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陕西省汉中市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国家考古博物馆龙文物特展上,展示了各具特色的关于龙的重要考古成果。其中有辽宁阜新茶海遗址出土的距今约8000年被称为“中华第一龙”的石堆龙,长江下游出土的距今约7000年的四龙首玉镯,在陕西南部出土的距今约6000年的蚌形龙等。由此可见()A.当时阶级分化明显,国家形态具备 B.“龙”文化源远流长、多元并存C.当时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D.“龙”的出现成为王权身份的象征【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龙”的形象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陶寺文化等遗址中都有发现,说明“龙”的文化源远流长,体现了多元文化并存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展示了龙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态,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多元并存,并没有突出明显的阶级分化及国家形态的具备,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渐形成了华夏认同观念,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龙”的文化源远流长、多元并存,无法得出“龙”形象的出现与王权身份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某学者认为,甲骨卜辞可见商代政治制度,商王直辖的部落区域称谓内服,周边迫于武力威慑等臣服于商的区域称谓外服。而西周时期的大分封,则基于一种长远的战略规划,是为控制新征服的广大地区而采取的大战略。该学者意在强调西周时期的大分封()A.地缘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B.使中央集权得以巩固C.实现了对地方垂直管理 D.有利于强化地方治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商王直辖的部落区域称谓内服,周边迫于商武力威慑等臣服于商的区域称谓外服”“西周时期的大分封,则基于一种长远的战略规划,是为控制新征服的广大地区而采取的行政制度”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的大分封相对于商朝,纵向对比可得有利于强化地方治理,D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分封制有利于地方治理,没有地缘政治取代血缘政治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西周时期尚未建立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对地方垂直管理,也不符合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阶段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3.战国时期,布币流通区域由原来的“三晋”、“三川(河、洛、伊)”地区逐渐扩大至燕国和秦国,成为北至辽宁辽阳(燕之襄平)、南至河南(梁魏境内)、西至陕西(秦)、东至山东西界(古齐之西界)的主要货币。这表明战国时期()A.统一大市场逐渐形成 B.区域间商贸联系加强C.布币为统一流通货币 D.金属铸币技术水平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布币的流通区域逐渐扩大,成为这些区域的主要货币,这说明,战国时期区域间商贸联系加强,B项正确;战国时期,国家分裂,并没有形成统一大市场,排除A项;布币为统一流通货币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和其他货币比较,也没有具体说明铸造技艺问题,不能得出金属铸币技术水平高,排除D项。故选B项。4.如图为《云梦睡虎秦简》中的一枚,该竹简记载的是《秦律》相关内容。该竹简反映了当时()盗采人桑叶,赃不盈一钱,何论?货(罚)徭三旬(三十天)。诬(诽谤)人何论?当黥(脸上刺字)。——云梦睡虎地秦简A.赋税徭役繁重 B.基层治安混乱 C.刑法严酷苛刻 D.社会风气较差【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秦朝。据题干及所学可知,秦律中规定偷盗不到一钱要罚徭役三十天。诽谤他人要脸上刺字。这反映了当时刑法严苛,C项正确;材料是秦律,而不是赋税,排除A项;材料反映秦律的严苛,而与基层治理无关,排除B项;不能因为秦律严苛就得出社会风气差,排除D项。故选C项。5.据记载,西汉刺史“以六条问事(考察豪强、郡守等)”。汉成帝时,有人向刺史朱博揭发当地丞尉(县丞和县尉的合称)有问题,而他则以丞尉不在自己的管辖权限之内为由,拒绝办理这个案子,并让百姓去找别的部门来解决这问题。这表明西汉刺史()A.监察对象单一 B.监察权力较小 C.监察方式落后 D.监察范围明确【答案】D【解析】根据“以六条问事”“不在自己的管辖权限之内”等信息及所学可知,西汉刺史主要监察地方高官及诸侯王,材料中的“丞尉”级别低,不在其监察范围之内,这反映了刺史监察范围明确,D项正确;根据“考察豪强、郡守等”及所学可知,西汉刺史监察地方豪强、郡守及诸侯王,监察对象并不单一且监察权力巨大,排除A、B两项;材料体现不出监察方式的落后,排除C项。故选D项。6.东汉时期豪族收恤宗族中的贫困者,蓄养宾客,收留破产流亡的农民,向他们提供救济和保护,同时豪族对依附农榨取高额地租,多为收成的50%。据此可知,东汉时期豪族势力的发展()A.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B.得益于“推恩令”的实施C.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D.导致门阀士族迅速崛起【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据题干“收留破产流亡的农民……榨取高额地租”,依附农的收入被豪族榨取,并没有进入国家财政,从而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C项正确;根据题干可知,豪强势力收留破产流亡农民的目的是为了榨取高额地租,而不是出于仁义道德等方面的考虑,与儒家思想无关,排除A项;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与东汉时期豪族势力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D项“迅速崛起”表述不恰当,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7.