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风吹草动 D.钻木取火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纸张不可燃B.二氧化碳有剧毒,会使人窒息死亡C.N2可做保护气D.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3.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有关保护生态的做法错误的是()A.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B.喷雾车不间断喷雾降尘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D.生活污水集中排入邕江4.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的是()A.标签受损B.不会产生氧气C.灯内酒精燃烧D.读数不准确5.下列现象的解释或者结论错误的是()A.蒸馏水不能养金鱼—蒸馏水中不含氧元素B.煤燃烧后灰渣质量减小—这个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石墨作电极—石墨具有导电性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瓶中气体可能是CO26.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C.水和冰都能解渴——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也相同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7.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有错误的是()A.物质的鉴别B.灭火的原理硬水和软水一一加肥皂水并搅拌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一闻气味灯帽盖灭酒精灯一一隔绝空气吹灭蜡烛一一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除杂的方法D.物质中的“三”木炭粉中混有铁粉一一用磁铁吸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一一通过灼热的铜粉三大化石燃料一一煤、天然气、石油三种黑色氧化物一一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A.A B.B C.C D.D8.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其化学式为CH3COOH,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酸由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B.乙酸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C.乙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D.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9.下列归纳或推理正确的是()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木炭与1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B.氧化物中含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C.点燃H2与O2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则点燃CH4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发生爆炸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10.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B2,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保持不变B.该反应若A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n,则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2nC.参加反应的A2、B2与X的微粒个数比为3:1:2D.物质X含4种元素11.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A.O2中的“2”:表示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B.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C.Fe2+中的“2+”: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D.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12.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B.探究分子运动现象C.验证甲烷燃烧生成CO2和H2OD.探究质量守恒定律13.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D.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计32分)14.成语和俗语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1)沙里淘金,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的化学式是。(2)如胶似漆,胶中含有碳元素,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3)冰清玉洁。“玉”的主要成分中有氧化铝,氧化铝中的阳离子的符号是。(4)“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用做钻头主要是利用其的性质。(5)“人要实,火要虚”中“火要虚”的化学含义是。15.学习化学可以帮你变得聪明,防止你走入生活和学习中的许多误区。如:水银不是银,是金属汞,有剧毒。铅笔芯不含铅,主要是石墨和粘土。这样的知识你还学了哪些?试举出例:。16.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和“水”。(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填名称)。②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3)从变化角度:①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木条熄灭。将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1/10体积,其主要成分是。②水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但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环境措施合理的是____(填标号)。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D.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17.根据下图所示回答问题:(1)A,B,C,D中,表示钙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是(填字母,下同),与钙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表示同一种元素的是。(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填字母)图E中“20”表示。18.工业上利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制备高锰酸钾的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信息提示:MnO2不溶于水,含钾化合物均可溶于水;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1)将软锰矿粉碎的目的是。(2)流程中通入的气体X是(填字母)。A.N2B.CO2C.H2(3)操作Y的名称叫,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4)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填化学式)。19.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为单质,A、B、C、D为化合物,且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C与D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已略去。试推断:(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乙。(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A→B+甲的化学方程式:;D→C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C的种用途。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21分)20.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为。(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序号,下同),该装置需要改进的地方是;高锰酸钾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收集完氧气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的原因是。(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B中使用长颈漏斗的优点是,收集装置应选,能用该装置收集的原因是;向该集气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后,观察到溶液变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一种洗气装置如图F所示,为了检验一氧化碳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气体应从(选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21.芳芳同学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镁条燃烧除生成白色固体(MgO)外,还有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生成,这种淡黄色固体是什么呢?芳芳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关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将淡黄色固体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实验现象】在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并有刺激性的氨味气体产生。