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说到书法,你一定不陌生,它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历史上,每个读书人都是书法的创作者,他们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字如其人”说的不是人的外表,而是性情、修养、审美这些无形的东西,其中性情又是最主要的。所谓性情,性是个性,情是情绪。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有一本用草书写的理论著作《书谱》,他在书中提出,书法艺术本质上就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也就是说,书法作品是用来传达一个人的个性和情绪的,这才是书法艺术的灵魂。每个人的书写笔迹都是有个性的,所以才会有“笔迹学”这个学科。语文老师批改作文,只看笔迹,就差不多猜出是谁写的。字的个性背后,是人的个性,艺术风格是作者个性的流露。欧阳修曾经评价颜真卿的楷书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个性通常是比较长期的、恒定的,情绪则跟某个当下的时刻有关。情绪的出现,往往都是基于某个机缘、某件事,是外在的条件激发了人的情绪。在情绪影响之下,书写往往会跟常态有所不同。比如王羲之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环境中,与大家一起欢聚在兰亭,品酒吟诗。在这种氛围里,王羲之兴致极高,心手双畅,写出书法名篇《兰亭集序》。性情对书法艺术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构成了书法世界非常重要的一维——书法的灵魂。字写得中规中矩,符合法则,只是基础。明代流行的台阁体,其笔法与字法都符合法则,却不被书法界推崇,甚至常常被批评。究其原因,就在于它缺少独特性,没有灵魂。所以,评鉴、欣赏一个人的书法,既要外观,就是看外在的笔法、字法、章法等是不是符合法则;也要内观,就是看它流露出来的艺术家的内在精神气质有没有独特性。好的书法,不仅是笔墨的世界,还是书写者性情的世界。后一个世界,就是书法的灵魂。(摘编自方建勋《中国书法通识》)材料二:书法作为自由抒发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必然需要融入作者的审美情趣与情感。在艺术实践的时候,人与物、人与作品都可能会产生共鸣,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情感转移,故而“移情”便成了书法艺术进行构思、创作、欣赏等系列过程中一种不可小觑的艺术转化手段。无论是外物的客观姿态对人情感的影响,还是人的主观情感移情于艺术作品,都有可能使艺术家在创作时产生诸多不可预见的审美效果。心理学实验证明,人的心境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产生一定的情感表现。比如看到秋叶枯草,会让人产生如黛玉葬花般的伤感与悲寥;看到春暖花开,则会心胸激荡、兴致盎然。这些情形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笔下尤为平常,其实这些都是外物意象给人们带来的不由自主的移情体现,而由此带来的书家艺术创作中的情感变化亦是如此。书家看到大自然中外物的某些色彩或形态变化,会不由得“触景生情”,产生艺术冲动,从而再付诸艺术创作。东晋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曾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通过观天地与自然之形态变化,从而娱情。古代书家从观物到内心观照并从而得到审美移情的事例比比皆是。最典型的如王羲之通过养鹅、观鹅来写“鹅”,雷太简闻江声而笔法进,文与可见蛇斗而草书长,都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察、体验,进而感受自然界带给主体的一种情感体验,甚至是一种创作灵感或者创作冲动,并通过艺术家的筛选、提炼,转化为创作原动力。“写字者,写志也。”不同性情的艺术家必然会在他所创作的书法作品中体现出他的性格、人品、素养,以及他当时的创作环境与心理动态。“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陈绎曾认为,书家在书写作品的时候,“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艺术家强烈的情绪在不自觉的移情过程中融入作品,从而让作品不断得到升华,使艺术作品展现出更强烈的感染力。反过来说,作品也通过它的表象特征与内在特质间接地展现了艺术家的精神之美。所谓“字如其人”即是如此。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是蕴含着一定的审美意象的。它的艺术形式、美感特质、感情色彩,要能传递出一定的审美信息,并且让观者愿意与作品接近,走进作品和作品对话,与书家间接对话,甚至感染到观者的情感,让观者感受到书家的审美情趣,感受到书家当初的创作状态与内心情感体验过程,最终使观者与作品、观者与书家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得到一致的审美体验,这是观赏者与书法作品之间的移情。甚至观者通过自身的移情,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与书家本人创作初衷完全不同也未可知。可以说,这是移情之移情的再造效果,是双重移情之后所产生的审美体验。(摘编自吴胜景《书以移情——论审美移情在书法艺术中的体现》)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法作品不能只讲求笔法、字法、章法等法则,否则就会没有灵魂,台阁体正是因此而不被推崇。B.中国古代文人笔下有很多伤春悲秋的诗句,是由于春去秋来等自然环境的变化引发了他们的移情。C.“所谓‘字如其人’即是如此”的“此”,指的是书法家创作的作品能够展现出书法家的精神美。D.书法家是书法作品和观者间的审美桥梁,能够让观者走进书法作品,感受书法家心中的审美情趣。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艺术家会将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些独到见解整理成理论著作,使之留传于世,惠及后学。B.从材料一第三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书法家要想写出神来之笔往往需要某个机缘或者某件事的激发。C.同一个书法家,在不同状态下写的字意态不同;不同的书法家,在相同状态下写的字意态也不同。D.观者通过双重移情从书法作品中得到的审美体验,要比和书家之间产生共鸣得到的审美体验丰厚。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核心观点的一项是()A.卫铄《笔阵图》论书法线条:“横当如千里阵云,点当如高峰坠石。”B.王羲之性格内敛,书法敦实含蓄;王献之外向不羁,书法放纵酣畅。C.王宠受佛教思想影响,其书法显现出一种不为外物所动的平静自然。D.苏轼在黄州寒食节所书《寒食诗帖》不自觉地流露出孤寂苦闷之情。4.两则材料都提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其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5.请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原因。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兄颜杲卿父子平叛被俘,安禄山把宁死不屈的父子二人杀害。颜真卿找回侄子的部分尸骨,安葬时心中悲愤不已,写下了《祭侄文稿》。这幅书法作品用笔疾厉跌宕,字里行间血泪淋漓,虽秃笔而就、墨色干渴,但通篇气势惊天地、泣鬼神,令观者动容。颜真卿的创作情感之炽烈溢于墨间,忠义天性和爱国精神跃然纸上。【答案】1.D2.D3.A4.①材料一用作例证,证明情绪会影响书法家书写状态的观点;②材料二作引证,印证书法家看到大自然会触景生情的观点。5.①作品中蕴含着颜真卿的个性,彰显着他的忠义和爱国;②作品中融入颜真卿悲愤的情绪,饱含他炽烈的情感;③作品艺术感染力强,使观者产生情感共鸣,获得审美体验。【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书法家是书法作品和观者间的审美桥梁”错误,偷换概念。由原文最后一段“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能传递出一定的审美信息,并且让观者愿意与作品接近,走进作品和作品对话,与书家间接对话,甚至感染到观者的情感,让观者感受到书家的审美情趣,感受到书家当初的创作状态与内心情感体验过程,最终使观者与作品、观者与书家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得到一致的审美体验,这是观赏者与书法作品之间的移情”可知,书法作品是书法家和观者间的审美桥梁。