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浙东北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中国国家起源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称为“三部曲”:古国——高于部落之上的稳定独立的政治实体;方国——夷夏关系消长最后形成多元一体共处关系的阶段;帝国——多元一体格局巩固加强。下列与“三部曲”对应的组合是()A.红山文化商秦 B.良渚文化秦汉 C.商周秦 D.姜寨遗址汉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应该属于“古国”阶段,夏商周属于方国阶段,秦汉以后属于帝国阶段,红山文化属于“古国”阶段,商属于方国阶段,秦属于帝国阶段,A项正确;秦属于帝国阶段,不属于方国阶段,排除B项;商不属于“古国”阶段,排除C项;汉不属于方国阶段,排除D项。故选A项。2.观察下面两图,哪组词最能概括当时的形势()A.封邦建国,同养公田 B.列国纷争,民族交融C.井田瓦解,经济衰退 D.匈奴入侵,北民南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的地图可以判断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列国纷争,民族交融,B项正确;A项是西周的特征,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井田瓦解,经济发展,排除C项;匈奴入侵,北民南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3.许倬云先生认为,从三代经春秋战国,中华共同体的演变趋向“乃是从属人的族群转变为属地的共同体”,商鞅变法措施中能够直接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奖励军功 B.废井田开阡陌 C.推行县制 D.什伍连坐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华共同体的演变趋向‘乃是从属人的族群转变为属地的共同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君县长官由中央任免,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也促进了从属人的族群转变为属地的共同体,C项正确;奖励军功的措施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提高军事力量,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有利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建立,促进社会转型,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什伍连坐制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加强统治,而题干内容体现的是郡县制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4.西汉司马迁认为:“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他肯定了秦朝的()A.世袭制 B.“焚书坑儒” C.中央集权制 D.严刑峻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可知秦始皇实现了国家统一,修明法制,制定律令,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秦确立中央集权制,不是世袭制,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秦确立中央集权制,不是“焚书坑儒”,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秦朝实行严刑峻法,排除D项。故选C项。5.《中国文化通史》中提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南北方各族人民相互“混淆”、“杂错”的过程中,北方表现为征服者被被征服者同化,南方表现为统治者同化被统治者。下列可以佐证该观点的是()①北民南迁促进江南开发②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③十六国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④士族把持了东晋政权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北方表现为征服者被被征服者同化,南方表现为统治者同化被统治者”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十六国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体现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能够佐证题干中的观点,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江南地区开发体现的是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士族把持东晋政权体现的是士族专权,不能体现材料中的观点,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6.能够识别历史地图中的相关信息,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如图所示为公元262年的政权形势图,图中①②对应的政权依次是()A.蜀魏 B.陈北齐 C.东晋十六国 D.吴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中国)。根据材料262年的政权形势图,根据所学可知,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时期,包括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北方是曹魏政权,东南一带是孙吴政权,D项正确;蜀汉位于西南一带,排除A项;陈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557年,排除B项;东晋建立的时间是公元317年,排除C项。故选D项。7.《贞观政要》对隋朝历史评述道:“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这一评述意在强调()A.统治者不重视民生导致隋朝的灭亡 B.经济富庶成为隋朝灭亡的助推器C.隋朝的灭亡是因为财政能力的枯竭 D.暴政是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题干“‘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的经济富庶并未被用于民生,反而助长了隋炀帝的奢华无道,最终加速了隋朝的灭亡,B项正确;材料更侧重于经济富庶如何被不当使用,而非单纯的不重视民生,排除A项;材料明确指出隋朝末年时国家储备可供五六十年之用,说明财政并未枯竭,排除C项;虽然暴政是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富庶如何被不当使用,而非单纯强调暴政,排除D项。故选B项。8.魏晋时期,实行租调制,“计丁授田”,以田纳税,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到唐初,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材料体现的演变趋势是()A.人身束缚逐渐减弱 B.土地兼并愈发严重C.农民负担不断加重 D.政府赋税剥削沉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唐初(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魏晋时期,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唐朝可以输庸代役,即可以纳绢或布代役,这有助于减轻政府对农民的控制,人身束缚逐渐减弱,A项正确;材料信息说明赋税制度的调整,减轻人身束缚,无法得出土地兼并愈发严重,排除B项;赋役制度的演变会增加百姓负担,但材料主旨强调的是人身控制在减弱,排除C项;输庸代役可以保证农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政府赋税剥削沉重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9.