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导演研究——以毕业作品《星火》为例【摘要】数实融合背景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化建设”要求提出,纪录片作为影视表达的一种特殊形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非遗题材纪录片以影像为媒介,以人物为线索,讲述非遗传承故事,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大众视线,实现社会传播、文化认同与共情价值。本文以非遗题材纪录片导演创作为切入点,基于毕业作品《星火》,对非遗题材纪录片创作的前期选题策划、中期拍摄创作、后期剪辑制作进行阐述研究与分析总结,进一步探讨非遗题材纪录片的社会责任与价值传播。【关键词】非遗纪录片导演创作传承社会价值目录绪论………………………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意义…………1(三)研究方法…………1(四)文献综述…………2一、非遗题材纪录片的概述………………3(一)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定义…………3(二)非遗题材纪录片的特征…………3二、纪录片导演的相关理论………………4(一)纪录片导演的职能………………4(二)纪录片导演的介入………………4(三)纪录片导演的社会责任…………5三、纪录片《星火》的导演阐述…………5(一)作品概述……………5(二)前期选题策划……………………5(三)中期拍摄创作……………………8(四)后期剪辑制作……………………9四、纪录片《星火》的导演创作总结……12(一)人物形象的恰当塑造……………12(二)纪实性与艺术性的双重构建……12(三)社会价值认同的共情传播………13结语…………14参考文献……………………15致谢…………16绪论研究背景关于人物类非遗题材纪录片的研究背景要先从非遗题材纪录片的研究入手。相关研究文献最初的方向主要是针对影像记录对非遗的保护作用的探讨,提到用影像记录非遗,既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同时也是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相关研究还有针对非遗纪录片的建构,认为纪录片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已被推到一个新的文化高度。随着“非遗”题材纪录片创作的增长,不少学者开始对非遗题材纪录片的美学价值和其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进行研究,论述了“非遗”题材纪录片的美学价值体系,提出新媒体改变了非遗纪录片的创作形态,同时也构建了交互式的传播渠道,让非遗更快的走向大众。研究意义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随着纪录片的发展迭代,创作者在记录真实的同时开始关注叙事及影像的运用,尝试通过技术的升级让纪录片摆脱传统“枯燥、晦涩”的标签,达到新媒体语境下大众对文化传播和影像的需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孕育的瑰宝,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世代相传,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历史的文明与辉煌,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结晶和共同财富。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文化保护与发展有了重要里程碑,文化学习和沉淀越来越成为人类精神发展的重要方式。非遗纪录片的出现让文化得以有形,让记忆得以保存。非遗影像的价值和功能不仅在于记录、建档、保存、研究、传播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还具有对民族国家文化基因进行“编码”和“重组”的重大意义。这既是影像技术、功能和价值不断升级换代的结果,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非遗保护领域中的生动实践和价值彰显。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笔者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探究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发展现状,以及纪录片视听语言的研究现状和特点。特别关注前沿学者对当下非遗题材纪录片导演创作和视听语言的研究与探索,重点关注前沿学者的研究重点及新颖观点,为本篇文字内容的撰写提供借鉴。深度访谈法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星子灯,发源于湖南省醴陵市白兔潭田心村。其制作方法独特,表演形式独特,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烟花。本文以及毕业作品《星火》在创作时充分利用了访谈的方式,对非遗传承人进行深度访谈。