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协同与优化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供应链协同与优化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供应链协同与优化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供应链协同与优化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供应链协同与优化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供应链协同与优化作业指导书TOC\o"1-2"\h\u29747第一章绪论 251561.1供应链协同概述 240501.2供应链优化意义 314007第二章供应链协同理论基础 4120112.1供应链协同理论框架 439892.2供应链协同关键要素 486932.3供应链协同模型构建 523855第三章供应链协同策略 5261503.1供应链协同策略分类 597893.1.1信息共享策略 5297423.1.2业务协同策略 5169383.1.3资源整合策略 6188123.1.4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策略 6219283.2供应链协同策略选择 6104763.2.1企业规模 6279523.2.2行业特点 6137963.2.3企业战略目标 6277073.2.4合作伙伴关系 6258733.3供应链协同策略实施 6326213.3.1制定协同计划 6226393.3.2构建协同平台 6289513.3.3建立协同机制 6103103.3.4培训与推广 7314103.3.5评估与改进 726934第四章供应链协同技术支持 7172174.1信息技术在供应链协同中的应用 7326574.2供应链协同平台搭建 7311654.3供应链协同系统集成 84752第五章供应链协同组织管理 8133115.1供应链协同组织结构设计 8179615.2供应链协同组织文化塑造 9158025.3供应链协同组织激励与约束 922665第六章供应链协同风险管理 1083256.1供应链协同风险识别 10267616.1.1风险识别概述 10135786.1.2风险识别方法 1052646.1.3风险识别内容 10201766.2供应链协同风险评估 10240036.2.1风险评估概述 10243866.2.2风险评估方法 10228966.2.3风险评估内容 1145636.3供应链协同风险应对 11192236.3.1风险应对概述 11129196.3.2风险应对策略 11213786.3.3风险应对措施 1130929第七章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 1114767.1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11260417.2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方法 12310087.3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实践 123594第八章供应链协同优化策略 13263988.1供应链协同优化目标 13176298.2供应链协同优化方法 1380288.3供应链协同优化实施 1426777第九章供应链协同优化案例分析 1499539.1典型供应链协同优化案例介绍 14290569.1.1背景及目标 14181629.1.2供应链协同优化措施 1455339.2案例分析 15122299.2.1供应链协同优化效果 15136409.2.2存在问题及挑战 15136929.3案例启示 1573199.3.1强化供应链协同管理意识 1587869.3.2优化供应链协同机制 15187979.3.3加强供应链人才培养 15120059.3.4深化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 1589799.3.5不断摸索和创新 1631222第十章供应链协同与优化发展趋势 161420010.1供应链协同与优化技术创新 162537610.1.1大数据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162957910.1.2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16213310.1.3人工智能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161415510.2供应链协同与优化管理创新 162562610.2.1企业间协作模式的创新 162752810.2.2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 161507210.2.3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71187410.3供应链协同与优化产业应用 171431710.3.1制造业 17538610.3.2零售业 172423310.3.3服务业 17第一章绪论1.1供应链协同概述供应链协同,即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通过各环节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供应链协同涉及到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用户等多个环节,强调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以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供应链协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共享:通过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企业之间的信息实时共享,提高供应链整体的透明度。(2)资源整合:整合供应链各环节的资源和能力,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3)业务协同:通过协同计划、采购、生产、物流等业务活动,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高效运作。(4)利益分配:在供应链协同过程中,合理分配各环节企业的利益,保证供应链整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1.2供应链优化意义供应链优化是指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供应链各环节的运作,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和效益。供应链优化对于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成本:通过优化供应链各环节的成本结构,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2)提高响应速度:优化供应链的响应速度,使企业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需求。(3)增强竞争力: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市场地位。(4)提高客户满意度:优化供应链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忠诚度。(5)促进可持续发展:优化供应链运作,降低资源消耗,实现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供应链优化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供应链网络优化:通过对供应链网络进行优化,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2)库存管理优化:通过优化库存策略,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3)采购管理优化:通过优化采购策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4)生产管理优化:通过优化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5)物流管理优化:通过优化物流运作,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第二章供应链协同理论基础2.1供应链协同理论框架供应链协同理论框架是研究供应链协同运作的基本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协同理念:供应链协同理论以协同理念为核心,强调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信息交互和业务协同,以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和竞争力的提升。