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D.“要比和书家之间产生共鸣得到的审美体验丰厚”错误,原文只是谈“最终使观者与作品、观者与书家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得到一致的审美体验”,没有将二者进行比较。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书法作品是用来传达一个人的个性和情绪的。A.意在强调书法法则的重要性。B.书法家的性格对书法的影响C.书法家的思想对书法的影响。D.环境对书法家的影响,间接体现在书法上。故选A。【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中“个性通常是比较长期的、恒定的,情绪则跟某个当下的时刻有关……在情绪影响之下,书写往往会跟常态有所不同。比如王羲之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环境中,……,王羲之兴致极高,心手双畅,写出书法名篇《兰亭集序》”可知,《兰亭集序》是事实论据,用来证明“情绪影响之下,书写”。材料二中“东晋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曾言”,是引用王羲之的话,来证明前面的观点“书家看到大自然中外物的某些色彩或形态变化……产生艺术冲动,从而再付诸艺术创作”。【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根据“每个人的书写笔迹都是有个性的……字的个性背后,是人的个性,艺术风格是作者个性的流露”可知, 《祭侄文稿》用笔疾厉跌宕,字里行间血泪淋漓,“忠义天性和爱国精神跃然纸上”,蕴含着颜真卿的个性,彰显着他的忠义和爱国;根据“ 情绪的出现,往往都是基于某个机缘、某件事,是外在的条件激发了人的情绪。在情绪影响之下,书写往往会跟常态有所不同”可知,颜真卿“心中悲愤不已,写下了《祭侄文稿》”,体现了作品融入颜真卿悲愤的情绪,饱含他炽烈的情感;根据“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使观者与作品、观者与书家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得到一致的审美体验”,可知,“气势惊天地、泣鬼神,令观者动容”说明作品艺术感染力强,使观者产生情感共鸣,获得审美体验。(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火线尹杰①我知道你身处火线。我梦见风把你吹圆了。这样也好,显得你强壮些。要不了几场风的滋养,你的筋骨就会真正地圆起来,抢回风占据的地方。现在你要做的就是扎紧棉衣上的带子,把它像钢丝一样缠裹在身上。我在朝鲜的棉衣还真不如你的。你母亲见到了,让我脱下来,捶洗了几次,也没法还原本色。②把血汗洗掉,把硝烟的黑灰洗掉,把战火的腥味、宿营沾染的霜露、急行军浸入的风雪一层层都洗掉,也就薄得透亮了。压在那大红色的箱子底里,黑铁抓手的大红箱子,你知道的,但你一定不知道那里面装着家里的过去,压着咱们的家底。和棉衣在一起的,应该还有一条腰带、一本证书和一包奖章。我在火线上的那条棉裤,屁股上打了千层底的补丁。那是我自己打的,打了补丁,下坡才快。那些补丁驮着我,哧溜一滑就到了坡底,线拐子都赶不上我。那线拐子跟着我,木柄被烟火舔舐得发亮,③淬过异国的风雪已硬成钢了。绕缠在拐子上的花线哗啦啦把自己放出去,它们知道自己将被弹雨绞碎。可我们也收获了不少敌人留下的黑皮线,因为队伍已经冲锋,阵地滚动前移,我们又向前推进了。我拾起他们的线头,那些未送达的撤退指令就从断口处一股股冒出来,麻酥酥地沾染了一手。重新卷好的线拐子因为缠绕了太多的军情而鼓鼓囊囊沉坠着。没多久,那里面就吹响了咱们冲锋的号角,回荡起胜利的欢呼,传播着丰收的喜讯。我想,这丰收果实里有一小块要归于那些补丁。你也要打些补丁,并且应该打在肩上。也可能不需要,油田勘探已经让你的肩膀生出了茧,并层层厚实起来。我们的茧都生在要生的地方。屁股和脚底不用说了,我腰上的茧是线拐子磨的,手指头上的是接线搓出来的。因为我是通信兵,我的主要任务是让战友们的枪口能在节骨眼上喷出火来,我刚把电话线从团指挥所拉上来,火焰就通过这根线从枪口喷射出去,映红了整座山谷。你那里一定不缺少声音,四处都嘹亮着钢铁奏出的旋律和音色。可有一种声音,你说之前从没听过,说戈壁滩上真的有豺狼和鬼怪。那是一种灰白色的号叫,和灰白色的风重叠在一起,有着相同的形状。那鬼狼只在有风的时刻出没。那叫声鞭刃锋利,像钻头一样浑身长满刀片,在砂岩丘的转角雕琢自己的形状。那声音把铭刻自己当成宿命,所以那岩丘的样子就是那声音的样子,就是听不到了,也看得到摸得到,长久地挑战你。我想那就是风了,你那里是风的喉头和声带。那声音在后方就显得愚钝、浑浊和啰唆,没有了犀利和灵气,但也同样蛮横莽撞。你一定还记得,它把咱家的凉棚掀翻过,还吹倒了鸡窝矮墙。风停了,房后会出现一条泄洪后干涸的河道。树和电线杆都折断了,黄白色的茬口尖尖地向上戳着,就迎着风来的方向,做出一个反抗者的姿态。那些堵过的朝北的窗户还要再去添上两块砖头,塞些碎毛毡和卫生球进去。你们在那里战斗,一定打了胜仗吧。见到那带火的泥浆了吗?它一股股地喷涌出来,泼洒在蓝天上。你们在开辟新的疆域和战场,打的是先锋,在最前线。你们遭遇看不见的地下岩石,钻凿怪叫的风和戈壁的火,就像我们在朝鲜迎向流弹,冲进吞掉肢体的弹坑和漫天卷地的火焰。从朝鲜回来,部队去了天津。我们打了一个秋天、一个冬天外加半个春天。仗打到一半,我负了伤,一块炮弹皮斜插在我的屁股上。我趴着阅读了在医疗所头一个夜晚的每一分每一秒,用大睁的双眼问候不断变换面孔的夜色。我辜负了日落的好意,面枕黑夜而不能沉入安眠的湖底。我耳边依旧震颤着炸弹的闷响,一声接着一声。脸颊还在等着掀起的砂石劈头盖过来,而且真的感受到了暴雨倾泻般针扎的痛感。刚有了些睡意,脖颈软下来,梦又燃烧起来,炙烤得人难受,疼痛得又昂起头。邻床的士兵一直在呻吟,一块弹片插进了他的前额。士兵试图用最小的力气发出最大的声响来稀释疼痛。太阳抚触到额头的时候,我眯了一会儿,再睁开眼,他的床位已躺着一个汽车兵。到了天津,就到了另一个世界,然后就遇见了你妈。你妈是村里的妇女队长,年龄比我小一轮,这你是知道的。她见我年纪大,个子又小,不太乐意。可见过几次面后,婚事还是定了下来。然后就是转业。现在想,如果不去朝鲜,如果回不来,我也不会遇见你妈,也不会有你。在朝鲜,我们又往南挺进了。那几天冻得手粘在线上拿不下来,四周又都狂舔着火信子。火海的浪涛拍击着耳朵,那冲击波穿透了岩石,把我们胸腔沸腾着的能量释放出来,就像用钻杆打通矿脉,让地火自由地喷发。我把话机递给前线指挥,④一只手还一直死死地攥着那根线,另一只胳膊则拼命抵挡不断喷射过来的砂土石块。我怕线断了就再找不到头了,我感觉到线路里战情通报正汹涌奔流。后来在天津的海边休整,我也长久地不能下水。我分不清那到底是海水还是火焰。我接到松开那根线的命令时,也被告知负伤了,因为血已浸透棉裤。我趴在一块门板上,准备被抬下去。抬我的人也带着伤,一个包着头,另一个也包着头。他们尽量平稳地抬我起来,我抓紧了门板的边缘。这时一个沙哑充血的嗓音从背后叫住了我们。这个疙里疙瘩的声音粗拉拉地勾出一个问句,你写申请书了吗?我觉得在这个将走不走的当口,他问的一定是门板上的我。我报告一声,写了。后来,“火线”这两个字就刻进了我的生命里。我想,你此刻就身在火线。(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亲叮嘱儿子要在肩上打补丁,既表现对儿子在“火线”工作的关心,也是教育儿子应发扬勤俭节约的作风。B.父亲回忆在天津海边休整时仍不能下水的经历,写出了战争给父亲带来的心灵创伤,侧面表现出战争的残酷。C.小说结尾段写到两个战士“一个包着头,另一个也包着头”,展现出志愿军战士受伤不下火线的战斗精神。D.文中父亲始终在与没有出场的儿子聊天,内容看似随意,但字里行间饱含真情,是两代人在精神上的接力。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单独成段,开篇点题,让读者将阅读关注点聚焦于“火线”,迅速进入小说情境,增强阅读体验。B.句子②用排比写出父亲战争经历丰厚与不可磨灭,棉衣被母亲捶洗后“薄得透亮”,让父亲倍感失落。C.句子③“淬”字一方面写木柄经过异国风雪洗礼而坚硬如钢,另一方面暗示战争也是对父亲身心的淬炼。D.句子④“攥着”“抵挡”等动作描写,再现了战场上父亲为保护电话畅通所展现出来的舍生忘死的精神。8.“火线”作为小说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9.本文在叙事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6.A7.B8.①“火线”是父亲传递战争指令和捷报的电话线;②“火线”是父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与敌人交锋的前线;③“火线”是儿子勘探石油的最前线;④“火线”是坚守、担当和牺牲的革命精神。9.①回忆与现实交织。将父亲对革命经历的回忆和儿子勘探油田的现实交织在一起,打破时空限制,使情节具有跳跃性。②采用对话的叙事方式。以父亲与儿子聊天对话的方式展开情节,使叙事集中,便于引发读者共情。③语言富有诗意。用词形象鲜明,如“舔舐”“一股股”“麻酥酥”等词,表达形象,富有诗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教育儿子应发扬勤俭节约的作风”错,理解不当,原文“你也要打些补丁,并且应该打在肩上。也可能不需要,油田勘探已经让你的肩膀生出了茧,并层层厚实起来。