前期,笔者与小组成员一起前往田心村传承人家中,听传承人讲述星子灯的缘起和基本介绍。然后根据初步收集的信息整理出正式采访提纲,在正式拍摄采访中,对传承人有针对性的提问采访,发掘星子灯传承背后的感人故事,引导传承人将内心的情感和坚持外化表达。根据前期访问与正式采访的收获,确立作品《星火》的主题立意和主要的叙事内容,为视听语言的设计提供参考和脉络。案例分析法笔者在研究过程中,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近年前沿人物发表的有关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框架、叙事方法、视听语言等,提炼以人物为主线的非遗题材纪录片的主要表现形式与重点关注内容,着重分析视听语言运用的亮点和构建文化认同的价值,总结视听语言的运用技巧,并结合自身作品《星火》进行创作。文献综述我国关于纪录片研究的文献成果颇丰,但对非遗题材纪录片的研究文献并不多,只有少量对《我在故宫修文物》、《指尖上的传承》这类纪录片的主题分析和叙事结构的分析,以及对“传承”“匠心精神”表达方式的探讨和研究。其余还有一部分是创作者对自己作品的阐述。郭张彦在《用日常承载厚重—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叙事表达》中,认为非遗类题材纪录片应当采用日常视角拍摄,用以个人为主、混合群像叙事为辅的影像纪实拍摄方式,表达对历史文化和传承“匠心精神”等方面的思考,有节制的纪实拍摄可以更生动而具体地把握叙事的视角、指向、语言及节奏。董昊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纪录片的创作策略》一文中,从叙事切入点、叙事结构和叙事线索三个方面,对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的叙述策略做出了深度分析,阐述了影像可以成为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艺术生命力的有效途径。学者吕新雨在《中国纪录片:观念与价值》中提到,“纪录片是以影像媒介的纪实方式,在多视野的文化价值坐标中寻求立足点,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与人的生存关系进行观察和表述,以实现对热点生存意义的探寻和关怀的文体形式。”在文化双创背景下,研究影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功能与创新应用,是当前影视从业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笔者意在通过纪录片《星火》的制作实践研究影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对人物故事和传承精神的演绎,以及对文化的传播。一、人物类非遗纪录片的概述(一)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定义纪录片这一概念,最早源自约翰·格里尔逊提出的“纪录片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中国学者聂欣如先生则在《纪录片研究》一书中指出:“纪录片以纪实为基本美学特征,是一种非虚构的、叙事的影片样式。它兼有认知和娱乐功能,并以之区别于以认知为主的文献档案影片和以娱乐为主的艺术、剧情影片。”在目前已有的研究和文献中,非遗纪录片尚未被严格界定为一种纪录片分类,对于“非遗类题材纪录片”并没有做出完整的定义。陈敏南在《“非遗”题材纪录影片的叙事策略》指出,“非遗题材纪录影片是指以‘非遗’项目作为表现主体和审美对象,运用声画语言加以记录和表现的纪录影片。”林厦丽在文章《非遗题材纪录片的美学审视》中表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审美对象,以展示非遗美学特征为目的,以声画合一的媒体语言为手段的影视纪录片就能被称为非遗类纪录片”。她从纪录片的拍摄主体、内容和创作手法这三种特征来进行定义,非遗类题材纪录片不仅仅需要追求真实纪录,还应当有目的性地去挖掘其背后的故事,让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这样才会给非遗技艺带来更加持久的文化生命力。(二)非遗题材纪录片的特征1.构筑集体记忆自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运用文字、音频、视频、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全面、系统地记录非遗资源;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学者王明珂提出,“每一个社会群体都有其对应的集体记忆,集体记忆有赖于某种媒介,如实质文物及图像、文献,或这个各种集体活动来保存、强化或重温。”新媒体语境下,视频成为大众最熟悉的媒介,由此,非遗纪录片作为数字化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记录一个民族文化的使命,更是当下增强集体记忆的最普遍、最有效的手段。以非遗传承人为核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能传承至今,是因为有“人”的继承和发展,其中的技艺与记忆都是靠一代代传承人传承延续至今。