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京杭大运河在明清戏曲发展中的作用素材_第1页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京杭大运河在明清戏曲发展中的作用素材_第2页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京杭大运河在明清戏曲发展中的作用素材_第3页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京杭大运河在明清戏曲发展中的作用素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京杭大运输河在明清戏曲发展中的作用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个旺盛与发展时期。今日中国众多传统戏曲的声腔或剧种,多数都是从那时起发展演化而来的。在传统戏曲界,一直有"水路即戏路"的说法。但需留意的是,所谓"水路"并不仅仅指的是一条一般的河流,它事实上指的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水道及与这条水道紧密相关,并被这条水道带动起来的经济、文化带,与戏曲观赏人群的聚集区。这条经济、文化带与聚集区,一般需具备这样几个条件:它必需是一条在全国或区域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黄金水道,它必需有在全国或区域社会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中心城市,它必需有大大小小、不断分布着的,从经济与文化水平上说,都有相当地位与影响力的市镇。只有如此,这条"水路"才能成为戏曲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戏路"。而在整个明清时期,尤其是对外的国门没有全面打开之前,能符合这几个条件的"水路",应首推京杭大运输河。所以,探讨明清戏曲史,人们会普遍感受到,当时的一些主要戏曲活动,都曾与这条水道发生过或多或少、或干脆或间接的关联。明清时期,京杭大运输河沿岸的北京、扬州、苏州等城市是全国最重要的戏曲活动中心。苏州、扬州两座城市之所以能成为戏曲活动的中心,某种程度上都得益于京杭大运输河。因为运输河的贯穿,明清两代的苏州和扬州是商人、士绅以及文人大量聚集的地方。到了清代,扬州旁边两淮盐区有全国产量最高、行销区域最广的盐场,税收占全国盐税银的62%,是清政府最发达的盐生产、运输、销售的集散地与中转地。清朝的盐商普遍生活奢侈,导致扬州城内铺行林立,商业旺盛,茶肆、酒楼、饮食、服饰、浴室等服务性行业极度发展。同时,在文化生活上,盐商们普遍追求"俳优伎乐,恒歌酣舞"(雍正"上谕",《清朝文献通考》卷二十八)的生活。于是,以盐商的经济支持与文化消费需求为主要动力,戏曲在扬州走向兴盛也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明清时期,京杭大运输河沿岸及其旁边地区是闻名戏曲声腔与剧种的重要发源地。如明代四大声腔中,除弋阳腔外,海盐、余姚二腔都产生在运输河旁边地区,昆山腔更干脆产生在运输河岸边的苏州。昆山腔出现并渐渐演化成闻名声腔,除了自宋元以来,这里有较好的戏曲传统这个因素外,还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一是运输河的因素。因接近运输河,苏州成为南北戏曲、音乐的交汇点。二是观赏与创作群体的因素。因经济、贸易的发达与旺盛,苏州成为富庶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这些人群中,尤其是士大夫与文人们,对戏曲有更高、更艺术化的要求。他们成为昆山腔的重要观众来源,及改革的坚决支持者。以此为基础,魏良辅等人才走上了改革昆山腔的道路。他们借鉴各地戏曲艺术,对传统昆山腔的声腔、歌颂、伴奏等进行了广泛改革,使得昆山腔由"率平直无意致"(余怀《寄畅园闻歌记》)的"讹陋"声腔,变成了"清柔而婉折"的艺术(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九)。这是一条提高与雅化的道路。正是由于这种改革,才使得昆山腔由一门只限于吴中一隅的声腔,快速扩大了影响,最终成为"四方歌者皆宗吴门"(徐树丕《识小录》)的居诸腔之冠的剧种。明清时期,京杭大运输河沿岸城市是各地、各种戏曲声腔与剧种的吸纳之地。一般而言,当某一地区或地域产生了一个新的戏曲声腔,并经过多数艺人通过不断演出与改进在当地获得胜利后,都会有走出本地的意向与举动。