如图是根据《通典》《册府元龟》等资料整理出的唐代各时期税收估算示意图(部分)对其解读正确的是()①712-755年的税收折射了唐朝全盛时期的国力雄厚②756-763年税收锐减的直接原因是“安史之乱”③764-779年税收的增加是由于藩镇割据问题的解决④780年后税收的持续增长得益于两税法的推行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所学可知,①712-755年为开元盛世时期,高额税收折射了唐朝全盛时期的国力雄厚,①正确,②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763年时期税收锐减的直接原因是安史之乱,②正确;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7时80年后税收的持续增长得益于两税法的推行,④正确,D项正确;安史之乱期间(755年-763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有些藩镇独立性很强,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这种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③时期藩镇割据问题并未解决,③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10.如图所示,宋代投壶盛行,士大夫家中陈设常有投壶的壶与矢。吕大临在《礼记传》中写道:“投壶,射之细也。宴饮有射以乐宾。”司马光则认为“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宋代投壶()A.反映了民族交流加强 B.凸显了儒学价值取向C.体现了门第观念淡化 D.表明社会成员身份平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可知,司马光的将投壶活动与儒家思想相结合,B项正确;宋代内部士大夫家中陈设常有投壶的壶与矢以及流行的活动,不能说明民族交流状况,排除A项;仅从投壶,不能得出门第观念的状况,排除C项;投壶活动体现的儒学价值取向,无法得出社会成员身份平等,排除D项。故选B项。11.南宋学者叶适称:“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宋朝“反其弊”的措施不包括()A.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 B.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C.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中 D.设转运司管地方财政【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题干论述的是“反其弊”的措施是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代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是加强君权、削弱相权的措施,不是加强中央集权,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其余选项均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ACD项。故选B项。12.北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宋夏双方达成和议。元昊取消帝号,由宋册立为夏国王,宋岁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双方于边境开展互市贸易。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角度看,其价值在于()A.平息了王安石变法引起的争议 B.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C.导致了北宋王朝经济迅速崩溃 D.促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北宋(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宋夏和议,双方开展互市贸易,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D项正确;当时王安石变法尚未开始,排除A项;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仅仅是从宋朝的角度看,并非整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角度的价值,排除B项;宋夏和议并没有导致北宋王朝经济迅速崩溃,排除C项。故选D项。13.研究表明,北宋九朝共有72位、97任宰相,任期在1—2年的共有45任,占总数的46%,1—3年的共有63任,占总数的65%,也就是说,北宋宰相的任期大多是在3年之内。这一现象()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B.意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折射出君主专制强化 D.有利于国家政策的有效实施【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宰相任期大多很短,反映宰相被罢免的现象较为频繁,折射出相权削弱、皇权加强的特点,C项正确;北宋宰相更换频繁,但并未增加官员数量,不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排除A项;宰相频繁更换反映的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与地方无关,排除B项;宰相掌握行政权,其频繁更换不利于保持国家政策的连续性和有效实施,排除D项。故选C项。14.《辽史·百官制》记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材料中所描述的制度是()A.四等人制 B.二府三司制 C.南北面官制 D.猛安谋克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中国)。据题干“‘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辽朝)的官制分为南、北两面,北面管理契丹本族事务,南面管理汉人事务,这正好符合南北面官制的定义,C项正确;四等人制是元朝时期的民族分化政策,将全国各族人民分为四等,排除A项;二府三司制是宋朝为了分割宰相权力而设置的制度,包括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与辽朝无关,排除B项;猛安谋克制是女真族(金朝)的一种军事和社会组织制度,与辽朝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5.元代行省“自人民、军旅、赋役、狱讼、缮修,政令之属,莫不总焉”,并享有部分紧急事务的临时处置权。但行省辖区内的宣慰司、路、府、州、县各级官员必须“受命于朝而后仕”;在军事上也是“非奉旨毋擅调军”。由此可知,元代行省制()A.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B.开启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D.兼具了集权与分权的双重属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可知:元代“自人民、军旅、赋役、狱讼、缮修,政令之属,莫不总焉”,并享有部分紧急事务的临时处置权,即行省长官权利较大,总揽政治、经济、军事权力,体现了集权属性,但行政权受到中央节制,军事权力也受到制约,体现了分权特性,D项正确;行省掌握大权体现行政效率高,但该选项不能反映出材料中中央对地方的制约,排除A项;开启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是郡县制,排除B项;行省制度不能完全消除地方分裂的隐患,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6.