

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很晴,水藻很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预设(1)甲句比乙句更有情味。“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老城的山水比作人,具有人一样的动作一一“睡着”和“唤醒”,增添了趣味性。整个句子营造

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2)甲句比乙句更有情味。“低声地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小山对济南的温柔呵护,

把小山写得特别有人情味;“小摇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济南受到的婴儿般的呵护。

(3)甲句比乙句更有情味。“害了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

为害羞的少女,写出了薄雪娇美的情态;粉色羞容与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

(4)甲句比乙句更有情味。“不忍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水写得善解人意、和蔼可亲;

而“绿的精神”“照个影儿”,表达得特别新鲜,特别活泼。

2.品析字词

本文语言朴实清新、情恳辞切,除了体现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还体现在遣词

造句上非常讲究,值得玩味。思考下列问题: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预设不可以。“没有风声”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北风而已,

如果去掉“声”字就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卧”

字和文章哪个地方相呼应?

预设①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现了一种安适祥和的气氛,与文章整

体情境相协调,有一字传神之效。②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

着”相呼应。

师小结:或许济南冬天实际上不如老舍描写的这般美,但平常之景进入作者的眼里,便成为

美好的诗意风景。这是因为作者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的感受揣

摩,并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精当地遣词造句,赋予了济南的山山水水无限的情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思考和感悟文章内容,让学生不仅能深入地理解

并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情景结合的写作方法,还能深刻领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一片深情。

三、比较阅读,拓展升华

对比阅读本文和朱自清的《春》,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和《春》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你觉得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预设①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季节景物的特征。②两篇散文都综合运

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极具表现力、感染力。③两篇散文在描写景物的同时都

融入了作者对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情景交融。④两篇散文在描写眼前实景的同时都结合了自

己的想象,虚实结合,丰富了文章内容,引人入胜。

(2)这两篇散文都语言优美、写景动人,通过对两文的学习,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预设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的感受揣摩才能成文。在生活中,只

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

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

结束语:本文描山景,绘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又表达出作者对

10

济南的一片深情,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范例。

本文抒发感情的方式很是别致,与《春》大不相同。它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一种表达感

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地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平中见奇,

常处见险。本环节旨在以读写训练连通课内外,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赏析,强化学生对本文写景特点的再认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好的写

景文章都是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真切的感受、情感,景与情紧密结合。

四、布置作业

1.祖国的宽阔辽远,形成了不同地区人们眼里不同的冬天。我们家乡的冬天有什么特点呢?

请你仔细观察家乡的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借鉴课文中的写法,将最有特点的

景物描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2.课外阅读老舍先生描写济南的系列散文《一些印象》中的其他几节,尝试写几句简短的感

想或评论。

[设计意图]以读写训练连通课内外,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帮助学生在课内外建立一条通道,

谋求语文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板书设计】

响晴

没有风声

济南的

冬天

【教学后记】

3雨的四季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热爱美好生活。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字词,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进一步把握好重音和停

连,熟悉给文句加朗读标记的方法。

[思维能力]梳理各个季节的雨的形态、气韵和独特美感。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

想和想象的方法。(重点)

福美创造]感知「运赏优美生动的散文语言,欣赏文章的画面美。(难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11

师:雨是大海的女儿,是文人的宠儿。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写雨的诗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吧。

课件出示: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一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一王维《山居秋暝》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一志南《绝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一一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一一周紫芝《鹏鹃天》

(逐一显示诗句,学生逐一齐诵)

师:在当代诗人眼里,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抒情诗之王”刘湛秋

的写景抒情散文《雨的四季》,感知“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设计意图]选择古诗词导入,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

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

(板书文题及作者)

二、检查预习,明确要求

1.检查预习成果

师: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预习课文,并完成《状元大课堂》本课预习部分,现在就请将自己

的所得与大家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教师集中订正)

2.明确自学要求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前两课学习写景抒情散文的经验,你认为怎样才能自学好这篇

写景抒情散文呢?

