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2022-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三年(2022-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三年(2022-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三年(2022-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三年(2022-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2022-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对当时整个局势产生关键性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郾城大战2.(2024·湖北武汉·中考真题)下图是小历同学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绘制的思维导图。依此判断,他学习的是(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北方各族的内迁C.黄河流域的统一 D.中外文化的交流3.(2024·湖南·中考真题)西晋灭亡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截至南朝初阴,南渡人口已达九十五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这推动了(

)A.八王之乱的爆发 B.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4.(2024·新疆·中考真题)某个朝代开国伊始,就形成了所谓“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这样的君臣共享天下的局面,也是其政治特征。这个朝代是()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5.(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下列示意图揭示出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6.(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齐民要术》记载,随着北方人民的大量南徙,必然会把生产工具携带而来。适合南方的,可能有所推广:不适合的,则会不断改进。该著作所述现象(

)A.导致了东汉政权的衰亡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奠定了北魏统一的基础 D.推动了南北对峙的形成7.(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A.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B.曲辕犁的推广C.《农政全书》推广先进技术 D.社会比较安定8.(2024·天津·中考真题)下列成语典故出自于淝水之战的是(

)A.纸上谈兵 B.破釜沉舟 C.闻鸡起舞 D.草木皆兵9.(2024·四川广元·中考真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反映了当时(

)A.政权的更替 B.江南的开发 C.科技的进步 D.民族的交融10.(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此时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这反映魏晋时期北方地区(

)A.民族间经济交往密切 B.民族的大交融C.社会政局的动荡不安 D.生活丰富多彩11.(2024·重庆·中考真题)在山西大同北魏贵族墓葬中出土的漆屏风,绘制有包括帝舜、周太姜、晋文公、汉成帝等人物故事,其画风与《女史箴图》有共通之处。这反映了(

)A.鲜卑族的农业生产水平 B.魏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C.魏晋南北朝政权的并立 D.汉文化对北魏社会的影响12.(2024·河南·中考真题)曹魏建立后,百姓购买物品、计算物价皆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北魏孝文帝时,北方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北方(

)A.铸币金属匮乏 B.币制较为混乱 C.农业技术落后 D.商品经济衰退13.(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下列改革中,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的是(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 D.戊戌变法14.(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以下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果的是(

)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15.(2024·广西·中考真题)锺繇的楷书刚柔兼备,王羲之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北魏的书法雄劲骏放、端庄古雅。这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A.风格多样 B.交流频繁 C.立意高远 D.题材广泛16.(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某校书法社团学员在临摹《兰亭集序》书法字帖时,被其“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笔势所折服。《兰亭集序》的作者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欧阳询17.(2024·福建·中考真题)据表可知,《齐民要术》(

)时期农书内容主要来源东汉《四民月令》日常农事活动北魏《齐民要术》收集整理的百余种古书明朝《农政全书》大量引用《齐民要术》A.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B.强调因地制宜C.开创农书撰写的先河 D.注重工具革新18.(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小麦进一步扩种,加之面粉发酵技术的成熟以及石转磨的普及,麦食地位不断提升,胡汉融合的丰富饮食文化进一步显现。下列文献中最早记录该时期麦类作物栽培和麦食生产加工的是(

)A.《兰亭集序》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19.(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北魏迁都洛阳后营建的龙门石窟,从其飞天身上飘扬的丝带、清瘦飘逸的风貌和超凡脱俗的神韵中,可窥探到中原汉文化的诸多影响。这一现象反映出(

)A.南北政权对峙B.江南经济开发 C.书法艺术成熟 D.北方民族交融20.(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东晋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时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下列作品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兰亭序》B.《玄秘塔碑》C.《颜氏家庙碑》D.《九成宫醴泉铭》21.(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北魏时期,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不仅系统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中国北方的传统农学成就,还总结了内迁少数民族的医疗技术和畜牧业经验。这体现了当时(

)A.南北文化的交流 B.民族交融的趋势C.阶级矛盾的缓和 D.传统科技的转型22.(2024·甘肃·中考真题)甘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战略位置重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汉时期,政府充分利用山川险阻、地形地物,在河西地区筑塞障亭隧,成为西汉政府在西北防务的重要内容。《汉书》记载:“元狩二年,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遂空其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后汉书》有“边郡置农都尉,主屯田殖谷”的记载,通过这些措施巩固了汉政府在河西的统治。同时,汉政府陆续建立了郡、县等各级行政管理机构,遣官治理民政、部署防务。——摘编自《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材料二五凉时期(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政局相对稳定,为儒学在河西地区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一批儒学大家不为世俗所左右,勤于治学,著书立说,开馆收徒,使汉文化在河西地区得以传承和发展。西晋末年,京城官员张轨主动请求调往武威,就任凉州刺史,他采取了“重教化”与“拔贤才”的政策,使得河西走廊地区儒学昌盛,井井有条。——摘编自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政府治理河西走廊的措施。(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凉时期河西地区儒学昌盛的原因。1.(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_____的联系。()A.洛阳 B.成都 C.开封 D.台湾2.(2023·山东东营·中考真题)下图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它是(

)A.西汉形势图 B.三国鼎立形势图 C.元朝形势图 D.明朝形势图3.(2023·新疆·中考真题)辛弃疾所作(南乡子》中有一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里“曹”的主要贡献是(