“西洋之迹,著自郑和……总率巨棕百艘,发自福州五虎门,维艄挂席,际天而行。”以下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此开始了中国与欧洲间的贸易往来 B.是世界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C.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倭寇对中国的入侵 D.促进了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西洋之迹,著自郑和……总率巨棕百艘,发自福州五虎门,维艄挂席,际天而行”可知,说明郑和船队的规模浩大,郑和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其也是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B项正确;陆上丝绸之路就已经开始了中国与欧洲间的贸易往来,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与抵御倭寇对中国的入侵关联不大,排除C项;新航路的开辟,促成了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排除D项。故选B项。17.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文化遗产是长城,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长城曾经是隔离墙,也是封锁线。清军入关以后,长城逐渐失去其“边界”的意义。这主要缘于()A.盟旗制度的建立 B.俺答汗接受册封 C.岭北行省的设立 D.册封达赖和班禅【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清朝时期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加强了对蒙古地区的管理,使得北方的游牧民族不再南下,因此也就不再着重修建长城以阻挡北方的游牧民族,A项正确;俺答汉接受册封是在明朝时期,明朝时期还在修建长城,排除B项;岭北行省的设立是在元朝时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C项;册封达赖和班禅是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和长城是否修建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8.如表为康熙年间苏州织造李煦奏折内容摘录。由此可知,奏折制度()上奏内容上奏时间苏州得雨并报米价折康熙三十二年七月贺亲征噶尔丹获胜折康熙三十五年七月闻太仓有人起事折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巡盐御史张应诏居官情形折康熙六十年八月A.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C.取代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D.规范了中央机构运行机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题干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煦奏折内容涉及了地方天气、粮价、军事、地方治安以及官员表现等多个方面,显示出皇帝通过奏折制度能够及时了解地方情况和官员表现,从而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B项正确;虽然奏折制度加强了皇帝对地方和官员的监控,但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是军机处的设立,而非奏折制度,排除A项;奏折制度与军机处是两种不同的制度,奏折主要用于信息的上传下达,而军机处则是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秘书机构,奏折制度并未取代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排除C项;奏折制度主要涉及皇帝与地方官员的信息交流,而非中央机构的运行机制,排除D项。故选B项。19.黄宗羲提出:“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据此可知,黄宗羲()A.反对君主统治 B.批判君主专制 C.主张“工商皆本” D.提倡“致良知”【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题干“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旨在于批评君主专制带来的弊端,指出君主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惜牺牲天下百姓的福祉,B项正确;黄宗羲并没有完全反对君主统治,他只是反对君主专制,排除A项;主张“工商皆本”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提倡“致良知”是王阳明的观点,排除D项。故选B项。20.《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离散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在这里,司马迁采用的史学方法是A.档案文献与现场考察结合 B.口述资料与实地探访互证C.出土简牍与历史文献参校 D.民间传说与墓志铭文比对【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太史公说: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就与众不同。他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故司马迁采用的史学方法是口述资料与实地探访互证,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档案文献、出土简牍、墓志铭文等信息,排除ACD项。故选B项。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1.考古发现,二里头的宫城遗址中,二号宫庙与一号宫殿呈东西分布,二者各有一条南北向的轴线;偃师商城的宫城遗址也有“左庙右宫”及“双轴线”。这可以说明我国早期国家()A.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基本形成 B.内服与外服联系更紧密C.血缘关系与权力中心相互维系 D.古代都城布局已成定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商(中国)。二里头的宫城遗址体现了“左庙右宫”的布局特征,这种左右分布以及南北向轴线的设计,反映了特定的建筑格局和都城规划,这种布局不仅在二里头遗址中有发现,在偃师商城遗址中也有类似的现象,表明这种都城布局可能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形成了一种定式,D项正确;早期国家时期尚未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排除A项;仅通过商朝宫城的布局不能得知内外服之间的关系变化,排除B项;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将血缘关系与政治地位相结合,且材料中宫城的布局与血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22.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保持着密切联系。