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绿色建筑技术与应用指南_第1页
环境工程绿色建筑技术与应用指南_第2页
环境工程绿色建筑技术与应用指南_第3页
环境工程绿色建筑技术与应用指南_第4页
环境工程绿色建筑技术与应用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工程绿色建筑技术与应用指南TOC\o"1-2"\h\u18433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 211054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特征 2113981.2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 2121811.3绿色建筑的重要性 314871第二章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393942.1生态优先原则 3140602.2节能降耗原则 3309232.3可持续发展原则 415738第三章绿色建筑材料 4134983.1绿色建筑材料的分类 447363.2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标准 5133893.3绿色建筑材料的评价体系 519576第四章节能技术与应用 6159824.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6244734.2供暖、通风与空调节能技术 6255104.3照明与电气节能技术 631428第五章节水技术与应用 7321985.1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 7176935.2给排水系统优化技术 7168185.3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718713第六章绿色建筑室内环境 873286.1室内空气质量保障技术 83266.1.1自然通风技术 882746.1.2空气净化技术 8235846.1.3空气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 876966.2室内环境舒适度优化 8306306.2.1采光与照明设计 9200686.2.2室内温度与湿度控制 968046.2.3声环境优化 951116.3绿色家具与装饰材料 9246816.3.1绿色家具 966436.3.2绿色装饰材料 9303726.3.3绿色室内植物 921207第七章绿色建筑绿化技术 9319637.1建筑绿化设计原则 9170667.2屋顶绿化技术 10262657.3垂直绿化技术 106117第八章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1299948.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概述 11288158.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指标 11206648.3绿色建筑评价方法与流程 1121856第九章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 12172609.1绿色建筑政策概述 127509.2绿色建筑法规体系 12282669.3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的实施 136434第十章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132045110.1国内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131934610.1.1上海世博中心 132729010.1.2北京绿色建筑三星级项目——中国尊 141675710.2国际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14883210.2.1美国LEED白金级项目——纽约市OneWorldTradeCenter 14261910.2.2英国BREEAM优秀级项目——伦敦市碎片大厦 141622310.3绿色建筑发展趋势与展望 14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特征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人类健康等因素,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建筑形式。绿色建筑具有以下特征:(1)节能:通过优化建筑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2)环保: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舒适: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4)可持续:充分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5)安全:保证建筑结构安全、消防设施完善,降低灾害风险。1.2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初始阶段(20世纪70年代):主要关注建筑节能和环保,如太阳能建筑、生态建筑等。(2)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开始关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3)深化阶段(21世纪初至今):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绿色建筑政策和技术得到广泛应用。(4)未来发展:绿色建筑将更加注重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1.3绿色建筑的重要性绿色建筑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节能减排:绿色建筑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有助于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2)改善生态环境:绿色建筑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3)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绿色建筑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4)促进经济转型: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5)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建筑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第二章绿色建筑设计原则2.1生态优先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即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选址规划: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场地进行建设,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生态景观设计:结合地形地貌,采用本土植被,构建多样化的生态景观,提高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3)水资源利用: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采用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4)生态环境保护: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周边生态环境,避免对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2.2节能降耗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节能降耗原则,即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减轻对环境的负担。