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逻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先秦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论辩之风盛行,许多大思想家如孔子、荀子、韩非等,都对逻辑问题有比较深入的讨论。先秦逻辑因此成为世界逻辑发展的三大源流之一。但是,随着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逻辑发展的链条被迫中断了,因而没有完整的历史,更未能进入世界逻辑发展的主流。从明末清初开始,西方逻辑逐渐传入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是逻辑学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即数理逻辑的创立和发展时期,我国却仍处于西方逻辑的传入和引进阶段。不过,在上世纪30至40年代,以金岳霖及其弟子为代表的一批人士对数理逻辑传入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后,随着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前苏联的多本逻辑教科书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并一度成为典范,其内容限于传统形式逻辑。上世纪50至60年代,西方逻辑进入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即把数理逻辑向各个领域应用和扩展,由此导致了后来被统称为“哲学逻辑”的一大批新逻辑分支的创立。但此时我国学术界正在开展逻辑问题大讨论,由于受当时苏联批判数理逻辑的影响,数理逻辑在中国的传入、教学和研究过程几乎中断,中国逻辑学又一次与世界逻辑学发展主流严重脱轨。粉碎“四人帮”之后,有识之士急切地提出“逻辑学现代化”和“逻辑教学现代化”的口号。从这时至90年代中期,逻辑学普及工作进入黄金时代,并重新开始了数理逻辑的启蒙与普及,以及现代逻辑的系统介绍和引进工作,并且还在其他众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发展。放眼当前世界,可以这样说,逻辑学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期,逻辑学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那么,21世纪的逻辑学将如何发展?我以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将是21世纪(至少是其早期)逻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并将由此决定21世纪逻辑学的另一幅面貌。由于人工智能要模拟人的智能,它的难点不在于人脑所进行的各种必然性推理,而是最能体现人的智能特征的能动性、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活动包括学习、抉择、尝试、修正、推理诸因素。于是,逻辑学将不得不比较全面地研究人的思维活动,并着重研究人的思维中最能体现其能动性特征的各种不确定性推理,由此发展出的逻辑理论也将具有更强的可应用性。(摘编自陈波《中国逻辑学的历史审视和前景展望》)材料二: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科学的和学科的。在科学研究方面,我们仍然需要向西方学习,遗憾的是国内一些学者似乎不愿意承认哥德尔以后西方逻辑的发展。一种观点是“逻辑学等于数理逻辑”,数理逻辑之外的都不是逻辑;另一种逻辑观似乎宽容一些,这种观点承认数理逻辑、模态逻辑、多值逻辑等是逻辑,此外的都不是逻辑。这样就把哲学逻辑、语言逻辑、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逻辑、认知逻辑等当代逻辑最新的发展领域统统排斥在逻辑学之外。在逻辑学的研究方面,我们不仅应该学习西方,而且应该争取经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中国学派,并争取在某些领域超越西方的学者,这是一个更高的目标。与此相适应,在学科建设方面,应该按照国际规范建立我国逻辑学的学科体制和教学体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主要的发达国家都将逻辑学作为一级学科,列于各学科之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部门遵循国际标准,已将逻辑学列为一级学科。但是,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的学科分类中,逻辑学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哲学”下面的二级学科。这样,在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数理逻辑,以及其后发展起来的语言逻辑、哲学逻辑,在我国的学科目录中,通通是“不知所终”,也就是“没有户口”。如果一门学科没有户口,什么研究生招生、重点学科评审、学科基地建设,通通没有你的份;在教学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出版、各类基金项目的申请中,没有户口的学科也是难上加难。对此,从事这方面科学研究的学者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放弃,要么甘受冷遇和白眼。如果说学者遭受的冷遇是不足道的,那么,科学遭受的冷遇就不是不足道的了,因为科学遭受损失对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一种真正的悲哀。面对这种困境,我国逻辑学学科建设当前急需解决的是学科归属问题。我国逻辑学学科建设急需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按照国际通行的学科体制组织逻辑学的教材建设。在建国初期直到新时期以前,我国高等院校的逻辑学课程设置是清一色的形式逻辑。另外,当时很多学者不具备直接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也不可能了解当时西方主要国家逻辑学研究的状况。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情况有了大大的改观。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自己培养出来的一批中青年学者不仅能够直接阅读外文资料,还可以通过出国留学、访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外学者讲学等多种形式,直接接触国外学术前沿,与国际知名学者进行直接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完善我国大学的逻辑教学和科研体系,并与世界先进国家同步,是完全可能的。我们提出逻辑学的教材建设要与学科建设同步进行;逻辑学的学科建设要与科学研究同步进行。如果做到这两个同步进行,并坚持以一流的科学研究引导学科建设,我们相信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在某些领域一定能够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摘编自蔡曙山《论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和学科建设》)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是导致中国逻辑学发展中断的直接原因,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才得以再次登上世界逻辑发展高峰。B.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受到苏联逻辑学只重传统形式逻辑而批判数理逻辑的影响,中国逻辑学又一次错失了接轨世界逻辑学发展主流的机会C.当代逻辑学的发展领域比较广泛,既包括传统的数理逻辑,也包括最新的模态逻辑、人工智能逻辑、认知逻辑等领域,西方在这些领域发展较早。D.中国逻辑学在学科体系中遭受冷遇,直接损害了中国逻辑学的学科建设,导致逻辑学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哲学”下面的二级学科。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逻辑学在中国发展的曲折历程,表明逻辑学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因素的影响。B.科学遭受损失是一种悲哀,在逻辑学的学科建设方面,我们急需解决学科归属问题。C.目前我国学者直接接触国外学术前沿,有利于完善逻辑教学和科研体系,但不能抛弃传统形式逻辑。D.中国逻辑学发展受到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制约,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就能很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21世纪逻辑学发展观点的一项是()A.AI文本生成工具“文心一言”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写作建议,自动生成各种文本内容。B.在线互动游戏中,一个单独的玩家在等待其他“真实”玩家时喝着咖啡欣赏窗外美景。C.围棋机器人为棋手提供“画面引导+语音激励+机械臂演示”三位一体的学、练棋体验。D.无人驾驶出租车根据乘客的需求,自动规划路线避开拥堵路段,让乘客以最短时间到达目的地。4.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中国逻辑学发展史上的几次机遇。