(2)协同机制:协同机制是供应链协同理论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激励机制、协调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励机制旨在激发各节点企业的协同意愿,协调机制负责解决协同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约束机制则对协同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3)协同策略:协同策略是供应链协同理论框架的具体实施手段,包括合作策略、竞争策略和混合策略等。通过制定合理的协同策略,各节点企业可以在供应链中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4)协同效果评价:协同效果评价是供应链协同理论框架的反馈环节,通过评价协同效果,可以调整和优化协同策略,进一步提高供应链整体功能。2.2供应链协同关键要素供应链协同关键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供应链协同的基础,通过信息共享,各节点企业可以实时掌握供应链的运行状况,提高决策效率。(2)资源整合:资源整合是供应链协同的核心,通过整合各节点企业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降低供应链成本。(3)业务协同:业务协同是供应链协同的关键,包括采购协同、生产协同、销售协同和物流协同等。(4)组织协调:组织协调是供应链协同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保证供应链协同的顺利进行。(5)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供应链协同的必要环节,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供应链风险,降低协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2.3供应链协同模型构建供应链协同模型构建旨在揭示供应链协同运作的内在规律,为供应链协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以下是一个基于供应链协同理论框架的模型构建过程:(1)确定模型目标:根据供应链协同的目标,设定模型的目标函数,如成本最小化、服务水平最大化等。(2)构建协同机制:根据协同机制的要求,设计激励机制、协调机制和约束机制,以保障供应链协同的顺利进行。(3)建立协同策略:结合供应链特点,制定合理的协同策略,如合作策略、竞争策略和混合策略等。(4)构建协同效果评价体系:根据协同效果评价的要求,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对供应链协同效果进行评价。(5)模型求解与优化:利用数学方法、算法或软件工具对模型进行求解,并根据求解结果对供应链协同策略进行优化。(6)模型验证与应用:通过实证分析或案例研究,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将模型应用于实际供应链协同运作中。第三章供应链协同策略3.1供应链协同策略分类供应链协同策略主要分为以下几类:3.1.1信息共享策略信息共享策略是指通过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提高供应链整体的运作效率。信息共享策略包括:实时库存信息共享、销售数据共享、生产进度共享等。3.1.2业务协同策略业务协同策略是指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在业务流程上实现协同,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业务协同策略包括:订单协同、生产协同、物流协同等。3.1.3资源整合策略资源整合策略是指通过整合供应链各环节的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资源整合策略包括:采购协同、库存协同、产能协同等。3.1.4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策略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策略是指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供应链协同效应。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策略包括:供应商协同、分销商协同、物流服务商协同等。3.2供应链协同策略选择在选择供应链协同策略时,企业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考虑以下因素:3.2.1企业规模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供应链协同策略的需求不同。大型企业可选择全面协同策略,而中小型企业则可侧重于某一环节的协同。3.2.2行业特点不同行业对供应链协同策略的需求也不同。例如,制造业更注重生产协同,而零售业则更关注销售协同。3.2.3企业战略目标企业战略目标决定供应链协同策略的选择。如企业追求市场份额,则需重视业务协同;如追求成本领先,则需关注资源整合。3.2.4合作伙伴关系企业需根据合作伙伴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协同策略。如供应商关系紧密,可选择供应商协同;如分销商关系紧密,可选择分销商协同。3.3供应链协同策略实施3.3.1制定协同计划企业应根据所选协同策略,制定具体的协同计划,明确协同目标、协同内容、协同方式等。3.3.2构建协同平台构建协同平台,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共享。协同平台可包括:内部协同系统、外部协同系统等。3.3.3建立协同机制建立协同机制,保证供应链协同的顺利进行。协同机制包括:沟通协调机制、激励机制、监督考核机制等。3.3.4培训与推广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提高其对协同策略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宣传推广,使供应链各环节充分认识到协同的重要性。3.3.5评估与改进定期评估供应链协同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不断提高供应链协同水平。评估指标可包括:协同效率、协同成本、协同满意度等。第四章供应链协同技术支持4.1信息技术在供应链协同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供应链协同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信息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协同作业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在供应链协同中,常用的信息技术包括:(1)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传递,降低信息沟通成本,提高信息传递速度。(2)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为供应链协同提供数据支持。(3)大数据技术: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供应链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4)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平台,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4.2供应链协同平台搭建供应链协同平台是供应链协同技术支持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协同作业和资源优化配置。以下是搭建供应链协同平台的几个关键步骤:(1)需求分析:明确企业供应链协同的目标、需求和业务流程,为平台搭建提供依据。(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供应链协同平台的架构、模块和功能。(3)技术选型:选择合适的开发语言、数据库、中间件等关键技术。(4)开发与测试:按照设计文档进行平台开发,并进行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和兼容性测试。(5)部署与运维:将平台部署到生产环境,进行运维管理,保证平台稳定运行。4.3供应链协同系统集成供应链协同系统集成是将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协同作业和资源优化配置。以下是供应链协同系统集成的关键步骤:(1)梳理业务流程:分析企业供应链各环节的业务流程,明确集成需求和目标。