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地理24人口的空间变化及人口合理容量_第1页
2025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地理24人口的空间变化及人口合理容量_第2页
2025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地理24人口的空间变化及人口合理容量_第3页
2025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地理24人口的空间变化及人口合理容量_第4页
2025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地理24人口的空间变化及人口合理容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专题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及人口合理容量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分布:人口数量、质量在不同尺度区域的分布状况人口迁移:人口变换常住地的空间移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由本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短板所决定的人口规模。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人们要达到健康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人口规模1、人口分布2、人口迁移3、人口合理容量01人口分布人口:是一定区域内人的集体,强调规模。人口分布:人口数量、质量(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识字率、职业等)在不同尺度(全球尺度、国家尺度等)区域的分布状况。人口密度是最常见的反映人口密度的指标,通常用每km2常住的人口数表示。人口密度只是一个平均数,它掩盖了计算范围的内部差异。计算范围越小,人口密度越能反映真实的人口分布状况。人口分布<11

-

55

-

2525

-

250250

-

1000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人口数)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地区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4%,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主要国家有中国、韩国、日本等。世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11

-

55

-

2525

-

250250

-

1000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人口数)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南亚地区世界第二大人口稠密区,人口集中于恒河、印度河下游平原地区,主要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世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11

-

55

-

2525

-

250250

-

1000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人口数)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欧洲西部聚集了约7亿人口,人口分布比较均匀,包括德国、波兰、法国、俄罗斯西部、荷兰、意大利等国家。世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11

-

55

-

2525

-

250250

-

1000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人口数)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北美东部美国波士顿到华盛顿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连绵带,城市人口密集。世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11

-

55

-

2525

-

250250

-

1000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人口数)世界人口稀疏区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土地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0%,但缺乏水源,不适宜农业生产。世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11

-

55

-

2525

-

250250

-

1000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人口数)世界人口稀疏区湿热地区赤道附近的南美、中非和东南亚降水量过高,不利于人们聚居。世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11

-

55

-

2525

-

250250

-

1000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人口数)世界人口稀疏区严寒地区极地地区常年被冰雪覆盖,冰层深厚,几乎没有人类居住。世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11

-

55

-

2525

-

250250

-

1000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人口数)世界人口稀疏区高山地区地形崎岖,终年为冰雪覆盖,很少有人居住,比如瑞士。世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北半球集中了世界总人口的90%,南半球只占世界总人口的10%世界人口集中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世界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纬向地带性特点,这反映了气候的纬向地带性分布特点以及北半球陆地面积广阔的特点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纬度差异)世界人口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交通条件良好,工商业经济发达;沿海地区多河流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农业发展条件优越。与海岸距离/km世界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0-5027.529.127.118.131.524.479.150-20022.725.820.227.018.938.415.2200-50023.530.321.918.620.127.9500-100017.211.919.923.518.59.01000以上8.62.910.912.810.,10.3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海陆差异)3000km2000km500km海岸线向内250km地区的面积:225万km2海岸线向内250km地区的面积:250万km2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海陆差异)欧洲海岸线非常曲折,沿海地区面积广阔,大多数人口分布于距海200km的地区内。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海陆差异)世界人口分布的总趋势是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少世界人口90%以上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比较低平的地区200米以下的地区面积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7.8%,却拥有世界人口的56%1000米以上的地区占全球陆地面积的42.7%,人口却只占8%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垂直差异)3176万km2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3020万km22300万km22266万km21787万km2856万km244.88亿人12.73亿人7.3亿人6.4亿人3.61亿人3800万人141人/km242人/km232人/km228人/km220人/km24人/km2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大洲差异)<11