下列是某同学对唐朝民族关系相关知识的整理,其中对应关系完全符合史实的是()A突厥先战后和灭西突厥,设北庭都护府B回纥实行册封册封大祚荣为“怀仁可汗”C吐蕃和亲会盟9世纪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D靺鞨设置机构设立奴儿干都司A.A B.B C.C D.D【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结合所学可知,贞观初年,唐军击败东突厥,东突厥汗国灭亡,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唐太宗和武则天时分别在西域地区设立安西、北庭都护府,因此唐朝与突厥的关系是先战后和,A项正确;唐玄宗册封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与回纥无关,排除B项;文成公主入藏是在唐太宗时期,即7世纪前期,唐蕃会盟在9世纪中期,排除C项;奴儿干都司是明朝在东北地区设立的机构,与唐朝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3.描绘北宋都城的水陆交通及日常生活的《清明上河图》中,缺乏两种市井常见动物——马和羊,画面上,开封的大车都用黄牛或水牛拖拉。对这一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宋代()A.交通工具的落后导致马匹供不应求 B.农耕文明中牛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C.文人阶层对市井生活缺乏基本常识 D.边患使政府加强对战备物资的控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的马和羊是重要的战备物资,马匹是必不可少的征战和交通工具,羊皮则用于制作军服、营帐,北宋时期民族政权的对峙,使宋朝不得不加紧对战略物资的控制,因此“《清明上河图》中缺乏马和羊”“开封的大车都用黄牛或水牛拖拉”,D项正确;据材料“开封的大车都用黄牛或水牛拖拉”,可见马匹供不应求导致交通工具的落后,A项因果颠倒,排除A项;农耕文明中牛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文人阶层对市井生活有基本常识,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24.唐朝对外交通发达,与域外的经济文化联系频繁。观察《唐朝对外主要交通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法显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①地取经 B.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②地传授佛法C.③地向唐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 D.向西经丝绸之路最远可以到达④地【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可知,③地是日本,在唐朝曾派遣许多使节和留学生,C项正确;法显是东晋时期的高僧,排除A项;鉴真东渡日本,应该是③地,②地是新罗,排除B项;唐朝向西经丝绸之路最远可以到达欧洲,④地是西亚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25.《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讲述了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以下典籍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梦溪笔谈》②《授时历》③《天工开物》④《千金方》A.④①②③ B.③④①②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主要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所学可知,《梦溪笔谈》为宋朝沈括的作品;《授时历》是由元代郭守敬编订;《天工开物》是明朝宋应星的著作;《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唐朝孙思邈所著;综上所述,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④①②③,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共3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9分,共45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时期的学说、学派思想主张思想家“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百姓“言谈者必轨于法”。①“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是以天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②“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③“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④材料二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摘编自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材料三秦朝建立后面临如何对待各地区不同文化的问题,秦以吏、法、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社会反抗,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由此,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承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允许或默许东方王国不用汉法,从俗而制。在东方政策问题上,秦始皇想快速实现文化统一、刘邦则容忍不同区域文化存在,结果都不成功。这个时候,第三种方案登台了,这就是儒家学者提出的“德教”。因此,有学者认为“政治上结束战国是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摘编自《<春秋》与“汉道”》(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表中序号所对应的思想家;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这一“跨世纪大辩论”的影响。(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西汉在国家管理中如何体现“一方面“承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的?并从思想角度简述西汉“结束战国”的历程。【答案】(1)①韩非子,②墨子;③孟子;④荀子。影响: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2)承秦之制,实行郡县制;尊重东方社会习俗,实行封国制。历程: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确立儒学正统地位。【解析】【小问1】本题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先秦时期的中国。思想家:根据材料“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可知①是法家代表韩非子思想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根据材料“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可知②是墨子兼爱思想;根据材料“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知③是孟子仁政思想;根据材料“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可知④是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影响:根据材料“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可知,这场大辩论是指百家争鸣,根据所学可知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小问2】本题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承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允许或默许东方王国不用汉法,从俗而制。”结合所学得出承秦之制,实行郡县制;尊重东方社会习俗,实行封国制。第二小问历程:根据材料“这个时候,第三种方案登台了,这就是儒家学者提出的‘德教’。”结合所学得出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确立儒学正统地位。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期基准特征解释说明两汉郎吏社会西汉武帝时期实行察举制选拔人才,由地方官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后推荐为官或选拔任用,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魏晋南北朝