(2)技术评估:评估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功能和功能,确定集成方案。(3)系统对接:根据集成方案,开发接口程序,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4)数据迁移与清洗:将现有系统中的数据迁移到集成后的系统中,并进行数据清洗和整合。(5)测试与优化:对集成后的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和兼容性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6)培训与推广: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操作培训,并在企业内部进行推广和应用。第五章供应链协同组织管理5.1供应链协同组织结构设计供应链协同组织结构设计是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基础。在组织结构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组织目标:在供应链协同组织结构设计中,首先要明确组织目标,保证组织结构能够有效地支持供应链协同运作。(2)合理分工与协作:根据供应链各环节的特点,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协作关系,提高组织效率。(3)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级,缩短信息传递路径,提高决策速度和执行力。(4)模块化设计:将供应链协同组织划分为若干模块,实现模块之间的灵活组合和调整,适应供应链运作的变化。(5)弹性与适应性:组织结构应具备一定的弹性和适应性,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5.2供应链协同组织文化塑造供应链协同组织文化是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精神支柱。以下措施有助于塑造供应链协同组织文化:(1)明确价值观:提炼供应链协同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员工共同认同和遵循的行为准则。(2)强化沟通与协作:鼓励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促进供应链协同运作。(3)培养共同目标:将供应链协同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4)注重员工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供应链协同意识和能力,为供应链协同组织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5)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员工勇于创新,为供应链协同组织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动力。5.3供应链协同组织激励与约束供应链协同组织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保障供应链协同管理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以下措施:(1)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根据供应链协同目标,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科学评价。(2)激励措施:采取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供应链协同效率。(3)约束机制:建立健全供应链协同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4)公平竞争: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让员工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供应链协同组织发展做出贡献。(5)持续改进:不断优化供应链协同组织激励与约束机制,以适应供应链运作的变化。第六章供应链协同风险管理6.1供应链协同风险识别6.1.1风险识别概述供应链协同风险管理的基础是风险识别,其主要任务是对供应链协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系统梳理和识别。风险识别的目的是保证供应链各环节能够及时发觉潜在风险,为后续风险评估和应对提供依据。6.1.2风险识别方法(1)专家调查法:通过邀请供应链管理专家,对供应链协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梳理和识别。(2)历史数据分析法:对历史供应链协同过程中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风险因素。(3)流程图分析法:绘制供应链协同流程图,分析各个节点可能存在的风险。(4)故障树分析法:通过构建故障树,对供应链协同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6.1.3风险识别内容(1)供应链协同战略风险:包括供应链协同目标不明确、协同策略不合适等。(2)供应链协同操作风险:包括信息传递不畅、协同作业不规范等。(3)供应链协同外部风险:包括政策法规变动、市场需求波动等。6.2供应链协同风险评估6.2.1风险评估概述供应链协同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以便为风险应对提供依据。6.2.2风险评估方法(1)定性评估法:通过专家评分、风险矩阵等方法,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2)定量评估法:通过构建风险模型,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3)综合评估法: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对风险进行综合分析。6.2.3风险评估内容(1)风险可能性: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条件。(2)风险影响程度:分析风险发生后对供应链协同的影响程度。(3)风险优先级: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的优先级。6.3供应链协同风险应对6.3.1风险应对概述供应链协同风险应对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保障供应链协同的稳定运行。6.3.2风险应对策略(1)风险规避:通过调整供应链协同策略,避免风险的发生。(2)风险减轻: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3)风险转移:将风险转嫁给第三方,如保险公司等。(4)风险接受:在风险发生后,采取一定的措施减轻损失。6.3.3风险应对措施(1)完善供应链协同制度:建立健全供应链协同管理制度,规范协同作业。(2)加强信息共享与传递:提高供应链协同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3)提高供应链协同能力:通过培训、技术升级等手段,提高供应链协同能力。(4)加强风险监控与预警:对供应链协同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出预警。第七章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7.1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体系是衡量供应链协同效果的重要工具,其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评价体系应全面反映供应链协同的各个方面,包括内部协同、外部协同以及整体协同效果。(2)目标导向原则:评价体系应明确供应链协同的目标,以实现供应链整体绩效最优化。(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体系应具备实际可操作性,便于企业进行绩效评价。评价体系构建的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评价目标:明确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的目的,为评价提供方向。(2)确定评价维度:根据供应链协同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维度,如协同效率、协同质量、协同成本、协同创新等。(3)确定评价指标:在评价维度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如订单履行率、库存周转率、供应商满意度等。