(1)引导学生回忆前两课学习的策略与步骤。

(2)教师总结归纳,整理。

课件出示:

①扫清字词障碍;

②感知主要内容,厘清文章结构;

③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并有感情地朗读;

④分析景物的特征,体味作者的情感;

⑤品味精彩的语言;

⑥仿写与应用。

[设计意图]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理性梳理习得的技能,明确自学本课的目标与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完成任务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结合课后的“阅读提示”听读课文。

任务:

(1)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重音、停连,感受声韵节奏之美;

(2)找出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及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感受作者对雨的感情。

(学生交流,教师明确)

预设

课件出示:

春雨的特点:清新、润泽、甜美。

夏雨的特点:热烈、粗犷、奔放。

秋雨的特点:端庄、沉静、深情。

冬雨的特点:自然、平静、纯洁。

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跃,感情带来滋润,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

到净化。

本文通过对四季的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渴望之情和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之情。

12

2.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快速默读课文,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大意。

预设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1):概述,表达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第二部分(2-5):描绘四季的雨的形象和特点。

第三部分(6、7):抒发对雨的赞美、喜爱之情。

3.研读课文,分析标题

小组讨论:既然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描绘“四季的雨”,为什么题目却定为“雨的四季”?

预设①这样更有韵律美。“四季的雨”单纯强调“雨”,显得呆板、生硬。“雨的四季”更具

灵动感,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充满情趣。②从内容上看,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

雨中的四季。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问题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对文章有初步的整体感

知,为后面的深入研读打下基础。

四、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和前两篇课文一样,本文也是用几幅图来呈现主要内容的,我们姑且简单地把它们分别

命名为:春雨图、夏雨图、秋雨图和冬雨图。接下来,让我们用圈点批注法来学习这几幅“图”。

资料助读:

课件出示:

“圈点批注”读书法应从抓关键字词、找重点语句、关注修辞三个方面入手。圈点富有形象

感、色彩感、动感的形容词、名词、动词,同时重点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体

会文段所展现的作者情感。在文旁批注自己的疑问或见解、感悟。

1.自学第2段一一春雨图

(1)学生结合课本上的阅读旁批精读第2段,教师可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圈点批注。

(2)学生交流批注情况。

预设批注1:

这一部分写的景物有树、水珠子、水雾、小草、空气。

批注2:

①树:"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一句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特别明亮的”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从寒冬中苏醒过来,在春雨的滋润下充满鲜活的生机。

②水珠子:把花苞里滴下来的水珠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

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娇媚,那么那朵花呢?那个春雨

浸润下的春天呢?一定是更加美艳动人吧!

③水雾:或浓或淡的水雾映射着雨后的阳光,更映射着雨后的美丽世界。

④小草:谁听过春草复苏、萌发、成长的声音?作者听到了。这沙沙声是真正热爱大自然、

珍视生命、细心生活的人用心灵听到的,这美丽的文字是作者用细腻的心写出来的。

⑤空气: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平常到让人忽视。可是在作者笔下,空气却在春雨过后透出

果子一样的芳甜,这与“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有异曲同工之妙。

(3)根据刚才的理解与批注,尝试有感情地诵读这一部分。

提示:朗读前在文章上做好停连及重音的标记,并读出情感。

课件出示:

示例:_

春天,树叶A开始叫出黄青,花苞A轻轻地在风中摆给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

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A仿佛都睁开特别明厚的眼

睛,树枝的手臂A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状着一层缚莒苜的波浪。水珠子

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A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

13

彩棱镜。这时,擎个大地A是美丽的。小草A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A春木才能

听到的沙沙声。呼吸A变得畅快,空气里A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曹着鼻子和嘴唇。真的,

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A改变了姿容。

2.仿照示例,自主阅读

根据自读第2段的停连示例,自主阅读第3—5段。

3.归纳总结

(1)这四幅雨景图各有什么特点?