我们的茧都生在要生的地方”,可知是教育儿子发扬朝鲜战场上不怕辛苦的工作作风,努力开垦油田。故选A。【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B.“棉衣被母亲棰洗后‘薄得透亮’,让父亲倍感失落”错,对文本内容过度引申。此句表现的是抗美援朝的经历丰富了父亲的生命。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标题含义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分析。从浅层含义来看,“火线”是父亲传递战争指令和捷报的电话线,“我拾起他们的线头,那些未送达的撤退指令就从断口处一股股冒出来,麻酥酥地沾染了一手。重新卷好的线拐子因为缠绕了太多的军情而鼓鼓囊囊沉坠着。没多久,那里面就吹响了咱们冲锋的号角,回荡起胜利的欢呼,传播着丰收的喜讯”。再看深层含义,文中的父亲是抗美援朝的战士,文中有“我在火线上的那条棉裤”,可见“火线”是父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与敌人交锋的前线;文中的儿子是石油勘探者,“我知道你身处火线”“油田勘探已经让你的肩膀生出了茧,并层层厚实起来”,可见“火线”是儿子勘探石油的最前线;再看最深层含义,父亲在朝鲜战场上坚守“火线”,直到受伤才转回后方;儿子在勘探石油的“火线”上坚守,即使环境恶劣,也绝不退缩。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富有担当精神和牺牲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父子两代人的传承,并将继续传承下去。因此“火线”是坚守、担当和牺牲的革命精神。【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叙事特色的能力。叙事特色可以从整体叙事风格,情节推进方式,语言特色等角度鉴赏。整体叙事风格是回忆与现实交织。文章以父亲的视角,以父亲向儿子述说的形式构成全文,其中穿插了父亲的回忆,如“我拾起他们的线头,那些未送达的撤退指令就从断口处一股股冒出来,麻酥酥地沾染了一手。重新卷好的线拐子因为缠绕了太多的军情而鼓鼓囊囊沉坠着。没多久,那里面就吹响了咱们冲锋的号角,回荡起胜利的欢呼,传播着丰收的喜讯。我想,这丰收果实里有一小块要归于那些补丁”,然后由“补丁”将回忆与现实连接起来,“你也要打些补丁,并且应该打在肩上。也可能不需要,油田勘探已经让你的肩膀生出了茧,并层层厚实起来”,将父亲对革命经历的回忆和儿子勘探油田的现实交织在一起,效果是打破时空限制,使情节具有跳跃性。情节推进方式是采用对话的叙事方式。以父亲与儿子聊天对话的方式展开情节,使叙事集中,便于引发读者共情。如“我知道你身处火线。我梦见风把你吹圆了。这样也好,显得你强壮些。要不了几场风的滋养,你的筋骨就会真正地圆起来,抢回风占据的地方”“你也要打些补丁,并且应该打在肩上。也可能不需要,油田勘探已经让你的肩膀生出了茧,并层层厚实起来”“你那里一定不缺少声音,四处都嘹亮着钢铁奏出的旋律和音色。可有一种声音,你说之前从没听过,说戈壁滩上真的有豺狼和鬼怪”,通过父亲对儿子的述说不断推进情节。然后看语言特色。语言富有诗意,用词形象鲜明,如“舔舐”,形象地写出烟火像舌头一样不断往上卷,像舔舐的动作;“一股股”赋予“撤退指令”以具体可感的形象性;“麻酥酥”写出敌人的命令无法传达,而自己能够让己方的命令得以传达的激动而幸福的感受,表达形象,富有诗意。此外还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如“把血汗洗掉,把硝烟的黑灰洗掉,把战火的腥味、宿营沾染的霜露、急行军浸入的风雪一层层都洗掉”,“把”字句构成排比,可以相见当年朝鲜战场的残酷;“那些补丁驮着我,哧溜一滑就到了坡底,线拐子都赶不上我”,赋予“补丁”“线拐子”以人的动作,写出在战场上动作的麻利;“它一股股地喷涌出来,泼洒在蓝天上”,运用夸张写出石油喷发的壮观景象;“那冲击波穿透了岩石,把我们胸腔沸腾着的能量释放出来,就像用钻杆打通矿脉,让地火自由地喷发”,运用比喻,将朝鲜战场和石油勘探现场连接起来,写出事业对人的激励作用。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者也。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①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夫南越之修簳,镞以百炼之精金,羽以秋鹗之劲翮,加强弩之上而彍②之千步之外,虽有犀兕之捍,无不立穿而死者,此天下之利器。然而不知其所宜用,而以敲扑,则无以异于朽槁之梃也。是知虽得天下之瑰材桀智,而用之不得其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于是铢量其能而审处之,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强者弱者无不适其任者焉。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划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节选自王安石《材论》)材料二:臣闻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养之素则不乏,使之器则得宜。古者一官必有数人堪此任者,是以代匮承乏,不旷天工。今国家于人材,素未尝留意以蓄养之,而使之又不当其器,一言议及,辄见逐去,及至缺乏,又不得已,轮资逐格而叙进之,所进或颇不逮所去。今朝廷济济,虽不可谓无人,然亦岂无抱异才而隐伏者乎?亦岂无罹玷用而永废者乎?况又有卓卓可录者,而皆使之槁项黄馘,以终其身,甚可惜也,吏安得不乏!(节选自张居正《论时政疏》)〖备注〗①皋、夔、稷、契:传说中舜时贤臣皋陶、夔、后稷和契的并称。②彍(guō):拉满弓弩。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括号内。后之在位者A盖未尝求其说B而试之C以实也D而坐曰E天下果无材F亦未之思G而已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敲扑,文中指敲打,与《过秦论》中“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的“敲扑”意思不同。B.治,文中是治理得好、安定太平之意,与成语“励精图治”中“治”意思相同。C.见,表示被动,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冀君实或见恕也”的“见”用法相同。D.逮,是“及,比得上”之意,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的“逮”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才能的人与普通人在表现上的不同,在于他们遇到事情时能够处理好,出谋划策能够明白利害关系,治理国家能够使国家安定。B.王安石认为现在天下缺乏人才,像辩说之材、筹划战斗之徒、谏诤之臣这类人才再没有出现过,是因为君主没有真正去访求人才。C.在张居正看来培养人才关键在平时,古时一个职位会有数人能胜任,当职位空缺时就有人可以暂时代替任职,不会耽误国家事务。D.张居正分析,朝廷缺乏官吏的原因之一是不能任用那些能力出众、可堪任职的人,致使他们只能面容憔悴地终老,这样很可惜。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朝廷济济,虽不可谓无人,然亦岂无抱异才而隐伏者乎?(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种树郭橐驼传》)14.在对待人才方面,两则材料有何相同点?请简要说明。【答案】10.ADF11.C12.B13.(1)现在朝廷里人员众多,虽然不可以说没有人才,但是天下难道没有身负特殊才能而隐藏的人吗?(2)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并且茂盛啊,(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使它依照本性生长罢了。14.①要善于发现人才;②要正确使用人才。【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后世在位的君王,没有探究考察这个道理并且在现实中试用,反而说天下果真没有人才,也是没有好好想过罢了。“者”一般放在上句末尾,后面A处断开;“而”字连接“盖未尝求其说”和“试之以实也”,中间不断开,“试之以实”是状语后置,不能断开,应该在“也”后D处断开;“天下果无材”是转述的话,并非直接引用,不必与“曰”断开;“无材”是动宾结果,“亦”一般放在下句开头,F处断开。故选ADF。【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句意:唐太宗想要治理好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C.错误。表被动;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句意:说一句冒犯的话,就被驱逐离开。/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D.