(4)确定评价方法:根据评价指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7.2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方法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层次分析法(AHP):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对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比较,从而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终计算出供应链协同绩效的综合得分。(2)模糊综合评价法:利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将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结合权重计算综合得分,以评价供应链协同绩效。(3)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基于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对供应链协同绩效进行评价,找出具有相对优势的决策单元。(4)主成分分析法(PCA):通过降维处理,将多个评价指标综合为一个或几个主成分,从而评价供应链协同绩效。7.3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实践以下是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的实践案例:(1)企业内部协同绩效评价:某企业通过对内部各部门的协同效率、协同质量、协同成本等方面进行评价,发觉生产部门与采购部门的协同效果较好,而销售部门与生产部门的协同效果较差。通过调整协同策略,提高了整体供应链的协同绩效。(2)企业间协同绩效评价:某企业与其供应商、分销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评价各方在协同效率、协同质量、协同成本等方面的表现,发觉供应商的协同效果较好,而分销商的协同效果有待提高。企业针对分销商的协同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提高了整体供应链的协同绩效。(3)行业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某行业协会对会员企业的供应链协同绩效进行评价,发觉整体协同水平较高,但仍有部分企业在协同质量、协同成本等方面存在不足。行业协会通过组织培训、交流等活动,帮助会员企业提高供应链协同绩效。第八章供应链协同优化策略8.1供应链协同优化目标供应链协同优化是指在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共享信息、资源和能力,实现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控制。供应链协同优化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供应链成本:通过协同优化,降低采购、生产、物流等环节的成本,提高整体供应链的成本效益。(2)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通过协同优化,提高供应链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缩短产品从设计到交付的时间。(3)提升供应链服务质量:通过协同优化,提高供应链各环节的服务水平,满足客户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力。(4)增强供应链抗风险能力:通过协同优化,提高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降低因市场、政策等因素导致的供应链中断风险。8.2供应链协同优化方法为实现供应链协同优化的目标,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信息共享: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提高决策效率。(2)协同规划:通过制定统一的供应链规划,实现采购、生产、物流等环节的协同运作。(3)协同采购:通过整合供应链各环节的采购需求,实现采购成本的降低和供应商管理能力的提升。(4)协同生产:通过优化生产计划和调度,实现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生产效率。(5)协同物流:通过优化物流网络和运输方式,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和运输效率的提升。8.3供应链协同优化实施供应链协同优化的实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组织架构调整:设立专门的供应链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各环节的工作,保证供应链协同优化目标的实现。(2)流程优化:对供应链各环节的流程进行优化,简化操作,提高效率。(3)技术支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供应链协同优化提供技术支持。(4)人才培养:加强供应链人才的培养,提高员工的协同意识和能力。(5)绩效评估:建立科学的供应链绩效评估体系,对供应链协同优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控。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企业可以逐步实现供应链协同优化的目标,提高整体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第九章供应链协同优化案例分析9.1典型供应链协同优化案例介绍9.1.1背景及目标本案例以我国某知名家电企业为例,介绍其在供应链协同优化方面的实践。该企业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家电市场的领军企业。但是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着成本上升、库存积压等问题。为了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该企业决定进行供应链协同优化。9.1.2供应链协同优化措施(1)建立供应链协同管理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信息共享,提高供应链协同效率。(2)优化供应链网络布局: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布局,降低运输成本。(3)强化供应链协同计划:通过加强需求预测、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等环节的协同,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4)提高供应链协同创新能力:鼓励上下游企业共同研发新产品,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9.2案例分析9.2.1供应链协同优化效果(1)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通过供应链协同管理平台,各环节的信息传递速度得到提升,有效降低了供应链运营成本。(2)降低库存成本:通过优化库存管理,减少库存积压,降低了库存成本。(3)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加强需求预测和供应链响应速度,提高了客户满意度。(4)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供应链协同创新,企业在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9.2.2存在问题及挑战(1)供应链协同管理平台建设初期,部分供应商和分销商参与度不高,影响了整体协同效果。(2)供应链网络布局调整过程中,企业面临一定的资源和成本压力。(3)供应链协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9.3案例启示9.3.1强化供应链协同管理意识企业应从战略层面重视供应链协同管理,将其作为提升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手段。9.3.2优化供应链协同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供应链协同机制,包括信息共享、协同计划、协同创新等方面,以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9.3.3加强供应链人才培养企业应加大对供应链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