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_第1页
四川省眉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_第2页
四川省眉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_第3页
四川省眉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_第4页
四川省眉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级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50分)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如下图)位于山东济南,它是我国首条承载式光伏高速公路。这种路面的最上层是类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拥有较高的透光率,下面的太阳能电池能把光能转化成电能,实时输送至电网。完成下面小题。1.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山东济南在高速公路上推广光伏发电的优势有()①光照充足②私家车数量多③资金充足、技术力量雄厚④高速公路网密集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对光伏高速公路影响较大的自然因素是()A.地质及水文条件 B.气象及水文条件C.气象及气候条件 D.地质及气候条件【答案】1.D2.C【解析】【1题详解】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山东济南的资金充足、技术力量雄厚,高速公路网密集,有利于在高速公路上推广光伏发电,③④正确;与山东济南相比,我国西北地区光照充足,①错误;私家车数量与光伏道路建设无关,②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2题详解】光伏发电依靠太阳光照,受天气(气象)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受地质水文条件影响较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光伏路面技术就是把汽车、自行车、人等行驶行走的道路和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相结合,使原本普普通通的路面既能正常行人、行车,同时还可以利用太阳能光伏设备发电。2024年8月6日,日本鹿儿岛县樱岛南岳山顶火山口喷发,火山灰柱最大高度达5000米。下图示意火山喷发及地球圈层物质交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火山灰柱物质主要来源于()A.地壳 B.上地幔上部 C.下地幔 D.地核4.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的迁移顺序为()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答案】3.B4.C【解析】【3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火山灰柱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的喷发,而岩浆的发源地为地幔上部的软流层,B正确,ACD错。此题选B。【4题详解】结合右侧图示可推知,水蒸气进入②,①圈为其它圈层提供水,故①为水圈,②为大气圈;③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故为生物圈;④产生无机盐、矿物质等,为岩石圈。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先进入大气圈,通过降水的形式进入水圈和生物圈。最后,通过下渗等进入岩石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外部圈层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这些圈层共同构成了地球的自然环境,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4年江西赣州发现的一具恐龙标本化石被命名为“腔尾赣地龙”,这种恐龙生活在距今9000多万年前。这是今年在国际古生物学学术期刊上,第一支被正式命名的中国恐龙(如下图)。这一发现引发了相关爱好者“寻宝”的热潮,有关专家呼吁要加强化石资源保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恐龙生活的地质时期,该地()A.生物种类丰富 B.陆地面积较小C.地壳非常稳定 D.气候寒冷干燥6.研究化石可以()A.确定地球年龄 B.帮助划分地质年代C.推测地球生物数量 D.还原地貌形成过程【答案】5.A6.B【解析】【5题详解】距今9000多万年前为中生代,这一地质时期陆地面积空前扩大,B错误;中生代地壳运动剧烈,生物繁盛,气候较为暖湿,A正确,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化石只能代表某一地质年代,能够反映出这一地质年代生物的种类及生活习性,从而推测地理环境,帮助划分地质年代,B正确;无法确定地球的年龄,A错误;无法推测生物的数量,C错误;化石无法还原古代地貌的形成过程,D错误。故选B。【点睛】‌地质年代是指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地质年代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二是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这两方面结合,才构成对地质事件及地球、地壳演变时代的完整认识。‌《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左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右图为某葡萄园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7.“天雨新晴,是夜必霜”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①减少 B.②增多 C.③减少 D.④增多8.果农在葡萄园地面铺设鹅卵石的目的是()A.增加太阳辐射 B.减小地面辐射 C.增加大气辐射 D.增加昼夜温差【答案】7.C8.D【解析】7题详解】“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③弱,故白天蒸发旺盛,水汽充足,夜晚温度低,水汽凝结形成霜,C正确;夜晚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而不是减少,A错误;②表示大气接收的地面辐射,④表示散失到宇宙中的地面辐射,②④增多,均不会直接导致霜形成,BD错误。故选C。【8题详解】鹅卵石比热容较小,升温和降温幅度大,铺设鹅卵石可以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葡萄有机质的积累,提高品质,D正确;铺设鹅卵石不能增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错误;白天鹅卵石增温快,可以增加地面辐射,B错误;铺设鹅卵石会影响昼夜温差,夜间大气温度更低,大气辐射会减弱,C错误。故选D。【点睛】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雾”和“霾”是对流层中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雾”是空气中水汽凝结而成、悬浮在空中的微小水滴;“霾”是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为减轻“雾霾”影响,2013年以来全国打响了“蓝天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完成下面小题。9.“霾”的主要组成物质是大气中的()A.氮气 B.氧气 C.杂质 D.水汽10.以下四幅图中,气温变化特征最有利于“雾霾”扩散的是()A. B.C. D.【答案】9C10.B【解析】【9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霾”是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因此“霾”的主要组成物质是大气中的杂质,C正确,氮气、氧气和水汽,都是气态物质,排除ABD,故选C。【10题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B图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符合对流层的一般特点,无异常,没有逆温现象存在,对流运动活跃,空气流通性较好,有利于污染物扩散;ACD图中存在逆温现象,只是厚度位置有所差异,B正确,排除ACD。