正确。及,比得上;等到。句意:所选人有时尚且比不上被驱逐的人。/等到了圣朝。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王安石认为现在天下缺乏人才”错,由文中“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可知,王安石并不认为天下缺乏人才。故选B。【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济济”,众多的样子;“岂”,难道;“异才”,特殊才能;“隐伏”,隐藏。(2)“寿”,活得长久;“孳”,茂盛;“天”,天性;“致”,使……达到。【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材料一“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可见是要善于发现人才;“是知虽得天下之瑰材桀智,而用之不得其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于是铢量其能而审处之,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强者弱者无不适其任者焉”可见要正确使用人才。②材料二“臣闻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养之素则不乏,使之器则得宜”,可见也是强调要善于发现人才,要正确使用人才。参考译文:材料一:人才的作用,是作为国家的栋梁,得到了可以使国家安定而繁荣,失去了则使国家灭亡且受外辱。况且有才能的人,他们的表现与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呢?在于他们遇到事情能够处理好,出谋划策能够明白利害,治理国家能够使国家安定,这就是他们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位者如果不仔细地考察他、慎重地任用他,那么即使具有像皋陶、夔、后稷和契那样的才智,尚且不能使自己比普通人突出,何况是才智比不上他们的呢?古代的君主知道这种情况,所以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就想尽办法来寻找并且考察试用他们罢了。试用人才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做适合他们的工作罢了。南越长长的竹子,配上百炼的精钢做的箭头,加上秋鸮的劲翮做的箭羽,搭在强弓上之后把弓拉满,能射到千步远的地方,即使是凶猛的犀牛,没有不立刻被射穿而死的,这是天下锐利的武器。但是如果不知道它应该怎样用,却用它来敲打,那么和枯朽的棍棒就没有什么不同了。由此可以知道,即使得到天下奇异杰出的人才,而不按正确方法使用,也和上述情形相似。古时候的君王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仔细估量他们的才能并且谨慎仔细地使用他们,使大小、长短、弱强的才能都能符合他们担任的职责。唉!后世在位的君王,没有探究考察这个道理并且在现实中试用,反而说天下果真没有人才,也是没有好好想过罢了。如今天下担心没有人才。我听说,六国实行合纵政策,而辩论游说的人才出现;刘邦、项羽并起争雄,而出谋献策、勇敢善战的人才涌现;唐太宗想要治理好国家,而多谋善议、敢于谏诤的人才来辅佐。这些人才,都是在那些君主还没出现之时所没有的。君王如果想要找人才,这些人才就来了。天下广大,人才众多,却说果真没有人才可用,我是不相信的。材料二:我听说人才像木材一样,培养他们关键在于平时,任用他们关键要发挥他们的特长。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就不会人才匮乏,人尽其才就可以任用得当。在古时一个官职一定有数人能胜任这一职位,因此在匮乏时能暂时代替任职,不耽误国家事务。现在国家对于人才,平时未曾留意培养他们,而使用他们又不能让他们发挥各自所长,说一句冒犯的话,就被驱逐离开,等到了人才缺乏时,又没有办法,只能排资论辈而选用,所选的人有时尚且比不上被驱逐的人。现在朝廷里人员众多,虽然不可以说没有人才,但是天下难道没有身负特殊才能而隐藏的人吗?难道也没有因一点过失就永远废黜的官员吗?况且还有能力出众可被录用的人,却让他们面容憔悴,终此一生,实在是太可惜了,怎么可能不缺乏官员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贾校书东归寄振上人①李益北风吹雁数声悲,况指前林是别时。秋草不堪频送远,白云何处更相期。山随匹马行看暮,路入寒城独去迟。为向东州故人道,江淹已拟惠休诗②。〖备注〗①贾校书:即贾弇(yǎn),曾任校书郎。振上人:诗僧法振,作者诗友,当时居于“东州”。②江淹:南朝梁诗人,曾模仿惠休《怨诗行》而作《休上人怨别》。惠休:南朝宋、齐间诗人,原为僧。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风劲吹、大雁悲鸣,诗歌开篇便从触觉与听觉角度渲染出送别时的伤感氛围。B.诗歌第三句与姜夔《扬州慢》中的“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采用了相同的写法。C.诗人认为,分别之后友人就会像浮云一样行踪不定,二人何处再相见难以预期。D.颈联描述诗人匹马独行返城时倍感寒冷的情景,烘托出与友人别后的孤独冷寂。16.学校微视频社团计划将本诗拍摄成一个短视频,将由你拟写第八句的视频拍摄脚本。请根据诗歌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完成下面表格。分镜头脚本
时长:20秒场景静夜拟诗音乐特点①特写镜头②视频解说(可从内容、情感角度解说;不超过60字)③【答案】15.D16.①抒情低沉、略带伤感;②李益提笔伏案写诗;③江淹曾模仿惠休作诗,此时李益以江淹自比仿照振上人的诗创作,表现出对振上人诗作的赞赏与对他的思念。【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诗人匹马独行返城时倍感寒冷”错,颈联意思是,眼看友人远去,山峦随着马匹行进,天色已晚,道路延伸进寒冷的城池,而我还独自一人迟迟没有离去。“山随匹马”“路入寒城”写的是友人行为。故选D。【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情感意境的能力。尾联意思是,我已经有了像谢惠休那样的离别之情,我将告知东州的故友,诉说我心中的感慨。诗人要伏案写诗抒发对振上人诗作的赞赏与对他的思念,故背景音乐应该是低沉抒情的,满含着思念之情、伤感之意;根据诗句意思,场景就是李益提笔伏案写诗;视频解说,可以介绍李益写诗的背景及李益内心的情感,即江淹曾模仿惠休作诗,此时李益以江淹自比仿照振上人的诗创作,表现出对振上人诗作的赞赏与对他的思念。(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周邦彦《苏幕遮》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荷花的清新美丽、动态可掬,被王国维誉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2)青年人要积极响应“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的号召,做调查研究时应避免出现苏轼《石钟山记》中提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做法。(3)“雪”是诗词中常见意象,诗人常以“雪”为喻,或描摹人情物态,或昭示志趣高洁,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3)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三、语言文字运用
(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社交”正在Z世代亦即青年群体中成为一种风尚。阅读社交,顾名思义就是以阅读为媒介或背景的社交。在各大网络平台,不少用户将作家的名字当作自己的引力签,以此吸引同好,共同分享阅读带来的感悟和收获,期待在思想激荡中产生共鸣,并通过这种共同的社交属性交友。①
。回想20世纪80年代,如果有谁能拥有一定数量的藏书,哪怕是小人书,就等于拥有了相当过硬的社交资源;那时候青年通过彼此分享书籍而建立友谊,青年间互赠书籍作为礼物更是习以为常。其实细心观察,不少80后、70后乃至60后,同样是当下各种读书会的常客、“阅读社交”的热心参与者。相对于Z世代,他们更关心的是子女教育、家庭和谐、事业突破、年龄困扰,因而期待通过阅读来充实知识、注入动能,通过
②
。流行的“阅读社交”,既是技术进步使然,也是青年精神世界发展的必然。因此,人们总归要在阅读与思考中认识人生。我们应该认识到,“阅读社交”,从本质意义上讲并不是一种社交的形式,
③