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大批流亡至长江流域。至东晋时,朝野仍以北伐念。宋齐之后,侨人却多安于南方,不再作北伐之想。侨人之变()A.预示着北伐失败的最终结局 B.加速了官制变革的到来C.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有利于江南进一步开发【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大批流亡至长江流域,并逐渐在南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这有利于江南进一步开发,D项正确;侨人之变有利于江南进一步开发,与北伐失败无关,排除A项;侨人之变有利于江南经济的发展,与政治领域官制变革无关,排除B项;此时国家分裂,侨人之变不能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8.下图为北魏六镇(即军政合一的地方机构)示意图。北魏前期军镇将兵选拔备受重视,将士可免除赋税和徭役孝文帝迁都后,许多内迁的拓跋氏贵族当上了高官,与汉族高门地主把持朝纲,留在六镇的鲜卑贵族受到冷落,失去升迁机会,不良情绪滋长、不法行为日盛。这反映出孝文帝改革()A.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B.使统治者阶层内部出现分化C.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D.在民族对抗中失去原有意义【答案】B【解析】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由材料“北魏前期……军镇将兵的选拔备受重视,将士可免除赋税和徭役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许多内迁的拓跋氏贵族当上了高官……留在六镇的鲜卑贵族受到冷落,失去升迁机会,不良情绪滋长、不法行为日盛”可知,孝文帝迁都这一举措,促使鲜卑贵族内部出现了分化,B项正确;结合“留在六镇的鲜卑贵族受到冷落,失去升迁机会,不良情绪滋长、不法行为日盛”可知地方势力可能会膨胀,而非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鲜卑贵族内部的分化,而非改革促进了封建化进程,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民族融合,并非因为民族对抗失去原有意义,排除D项。故选B项。9.贾思勰编撰《齐民要术》的标准有三:农业及食品加工存储技术属于“资生之业”,要“靡不毕书”;对尚未引进的国外作物仅存其名目;对“商贾之事”和“花草之流”绝不记录。这表明《齐民要术》的社会历史价值是()A.增益国家粮食安全 B.完善经济发展理论C.推动中外文化交融 D.革新传统农业技术【答案】A【解析】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据材料“农业及食品加工存储技术属于‘资生之业’”可得出,《齐民要术》注重食品的加工和储存,这有利于提高国家粮食安全,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农业加工和储存技术,并非体现经济发展理论的完善,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对尚未引进的国外作物仅存其名目”可知,《齐民要术》对国外作物仅存其名目,并未强调农业发展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农业加工和储存技术,并未对传统农业技术进行革新,排除D项。故选A项。10.唐代实行羁縻制度,对内降的游牧部落设置都督府和州县,以其部落之人为都督、刺史、县令。由此可见唐代()A.中央集权相对衰落 B.藩镇问题由此产生C.游牧民族地位低下 D.民族政策因地制宜【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代实行羁縻制度,对内降的游牧部落设置都督府和州县,给予内降的游牧部落一定的自治权,体现了唐代民族政策因地制宜,D项正确;唐朝通过羁縻制度管理少数民族,有利于中央集权,并且材料内容没有强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羁縻制度与藩镇问题无关,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唐朝通过羁縻制度管理少数民族,未涉及游牧民族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11.唐朝科举初期,明经科考儒家经典,进士科考涉及国家现实问题的“时务策”五条。唐高宗时进士科形成杂文(文学)帖经(儒家经典)策问三场考试制。唐玄宗时明经科加试时务策。这说明唐朝的科举()A.日益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 B.更加注重官员的身心健康C.直接避免官员腐败的后患 D.将明经科视为得人才关键【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唐朝科举初期,明经科考儒家经典进士科考涉及国家现实问题的“时务策”五条,唐高宗时进士科形成杂文(文学)帖经(儒家经典)策问三场考试制,唐玄宗时明经科加试时务策”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的科举不仅要考察儒家经典还要考察考生对时务的对策即时务策,反映了唐朝科举制更加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A项正确;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唐朝科举制更加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没有提及官员的身心健康的内容,排除B项;直接避免这一说法太过绝对,排除C项;进士科强调实务,最得人才,而非明经科,排除D项。故选A项。12.北宋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却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其主要目的是()A.恢复“兵农合一” B.减轻人民负担C.实现富国强兵 D.抑制土地兼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却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面临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的问题,故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实现富国强兵,C项正确;A项是措施之一,不是目的,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减轻人民负担和抑制土地兼并不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排除BD项。