)A.完成了北方统一 B.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C.改善了民族关系 D.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4.(2023·黑龙江·中考真题)《三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5.(2023·天津·中考真题)学习历史需要了解和掌握历史纪年方法。赤壁之战发生的公元208年还可以表述为(

)A.公元2世纪初 B.公元2世纪末 C.公元3世纪初 D.公元3世纪末6.(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某学生绘制了如下政权更迭图,图中“?”处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元朝7.(2023·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下图是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文。该印文可以了解西晋的(

)A.农业发展 B.海外贸易 C.朝政腐败 D.民族关系8.(2023·北京·中考真题)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A.人口迁徙 B.孝文帝改革C.大运河的开通 D.经济重心的南移9.(2023·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A.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孝文帝汉化改革B.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C.打击北方门阀势力,推动了历史发展D.消除了民族隔阂,巩固了大一统国家10.(2023·福建·中考真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英勇顽强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说明了(

)A.民族的交融 B.江南的开发 C.文治的出现 D.科技的进步11.(2023·海南·中考真题)东晋初年,江南粮荒严重,但南北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用无比坚韧的力量战胜了自然,使江南农业发展迈进一大步,这表明江南农业发展得益于(

)A.自然环境优越 B.生产工具改进C.高产作物引进 D.农民辛勤劳动12.(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中国历史留给后人的典故非常多,下列典故与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纸上谈兵 B.朝秦暮楚 C.草木皆兵 D.三顾茅庐13.(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南北朝时期,至少有七十万人从北方迁移到长江流域,使长江中下游的“荆扬二州,户口半天下”,仓廪充实。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君主专制的实行 C.北方政局的稳定 D.江南地区的开发14.(2023·江苏泰州·中考真题)《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家实现统一 B.南方条件优越 C.对外交往发达 D.北方人民南迁15.(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当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当时的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③北人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④南下移民和江南地区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6.(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能证明“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的是(

)A.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B.江南地区的开发C.前秦东晋淝水之战 D.北魏孝文帝改革17.(2023·安徽·中考真题)东晋南朝时期,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正规“市”之外,还有农民临时集市的“草市”,军队设的“军市”,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的“互市”等,星罗棋布,遍布各地。这反映当时(

)A.商业贸易活动的频繁 B.长期分裂局面的结束C.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18.(2023·重庆·中考真题)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历史探究学习中,围绕主题收集了一些史料,现摘录部分典型如下。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内容出处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史记》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均位于我国北方)流人相帅(率)过江沧。《晋书》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建康)贡使商旅,方舟万计。《宋书》A.政权建设与社会进步 B.技术发明与经济发展C.人口迁徙与区域开发 D.商业繁盛与文化交流19.(2023·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丢官降爵⋯⋯很多鲜卑王子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以上史实描述的是(

)A.西周分封制 B.秦国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20.(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历史上民族交融的形式多样,主要有:①民族迁徙;②政策促进;③文化互鉴;④生产交流。北魏孝文帝改革属于()A.① B.② C.③ D.④21.(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下图是一本中国简史类图书的目录(节选)。判断第三章的题目应该是(

)导言

中国的诞生第一章

先秦:中华文明的气质来源第二章

秦汉:中华帝国的框架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____________________……A.民族与思想大融合 B.帝国的盛放与凋残C.现代的“拂晓时辰” D.没能进入的“大航海时代”22.(2023·山东聊城·中考真题)“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考其渐积之基,其道德虽不及于三代,而其为功,何异王者之兴!”这段文字评述的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晋武帝 D.北魏孝文帝23.(2023·湖北恩施·中考真题)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这主要说明(

)A.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 B.各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加强C.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D.“胡”“汉”隔阂完全消除24.(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魏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这段记载,反映的是(

)A.汉文帝以德化民 B.汉武帝独尊儒术C.光武帝释放奴婢 D.孝文帝改用汉语25.(2023·江苏泰州·中考真题)《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主改革的措施是(

)A.说汉话 B.改汉姓 C.通婚姻 D.易汉服26.(2023·辽宁锦州·中考真题)我国古代某位政治家用文治移风易俗,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本国的实力。他是(

)A.南朝宋文帝 B.北魏太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南朝梁武帝27.(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某班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探寻“孝文帝迁都的缘由”。第2组同学按任务搜集了以下信息:3世纪初中国又进入一个寒冷期,《齐民要术》记载,这一时期华北地区桃树开花较之前晚10~20天;《晋书》记载的异常霜降的出现较以往更频繁,平城地区也屡受灾荒。据此判断,这一小组研究任务应是侧重追寻迁都的(

)A.政治因素 B.文化因素 C.军事因素 D.环境因素28.(2023·湖南株洲·中考真题)张明同学做的历史单元笔记中有“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关键词,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9.(2023·湖南长沙·中考真题)中国历史上迁都的因素有很多,如战争、改革、环境等。下列事件中,为了推进改革、学习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A.商朝盘庚迁殷 B.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C.明成祖迁都北京 D.国民政府迁都重庆30.(2023·贵州贵阳·中考真题)下图是史明明同学拟办历史手抄报的素材,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齐国管仲改革 B.秦国商鞅变法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北宋王安石变法31.(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豹炙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食肉习惯。在炙肉时,将整只动物放在火上烧烤,再分块分食。南北朝时,南北方社会上层的宴饮中,食用炙烤肉类现象普遍。南齐高帝曾赐给江淹鹅炙和美酒,奖励他草拟诏书有功。说明这一时期(

