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化高速公路建设指南》_第1页
《景区化高速公路建设指南》_第2页
《景区化高速公路建设指南》_第3页
《景区化高速公路建设指南》_第4页
《景区化高速公路建设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景区化高速公路建设指南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2019年3月

景区化高速公路建设指南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在现行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及规定性文件的基础上,

尤其是浙江省颁布的“关于浙西南景区化高速公路规划建设

指导意见”、“公路建设生态设计指南”、“公路建设生态施工

指南”,吸纳“绿色公路”、“品质工程”等公路建设创新理

念,结合景区化高速公路的实际要求编制本指南,以有效指

导景区化高速公路设计、施工和提升改造。

1.2主要内容

本指南包括前言、总则、编制依据、术语定义、设计、

施工等内容,在执行本指南的同时,尚应执行现行国家、行

业和本省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行政规章。

1.3适用范围

本指南为推荐性指南,适用于浙江省境内高速公路影响

区域旅游资源丰富,或区域生态环境良好、景观优美的新建

和改(扩)建高速公路项目,及既有高速公路的提升改造。

在实施景区化高速公路时,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各

项目建设单位在遵循本指南的同时,可根据区域环境和项目

特点,进一步丰富景区化高速公路建设的具体措施。

1

1.4涉及专利情况

本指南为推荐性指南,不涉及专利。

2

2编制依据

2.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2规范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

《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JTG/TD21-201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二册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JTG

D70/2-2014)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

《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

3

《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细则》(JTG/TL11-2014)

《公路边坡植被防护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DB33/T916-2014)

《柔性生态加筋挡土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B33/T988-2015)

《公路绿化设计规范》(DB33/T2062-2017)

2.3地方、行业或部门规章

《关于加强高速公路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交公路发〔2009〕31号)

《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环发〔2007〕184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监督管

理的通知》(环发〔2015〕57号)

《关于印发浙江省深化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实施方

案的通知》(浙交〔2011〕155号)

《浙江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浙交

〔2013〕191号)

《公路建设生态设计指南》(浙交〔2015〕41号)

《浙江省创建美丽公路“五个一万”工程实施意见》(浙

交〔2015〕174号)

《公路建设生态施工指南》(浙交〔2016〕232号)

《关于浙西南景区化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指导意见》(浙

4

交〔2018〕101号)

5

3术语和定义

3.1景区化高速公路ScenicExpressway

是指高速公路影响区域旅游资源丰富,或其所在区域生

态环境良好、景观优美的一类高速公路。其建设应统筹品质

工程、景观优美、助推旅游、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之间的关

系,以获得优良的建设品质、优美的运营环境、优质的出行

体验,实现高速公路“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行车

感受。

6

4设计

4.1总体设计

4.1.1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建设理念,坚

持生态保护优先、集约节约优先、协同联动优先、融合协调

优先的建设原则,平衡好展示路域优质风景、营造舒畅行车

环境、带动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集约节约、优质耐久、

经济环保之间的关系,为建设“浙江大花园”提供有力的交

通支撑。

4.1.2景区化高速公路应具备“通景”、“融景”、“造

景”等特点,坚持“多借景、少造景、造精品”,充分发挥

设计人员的工匠精神,通过精细设计和动态设计,科学规划

线位,合理确定技术标准、建设方案和建设规模,实现公路

与环境敏感区域、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红线“近而不进”,

因地制宜将浙江省优质的绿水、青山、花海、奇石等景观风

貌纳入路内为使用者感受和体验;通过分析区域历史人文、

民俗文化、风情小镇等特征,分段打造主题景观,充分展示

高速公路的工程美学,并营造地域特色鲜明、不可替代复制

的高速公路景观。

4.1.3优选公路线位,实现综合效益最佳。统筹考虑工

程选线、生态选线、景观选线,全面分析、综合论证,选择

综合效益最佳的线位方案。

4.1.4加强交旅融合,科学设置互通及连接线。根据区

7

域的资源分布情况,合理设置互通及连接线,在安全、通达、

绿色、舒美、经济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串联和辐射沿线旅

游景区、特色小镇、文化遗产、历史名城名镇名村、农家乐

示范村、健康产业基地等,实现项目建设对沿线旅游产业开

发和旅游经济增长的有效带动,最大限度推动区域旅游经济

的发展。

4.1.5合理选用指标和布置形式,实现最小程度干扰。

分析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特征,在满足设计

要求前提下,灵活选用平、纵面技术指标,尽可能避免高填

深挖以维持线位走廊带原貌,并最大程度实现土石方填挖平

衡。在山岭重丘等地形条件受限的特殊区域,应合理利用地

形地质条件,必要时可考虑采用半路半桥、半路半隧等分离

式路基形式,尽量降低对地形地貌的过多扰动。

4.1.6因地制宜设计景观,营造优美的运营环境。景观

设计应因地制宜,避免过度设计,根据项目实际综合策划“通

景”、“融景”、“造景”等,使设计有特色、有亮点、有品位。

线性景观以营造流畅舒缓的大尺度景观为主,体现安全、简

洁、明快的景观效果,并能够充分融入路域环境;节点景观

以满足司乘人员高品质、多元化、个性化的出行体验需求为

导向,精细化设计,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平衡好植物景

观的观赏效果和维护管养之间的关系,以营造视效优美、便

于管养、自我更替的生态型高速公路植物景观。

8

4.2路基路面

4.2.1一般规定

4.2.1.1贯彻“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原则,通过认真

勘察、精细计算、合理调配等措施合理控制路基填挖方,统

筹土石方调配,力求项目土石方利用平衡。采取科学的生态

防护、生态修复和生态绿化技术,实现路基路面工程与自然

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4.2.1.2加强统筹协调设计。路基路面设计应加强与桥涵、

