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讲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与跟踪训练(解析版)_第1页
第18讲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与跟踪训练(解析版)_第2页
第18讲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与跟踪训练(解析版)_第3页
第18讲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与跟踪训练(解析版)_第4页
第18讲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与跟踪训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讲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

大肆砍伐森林,破坏植被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草原过度放牧,沙尘暴危害严重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污染环境等

2.环境污染: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抖音.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书P108~110)

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见书P111)

水污染:太湖水滋生大量蓝藻,湖水变臭

类型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控制措施:书P118)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业废渣

噪音污染

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保护生态环境要做好以下工作:保护森林和植被

控制酸雨,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1页共14页

1.在世界环境问题中,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引能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A.氧气B.硫化氢等有毒气体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

【答案】C

【详解】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

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

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酸雨素有“空中死神”之称,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盐酸D.磷酸

【答案】B

【详解】

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含硫燃料,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

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因此形

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

故选B。

抖音.

3.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A.潮起潮落B.酸雨C.温室效应D.核泄漏

【答案】A

【详解】

A.潮起潮落是引起地球和月球的万有引力的变化而引起的,不属于环境污染,A正确。

B.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B错误。

C.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发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破坏了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

D.核泄漏会导致放射性物质污染,D错误。

故选A。

4.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回答:

第2页共14页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水分、鼠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

者有_________。

(2)进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是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_____,这些能量在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______,

因此,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必须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才能保证系统中动物的正常生活。

(3)图中的几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

的______。一般来说,生物的______越多,这种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4)图中动物和细菌、真菌等通过____过程(填序号)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返回到空气中。由

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发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破坏了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的倡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生态因素鼠、蛇、鹰

(2)太阳能逐级递减抖音.

(3)自动调节能力种类

(4)①③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开放性答案合理即可)

【详解】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2)生态系统是

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

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组成。

(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4)图中①是呼吸作用,②是光合作用,③是分解作用。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水分、鼠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生产者大部分是绿

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有鼠、蛇、鹰。

(2)进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是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这些能量在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是单向

第3页共14页

流动,逐级递减(消耗)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因此,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必

须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才能保证系统中动物的正常生活。

(3)图中的几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

的自动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物的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4)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图中动物和细菌、真菌等通过①呼吸作用、③分解作用,将

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返回到空气中。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发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

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我们应积极倡导“低碳

生活”,低碳生活方式有: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或一次性塑料袋或一次性水杯等一次性的物品)等。

1.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下列做法无助于降

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A.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C.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D.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答案】D

【详解】

A.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利于

抖音.

减轻温室效应,故A不符合题意。

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B不符合题意。

C.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C不符合题意。

D.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有利于改善环境,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如果将垃圾焚烧,会直接生成二

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如果将垃圾掩埋,腐生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垃圾中的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无机

盐等,二氧化碳也会排放到大气中,因此,该做法不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行为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是

A.将塑料垃圾深埋B.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C.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D.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答案】A

【详解】

A.将塑料垃圾深埋,塑料不易降解,易造成污染,故A符合题意。

第4页共14页

B.绿色出行,低碳生活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故B不符合题意。

C.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利于保护环境,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故C不符合题意。

D.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列有关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②住在新装修的家中,只要保持通风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③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节奏较缓的有氧运动能更好地增进健康

④大气中的有毒物质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并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其他系统疾病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详解】

A.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植物有吸附和吸收各种有害污染物的功能,

大面积的树林效果尤为显著,因此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新装修的家中,如果使用的材料

不够环保,即使保持通风仍然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有氧运动能更好地增进健康,要求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节奏较缓即可。大气中的有毒物质可引起

呼吸系统疾病,并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其他系统疾病。因此,B正确,符合题意。

抖音.