故选B。【点睛】霾也称为雾霾,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呈现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如果某地气温低、地面气压场较弱,近地面风力小,冷空气活动小,那么近地面就会容易出现逆温现象,空气对流运动出现异常,大气呈稳定状态,不利于污染物稀释和扩散,此时如果湿度较大,就易形成雾霾天气。在水平大气分布均匀的甲,乙两地,各选取一个空气柱(图)。两地由于地面受热不均产生空气运动,图中箭头指示其运动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假设空气柱内气流没有水平位移,则图中气压()A.①>② B.②>④ C.①=② D.③=④12.实际情况下,空气在近地面和上空某高度产生辐合或辐散,图中气流在()A.①处辐散 B.②处辐散 C.③处辐合 D.④处辐散【答案】11.D12.B【解析】【11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空气柱为下沉气流,①处气压变低,乙气压柱为上升气流,②处气压变高,①<②,AC错误;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②<④,B错误;气流没有发生水平位移,则甲空气柱的重力和乙空气柱的重力没有发生变化,③④两地的气压没有发生变化,③=④,D正确。故选D。【12题详解】实际情况下,①为高空低压,水平方向为辐合气流,A错误;②为高空高压,水平方向为辐散气流,B正确;③为近地面高压,水平方向为辐散气流,C错误;④为近地面低压,水平方向为辐合气流,D错误。故选B。【点睛】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收缩下沉,高空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水平气压差,产生高空水平气流,高空水平气流产生之后,近地面出现气压差异,产生近地面空气的水平流动,于是形成热力环流。下图为我国某谷地某地段山谷风一定时间内风向频数及风速日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3.据图可知,该谷地描述正确的是()A.山风为偏东风 B.谷风为偏西风C.该地段山在谷的西侧 D.该地段山在谷的东侧14.关于该谷地山谷风风速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风大于谷风 B.谷风大于山风C.正午风速最大 D.傍晚风速最小【答案】13.C14.B【解析】【13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谷风为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据图可知,夜间该地以偏西风为主,应该是山风。白天以偏东风为主,应为谷风,AB错误;山风为偏西风,谷风为偏东风,说明该地段山在谷的西侧,C正确,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依据上题结论,此地偏西风为山风,偏西风盛行时,风速较小。偏东风为谷风,偏东风盛行时风速较大,说明该地的谷风风速大于山风,A错误,B正确;据图可知傍晚时风速最大,日出前后风速最小,CD错误。故选B。【点睛】谷风的形成过程:白天山谷和山坡都升温,在同一水平面上,山坡升温快,温度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山谷相同海拔处离地面较远,升温慢,温度低,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山谷吹向山坡,为谷风。重庆年平均雾日67.8天,最多年份达148天,故有“雾都”之称。下左图为重庆市月均温和浓雾发生频率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两条曲线的意义及理由解释正确的是()A.实线表示气温曲线,重庆夏季气温高,纬度、地形影响大B实线表示气温曲线,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不易散热气温高C.虚线表示气温曲线,重庆夏季降水多,浓雾多,气温偏低D.虚线表示气温曲线,重庆地处低海拔地区,温度整体较低16.浓雾对右图中各热量传递过程产生的影响有()A.增加a太阳辐射,增加b地面辐射 B.增加b地面辐射,增加c大气吸收C.增加a太阳辐射,增加d大气逆辐射 D.增加c大气吸收,增加d大气逆辐射【答案】15.A16.D【解析】【15题详解】图中横坐标代表月份,重庆在北半球,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因此可知实线表示气温曲线,C、D错误;重庆大致位于30°N,纬度较低,夏季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加之其河谷地形,不易散热,夏季温度高,A正确;重庆位于四川盆地边缘,其地形不是导致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的原因,不能说明实线表示气温曲线,B错误。故选A。【16题详解】由大气受热过程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d为大气逆辐射。浓雾对a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a太阳辐射减弱,A、C错误;a太阳辐射减弱,地面温度降低,进而导致b地面辐射减弱,B错误;浓雾的存在使得c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强,进而导致d大气逆辐射增强,D正确。故选D。【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如图示意我国某地高空等压面、等高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与乙两地相比,甲地()A.气压高 B.温度高 C.多云雾 D.温差小18.图中四点压强高低排序正确的是()A.a=c>d>b B.d>b>a=c C.d>a=c>b D.b>a=c>d【答案】17.A18.C【解析】【17题详解】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同一等压面上的点气压相等,故气压大小关系为a=c,b<a,c<d,d>b。高空等压面的弯曲情况与地表正好相反,所以高空中的低压对应地表高压,甲高空为低压,则甲代表高压,乙高空代表高压,则乙代表低压,A正确;高压气流下沉为主,天气晴朗少云,昼夜温差大,乙地以下沉气流为主,多阴雨天气,昼夜温差小,CD错误;近地面高压一般为温度低下沉气流显著,B错误。故选A。【18题详解】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同一等压面上的点气压相等,故气压大小关系为a=c,b<a,c<d,d>b。所以d>a=c>b,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形式,是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近地面空气受热不均,引起气流上升或下沉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会影响热力环流的变化。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1060km2,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下面两图分别为“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20.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B.④圈层的温度低,压力和密度都比较小C.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D.①圈层厚度海洋大于陆地21.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B.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答案】19.B20.A21.D【解析】【19题详解】读图可知,①圈层是地壳,②圈层是地幔,③圈层是外核,④圈层是内核。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对应的是②圈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据上题分析可知,③圈层是外核,最可能为液态,A正确;④圈层是内核,其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较大,B错误;②圈层是地幔,横波可以通过,C错误;①圈层是地壳,其厚度海洋较陆地小,D错误。