)A.北人大量迁往南方 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C.南北方饮食基本一致 D.民族之间相互交融32.(202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各民族间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君主专制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增强了北魏实力33.(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杂居相处,相互依存,相互吸收,共同创造出新的制度和文化,呈现出新的社会面貌,进而形成新的“中国”——隋唐国家。这说明,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

)A.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彻底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C.奠定了隋唐繁荣与发展的基础 D.加速了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34.(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学习笔记,归纳的学习主题是(

)·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35.(2023·湖北荆州·中考真题)朱绍侯在《中国古代史》中写道:“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以上材料说明(

)A.汉族在民族交融中占居主导 B.民族交融方式多样C.斗争是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 D.胡汉之别观念淡化36.(2023·湖北随州·中考真题)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活力的改革是(

)A.建立郡县制 B.实行“和亲” C.设置都护府 D.推行汉化措施37.(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活力”在后世体现为(

)A.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发展 B.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C.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38.(2023·甘肃天水·中考真题)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自称是黄帝后裔、匈奴自认为是夏朝后裔,他们主动学习中原文化和典章制度;汉族中也流行北方民族的短衣打扮。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交融加强 B.边疆地区文教发达C.民族政权并立 D.边境贸易活跃繁荣39.(2023·山东临沂·中考真题)“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这是宋朝抗金名臣李纲对4世纪末期一次以少胜多著名战役的描述。这次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郾城之战40.(2023·四川宜宾·中考真题)《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举行祭典依北土旧俗,由有司代祭;改革后,按华夏礼制,由皇帝亲祭。这一变化(

)A.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B.推动了北魏统一南北C.促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 D.提升了官员政治素养41.(2023·湖南怀化·中考真题)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是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施(

)A.改汉姓 B.穿汉服 C.通汉婚 D.用汉语42.(2023·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下图是北魏宣武帝为父亲孝文帝、母亲文昭皇太后祈福而雕刻的浮雕,图中孝文帝及其随从的衣冠器物均有明显的汉族风格。这一风格能够佐证当时(

)A.经济的发展 B.艺术的高超 C.民族的交融 D.军力的强盛43.(2023·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北魏贾思勰总结了北方农业生产的经验,强调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下列能反映这一思想的作品是(

)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44.(2023·西藏·中考真题)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这位科学家是(

)A.张衡 B.徐光启 C.宋应星 D.祖冲之45.(2023·山东青岛·中考真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民族交融和南北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46.(2023·四川甘孜·中考真题)王羲之书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独辟蹊径,以生动多变的线条表达自己的精神意境。下列对其代表作(如图)风格的概括最准确的是(

)A.飘逸自然 B.整齐划一 C.雄浑粗犷 D.大小一致47.(2023·吉林长春·中考真题)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艺术作品是(

)A.《兰亭集序》 B.《女史箴图》C.《洛神赋图》 D.《颜氏家庙碑》48.(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农业科技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49.(2023·广东·中考真题)天文学与数学是两个关系密切的学术领域。在上述两个领域都取得突出成就的是(

)A.张仲景 B.贾思勰 C.王羲之 D.祖冲之50.(2023·湖北武汉·中考真题)行书是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流畅,不像草书那样难认,也不像楷书那样端庄。观察下图,可知行书的特征之一是(

)“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A.字形方扁,严实厚重 B.简练明快,势巧形密C.纵意奔放,张扬跳跃 D.棱角分明,骨力遒劲51.(2023·湖南怀化·中考真题)“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以上内容出自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著作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它是(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水经注》52.(2023·重庆·中考真题)北魏统治者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魏碑书体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书体带有汉隶笔法,融温文尔雅与粗犷彪悍于一体,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如下图所示)这表明魏碑艺术(

)魏碑《张猛龙碑》(拓片)A.是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时代结晶 B.是书法开始成为专门艺术的标志C.被称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D.其书法名家的代表为锺繇和胡昭53.(2023·四川成都·中考真题)

文物是残留于地面、掩埋在地下或是水中的“蒙尘遗珠”,它往往会以独特的方式,诉说历史的真相,拨动我们的心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物会说话】材料一图1

刻有文字的甲骨图2

敦煌莫高窟的彩绘壁画和雕塑(1)观察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文物说的话是否正确。(请在正确项的括号内打“正确”,错误项的括号内打“错误”)A.“我”出生在商周时期。(

)B.“我”身上的文字叫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全部使用了象形造字方法。(

)C.“我”身上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2)观察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能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让文物说话】材料二利簋及铭文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武王伐纣的日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而武王伐纣纪年的突破口,便藏在利簋的铭文中。利簋铭文提到周军在“甲子”日“岁鼎”时取得关键胜利。“岁鼎”是指岁星(木星)运行至中天的天文景观。考古学家、天文学家、历史学家通力合作,根据利簋上“甲子”“岁鼎”等记录,结合《尚书·牧誓》《国语》《淮南子》的历史记载,通过计算机计算,将上述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范围聚焦到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武王伐纣的日期得以确定。——据徐成《当失落的西周史从青铜器上获得重生》(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让文物“开口说话”可以运用哪些技术手段,利簋“开口说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历史真相。【听懂文物说的话】材料三