-

55

-

2525

-

250250

-

1000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人口数)1.中国(14.1178亿)2.印度(13.39亿)3.美国(3.26亿)4.印度尼西亚(2.64亿)5.巴西(2.09亿)6.巴基斯坦(1.97亿)7.尼日利亚(1.9亿)8.孟加拉国(1.65亿)9.俄罗斯(1.44亿)10.日本(1.29亿)11.墨西哥(1.27亿)12.埃塞俄比亚(1.05亿)13.菲律宾(1.05亿)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国家差异)总体特征:人口地理分布很不平衡东西差异: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自然差异: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社会经济差异: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民族差异: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黑河腾冲人口分布我国人口分布胡焕庸线: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大致呈45°,该线以东以南,人口稠密;以西以北,人口稀疏。胡焕庸线以西的省会城市:乌鲁木齐、拉萨、西宁、兰州、银川、呼和浩特。胡焕庸线穿过的省区: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人口稠密区: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地理界线:胡焕庸线人口分布我国人口分布胡焕庸线以南以东区域占国土面积的43.8%,占全国人口95%以上黑河腾冲地区人口数(亿人)人口密度(人/km2)全国14.1146.9广东1.26700.0

山东1.02663.2

河南0.99592.8江苏0.85828.5

四川0.84174.5河北0.75399.6湖南0.66311.6浙江0.64627.5安徽0.61436.6湖北0.58312.0广西0.5211.9地区人口数(亿人)人口密度(人/km2)全国14.1146.9云南0.47122.6江西0.45269.5辽宁0.42287.9福建0.41338.0陕西0.39189.7贵州0.38215.9山西0.35223.9黑龙江0.3270.4重庆0.32388.8新疆0.2615.7上海0.253968.3地区人口数(亿人)人口密度(人/km2)全国14.1146.9甘肃0.2555.0内蒙古0.2420.3吉林0.24128.1北京0.221309.5天津0.141238.9海南0.1294.1宁夏0.07105.4青海0.068.2西藏0.0362.9港澳台无数据无数据人口分布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温度带中国年降水量胡焕庸线以东以南地区自然条件具有优势,农业发达,人口聚居历史悠久,人口密集。人口分布我国人口分布中国地形中国主要商品粮基地人口分布胡焕庸线以东以南地区自然条件具有优势,农业发达,人口聚居历史悠久,人口密集。我国人口分布小结自然因素提供了人口分布的可能性,生产力水平是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就越明显小结因素分析举例自然因素气候过于寒冷、干旱及湿热的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撒哈拉沙漠、亚马孙雨林人口稀少地形平原地区人口稠密,高山、高原地区人口较稀疏青藏高原人口稀少水源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人口密集干旱地区,人口多依水源呈点状、线状分布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小结因素分析举例人文因素生产力水平农业社会,人口聚集在农业发达地区工业社会,人口向城市聚集农业社会人口分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欧洲西部历史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四大文明的发祥地政治、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策以及军事因素等也会影响人口分布新疆、黑龙江农垦区的形成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计算出我国热带、亚热带、寒温带和青藏地区的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数据,据此完成1~2题。地区面积/(万km2)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万人·km-2)甲12.638乙133.5427丙11.5486丁25041.表中代表我国亚热带的最有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B中国属于热带地区的只有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四省的南部以及海南岛,面积占比很小,但热量条件最好热带亚热带寒温带青藏地区2.影响丙、丁两地人口容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面积 D.水源B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计算出我国热带、亚热带、寒温带和青藏地区的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数据,据此完成1~2题。地区面积/(万km2)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万人·km-2)甲12.638乙133.5427丙11.5486丁2504热带亚热带寒温带青藏地区02人口迁移人口变动:人口数量的变动,取决于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可以分为人口自然变动、人口迁移变动和人口社会变动(如城镇化)。人口移动:人口在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包括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两种基本形式。人口流动: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人口迁移【易错点】农民工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属于中国特有的地理现象,不属于常规意义上的人口迁移,只能称为“季节性流动”。人口迁移:又称人口机械变动,常常涉及永久性居住地的变迁。这种人口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都足够显著,足够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深刻的地理影响。人口迁移人口的机械增长迁入率(‰):一定时期内(通常指1年内)平均每千人中迁入该地区的人数的比率迁出率(‰):一定时期内(通常指1年内)平均每千人中迁出该地区的人数的比率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又称净迁移率)人口迁移净迁移率>0:说明大量人口迁入该地区,一般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地区,人口的机械增长量相对于自然增长量而言要大得多,因此是影响某些大型城市人口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地区人口净迁移量(第七次人口普查)广东2947.84万浙江1417.85万上海1017.79万北京797.21万江苏616.53万地区人口净迁移量(第七次人口普查)河南-1549.13万安徽-1016.83万四川-732.71万贵州-715.24万广西-682.66万地区人口净迁移量(第七次人口普查)湖南-675.04万江西-520.15万湖北-402.58万黑龙江-369.02万河北-302.12万人口迁移人口的机械增长下图是某城市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1.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的时间是(