。“社交”只是让阅读过程更有趣味,让阅读的视野更开阔、思考的触角更深入。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情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名思义,意思是看到名称就能联想到它的意义。文中用此成语意在表达“阅读社交”这个词语不难理解。B.引力签,是网络用户给自己设定的介绍自己兴趣爱好等以吸引他人关注的标签。对这种新词语,我们可以借助语境来理解。C.哪怕,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相当于“即使”“就算”“即便”等,突出了简单、通俗的小人书也是可贵的社交资源。D.习以为常,指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文中用来形容青年常常互赠书籍的现象是恰当的。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阅读社交早已有之;②分享交流解疑释惑;③而是一种阅读的形式19.D20.“阅读社交”的流行,既是技术进步使然,也是青年精神世界发展的必然。因为,人们总归要在阅读与思考中认识人生。【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文段谈的是“阅读社交”,此处还应该围绕该话题来谈;联系后文“回想20世纪80年代……就等于拥有了相当过硬的社交资源;那时候青年通过彼此分享书籍而建立友谊,青年间互赠书籍作为礼物更是习以为常”可知,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有“阅读社交”了,可填:阅读社交早已有之;②此处是不少80后、70后乃至60后通过“阅读社交”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充实知识”针对的是“子女教育”“家庭和谐”;“注入动能”针对的是“事业突破”,而此处要填的内容针对的是“年龄困扰”,可填:分享交流解疑释惑;③前面有“不是”,此处应用“而是”衔接;由后文“‘社交’只是让阅读过程更有趣味,让阅读的视野更开阔、思考的触角更深入”可知,“阅读社交”的本质还是阅读,“社交”只是形式,可填:而是一种阅读的形式【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能力。D.“文中用来形容青年常常互赠书籍的现象是恰当的”错,“习以为常”是人对经常见到的事感觉很平常,主语不能是“互赠书籍”这一现象。故选D。【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搭配不当,“既是……也是……”的不是“阅读社交”,而是“阅读社交”流行这种现象,因此把“流行的‘阅读社交’”改成“‘阅读社交’的流行”;“因此”不合逻辑,“因此”后面应跟结果,而“人们总归要在阅读与思考中认识人生”是“阅读社交”流行的原因,把“因此”改为“因为”。(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又过了三个月,大成和白甜美夫妻俩住进了每月只需要缴纳九角二分钱房租、两角多钱水费、七角多钱电费的两间共三十二平方米的平房里。Z城不是农村,什么都要掏钱购买,Z城又不是地地道道的城市,没有城市的全覆盖商业设施与社会服务,什么都要自己跑自己找自己办。他们砌灶烧饭,他们挖窖藏贮,他们锯木钉凳,他们挂板置物,他们拉绳搭衣,他们养鸡取蛋,他们凭票排队购粮,他们自行车驮麻袋买西瓜,他们粉刷房室、四白落地,他们修建土暖气,他们自备小锅炉……在白甜美眼中,一切废旧物资都是宝贝,一切辛苦都通向改善与享受生活……使大成觉得分外威风的是,他在同事的帮助下,在甜美的怂恿下,②他自己建立了自行车装修车间,一套家伙什,拿龙、补带、正把、紧条,前叉子、座子、筐子、挡泥板、瓦圈、链子与自行车全身各个轴碗滚珠钢管,无不自力更生装修。于是飞鸽、永久、红旗、生产、凤凰直到英国的兰铃、凤头、菲利普,东德倒蹬闸的钻石牌,二六、二八,各种新老车辆纷纷光顾。21.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都运用了大量并列的词语,但读起来节奏一慢一快,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效果?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夫妻俩搬家后的生活,每一句都用“他们”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21.①句的并列词语作长句的定语,修饰租赁的房屋,且具体列出价钱,以强调费用之低和夫妻俩的贫穷,读起来节奏较慢;②句的并列词语简短且密集,轻快灵活,表现大成对新生活的热情,读起来节奏较快。22.①每句都以“他们”开头,依次排开,形成铺排,突出夫妻二人齐心协力,事事都亲力亲为、勤劳能干;②大量运用“他们”,更好地呈现出夫妻二人开启新生活的图景,更有画面感,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词语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可以从这些并列词语在具体语句中的表意内容,句中的位置以及表达的情感态度等角度分析。①句“九角二分钱房租、两角多钱水费、七角多钱电费……共三十二平方米的平房里”三个并列词语。从内容来看都是说具体的价钱,无非是几毛钱。不管是房租、水费还是电费,这三样是大成夫妻进城后的日常生活开支的大头部分。这三个短语在句中充当定语,共同修饰中心词“平房”,数额来看都不贵,但反映出夫妻二人生活的拮据,读起来节奏稍慢,有突出强调作用。②句“拿龙、补带、正把、紧条,前叉子、座子、筐子、挡泥板、瓦圈、链子与自行车全身各个轴碗滚珠钢管”等并列词语,都陈述的是进城后的大成为自力更生而准备的一套家伙什。作者不厌其烦地描述工具的名称,不仅说明大成为自力更生做了充分准备充分,而且能说明聪明能干的大成对进城后的新生活充满热情,因此朗读时语速很明快。【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句式及其表达效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他们砌灶烧饭,他们挖窖藏贮,他们锯木钉凳,他们挂板置物,他们拉绳搭衣……”,概括起来就是说夫妻俩进城后的系列生活。每一句都用“他们”开头,从句式来看,形式一致,构成的排比句,增强了气势,表现了夫妻俩日常生活中的亲力亲为、勤劳能干;同时,每句用“他们”开头,突出强调的是夫妻不畏现实的困难,团结一致、并肩携手共同开创新生活。开头连用“他们”,除增强句子语气外,还能增强阅读画面感,进而凸显夫妻的团结协作,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考生据此作答即可。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经验,是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经验,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可以帮我们攻克难关;经验,有时也会影响我们的认知,有时也会限制我们的思路。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叙述了“经验”的概念,然后分别阐述了经验对我们的积极以及消极两方面影响。其积极影响重在可以给我们提供经验,让我们更便捷、快速地实现目标;消极影响在于它也可以限制我们的眼界和思维,导致人们一直按照固化的经验做事,不能创新。由此可见,材料既明确指出了借鉴经验的重要性,我们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要学会吸取前人的教训,这样可以避免重复犯错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指出了囿于经验的弊端:但有时候我们会过于依赖过去的经验和别人的做法,从而束缚了自己的思维,失去了创新的能力。所以材料也警示我们在借鉴经验的同时,也要保持独立思考,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路径。其实二者是不可割裂的,我们既要借鉴前人的经验,也要勇于创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勇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积极探索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我们既能避免走弯路,又能不断成长和进步。行文构思上,可以由材料引出“对待前人经验”这一话题,也可以借助名言引出,如“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接着阐释“经验是一把双刃剑”,分别从两方面论证,一是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前人经验,站在巨人的肩头,让我们更快地成长,更远地前行,此处可以使用排比论证的方法,引用多个善于借鉴经验的事例,加强议论气势。二是在借鉴经验的同时,保持理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以激发我们的创新精神,此处可以使用对比论证,将理性对待经验和全盘接受经验形成对比,得出要有创新地借鉴经验。最后总结前文,我们应该辩证对待经验,呼应开头。立意:1.借鉴经验,择善而从。2.别人的脚步,欣赏但不留恋。3.