广袤的中华大地承载着超过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文明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大多在岁月的海洋里失去了踪迹。考古学就是寻找这些残留于地面、掩埋在地下或是水中的“蒙尘遗珠”,勾勒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轨迹和脉络,让古老的文明重新散发夺目的光辉。——据王新春《那些震惊世人的“遗珠”》(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文物考古的历史价值。1.(2022·湖南永州·中考真题)诸葛亮说:“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下列最能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楚汉之争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2.(2022·湖北襄阳·中考真题)下面文本框的内容摘自《历史襄阳》。横线上应该填入的人物是钟灵毓秀名人辈出浪漫赋祖、悲秋骚人之宋玉龙腾白水、奠基东汉之刘秀千古名相、三分天下之____田园诗祖、文坛奇葩之孟浩然A.诸葛亮 B.徐庶 C.皮日休 D.米芾3.(2022·四川内江·中考真题)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这里的“大陆”当时最主要是指(

)A.魏 B.蜀 C.吴 D.晋4.(2022·浙江湖州·中考真题)《后汉书·孝献帝纪》中记载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一次战役:“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于乌林、赤壁。”该战役A.发生于公元2世纪初 B.导致前秦统治土崩瓦解C.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D.实现了长江以北地区统一5.(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长沙走马楼发掘的古井群中,出土了三国吴简14万余片。从其记载的户籍、书信等信息中发现,当时吏民姓名中使用“客”“思”(“客”外来者的意思,“思”思念的意思)两字作名字的比例很大。针对这种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这两个字好听、好记,寓意吉祥 B.湖南境内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C.受佛教影响,取名中具有禅意 D.中原人口迁居湖南,客籍成分增加6.(2022·湖南衡阳·中考真题)西方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把史料分为“有意”和“无意”两大类。前者的作者大都“有意”以自己的文字左右时人和后人的想法,后者指原属过去历史事物的一部分而遗留至今的、无意中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信息的那些史料。据此推知,下列属于无意史料的是(

)A.《汉书·王莽传》对王莽性格的描述 B.《三国志》中有关当时饮食的记载C.末代皇帝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 D.《红色中华》对苏维埃建设的报道7.(2022·广东·中考真题)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前秦政权形成“英儒毕集”局面。苻坚这一举措(

)A.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 B.体现“无为而治”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 D.有利于民族交融8.(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宋书》是记载南朝刘宋王朝历史的史书。书中有一段描述:“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ōng),盖东西之极盛也”。这体现了南北朝时的(

)A.政权对峙更迭 B.北方人民南迁 C.江南地区开发 D.民族发展活力9.(2022·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在两汉与隋唐两个大一统时期之间,有一个恰似处于两大历史高峰之间的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山谷”。这个“山谷”所指的时期是(

)A.夏商周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C.辽宋夏金元时期 D.明清时期10.(2022·山东青岛·中考真题)综合以下文献史料,得出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三国志·魏书·卫觊传》“(汉末)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三国志·吴书·全琮传》“是时(汉末)中州士人避乱而南。”A.三国时期吴国人口最多 B.东汉末年人口南迁C.三国时期魏国经济繁荣 D.东汉末年社会稳定11.(2022·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该诗是唐朝诗人韦庄对曾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古都的感慨。该古都是今天的(

)A.北京 B.西安 C.洛阳 D.南京12.(2022·北京·中考真题)下图文材料说明(

)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B.文学艺术繁荣发展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南方经济超过北方13.(2022·山东临沂·中考真题)王导是琅琊郡临沂县人,他曾上书说:“教化万民的根本在于正人伦,正人伦的关键措施在于兴办学校。学校兴办起来了,人们才得以明晓五教之礼,……成教化,定风俗,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司马睿览奏后,听从了王导的建议。该上书反映了(

)A.王导主张健全法制 B.东晋王朝重视发展教育C.东晋朝廷重文轻武 D.司马睿善于向平民纳谏14.(2022·河南·中考真题)317一589年,在这二百多年间,江南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发展到施用粪肥。这主要体现了江南地区A.生产技术的进步 B.环保意识的增强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自然条件的优越15.(2022·湖北宜昌·中考真题)《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A.民族的大交融 B.海外贸易日益繁盛C.社会相对安定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16.(2022·四川资阳·中考真题)中华成语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17.(2022·广东深圳·中考真题)有学者探究了中国古代部分王朝选择都城的主要原因人物都城定都的主要原因商王盘庚殷土地肥沃汉高祖刘邦长安易守难攻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洛阳▲明成祖朱棣北京威慑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将表格补充完整的一项是(

)A.发迹之地 B.军事需要 C.宗教信仰 D.推行改革18.(2022·辽宁阜新·中考真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措施(

)A.阻碍了文化交流 B.削弱了北魏实力C.加剧了民族隔阂 D.促进了民族交融19.(2022·山东济宁·中考真题)中国某朝代出现了如下社会现象,据此可以推断该朝代是(

)统治者尊崇儒学开龙门石窟改鲜卑姓为汉姓迁都城到洛阳A.曹魏 B.西晋 C.北魏 D.东晋20.(2022·贵州遵义·中考真题)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椅子、方凳引入内地,逐渐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这一变化体现了(

)A.政权分立的加剧 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C.民族交融的加强 D.劳动生产方式的改变21.(2022·山东济南·中考真题)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洛阳,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行汉化措施。如果用世纪年代的纪年方式表述,这一事件发生在(