5.面对逻辑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逻辑学界应如何应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D3.B4.①先秦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论辩之风盛行,先秦逻辑成为世界逻辑发展的三大源流之一。②从明末清初开始,西方逻辑逐渐传入中国。③上世纪30至40年代,数理逻辑传入中国。④粉碎“四人帮”之后至90年代中期,逻辑学普及工作进入黄金时代,众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发展。5.①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并重,全面研究人的思维活动,注重逻辑理论。②向西方学习,形成中国学派。③教材建设要与学科建设同步进行;学科建设要与科学研究同步进行。【解析】【导语】这两篇材料详细梳理了中国逻辑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与世界逻辑学的关系,揭示了历史、政治和文化对学科发展的深远影响。材料一关注逻辑学在历史上因各种原因与世界前沿的脱节,同时强调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对逻辑学未来发展的推动作用。材料二探讨了当前中国逻辑学面临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两大瓶颈,提出要与国际接轨并重视教材和体制建设,以提升中国逻辑学的国际地位。整体而言,文章对中国逻辑学的发展提出深刻反思和前瞻性建议。【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中国才得以再次登上世界逻辑发展高峰”错误,根据“从这时至90年代中期,逻辑学普及工作进入黄金时代,并重新开始了数理逻辑的启蒙与普及,以及现代逻辑的系统介绍和引进工作,并且还在其他众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发展”可知,中国逻辑学在90年代中期发展很快,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并没有“再次登上世界逻辑发展高峰”。C.“人工智能逻辑、认知逻辑”错,根据“这种观点承认数理逻辑、模态逻辑、多值逻辑等是逻辑,此外的都不是逻辑。这样就把哲学逻辑、语言逻辑、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逻辑、认知逻辑等当代逻辑最新的发展领域统统排斥在逻辑学之外”可知,人工智能逻辑和认知逻辑领域不包含在内。D.“导致”错误,前后并无因果关系。材料二“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的学科分类中,逻辑学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哲学’下面的二级学科”并没有指出原因。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D.“就能很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如果做到这两个同步进行,并坚持以一流的科学研究引导学科建设,我们相信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在某些领域一定能够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认为,21世纪逻辑学应注重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要体现人的智能特征的能动性、创造性思维,要全面地研究人的思维活动,并着重研究人的思维中最能体现其能动性特征的各种不确定性推理。B.“喝着咖啡欣赏窗外美景”不能体现人的智能特征的能动性、创造性思维。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①根据“先秦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论辩之风盛行,许多大思想家如孔子、荀子、韩非等,都对逻辑问题有比较深入的讨论。先秦逻辑因此成为世界逻辑发展的三大源流之一”可知,先秦时期,注重对逻辑问题的讨论,先秦逻辑走在世界逻辑前列。②根据“从明末清初开始,西方逻辑逐渐传入中国”可知,明末清初,西方逻辑涌入。③根据“在上世纪30至40年代,以金岳霖及其弟子为代表的一批人士对数理逻辑传入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可知,上世纪30至40年代,数理逻辑引入中国。④根据“粉碎“四人帮”之后,有识之士急切地提出“逻辑学现代化”和“逻辑教学现代化”的口号。从这时至90年代中期,逻辑学普及工作进入黄金时代,并重新开始了数理逻辑的启蒙与普及,以及现代逻辑的系统介绍和引进工作,并且还在其他众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发展”可知,粉碎“四人帮”之后至90年代中期,逻辑学普及工作进入黄金时代,发展迅猛。【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根据“逻辑学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那么,21世纪的逻辑学将如何发展?我以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将是21世纪(至少是其早期)逻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并将由此决定21世纪逻辑学的另一幅面貌”可知,中国逻辑学的发展应注重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②根据“在逻辑学的研究方面,我们不仅应该学习西方,而且应该争取经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中国学派,并争取在某些领域超越西方的学者,这是一个更高的目标”可知,中国要向西方学习先进经验,同时形成自己的学派;③根据“在学科建设方面,应该按照国际规范建立我国逻辑学的学科体制和教学体制”“我国逻辑学学科建设急需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按照国际通行的学科体制组织逻辑学的教材建设”以及“我们提出逻辑学的教材建设要与学科建设同步进行;逻辑学的学科建设要与科学研究同步进行”可知,我们要重视学科建设与教材建设,二者同步进行。(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飞毯【英】斯蒂文·米尔豪瑟在童年漫长的夏日里,有些游戏乍然惊现,一度光芒四射,忽又消失不见。夏天终有尽头,又年年相似,令我们对游戏失去耐心,转身寻找更新奇刺激的玩意儿。到了八月,蟋蟀的噪鸣响起,我们似孤注一掷般开始新的冒险,而长日依旧不变,因无聊和期盼而愈发烦闷。我第一次瞧见那毯子,是在两幢灰房子间狭小的草地里。一块毯子轻轻掠起,飞得有垃圾桶这么高,几个男孩也在一旁看着。几天之后,意料之中,我父亲下班回来,腋下夹着长长的包袱卷,上面包着棕色厚纸。毯子的颜色比我想的要暗些,不那么魔幻,上面染着栗色和绿色,边缘缝着粗重的绳穗。我按毯子的说明书小心练习。身体前倾,飞毯往前;用手拎起两端,飞毯上升。连续好几天我都满足于驾着它,从院子里发黄的秋千索间挤过,从晾衣绳挂着的被单下穿过。我喜欢看飞毯的影子掠过地面。母亲透过厨房窗户,紧张地看着我。有一次我的朋友乔伊飞到我家的院子,降落在鸡舍的沥青顶上,我随即大胆跟上去。我双手插兜站在那儿,阳光洒在脸上。越过后院的篱笆,我看见房屋和电话线沿着山路向上蔓延。远处草坪上的水柱喷射出淡淡的彩虹,孩子们骑着各自红色、绿色、蓝色的飞毯,驰骋在阳光灿烂的户外。一天下午,母亲身患哮喘,躺在阴暗的卧室里,呼吸沉重。我把飞毯摊开,坐在上面等着。要是我母亲不在厨房窗户里盯着我,我是不允许骑飞毯的。窗外蜜蜂飞起又降落,嗡嗡的声音令人气愤厌烦。我拎起飞毯的边缘,在屋里飘浮。从窗户望出去,草地上落着秋千架拉长的黑影,我有种被扯着的感觉。我一猫腰,想驾着飞毯从那儿挤出去。木窗框擦到我的背,把我卡住。我曾梦见自己挣扎着,想要从一个窄门里挤出去,试了一次又一次,骨头挤伤了,皮肤擦坏了。突然地,我自由了。我高高地越过篱笆,看到下方长满高杆草、豆荚苗和粉红蓟花的草地上铺满了阳光,一只可乐罐在阳光下闪着光亮。一排排房屋沿着山坡逐级而上,蓝天下红色的烟囱十分清晰。一切都那么温馨,安宁。我的眼皮重得快要垂下来了,但还是看见下方有个男孩正用手挡着额头看我。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已飞临危险的高空,害怕得把身子倾向一边,驾着飞毯向院子飞去。还有一晚,我被蟋蟀的噪鸣吵醒,往窗外望去,秋千架在月光下留下影子。我把毯子轻轻拖出来,不让它发出窸窣的摩擦声,随后抬起玻璃窗。月光下飞毯的影子在草地上波动。我越飞越高,驶入了带着梦境之蓝的暗沉夜空。远处,一条亮闪闪的溪流从下面穿过公路;星星点点的灯火组成了远处的街道。伴随着头发间吹过的风,我飞翔在月光如水的小镇上,满心欢喜,毫无畏惧。我看见另一个孩子也骑着飞毯在月下穿行。带着兴奋又疲倦的感觉,我慢慢地飞向我的窗户,钻进去,倒头就睡。第二天早晨,我耷着沉重的脑袋,缓慢地起了床。乔伊骑着飞毯在等我,但那天我不想骑毯。我曾听说,有个男孩就像一只气球,越飞越高,最后遁入目光不可企及的蓝色世界。听说那里的蓝一望无际,那里有冰封的山,雪盖的城,那里的鸟有着彩虹般的七彩尾羽。这个故事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让我感到体内有一种不明的欲望在膨胀。后来有一天,母亲要去集市买东西,让我待在家里。我久久望着天空,随后抬起窗户,稳稳升入蓝色的天空。空空荡荡的天,蓝得浓烈而丰腴,像湖水或者是雪。我读过一个故事,说一个男孩走进湖里,抵达一个湖底的小镇。现在我也好像一头扎进湖中。我想象自己站在院子里,正抬头看着自己的飞毯越升越高,越变越小,我感到自己消失在蓝色里。他消失在蓝色里。我还是我吗?