隧道、景观绿化、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各设计要素间的协调

和融合,做到安全、耐久、美观、舒顺的有效统一。

4.2.1.3确保路基取、弃土场的生态恢复。条件允许的情

况下,尽量将路基取弃土场设置在主线视线范围之外,并将

取、弃土场的生态恢复纳入设计内容进行专项设计。

4.2.2景区化设计要点

4.2.2.1控制路基挖方深度,节约土地资源。路基挖方

应综合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土石方平衡、路域植被等因素,

在稳定性分析基础上,尽量选择坡率较缓、坡型自然、防护

生态的边坡型式,以实现对资源环境的最小程度干扰和最大

程度融合。

4.2.2.2合理确定路堤高度,减少环境扰动。浙北平原、

中部金衢盆地、东南沿海平原区的高速公路尽量采用低路堤

9

设计方案,方案比选时应综合考虑路堤高度、生态环境、区

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规划等合理选择,加强桥路方案比

选,宜遵循“宁桥勿堤”的设计理念,以节约土地,降低景

观的割裂感;浙东西的丘陵区、浙南山地区的高速公路路堤

高度综合考虑土地使用条件、施工条件、景观和生态要求确

定。

4.2.2.3弃土弃渣的综合利用。通过全线路堑和隧道开

挖的弃土、弃渣的统筹调配及综合循环利用,可作为路基填

筑、路面集料、结构物集料等,也可用于互通区匝道环内、

分离式路基间、隧道渐变段、路侧等部位的边坡放缓和地形

营造,为打造协调融合的道路景观提供地形骨架。

4.2.2.4加强现场调查,做好植被保护。项目设计时,

应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和勘测,对用地范围内的原生植被采

取就地保护措施,如匝道环内的原生植被,分离路基内侧以

及结构物附近的原生植被。对景观效果佳的成片树林或古树

名木,在不影响车辆行驶安全的前提下,宜采用绕避的路线

方案进行保护,或采用包容性的路基断面形式保护通过,对

个别古树名木不能避绕时,应就地移植,为公路景观增添新

的美景和地理标记。

4.2.2.5边坡防护。边坡防护贯彻协调、自然、美观的

原则,优先采用生态防护措施,避免满铺式、大面积的圬工

防护。圬工防护应采用植物柔化和景观营造等手法降低圬工

10

防护体的生硬感和存在感。

案例:台缙高速公路东段工程位于台州市仙居县境内,工程所经

区域属闽浙-浙东侵蚀中低山丘陵区,生态环境良好,植被生长茂密。

由于项目在低山丘陵区域布线,为减少对沿线环境的破坏,项目

设置挡土墙较多,为减少硬质挡土墙的生硬感和局促感,设计单位因

地制宜在路肩挡土墙顶部外侧增设绿化种植槽,选择合适的草灌合理

搭配栽植以丰富路容路貌;根据碎落台区域的空间范围大小,合理选

择植物及栽植形式对挡土墙底部进行遮挡和柔化,以提升道路景观、

丰富行车感受、增加通行舒适性(如图1)。

图1台缙高速公路东段工程边坡防护恢复效果图

4.2.2.6在工程防护确保边坡稳定安全的基础上,结合

边坡的具体情况可按表1选用适宜的边坡生态防护措施。具

体生态防护措施可参照《公路绿化设计规范》(DB33/T

2062-2017)、《公路边坡植被防护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DB33/T916-2014)和《公路建设生态设计指南》等规定

执行。

11

表1浙江省公路边坡防护形式适用条件及防护措施

名序工程防护形式及适用条件

防护措施

称号边坡防护形式适用条件

H≤4m的填方边坡及低矮挖方土

1草灌防护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撒播、液压喷播等防护措施。

质边坡。

H>4m的填方边坡及有景观要求宜采用3cm~5cm厚度的薄层客土喷播,在此基础上通过盘穴苗技术

堤2土工格室防护

的填方路段。工艺进一步提高坡面的花灌木覆盖率和景观视效。

3骨架防护H>4m的填方边坡。宜采用3cm~5cm厚度的薄层客土喷播。

六角空心砖防桥头路堤防护,适用于桥头两侧各

4宜采用撒播植草或盘穴苗栽植。

护10m路基的边坡防护。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液压喷播、有机基材喷播、三维网植