)A.公元前5世纪初 B.公元前5世纪末 C.公元5世纪初 D.公元5世纪末22.(2022·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下列两幅图片再现了北魏人民的经济生活状况。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 C.科举取士 D.重文轻武23.(2022·甘肃金昌·中考真题)甘肃武威吐谷浑(鲜卑族的一支)墓葬群,既具有唐朝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葬的基本特征,同时兼具吐谷浑文化、吐蕃文化、北方草原文化的特点。这反映出(

)A.中原文化强大的影响力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C.吐谷浑独特的文明特征 D.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24.(2022·湖南益阳·中考真题)如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B.少数民族的汉化C.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D.民族交融的加强25.(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如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姓改用汉姓的情况,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意义是(

)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步六孤陆拔拔长孙贺兰贺达奚奚独孤刘A.实现了南北统一 B.促进了民族交融C.增强了军事力量 D.削弱了北魏实力26.(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等。这些措施(

)A.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促进了民族交融C.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D.加强了社会经济控制27.(2022·湖北荆州·中考真题)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除西晋短期统一外,其他朝代都处在分裂状态。但是,这一时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表现在()A.实现了民族大交融 B.完成经济重心南移C.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D.海外贸易高度发达28.(2022·四川广元·中考真题)广元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在开展合作探究时,制作了图示卡片。下列选项与该卡片内容最契合的是(

)A.商鞅变法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北魏孝文帝改革29.(2022·湖北黄冈·中考真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这表明(

)A.孝文帝改革使民族隔阂消解 B.当时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C.各民族之间的偏见完全消除 D.“胡”“汉”观念已经彻底淡薄30.(2022·江苏无锡·中考真题)书法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书法家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A.

B.

C.

D.

31.(2022·四川宜宾·中考真题)“入木三分”多比喻见解、议论、分析、刻画很深刻,原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与此成语原意有关的人物是(

)A.司马迁 B.王羲之 C.汤显祖 D.孔尚任32.(2022·宁夏银川·中考真题)甲骨文横直转折,小篆笔画均匀,汉隶破圆而方,再变而为草、楷、行,汉字的书写在“上下左右之位,方圆大小之形”的结构中,创造出多姿多彩的书法艺术。由此可见,汉字的演变特点是(

)A.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B.刚柔兼备苍劲厚重C.风格各异一脉相承 D.结构稳定方折俊丽33.(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题)如图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是(

)A.柳公权 B.王羲之 C.欧阳询 D.颜真卿34.(2022·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与交融日益加强,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显著进步。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是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消除了南北之间的差异C.奠定了隋唐统一的基础 D.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35.(2022·海南·中考真题)《齐民要术》一书综合整理了西周以来的农艺科学文献,记录了当时农艺的实践经验,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知,这部书A.图文并茂,艺术水平高 B.语言生动,可读性强C.家喻户晓,传播范围广 D.内容丰富,综合性强36.(2022·广西·中考真题)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这项成果所属领域是A.数学 B.历法 C.医学 D.文学37.(2022·湖南湘潭·中考真题)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A.汉字的传承发生异变 B.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38.(2022·福建·中考真题)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过了小满十月种,十日不种一场空”体现了先民(

)A.强调不误农时 B.主张种植水稻 C.关注农具革新 D.重视因地制宜39.(2022·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小宋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后,对七个主题单元知识进行了整理,以下是他的学习笔记:(1)请补全笔记一内容。(2)请从下列提供的学习内容中选取四个,参照笔记一完成笔记二。40.(2022·四川内江·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洛阳,进一步推行改革措施,规定以汉语代替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改革北魏政治制度,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其一系列举动推动了北魏发展,有效地缓解了民族隔阂,促进了文明进步和民族交融。——摘编自《孝文帝改革》材料二

雍正五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长期驻藏,会同西藏最高统治者监理西藏事务,诸如高级僧俗官员任免,财政收支稽核,地方军队指挥,涉外事务处理,司法、户口、差役等政务的督察。驻藏大臣设置确保了清廷在西藏的主权行使,有力维护了西藏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摘编自《清代驻藏大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哪一年?概括鲜卑族的社会习俗变化。其变化带来了什么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驻藏大臣设立于哪一年?概括驻藏大臣的职能。其设置有什么重大影响?

三年(2022-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对当时整个局势产生关键性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郾城大战【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对当时整个局势产生关键性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和所学知识可知,208年,曹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对峙,曹军大溃,曹操带着败兵北撤。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产生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排除A项;淝水之战是前秦和东晋之间的战争,排除C项;郾城大战是南宋岳飞率领“岳家军”与金军之间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2.(2024·湖北武汉·中考真题)下图是小历同学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绘制的思维导图。依此判断,他学习的是(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北方各族的内迁C.黄河流域的统一 D.中外文化的交流【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思维导图中描述的是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再加上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A项正确;北方各族内迁的地域是黄河流域,与江南地区无关,排除B项;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黄河流域,排除C项;题干描述的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不是文化内容,更不是中外文化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3.(2024·湖南·中考真题)西晋灭亡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截至南朝初阴,南渡人口已达九十五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这推动了(