我与大地的纽带断裂了。这蓝色世界没有冰山和白色的城,也没有奇异的鸟禽。我在这片晦涩的蓝色里往下望,蓝色的光晕向两边散去。我想念绿草底下的坚实,人行道,还有黑色的石头。我试图回想那个待在湖底的男孩最后是否回到岸上。也许是身边的蓝色接连进入我的体内,我沉溺其中,倦意袭来,闭上双眼。我仿佛置身梦境,拼命奔跑着,颤抖着,匍匐着,蓝色紧追不舍。睁开眼,我发现自己正向下俯冲,连忙紧紧抓住飞毯。我认出我家的院子,我的鸡舍,我的秋千架。我再度感到了地面的重量,仿佛突如其来的欣喜。到了睡觉时间,我发烧了,身子没有一丝力气。我母亲连续三天温柔地把手放在我的额头上,用悲伤的眼神深情凝望着我。一个下雪的午后,我追赶着一只乒乓球,来到了光影斑驳的地下室的阶梯底下。长长的蛛网结在黑暗的角落,那捆旧毯子就躺在箱子和水桶之间的地板上。“我可找到它了!”我喊着,拿起白色的乒乓球,又猫着腰出去。天空斜着飘起了雪,雪轻轻地落下,在窗外的草地上渐渐成堆。(林晓筱译,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在讲述“我”骑毯飞行的故事时,也不时穿插其他孩子的飞行,不仅记录“我”的个人回忆,也记录“我们”共同的童年记忆。B.水柱喷射出的彩虹,闪光的可乐瓶,亮闪闪的溪流,星星点点的灯火……逼真生动而富于变化的光影细节,充分表现飞行的乐趣。C.天空“蓝得浓烈而丰腴”,与前面“听说那里的蓝一望无际”呼应;当渴望见到的变成了亲眼所见,“我”感到无比喜悦与满足。D.“母亲”的存在是“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与“我”的飞行有着微妙的关联。我发烧时,母亲的做法体现了对我的关爱。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细节耐人寻味,如蜜蜂“嗡嗡的声音”、“蟋蟀的噪鸣”,借不宁静的环境,暗示童年的生活有着让人压抑不安的氛围。B.小说善用色彩暗示情感,如以“栗色和绿色”写出见到毯子时的小失望;以“红色、绿色、蓝色”表现站在高处远眺的愉悦。C.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的“秋千”,既是“我”飞行时的一个参照物,又是推动“我”去飞行的因素之一,包含着丰富的意味。D.小说语言追求恰切性,如将“毯子”切换为“飞毯”,最后又将“飞毯”切换为“毯子”,名称的变化贴合“我”心境的变化。8.跟随乔伊飞到高处之后,“我”一次又一次突破外在或自身的局限,进行新冒险,请结合文本梳理概括。9.最后一段描写的场景和前面夏日飞行的场景相比,带来的阅读感受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深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C7.A8.①“我”逃离母亲的监管,从窗口飞出去,第一次独立飞行。②“我”克服了飞临高空的恐惧,在月夜里驶向暗沉的夜空。③“我”突破了日常飞行的界限,飞向曾经向往的蓝色世界。9.①前面描写的是夏日的美丽景色,气氛热烈而欢快,最后一段描写冬天的雪景,环境寒冷而寂静的。②前面写天空飞行所见,让人觉得天地辽阔,自由自在;后者写地下室所见,空间狭小、光线阴暗,让人感到局促、压抑。③暗示冒险终会结束,梦境终会醒来,表达作者对人生最终无法逃避现实束缚的感慨(或:表达作者对童年美好记忆一去不返的怅惘。)【解析】【导语】这篇小说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描绘出自由飞行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飞毯作为主要意象,象征着童年时代的无拘无束与无尽想象。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小说呈现了孩子对外界的好奇、对母亲的依赖,以及冒险的冲动。故事由明亮的夏日到斑驳的地下室转换,暗示了成长中幻想的褪去与现实的介入,表达了对童年短暂而美好的追忆。母亲的关怀则为这份记忆增添了一层温暖。【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感到无比喜悦与满足”错误。后面“像湖水或者是雪”,暗含探索某种未知元素的紧张心理,后面“男孩走进湖里”的故事,再次强化这种冒险意味;后文“这蓝色世界没有冰山和白色的城”进一步点明内心的失望,这种未知的蓝色原来一无所有。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借不宁静的环境,暗示童年的生活有着让人压抑不安的氛围”错误。“蟋蟀的噪鸣”、蜜蜂“嗡嗡的声音”主要表现少年内心骚动不安、渴望冒险的心理;另外,虽然少年有时因渴望冒险而会觉得生活“愈发烦闷”,但说童年生活中有着“让人压抑不安的氛围”,则夸大其词。故选A【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①由“母亲身患哮喘,躺在阴暗的卧室里,呼吸沉重”“要是我母亲不在厨房窗户里盯着我,我是不允许骑飞毯的”“我把飞毯摊开,坐在上面等着”“我一猫腰,想驾着飞毯从那儿挤出去”“突然地,我自由了”等内容,可概括:母亲因为生病,无法“监管我”,“我”于是趁机逃离母亲的监管,从窗口飞出去,第一次独立飞行。②由“还有一晚,我被蟋蟀的噪鸣吵醒……我把毯子轻轻拖出来,不让它发出窸窣的摩擦声,随后抬起玻璃窗”“我越飞越高,驶入了带着梦境之蓝的暗沉夜空”“我飞翔在月光如水的小镇上,满心欢喜,毫无畏惧”等内容,可概括:“我”克服了飞临高空的恐惧,在月夜里驶向暗沉的夜空。③由“越变越小,我感到自己消失在蓝色里”“我与大地的纽带断裂了。这蓝色世界没有冰山和白色的城,也没有奇异的鸟禽。我在这片晦涩的蓝色里往下望,蓝色的光晕向两边散去”“我仿佛置身梦境,拼命奔跑着,颤抖着,匍匐着,蓝色紧追不舍”等内容,可概括:“我”突破了日常飞行的界限,飞向曾经向往的蓝色世界。【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和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①由“看到下方长满高杆草、豆荚苗和粉红蓟花的草地上铺满了阳光,一只可乐罐在阳光下闪着光亮。一排排房屋沿着山坡逐级而上,蓝天下红色的烟囱十分清晰。一切都那么温馨,安宁”等内容,可知:前面描写的是夏日的美丽景色,气氛热烈而欢快;由“一个下雪的午后”“天空斜着飘起了雪,雪轻轻地落下,在窗外的草地上渐渐成堆”等内容,可知:最后一段描写冬天的雪景,环境寒冷而寂静的。②由“月光下飞毯的影子在草地上波动。我越飞越高,驶入了带着梦境之蓝的暗沉夜空”“一条亮闪闪的溪流从下面穿过公路;星星点点的灯火组成了远处的街道”等内容,可知:前面写天空飞行所见,让人觉得天地辽阔,自由自在;由“来到了光影斑驳的地下室的阶梯底下”“长长的蛛网结在黑暗的角落,那捆旧毯子就躺在箱子和水桶之间的地板上”等内容,可知:最后一段写地下室所见,空间狭小、光线阴暗,让人感到局促、压抑。③前文写夏日的飞行的场景,由“我曾梦见自己挣扎着,想要从一个窄门里挤出去,试了一次又一次,骨头挤伤了,皮肤擦坏了”“带着兴奋又疲倦的感觉,我慢慢地飞向我的窗户,钻进去,倒头就睡”等内容,可知充满着冒险,仿佛梦境一般;最后一段的飞行,是在“光影斑驳的地下室的阶梯底下”,在“我喊着,拿起白色的乒乓球,又猫着腰出去”时,发现外面“天空斜着飘起了雪,雪轻轻地落下,在窗外的草地上渐渐成堆”,前后对比,暗示着冒险终会结束,而梦境也最终会醒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曰:“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对曰:“群臣愿奉冯也。”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岂曰能贤?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务乎?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使公子冯出居于郑。八月庚辰,宋穆公卒。殇公即位。君子曰:“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飨之,命以义夫。《商颂》曰:‘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其是之谓乎!”(选自《左传•隐公三年》,有删改)材料二:盖闻梁王西入朝,谒窦太后,燕见,与景帝俱侍坐于太后前,语言私说。太后谓帝曰:“吾闻殷道亲亲,周道尊尊,其义一也。安车大驾,用梁孝王为寄。”景帝跪席举身曰:“诺。”罢酒出,帝召袁盎诸大臣通经术者曰:“太后言如是,何谓也?”皆对曰:“太后意欲立梁王为帝太子。”帝问其状,袁盎等曰:“殷道亲亲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帝曰:“于公何如?”皆对曰:“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宋宣公死,不立子而与弟。弟受国死,复反之与兄之子。弟之子争之,以为我当代父后,即刺杀兄子。以故国乱,祸不绝。故《春秋》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臣请见太后白之。”袁盎等入见太后:“太后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终,欲谁立?”太后曰:“吾复立帝子。”袁盎等以宋宣公不立正,生祸,祸乱后五世不绝,小不忍害大义状报太后。太后乃解说,即使梁王归就国。而梁王闻其义出于袁盎诸大臣所,怨望,使人来杀袁盎。(选自《史记•梁孝王世家》,有删改)材料三:太史公曰:《春秋》讥宋之乱自宣公废太子而立弟,国以不宁者十世。襄公①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褒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选自《史记•宋微子世家》,有删改)〖备注〗①襄公,即宋襄公,春秋五霸之一,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因坚持“仁义”而战败,被众人唾弃。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若以大夫A之灵B得保首领C以没D先君E若向F与夷G其将何H辞以对?