春雨图:清新、润泽、甜美。夏雨图:热烈、粗犷、奔放。秋雨图:端庄、沉静、深情。冬

雨图:自然、平静、纯洁。

(2)选择喜欢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提示:用停连及重音等朗读技巧传达从文字中理解到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明确阅读方法后,让学生自由圈点批注并交流所得,既可以引导学生认真揣摩文

中关键的词句,深入体味作者的情感,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不

仅可以强化之前习得的朗读技巧,还可以将这些美好的情愫内化为人文情怀。

五、跳读课文,赏析语言

师:刘湛秋用诗化的语言绘出了如画的四季雨景。在文中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

朗读,并从感官、修辞、写作手法等角度品析。

1.自主探究

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交流展示

学生交流展示探究成果,教师适时指导、点评。

预设

课件出示:

(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

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分析:将树拟人化,赋予树以人的神态和动作。把萌发的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比喻和拟

人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下的树木充满生机的特点。

(2)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分析:将春雨的水珠与少女的眼泪相比,突出了水珠的娇媚,表现了春雨的美好。

(3)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

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分析:这四句分别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作者抓住春天景物

的色彩、情态以及给人的感受,调动不同的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清

新、甜美的特点。

(4)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

花,飘然莅临人间。

分析:“化了妆”写出了冬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雪花轻盈降落的动态美,

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5)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

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分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集中抒情,写出了四季的雨带给作者的美好感受,点明爱恋雨

的原因。

师小结:诗人创作散文,终脱不了诗人的气质。刘湛秋的这篇写景散文用饱含感情的、细腻

生动的笔墨,生动地再现了四季的雨的气韵,给我们带来富有诗意美的享受。

[设计意图]从分析诗意的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关键字词、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朗读句

子,品析文本,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作者对自然、生命的赞颂和热爱。

14

六、析读课文,明晰写法

师:本文是作者的精心之作,也是一篇散文名篇。经过以上的分析理解与朗读体味,请再次

通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丰富多样的写作手法来展现四季的雨景的。

(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言,教师明确)

预设

课件出示:

(1)以时间为序,思路清晰。作者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条理清晰地分

段描绘出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

(2)抓住特征,细致描绘。作者开头先抓住雨的总特征一一“美”,然后抓住春雨的“清新、

润泽、甜美”,夏雨的“热烈、粗犷、奔放”,秋雨的“端庄、沉静、深情”,冬雨的“自然、平静、

纯洁”分别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特征突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3)调动多重感官,描绘细腻真实。如第2段写春雨时,作者从视觉到听觉再到嗅觉,多侧

面、多角度地写出了春雨的个性特征,写春雨“驱走了冬天”,“使世界改变了姿容”,灵动而富于

想象,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又生机勃勃的图画。

(4)诗意浓郁,美妙动人。文章用诗化的句子,增强了形象感和动作性的表达,体现了作者

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如作者将多种事物拟人化,使自然之物可亲可感;运用了大量形象

的比喻句,使读者犹如亲眼见到了各个季节的雨,并沉醉在这四季的雨中。这些新颖别致的语句

不仅把四季的雨写得可感可触,更是把它们表现得亲切可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归整体阅读,深度解读文本。同时,也启发学生通过进一步学习课文,

吸收有助于自己写作的营养,助益写作。

七、课外延读,比较阅读

师: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感受,总是随着生活处境的变化而变化。雨给作者留下了美的形象和

记忆,所以作者笔下的雨生动可爱、富有灵性,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一一他主要生活在不断

发展着的新中国时期。而蒋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一生颠沛流离,心系故国,对雨的感受自然

不同。

课件出示: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蒋捷,南宋词人。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覆灭后,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

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风格多样,以悲凉

清峻、萧寥疏爽为主。

师生共品《虞美人•听雨》,简要谈谈刘湛秋与蒋捷在听雨时的心理感受方面有何不同。

预设《雨的四季》中刘湛秋听雨时,满心是雅趣盎然的赏心乐事,因此雨声具有乐感、美

感;

《虞美人•听雨》中蒋捷听雨时,内心满是惘怅莫名的哀歌,因此雨声淅沥,益增愁思。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增加其知识储备,并通过小练笔的形式促使学生学

会用心观察生活,用心描绘生活,在写作中逐步做到景为情设、情由景生。

八、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体会作者在大陆、台湾听雨的不同感受。

2.模仿本文的写法,以《的四季》为题写一篇小练笔。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增加其知识储备,并通过练笔的形式促使学

生学会用心观察生活,用心描绘生活,在写作中逐步做到景为情设、情由景生。

【板书设计】

15

雨的四季

春雨:清新、涧泽、甜美

美丽夏雨:热烈、粗犷、奔放赞美

喜欢秋雨:沉静、端庄、深情渴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