借鉴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说到书法,你一定不陌生,它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历史上,每个读书人都是书法的创作者,他们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字如其人”说的不是人的外表,而是性情、修养、审美这些无形的东西,其中性情又是最主要的。所谓性情,性是个性,情是情绪。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有一本用草书写的理论著作《书谱》,他在书中提出,书法艺术本质上就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也就是说,书法作品是用来传达一个人的个性和情绪的,这才是书法艺术的灵魂。每个人的书写笔迹都是有个性的,所以才会有“笔迹学”这个学科。语文老师批改作文,只看笔迹,就差不多猜出是谁写的。字的个性背后,是人的个性,艺术风格是作者个性的流露。欧阳修曾经评价颜真卿的楷书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个性通常是比较长期的、恒定的,情绪则跟某个当下的时刻有关。情绪的出现,往往都是基于某个机缘、某件事,是外在的条件激发了人的情绪。在情绪影响之下,书写往往会跟常态有所不同。比如王羲之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环境中,与大家一起欢聚在兰亭,品酒吟诗。在这种氛围里,王羲之兴致极高,心手双畅,写出书法名篇《兰亭集序》。性情对书法艺术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构成了书法世界非常重要的一维——书法的灵魂。字写得中规中矩,符合法则,只是基础。明代流行的台阁体,其笔法与字法都符合法则,却不被书法界推崇,甚至常常被批评。究其原因,就在于它缺少独特性,没有灵魂。所以,评鉴、欣赏一个人的书法,既要外观,就是看外在的笔法、字法、章法等是不是符合法则;也要内观,就是看它流露出来的艺术家的内在精神气质有没有独特性。好的书法,不仅是笔墨的世界,还是书写者性情的世界。后一个世界,就是书法的灵魂。(摘编自方建勋《中国书法通识》)材料二:书法作为自由抒发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必然需要融入作者的审美情趣与情感。在艺术实践的时候,人与物、人与作品都可能会产生共鸣,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情感转移,故而“移情”便成了书法艺术进行构思、创作、欣赏等系列过程中一种不可小觑的艺术转化手段。无论是外物的客观姿态对人情感的影响,还是人的主观情感移情于艺术作品,都有可能使艺术家在创作时产生诸多不可预见的审美效果。心理学实验证明,人的心境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产生一定的情感表现。比如看到秋叶枯草,会让人产生如黛玉葬花般的伤感与悲寥;看到春暖花开,则会心胸激荡、兴致盎然。这些情形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笔下尤为平常,其实这些都是外物意象给人们带来的不由自主的移情体现,而由此带来的书家艺术创作中的情感变化亦是如此。书家看到大自然中外物的某些色彩或形态变化,会不由得“触景生情”,产生艺术冲动,从而再付诸艺术创作。东晋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曾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通过观天地与自然之形态变化,从而娱情。古代书家从观物到内心观照并从而得到审美移情的事例比比皆是。最典型的如王羲之通过养鹅、观鹅来写“鹅”,雷太简闻江声而笔法进,文与可见蛇斗而草书长,都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察、体验,进而感受自然界带给主体的一种情感体验,甚至是一种创作灵感或者创作冲动,并通过艺术家的筛选、提炼,转化为创作原动力。“写字者,写志也。”不同性情的艺术家必然会在他所创作的书法作品中体现出他的性格、人品、素养,以及他当时的创作环境与心理动态。“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陈绎曾认为,书家在书写作品的时候,“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艺术家强烈的情绪在不自觉的移情过程中融入作品,从而让作品不断得到升华,使艺术作品展现出更强烈的感染力。反过来说,作品也通过它的表象特征与内在特质间接地展现了艺术家的精神之美。所谓“字如其人”即是如此。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是蕴含着一定的审美意象的。它的艺术形式、美感特质、感情色彩,要能传递出一定的审美信息,并且让观者愿意与作品接近,走进作品和作品对话,与书家间接对话,甚至感染到观者的情感,让观者感受到书家的审美情趣,感受到书家当初的创作状态与内心情感体验过程,最终使观者与作品、观者与书家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得到一致的审美体验,这是观赏者与书法作品之间的移情。甚至观者通过自身的移情,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与书家本人创作初衷完全不同也未可知。可以说,这是移情之移情的再造效果,是双重移情之后所产生的审美体验。(摘编自吴胜景《书以移情——论审美移情在书法艺术中的体现》)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法作品不能只讲求笔法、字法、章法等法则,否则就会没有灵魂,台阁体正是因此而不被推崇。B.中国古代文人笔下有很多伤春悲秋的诗句,是由于春去秋来等自然环境的变化引发了他们的移情。C.“所谓‘字如其人’即是如此”的“此”,指的是书法家创作的作品能够展现出书法家的精神美。D.书法家是书法作品和观者间的审美桥梁,能够让观者走进书法作品,感受书法家心中的审美情趣。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艺术家会将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些独到见解整理成理论著作,使之留传于世,惠及后学。B.从材料一第三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书法家要想写出神来之笔往往需要某个机缘或者某件事的激发。C.同一个书法家,在不同状态下写的字意态不同;不同的书法家,在相同状态下写的字意态也不同。D.观者通过双重移情从书法作品中得到的审美体验,要比和书家之间产生共鸣得到的审美体验丰厚。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核心观点的一项是()A.卫铄《笔阵图》论书法线条:“横当如千里阵云,点当如高峰坠石。”B.王羲之性格内敛,书法敦实含蓄;王献之外向不羁,书法放纵酣畅。C.王宠受佛教思想影响,其书法显现出一种不为外物所动的平静自然。D.苏轼在黄州寒食节所书《寒食诗帖》不自觉地流露出孤寂苦闷之情。4.两则材料都提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其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5.请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原因。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兄颜杲卿父子平叛被俘,安禄山把宁死不屈的父子二人杀害。颜真卿找回侄子的部分尸骨,安葬时心中悲愤不已,写下了《祭侄文稿》。这幅书法作品用笔疾厉跌宕,字里行间血泪淋漓,虽秃笔而就、墨色干渴,但通篇气势惊天地、泣鬼神,令观者动容。颜真卿的创作情感之炽烈溢于墨间,忠义天性和爱国精神跃然纸上。【答案】1.D2.D3.A4.①材料一用作例证,证明情绪会影响书法家书写状态的观点;②材料二作引证,印证书法家看到大自然会触景生情的观点。5.①作品中蕴含着颜真卿的个性,彰显着他的忠义和爱国;②作品中融入颜真卿悲愤的情绪,饱含他炽烈的情感;③作品艺术感染力强,使观者产生情感共鸣,获得审美体验。【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书法家是书法作品和观者间的审美桥梁”错误,偷换概念。由原文最后一段“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能传递出一定的审美信息,并且让观者愿意与作品接近,走进作品和作品对话,与书家间接对话,甚至感染到观者的情感,让观者感受到书家的审美情趣,感受到书家当初的创作状态与内心情感体验过程,最终使观者与作品、观者与书家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得到一致的审美体验,这是观赏者与书法作品之间的移情”可知,书法作品是书法家和观者间的审美桥梁。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D.