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属,同“嘱”,与《鸿门宴》“若属皆且为所虏”中的“属”意思不同B.其,表祈使语气,与《论语》“请问其目”中的“其”意思不同。C.西,向西,与《木兰诗》“坐我西阁床”的“西”用法不同。D.美,赞美,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中的“美”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穆公生病时召见孔父,打算将王位传给殇公,认为如果不让位那就是丢掉道德,还让自己的儿子到郑国去住。B.太后在宴会上让景帝把皇位传给梁王,景帝当即答应了,后来在袁盎等大臣的劝说下派人刺杀梁王。C.袁盎等大臣耐心引导规劝太后,使太后明白传位给梁王的危害。太后最后放弃自己的想法,并让梁王回到自己的封地。D.《春秋》讥讽宋国的动乱是从宋宣公废掉太子让自己的弟弟即位开始的。世人对宋襄公泓水之战褒贬不一。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罢酒出,帝召袁盎诸大臣通经术者曰:“太后言如是,何谓也?(2)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14.材料一中认为宋宣公传位给弟弟穆公是合乎道义的,为什么《春秋》却要讥讽宋宣公呢?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原因。【答案】10.BDG11.D12.B13.(1)宴罢出宫,景帝召集袁盎等精通经术的大臣说:“太后说了这样的话,是什么意思?”(2)宋襄公在泓水被打败后,有的君子仍然认为他值得赞扬,(这是因为君子)感叹当时中原地区的国家缺少礼义。14.君子遵循正道,如果打破既有规定,就会产生怨恨和不满,不克制小的事情便贻害大义,进而引发社会混乱。宋宣公传位给弟弟,其弟后来又传位给宣公的儿子,这并不符合当时的制度,导致穆公的儿子心中怨恨,最终杀了宣公的儿子,使国家大乱且延续了几代。【解析】【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对三个不同历史时期事件的记述,探讨了关于权力传递和合继位的道德和政治伦理问题。材料一中宋穆公自愿退位的行为表现了一种以德治国的理想政治;材料二中汉景帝的故事则反映了在皇权传承中亲情与权力的复杂斗争;材料三从历史角度评价宋襄公,讨论功过褒贬。三则材料共同呈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传位道德、权力合法性及其影响的深刻思考。【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托大夫的福,我能得以保全脑袋不被砍下,先君如果问起与夷,将用什么话回答呢?“大夫之灵”作“以”的宾语,语意完整,其后停顿,故在B处断开;“得保首领以没”中“以”表修饰,“得保首领”作“没”的状语,“没”为省略主语的谓语句,语意完整,其后D处应断开;“先君”是主语,“与夷”作“问”的宾语,“主谓宾结构齐全,其后停顿,故在G处断开。故选BDG。【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同“嘱”,嘱托/这些人,这类人。句意:召见大司马孔父而把殇公嘱托给他。/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B.正确。表祈使语气/代词,它的。句意:您不要废弃先君的功业。/请问它的条目。C.正确。名词作状语,向西/西方,西边。句意:听说梁王向西入京师朝见。/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D.错误。意思不同。赞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句意:他的大夫正考父为了称赞他。/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太后在宴会上让景帝在驾崩后把皇位传给梁王,景帝当即答应了”错误。“安车大驾,用梁孝王为寄”是指太后在宴会上是暗示景帝在自己去世后把皇位传给梁王,景帝也并非答应传位给梁王,只是答应了照顾梁王。故选B。【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罢”,结束;“大臣通经术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通经术大臣者”;“是”,这样;“何谓也”,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谓何也”。(2)“败于泓”,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泓败”;“多”,赞扬;“阙”,同“缺”,缺少。【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二“殷道亲亲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宋宣公死,不立子而与弟。弟受国死,复反之与兄之子。弟之子争之,以为我当代父后,即刺杀兄子。以故国乱,祸不绝。故《春秋》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可知,君子遵循正道,如果打破既有规定,就会产生怨恨和不满,不克制小的事情便贻害大义,进而引发社会混乱。宋宣公传位给弟弟,其弟后来又传位给宣公的儿子,这并不符合当时的制度,导致穆公的儿子心中怨恨,最终杀了宣公的儿子,使国家大乱且延续了几代。参考译文:材料一:宋穆公生病了,召见大司马孔父而把殇公嘱托给他,说:“先君抛弃了他的儿子与夷而立我为国君,我不敢忘记。如果托大夫的福,我能得以保全脑袋不被砍下,先君如果问起与夷,将用什么话回答呢?请您侍奉与夷来主持国家事务,我虽然死去,也不后悔什么了。”孔父回答说:“群臣愿意侍奉您的儿子冯啊。”穆公说:“不行。先君认为我有德行,才让我主持国家事务,如果丢掉道德而不让位,这就是废弃了先君的提拔,哪里还能说有什么德行?发扬光大先君的美德,难道能不急于办理吗?您不要废弃先君的功业。”于是命令公子冯到郑国去住。八月初五,宋穆公死。殇公即位。君子说:“宋宣公可以说是能了解人了。立了兄弟穆公,他的儿子却仍然享受了君位,这是他的遗命出于道义。《诗经•商颂》说:‘殷王传授天命都合于道义,所以承受了各种福禄。’就是从这方面说的吧!”(选自《左传•隐公三年》,有删改)材料二:听说梁王向西入京师朝见,拜见窦太后,家人相见,和景帝都陪坐在太后面前,一起说着贴心话。太后对景帝说:“我听说殷商的制度是亲近其兄弟,周朝的制度是尊其祖先,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我去世之后,就把梁孝王托付给你。”景帝跪在座席上抬起身子说:“是。”宴罢出宫,景帝召集袁盎等精通经术的大臣说:“太后说了这样的话,是什么意思?”袁盎等人一齐回答说:“太后的意思要立梁王为皇帝的太子。”景帝问其中的道理,袁盎等人说:“殷商的制度是亲近其兄弟,所以传位于其弟。周朝的制度是尊其祖先,所以传位于其子。”景帝说:“你们的看法如何?”大家一齐回答说:“现在汉朝的制度是效法周朝,(按)周朝的制度不能立兄弟,应当立儿子,所以《春秋》以此指责宋宣公。宋宣公死后,不立儿子而传位给弟弟。弟弟继位为国君死后,又把君位返回来传给他的哥哥的儿子。弟弟的儿子争夺君位,认为自己应当接替父亲身后之位,于是杀了宣公的儿子。因此国家大乱,祸患不断。所以《春秋》说:‘君子遵循正道,宋国的祸乱是宣公造成的。’臣等请求谒见太后说明这个道理。”袁盎等人入宫谒见太后说:“太后说要立梁王,那么,梁王死后要立谁?”太后说:“我再立皇帝的儿子。”袁盎等人就把宋宣公不立应当继位的嫡子而发生祸乱,祸乱延续了五代而不断绝,不克制小的事情便会贻害大义的情况告诉太后。太后听了,这才理解其中的道理,因而也就高兴了,随即让梁王返回封国。梁王听说这种意见出自袁盎等大臣,就怨恨起他们来,于是派人来杀袁盎。(选自《史记•梁孝王世家》,有删改)材料三:太史公说:《春秋》讥讽宋国的动乱是从宋宣公废掉太子让自己的弟弟即位开始的,国家不安定达十代之多。襄公在位时,修行仁义,一心想当盟主。他的大夫正考父为了称赞他,于是追述契、汤、高宗时代殷朝兴盛的原因,写了《商颂》。宋襄公在泓水被打败后,有的君子仍然认为他值得赞扬,(这是因为君子)感叹当时中原地区的国家缺少礼义。所以表彰他,因为宋襄公具有礼让精神。(选自《史记•宋微子世家》,有删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北山作[南宋]刘克庄骨法枯闲甚,惟堪作隐君。山行忘路脉,野坐认天文。字瘦偏题石,诗寒半说云。近来仍喜聩,闲事不曾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枯”字形象描绘了诗人身体的消瘦,“闲”字流露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超然。B.颔联运用正面描写,刻画了喜欢到野外去观察星辰却时常找不到回家的路的诗人形象。C.颈联概写了诗人瘦削的字体和清寒风格的诗句,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坚韧与境界的高远。D.整首诗以北山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抒发真挚的情感。16.刘克庄认为自己“惟堪作隐君”,请结合诗句对此加以分析。【答案】15.B16.(1)颔联写诗人野外行走的专注和静坐观察天空星辰,他与自然融为一体,忘却尘世纷扰。(2)颈联叙写诗人喜欢在山野间刻字和写诗,醉心于清静的自然中进行创作和思考。(3)尾联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琐事的冷漠和超然的态度,这是隐者自有的内心世界。【解析】【导语】刘克庄的《北山作》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展现了隐居生活的闲适与清雅。诗人通过自嘲的笔触,描绘自己的形象“骨法枯闲”,体现出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态度。诗中用荒山野坐、认天观文的描写,流露出诗人摆脱尘世喧嚣的渴望。