而走出去,一般会走向商业贸易发达的地区,这里是最能聚集戏曲观众的地方,也是最有经济条件与闲暇时间观看戏曲的地方。由于运输河沿线多经济与商业发达的城市与市镇,所以,明清时期,各地的声腔与剧种,因各种条件或机缘,往往都会向京杭大运输河沿岸的城市和市镇靠拢与聚集。这成为明清时期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以清代的扬州为例,就曾聚集了各种声腔,除昆曲外,来自各地的声腔,如弋阳来的高腔、句容来的梆子腔、安庆来的二簧调、湖广来的罗罗腔等,都曾先后向这里汇合。将如此丰富的南北戏曲吸纳于一城,除了北京,当时全国没有其次座城市能够如此,这显示了扬州非凡的经济实力与文化容纳力。正因为聚集了众多的戏曲声腔及种类,才使得扬州组织、管理戏曲的人们(两淮盐务官员)不得不将之进行分类管理,于是便有了"雅部""花部"的划分。"雅部"意为雅乐正声,专指昆山腔(昆腔);"花部"意为花杂不纯的戏曲,泛指除雅部外的一切地方戏,如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之类(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或者说,"花雅"的提出与划分,肇始于扬州,是其将各地戏曲聚集在一地的结果。它一方面反映出清代中期各地、各种戏曲旺盛的情形,一方面也体现出扬州对各地戏曲的强大吸纳力气。明清时期,京杭大运输河是一条最重要的戏曲传播通道。明清时期,京杭大运输河沿岸不仅是一个吸纳各地戏曲的地方,其水路还是传播戏曲的重要通道。沿着运输河,北方的戏曲传播到南方,南方的戏曲也传播到北方。产生于山东的柳子戏(东柳)曾沿着运输河传播到苏州,留下"吴下传来补破缸,低低打打柳枝腔"(吴太初《燕兰小谱》)的诗篇;产生于秦陇(陕西、甘肃)一带的秦腔,曾因来自北京的魏长生的到来,在扬州出现"到处笙箫,尽唱魏三之句"(谢榕生《扬州画舫录序》)的热潮。这些都是北方戏曲沿运输河传播到南方的显例。更多状况是,因为政治中心在北京,各地较为成熟的戏曲都有向其靠拢、传播的驱动力。南方戏曲向北京传播,许多状况下是沿着京杭大运输河一路进发,来到北京的。这又有两种状况,一种是这种声腔或剧种,产生在运输河旁边,就会顺势沿运输河走向北京;一种是这种声腔或剧种,并不产生在运输河旁边,有时也会先向运输河旁边靠拢,然后再顺势北上进入北京。明代海盐腔向北京的传播,是第一种状况。海盐腔产生之初,主要是在南运输河及其旁边传播,所以,徐渭《南词叙录》中说"称海盐腔者,嘉、湖、温、台用之"。随后,它沿运输河一线,南下杭州、余姚,北上苏州、松江。由于它在苏州的盛行,引起魏良辅的厌恶,促使他要对苏州的昆山腔进行改革(纽少雅《南九宫正始自序》)。与此同时,海盐腔沿大运输河北上,在进京途中,至少是明嘉靖后期,便传到了运输河重镇——山东临清。于是在《金瓶梅》中就有了"海盐弟子扮演戏文"的记载与描写。万历三年,与汤显祖齐名的,临川前四大才子之一的帅机,经过临清,留下了《舟次临清有感家乡梨园之音》的诗作,其中有"久羁北土裘应敝,乍听南音泪欲涟"的诗句,也反映出此时仍有海盐腔在临清盛行的情景(帅机《阳秋馆集》卷四)。沿运输河,海盐腔最终传入北京。顾起元《客座赘语》中载:"万历以前,公侯与缙绅及富家……大会则用南戏。……海盐多官语,两京人用之。"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中载"至今上(明神宗)始设诸剧于玉熙宫,以习外戏,为弋阳、海盐、昆山诸家俱有之",也就是说,从明嘉靖到万历之时,北京城中,海盐腔不仅在社会上及士大夫中流行,就连宫中也比较盛行。清代徽班进京,是其次种状况。以演唱"二簧调"为主的徽班,发源于安徽南部山区,因为扬州盐商中多徽州人,所以也就有了向扬州靠拢的机会。进入扬州后,经过不断的艺术实践,也经过不断向其他声腔学习,徽班艺术获得了大幅提高。主要表现在:形成了美丽丰富的唱腔;初步有了丰富的演出剧目;行当已相当齐全,并以武打见长;形成了重做工、讲表情的演出特点。所以,在扬州的徽班,经过自身的发展,事实上已成了能够连演大戏的大戏班。借助为乾隆做寿的机会,徽班从运输河进入北京,凭借着在扬州已经形成的特点与实力,在与其他声腔同台献艺中,相互竞争,渐渐汲取、融合了其他声腔的精华,更加提高了自身的艺术水平。在此基础上,渐渐形成了京剧。而在京剧形成过程中,还能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即早期的京剧艺人,多苏州、扬州一带人。他们进入北京,也多和运输河有关系。据《燕京杂记》记载:"优童大半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