)A.① B.②C.③ D.④2.图中反映的是该城市最近四十年的人口增长情况,此类城市较普遍存在的地区是(

)A.东亚 B.南美C.西欧 D.北非人口总增长率=迁移率(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开始增加,说明增长率由负转正。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甚至有负增长,属于发达国家,如西欧。BC人口迁移的推拉力理论人口迁移是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各因素是客观事实,但是否会引起人口迁移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比如好的教育设施对于父母来说可能是吸引力因素,但对于没有孩子的人来说则可能是排斥力因素(学区房房价高)。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机制迁出地迁入地排斥力吸引力排斥力吸引力中间阻碍因素个人因素迁出地因素迁入地因素如距离、迁移成本、文化差异等年龄、性别、认知、文化、个性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机制人口迁移的推拉力理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析举例自然因素环境因素气候宜人引起人口迁入,环境恶化则会导致人口迁出东北老年人迁居海南矿产资源资源的开发和枯竭会引起人口的迁入和迁出英国的伯明翰,我国的大庆、攀枝花自然灾害旱涝、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会引起人口的迁出1840年爱尔兰饥荒导致大量移民,美国的生态移民自然因素是基础因素,但影响力在不断减弱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析举例人文因素经济因素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吸引人口迁入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政治因素战争、政治迫害、国家政策导致人口迁移叙利亚难民、三峡移民文化因素宗教、民族等因素会导致人口迁移印巴分治后的迁移浪潮自然因素是基础因素,但影响力在不断减弱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黑奴贸易殖民扩张方向一:旧大陆向新大陆的殖民15-18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推动了欧洲(旧大陆)向美洲、大洋洲(新大陆)的人口迁移。在过去的近200年间,欧洲共迁出人口6000万,其中3600万到了美国,其余人口移居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征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黑奴贸易殖民扩张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征方向二:非洲向美洲的奴隶贸易欧洲殖民者在扩张的过程中,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在非洲展开罪恶的奴隶贸易,将大批黑人运往美洲。在400多年间,几千万黑奴被运往美洲,整个非洲大陆因此损失了上亿人口。变化一:永久性国际移民减少,国际劳工增加迅速二战之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又不愿增加外来移民,只能通过临时输入劳动力的方法解决矛盾。而发展中国家则通过对外输送劳动力来改善经济状况。外籍工人主要集中于西欧、美国和中东。战争难民国际劳工人口迁移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征变化二:国际难民数量激增全球难民数量每年高达2000万以上,其中妇女和儿童占难民中的多数。欧洲正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难民潮,大批中东国家难民以及非洲穷困国家的难民经地中海进入欧洲,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战争难民国际劳工人口迁移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征据统计,在欧洲有合同的外籍工人有1200万左右,主要来自北非、西亚地区,目的地主要是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这些外籍工人在欧洲从事最低等的工作,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文化上却与当地人摩擦不断。法国拥有欧洲最大的外籍工人人群,数量多达200万,占欧洲外籍工人的六分之一,占法国劳动力的十分之一。与美国接受的移民相比,欧洲外籍工人带来的文化冲突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人口迁移欧洲的外籍工人国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征早在19世纪中后期,法国便因人口增长停滞而从北非殖民地大量引进劳工,为法国发展提供廉价劳动力。二战之后,因战争受到重创的法国和联邦德国都被迫向发展中国家引入劳动力,德国甚至和土耳其签订了协议来大规模招募外籍劳工,外籍劳工为欧洲经济的复兴贡献了必不可少的力量。人口迁移欧洲的外籍工人国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征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的移民主要来自于欧洲,包括约700万德国人,500万英国人和500万爱尔兰人。二战之后,拉美和亚洲的人口进入了高速增长期,成为现代美国移民的重要源地。据统计,美墨边境线上每年约有100万墨西哥人等待偷渡过境。在过去的50年间,美国接受了约1000万的拉美移民。人口迁移向美国的移民国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征时间原因特点主要迁入地主要迁出地19世纪以前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大洋洲北美拉丁美洲亚洲非洲欧洲二战之后经济的差异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大洋洲北美欧洲中东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征国内人口迁移一般可以分为工业化以前和工业化以后两个时段工业化以前美国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主要原因是垦荒、躲避自然灾害和战乱。工业化以后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人口大量从农村向城镇迁移。发达国家可能会出现逆城市化,比如美国人口向环境优美的南部、西部迁移。蓝色表示人口净迁入,红色表示人口净迁出人口迁移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在先秦时期,我国人口重心均在北方的黄河流域。秦汉时期时,北方战祸使得人口南迁。西汉时,北方人口占比仍在三分之二左右。东汉末年,北方游牧民族陆续南迁,引发了我国第一次北方人口南迁的高潮(永嘉之乱),唐代的安史之乱和北宋的靖康之耻是另外两次南迁的高潮。至北宋末年,南方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二左右。元明清时期,政治中心在北京,北方战乱平息,人口数量才开始增加。人口迁移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征改革开放前,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国家有组织地从东部地区抽调各种人员支援内地和边疆地区建设,主导因素是政策。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快速城镇化京城的推进,以及20世纪80年代户籍制度出现松动,我国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迁移,主要原因是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动。人口迁移改革开发前后的人口迁移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征时间原因特点主要迁入地主要迁出地新中国成立前躲避战祸、自然灾害频繁、规模大南方地区北方地区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开发内地,建设边疆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西北东北东部人口稠密区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和城镇化,改革开放政策户籍制度的放松,沿海经济发展快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多自发性移民沿海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内陆贫困山区及农村人口迁移(2020·天津等级考)读2000年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万人),回答1~2题。1.据表中信息,对跨省人口流动状况的正确判断是(