瘦字寒诗则表达内心的孤高与诗意的清寒。整体而言,该诗通过极简的笔触,表现诗人心灵的自由和宁静。【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刻画了喜欢到野外去观察星辰却时常找不到回家的路的诗人形象”说法错误。此句是说诗人在大自然中漫步时,不再关注尘世间复杂的人际关系,只是在野外静坐,观赏天上的云彩和星辰,以此来塑造超脱红尘、寄情山水的高洁形象。故选B。【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准确理解“惟堪作隐君”的含义,此句体现诗人隐居山林的心境和态度,然后结合其他诗句内容,具体分析为何诗人适合隐居。(1)“山行忘路脉,野坐认天文”,此句内容是说诗人在大自然中漫步时,不再关注尘世间复杂的人际关系,只是在野外静坐,观赏天上的云彩和星辰。这是诗人与大自然相处的场景,在诗人的笔下,他与自然融为一体,忘却尘世纷扰,这种生活状态是诗人喜爱的状态,也是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原因。(2)“字瘦偏题石,诗寒半说云”,此句内容是说诗人字迹纤瘦,书法作品质朴简约,如同题写在坚硬的石头上。其诗歌也显得清冷孤寂,只是随意地说着关于云朵的一些感慨。诗人所爱之事,是在这山野间刻字和写诗,创作和思考,这是隐逸生活带给诗人的独有的乐趣。(3)“近来仍喜聩,闲事不曾闻”,此句内容是说诗人近来依旧喜欢这种超然世外的生活,对于尘世间的繁杂琐事已经听之不闻,这种冷漠和超然的态度,正是隐者自有的内心世界,由此也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热爱与享受。(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在《论语》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写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3)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极写人生短暂,真是妙笔生花。【答案】(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2)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熬夜渐渐成为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后,吃夜宵也成为不少人夜晚的必备活动。无论是夏天的小龙虾,还是冬天的火锅,都深得大众的青睐。人们既可以在夜晚品尝美食,又可以开展社交,夜宵正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第四餐。然而,在众人大快朵颐的背后,(甲)。①人们在吃夜宵时,②一般会摄入大量的肉、蛋、奶以及高蛋白食品,③营养无法消耗,④加强肠胃负担,⑤易给肠胃造成伤害。长期夜间饱食,还会反复刺激胰岛,使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血脂的异常。很多人吃完夜宵后,(乙),食物中的热量储存在体内不能及时消耗,长此以往,很容易长胖,还可能使脂肪沉积到动脉血管壁上,无形当中提高了患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应(丙)。18.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18.②修改为:一般会摄入大量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④修改为:增加肠胃负担。19.甲:却隐藏着危害健康的诸多因素乙:就直接休息了(或:不再运动)丙:从健康吃夜宵、少吃夜宵做起【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肉、蛋、奶以及高蛋白食品”并列不当,“高蛋白食品”与“肉、蛋、奶”是包含关系,应将“以及”修改为“等”。④“加强……负担”搭配不当,应修改为“增加……负担”。【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由“然而”可知该内容与前文是转折关系,再结合第二段的内容可知,此处是强调吃夜宵对健康的危害,据此可写“却隐藏着危害健康的诸多因素”;第二空,此处说的是人们吃完夜宵后的做法,由“食物中的热量储存在体内不能及时消耗”可知,很多人在吃完夜宵后不会再运用,会直接休息,据此可写“就直接休息了(或:不再运动)”;第三空,此处是总结句,整个文段的主要内容是在分析吃夜宵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所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应与少吃夜宵有关,据此可写“从健康吃夜宵、少吃夜宵做起”。(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北方过年,一般窗花贴好,窗户糊好,离除夕就更近了。奶奶家窗户上面的窗花皆是奶奶亲手所为。别人家窗户上面的窗花也多为奶奶的杰作,奔跑的小鹿,卖菜的大嫂,温顺的绵羊,喜悦的小鸟皆栩栩如生。临近除夕,奶奶的家早已被围得①。许多刚过门的小媳妇迷上了奶奶的剪纸,早早来到奶奶家,主动张口索要,奶奶总是②、笑呵呵地大方相送。她戴着花镜盘腿而坐,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轻盈地旋转、舞蹈。剪着剪着,奶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嘴角笑起两朵花儿。左旋右转之间,她剪出肌腱有力的农夫扬鞭躯健牛耕田,剪出忙于秋收的老者赶着满载的马车走在回家的路上……植根于民间深深打动着一代又一代乡民并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心灵寄托的剪纸成为乡土生活的一部分。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2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0.①水泄不通②有求必应21.①写剪刀“舞蹈”,用拟人的修辞表现奶奶剪窗花的手法灵活;②“嘴角笑起两朵花儿”使用比喻的修辞,表现奶奶对年轻时劳动岁月的眷恋。22.①剪纸植根于民间,②深深打动着一代又一代乡民,③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心灵寄托,④成为乡土生活的一部分。【解析】【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是指临近除夕,奶奶的家早已被围得连水也流不出去,应用“水泄不通”。水泄不通:像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②语境是指奶奶总是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应用“有求必应”。有求必应: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能力。①“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轻盈地旋转、舞蹈”,写剪刀“舞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剪刀”人的情态动作,表现奶奶剪窗花的手法灵活;②“嘴角笑起两朵花儿”使用比喻的修辞,把“奶奶的笑容”比喻成“两朵花儿”,“奶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表现奶奶对年轻时劳动岁月的眷恋。【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长句变短句,先抽出句子主干“剪纸成为乡土生活的一部分”,再把修饰成分“植根于民间深深打动着一代又一代乡民并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心灵寄托”变成三个短句“植根于民间”“深深打动着一代又一代乡民”“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心灵寄托”,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句子,得出答案:①剪纸植根于民间,②深深打动着一代又一代乡民,③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心灵寄托,④成为乡土生活的一部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们必须习惯,站在人生的交叉路口,却没有红绿灯的事实。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以常见的生活现象为喻,引发我们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交叉路口往往会给我们许多选择,可以直行,也可以停止,可以左转,也可以调头。而路口的红绿灯,往往就指引我们做出直行或左转等的选择。而在材料这个比喻中,人生的交叉路口象征着我们在生活旅程中遇到的选择点,而红绿灯的缺失则意味着在这些关键时刻,往往没有明确的指引或规则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选择。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材料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很多时候没有明确的指引,我们要自己做出选择和判断,承担后果和责任。而材料中所说的“我们必须习惯”,则意味着我们应该以坦然的态度去接受这一现实,或者说,更应该积极、乐观地去应对。由此,写作时,可以从认识论和行动论两方面去分别展开,逐层深入递进,表达观点。首先,行文中应解释清楚材料这句话的意思,说明人生路茫茫,我们会遇到许多选择,这些选择有时甚至会决定你人生的方向与未来生活的命运。