【教师指导】上述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为Mg(OH)2,生成的气体为NH3;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问题解决】(1)此淡黄色固体中肯定含有镁元素和元素,判断的依据是;若该物质仅由两种元素组成,其化学式为,此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NH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价。(2)【相关结论】空气中氮气(N2)和氧气(O2)的体积比约为,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由此得出的结论是。(3)【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四、计算题(本大题1个小题,共8分)22.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从水泥厂拿来一块石灰石样品,技术员告诉他们此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不能与盐酸反应。为了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用8.00g这种石灰石样品,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克分5次加入,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得到如下数据:实验次数12345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20.020.020.020.020.0剩余固体的质量/g6.00m2.001.201.20试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m的值为g.(2)计算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3)反应生成的气体质量是克?(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解析】【解答】A.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木已成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风吹草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钻木取火,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解析】【解答】A.纸张具有可燃性,故A错误;
B.二氧化碳没有剧毒,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因此二氧化碳会使人窒息死亡,故B错误;
C.N2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可做保护气,故C正确;
D.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天然气与空气混合时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不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C、根据氮气的性质及其用途分析。
D、根据防范爆炸的做法分析。【解析】【解答】A.禁止吸烟能减少有害物质的污染,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喷雾车不间断喷雾降尘,能降低空气中的烟尘,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既能资源重新利用,又能保护环境,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生活污水不能直接排放,需处理后再排放,故做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分析。【解析】【解答】A.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导致瓶口残留液下流腐蚀标签,标签受损,故A不合题意;
B.加热氯酸钾时能够产生氧气,试管口向上倾斜,导致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故B符合题意;
C.用嘴吹灭酒精灯时,容易导致灯内酒精燃烧,故C不合题意;
D.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高,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过程、现象和注意事项分析。【解析】【解答】A.蒸馏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蒸馏水不能养鱼是因为蒸馏水溶解的氧气太少,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煤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所有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减少的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了,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石墨具有导电性,所以可用石墨来制电极,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瓶内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组成来分析;
B.根据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C.根据石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D.根据气体的性质来分析。【解析】【解答】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是因为蔗糖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B、根据分子运动的知识判断。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判断。【解析】【解答】A.鉴别硬水和软水可加肥皂水并搅拌,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鉴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可采用闻气味的方法,有刺激性气味的是二氧化硫,无刺激性气味的则是二氧化碳,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吹灭蜡烛是采用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来灭火,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原说法错误,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铁粉能被磁铁吸引,而木炭粉不能被磁铁吸引,因此除去木炭粉中混有铁粉可用磁铁吸引的方法。在加热的条件下,只有空气的氧气能与铜粉反应,因此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可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粉,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三大化石燃料有煤、天然气、石油三种。黑色氧化物有—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物质的性质与鉴别方法分析。
B、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分析。
C、根据物质的性质与除杂方法分析。
D、根据化学基础知识分析。【解析】【解答】A.根据化学式CH3COOH可知,乙酸是由乙酸分子构成的,1个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根据化学式CH3COOH可知,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1×4):(16×2)=6:1:8,则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化学式CH3COOH可知,乙酸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化学式CH3COOH可知,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2+1×4+16×2=60,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乙酸的微观构成分析;
B、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根据乙酸化学式的含义分析;
D、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解析】【解答】A.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3:8,不是1:1,故A错误;
B.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中含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硫酸,故B错误;
C.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与氧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氢气和甲烷都具有可燃性,故C正确;
D.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B、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C、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与氧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
D、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解析】【解答】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同时存在,则简化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发生了变化,故A错误;
B.该反应若A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n,则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故B错误;
C.由上图可知,参加反应的A2、B2与X的微粒个数比为3:1:2,故C正确;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物质X含A、B两种元素,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参加反应的A2和B2分子数比;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组成元素等。【解析】【解答】A、O2中的“2”:表示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A正确;
B、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B正确;
C、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注意是亚铁离子,不是铁离子,C错误‘