C.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不是根本措施,因此,C错误,不符合题意。

D.新装修的家中,如果使用的材料不够环保,长时间缓慢持续释放有害物质,即使保持通风仍然会影响身

体健康。因此,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从前的黄土高原有茫茫的林海,而今却是荒山秃岭,主要原因()

A.地球上的温室效应造成的

B.气候变得干燥造成的

C.人类乱砍乱伐造成了平衡失调

D.地壳变迁造成的

【答案】C

【详解】

第5页共14页

任何生态系统都有自己的自动调节能力,能使它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特

别是外界条件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平衡就被破坏了,黄土高原是我国人口过于集中的地方,由于长期掠

夺式开发,乱砍滥伐,植被大量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平衡失调造成的,C正确。

故选C。

2.今年年初,雾霾在我国华东、华北地区大范围弥漫,多地城市陷入严重空气污染。小明在“关注雾霾”

主题班会上提出了下列治雾霾措施,其中不合理的是

A.扩大绿化面积B.严禁焚烧秸秆

C.增加火力发电D.发展公共交通

【答案】C

【详解】

A.大力植树造林能减少沙尘暴天气的发生,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A正确。

B.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因为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因此,严禁焚烧秸秆,B正确。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C错误。

D.汽车尾气排放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都可能引起大气污染,因此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

尾气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D正确。

故选C。

3.下列做法不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抖音.

A.及时焚烧垃圾,保持地面清洁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C.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D.大力开发水源、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答案】A

【详解】

A.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A符合题意。

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B不符合题意。

C.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不符合题意。

D.开发水源、太阳能源等新能源,可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D不符合题

意。

故选A。

4.德宏州河水治污采用“河长制”,如果你是一位“河长”,下列做法应该制止的是()

A.适当放养鱼苗,恢复生物种类B.及时打捞漂浮物、清除河道垃圾

C.建成湿地公园,科学净化污水D.将生活、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第6页共14页

【答案】D

【详解】

A.适当放养鱼苗,恢复生物种类,有利于增加河流的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动调节能力,

有利于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A不符合题意。

B.及时打捞漂浮物、清除河道垃圾,有利于恢复水域环境,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B不符合题意。

C.建成湿地公园,科学净化污水,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对水体净化和美化城市生态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C不符合题意。

D.将生活、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河道,这些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后会产生严重的污染,导致水体恶化,

不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存,D符合题意。

故选D。

5.下列关于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资源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造成资源消耗加快B.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C.导致环境污染加剧D.改造环境的力量大

【答案】D

【详解】

AB.随着人口的过度增长,人类对环境中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资源危机,

生态平衡失调,AB正确。

抖音.

C.人口的过度增长,生产生活污水及工业废物增多,会造成环境的破坏,导致生态平衡失调,比如土地荒

漠化、海洋污染等,C正确。

D.人口数量必须与环境协调发展,人口的过度增长,势必引起城市等规模的扩大,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愈发

增大,而不是“改造环境的力量大”,D错误。

故选D。

6.为了实现人与地球的和谐相处,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B.避免长明灯和长流水

C.外出就餐适量点餐D.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答案】D

【详解】

A.分类回收垃圾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省资源,A正确。

B.节约用水能、电能能够保护水资源,善待地球,B正确。

C.外出就餐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不正确,适量点餐就会告别“剩”宴,减少浪费,节约食物,C正确。

第7页共14页

D.提倡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会增加“白色污染”,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

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以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D错误。

故选D。

7.环境为人类提供的资源是()

A.有限的B.取之不尽的C.极其丰富的D.短暂的

【答案】A

【详解】

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是自然资源最重要的特性。其有限性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①某些资源就其总量来说虽然相当巨大,但是人类可以利用的部分却是相当有限的,如太

阳能、风能和水能。②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如我国的耕地资源,只有

20亿亩,后备耕地资源也只有5亿亩。③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条件下,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

和范围是有限的,如我国尚有1/3的国土面积是属于难以利用的区域。又如矿产资源,我国还难以利用埋

藏太深的矿藏。正是由于资源的有限性,所以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并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故选A。

8.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

A.积极参加有氧运动B.植树造林

C.开展戒烟的教育活动D.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抖音.