)A.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的数量均衡B.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C.西部经济地带中云南流入人口最多D.上海流入人口在直辖市中增速最快B

2000年排名2010年排名广东1505121501浙江369211822上海31338983江苏25447384北京24657055福建21564326天津73122997山东103102118新疆14171809辽宁104917910内蒙古551514411河北931114012云南116812313增长速度=(后-前)÷

前上海:(898

-

313)÷

313

=

187%北京:(705

-

246)÷

246

=

187%天津:(299

-

73)÷

73

=

310%2.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发达,出行方便 B.生态环境优,居住条件好C.政府鼓励,政策引导 D.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D广东只有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得到了政府政策支持,但广东全省人口流入量都很大,这是政策起到的带动作用,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力是个体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2020·天津等级考)读2000年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万人),回答1~2题。

2000年排名2010年排名广东1505121501浙江369211822上海31338983江苏25447384北京24657055福建21564326天津73122997山东103102118新疆14171809辽宁104917910内蒙古551514411河北931114012云南116812313人口迁移是一种普遍的人口地理现象,对协调人地关系具有明显的影响。下图示意赞比亚两个时段国内人口迁移变化。据此完成3~4题。3.①所示人口迁移的驱动因素是(

)A.资源开发 B.自然灾害C.地区冲突 D.边境贸易4.②所示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带来的影响是(

)A.土地总面积扩大B.农产品产量增加C.人口老龄化加深D.人口环境容量减小AB人口流动和迁移是影响中国未来数十年人口发展的关键议题,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迁移成为各地区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口和城镇化的发展,读2011~2017年福建省流动人口规模情况图。完成5~6题。5.下列关于福建省人口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流动人口数量波动增加B.流动人口增速放缓,2014年出现负增长C.2016年流动人口增幅达到历史新低D.人口以从福建省流出为主C2014年底的统计6.福建省流动人口变化是因为当地(