)A.八王之乱的爆发 B.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西晋灭亡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截至南朝初阴,南渡人口已达九十五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结合所学可知,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C项正确;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灭亡之前,因果倒置,不符合“推动了”题意,排除A项;三国鼎立局面发生在西晋之前,因果倒置,不符合“推动了”题意,排除B项;北方人南迁一定程度上不会推动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反而人口的流失,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排除D项。故选C项。4.(2024·新疆·中考真题)某个朝代开国伊始,就形成了所谓“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这样的君臣共享天下的局面,也是其政治特征。这个朝代是()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时期,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C项正确;东汉典型的政治特征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西晋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但二世而亡,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汉化改革,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5.(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下列示意图揭示出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答案】B【解析】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幅图片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的情况,第二幅图片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北方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人口大迁移,使各民族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所以其阶段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项正确;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反映的是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是中国近代史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6.(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齐民要术》记载,随着北方人民的大量南徙,必然会把生产工具携带而来。适合南方的,可能有所推广:不适合的,则会不断改进。该著作所述现象(

)A.导致了东汉政权的衰亡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奠定了北魏统一的基础 D.推动了南北对峙的形成【答案】B【解析】据题干“《齐民要术》记载,随着北方人民的大量南徙,必然会把生产工具携带而来。适合南方的,可能有所推广:不适合的,则会不断改进。”和所学知识可知,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项正确;导致了东汉政权的衰亡的原因是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排除A项;奠定了北魏统一的基础与题意不符,题干未涉及有利于北魏统一的信息,反映的是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排除C项;题干信息中未涉及推动南北对峙的形成的信息,反映的是北人南迁带去先进劳动工具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7.(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A.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B.曲辕犁的推广C.《农政全书》推广先进技术 D.社会比较安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知,史料大意为天下没有战事,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因此材料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社会比较安定,D项正确;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A项;曲辕犁发明是在唐朝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8.(2024·天津·中考真题)下列成语典故出自于淝水之战的是(

)A.纸上谈兵 B.破釜沉舟 C.闻鸡起舞 D.草木皆兵【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D项正确;纸上谈兵出自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排除A项;破釜沉舟与巨鹿之战有关,排除B项;闻鸡起舞指的是东晋祖逖北伐,排除C项。故选D项。9.(2024·四川广元·中考真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反映了当时(

)A.政权的更替 B.江南的开发 C.科技的进步 D.民族的交融【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民族的交融,D项正确;政权的更替,是指政权更迭或者社会制度改换,与题干信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没有联系,排除A项;江南地区的开发使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与题干信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没有联系,排除B项;科技的进步是指利用科学技术成果,不断完善社会生产和服务领域的各个方面,以便具体解决各项社会经济任务,题干内容没有涉及科技,题干信息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10.(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此时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这反映魏晋时期北方地区(

)A.民族间经济交往密切 B.民族的大交融C.社会政局的动荡不安 D.生活丰富多彩【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此时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魏晋以来,各民族之间逐渐的民族隔阂趋于缓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我国北方出现各民族大交融的历史现象,B项正确;材料体现北方地区各族互相学习,体现的是民族交融,不仅仅是民族间经济交往,排除A项;材料体现北方的民族交融,没有涉及社会政局怎样,排除C项;材料表明北方出现各民族大交融的现象,不是表达北方生活丰富多彩,排除D项。故选B项。11.(2024·重庆·中考真题)在山西大同北魏贵族墓葬中出土的漆屏风,绘制有包括帝舜、周太姜、晋文公、汉成帝等人物故事,其画风与《女史箴图》有共通之处。这反映了(

)A.鲜卑族的农业生产水平 B.魏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C.魏晋南北朝政权的并立 D.汉文化对北魏社会的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在山西大同北魏贵族墓葬中出土的漆屏风,绘制有包括帝舜、周太姜、晋文公、汉成帝等人物故事,其画风与《女史箴图》有共通之处”可知,北魏贵族墓葬中出土的漆屏风的画风与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有共通之处,反映了汉族文化传播到了北魏,汉文化对北魏社会产生了影响,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鲜卑族的农业生产情况,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汉文化对北魏社会的影响,没有体现魏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汉文化对北魏社会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政权的并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2.(2024·河南·中考真题)曹魏建立后,百姓购买物品、计算物价皆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北魏孝文帝时,北方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北方(

)A.铸币金属匮乏 B.币制较为混乱 C.农业技术落后 D.商品经济衰退【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曹魏建立后,百姓购买物品、计算物价皆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北魏孝文帝时,北方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已,民间盛行以物易物,恰好说明国家分裂、战乱不已会阻碍商品经济发展,D项正确;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受阻,不能说明铸币金属匮乏,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以物换物,不能说明币制较为混乱,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商品经济,不是农业技术,排除C项。故选D项。13.(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下列改革中,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的是(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 D.戊戌变法【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于494年迁都洛阳,并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B项正确;商鞅变法主要是富国强兵,满足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排除A项;王安石变法主要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排除C项;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以挽救民族危亡,排除D项。故选B项。14.(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以下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果的是(