【答案】D

【详解】

空气中的污染物能严重危害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减轻空气污

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故选D。

9.“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以下行为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B.避免长明灯和水龙头不关

C.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D.外出就餐适量点餐

【答案】C

【详解】

A.分类回收处理垃圾,能变废为宝,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A不符合题意。

B.避免长明灯和水龙头不关,有利于节约水电资源,B不符合题意。

C.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会产生许多塑料垃圾,不利于环境保护,C符合题意。

第8页共14页

D.外出就餐适量点餐,避免浪费食材,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19年环境日世界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不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是

A.开发并使用清洁能源B.焚烧废弃塑料制品

C.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D.加强污染气体治理

【答案】B

【详解】

A.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项目,能够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的排放,

有利于保护环境,A正确。

B.焚烧废弃塑料制品会使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增多,污染环境,不利于空气质量的提升,B错误。

C.通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从而减轻温室效应,有利于保护环境,C正确。

D.加强污染气体治理,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D正确。

故选B。

11.下列人群中,不易得呼吸系统疾病的是()

A.市中心地段工作的交警B.水泥厂生产车间的工人

C.大型冶炼厂附近生活的居民D.森林公园内的园林工人

抖音.

【答案】D

【详解】

A.交警在马路上指挥交通,长时间吸入汽车尾气,损害呼吸系统,故A错误;

B.水泥厂经常产生大量粉尘,长时间工作的工人容易吸入大量粉尘,损伤肺脏,故B错误;

C.冶炼厂会产生大量污染大气的污染物,最严重的是二氧化硫,容易引起酸雨,人吸入二氧化硫损伤呼吸

道,故C错误;

D.森林公园植被较多,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在此工作的工人不会得呼吸系统疾病,故D正确;

12.青蛙是很多农田害虫的天敌,由于人类活动导致青蛙数量锐减。下列不属于青蛙数量减少的人为因素

是()

A.化肥的过量使用B.污水的过度排放

C.降雨量分布不均D.人类的滥捕滥杀

【答案】C

【详解】

第9页共14页

化肥的过量使用会污染环境导致青蛙数量锐减,属于人为因素,A不符合题意。

污水的过度排放污染水源导致青蛙数量锐减,属于人为因素,B不符合题意。

降雨量分布不均会导致水域面积减少以致青蛙数量锐减,属于自然因素,C符合题意。

人类的滥捕滥杀导致青蛙数量锐减,属于人为因素,D不符合题意。

13.下列对于环境污染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污染是可以扩散的

B.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既可以是直接的,又可以是间接的

C.保护环境,防止污染,人人有责

D.只要讲究个人卫生就可以预防环境污染

【答案】D

【详解】

环境污染可以转移和扩散,A正确;

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既可以是直接的,又可以是间接的,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

性污染等,B正确;

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C正确;

预防环境污染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只是讲究个人卫生,D错误。

14.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与合作。下列做法与导致结果不相符的是()

抖音.

A.大量使用农药→酸雨

B.大量砍伐森林→土地沙漠化

C.使用含氟制剂→臭氧层破坏

D.外来物种入侵→本地物种灭绝

【答案】A

【详解】

A、大气污染,燃煤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二氧化硫形成酸雨,对生物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污染

原因和结果不相符,错误;

B、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乱砍滥伐森林,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还会引起沙

尘暴。因此大量砍伐森林使土地沙漠化,正确;

C、氟制剂会随大气的对流,进入臭氧层,分解、破坏臭氧结构,使臭氧层变薄,进而产生“空洞”。因此

使用含氟制剂破坏臭氧层,正确;

D、外来物种入侵大量占用生存空间,导致本地物种生存空间减少,本地物种灭绝。正确;

第10页共14页

15.下面措施中,哪一种对保持生态环境最有利?()

A.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

B.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

C.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让有毒藻类死亡

D.在田间施放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

【答案】D

【详解】

沼泽地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污水等重要作用,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会破坏环境,使生物种类减少,A