以数字影像为载体,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容,以人物为主要叙事线索是非遗纪录片的特征。非遗纪录片作为纪录片的一种,需要以传承人为核心,强调以人为核心的记忆和精神,依靠人连接民族情感,传承民族文化,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纪实性与艺术性的双重构建纪录片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影视作品,是因为其纪实性,记录片的制作就是为了将文化进行电子存档。以人物为核心的非遗纪录片,不仅要完成记录民族文化的使命,更要完成对人物的塑造和传承的讲述,实现其社会价值。这就要求纪录片的创作不能一味的“纪实”,而要完成纪实性与艺术性的双重构建,既不能没有实地调查和考据凭空捏造,也不能过于艺术化而失去真实性,这也是非遗类纪录片创作的一个难点。二、纪录片导演的相关理论(一)纪录片导演的职能导演是一部影视作品的核心,需要主导影视作品制作的整个过程。把握作品的总体方向、艺术语言、剪辑逻辑等。纪录片导演的职能主要有前期组织策划、中期拍摄把控、后期剪辑创意三个部分。非遗题材纪录片导演需要把握整个作品的叙事方式和人物塑造方法。作为导演,在前期组建团队,完成选题策划,确定主题立意,都要起到领导和协调的作用;拍摄现场的指挥、各工种的调度也是导演需要时刻关注的内容;后期基本上也是根据导演的创意和创作思路来完成剪辑。(二)纪录片导演的介入就电影电视艺术而言,导演的存在,在于对视听语言和艺术表达上的思考与创作,但纪录片最早作为纪实性影像资料,似乎并不需要导演有太多的介入。但随着纪录片的发展,星现在的纪录片不再只是单纯记录资料的影像,纪录片导演纷纷开始探索如何合理的运用艺术语言以实现纪录片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非遗题材纪录片作为与真实事件和社会问题紧密关联的影视作品,具有独特的影响力。导演既需要把握纪录片内容的纪实性,又要考虑其在人物塑造和叙事方法上的艺术性。导演艺术性创作的介入程度,成为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总结来说,导演对纪实性的介入应当达到美化画面、丰富画面信息的效果;而导演的艺术性介入则应当以真实为前提实现画面语言和创作,以期通过画面传递出纪实内容以外的文化信息和社会信息,实现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宣传效应和社会价值,增强民族文化认同。(三)纪录片导演的社会责任纪录片导演的社会影响力与文化传承是当今社会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形式,通过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深入探索和呈现,成为观众思考和意识觉醒的重要媒介。在全球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纪录片导演可以通过影像将传统文化传递到大众面前,引起大众关注和保护。因此纪录片导演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通过影片客观呈现、深入研究探讨这些话题,向观众讲述事实真相,输出情绪价值,引发情感共鸣,增强民族文化认同。三、纪录片《星火》的导演阐述(一)作品概述毕业作品《星火》是讲述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星子灯发展传承的非遗题材纪录片。作品以影像为媒介,以传承人的故事为主线,通过采访、记录、拍摄、体验等手段,捕捉传承人的日常生活,记录非遗项目星子灯的制作过程,探索项目背后的人物故事和传承力量。通过影像记录非遗项目星子灯的发展与传承,讲述一代代传承人的匠人匠心,让非遗走进大众视线,展现新时代非遗项目的挑战与创新。纪录片作品《星火》在杨广的诗句中拉开序幕,讲述星子灯的缘起,星子灯的制作方法,传承人的传承故事,星子灯的现状,传承人为星子灯发展做出的努力,传承人的匠艺匠心,和对星子灯未来传承发展的期待。让这项技艺和表演都十分特殊的非遗项目走进大众视野,呼吁大众关注、保护、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前期选题策划1.选题阐述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纪录片选题与视角的选择对作品质量和观众接受度至关重要。选题应具有时代性、社会关注度,紧密关注时代发展,挖掘具有时代特征的题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孕育了无数传统文化和独特古法技艺,星子灯作为传承至今的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历史性,更是中国文化多样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文化双创背景下,研究影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功能与创新应用,是当前影视工作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笔者意在通过纪录片《星火》的制作实践研究影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对人物故事和传承精神的演绎,以及对文化创新的社会影响力。