但我们不能指望会有红绿灯来指引我们的前进方向。相反,我们需要学会依靠自己的判断和选择。然后,再进一步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判断、做选择。比如从心态上来说,我们要勇敢地面对选择,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从方法上来说,我们不能一直等待别人给我们机会,我们要主动去争取。立意:1.主动出击,破解迷局2.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自主判断何时前进、何时停下。3.迎接未知,坚定向前。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逻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先秦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论辩之风盛行,许多大思想家如孔子、荀子、韩非等,都对逻辑问题有比较深入的讨论。先秦逻辑因此成为世界逻辑发展的三大源流之一。但是,随着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逻辑发展的链条被迫中断了,因而没有完整的历史,更未能进入世界逻辑发展的主流。从明末清初开始,西方逻辑逐渐传入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是逻辑学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即数理逻辑的创立和发展时期,我国却仍处于西方逻辑的传入和引进阶段。不过,在上世纪30至40年代,以金岳霖及其弟子为代表的一批人士对数理逻辑传入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后,随着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前苏联的多本逻辑教科书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并一度成为典范,其内容限于传统形式逻辑。上世纪50至60年代,西方逻辑进入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即把数理逻辑向各个领域应用和扩展,由此导致了后来被统称为“哲学逻辑”的一大批新逻辑分支的创立。但此时我国学术界正在开展逻辑问题大讨论,由于受当时苏联批判数理逻辑的影响,数理逻辑在中国的传入、教学和研究过程几乎中断,中国逻辑学又一次与世界逻辑学发展主流严重脱轨。粉碎“四人帮”之后,有识之士急切地提出“逻辑学现代化”和“逻辑教学现代化”的口号。从这时至90年代中期,逻辑学普及工作进入黄金时代,并重新开始了数理逻辑的启蒙与普及,以及现代逻辑的系统介绍和引进工作,并且还在其他众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发展。放眼当前世界,可以这样说,逻辑学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期,逻辑学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那么,21世纪的逻辑学将如何发展?我以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将是21世纪(至少是其早期)逻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并将由此决定21世纪逻辑学的另一幅面貌。由于人工智能要模拟人的智能,它的难点不在于人脑所进行的各种必然性推理,而是最能体现人的智能特征的能动性、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活动包括学习、抉择、尝试、修正、推理诸因素。于是,逻辑学将不得不比较全面地研究人的思维活动,并着重研究人的思维中最能体现其能动性特征的各种不确定性推理,由此发展出的逻辑理论也将具有更强的可应用性。(摘编自陈波《中国逻辑学的历史审视和前景展望》)材料二: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科学的和学科的。在科学研究方面,我们仍然需要向西方学习,遗憾的是国内一些学者似乎不愿意承认哥德尔以后西方逻辑的发展。一种观点是“逻辑学等于数理逻辑”,数理逻辑之外的都不是逻辑;另一种逻辑观似乎宽容一些,这种观点承认数理逻辑、模态逻辑、多值逻辑等是逻辑,此外的都不是逻辑。这样就把哲学逻辑、语言逻辑、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逻辑、认知逻辑等当代逻辑最新的发展领域统统排斥在逻辑学之外。在逻辑学的研究方面,我们不仅应该学习西方,而且应该争取经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中国学派,并争取在某些领域超越西方的学者,这是一个更高的目标。与此相适应,在学科建设方面,应该按照国际规范建立我国逻辑学的学科体制和教学体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主要的发达国家都将逻辑学作为一级学科,列于各学科之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部门遵循国际标准,已将逻辑学列为一级学科。但是,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的学科分类中,逻辑学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哲学”下面的二级学科。这样,在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数理逻辑,以及其后发展起来的语言逻辑、哲学逻辑,在我国的学科目录中,通通是“不知所终”,也就是“没有户口”。如果一门学科没有户口,什么研究生招生、重点学科评审、学科基地建设,通通没有你的份;在教学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出版、各类基金项目的申请中,没有户口的学科也是难上加难。对此,从事这方面科学研究的学者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放弃,要么甘受冷遇和白眼。如果说学者遭受的冷遇是不足道的,那么,科学遭受的冷遇就不是不足道的了,因为科学遭受损失对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一种真正的悲哀。面对这种困境,我国逻辑学学科建设当前急需解决的是学科归属问题。我国逻辑学学科建设急需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按照国际通行的学科体制组织逻辑学的教材建设。在建国初期直到新时期以前,我国高等院校的逻辑学课程设置是清一色的形式逻辑。另外,当时很多学者不具备直接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也不可能了解当时西方主要国家逻辑学研究的状况。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情况有了大大的改观。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自己培养出来的一批中青年学者不仅能够直接阅读外文资料,还可以通过出国留学、访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外学者讲学等多种形式,直接接触国外学术前沿,与国际知名学者进行直接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完善我国大学的逻辑教学和科研体系,并与世界先进国家同步,是完全可能的。我们提出逻辑学的教材建设要与学科建设同步进行;逻辑学的学科建设要与科学研究同步进行。如果做到这两个同步进行,并坚持以一流的科学研究引导学科建设,我们相信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在某些领域一定能够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摘编自蔡曙山《论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和学科建设》)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是导致中国逻辑学发展中断的直接原因,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才得以再次登上世界逻辑发展高峰。B.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受到苏联逻辑学只重传统形式逻辑而批判数理逻辑的影响,中国逻辑学又一次错失了接轨世界逻辑学发展主流的机会C.当代逻辑学的发展领域比较广泛,既包括传统的数理逻辑,也包括最新的模态逻辑、人工智能逻辑、认知逻辑等领域,西方在这些领域发展较早。D.中国逻辑学在学科体系中遭受冷遇,直接损害了中国逻辑学的学科建设,导致逻辑学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哲学”下面的二级学科。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逻辑学在中国发展的曲折历程,表明逻辑学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因素的影响。B.科学遭受损失是一种悲哀,在逻辑学的学科建设方面,我们急需解决学科归属问题。C.目前我国学者直接接触国外学术前沿,有利于完善逻辑教学和科研体系,但不能抛弃传统形式逻辑。D.中国逻辑学发展受到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制约,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就能很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21世纪逻辑学发展观点的一项是()A.AI文本生成工具“文心一言”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写作建议,自动生成各种文本内容。