“要比和书家之间产生共鸣得到的审美体验丰厚”错误,原文只是谈“最终使观者与作品、观者与书家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得到一致的审美体验”,没有将二者进行比较。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书法作品是用来传达一个人的个性和情绪的。A.意在强调书法法则的重要性。B.书法家的性格对书法的影响C.书法家的思想对书法的影响。D.环境对书法家的影响,间接体现在书法上。故选A。【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中“个性通常是比较长期的、恒定的,情绪则跟某个当下的时刻有关……在情绪影响之下,书写往往会跟常态有所不同。比如王羲之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环境中,……,王羲之兴致极高,心手双畅,写出书法名篇《兰亭集序》”可知,《兰亭集序》是事实论据,用来证明“情绪影响之下,书写”。材料二中“东晋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曾言”,是引用王羲之的话,来证明前面的观点“书家看到大自然中外物的某些色彩或形态变化……产生艺术冲动,从而再付诸艺术创作”。【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根据“每个人的书写笔迹都是有个性的……字的个性背后,是人的个性,艺术风格是作者个性的流露”可知, 《祭侄文稿》用笔疾厉跌宕,字里行间血泪淋漓,“忠义天性和爱国精神跃然纸上”,蕴含着颜真卿的个性,彰显着他的忠义和爱国;根据“ 情绪的出现,往往都是基于某个机缘、某件事,是外在的条件激发了人的情绪。在情绪影响之下,书写往往会跟常态有所不同”可知,颜真卿“心中悲愤不已,写下了《祭侄文稿》”,体现了作品融入颜真卿悲愤的情绪,饱含他炽烈的情感;根据“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使观者与作品、观者与书家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得到一致的审美体验”,可知,“气势惊天地、泣鬼神,令观者动容”说明作品艺术感染力强,使观者产生情感共鸣,获得审美体验。(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火线尹杰①我知道你身处火线。我梦见风把你吹圆了。这样也好,显得你强壮些。要不了几场风的滋养,你的筋骨就会真正地圆起来,抢回风占据的地方。现在你要做的就是扎紧棉衣上的带子,把它像钢丝一样缠裹在身上。我在朝鲜的棉衣还真不如你的。你母亲见到了,让我脱下来,捶洗了几次,也没法还原本色。②把血汗洗掉,把硝烟的黑灰洗掉,把战火的腥味、宿营沾染的霜露、急行军浸入的风雪一层层都洗掉,也就薄得透亮了。压在那大红色的箱子底里,黑铁抓手的大红箱子,你知道的,但你一定不知道那里面装着家里的过去,压着咱们的家底。和棉衣在一起的,应该还有一条腰带、一本证书和一包奖章。我在火线上的那条棉裤,屁股上打了千层底的补丁。那是我自己打的,打了补丁,下坡才快。那些补丁驮着我,哧溜一滑就到了坡底,线拐子都赶不上我。那线拐子跟着我,木柄被烟火舔舐得发亮,③淬过异国的风雪已硬成钢了。绕缠在拐子上的花线哗啦啦把自己放出去,它们知道自己将被弹雨绞碎。可我们也收获了不少敌人留下的黑皮线,因为队伍已经冲锋,阵地滚动前移,我们又向前推进了。我拾起他们的线头,那些未送达的撤退指令就从断口处一股股冒出来,麻酥酥地沾染了一手。重新卷好的线拐子因为缠绕了太多的军情而鼓鼓囊囊沉坠着。没多久,那里面就吹响了咱们冲锋的号角,回荡起胜利的欢呼,传播着丰收的喜讯。我想,这丰收果实里有一小块要归于那些补丁。你也要打些补丁,并且应该打在肩上。也可能不需要,油田勘探已经让你的肩膀生出了茧,并层层厚实起来。我们的茧都生在要生的地方。屁股和脚底不用说了,我腰上的茧是线拐子磨的,手指头上的是接线搓出来的。因为我是通信兵,我的主要任务是让战友们的枪口能在节骨眼上喷出火来,我刚把电话线从团指挥所拉上来,火焰就通过这根线从枪口喷射出去,映红了整座山谷。你那里一定不缺少声音,四处都嘹亮着钢铁奏出的旋律和音色。可有一种声音,你说之前从没听过,说戈壁滩上真的有豺狼和鬼怪。那是一种灰白色的号叫,和灰白色的风重叠在一起,有着相同的形状。那鬼狼只在有风的时刻出没。那叫声鞭刃锋利,像钻头一样浑身长满刀片,在砂岩丘的转角雕琢自己的形状。那声音把铭刻自己当成宿命,所以那岩丘的样子就是那声音的样子,就是听不到了,也看得到摸得到,长久地挑战你。我想那就是风了,你那里是风的喉头和声带。那声音在后方就显得愚钝、浑浊和啰唆,没有了犀利和灵气,但也同样蛮横莽撞。你一定还记得,它把咱家的凉棚掀翻过,还吹倒了鸡窝矮墙。风停了,房后会出现一条泄洪后干涸的河道。树和电线杆都折断了,黄白色的茬口尖尖地向上戳着,就迎着风来的方向,做出一个反抗者的姿态。那些堵过的朝北的窗户还要再去添上两块砖头,塞些碎毛毡和卫生球进去。你们在那里战斗,一定打了胜仗吧。见到那带火的泥浆了吗?它一股股地喷涌出来,泼洒在蓝天上。你们在开辟新的疆域和战场,打的是先锋,在最前线。你们遭遇看不见的地下岩石,钻凿怪叫的风和戈壁的火,就像我们在朝鲜迎向流弹,冲进吞掉肢体的弹坑和漫天卷地的火焰。从朝鲜回来,部队去了天津。我们打了一个秋天、一个冬天外加半个春天。仗打到一半,我负了伤,一块炮弹皮斜插在我的屁股上。我趴着阅读了在医疗所头一个夜晚的每一分每一秒,用大睁的双眼问候不断变换面孔的夜色。我辜负了日落的好意,面枕黑夜而不能沉入安眠的湖底。我耳边依旧震颤着炸弹的闷响,一声接着一声。脸颊还在等着掀起的砂石劈头盖过来,而且真的感受到了暴雨倾泻般针扎的痛感。刚有了些睡意,脖颈软下来,梦又燃烧起来,炙烤得人难受,疼痛得又昂起头。邻床的士兵一直在呻吟,一块弹片插进了他的前额。士兵试图用最小的力气发出最大的声响来稀释疼痛。太阳抚触到额头的时候,我眯了一会儿,再睁开眼,他的床位已躺着一个汽车兵。到了天津,就到了另一个世界,然后就遇见了你妈。你妈是村里的妇女队长,年龄比我小一轮,这你是知道的。她见我年纪大,个子又小,不太乐意。可见过几次面后,婚事还是定了下来。然后就是转业。现在想,如果不去朝鲜,如果回不来,我也不会遇见你妈,也不会有你。在朝鲜,我们又往南挺进了。那几天冻得手粘在线上拿不下来,四周又都狂舔着火信子。火海的浪涛拍击着耳朵,那冲击波穿透了岩石,把我们胸腔沸腾着的能量释放出来,就像用钻杆打通矿脉,让地火自由地喷发。我把话机递给前线指挥,④一只手还一直死死地攥着那根线,另一只胳膊则拼命抵挡不断喷射过来的砂土石块。我怕线断了就再找不到头了,我感觉到线路里战情通报正汹涌奔流。后来在天津的海边休整,我也长久地不能下水。我分不清那到底是海水还是火焰。我接到松开那根线的命令时,也被告知负伤了,因为血已浸透棉裤。我趴在一块门板上,准备被抬下去。抬我的人也带着伤,一个包着头,另一个也包着头。他们尽量平稳地抬我起来,我抓紧了门板的边缘。这时一个沙哑充血的嗓音从背后叫住了我们。这个疙里疙瘩的声音粗拉拉地勾出一个问句,你写申请书了吗?我觉得在这个将走不走的当口,他问的一定是门板上的我。我报告一声,写了。后来,“火线”这两个字就刻进了我的生命里。我想,你此刻就身在火线。(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亲叮嘱儿子要在肩上打补丁,既表现对儿子在“火线”工作的关心,也是教育儿子应发扬勤俭节约的作风。B.父亲回忆在天津海边休整时仍不能下水的经历,写出了战争给父亲带来的心灵创伤,侧面表现出战争的残酷。C.小说结尾段写到两个战士“一个包着头,另一个也包着头”,展现出志愿军战士受伤不下火线的战斗精神。D.文中父亲始终在与没有出场的儿子聊天,内容看似随意,但字里行间饱含真情,是两代人在精神上的接力。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单独成段,开篇点题,让读者将阅读关注点聚焦于“火线”,迅速进入小说情境,增强阅读体验。B.句子②用排比写出父亲战争经历丰厚与不可磨灭,棉衣被母亲捶洗后“薄得透亮”,让父亲倍感失落。C.句子③“淬”字一方面写木柄经过异国风雪洗礼而坚硬如钢,另一方面暗示战争也是对父亲身心的淬炼。D.句子④“攥着”“抵挡”等动作描写,再现了战场上父亲为保护电话畅通所展现出来的舍生忘死的精神。8.“火线”作为小说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9.本文在叙事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6.A7.B8.①“火线”是父亲传递战争指令和捷报的电话线;②“火线”是父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与敌人交锋的前线;③“火线”是儿子勘探石油的最前线;④“火线”是坚守、担当和牺牲的革命精神。9.①回忆与现实交织。将父亲对革命经历的回忆和儿子勘探油田的现实交织在一起,打破时空限制,使情节具有跳跃性。②采用对话的叙事方式。以父亲与儿子聊天对话的方式展开情节,使叙事集中,便于引发读者共情。③语言富有诗意。用词形象鲜明,如“舔舐”“一股股”“麻酥酥”等词,表达形象,富有诗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教育儿子应发扬勤俭节约的作风”错,理解不当,原文“你也要打些补丁,并且应该打在肩上。也可能不需要,油田勘探已经让你的肩膀生出了茧,并层层厚实起来。我们的茧都生在要生的地方”,可知是教育儿子发扬朝鲜战场上不怕辛苦的工作作风,努力开垦油田。故选A。【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B.