更在制作过程中实践检验理论学习成果,提高技术水平,研究纪录片导演的职责与功能,探索纪录片叙事方法与视听语言的创新运用。确定拍摄对象在文献学习与调查工作中,笔者与小组成员根据相关文献研究,一路追溯到星子灯最早的发源地——湖南省醴陵市田心村。生活在田心村的老人傅培东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星子灯的第五代传承人,师承父亲傅培清。笔者与小组成员到傅老家中拜访并在傅老的讲述中初步了解星子的源起、产生和发展。另一位传承人张辉是田心村的党支部书记,同样师承傅培清。他大力推动星子灯的发展与传承,促进星子灯走进校园,让青少年接触到星子灯并通过学习亲身感受星子灯的魅力。经过导师的指导与小组讨论,最终选定傅培清老人与张辉书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星子灯纪录片《星火》的主要拍摄对象。选择田心村的傅培东老人和张辉书记作为拍摄对象,一是因为星子灯火龙舞源起田心村,这里是星子灯发展最悠久、最成熟、也是最能探寻星子灯背后人文故事的地方;二则傅培东和张辉是星子灯的第五代传承人,师承傅培清,傅培东从小跟着父亲傅培清参加星子灯演出,经常听父亲讲关于星子灯的故事以及民间的习俗和传说,对星子灯的热爱早已耳濡目染;张辉也从小跟着傅培清学习星子灯,是傅培清十分器重的徒弟。在傅培东和张辉的讲述中,笔者与小组成员听到了他们对星子灯的爱和责任,还有其对传承星子灯的坚持与执着,对星子灯制作的不断研究与改良,对星子灯未来发展的期待与美好愿景。同时,在非遗文化进校园的背景下,傅培东还在醴陵市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教授星子灯。在傅培东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醴陵市烟花职业技术学校,与学校里学习星子灯的学生进行沟通。对话中得知,来和傅老学习星子灯的学生都是出于兴趣和喜欢自愿报名课程的。笔者注意到,傅老看学生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星子灯未来的期待,看到正在练习的孩子们,傅老的脸上满是欣慰。学生们舞着歪歪扭扭的龙,在傅老看来正是星子灯未来传承与发展的希望。制定拍摄内容纪录片《星火》的拍摄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对星子灯制作过程的拍摄。由于星子灯的表演形式比较独特,只需将捻子夹在手持柄上,点燃捻子后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但在空中挥舞时就会出现火星,连续的挥舞动作则会让火星连成线,从而看起来像一条龙。这样特殊的表演工具,观众一定好奇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的,介绍制作过程就成为影片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星子灯的制作过程,分为制硝、炒硝、提牌、混合、研磨、制成捻子六大步骤。星子灯的表演过程。特殊的烟花需要星子灯表演在夜晚进行,一个个火星串联成的火龙在空中绽放,之后又凭空消失,只剩一缕青烟,转瞬即逝的美让人向往又怀念。点燃的火星有一定危险,表演时也需要表演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怎样的走位才能让烟花组成一条腾飞的龙,还有民间百姓用火龙舞出“天下太平”以祈愿来年平安顺遂。作为选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过程一定要进行拍摄和展现,才能达到用影像的记录目的。采访星子灯第五代传承人傅培东和张辉。傅培东和张辉都师承第四代传承人傅培清老人,张辉更有田心村党委书记的身份。询问傅培东和张辉对星子灯面临失传困境的态度,已经取得的“非遗进校园”进展是否真的能解决失传困境,自己又将怎样对星子灯的发展进行创新和研究。通过两人的回答,展现二人对星子灯的热爱和对传承的坚持,以此来体现传承人的责任担当和匠人精神。传承人进校园讲课,教学生学习星子灯表演。“传承”、“匠心”是本作品的核心主题,通过展现这一代传承人教学生学习星子灯,将“传承”一词具像化。通过影像和具体的叙事来展现如何传承,怎么传承,让观众在傅培东的眼神中和张辉哽咽的讲述中看到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发展传承的渴望和对老一辈传承人的敬仰与尊重。总之,纪录片《星火》的创作将学习借鉴传统纪录片的丰富内涵及新媒体时代下的微纪录片的创新发展,注重“内外双修”,既要在拍摄前期做好充足的资料学习准备和走访研究,找准作品创作的立足点和创新点,更要注重拍摄和剪辑的方法运用及逻辑思维,注重视听语言艺术的表现及作用,坚持以人为本,讲好非遗故事。确立作品主题在影视作品创作中,明确的、可视化的主题是观众所期待的,也是创作者在不断探究的。纪录片作为客观纪实类影视作品,对主题的把控尤为重要。就纪录片而言,其主题主要是挖掘普通故事和平凡生活背后的意义,以期与观众达到情感上的共鸣。纪录片《星火》呈现星子灯的源起、传承、发展与现状。意在让更多人了解这项特殊的火龙舞,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匠人匠心,了解传承人的坚守与执着。