草防护等措施。

5植被防护稳定挖方路堑边坡。

当路外为成片林地时,于坡顶适当区域通过盘穴苗技术工艺进行花

灌木的点缀栽植,形成过渡顺畅、融合度高的边坡景观。

路挖方路段边坡坡率较缓但严重风化

堑6骨架防护的岩石边坡,或土质边坡的挖方边宜采用10cm厚度的厚层基材喷播。

防坡防护。

护浅层稳定性差、坡面较破碎但平整

7锚杆框格防护宜采用10cm厚度的厚层基材喷播。

的高陡边坡。

系统锚杆点锚针对系统锚杆点锚加固防护形式,宜采用10cm厚度的厚层基材喷

边坡风化、裂隙和节理发育、坡面

8加固防护、柔播;针对柔性防护网防护形式,宜于坡顶、坡脚栽植攀援植物进行

不平整但稳定的挖方边坡。

性防护网坡面的绿化覆盖。

12

4.2.2.7边坡生态防护植物选择

选择要求如下:

a)路堑边坡:植物选择兼顾近远期的景观观赏效果、

前期固土护坡能力、植物的演替更新等方面,选用根系深、抗

逆性强、观赏性佳的乡土草本、花灌种子,如狗牙根、多花木

兰、紫穗槐、火棘、波斯菊等,并根据具体项目立地条件和路

域环境的不同,针对性增加能够更好融入周围环境、亮化道路

行车环境的植物种类。

b)路堤边坡:植物选择兼顾前期固土护坡能力、植物

的演替更新规律以及路外人的观赏效果,选用根系深、抗逆性

强的乡土草本、花灌种子,如多花木兰、胡枝子、狗牙根等。

同时,注重豆科灌木与其它植物配比的比例关系。

4.2.2.8路侧生态绿化。应根据路域景观风貌品质的不

同,在确保行车安全的前提下,“佳则收之、俗则避之”,针

对路基边坡坡面、碎落台、土路肩、护坡道、填挖交界处、隔

离栅内侧等区域,采用封景、障景等景观设计手法有效遮挡路

外不良景观,采用漏景、透景、诱景等景观设计手法充分吸纳

路外优美风景,从而营造安全舒美的道路景观。

景区化高速公路的路侧生态绿化,应重视绿化植物的种类

选择和配置模式。应选择能够适应高速公路苛刻生长条件的乡

土植物种类或者经过长时间驯化能够较好适应本地环境的驯

化植物种类;植物搭配应最大程度呼应路域的原生植物群落,

13

并考虑植物群落的空间层次、季相变化、观赏效果,以及节点

前后路段的点缀式栽植,以形成重点突出、四季不同、层次丰

富、视效优美、自我演替、便于管养的路侧景观。

4.2.2.8.1挖方段路侧生态绿化

碎落台

在边坡生态恢复的基础上,一级碎落台留出足够的路侧净

空(如图2),以提高行驶的安全性。二级及以上碎落台在边

坡生态恢复的基础上,适当点缀栽植花灌木及攀援植物如常春

藤、爬山虎、五叶地锦、木芙蓉、凤尾兰、迎春、红叶石楠、

火棘等(如图3),以柔化碎落台的生硬感、丰富路侧植物景

观层次、提高边坡的植被覆盖度。

坡顶

坡顶位置注重过渡性丛植(如图2、图3),当边坡周边

为乔灌植物群落景观时,于坡顶适当位置自然式丛植花灌木,

以使边坡植物景观与周围环境高度融合。根据浙江省的气候条

件和自然植被群落特征,推荐早园竹、紫叶李、二乔玉兰、夹

竹桃、鸡爪槭、桂花、红叶石楠、迎春、凤尾兰、蜡梅等植物

作为融合式栽植的主要种类。碎落台位置应留足安全净空,以

基本的地被式绿化恢复为主。

14

图2挖方高度<4m的路侧生态绿化断面图

图3挖方高度≥4m的路侧生态绿化断面图

4.2.2.8.2填方段路侧生态绿化

护坡道

填方高度小于等于4米时,宜在山地丘陵区域或路域景观

环境质量欠佳的路段自然式丛植乡土乔灌木,选用胸径3cm~

5cm,高度2cm~3m的中小规格植物密植,以平衡景观效果与

工程造价。平原区域或路域景观环境质量较高的路段,不对护

坡道进行乔灌木的点缀栽植,以将路外的优质景观纳入进来

15

(如图4)。

填方高度大于4m时,护坡道植物景观对行车环境影响不

大,撒播植草进行生态修复,不宜栽植高大乔灌木(如图5)。

亮化栽植

在进入服务区、停车区、收费站等重要节点的前方路段,

宜在主线2m范围外自然式丛植乡土花灌木。根据浙江省的气

候条件和自然植被群落特征,推荐以下乔灌木作为主要树种:

夹竹桃、鸡爪槭、银杏、桂花、红叶石楠、迎春、木芙蓉、凤

尾兰、蜡梅等。

平原区或景观质量较高路段山地丘陵区或景观质量欠佳路段

图4填方高度≤4m的路侧生态绿化断面图

平原区路侧生态绿化山地丘陵区路侧生态绿化

图5填方高度>4m的路侧生态绿化断面图

4.2.2.9对于硬质稳定岩体,可通过光面、垂直爆破等

手段,开挖形成与周边自然协调的裸岩边坡。在有栽植空间的

坡顶、坡脚栽植攀援植物进行坡面的绿化覆盖;在路域人文氛

16

围浓郁的路段,宜于裸岩坡面进行地域历史文化元素的点睛式

展示。

4.2.2.10排水工程设计,应结合具体地质条件、排水量

大小选择适宜的排水设施形式。

a)挖方路基边沟、截水沟

浅挖方路段优先选用浅碟形生态边沟;深挖方路段优先选

用矩形加盖板边沟或暗埋式边沟(如图6、图7)。

通过植被遮挡或采用石笼、波纹管等形式,对路堑边坡处

的截水沟进行“潜隐”处理,尽可能实现路域内排水设施圬工

零裸露。

b)填方路基排水沟

填方高度小于2m的缓边坡路段优先选用暗埋式排水沟,

或者通过在护坡道栽植四季常绿、枝叶茂密的乔灌木对排水沟

进行有效遮挡,美化道路行车环境。

针对路侧余宽富裕路段,如互通式立交区,可结合边坡放

缓及匝道环内的地形改造,将互通区汇水引至主线匝道环内的

特定区域,形成自然舒顺的互通区景观(如图8)。

浅碟形边沟设计图示例盖板边沟设计图示例

图6挖方路段边沟推荐形式设计图

17

浅碟形边沟矩形加盖板边沟

图7挖方路堑边沟推荐形式示例

图8互通立交区边坡放缓形成浅碟形边沟和舒缓自然的地形地势

4.2.2.11景区化高速公路宜进行生态环保的路面设计,

其设计原则、材料选用可参照《公路建设生态设计指南》执行。

4.3桥梁与隧道

4.3.1桥梁

4.3.1.1一般规定

4.3.1.1.1应根据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材料来源、地

质状况、施工方式和使用要求综合考虑桥梁设计,桥型选择应

从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美观环保等方

面择优选择,除采用特殊结构需要另行设计外,应贯彻标准化、

18

预制化、装配化和工厂化施工的设计原则。

4.3.1.2景区化设计要点

4.3.1.2.1桥梁设计重视工程美学,桥位、桥型与周边

自然环境相协调,景观设计与结构受力充分结合,充分考虑路

上人和路外人的视觉感受,借景式路段的公路桥梁宜模拟自然,

包括运用自然山水的韵律、柔化结构体等,尽量用最少种类的

材料和颜色,最简洁大气的外观造型,融入环境背景;造景式

路段的公路桥梁应以体现地域历史人文、民风民俗为特色和亮

点,借鉴当地乡土建筑和民居的风格,用现代的表达方式,结

合桥梁的功能特征进行创意设计,使桥梁成为自然环境中的点

睛之笔和该区域的新景观。

4.3.1.2.2立交桥梁应充分考虑下行道路的视觉景观要

求,注重桥梁上下部结构的视觉平衡性和桥梁整体的视觉连续

性,尽量避免中分带设墩、以及挖方边坡设置高桥台等设计方

案,确保提供简洁、宽广、开放的桥下空间,并保持足够的采

光。

4.3.1.2.3常见跨线桥形式及其景观营造要点如下:

a)梁式跨线桥

基于景观视角考虑,梁式桥上部结构设计应考虑减少中墩

甚至取消中墩以增大桥下净空,扩大行车视野,同时通过降低

上部建筑高度,使其显得轻巧、美观,避免厚重的上部建筑结

构给驾乘人员以压抑或不安全感,如图9所示。此外,在乔木

19

高大、植被茂盛的高速公路两侧,梁式跨线桥受力明确,构造

简单,可将桥台“藏”于密林之中布设,使其具有沿水平方向

伸展的动感和张力。

简洁上部结构的梁式跨线桥厚重上部结构的梁式跨线桥

图9梁式跨线桥上部结构设计效果示意

b)拱形跨线桥

拱形跨线桥造型设计时,应充分利用拱桥具有的优势,采

用富有感染力的规则曲线或曲面元素组合形成富有节奏和韵

律的造型,使其既具有绿水的柔性又兼顾群山的稳健,在视觉

上产生自然、奔放、飘逸的动感,充分突显曲线的线条美感(如

图10)。

下承式拱桥效果图中承式拱桥效果图

图10拱形跨线桥设计效果示意

c)刚构跨线桥

刚构桥在结构设计时,应避免形成笨重的门形刚构跨线桥,

给驾乘人员以紧张感和压抑感。斜腿刚构桥应注意避免两侧斜

20

腿对视线的遮挡(如图11)。由于刚构桥造型结构多变,因

地制宜运用可增加跨线桥景观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门形刚构桥斜腿刚构桥

图11刚构跨线桥设计效果示意

d)斜拉跨线桥

斜拉桥建造成本相对较高,但跨越空间跨度较大,适用于

跨度为300m~700m的桥梁。其造型具有特色,可作为区域标

志性建筑。

4.3.1.2.4景区化高速公路桥面径流收集系统的结构物

应尽量融入或隐入桥体造型中,避免影响桥体造型的视觉美感

和景观效果;桥梁两侧的沉淀池应尽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

结合园林景观设计优先选用生态型的水质处理工艺。

4.3.2隧道

4.3.2.1一般规定

4.3.2.1.1为保证隧道洞口景观效果,隧道选址、设计

应综合考虑隧道区域地形地质条件、隧道规模、隧道线形、施

工难易、环境保护等因素,发挥设计人员的工匠精神,强化精

细设计、动态设计和融合设计,在隧道施工阶段及时跟进,根

21

据现场实际情况进一步论证和明确,以最大程度减少洞口开挖,

避免形成高边坡和高仰坡,并确保边仰坡的稳定措施有利于生

态防护和恢复。

4.3.2.2一般规定

4.3.2.2.1重视隧道洞口的减光设计,以弱化“黑洞效

应”“白洞效应”为目的,通过采用低反射率的暗色隧道洞口

装饰材料、明暗过渡式绿化栽植、边仰坡面的充分绿化和增加

遮光棚过渡式洞门等措施加以实现。

4.3.2.2.2隧道洞口不宜过分装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

下,以生态修复和恢复为主,营造自然融合的洞口景观。在人

文特色鲜明路段的隧道洞口适当位置,可点睛式展示当地的地

域文化特色。

4.3.2.2.3隧道洞门上方应采用微开挖设计。洞口边仰

高度应以方便恢复山体原貌为基准,为了保证植被的恢复效果,

宜优先选用客土喷播进行恢复。植物种类应选取周围环境中自

然生长状态较好、市场上易于购买、具有较强抗逆性的适生植

物种类,如狗牙根、高羊茅、多花木兰、紫穗槐、波斯菊等。

隧道洞口上部具有栽植植物和景观营造空间的,应回填种

植土,在靠近开挖破坏面的适宜位置栽植四季常绿、叶色浓密、

抗风力强的乔灌木,以对开挖破坏面进行进一步的遮挡和修饰。

根据景观视觉效果,选择视线焦点区域点缀栽植花期较长、花

色靓丽、形态优美、抗逆性强的花灌木,以亮化和美化隧道洞

22

口的行车环境。

案例:衢南高速(浙江段)为山区高速公路,沿线地形较复杂,耕

地资源稀缺,生态环境良好,植被资源丰富。项目隧道多采用削竹式洞

口设计,其生态恢复采用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复合式绿化形式。

洞口边仰坡根据开挖破坏面的坡度、面积等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客土

喷播、三维网植草防护等措施进行最大程度的修复和植被覆盖;绿化

栽植根据隧道所处区域的不同,合理选用能够较好融入周边环境、抗

逆性强、便于管养的植物进行景观恢复和营造。经统计,共栽植乔木

约115700株,花灌木约326万株(丛),最终达到提升行车安全、融

合周边环境、亮化行车环境、丰富行车感受的隧道洞口景观(如图12)。

图12衢南高速削竹式隧道洞口植物景观营造效果

4.3.2.2.4隧道洞外渐变段绿化。渐变段绿化首先应确

保排水顺畅,为保证景观视觉效果,优先选用暗沟排水,在此

基础上回填种植土进行绿化栽植。根据项目所在区域典型的自

然植被群落类型以及防眩要求,宜采用乔灌草搭配种植,合理

确定常绿树和落叶树比例,以营造满足防眩、层次丰富、视效

优美、群落稳定、便于管养的植物群落景观。

4.3.2.2.5隧道内壁装饰。隧道的洞内景观是营造特色

23

视觉亮点、丰富穿越隧道行车感受、点睛展示区域魅力的重要

载体。对于长度超过6km隧道的装饰色彩及组合效果应能够提

供环境友好、视觉舒适、利于行车导向的隧道内环境。景观和

照明可参照《公路建设生态设计指南》7.3.2条、7.3.3条相

关要求做好专项设计,以为司乘人员提供良好行车环境。

4.4互通立交及连接线

4.4.1一般规定

4.4.1.1应根据现有及规划路网、景区景点分布、区域

发展规划等,结合景区化高速公路的功能需求,统筹考虑互通

立交的设置位置和连接线的设置方案。

4.4.1.2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互通立交的形式选

择应综合考虑其发展定位、功能需求、地形地貌等方面,注重

互通立交与周围环境的高度融合,并通过立交范围内的地形整

治实现合理的线形设计和景观营造。互通立交及连接线的绿化

应与沿线自然环境相协调,并注重绿化的视线引导功能和美化

行车环境功能的充分发挥。

4.4.1.3连接线的布设应综合考虑区域旅游景点分布范

围、区域路网情况、城镇规划情况、就近接入利于发挥综合效

应,促进旅游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4.4.2景区化设计要点

