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授课题目:《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与含义。·体会诗歌中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意象,学习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诗歌创作。·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其音乐性。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自主感悟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组织小组讨论,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诗歌与时代背景的关系,理解诗歌所反映的时代精神,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联系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大自然伟力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热爱之情。·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对旧世界的破坏和对新世界的创造的渴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独特意象的内涵,如“白云”“北冰洋”“太平洋”等,体会诗人如何通过意象组合营造出宏大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情感脉络,感受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歌颂以及对变革力量的向往。·体会诗歌自由奔放的语言风格和强烈的节奏感,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排比、反复等。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体会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对社会变革的深刻思考和强烈渴望,以及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类创造力的信心。·领悟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自然景象与社会现实、人类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诗人如何将抽象的思想情感具象化在自然意象之中。教学引入同学们,当我们站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之上,仰望浩瀚的天空,俯瞰辽阔的海洋,心中会涌起怎样的情感呢?是对大自然的敬畏,还是对未知世界的憧憬?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郭沫若先生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去感受诗人在地球边缘发出的震撼人心的呐喊,领略那独特的诗歌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教学内容与设计一、知人论世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四川乐山人。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在文学创作上涉及诗歌、戏剧、散文等多个领域,其诗歌风格豪放洒脱、充满激情,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他的作品往往富有想象力,善于运用独特的意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情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等。二、新知讲解1现代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一首新诗。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它在形式上更为自由,不受格律、韵律的严格限制,在内容上更注重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反映现代社会生活。学生记笔记,了解文学常识三、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1919年9、10月间,当时五四运动的浪潮席卷中国,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郭沫若受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影响,以饱满的激情和大胆的想象创作了这首诗。他站在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瀚的太平洋,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时代的汹涌浪潮,于是借诗歌表达对旧世界的破坏和对新世界的创造的强烈渴望,以及对人民力量和民族解放的坚定信念,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积极探索、追求变革的精神风貌。四、整体感知1.字音纠正立在地球边上放号(háo)北冰洋(yáng)滚滚的波涛(tāo)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哟yō)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倒dǎo)2.播放朗诵3.学生展示五、走进文本·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译文:众多的白云在天空中汹涌翻滚。赏析:此句开篇即描绘出一幅极具动感的画面。“无数”强调了白云数量之多,铺天盖地,给人以浩瀚之感。“怒涌”一词堪称精妙,将白云拟人化,赋予其“怒”的情感和“涌”的动态,仿佛白云是被一股强大的力量驱使,带着不可遏制的激情在天空中翻腾涌动。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景象的雄浑壮阔,更暗示着某种强大力量的蓄势待发,为全诗奠定了激昂豪迈的基调,引发读者对后续内容的强烈好奇与期待,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内心汹涌澎湃的情感世界,他站在地球边上,目睹此景,被深深触动,这种触动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惊叹,更是对即将喷薄而出的力量的敏锐感知。重点字词:怒涌:形容白云如汹涌的潮水般翻滚,充满力量感和动态感。·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译文:啊!多么壮丽的北冰洋晴朗的景象啊!赏析:这一句是诗人对北冰洋晴景的由衷赞叹。“啊啊”这一感叹词的连续使用,强烈地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之情,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在目睹此景时的震撼。“好幅壮丽的”直接表达出诗人对北冰洋景色的高度评价,“壮丽”一词描绘出北冰洋在晴日下所展现出的雄伟、宏大与美丽,这种美丽并非细腻柔和之美,而是带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感,如广袤无垠的冰原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冰冷而又威严。诗人通过对北冰洋晴景的描绘,进一步拓展了诗歌的意境空间,将读者的视野从天空中的白云延伸到遥远的北冰洋,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在不同地域呈现出的多样而又壮观的景象,同时也为下文太平洋的描写做了铺垫,形成一种南北极与赤道附近海洋景象的对比与呼应,丰富了诗歌的层次感。重点字词:晴景:指北冰洋晴朗天气下的景色,突出其清晰可见、明亮而壮观的特点。·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译文:浩瀚无垠的太平洋使出它全部的力量想要把地球推倒。赏析:此句将太平洋拟人化的手法运用得极为生动。“无限的”修饰太平洋,强调其浩瀚无边,深不见底,蕴含着无穷无尽的能量。“提起他全身的力量”赋予太平洋以人的行为和意识,仿佛它是一个拥有巨大力量和强烈意志的巨人,正在积聚全身的力量准备做出一个惊天动地的举动。“要把地球推倒”则以一种夸张而震撼的表述,突出了太平洋力量的强大到足以改变世界的程度。