更想通过影像的力量唤醒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和责任意识,呼吁更多年轻人投身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来。笔者将纪录片起名为《星火》有多层含义:第一,星子灯点燃捻子后在夜空中划出点点火星;第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星子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是点亮中华文化的一点星火;第三,现如今星子灯即将面临失传的严峻问题,已然是微微星火;第四,“非遗进校园”背景下有一些学生参与到星子灯的学习中,他们就如同星子灯非遗传承进程中的一点新生的火焰,希望这些学生中能有人坚持学习并将星子灯继续传承发展下去;最后,作为影视专业学生的我们,希望星子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我们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以影像为一点星火,哪怕只有几个年轻人愿意了解、只要有一个人愿意学,靠着这一点点星火,星子灯就能够继续传承下去,继续作为中华优秀传动文化中的一点星火闪动着。习近平总书记说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一份青年力量,这也是我们拍摄纪录片《星火》的意义。(三)中期拍摄创作纪录片的中期创作是具体实践的过程,要将前期策划的内容付诸实践,也是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核心环节。纪录片的拍摄,并不是对前期策划方案的盲目执行,而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纪录、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设备选取拍摄设备的选择是保证纪录片作品画面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为保证画面清晰,考虑到星子灯需要夜间拍摄的特殊性,在摄像设备的选择上进行了多次讨论与尝试,最终选定索尼微单A7m3相机搭配中长焦镜头(27-70mm)拍摄人物的全景,采访全景,人物关系的中景,环境的全景。用索尼微单相机A7m4搭配长焦镜(70-200mm)拍摄中景、近景及特写,或者搭配定焦镜头(85mm)拍摄人物动作特写,采访近景和环境空镜,并选择大疆御Mavic2无人机对代表性建筑等大场面的全景、远景进行航拍。星子灯的表演形式特殊,需要注意夜间拍摄既要对人物进行补光,又要照顾到能满足星子灯点燃焰火效果的昏暗环境。最终选定爱图仕300d,LED灯棒进行局部补光照明。收音采取机头麦和领口麦的双保险,一般情况下领口麦收集人物采访,机头麦主要收集环境音。其他辅助设备包括手持稳定器和三脚架来保证画面的稳定性,备用电池、插线板等。拍摄过程与手法纪录片《星火》的拍摄过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2023年7月来到湖南省醴陵市田心村,对传承人进行初次拍摄。记录传承人傅培东的日常生活,包括寻找适合制硝的土砖、制硝的过程,以及对傅培东的初次采访,谈及傅培东与父亲傅培清学习星子灯过程中的故事。记录传承人张辉日常忙碌的工作,以及为推动星子灯发展和传承付出的努力,拍摄张辉书记在星子灯文化展览馆讲述星子灯的发展历程等内容。这一阶段主要以纪实性镜头为主。2023年9月,再次来到田心村,对已有素材进行整理和补充,并准备正式拍摄星子灯的中秋表演。中秋节前一周,记录村民们陆续投入到中秋节表演的准备工作中,包括制作星子的全部过程,日常练习与集体排练,傅培东和张辉组织和指导等内容。在拍摄制作星子灯过程阶段,首先保证对过程的记录,然后通过特写镜头等特殊镜头的设计以达到用镜头语言讲述传承精神的目的。中秋节当天,记录村民庆祝民族节日的过程,拍摄重点为夜间的星子灯表演。记录村民晚饭后开始忙碌准备,换上表演服装,拿出已经准备好的星子灯火龙舞道具,伴着一声鼓响大部队出发在村子里表演,最后来到寺庙中进行最后的表演部分,祈愿来年平安顺遂。这一部分采用双机位拍摄以保证画面完整性和画面质量;利用航拍记录整个表演的盛大场景;对夜空中绚烂的星子灯、表演者的表情、动作等进行特写拍摄。中秋节后,对已完成素材进行审核校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要补充的内容进行补拍。(四)后期剪辑制作影视作品的后期剪辑制作是整个影片创作中的重要环节。后期剪辑的技术与手法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作品质量的优劣。纪录片《星火》在后期的编辑与制作过程中,认真梳理已有素材,并分类整理,按照前期策划及叙事逻辑进行剪辑,仔细揣摩叙事节奏和视听语言,完成作品剪辑。纪录片《星火》的画面语言1.1纪实性画面纪实性画面主要是强调镜头给观众带来的客观感受,作为纪录片创作中最基本的画面语言部分。“纪实,是一种特殊的纪录形态。这种形态强调记录行为空间的原始面貌,强调记录形声一体化的行为活动”。作品《星火》在创作过程中大多采取纪实性画面,以记录真实为主要目的,在记录真实的基础上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阐述。例如:拍摄星子灯制作过程和表演过程时,尽量采用纪实手法,力求展现表演时群众对星子灯的热爱和表演者专注,星子灯正在燃烧时的状况。