D、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式上标注的数字表示的意义进行分析。【解析】【解答】A、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温度达到了其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水中的白磷虽达到着火点,但不与氧气接触,同样不能燃烧.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符合题意;B、图2实验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但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实验无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C、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能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不能检验是否有水蒸气生成,不符合题意;D、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分析】A、根据可燃物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分析;
B、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C、根据甲烷燃烧通过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通过烧杯内壁水雾的现象验证水分析;
D、根据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分析。【解析】【解答】A、丁的质量分数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物质,不符合题意;B、由图表可知,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1-70%-14%-10%=6%,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反应后,甲的质量分数下降28%,乙的质量分数下降了6%,丙的质量分数上升了3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丙,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C、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会改变,不符合题意;D、反应中,乙的质量分数下降了6%,丙的质量分数上升了34%,两者的质量比为3:17,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可分析甲~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析】【解答】(1)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的化学式是SiO2。
(2)碳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原子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4个电子,所以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3)氧化铝由氧离子和铝离子构成,其中铝离子是阳离子,氧离子是阴离子,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省略不写,因此铝离子的符号为:Al3+。
(4)金刚石用做钻头主要是利用其硬度大的性质。
(5)“火要虚”指将可燃物架空,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燃烧的更旺。
【分析】(1)根据氧化物的读法以及化学式的写法分析。
(2)根据碳原子的构成情况分析。
(3)根据每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分析。
(4)根据金刚石的性质与用途分析。
(5)根据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分析。【解析】【解答】干冰不是冰,是二氧化碳固体;
纯碱不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
【分析】根据干冰和纯碱的物质组成分析。【解析】【解答】(1)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2)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用“”可表示的微粒是氮分子。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即。
(3)①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的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由于液氮的沸点低首先蒸发出来,氮气不支持燃烧,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木条熄灭。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体积,其主要成分是氧气。
②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4)A、化工厂可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不能防止形成酸雨,故A错误;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故正确;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C正确;
D、为保护环境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不能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分析。
(2)根据微粒符号的写法、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析。
(3)根据空气的组成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分析。
(4)根据保护环境措施分析。【解析】【解答】(1)钙离子的质子数是20,电子总数是18,因此是结构D,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最层电子数决定,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因此结构B和钙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元素是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因此BC表示的是同一种元素;(2)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原子具有稳定结构,因此是结构A,元素周期表中开头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所以20表示钙原子的原子序数是20。【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进行分析【解析】【解答】(1)南昌“藜蒿炒腊肉”风味独特,清香扑鼻。“清香扑鼻”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香味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2)柚子皮可以吸附室内异味,具有同样性质的化学物质还有木炭、活性炭等,它们具有吸附性。故填:活性炭(或木炭);(3)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其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1)=1:8.故填:1:8。
【分析】【解析】【解答】(1)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A会转化成甲和B,所以A是双氧水,B是水,甲是氧气,B能够分解生成甲和乙,所以甲是氧气,乙是氢气,C与D的组成元素也相同,所以D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H2O2,乙是H2。
(2)A→B+甲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D→C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
(3)C的一种用途是灭火(人工降雨、气体肥料等)。
【分析】根据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A会转化成甲和B,所以A是双氧水,B是水,甲是氧气,B能够分解生成甲和乙,所以甲是氧气,乙是氢气,C与D的组成元素也相同,所以D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解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锥形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的发生装置是A,该装置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高锰酸钾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收集完氧气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的原因是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导致高锰酸钾进入水槽。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B中使用长颈漏斗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添加稀盐酸,收集装置应选C,能用该装置收集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向该集气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葡萄酒包装设计及印刷采购合同模板3篇
- 2024年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合作合同
- 2024年港口码头装卸设备租赁合同范本3篇
- 啶虫咪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年版房地产分销合作协议版
- 2024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与管理合同3篇
- 2024年艺术品交易平台会员专属合同3篇
- 早教课程设计感统
- 2024年网络广告发布合作协议
- 染整行业智能工厂建设与智能化工厂建设周期考核试卷
- 广东省广州越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3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第二版)对比版
- 2022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公司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清单.docx
- 汽车理论作业Matlab程序轻型货车动力性能评价
- 长沙理工大学工程经济课程设计(共86页)
- 2017版和2002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对比
- 阀门的压力试验规范
- 郑家坡铁矿充填系统设计
- 直读光谱仪测量低合金钢中各元素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