具体措施包括:(1)建筑形态设计:优化建筑形态,提高建筑物的自然通风和采光效果,降低空调和照明的能耗。(2)围护结构设计:采用高功能的围护结构材料,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功能,降低能源消耗。(3)可再生能源利用: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4)智能控制系统:引入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建筑设备和系统的优化运行,降低能源浪费。2.3可持续发展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进行全面的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保证项目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具有可持续性。(2)绿色建筑材料:选用绿色、环保、可再生的建筑材料,降低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的环境影响。(3)施工过程管理:采用绿色施工技术,优化施工工艺,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4)建筑废弃物处理: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建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通过遵循生态优先、节能降耗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将为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环境与发展的和谐共生。第三章绿色建筑材料3.1绿色建筑材料的分类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在生产、使用和处置过程中,能够降低对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同时具有高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功能的建筑材料。根据其特性和来源,绿色建筑材料可分为以下几类:(1)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竹材等,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和吸湿功能,且对环境影响较小。(2)再生材料:如废砖、废混凝土、废塑料等,经过处理后可作为新型建筑材料使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3)环保材料:如低毒、低排放的涂料、胶粘剂、防水材料等,这些材料有助于降低室内环境污染。(4)节能材料:如保温材料、隔热材料、节能玻璃等,这些材料可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5)功能性材料:如自清洁玻璃、防辐射材料等,这些材料具有特殊功能,可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和安全性。3.2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标准在选择绿色建筑材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环保性:材料的生产、使用和处置过程对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较小。(2)资源利用率:材料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3)健康性:材料无毒、无害,不含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无影响。(4)节能性:材料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功能,可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5)功能性:材料具有特殊功能,如自清洁、防辐射等。(6)经济性:材料具有较高的性价比,符合经济合理原则。3.3绿色建筑材料的评价体系绿色建筑材料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阶段:评价材料的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如能耗、排放、资源消耗等。(2)使用阶段:评价材料的使用功能,如保温、隔热、吸湿、抗老化等。(3)处置阶段:评价材料的回收利用率、降解功能等。(4)生命周期:评价材料在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包括生产、运输、施工、使用、维护和处置等环节。(5)综合功能:评价材料的综合功能,包括环保性、资源利用率、健康性、节能性、功能性、经济性等。通过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材料评价体系,有助于引导建筑材料行业朝着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第四章节能技术与应用4.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建筑围护结构作为建筑物的外壳,其保温隔热功能对建筑物的能耗具有重大影响。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墙保温隔热技术:通过采用保温隔热材料,提高外墙的保温隔热功能,减少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降低建筑物的能耗。(2)门窗节能技术:门窗是建筑物中能耗较高的部分,采用双层玻璃、LowE玻璃、断桥铝型材等节能门窗产品,可以有效降低门窗的能耗。(3)屋顶保温隔热技术:屋顶作为建筑物的重要部分,其保温隔热功能对建筑物的能耗也有很大影响。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如挤塑聚苯板、岩棉板等,可以有效降低屋顶的能耗。4.2供暖、通风与空调节能技术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是建筑物中的能耗大户,其节能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暖系统节能技术:采用高效供暖设备,如热泵、太阳能热水系统等,提高供暖效率;优化供暖系统设计,减少供暖能耗。(2)通风系统节能技术:合理设计通风系统,提高通风效率;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降低通风能耗。(3)空调系统节能技术:采用变频空调、水源热泵等高效空调设备,提高空调效率;合理设计空调系统,降低空调能耗。4.3照明与电气节能技术照明与电气系统是建筑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节能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照明节能技术:采用LED等高效照明产品,提高照明效率;合理设计照明系统,降低照明能耗。(2)电气设备节能技术:采用节能型电气设备,如节能电机、节能变压器等,提高电气设备效率;优化电气系统设计,降低电气能耗。(3)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建筑物的能源监控、优化调度,降低整体能耗。第五章节水技术与应用5.1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节水手段,旨在减少对传统水源的依赖,并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技术主要包括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处理系统以及雨水利用系统三个部分。雨水收集系统主要由收集面、导水管道、过滤装置等组成。收集面主要是指建筑物的屋顶和地面,通过导水管道将雨水输送到过滤装置进行初步过滤,去除较大的悬浮物和杂质。经过过滤的雨水可以储存于蓄水池中,待后续处理和利用。雨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水质监测、水质处理和水质保持三个环节。