不符合题意;

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农药会污染环境,还会形成农药残留,进入食物链,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B不符合题意;

工业废水含有重金属,或有毒物质,会使海洋受到严重污染,同时还会引起其他生物的死亡如鱼类,C不符

合题意;

在田间施放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属于生物防治,不会污染环境,还能降低生产成本,D符

合题意。

16.今年年初,雾霾在我国华东、华北地区大范围弥漫,多地城市陷入严重空气污染.小明在“关注雾霾”

主题班会上,提出的下列治雾霾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抖音.

A.扩大绿化面积

B.发展公共交通

C.增加火力发电

D.严禁焚烧秸秆

【答案】C

【详解】

扩大植树造林能减少沙尘暴天气的发生,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故A不符合题意;汽车尾气排放等都

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都可能引起大气污染,发展公共交通可以减少汽车尾汽的排放量,故B不

符合题意;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故C符合题意;焚烧秸秆会造

成大气污染,因为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严禁焚烧秸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污染⑤臭氧空洞⑥潮汐⑦大脖子病

⑧富营养化

第11页共14页

A.②⑥B.⑥⑦C.①③⑤D.④⑤⑧

【答案】B

【详解】

①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关,导致全球温度升高;

②赤潮与N、P的排放有关,导致水中藻类植物大量生长;

③酸雨与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有关;

④光化学污染与氮的氧化物有关;

⑤臭氧空洞与氟氯代烃的排放有关,臭氧层破坏,紫外线使人易得皮肤癌;

⑥潮汐为自然现象,与月亮的引力有关;

⑦大脖子病与人体缺少碘元素有关;

⑧富营养化主要是大量含有各种含氮和磷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水中造成的。

显然只有⑥⑦与环境污染无关。B正确。

18.春雨潇潇,滋润万物。然而有些雨水,却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植物枯萎,甚至能伤害人的皮肤

和黏膜。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雨水具有较强的酸性,叫做酸雨。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

性物质造成的,它对生物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为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某生物兴趣

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提出的问题: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抖音.

实验器材:大豆种子、食醋与清水配制的模拟酸雨、清水、培养皿、滤纸、纱布等。

实验方案:

Ⅰ.取相同的两个培养皿,编号1号和2号,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

Ⅱ.向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大豆种子各20粒,在种子上面覆盖纱布,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Ⅲ.每天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模拟酸雨,保持种子湿润,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Ⅳ.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10天后两组培养皿中的种子都没有萌发。

根据实验方案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2号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号培养皿中的大豆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是缺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看,能否说明模拟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________。

(4)想达到预期实验效果,必须对原方案进行修改,即每天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模拟酸雨的同时,

第12页共14页

还应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时向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大豆种子各20粒,而不能放1粒的原因是_____。

【答案】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或酸雨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对照水分不能向2号培

养皿纱布上洒适量清水避免出现偶然因素

【详解】

(1)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回答,故该实验的假设是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或酸雨对种子

萌发没有影响)。

(2)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

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所以设计2号实验的目的是对照;2号培养皿中的大豆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

是缺乏一定的水分。

(3)从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看,2号培养皿没有水分,种子不萌发,不能说明模拟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4)想达到预期实验效果,必须对原方案进行修改,即每天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模拟酸雨的同时,

还应向2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清水。

(5)实验过程中1粒种子发不发芽具有偶然性(这一粒种子可能已经不具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供胚发育

所需的营养物质或过度休眠),用20粒种子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19.镉大米,一般指镉含量超标的大米。镉通常通过废水排入环境中,再通过灌溉进入农作物,水稻是典

型的“受害作物”。为探究镉的危害,某班的学生用小鼠进行了如下实验:

抖音.

(一)该同学提出的问题:重金属元素镉对小鼠有多大的危害呢?

(二)实验过程:

①取32只体重为30g,健康的、生理状态基本相同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