“棉衣被母亲棰洗后‘薄得透亮’,让父亲倍感失落”错,对文本内容过度引申。此句表现的是抗美援朝的经历丰富了父亲的生命。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标题含义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分析。从浅层含义来看,“火线”是父亲传递战争指令和捷报的电话线,“我拾起他们的线头,那些未送达的撤退指令就从断口处一股股冒出来,麻酥酥地沾染了一手。重新卷好的线拐子因为缠绕了太多的军情而鼓鼓囊囊沉坠着。没多久,那里面就吹响了咱们冲锋的号角,回荡起胜利的欢呼,传播着丰收的喜讯”。再看深层含义,文中的父亲是抗美援朝的战士,文中有“我在火线上的那条棉裤”,可见“火线”是父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与敌人交锋的前线;文中的儿子是石油勘探者,“我知道你身处火线”“油田勘探已经让你的肩膀生出了茧,并层层厚实起来”,可见“火线”是儿子勘探石油的最前线;再看最深层含义,父亲在朝鲜战场上坚守“火线”,直到受伤才转回后方;儿子在勘探石油的“火线”上坚守,即使环境恶劣,也绝不退缩。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富有担当精神和牺牲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父子两代人的传承,并将继续传承下去。因此“火线”是坚守、担当和牺牲的革命精神。【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叙事特色的能力。叙事特色可以从整体叙事风格,情节推进方式,语言特色等角度鉴赏。整体叙事风格是回忆与现实交织。文章以父亲的视角,以父亲向儿子述说的形式构成全文,其中穿插了父亲的回忆,如“我拾起他们的线头,那些未送达的撤退指令就从断口处一股股冒出来,麻酥酥地沾染了一手。重新卷好的线拐子因为缠绕了太多的军情而鼓鼓囊囊沉坠着。没多久,那里面就吹响了咱们冲锋的号角,回荡起胜利的欢呼,传播着丰收的喜讯。我想,这丰收果实里有一小块要归于那些补丁”,然后由“补丁”将回忆与现实连接起来,“你也要打些补丁,并且应该打在肩上。也可能不需要,油田勘探已经让你的肩膀生出了茧,并层层厚实起来”,将父亲对革命经历的回忆和儿子勘探油田的现实交织在一起,效果是打破时空限制,使情节具有跳跃性。情节推进方式是采用对话的叙事方式。以父亲与儿子聊天对话的方式展开情节,使叙事集中,便于引发读者共情。如“我知道你身处火线。我梦见风把你吹圆了。这样也好,显得你强壮些。要不了几场风的滋养,你的筋骨就会真正地圆起来,抢回风占据的地方”“你也要打些补丁,并且应该打在肩上。也可能不需要,油田勘探已经让你的肩膀生出了茧,并层层厚实起来”“你那里一定不缺少声音,四处都嘹亮着钢铁奏出的旋律和音色。可有一种声音,你说之前从没听过,说戈壁滩上真的有豺狼和鬼怪”,通过父亲对儿子的述说不断推进情节。然后看语言特色。语言富有诗意,用词形象鲜明,如“舔舐”,形象地写出烟火像舌头一样不断往上卷,像舔舐的动作;“一股股”赋予“撤退指令”以具体可感的形象性;“麻酥酥”写出敌人的命令无法传达,而自己能够让己方的命令得以传达的激动而幸福的感受,表达形象,富有诗意。此外还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如“把血汗洗掉,把硝烟的黑灰洗掉,把战火的腥味、宿营沾染的霜露、急行军浸入的风雪一层层都洗掉”,“把”字句构成排比,可以相见当年朝鲜战场的残酷;“那些补丁驮着我,哧溜一滑就到了坡底,线拐子都赶不上我”,赋予“补丁”“线拐子”以人的动作,写出在战场上动作的麻利;“它一股股地喷涌出来,泼洒在蓝天上”,运用夸张写出石油喷发的壮观景象;“那冲击波穿透了岩石,把我们胸腔沸腾着的能量释放出来,就像用钻杆打通矿脉,让地火自由地喷发”,运用比喻,将朝鲜战场和石油勘探现场连接起来,写出事业对人的激励作用。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者也。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①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夫南越之修簳,镞以百炼之精金,羽以秋鹗之劲翮,加强弩之上而彍②之千步之外,虽有犀兕之捍,无不立穿而死者,此天下之利器。然而不知其所宜用,而以敲扑,则无以异于朽槁之梃也。是知虽得天下之瑰材桀智,而用之不得其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于是铢量其能而审处之,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强者弱者无不适其任者焉。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划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节选自王安石《材论》)材料二:臣闻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养之素则不乏,使之器则得宜。古者一官必有数人堪此任者,是以代匮承乏,不旷天工。今国家于人材,素未尝留意以蓄养之,而使之又不当其器,一言议及,辄见逐去,及至缺乏,又不得已,轮资逐格而叙进之,所进或颇不逮所去。今朝廷济济,虽不可谓无人,然亦岂无抱异才而隐伏者乎?亦岂无罹玷用而永废者乎?况又有卓卓可录者,而皆使之槁项黄馘,以终其身,甚可惜也,吏安得不乏!(节选自张居正《论时政疏》)〖备注〗①皋、夔、稷、契:传说中舜时贤臣皋陶、夔、后稷和契的并称。②彍(guō):拉满弓弩。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括号内。后之在位者A盖未尝求其说B而试之C以实也D而坐曰E天下果无材F亦未之思G而已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敲扑,文中指敲打,与《过秦论》中“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的“敲扑”意思不同。B.治,文中是治理得好、安定太平之意,与成语“励精图治”中“治”意思相同。C.见,表示被动,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冀君实或见恕也”的“见”用法相同。D.逮,是“及,比得上”之意,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的“逮”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才能的人与普通人在表现上的不同,在于他们遇到事情时能够处理好,出谋划策能够明白利害关系,治理国家能够使国家安定。B.王安石认为现在天下缺乏人才,像辩说之材、筹划战斗之徒、谏诤之臣这类人才再没有出现过,是因为君主没有真正去访求人才。C.在张居正看来培养人才关键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限公司招聘实习生4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华电集团限公司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共佛山市禅城区委组织部公开招聘专业技术岗位雇员1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福建福安市事业单位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深圳事业单位密卷+考前决胜资料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浙江临海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广东韶关市乐昌市民政局招聘专职工作人员3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宜昌市交通运输局公开招聘事业单位人员拟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度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施工合同模板3篇
- 2025下半年四川省攀枝花事业单位招聘(213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 煤炭托盘合作协议书
- 2024年中国主轴产业深度分析、投资前景及发展趋势预测(简版报告)
- 房地产公司总经理职位面试问题
- 大班春季班级工作计划下学期
- 2023年广东能源集团校园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古建工程监理规划(范本)
- 2024年重庆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高中物理必修一前两章测试题(含答案)
- 研学教育项目商业计划书
- MOOC 创新思维与创业实验-东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