4.4.2.1互通立交的匝道及连接线布设,在满足《公路

24

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规范要求基础上,结合旅游景点、乡镇规划、地形

条件、交通量和车辆组成特点,为方便接入旅游景点和乡镇创

造条件;合理布设匝道及连接线,考虑结构物与场地的协调、

场地植被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可行措施等,因地制宜确定立交匝

道及连接线的平纵线形,确保线形设计的流畅性和土石方的平

衡利用,为营造充分融入路域环境的互通区通行环境奠定基础。

4.4.2.2在匝道及连接线的出入口路段,应具备相对较

高的平纵面线形、良好的通视条件和完善的指示标识系统。在

匝道分流鼻端出口之前应保证满足判断出口所需的识别视距,

其生态景观设计可通过适当的微地形营造并因地制宜配置具

有一定提示引导功能的植物绿化,以有效减弱主线和匝道环的

行车干扰(如图13);在合流鼻端之前应满足所需的通视三

角区,其生态景观设计宜开敞、通透,以叶色亮丽、树形优美

的低矮花灌木提示性栽植为重点(如图14)。

图13基于安全和视效考虑的匝道分流鼻端景观营造

25

图14基于安全和视效考虑的匝道合流鼻端景观营造

4.4.2.3在不影响视距的区域内,匝道环区域的边坡宜

放缓,匝道环内的地形地貌、原生植被应最大程度原地保护,

放缓的边坡尽量与匝道环内的地形地貌顺畅衔接,并通过微地

形塑造确保排水顺畅,为营造路景相融的互通区景观提供地形

骨架。

案例:吉林省鹤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获得2013年度的交通运输部

“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科技示范工程称号,2014年度的交通运输部“绿

色循环低碳主题性项目”,成为吉林首个交通运输部“双示范”项目。

鹤岗至大连高速公路(G11)小沟岭至抚松段项目的泉阳互通,发

现互通附近植被类型以原生针阔混交林为主,红松、水曲柳、黄檗等

保护树种众多,而且树木高大景观效果优良,通车后可形成优良的视

觉景观。因此,在互通区内严格开展分步清表技术、植被分级保护技

术。通过分步清表技术,保留了占地界内大量的原生树木,减少了清

表破坏面积;通过植被分级保护措施,对占地界线附近的树木采取了

围栏、树干缠绕、挡墙、支撑等保护措施,减少了机械施工对附近树

木的进一步破坏,提高了树木成活率。通过回购的方式对互通匝道环、

三角区等区域内的树木进行购买保护,完整保留了互通占地界内的大

26

面积林地,提高了互通的景观效果和水平,降低了后期的绿化成本,

保护了区域原生环境。(如图15)

图15鹤大高速泉阳互通立交匝道环内的原生植被保护

案例:大广高速公路(G45)松原至双辽段的双辽互通,利用项目

的弃土弃渣,将匝道环内的边坡放缓至1:4,结合互通区的排水需求进

行匝道环内的地形营造,以形成平缓舒顺的互通区地形骨架,并与周

边的平坦地形地势相呼应。在此基础上,取消互通区的护栏设置,进

一步提高行车安全、节约工程造价、优化行车环境(详见图16)。

27

图16大广高速双辽互通立交匝道环内的边坡放缓及地形营造

4.4.2.4互通立交及连接线的景观应具有一定的提示引

导功能,通过诱导性栽植、标志性栽植和明暗过渡栽植,结合

交通标识的合理设置,提升景观效果,使驾乘人员在路口方向

的选择上更加便捷和明确,在通过互通区域时更加安全和舒畅。

4.4.2.5互通立交及连接线的绿化树种应选用周围环境

中广泛分布的乡土植物和经过长期驯化已适应浙江省本地气

候的适生植物,优选其中的耐瘠薄、易养护、抗病虫害植物种

类,如毛竹、马尾松、杉木、木荷、枫香、水杉、银杏、合欢、

杜英、女贞、栾树、苦楝、合欢等。通过分析行车方向的视觉

变换特点,进行大尺度单元的自然式丛植,以营造视效舒适、

路景一体的互通区行车环境。

4.4.2.6互通立交及连接线的景观营造应注重地域文化

的提炼和展示。在通往重要城镇、或连接重要旅游资源(尤其

是5A级景区)的互通区,于分流匝道环内或连接线的适当位

置布设点睛式景观雕塑,兼顾信息提示和文化展示。

28

4.5交通工程设施

4.5.1一般规定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宽容设计”

的理念,在不违反相关规范、不影响行车安全的前提下,重点

考虑视觉舒适性和地域特色的展示,交通安全设施的外观设计

应融合路域自然景观及地域特色文化等,使设施的工程美学与

地域环境有机融合。

4.5.2护栏景区化设计要点

4.5.2.1护栏以安全为首要原则进行精细化设计,在满

足相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应结合景区化高速公路的特点和要

求,优先选择满足强度要求、轻型通透、融合度高的护栏形式,

如缆索护栏、旋转式防撞护栏等,并根据不同路段地形地物和

环境风貌特征,因地制宜选择护栏的材质、颜色及型式。

案例: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止于宁波市慈溪

水路湾,全长36公里。其护栏设计非常独到,护栏的颜色采用彩虹七

色,每种颜色覆盖五公里,自慈溪到海盐分别为红、橙、黄、绿、青、

蓝、紫。这样的设计不仅能为大桥的外观增色,还能提示司机里程距

离,并防止司机视觉疲劳,降低车祸隐患(如图17)。

29

图17杭州湾跨海大桥特色护栏的设置

4.5.2.2注重护栏过渡段、护栏端头的细节处理,进行

圆弧化/埋入式/外展式/复合吸能式处理,减轻对事故车辆的

危害(如图18)。

护栏端头的外展式设计护栏端头的埋入式设计

图18护栏端头的细节处理

4.5.3交通标志景区化设计要点

4.5.3.1交通标志的设置应全线统筹考虑、合理设置,

协调好道路交通标志与旅游交通标志之间的平衡。为更好展示

项目所在区域典型及重要旅游资源,实现沿线4A级及以上景

区/景点、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通过旅游交通标志进行提示;