1.2叙事性画面叙事性镜头画面遵循蒙太奇叙事规律和原则,根据叙事逻辑连接画面和片段,避免因为无逻辑的画面剪辑造成的内容不衔接,影响观众理解,影响人物类非遗题材纪录片主题内容的表达。《星火》中,在讲述张辉带我们走进星子灯历史的解说词片段时,设置田心村委员会的星子灯历史展览馆画面,交代了张辉介绍星子灯的场景。1.3说明性画面说明性画面是指人物类非遗题材纪录片在表达真实的基础上,还要将人物在从事非遗活动时的经历与情节通过画面还原并交代清楚。《星火》中第五代传承人张辉在讲述自己学习制作星子灯的经历时,补充张辉制作星子灯捻子的画面,说明张辉星子灯传承人的身份。纪录片《星火》的声音语言2.1音乐音响音乐音响是纪录片“真实”内核的艺术表现载体,音乐所营造的在场感与情绪感染力不可或缺,在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中,音响音乐的融入能够让观众身临其境,强化故事情感的表达,也由此构成了每一部纪录片作品独特的基调。纪录片《星火》多用大气沉稳的音乐作为背景,在讲述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故事时庄重又宏伟,营造大气磅礴的氛围和传承的深厚与悠久,达到渲染感情、增加真实感的效果。2.2解说词解说词是记录片中必不可少的声音语言,无论是一段历史的沉淀或是一段感人的故事甚至是一个专有名词的解释,都需要解说词,也就是大众常说的旁白来进行讲述和描绘。解说词给非线性的影像剪辑进行合理的解释与连接,直接用语言讲解,观众可以直接获取基本信息。《星火》选择大气的男中音进行解说词的录制,以契合作品非遗传承的基调,结合编剧引诗入文编写的解说词,为作品打造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同时,通过解说词直接将创作团队对非遗项目星子灯的认识、态度与期待讲述表达给观众,实现创作者与观众的有效沟通。2.3同期声同期声即同期录音,是指在拍摄画面的同时进行录音的方法。同期声的使用使影片中的画面内容和音效更具现场感,也为影片增添真实性。《星火》收录了大量同期声,也在剪辑制作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同期声,目的是为了增加作品内容真实性,也为作品增加烟火气,使作品内容落地而不至太过华丽缺失了真实感。《星火》在星子灯制作过程片段中,不仅有解说词进行直接讲述,还有音乐烘托氛围,同时保留了现场录制制作过程的同期声,如炒硝时铲子与锅的摩擦声、制成捻子步骤纸张间轻微的摩擦声,这些同期声的使用相比使用模拟音效更具真实性。又如在星子灯表演部分,保留了表演者们喊号子的声音,这样朴实内容的保留更为作品增加烟火气和真实感。相反,如果为了声音干净或完整选择删除同期声或刻意录制,反而会因为声音太过完美而是内容失真。纪录片《星火》的声画关系3.1声画同步声画同步是纪录片最常见、最基本的升华关系处理方式,也是观众最容易接受的视听关系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纪录片的真实性。《星火》中也有许多声画同步的处理方式。制作和表演星子灯的部分全部采用同期声,就是为了保留内容的真实性,保证观众的感官体验效果。3.2声画分立声画分立主要用在《星火》中涉及采访的片段,这一部分以声音为主要叙事方式,画面衔接和变化是为了更好的补充和解释声音内容。传承人在采访中表达的内容比较多,随意剪切会影响内容的完整性,因而笔者采取对采访内容进行画面补充的方式,既可以保证传承人表达内容的完整性,也可以通过画面对传承人在采访中提及的内容进行解释和补充,有助于观众带入,更能避免观众观看一段时间较长采访而产生视觉疲劳。3.3声画对位声画对位也在《星火》中有所体现,声音和画面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甚至相反的内容,但在情绪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反差,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表现出更为深刻的思想意义。《星火》片头就采用这样的方式,画面是星子灯在空中划出的火焰,而声音却是磅礴的击鼓声,两个不同的内容加上诗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三种看似不相关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却意外的贴合,在视觉、声音、内容上同时吸引观众,调动观众感观与兴趣,在片头就为整部作品奠定基调和氛围。四、纪录片《星火》的导演创作总结(一)人物形象的恰当塑造非遗题材纪录片的讲述核心在于传承人。这里的人物不仅指一个人,而是能够代表某一项非遗文化的几个人甚至一群人,非遗传承的方式及本质也就是人的传承。人物形象塑造对非遗纪录片的成功创作起着重要作用,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才能将非遗纪录片的主题及核心意义烘托出来。尤其是对传承人形象的塑造,更代表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的精神内涵。笔者在《星火》创作中对人物的塑造采取“小切口”“故事化”的方式,通过不同切口画面语言的运用,塑造极具个人风格与特色的人物形象。笔者在《星火》创作中,对两位传承人傅培东和张辉的形象塑造上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同为第五代传承人,傅培东和张辉在非遗项目星子灯的传承发展中发挥着不一样的作用。