水质监测是指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水质检测,以了解其水质状况。水质处理则根据检测结果,对雨水进行相应的净化处理,如沉淀、过滤、消毒等。水质保持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调整pH值、添加化学药剂等,以保证雨水的水质稳定。雨水利用系统是指将经过处理后的雨水应用于各种场合,如绿化、冲厕、洗涤等。在利用过程中,应根据雨水的质量和用途,合理确定雨水利用的方案和技术。5.2给排水系统优化技术给排水系统优化技术是指在保证供排水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运行和管理,提高给排水系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水损失。给排水系统优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给水管网布局,降低管网水头损失,提高给水效率;(2)采用先进的给水设备,如变频调速给水泵、高效过滤器等,降低给水能耗;(3)优化排水管网布局,提高排水系统的收集和输送能力;(4)采用绿色排水设施,如透水铺装、生物滤池等,减少雨水径流污染;(5)加强给排水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减少水损失。5.3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是指将生活、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过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后,回用于适宜的场合,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处理技术:包括机械过滤、沉淀、浮选等,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油脂、泥沙等杂质;(2)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等,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3)深度处理技术:包括膜分离、活性炭吸附、高级氧化等,主要用于进一步提高废水的水质,满足回用要求;(4)废水回用技术:根据废水的水质和处理效果,合理确定废水回用的场合和方式,如绿化、工业循环水、生活杂用水等。第六章绿色建筑室内环境6.1室内空气质量保障技术室内空气质量是衡量绿色建筑室内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以下为几种室内空气质量保障技术:6.1.1自然通风技术自然通风技术是通过建筑物的开窗、通风口等部位,利用自然风力实现室内外空气交换,以达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目的。该技术具有节能、环保、舒适等特点,可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提高室内空气质量。6.1.2空气净化技术空气净化技术主要包括过滤、吸附、光催化、分解等手段,用于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如PM2.5、甲醛、TVOC等。空气净化设备应选用高效、低能耗的产品,以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6.1.3空气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空气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安装空气质量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并根据监测结果自动调节空气净化设备的工作状态,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始终处于优良水平。6.2室内环境舒适度优化室内环境舒适度是衡量绿色建筑室内环境品质的关键因素,以下为几种室内环境舒适度优化技术:6.2.1采光与照明设计合理的采光与照明设计能够提高室内光环境质量,营造舒适、宜人的室内氛围。应充分考虑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的结合,选用高效、环保的照明设备,以降低能耗,提高室内舒适度。6.2.2室内温度与湿度控制室内温度与湿度控制是保证室内环境舒适度的重要环节。应采用高效的空调系统,合理设置空调参数,实现室内温度与湿度的精确控制。同时可通过绿化、水体等手段,调节室内湿度,提高室内舒适度。6.2.3声环境优化声环境优化包括隔声、吸声、减振等技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声环境因素,采用隔音材料、吸声结构等手段,降低室内噪声,提高室内声环境质量。6.3绿色家具与装饰材料绿色家具与装饰材料是绿色建筑室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几种绿色家具与装饰材料的应用:6.3.1绿色家具绿色家具是指采用环保材料、工艺和设计理念生产的家具。在选择绿色家具时,应关注其材料来源、生产过程和产品功能等方面,保证家具的环保、健康和舒适性。6.3.2绿色装饰材料绿色装饰材料是指具有环保、健康、低污染等特点的装饰材料。在选择绿色装饰材料时,应关注其无毒、无害、低排放等功能,保证室内环境的安全、舒适和美观。6.3.3绿色室内植物绿色室内植物是室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湿度、美化环境等功能。在室内环境中,应选择适合的绿色植物,合理布置,以提高室内环境品质。第七章绿色建筑绿化技术7.1建筑绿化设计原则建筑绿化设计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原则应遵循以下几方面:(1)生态优先原则:在绿化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需求,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的植物,实现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以人为本原则:建筑绿化设计应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充分考虑人们的审美需求、使用功能和舒适度,创造宜人的绿色空间。(3)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绿化方式和植物种类,实现绿化效果的最大化。(4)经济合理原则:在绿化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投资成本、维护成本和绿化效益,力求实现经济、环保、美观的统一。7.2屋顶绿化技术屋顶绿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屋顶绿化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结构、荷载、防水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屋顶绿化系统,包括植物选择、种植基质、排水系统等。(2)防水与排水设计:保证屋顶绿化系统具有良好的防水功能,同时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避免积水问题。(3)植物配置:选择耐旱、耐寒、生长周期长的植物,实现屋顶绿化的物种多样性。(4)营养供给: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合理施用肥料,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5)维护管理:定期修剪、施肥、浇水,保证屋顶绿化系统的稳定运行。7.3垂直绿化技术垂直绿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墙体绿化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结构、朝向、光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垂直绿化方式,如攀爬植物、悬挂植物等。(2)植物选择:选择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实现垂直绿化的美观效果。(3)固定与支撑:采用合适的固定与支撑方式,保证植物在墙体上的稳定生长。