在不引起信息过载的前提下,重要的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镇、

富美乡村等也可进行提示。

4.5.3.2交通标志的设置应尽量减少对路域优美风景的

30

遮挡,弱化交通标志结构视觉效果;尽可能采用路侧交通标志,

保证公路主线上的视觉通透性,减少压迫感。

4.5.3.3旅游交通标志的设置在遵循《公路交通标志和

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的基础上,挖掘和提炼被提

示物的典型特征,进行旅游交通标志版面的创意设计,包括被

提示物的形象展示、字体、排版等方面。

4.5.3.4重视智慧信息系统的设置和运用,设计时应预

留全路段的预埋通信光缆管道,制作维护人井,由运营商统一

布设通信传输光缆及5G通信基站、物联网设备等配套设施。

节假日或旅游旺季,可根据需求在道路的可变信息牌等智能平

台上提示通往周边热门景区景点的道路拥堵情况和景区景点

的游客量接待情况。

4.5.4声屏障景区化设计要点

声屏障可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地域风貌、历史人文等因素,

对声屏障形式进行创新设计:

4.5.4.1地域特色式声屏障。适用于沿线建筑风貌具有

浓郁地域风格的路段,可提炼沿线乡土建筑和文化符号特色,

在确保降噪的前提下,适当优化声屏障的表现形式,以与地域

文化风貌相呼应。

案例:江西省南昌至樟树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沿线建

筑具有浓郁的江西民宅特色。为此,专门设计了一种民居特色的

31

声屏障,借鉴当地“马头墙”的建筑特点,将农村建筑“白墙灰

瓦”的特色融入到声屏障设计中,丰富司乘人员的景观感受,见

图19。

图19地域特色式声屏障

4.5.4.2砌体结构式声屏障。适用于浙江省山区高速公

路的声屏障设置。通过对砌体的纹路走向、颜色组合、外观形

式等方面的创意设计,实现与周围山体环境的高度融合。在有

条件的情况下,可于砌体顶部设置绿化槽,种植藤蔓植物如迎

春、云南黄馨、金丝桃、爬山虎等,对顶端噪声绕射有一定的

衰减作用,同时柔化和美化声屏障的视觉效果。路侧有栽植空

间的情况下,可于声屏障的底端栽植攀援植物和花灌木,进一

步柔化声屏障的生硬感,营造绿色生态、自然舒适的景观效果。

案例:贵黄高速公路的声屏障经过多方案论证,最终选择了

以修建公路声屏障为主,以修筑低噪声路面及在声屏障前后绿化

植树为辅的综合降噪方案。该方案实施后经过地方环保部门验收,

声屏障降噪量为10.5分贝,关键受声点昼间噪声为47.7分贝,

32

低于居民、文教区昼间环境噪声标准值50分贝。几年之后声屏障

前后侧种植的草木长成,使声屏障成为一座郁郁葱葱的绿色屏障,

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详见图20)。

图20贵黄高速公路上的砌体结构式声屏障

4.5.4.3透明板式声屏障。适用于路外景观风貌优美路

段。在满足隔声和不影响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可适当进行墙体

的大尺度连续性图案设计,图案应能够与区域的自然、人文、

旅游元素相呼应,且满足高速行驶状态下的观赏需求,增加声

屏障的观赏性。

案例:台湾国道6号公路南投段工程,以尊重自然、顺天应

人为理念,打造一条融合环境、景观生态及符合交通需求的高速

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运用生态工法,配合地方自然环境、人

33

文意向和景观特色,落实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可持续理念。

在需设置声屏障的环境优美、生态敏感路段,通过设置透明

的PC板透明隔音墙将路外优质景观纳入路内为司乘人员感知和欣

赏。同时,为防止路域频繁活动的鸟类误撞透明隔音墙造成不必

要的伤亡,创意性在透明隔音墙上粘贴猛禽贴纸,如图21。

图21台湾国道6号公路透明板式声屏障

4.5.4.4土堤式声屏障。适用于土源丰富、路侧用地宽

裕路段。利用现状地势特征,以自然土堤或堆砌土堤作为声屏

障。土堤上可栽植草灌等植物,降噪效果好,但占地面积大,

易受地形影响。

案例:广东渝湛高速公路高桥至遂溪段,为了将其建设成为

一条生态环保路,特研究生态型的土堤式声屏障并于项目中进行

实际运用(如图22)。

34

通车一年后经现场观测,整个屏体植被长势茂密,覆盖度几

乎达到了100%,使声屏障成为一座郁郁葱葱的绿色屏障,与周围

环境浑然一体(详见图23)。

RS50HDPE土工格栅土袋,层间距

0.5m,袋上中部用HDPE绳拉紧封

口,并与上层格栅绑扎在一起。

1

网眼袋3

.

0

0

.护栏

3

植草1

原地表原地表

3

.

0

1

5

1.