)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中国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A项正确;《农政全书》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编著的大型农业科学巨著,排除B项;《天工开物》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排除C项;《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著,排除D项。故选A项。15.(2024·广西·中考真题)锺繇的楷书刚柔兼备,王羲之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北魏的书法雄劲骏放、端庄古雅。这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A.风格多样 B.交流频繁 C.立意高远 D.题材广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锺繇的楷书刚柔兼备,王羲之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北魏的书法雄劲骏放、端庄古雅”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的作品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染力,体现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的风格多样,A项正确;材料只是在介绍不同的书法风格,没有体现出相互之间的交流情况,排除B项;材料主旨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的风格多样,没有涉及书法的立意是否高远,题材是否广泛,排除CD项。故选A项。16.(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某校书法社团学员在临摹《兰亭集序》书法字帖时,被其“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笔势所折服。《兰亭集序》的作者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欧阳询【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兰亭集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书法特点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本人被誉为“书圣”,A项正确;颜真卿、柳公权是唐朝著名书法家,并称“颜柳”,两人的书法被称为“颜筋柳骨”,排除BC项;欧阳询为唐朝书法家,代表作为楷书《九成宫醴泉铭》,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7.(2024·福建·中考真题)据表可知,《齐民要术》(

)时期农书内容主要来源东汉《四民月令》日常农事活动北魏《齐民要术》收集整理的百余种古书明朝《农政全书》大量引用《齐民要术》A.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B.强调因地制宜C.开创农书撰写的先河 D.注重工具革新【答案】A【解析】通过表格和结合所学可知,《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收集整理百余种古书而成,这里面就包括《四民月令》里面的相关内容,这说明《齐民要术》起到承上作用;明朝《农政全书》大量引用《齐民要术》的内容,其起到启下的作用,A项正确;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但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B项;东汉时期已经有农书了,《齐民要术》开创农书撰写的先河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齐民要术》的作用,并未说明工具革新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18.(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小麦进一步扩种,加之面粉发酵技术的成熟以及石转磨的普及,麦食地位不断提升,胡汉融合的丰富饮食文化进一步显现。下列文献中最早记录该时期麦类作物栽培和麦食生产加工的是(

)A.《兰亭集序》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的思想,B项正确;《兰亭集序》是书法作品,排除A项;《天工开物》《农政全书》都是明朝的著作,时间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19.(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北魏迁都洛阳后营建的龙门石窟,从其飞天身上飘扬的丝带、清瘦飘逸的风貌和超凡脱俗的神韵中,可窥探到中原汉文化的诸多影响。这一现象反映出(

)A.南北政权对峙B.江南经济开发 C.书法艺术成熟 D.北方民族交融【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北魏迁都洛阳后营建的龙门石窟,从其飞天身上飘扬的丝带、清瘦飘逸的风貌和超凡脱俗的神韵中,可窥探到中原汉文化的诸多影响”和所学知识可知,北魏石窟中飞天和佛像的服饰宽袍大袖、峨冠博带的汉族传统因素逐渐增加,体现出的是民族之间的相互交融,D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石窟中飞天形象的改变,不涉及南北政权对峙,排除A项;题干只描述了北魏的情况,没有涉及江南经济开发,排除B项;题干描述的是石窟中飞天的形象,不涉及书法艺术成熟,排除C项。故选D项。20.(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东晋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时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下列作品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兰亭序》B.《玄秘塔碑》C.《颜氏家庙碑》D.《九成宫醴泉铭》【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羲之的行书、楷书摆脱了以往带有隶、篆的痕迹,当时的人就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A项正确,《玄秘塔碑》是柳公权的作品,为楷书书法作品,排除B项;《颜氏家庙碑》是唐颜真卿的作品,排除C项;《九成宫醴泉碑铭》是唐欧阳询的作品,排除D项。故选A项。21.(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北魏时期,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不仅系统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中国北方的传统农学成就,还总结了内迁少数民族的医疗技术和畜牧业经验。这体现了当时(

)A.南北文化的交流 B.民族交融的趋势C.阶级矛盾的缓和 D.传统科技的转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不仅系统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中国北方的传统农学成就,还总结了内迁少数民族的医疗技术和畜牧业经验”可知,《齐民要术》不仅总结了北方传统农学成就,还总结了内迁少数民族的医疗技术和畜牧业经验,这体现了当时民族交融的趋势,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民族交融问题,并未涉及到南北文化交流问题,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不同阶级,无法得出阶级矛盾的缓和的结论,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民族交融,并未说明传统科技转型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22.(2024·甘肃·中考真题)甘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战略位置重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汉时期,政府充分利用山川险阻、地形地物,在河西地区筑塞障亭隧,成为西汉政府在西北防务的重要内容。《汉书》记载:“元狩二年,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遂空其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后汉书》有“边郡置农都尉,主屯田殖谷”的记载,通过这些措施巩固了汉政府在河西的统治。同时,汉政府陆续建立了郡、县等各级行政管理机构,遣官治理民政、部署防务。——摘编自《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材料二五凉时期(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政局相对稳定,为儒学在河西地区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一批儒学大家不为世俗所左右,勤于治学,著书立说,开馆收徒,使汉文化在河西地区得以传承和发展。西晋末年,京城官员张轨主动请求调往武威,就任凉州刺史,他采取了“重教化”与“拔贤才”的政策,使得河西走廊地区儒学昌盛,井井有条。——摘编自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政府治理河西走廊的措施。(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凉时期河西地区儒学昌盛的原因。【答案】(1)措施:修筑边塞;移民实边;实行屯田;设置郡县。(2)原因:政局相对稳定;儒学家的倡导;地方政府支持;民族交融的推动。【解析】(1)措施:根据材料一“西汉时期,政府充分利用山川险阻、地形地物,在河西地区筑塞障亭隧,成为西汉政府在西北防务的重要内容。”可知,西汉政府修筑边塞;根据材料二“元狩二年,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遂空其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可知,移民实边;根据材料一“边郡置农都尉,主屯田殖谷”可知,实行屯田;根据材料一“同时,汉政府陆续建立了郡、县等各级行政管理机构,遣官治理民政、部署防务。”可知,设置郡县。(2)原因:根据材料二“五凉时期(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政局相对稳定,为儒学在河西地区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可知,政局相对稳定;根据材料二“一批儒学大家不为世俗所左右,勤于治学,著书立说,开馆收徒,使汉文化在河西地区得以传承和发展。”可知,儒学家的倡导;根据材料二“西晋末年,京城官员张轨主动请求调往武威,就任凉州刺史,他采取了‘重教化’与‘拔贤才’的政策,使得河西走廊地区儒学昌盛,井井有条。”可知,地方政府支持。结合所学可知,五凉时期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有利于儒学的发展。1.(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_____的联系。()A.洛阳 B.成都 C.开封 D.台湾【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230年,吴国的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的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D项正确;洛阳、成都、开封都是大陆城市,与题干的“夷洲(台湾)”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2.(2023·山东东营·中考真题)下图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它是(