这种描写不仅形象地展现了太平洋波涛汹涌、澎湃激荡的壮观景象,更象征着一种能够颠覆旧秩序、创造新世界的巨大变革力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五四运动的浪潮正席卷中国,诗人站在日本横滨海岸,目睹太平洋的浩渺与力量,联想到社会变革所需的强大动力,借太平洋这一自然意象表达了对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渴望与信心,使自然景象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极大地深化了诗歌的内涵。重点字词:推倒:字面意思是使物体倒下,在此处象征着一种强大的变革力量对现有秩序或状态的冲击与颠覆。·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译文:啊!我眼前涌来了滚滚的波涛啊!赏析:这一句是诗人对眼前太平洋洪涛景象的直观感受与惊叹。“啊啊”再次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凸显出他内心的激动与震撼。“我眼前来了的”强调了洪涛的逼近感和真实感,仿佛这些洪涛正汹涌而来,即将把诗人吞噬,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洪涛的磅礴气势。“滚滚的”描绘出洪涛的动态特征,如万马奔腾般连绵不绝、永不停息,一波接着一波地向前推进,展现出强大的冲击力和不可阻挡的力量。诗人通过对洪涛的描写,将太平洋的力量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那种震撼人心的自然之力,同时也进一步呼应了上文太平洋“要把地球推倒”的描写,从视觉和感觉上强化了诗歌所营造的雄浑壮阔的意境,并且为下文对力量的哲理思考和情感升华做好了铺垫,让读者在感受到自然力量的强大之后,自然而然地去思考这种力量背后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重点字词:洪涛:指巨大汹涌的波涛,突出其水量大、流速快、力量强的特点。·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译文:啊!不停地毁坏,不停地创造,不停地努力啊!赏析:此句是诗人从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转入对哲理思考的关键过渡。诗人目睹太平洋洪涛的汹涌力量,联想到这种力量所具有的双重特性——“不断的毁坏”与“不断的创造”。“不断的毁坏”并非是一种消极的破坏,而是意味着打破旧有的、腐朽的、束缚发展的事物和秩序,如同洪涛冲垮阻挡它的一切障碍,为新事物的诞生腾出空间。“不断的创造”则是在毁坏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更有生命力的东西,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不断的努力哟”强调了这种毁坏与创造的过程是持续不懈的,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奋斗,就像太平洋的波涛永不停歇地奔腾涌动。这三个“不断的”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气势,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也反映了当时五四运动时期人们对旧传统的批判和对新社会的向往与追求,这种思想情感通过对自然力量的解读得以升华,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哲理内涵和时代精神。重点字词:毁坏:指破坏、摧毁旧有的事物或秩序。创造:表示建立、产生新的事物或局面。努力:在此处表示为实现毁坏与创造的目标而付出的不懈奋斗与拼搏。·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译文:啊!力量啊!力量啊!力量的绘画,力量的舞蹈,力量的音乐,力量的诗歌,力量的节奏啊!赏析:这几句是诗人对“力”的热情歌颂与赞美。“啊啊!力哟!力哟!”连续的感叹与呼唤,将诗人对“力”的强调推向极致,充分表达出诗人对这种力量的崇敬与向往。随后,诗人运用一系列形象的比喻,将“力”比作绘画、舞蹈、音乐、诗歌、律吕等艺术形式。“力的绘画”意味着这种力量能够像绘画一样创造出绚丽多彩、震撼人心的视觉画卷,每一次的波涛汹涌、每一朵白云的怒涌都是这幅画卷中的独特笔触;“力的舞蹈”则表示力量具有舞蹈般的灵动与节奏感,太平洋的波涛起伏、白云的翻腾涌动恰似舞者在舞台上的激情表演;“力的音乐”体现出力量如音乐一般富有韵律和感染力,洪涛的呼啸声、风声等构成了一曲宏大的自然交响乐;“力的诗歌”说明力量能够像诗歌一样表达深刻的情感与思想,传达出对自然、对社会变革的感悟与追求;“力的律吕”指代力量如同音乐的节奏与韵律,有起有伏、有张有弛,使整个世界在这种力量的推动下和谐有序地发展。通过这些比喻,诗人将抽象的“力”具象化,丰富了读者对“力”的理解与感受,使读者能够从多个艺术维度去领略这种力量的魅力与伟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力量能够创造美好世界的坚定信念,在诗歌的结尾处将情感与思想再次升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读者对力量、对自然、对社会变革的深入思考。重点字词:律吕:古代校正乐律的器具,此处泛指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强调力量具有像音乐节奏一样的规律性和和谐性。七、回顾与总结①层次结构分析·第一层(开头至“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主要描写自然景象,通过对白云怒涌、北冰洋晴景、太平洋的力量以及滚滚洪涛的描绘,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壮丽和强大力量,营造出一种宏大而震撼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磅礴气势扑面而来,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和哲理思考奠定基础。·第二层(“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至结尾):由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转入对哲理的思考和情感的抒发。诗人从自然力量的“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中获得启示,联想到人类社会也需要这样的力量去变革、去进步,进而通过排比等手法对“力”进行赞美,将“力”与各种艺术形式相联系,表达了对能够推动社会发展、创造美好未来的力量的向往与歌颂,使诗歌的主题从对自然的描绘上升到对人类社会变革的思考与期待。②主旨总结《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如白云、北冰洋、太平洋等,歌颂了自然的伟大力量。诗人站在时代的前沿,借自然之力表达了对旧世界的破坏和对新世界的创造的强烈渴望,反映了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的追求和对民族解放的坚定信念,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类创造力和进步力量的赞美与向往,鼓励人们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迎接挑战,创造美好的未来。③艺术手法·拟人:诗中“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一句,将太平洋拟人化,赋予它“提起”“推倒”等人的动作和行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平洋所蕴含的巨大力量以及这种力量的主动性和攻击性,使自然景象具有了人的意志和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自然力量的震撼。·排比:“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运用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气势和节奏感。通过将“力”与绘画、舞蹈、音乐、诗歌、律吕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类比,多角度、多层次地阐述了“力”的丰富内涵和多样表现,使“力”这一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可感,丰富了读者对“力”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强调了力量在创造美好事物中的重要作用,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力量的热烈赞美。·象征:诗中的“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等自然意象都具有象征意义。“白云怒涌”“太平洋的力量”“滚滚洪涛”等象征着强大的、不可阻挡的变革力量,这种力量既可以是自然的力量,也可以是社会变革中人民群众的力量。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意象的描绘,象征着当时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社会正在兴起的革命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