(4)灌溉与排水:设置合理的灌溉系统,保证植物的水分需求,同时设置排水系统,避免积水问题。(5)维护管理:定期修剪、施肥、浇水,保证垂直绿化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绿化效果。通过以上建筑绿化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效果,为人们创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第八章绿色建筑评价体系8.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概述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衡量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社会和经济影响的重要工具。它旨在推动建筑行业向更加可持续、环保的方向发展,提高建筑的环境效益,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涵盖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等各个阶段,对建筑的整体功能进行综合评价。8.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指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指标是评价体系的核心部分,它们反映了绿色建筑的关键特征和功能要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指标:(1)节能:包括建筑外围护结构、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的节能指标。(2)节水:包括给排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绿化用水等方面的节水指标。(3)室内环境质量:包括室内空气质量、光照、噪音、温度等方面的指标。(4)材料: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资源利用、生命周期评价等方面的指标。(5)生态环境:包括绿化面积、生物多样性、土壤保护等方面的指标。(6)社会影响:包括建筑与周边社区的互动、公共交通、步行环境等方面的指标。8.3绿色建筑评价方法与流程绿色建筑评价方法与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项目立项:在项目立项阶段,明确绿色建筑评价的目标和任务,为后续评价工作奠定基础。(2)评价准备:收集项目相关资料,包括设计文件、施工图纸、设备参数等,为评价工作提供数据支持。(3)评价实施: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指标,对项目进行逐项评价,分析项目在各方面的表现。(4)评价结果分析:整理评价数据,对项目整体功能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评价等级。(5)评价报告编制:根据评价结果,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报告,包括项目概况、评价方法、评价结果、改进建议等内容。(6)评价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价报告,对项目进行改进,提高绿色建筑功能。(7)评价跟踪与监督:在项目运营阶段,定期进行绿色建筑评价,保证项目持续满足绿色建筑要求。通过以上评价方法与流程,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建筑的环境功能,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第九章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9.1绿色建筑政策概述绿色建筑政策是指国家及地方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通过制定一系列具有引导性、鼓励性和约束性的政策措施,以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政策旨在提高建筑能效、降低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以及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我国绿色建筑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引导:通过明确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方向和路径,引导建筑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2)财政支持:对绿色建筑项目给予税收优惠、补贴等财政支持,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绿色建筑的市场竞争力。(3)技术支持:鼓励企业研发绿色建筑技术,推广绿色建筑标准和评价体系,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4)市场监管:加强对绿色建筑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绿色建筑的质量和安全。9.2绿色建筑法规体系绿色建筑法规体系是指国家及地方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制定的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这些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层面: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国家标准。(2)地方层面:各省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绿色建筑法规,如《北京市绿色建筑促进条例》、《上海市绿色建筑管理规定》等。(3)部门规章: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责范围,制定绿色建筑相关规章,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绿色建筑项目认定办法》等。(4)规范性文件:各级及相关部门发布的关于绿色建筑的政策文件,如《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通知》等。9.3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的实施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的实施,需要各级相关部门及建筑企业共同努力,以下为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实施的关键环节:(1)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提高社会各界的绿色建筑意识。(2)完善法规体系:根据绿色建筑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绿色建筑法规体系,保证法规的适应性和有效性。(3)强化监管力度:加强对绿色建筑市场的监管,保证政策与法规的贯彻执行。(4)落实优惠政策:对符合绿色建筑政策要求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补贴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成本。(5)推广绿色建筑技术:鼓励企业研发和推广绿色建筑技术,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6)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备绿色建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人才保障。(7)引导市场消费: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引导消费者关注绿色建筑,提高绿色建筑的市场份额。第十章绿色建筑案例分析10.1国内绿色建筑案例分析10.1.1上海世博中心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