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_第4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例4.1二阶系统的根轨迹闭环传递函数特征方程闭环极点4.1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1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研究开环放大系数K与闭环特征根的关系。当取不同K值时,算得闭环特征根如下:K00-20.5-1-11-1+j-1-j2-1+j-1-j-1+j-1-j4.1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2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4.1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K由0→∞变化时,闭环特征根在S平面上移动的轨迹如下图所示。这就是该系统的根轨迹。根轨迹直观地表示了参数K变化时,闭环特征根的变化,并且还给出了参数K对闭环特征根在S平面上分布的影响。3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根轨迹方程控制系统结构图开环传递函数4.1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4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式中:——开环零点;

——开环极点。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为或可写作4.1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5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这个方程式表达了开环传递函数与闭环特征方程式的关系,该方程的解即为闭环特征根,因此该式又称为根轨迹方程。上式是一个复数,可表示成幅值和辐角的形式,则根轨迹方程又可分别表示成:4.1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6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幅值条件:4.1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7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4.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例如下图所示,对于根轨迹;对根轨迹;对根轨迹。它们都是奇数。8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4.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例4-2已知开环传递函数为

式中,,求分离点和会合点。解由已知:9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4.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代入分离点和会合点方程,有由此得分离点和会合点分别为10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4.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该系统的根轨迹图如下图所示。11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4.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例4-3设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确定其根轨迹渐近线。解

(1)计算渐近线倾角。因为

,所以可得渐近线倾角为12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4.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因为

;所以渐近线交点为(2)计算渐近线交点。13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4.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例4-4已知开环传递函数为试计算起点(-1+j1)的斜率。14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把以上诸值代入辐角条件,即得起点(-1+j1)的出射角为4.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解令稍为增大,在(-1+j1)附近的特征根应满足辐角条件,即解得15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4.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同理可得入射角的计算公式为通过这个例子,可以得到计算出射角的公式为16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4.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例4-5设有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确定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并计算临界放大系数。

假设时根轨迹与虚轴相交,于是令上式中解方法(1)根据给定的开环传递函数,可得特征方程式为17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4.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则得亦即解得:,,对应根轨迹的起点;,,对应根轨迹与虚轴相交。交点处的(临界放大系数)为

18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4.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方法(2)用劳斯判据计算交点和临界放大系数劳斯表特征方程19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4.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在第一列中,令行等于零,则得临界放大系数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可根据行的辅助方程求得,即

令上式中,即得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为20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4.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二阶系统的根轨迹图如右图所示。如果要使得系统的阻尼比为

则从原点作阻尼线0R,

交根轨迹于R(见右图)。

开环放大系数应为

上式和第三章第三节用分析法所得的二阶工程最佳参数相同

21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4.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例4-6

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其根轨迹。22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4.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解(1)起点为:;其他起点为,其渐近线为

(2)终点为:,其渐近线同上。

(3)在实轴的

区间有根轨迹。(4)分离点位置按式(4-25)计算,得23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4.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由此算得当时,得,。因根轨迹位于

间,故分离点是。(5)根轨迹与虚轴交点。当,,得

由此得

对应的临界根轨迹放大系数为同理可计算时的和值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作的根轨迹如下图所示。

24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4.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当滞后时间很小时,根轨迹与虚交点的值将很大,临界根轨迹放大系数也是很大。这时时滞环节的影响减弱。因此,对于滞后时间为毫秒级的元件,我们常把它的传递函数近似地认为,即把它等效成为一个惯性元件。25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4.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例4-7试绘制下图示系统的根轨迹。

解(1)二个开环极点:,

;一个有限零点:和一个无限零点。

26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4.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2)实轴上根轨迹。确定这一系统实轴上轨迹的原则是,它右侧的零、极点数目之和应是偶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辐角条件。因此在实轴的

和区间存在根轨迹。(3)分离点与会合点分离点与会合点分别为27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4.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根轨迹如下图所示。

不难证明,复平面上的轨迹是一个圆,圆心为有限零点,半径为。

28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4.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例4-9给定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作出以为参变量的根轨迹,并利用根轨迹分析取何值时闭环系统稳定。解

闭环特征方程改写为

等效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该系统在绘制以为参变量的根轨迹时,应遵循零度根轨迹的绘制规则。29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相应的根轨迹绘于右图。由图可知,当时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闭环系统稳定的范围:

例4-9系统的根轨迹本例说明,尽管在许多情况下,都是绘制常义根轨迹,但是在绘制参数根轨迹、研究正反馈系统、处理非最小相位系统时,都有可能遇到绘制零度根轨迹的情形。

4.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30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4.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例4-10

一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试绘制以K和为参数的根轨迹。解

系统闭环特征方程为先令,则上式变为或写作31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4.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令据此作出对应的根轨迹,如下图a所示。这是时,以K为参变量的根轨迹。其次考虑,把闭环特征方程改写为

令32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它的极点为,零点为0。不难证明,对应特征方程的根轨迹为一圆弧,其方程为4.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例如令K=9,则下图b为K取不同值时所作的根轨迹簇。33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对于的系统,可先在实轴上选实验点,找出闭环实极点后再确定闭环复极点。例4-11

系统开环传函为试确定的闭环极点。解闭环特征方程为4.3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暂态特性

34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由图可知:在有一实根,设其为:4.3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暂态特性

实根求法:1.试探法

2.作图法由求得的一个特征根为35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设另外两个复根为:由特征方程得:根据代数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有:可求得二共轭复根:4.3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暂态特性

36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4.3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暂态特性

4.3.4

开环极点对系统根轨迹的影响例4-13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其对应的系统根轨迹如下图a所示。若系统增加开环极点,开环传递函数变为其相应的根轨迹如下图b所示。

37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