1∶

图22广东渝湛高速百桔村土堤式声屏障剖面图

图23广东渝湛高速百桔村土堤式声屏障植被生长茂密

35

4.6服务设施

4.6.1一般规定

4.6.1.1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重视服务区、停车

区等服务设施建设与环境、社会各方面、各要素的关系,提高

资源和能源利用率,充分发挥服务设施为公众出行服务的“窗

口”作用。

4.6.1.2优先为高速公路使用者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

拓展服务功能,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满足不同司乘

人员的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服务需求。

4.6.1.3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灵活增设景区化高速

公路服务设施。例如针对海上跨海大桥里程较长的高速公路项

目,若路线经过景观品质较高、视野较为开阔、规模体量适宜

的岛礁,在确保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可结合岛礁因地制宜设置

观景休憩平台。

4.6.2景区化设计要点

4.6.2.1服务区选址应符合路网规划布局要求,服务区

的场地布局在充分分析现场地形地貌、周边自然环境、地域文

化、风景名胜、风土人情等的基础上灵活确定,充分利用主线

的弃方区域,挖方区域少占或不占耕地,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

量,充分保护场地内原有的地形地貌、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

等。

36

若现场为连续起伏的山地丘陵地形,宜采用依地形地势梯

级布局的形式;若主线附近有优质的、观赏性高的、具有吸引

力的景观资源,则可考虑服务区通过连接线延伸至景观资源所

在区域进行融合布局,为打造自然环境优美、地域特色鲜明、

体验感受丰富的服务区环境夯实基础。

4.6.2.2景区化高速公路服务区应进行“精细化设计”,

功能布局在满足传统服务区加油、休息、如厕等基本功能的基

础上,通过各功能区域的合理布设和衔接、主体建筑的地域化

和艺术化设计、标识标牌的特色化创意设计、服务区外环境规

划设计、服务区商业空间的特色化和市场化装饰等措施,进一

步提升服务品质,增强服务体验。

案例: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服务区。

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服务区是浙江省首个五星级服务区,也

是“全国百佳示范服务区”。服务区的硬软件配套秉持“以人文

本”的理念,处处洋溢着便捷、整洁、细致、温馨的服务气息。

除了传统服务区的加油、供餐、休息服务之外,杭州湾跨海大桥

南岸服务区还布设了车辆维修清洗、电动汽车充电、房车基地、

广场喷雾降温系统等设施设备,引进了哈根达斯、肯德基等深受

国民欢迎的餐饮品牌。由于此服务区的运营交由台湾高速服务区

经营团队打造,所以像牛轧糖、凤梨酥等台湾当地特色产品都能

在服务区买到。此外,服务区还提供为小客车充电,残疾人轮椅,

wifi,微波炉加热,眼镜清洗,甚至是快递,旅游咨询、购票等

37

一系列升级的免费服务(图24)。

服务区主楼服务区配套的小木屋

精致的外环境平价的特产售卖

图24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服务区

4.6.2.3服务区的整体景观宜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

与当地历史文化相呼应,充分体现和展示浙江的瓯越文化、青

瓷文化、刺绣文化、戏曲文化、名人文化等。根据服务区所处

山区、海上、城郊等背景环境的不同,结合当地民风民俗、历

史文化等特点,在服务区的空间布局、建筑形式、标识标牌、

景观小品、生态绿化等方面进行特色化、地域化的规划设计,

宜弱化人工痕迹,以原真、朴实的设计手法展现服务区的独特

38

风貌。

4.6.2.4充分拓展服务区的旅游服务功能。景区化高速

公路服务区的功能设置应多元化,因地制宜灵活设置休憩观景、

仓储物流、地域特色文化展示、特色产品售卖等功能空间;视

情况内嵌设置或与地方联合拼设自驾车房车营地,优化完善服

务区硬件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同时,服务区可根据周边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及地方产业发

展需求,因地制宜推进“服务区+”和“开放式服务区”建设

模式,将服务区打造成地方特色鲜明的展示窗口。并根据实际

运营情况,探索突破高速公路的全封闭管理模式,与地方政府、

旅游开发企业联合创新管理模式,以更好促进“开放式服务区”

健康有序发展。

案例:沪渝高速公路冷水服务区依托所在区域适宜的气候条件、

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路网条件以及区域民众旺盛的休闲需求,因

地制宜在服务区旁拓展设置生态旅游自驾营地,营地集生态旅游﹑露

营、摄影、运动、篝火、烧烤等休闲项目于一体,设有综合接待服务

区、景观休闲区、森林度假区、房车露营区和户外运动区等不同功能

板块,配套有木屋、房车、钢架幻影球客房、集装箱房、北欧式膜结

构帐篷等住宿设施和专业的服务团队,可满足团队住宿、房车露营、

休闲娱乐等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此举是重庆高速集团贯彻落实供给侧

改革,进一步提升“全国百佳示范服务区”的服务品质,深化高速旅

游融合发展合作,构建“快进慢游”综合交通旅游网络,将高速公路

39

服务区打造成为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举措(如图25)。

图25沪渝高速公路冷水服务区实景图

40

5施工

5.1总体要求

5.1.1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浙江省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

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执行《公路建设生态施工指南》(浙

交〔2016〕232号)的基础上,针对景区化高速公路的建设

要求,指定完善的景区化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对环保监

管、施工组织、环境监测、现场施工等进行控制,加强施工

全过程管理和监督。

5.1.2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