隋唐以后
注:太学毕业成绩优秀者分派到中央部门作为“郎”,成绩较次者派遣到地方政府作为“吏”。材料二唐代中期以来,儒学的研习和传播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传统经学若不脱胎换骨,其发展便会遭遇很大困难。为此,有学者大声疾呼:复兴儒学,直接孔孟“道统”。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1)请挑选你认为符合时代的基准特征填写到材料一中表格的相应位置(只填数字代码)①门第社会②游士社会③科举社会;参考两汉的样例并结合所学,对所填写的“基准特征”作出解释说明。(2)根据材料,概括“理学”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写出南宋时期理学的代表人物并说明其主要思想。【答案】(1)魏晋南北朝时期:①门第社会。解释说明: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逐渐控制了人才选拔权,形成门阀士族垄断政治局面。隋唐以后:③科举社会。解释说明:隋朝时期实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扩大了用人范围,这一制度在唐宋时期完善,成为此后直至清末选拔官吏的基本制度,影响深远。(2)特点: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思想体系精致完备。集大成者:朱熹。主要思想:“理”是世界的本原;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填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①门第社会符合此时代特征;隋唐以后推行科举制,③科举社会符合此时代特征。解释说明:结合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影响可知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逐渐控制了人才选拔权,形成门阀士族垄断政治局面,因而逐渐形成了门第社会;结合科举制的影响可知隋朝时期实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扩大了用人范围,这一制度在唐宋时期完善,成为此后直至清末选拔官吏的基本制度,影响深远,因而逐渐形成了科举社会。【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第一小问概括“理学”的主要特点,据材料二“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可得出“融合佛、道思想”;据材料二“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可得出“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据材料二“ 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可得出“思想体系精致完备”。南宋时期理学的代表人物并说明其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理学的兴起相关知识可知,南宋的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主要思想有,在宇宙观上,“理”是世界的本原;在方法论上,格物致知;在人生观上,存天理,灭人欲。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骨文对商人的农事活动有大量记载,几乎包括与农业有关的各个方面,反映出农业已成为当时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卜辞的“田”字中间的横竖笔划往往不止一道,象征着大片土地上纵横交错的阡陌、沟洫,表明当时在土地的整治、管理上已较有规划。卜辞中所见农作物有黍、稷、粟、麦、稻等许多品种。文献所载上古的主要翻土农具为木制的耒、耜,它们在卜辞中都一再出现。根据文字字型来推测,卜辞中可能还反映出施肥、贮藏粮食、酿酒、园艺培植、种桑养蚕等方面的内容。关于畜牧业,后世所谓“六畜”,即马、牛、羊、豕、鸡、犬,在卜辞中都有反映,同时还有大量狩猎、捕鱼的记载。——摘编自邓广铭、田余庆等著《中国通史:从上古传说到1949》材料二从下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材料三晚明历史大变局的帷幕慢慢揭开,这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辉煌!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如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主要来自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离婚双方抚养子女权益保障合同版B版
- 2024年种子包装与运输服务合同模板3篇
- 2024年石油产品国际贸易结算与支付合同范本3篇
- 2024-2025学年桂林市永福县数学三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中国铁塔集团上海分公司招聘8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限公司纪检岗位招聘2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移动广西公司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电信集团限公司政企信息服务事业群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电信山东聊城分公司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应用风险控制团队科研助理公开招聘3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蛇年元旦晚会
- 大学学业规划讲座
- 【MOOC】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综合管廊知识
- 《国家课程建设》课件
-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解析
- 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操作手册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及答案
- 2024过敏性休克抢救指南(2024)课件干货分享
- 2024年贵州贵阳市贵安新区产业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汕头市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心招聘专职教研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