傅培东作为普通劳动人民的形象,更多的是在星子灯制作、改良、创新等实际操作上的付出。笔者通过制作过程中展现的满是裂纹和茧子的手、朴实憨厚的笑等画面,塑造一个朴实劳动人民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默默努力的形象。由于身份不同,张辉在星子灯的传承发展中扮演者与傅培东不同的角色,起着推动非遗项目实现社会价值的作用。作为田心村党支部书记,张辉大力推动非遗项目星子灯的传承与发展,促进“非遗进校园活动”的落地,带着田心村的星子灯走出醴陵市,走向更多对非遗传承感兴趣的项目和大众中去。基于此,笔者在《星火》中为张辉书记选用的表达内容多为他如何带着星子灯走向更大的舞台,提起师傅的嘱托他的眼含泪水与哽咽,提及星子灯传承他坚定的神情和满眼的憧憬与希望,以此来塑造一个扎根基层,志向远大,踏实向前的村书记形象。(二)纪实性与艺术性的双重构建纪实性与艺术性建构是纪录片永恒的讨论问题。尽管纪录片发展至今,艺术化的表现手法越来越多,但是非遗纪录片因非遗项目的特殊性,在创作时不能过多关注艺术性的表达,必须以真实性为前提,如果把握不好“纪实”与“艺术”的度,就会让作品缺少可信度,显得虚无空洞。作品《星火》在艺术性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注重内容真实的体现。在星子灯制作部分,傅培东老人的制作工具其实是比较简陋和陈旧的。在记录真实和画面美观之间,笔者选择表现真实。笔者设计在制作过程画面中展现已经磕掉边的罐子,磨损到手柄弯曲的铲子,以及傅培东老人手上粗糙的纹理和茧子,足以展现传承人在继承和创新星子灯的过程中的匠人匠心,和劳动人民勤恳又真诚的心,这些真实的细节才最能打动观众,引发观众共情。同时,作品《星火》通过保留同期声来创造环境的真实感,增强纪录片的质感。比如在张辉和傅培东制作星子灯材料的过程中,保留了大量细微的同期音效,如敲打竹简的声音,罐子落地的声音,部分画面还保留了周围环境的喧嚣。用这些真实的声音增加内容的真实感,同样也用这些细小日常的声音来展现传承人的平常心,这里的声音超出了它的本质含义,多了一层丰富纪录片整体质感的新意。(三)社会价值认同的共情传播“传承”是非遗题材纪录片绕不开的主题,也是非遗题材纪录片必须要表达的内容。纪录片作为一种社会传播媒介,承担着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播的责任。纪录片导演不仅仅是记录者和观察者,更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和文化传承的守护者。非遗题材纪录片因其题材的特殊性,能否实现社会价值认同的共情传播,是评判非遗题材纪录片创作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准。纪录片《星火》通过多种表现形式构建传承主题,实现观众共情和调动大众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比如张辉书记讲述自己21岁起跟着师父傅培清学习烟花和星子灯的制作与表演,现在自己也肩负起传承人的责任时,画面展现张辉认真制作星子灯的过程,他和傅培清学习星子灯表演的影像资料,和现如今张辉教青少年学习星子灯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以声音串联让不同时空的画面衔接合理有逻辑,又通过不同时空的画面对声音内容进行补充与展示,以符合叙事逻辑的非线性编辑形成互文。这一段展现出星子灯的代际传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年累月的学习与耳濡目染,才能在继承技艺的同时继承匠心。在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气体分离及液化设备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压缩式垃圾车项目提案报告范文
- 企业员工辞职信范文(15篇)
- 2024年未实缴出资股权投资退出与转让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抗蛇毒血清项目提案报告模范
- 2025年柔性树脂版项目申请报告模式
- 教师综合培训的心得体会5篇
- 我的大学生活演讲稿
- 我的未来不是梦演讲稿(15篇)
- 学校学生实习自我鉴定(集合5篇)
- 江苏省连云港灌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幕墙维护与保养技术
- 30题工程造价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说课课件(第1课时)
- 年产40万吨灰底涂布白板纸造纸车间备料及涂布工段初步设计
- “全民健身”体育与健康知识考试题库(供参考)
- 三年级语文学情全面分析
- 评审专家个人评审意见表
-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实验小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 MOOC创新创业与管理基础(东南大学)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汇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