故选A。【21题详解】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而是从大气圈开始的,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会慢慢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到岩石圈,故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北侧,年平均日照总时数多达3005.3小时,有“日光城”之称,年降雨量为454毫米且多夜雨。如图示意我国拉萨地区多年平均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的年内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 B.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C.拉萨5~7月太阳辐射最丰富 D.拉萨日照时数夏季最高23.拉萨8月日照时数较少的原因()A.地形 B.昼夜长短 C.纬度 D.天气状况24.拉萨年平均日照总时数长的主要原因是()①海拔高,大气稀薄②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大③降雨量大,水汽多④天空晴朗,大气透明度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22C23.D24.B【解析】【22题详解】读图分析,2到5月太阳辐射上升,日照时数上升;810月太阳辐射下降,日照时数上升,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的变化没有明显相关联系,A、B选项错误;拉萨5、6、7月太阳辐射量最大,C选项正确。据图可知,8月日照时数偏低,春季(3月、4月、5月)比夏季(6月、7月、8月)日照时数多,D选项错误。故选C。【23题详解】拉萨处于谷地地形,8月地形与其他月份并未有改变,排除A选项;8月昼长夜短,日照时数却偏少,故与昼夜长短无关,B选项错误;拉萨8月日照时数较少,与纬度并无关联,C选项错误;拉萨年降雨量为454毫米,8月有可能阴雨天气多,故日照时数短,D选项正确。故选D。【24题详解】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主要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日照时数长,①对。太阳高度与日照时数关系不大,②错。降雨量大,水汽多,日照总时数短,③错。白天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大气透明度好,光照充足,④对。①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纬度位置太阳辐射的强弱主要受正午太阳高度的影响。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被赤道低压带控制,多对流雨,而副热带地区被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要弱于副热带地区。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如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不大,是因为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因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25.14时,黄海地区的风向为()A.偏南风 B.偏东风 C.偏北风 D.偏西风26.20时,M地与甲地相比,其风力大小及主要原因是()A.小、M地地面摩擦力大 B.大、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C.大、M地地面摩擦力小 D.小、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答案】25.A26.C【解析】【25题详解】根据等压线的分布,黄海地区东南方气压高于西北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转,为偏南风。A正确,排除BCD。故选A。【26题详解】20时,图中M处等压线和甲地均为东南风,其中M处由于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且风从海洋吹来,摩擦力较小,因此风更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风速大小与等压线疏密程度有关,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结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如图甲),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如图乙)。完成下面小题。27.“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A.便于室外空气流入 B.便于室内热量散发C.便于采光 D.便于室内空气流出28.下列对室内大厅的空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四周流向水池 B.中央为上升气流C.从水池流向四周 D.四周为下沉气流【答案】27.A28.C【解析】【27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建筑塔下中央有一水池,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塔下水池温度较周边温度低,盛行下沉气流,使得外部空气从顶部风塔进入辐合下沉到水池,“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便于室外空气流入然后下沉到水池,A正确,BCD错误。故选A。【28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外部空气从顶部风塔进入辐合下沉到水池,经水池降温后向四周飘散到各个房间,从而达到通风降温的效果,因此室内大厅的空气运动是从水池流向四周,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如果地面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如果地面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同一地点的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就同一水平面而言,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这样空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就构成了简单的热力环流圈。如图示意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7月和1月,低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澳大利亚航空于2017年开通了全球第一条南极航线,飞机在万米高空巡游,乘客可隔着玻璃俯瞰南极大陆。有关飞机所在大气层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该层大气的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B.该层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氮气和氧气C.存在一定厚度电离层,利于通信 D.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气流平稳30.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A.1.5km B.8.5km C.12.5km D.22.5km【答案】29.A30.B【解析】【29题详解】读图可知,7月属于南极洲寒季,南极洲地区有极夜分布,南极航线多在夏季1月南极洲暖季通航。根据材料可知,飞机在万米高空,结合图示可知,飞机所在大气层随海拔升高而升高,说明是平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热量来源于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A正确。氮气和氧气主要集中在对流层,B错误。电离层分布在高层大气,C错误。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D错误。