)A.人口增长快,劳动力丰富B.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调整C.城镇化水平高D.老龄化问题严重B人口变化?流动(流入)人口规模在减少,东部省份吸引人口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达,但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需求下降,流入人口随之减少。人口流动和迁移是影响中国未来数十年人口发展的关键议题,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迁移成为各地区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口和城镇化的发展,读2011~2017年福建省流动人口规模情况图。完成5~6题。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人口角度:为迁入地带来丰富的劳动力和高素质人才,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状况产业角度: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促进迁入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文化角度:促进迁入地不同文化的融合环境角度:带来巨大的人口压力,导致环境恶化、生态破坏、资源消耗过大等问题,人地矛盾加剧社会角度:带来巨大的人口压力,导致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以及失业率攀升、贫富差距加大、违法犯罪行为出现率增高等社会问题有利影响不利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环境角度:减轻了资源环境压力,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社会角度: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人口角度:人才流失严重,限制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产业角度:产业结构处于低端的发展状态有利影响不利影响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C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读图,完成1-2题。2.该直辖市是()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D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读图,完成1-2题。3.“城归”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B.农村投资环境改善C.难以适应城市激烈竞争 D.城市雾霾促使人们逃离4.“城归”对中国农村产生的影响是(

)A.加剧农村生态环境恶化B.提升农村经济的创新活力C.解决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D.提高农村自然环境承载力众多曾经从农村到城市打拼的“外来族”选择向农村回归——人们称之为“城归”。经济学家称,“城归”的出现,意味着新的人口红利正在形成。据此完3~4题。BB人口迁入会加大资源环境压力5.促进近年人口回流的主要因素是(

)①户籍制度②惠农政策③婚姻家庭④城乡收入差距缩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人口回流(

)①增大就业压力②增加土地撂荒③缓解农村“空心化”④助推乡村振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近年,不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回流返乡,带回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据此完成5~6题。CD农村空心化:农村中的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人口结构不合理化,村庄外延的异常膨胀和村庄内部的急剧荒无,形成了村庄空间形态上空心分布状况。土地撂荒:农村劳动力大量进程务工,导致许多耕地变为荒地,或耕作制度发生变化,农作物产量降低的现象。应对方法是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加大惠农政策的力度。7.影响化隆人迁往我国东部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政策因素 C.经济因素 D.婚姻家庭8.化隆人大量迁往东部城市可以缓解(

)A.化隆县的人地矛盾B.化隆县的老龄化问题C.东部城市就业压力D.东部城市的环境压力青海省化隆县地处青藏高原,2018年户籍人口约30万。20世纪80年代起,化隆人凭借精湛的拉面手艺走向全国各地,目前常年在外的从业人员超过10万,多分布在我国东部城市。据此完成7~8题。CA聚焦疫情下的人口流动人口迁移9.图中表示2020年两地城内出行强度的曲线是(

)A.①和②

B.①和③C.②和④

D.③和④城内出行强度是指城市出行人数与该城市居住人数之比。2020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国各地城内出行强度产生较大波动。下图示意广东惠州及江西赣州两地去年与今年春节前后农历同期的城内出行强度指数变化。据此完成9~11题。C10.正常年份,两地春节前后城内出行强度的变化差异主要受(

)A.假期长短影响 B.政策干预影响C.电子商务影响 D.人口迁移影响D城内出行强度是指城市出行人数与该城市居住人数之比。2020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国各地城内出行强度产生较大波动。下图示意广东惠州及江西赣州两地去年与今年春节前后农历同期的城内出行强度指数变化。据此完成9~11题。11.城内出行强度降低将(

)A.抑制消费需求 B.避免疫情市外扩散C.提高交通通达度 D.增加病毒家庭传播风险A居家防疫,城内出行强度降低,商业活动受到限制,抑制了消费需求。

城内出行强度是指城市出行人数与该城市居住人数之比。2020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国各地城内出行强度产生较大波动。下图示意广东惠州及江西赣州两地去年与今年春节前后农历同期的城内出行强度指数变化。据此完成9~11题。12.法国农场每年春季雇佣的季节工主要来自(

)A.东欧和北非地区 B.南欧和北欧地区C.中亚和南亚地区 D.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13.疫情过后,法国农业部门应更关注的农业产业问题是(

)A.销售渠道单一B.机械化水平较低C.就业人员短缺D.扶持性政策较少法国农场每年春季雇佣季节工的数量为20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赴法国务农的海外劳工人数大幅减少。法国《巴黎人报》评论称,若无法缓解“用工荒”,一些城市或将出现新鲜果蔬断供,民众将面临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据此完成12~13题。AC14.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区)城乡65岁及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市、区)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密度B15.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C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16.

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A.东北部 B.南部 C.中西部 D.西部B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读图,完成16~18题。C下图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