B.在线互动游戏中,一个单独的玩家在等待其他“真实”玩家时喝着咖啡欣赏窗外美景。C.围棋机器人为棋手提供“画面引导+语音激励+机械臂演示”三位一体的学、练棋体验。D.无人驾驶出租车根据乘客的需求,自动规划路线避开拥堵路段,让乘客以最短时间到达目的地。4.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中国逻辑学发展史上的几次机遇。5.面对逻辑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逻辑学界应如何应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D3.B4.①先秦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论辩之风盛行,先秦逻辑成为世界逻辑发展的三大源流之一。②从明末清初开始,西方逻辑逐渐传入中国。③上世纪30至40年代,数理逻辑传入中国。④粉碎“四人帮”之后至90年代中期,逻辑学普及工作进入黄金时代,众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发展。5.①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并重,全面研究人的思维活动,注重逻辑理论。②向西方学习,形成中国学派。③教材建设要与学科建设同步进行;学科建设要与科学研究同步进行。【解析】【导语】这两篇材料详细梳理了中国逻辑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与世界逻辑学的关系,揭示了历史、政治和文化对学科发展的深远影响。材料一关注逻辑学在历史上因各种原因与世界前沿的脱节,同时强调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对逻辑学未来发展的推动作用。材料二探讨了当前中国逻辑学面临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两大瓶颈,提出要与国际接轨并重视教材和体制建设,以提升中国逻辑学的国际地位。整体而言,文章对中国逻辑学的发展提出深刻反思和前瞻性建议。【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中国才得以再次登上世界逻辑发展高峰”错误,根据“从这时至90年代中期,逻辑学普及工作进入黄金时代,并重新开始了数理逻辑的启蒙与普及,以及现代逻辑的系统介绍和引进工作,并且还在其他众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发展”可知,中国逻辑学在90年代中期发展很快,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并没有“再次登上世界逻辑发展高峰”。C.“人工智能逻辑、认知逻辑”错,根据“这种观点承认数理逻辑、模态逻辑、多值逻辑等是逻辑,此外的都不是逻辑。这样就把哲学逻辑、语言逻辑、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逻辑、认知逻辑等当代逻辑最新的发展领域统统排斥在逻辑学之外”可知,人工智能逻辑和认知逻辑领域不包含在内。D.“导致”错误,前后并无因果关系。材料二“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的学科分类中,逻辑学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哲学’下面的二级学科”并没有指出原因。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D.“就能很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如果做到这两个同步进行,并坚持以一流的科学研究引导学科建设,我们相信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在某些领域一定能够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认为,21世纪逻辑学应注重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要体现人的智能特征的能动性、创造性思维,要全面地研究人的思维活动,并着重研究人的思维中最能体现其能动性特征的各种不确定性推理。B.“喝着咖啡欣赏窗外美景”不能体现人的智能特征的能动性、创造性思维。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①根据“先秦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论辩之风盛行,许多大思想家如孔子、荀子、韩非等,都对逻辑问题有比较深入的讨论。先秦逻辑因此成为世界逻辑发展的三大源流之一”可知,先秦时期,注重对逻辑问题的讨论,先秦逻辑走在世界逻辑前列。②根据“从明末清初开始,西方逻辑逐渐传入中国”可知,明末清初,西方逻辑涌入。③根据“在上世纪30至40年代,以金岳霖及其弟子为代表的一批人士对数理逻辑传入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可知,上世纪30至40年代,数理逻辑引入中国。④根据“粉碎“四人帮”之后,有识之士急切地提出“逻辑学现代化”和“逻辑教学现代化”的口号。从这时至90年代中期,逻辑学普及工作进入黄金时代,并重新开始了数理逻辑的启蒙与普及,以及现代逻辑的系统介绍和引进工作,并且还在其他众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发展”可知,粉碎“四人帮”之后至90年代中期,逻辑学普及工作进入黄金时代,发展迅猛。【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根据“逻辑学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那么,21世纪的逻辑学将如何发展?我以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将是21世纪(至少是其早期)逻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并将由此决定21世纪逻辑学的另一幅面貌”可知,中国逻辑学的发展应注重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②根据“在逻辑学的研究方面,我们不仅应该学习西方,而且应该争取经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中国学派,并争取在某些领域超越西方的学者,这是一个更高的目标”可知,中国要向西方学习先进经验,同时形成自己的学派;③根据“在学科建设方面,应该按照国际规范建立我国逻辑学的学科体制和教学体制”“我国逻辑学学科建设急需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按照国际通行的学科体制组织逻辑学的教材建设”以及“我们提出逻辑学的教材建设要与学科建设同步进行;逻辑学的学科建设要与科学研究同步进行”可知,我们要重视学科建设与教材建设,二者同步进行。(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飞毯【英】斯蒂文·米尔豪瑟在童年漫长的夏日里,有些游戏乍然惊现,一度光芒四射,忽又消失不见。夏天终有尽头,又年年相似,令我们对游戏失去耐心,转身寻找更新奇刺激的玩意儿。到了八月,蟋蟀的噪鸣响起,我们似孤注一掷般开始新的冒险,而长日依旧不变,因无聊和期盼而愈发烦闷。我第一次瞧见那毯子,是在两幢灰房子间狭小的草地里。一块毯子轻轻掠起,飞得有垃圾桶这么高,几个男孩也在一旁看着。几天之后,意料之中,我父亲下班回来,腋下夹着长长的包袱卷,上面包着棕色厚纸。毯子的颜色比我想的要暗些,不那么魔幻,上面染着栗色和绿色,边缘缝着粗重的绳穗。我按毯子的说明书小心练习。身体前倾,飞毯往前;用手拎起两端,飞毯上升。连续好几天我都满足于驾着它,从院子里发黄的秋千索间挤过,从晾衣绳挂着的被单下穿过。我喜欢看飞毯的影子掠过地面。母亲透过厨房窗户,紧张地看着我。有一次我的朋友乔伊飞到我家的院子,降落在鸡舍的沥青顶上,我随即大胆跟上去。我双手插兜站在那儿,阳光洒在脸上。越过后院的篱笆,我看见房屋和电话线沿着山路向上蔓延。远处草坪上的水柱喷射出淡淡的彩虹,孩子们骑着各自红色、绿色、蓝色的飞毯,驰骋在阳光灿烂的户外。一天下午,母亲身患哮喘,躺在阴暗的卧室里,呼吸沉重。我把飞毯摊开,坐在上面等着。要是我母亲不在厨房窗户里盯着我,我是不允许骑飞毯的。窗外蜜蜂飞起又降落,嗡嗡的声音令人气愤厌烦。我拎起飞毯的边缘,在屋里飘浮。从窗户望出去,草地上落着秋千架拉长的黑影,我有种被扯着的感觉。我一猫腰,想驾着飞毯从那儿挤出去。木窗框擦到我的背,把我卡住。我曾梦见自己挣扎着,想要从一个窄门里挤出去,试了一次又一次,骨头挤伤了,皮肤擦坏了。突然地,我自由了。我高高地越过篱笆,看到下方长满高杆草、豆荚苗和粉红蓟花的草地上铺满了阳光,一只可乐罐在阳光下闪着光亮。一排排房屋沿着山坡逐级而上,蓝天下红色的烟囱十分清晰。一切都那么温馨,安宁。我的眼皮重得快要垂下来了,但还是看见下方有个男孩正用手挡着额头看我。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已飞临危险的高空,害怕得把身子倾向一边,驾着飞毯向院子飞去。还有一晚,我被蟋蟀的噪鸣吵醒,往窗外望去,秋千架在月光下留下影子。我把毯子轻轻拖出来,不让它发出窸窣的摩擦声,随后抬起玻璃窗。月光下飞毯的影子在草地上波动。我越飞越高,驶入了带着梦境之蓝的暗沉夜空。远处,一条亮闪闪的溪流从下面穿过公路;星星点点的灯火组成了远处的街道。伴随着头发间吹过的风,我飞翔在月光如水的小镇上,满心欢喜,毫无畏惧。我看见另一个孩子也骑着飞毯在月下穿行。带着兴奋又疲倦的感觉,我慢慢地飞向我的窗户,钻进去,倒头就睡。第二天早晨,我耷着沉重的脑袋,缓慢地起了床。乔伊骑着飞毯在等我,但那天我不想骑毯。