)A.西汉形势图 B.三国鼎立形势图 C.元朝形势图 D.明朝形势图【答案】B【解析】根据“魏、蜀、吴”和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三国鼎立形势图。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9年,孙权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B项正确;西汉、元朝、明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与“魏、蜀、吴”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3.(2023·新疆·中考真题)辛弃疾所作(南乡子》中有一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里“曹”的主要贡献是(

)A.完成了北方统一 B.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C.改善了民族关系 D.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答案】A【解析】由材料“‘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曹”指的是曹操。曹操通过官渡之战,歼灭袁绍主力,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赤壁之战后,曹操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A项正确;曹操只是扫平了关中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并没有结束州郡割据的局面,排除B项;改善了民族关系的是诸葛亮,排除C项;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是孙权,排除D项。故选A项。4.(2023·黑龙江·中考真题)《三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大军,为此后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孔明、周瑜都是孙权、刘备联军的代表人物,“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都是《三国演义》中关于赤壁之战的典故,B项正确;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曹操打败袁绍的重要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排除A项;淝水之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与东晋之间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排除C项;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排除D项。故选B项。5.(2023·天津·中考真题)学习历史需要了解和掌握历史纪年方法。赤壁之战发生的公元208年还可以表述为(

)A.公元2世纪初 B.公元2世纪末 C.公元3世纪初 D.公元3世纪末【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常来说,一个世纪是指100年,而世纪的计算方法是以公历纪年为基础。具体世纪换算公式为百位数上加1,如:公元208年换算成世纪就是公元3世纪初,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6.(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某学生绘制了如下政权更迭图,图中“?”处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元朝【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空格处应该填的朝代名称是西晋,B项正确;秦朝结束的是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排除A项;隋朝结束的是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排除C项;元朝灭南宋,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7.(2023·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下图是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文。该印文可以了解西晋的(

)A.农业发展 B.海外贸易 C.朝政腐败 D.民族关系【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颁发印章,说明内迁少数民族归属西晋,民族交融趋势加强,因此题干印文可以了解西晋的民族关系,D项正确;题干信息说明的是西晋当时民族关系,与农业发展,海外贸易,朝政腐败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8.(2023·北京·中考真题)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A.人口迁徙 B.孝文帝改革C.大运河的开通 D.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可知这一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材料“区域经济江南地区的开发”结合所学可知,西晋短暂统一这一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大量内迁,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带来的技术和劳动力等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也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A项正确;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时期,排除B项;大运河的开通是隋朝,排除C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9.(2023·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A.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孝文帝汉化改革B.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C.打击北方门阀势力,推动了历史发展D.消除了民族隔阂,巩固了大一统国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公元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历史上称之为“十六国”,十六国时期各国相互征战,经济遭到破坏,社会动荡,北方大量人口为躲避战乱进行南迁,促进了江南的开发,B项正确;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混战的局面,此后孝文帝进行改革,排除A项;唐末黄巢起义使传统的北方门阀士族遭到毁灭性打击,排除C项;消除了民族隔阂,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10.(2023·福建·中考真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英勇顽强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说明了(

)A.民族的交融 B.江南的开发 C.文治的出现 D.科技的进步【答案】A【解析】由材料“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英勇顽强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并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了民族的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民族交融没有涉及江南的开放,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文治,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民族的交融没有体现科举的进步,排除D项。故选A项。11.(2023·海南·中考真题)东晋初年,江南粮荒严重,但南北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用无比坚韧的力量战胜了自然,使江南农业发展迈进一大步,这表明江南农业发展得益于(

)A.自然环境优越 B.生产工具改进C.高产作物引进 D.农民辛勤劳动【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东晋初年,江南粮荒严重,但南北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用无比坚韧的力量战胜了自然,使江南农业发展迈进一大步”可知,题干材料重点强调了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南北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的辛勤劳动,D项正确;自然环境优越、生产工具改进是东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但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B项;东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高产作物引进,排除C项。故选D项。12.(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中国历史留给后人的典故非常多,下列典故与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纸上谈兵 B.朝秦暮楚 C.草木皆兵 D.三顾茅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图片“东晋”“淝水”等信息和所学可知,如图所示历史事件是淝水之战,形成的典故是草木皆兵,C项正确;纸上谈兵与战国时期赵括有关,排除A项;朝秦暮楚国时期,秦楚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