故选A。【30题详解】读图可知,1月地面至高度约8.5km处,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符合对流层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变化的一般规律,A错误,B正确。从高度约8.5km处开始,1月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不符合对流层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变化的一般规律,CD错误。故选B。【点睛】对流层:(1)范围: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2)特点:①物质组成复杂,空气密度大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大气中的污染物也多集中在这一层。②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在低纬度地区高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高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仅8~9千米。③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一般高度每上升1000米,温度约下降6

℃。二、综合题(40分)31.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其中C、D、E为地球内部三大圈层。完成下列要求。(1)A、B和生物圈等共同组成地球的____(填“外部”或“内部”)圈层。B为____圈,大气圈对应上图的____(填字母)。(2)地震波向地心方向运动,到了____(填“甲”或“乙”)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增加。____(填字母)层和____(填字母)层的顶部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3)火山喷发后,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的迁移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答案】(1)①.外部②.水③.A(2)①.甲②.C③.D(3)A【解析】【分析】本题以地球圈层结构图为材料,涉及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内部圈层结构、各圈层相互关系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从地球圈层结构图中可以看到A位于地球下垫面的外部应属大气圈,B为覆盖在地表的水圈。由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的是地球的外部圈层。【小问2详解】甲界面为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地震波由地表向下穿过莫霍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会突然增加。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图中的C层为地壳,D层为地幔。【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岩浆来自地幔的软流层。这些蔓延的烟雾(火山灰)物质,首先会进入大气圈,然后与大气中的水汽结合,进入水圈、生物圈,之后可能会沉降到地表,重新回到岩石圈。故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整流罩是运载火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保护飞船免受气动加热(是指物体与空气或其他气体作高速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高温气体对物体的传热过程)的影响。下图为飞船升空示意图。(1)指出飞船上升至④位置时所处大气层的温度、密度及大气运动特征。(2)高层大气局部温度可达1000℃以上,但火箭飞行过程中整流罩在到达高层大气之前就会脱离,请简析原因。(3)指出飞船升空过程中对广播信号传输影响最大的大气层名称,并说明原因。【答案】(1)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以对流运动为主。(2)高层大气大气稀薄,受气动加热影响小(3)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电离层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可以反射无线电波。【解析】【分析】本题以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为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大气垂直分层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飞船上升至④位置时还处于对流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尤其大气上冷下热,大气不稳定,以对流运动为主。【小问2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整流罩是运载火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保护飞船免受气动加热(是指物体与空气或其他气体作高速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高温气体对物体的传热过程)的影响。而高层大气大气稀薄,受气动加热影响小。【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高层大气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可以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讯具有重要作用。33.“穿堂风”即穿堂而过的风,白天时气流从后窗进入,穿门而出。下左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右图为该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1)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少下渗,增加湿度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D.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2)与"穿堂风"的形成最符合的地理原理是____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大气受热过程(3)夜晚时,穿堂风的风向与白天____(一致/相反)。(4)右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___风。甲、乙两地中,风力较大的是____地,理由是____。【答案】(1)C(2)A(3)相反(4)①.西北②.甲③.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解析】【分析】本题以穿堂风为材料,涉及热力环流、风向判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白天,石质地面升温快,近地面形成热低压,山林升温速度慢,气温较低,房屋前后的温差较大,有利于穿堂风的形成,所以石质地面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房屋前后温差,C正确;石质地面可以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但这不是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A错误;石质地面能够减少下渗,但是不是增强穿堂风的主要作用,B错误;石质地面能够起到“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的作用,但这不是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D错误。故选C。【小问2详解】白天,屋前的石质地面升温快,形成低压,山林升温速度慢,气温较低,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