我曾听说,有个男孩就像一只气球,越飞越高,最后遁入目光不可企及的蓝色世界。听说那里的蓝一望无际,那里有冰封的山,雪盖的城,那里的鸟有着彩虹般的七彩尾羽。这个故事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让我感到体内有一种不明的欲望在膨胀。后来有一天,母亲要去集市买东西,让我待在家里。我久久望着天空,随后抬起窗户,稳稳升入蓝色的天空。空空荡荡的天,蓝得浓烈而丰腴,像湖水或者是雪。我读过一个故事,说一个男孩走进湖里,抵达一个湖底的小镇。现在我也好像一头扎进湖中。我想象自己站在院子里,正抬头看着自己的飞毯越升越高,越变越小,我感到自己消失在蓝色里。他消失在蓝色里。我还是我吗?我与大地的纽带断裂了。这蓝色世界没有冰山和白色的城,也没有奇异的鸟禽。我在这片晦涩的蓝色里往下望,蓝色的光晕向两边散去。我想念绿草底下的坚实,人行道,还有黑色的石头。我试图回想那个待在湖底的男孩最后是否回到岸上。也许是身边的蓝色接连进入我的体内,我沉溺其中,倦意袭来,闭上双眼。我仿佛置身梦境,拼命奔跑着,颤抖着,匍匐着,蓝色紧追不舍。睁开眼,我发现自己正向下俯冲,连忙紧紧抓住飞毯。我认出我家的院子,我的鸡舍,我的秋千架。我再度感到了地面的重量,仿佛突如其来的欣喜。到了睡觉时间,我发烧了,身子没有一丝力气。我母亲连续三天温柔地把手放在我的额头上,用悲伤的眼神深情凝望着我。一个下雪的午后,我追赶着一只乒乓球,来到了光影斑驳的地下室的阶梯底下。长长的蛛网结在黑暗的角落,那捆旧毯子就躺在箱子和水桶之间的地板上。“我可找到它了!”我喊着,拿起白色的乒乓球,又猫着腰出去。天空斜着飘起了雪,雪轻轻地落下,在窗外的草地上渐渐成堆。(林晓筱译,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在讲述“我”骑毯飞行的故事时,也不时穿插其他孩子的飞行,不仅记录“我”的个人回忆,也记录“我们”共同的童年记忆。B.水柱喷射出的彩虹,闪光的可乐瓶,亮闪闪的溪流,星星点点的灯火……逼真生动而富于变化的光影细节,充分表现飞行的乐趣。C.天空“蓝得浓烈而丰腴”,与前面“听说那里的蓝一望无际”呼应;当渴望见到的变成了亲眼所见,“我”感到无比喜悦与满足。D.“母亲”的存在是“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与“我”的飞行有着微妙的关联。我发烧时,母亲的做法体现了对我的关爱。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细节耐人寻味,如蜜蜂“嗡嗡的声音”、“蟋蟀的噪鸣”,借不宁静的环境,暗示童年的生活有着让人压抑不安的氛围。B.小说善用色彩暗示情感,如以“栗色和绿色”写出见到毯子时的小失望;以“红色、绿色、蓝色”表现站在高处远眺的愉悦。C.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的“秋千”,既是“我”飞行时的一个参照物,又是推动“我”去飞行的因素之一,包含着丰富的意味。D.小说语言追求恰切性,如将“毯子”切换为“飞毯”,最后又将“飞毯”切换为“毯子”,名称的变化贴合“我”心境的变化。8.跟随乔伊飞到高处之后,“我”一次又一次突破外在或自身的局限,进行新冒险,请结合文本梳理概括。9.最后一段描写的场景和前面夏日飞行的场景相比,带来的阅读感受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深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C7.A8.①“我”逃离母亲的监管,从窗口飞出去,第一次独立飞行。②“我”克服了飞临高空的恐惧,在月夜里驶向暗沉的夜空。③“我”突破了日常飞行的界限,飞向曾经向往的蓝色世界。9.①前面描写的是夏日的美丽景色,气氛热烈而欢快,最后一段描写冬天的雪景,环境寒冷而寂静的。②前面写天空飞行所见,让人觉得天地辽阔,自由自在;后者写地下室所见,空间狭小、光线阴暗,让人感到局促、压抑。③暗示冒险终会结束,梦境终会醒来,表达作者对人生最终无法逃避现实束缚的感慨(或:表达作者对童年美好记忆一去不返的怅惘。)【解析】【导语】这篇小说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描绘出自由飞行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飞毯作为主要意象,象征着童年时代的无拘无束与无尽想象。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小说呈现了孩子对外界的好奇、对母亲的依赖,以及冒险的冲动。故事由明亮的夏日到斑驳的地下室转换,暗示了成长中幻想的褪去与现实的介入,表达了对童年短暂而美好的追忆。母亲的关怀则为这份记忆增添了一层温暖。【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感到无比喜悦与满足”错误。后面“像湖水或者是雪”,暗含探索某种未知元素的紧张心理,后面“男孩走进湖里”的故事,再次强化这种冒险意味;后文“这蓝色世界没有冰山和白色的城”进一步点明内心的失望,这种未知的蓝色原来一无所有。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借不宁静的环境,暗示童年的生活有着让人压抑不安的氛围”错误。“蟋蟀的噪鸣”、蜜蜂“嗡嗡的声音”主要表现少年内心骚动不安、渴望冒险的心理;另外,虽然少年有时因渴望冒险而会觉得生活“愈发烦闷”,但说童年生活中有着“让人压抑不安的氛围”,则夸大其词。故选A【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①由“母亲身患哮喘,躺在阴暗的卧室里,呼吸沉重”“要是我母亲不在厨房窗户里盯着我,我是不允许骑飞毯的”“我把飞毯摊开,坐在上面等着”“我一猫腰,想驾着飞毯从那儿挤出去”“突然地,我自由了”等内容,可概括:母亲因为生病,无法“监管我”,“我”于是趁机逃离母亲的监管,从窗口飞出去,第一次独立飞行。②由“还有一晚,我被蟋蟀的噪鸣吵醒……我把毯子轻轻拖出来,不让它发出窸窣的摩擦声,随后抬起玻璃窗”“我越飞越高,驶入了带着梦境之蓝的暗沉夜空”“我飞翔在月光如水的小镇上,满心欢喜,毫无畏惧”等内容,可概括:“我”克服了飞临高空的恐惧,在月夜里驶向暗沉的夜空。③由“越变越小,我感到自己消失在蓝色里”“我与大地的纽带断裂了。这蓝色世界没有冰山和白色的城,也没有奇异的鸟禽。我在这片晦涩的蓝色里往下望,蓝色的光晕向两边散去”“我仿佛置身梦境,拼命奔跑着,颤抖着,匍匐着,蓝色紧追不舍”等内容,可概括:“我”突破了日常飞行的界限,飞向曾经向往的蓝色世界。【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和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①由“看到下方长满高杆草、豆荚苗和粉红蓟花的草地上铺满了阳光,一只可乐罐在阳光下闪着光亮。一排排房屋沿着山坡逐级而上,蓝天下红色的烟囱十分清晰。一切都那么温馨,安宁”等内容,可知:前面描写的是夏日的美丽景色,气氛热烈而欢快;由“一个下雪的午后”“天空斜着飘起了雪,雪轻轻地落下,在窗外的草地上渐渐成堆”等内容,可知:最后一段描写冬天的雪景,环境寒冷而寂静的。②由“月光下飞毯的影子在草地上波动。我越飞越高,驶入了带着梦境之蓝的暗沉夜空”“一条亮闪闪的溪流从下面穿过公路;星星点点的灯火组成了远处的街道”等内容,可知:前面写天空飞行所见,让人觉得天地辽阔,自由自在;由“来到了光影斑驳的地下室的阶梯底下”“长长的蛛网结在黑暗的角落,那捆旧毯子就躺在箱子和水桶之间的地板上”等内容,可知:最后一段写地下室所见,空间狭小、光线阴暗,让人感到局促、压抑。③前文写夏日的飞行的场景,由“我曾梦见自己挣扎着,想要从一个窄门里挤出去,试了一次又一次,骨头挤伤了,皮肤擦坏了”“带着兴奋又疲倦的感觉,我慢慢地飞向我的窗户,钻进去,倒头就睡”等内容,可知充满着冒险,仿佛梦境一般;最后一段的飞行,是在“光影斑驳的地下室的阶梯底下”,在“我喊着,拿起白色的乒乓球,又猫着腰出去”时,发现外面“天空斜着飘起了雪,雪轻轻地落下,在窗外的草地上渐渐成堆”,前后对比,暗示着冒险终会结束,而梦境也最终会醒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曰:“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疆2024年新疆兵团中心血站招聘2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数控石油深井测井仪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液体制剂机械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儿童医院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买卖合同协议书模板五篇
- 2024年航空材料采购合同关键内容
- 实习月报范文模板【五篇】
- 公司员工离职申请书集锦7篇
- 酒店实习报告模板锦集5篇
- 2023年教师个人总结心得大全(四篇)
- 广东省广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生物试题
- 舞蹈演出编导排练合同模板
- 沪科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计算专题训练专题18期末复习-四大必考题型总结(学生版+解析)
- 2024短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中国法律史-001-国开机考复习资料
- 2024年人教版一上数学期末测试卷(一)增改版(含答案)
-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期末综合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MOOC】模拟电子技术-中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MOOC】线性代数-同济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建筑施工安全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