故选C项。13.《梦粱录》是一本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如表为《梦粱录》中与临安民众体育活动相关的部分记载。据下表可知,临安的体育活动()瓦市相扑者,乃路岐人聚集一等伴侣,以图镖手之资。南瓦、中瓦,大瓦,北瓦、蒲桥瓦……作场相扑……覆射……使棒作场……踢弄……散要…分数甚多。拖儿带女,就街坊桥巷呈百戏使艺,求觅铺席宅舍钱酒之资。A.兼有商业化与娱乐化双重属性 B.举办的地点较为集中C.得到了市民阶层的广泛的参与 D.体现了重文轻武观念【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临安的体育活动在瓦舍、街坊桥巷举行,既有表演性,又可以盈利,因此兼有商业化与娱乐化双重属性,A项正确;体育活动的举办地点有瓦舍和各种街坊桥巷,“举办的地点较为集中”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得到了市民阶层的广泛的参与不能全面概括表格内容,排除C项;材料表明临安的体育活动兼有商业化与娱乐化双重属性,与重文轻武观念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4.朱熹认为,通过格物的手段,为吾心已有之知增加知识,从而认识吾心已有之知,所以对外物穷一分理,就为吾心增加一分知,于物之理穷得愈多,而我心之知就愈广。由此可知,朱熹()A.创立了心学流派 B.强调实践的体悟C.挖掘了儒经内涵 D.重视德行的积累【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朱熹在此强调的是“格物”的重要作用,而朱熹的“格物”强调走出书斋,在实践中体悟“天理”,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心学流派的创立者是陆九渊,排除A项;朱熹此言并未体现出对儒经内涵的挖掘,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实践的体悟”,而“重视德行的积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5.战国时,我国就已创造了指示南北方向的“司南”,宋代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用于航行的指南针。北宋匠人毕昇在唐代雕版印刷日臻成熟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南宋时对北宋火药配方进行改进,发明了爆炸性的“铁火炮”。这说明,宋代主要科技成就()A.依赖实践经验总结 B.注重继承前人成果C.具有广泛世界影响 D.服务于外贸的需求【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由“战国时,我国就已创造了……‘司南’,宋代在此基础上发明……指南针。北宋匠人毕昇在唐代雕版印刷日臻成熟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南宋时对北宋火药配方进行改进,发明了爆炸性的‘铁火炮’”可知,宋代科技指南针、活字印刷、铁火炮均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说明宋代科技注重继承前人成果,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注重继承前人成果,而非依赖实践经验,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的影响,排除C项;指南针提高了航海技术,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服务于外贸需求,其他两项发明均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16.“省”的本意为宫禁,引申为中枢机要、行政机构的名称。随着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行省成为中央派出机构,“省”的含义遂由宫禁、中枢机要转变为地方行政机构,地方拥有相应的权力。这一变化反映了元朝()A.朝廷调整统治策略 B.蒙汉政体趋向一致C.统治机构日益完善 D.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使得“省”的含义由宫禁、中枢机要转变为地方行政机构,这是元朝为了有效管理辽阔疆域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一变化反映了元朝朝廷在统治策略上的调整,即通过设立行省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同时也赋予地方一定的权力,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发展需要,A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元朝的行政机构问题,并未涉及到政体问题,排除B项;材料中只涉及到“省”,并没有涉及其它机构,无法得出“统治机构日益完善”的结论,排除C项;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是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与元朝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战国后期,随着统一趋势的出现,诸子之学也出现了学术整合的趋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齐国的稷下学派和吕不韦召集门客编撰的《吕氏春秋》。齐国的稷下学派,实质是各派学说争鸣辩论的产物。田齐政权以优厚待遇,吸引各国谈说之士,会聚于稷下学宫,史称“稷下学士”。稷下之学不以一家一派学说为主,而是由政府提供场所和待遇,让各派学说自由辩论,彼此争鸣。稷下学宫的开设,吸引了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学派,诸家争辩的议题也非常广泛。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各派思想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进一步交融。吕不韦著《吕氏春秋》,则采取了思想整合的策略,期望糅合诸家观点,整合成一种新的学说。——摘编自于凯《战国史》材料二自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过鲁以太牢祀孔子以后,两汉时期的皇帝常亲自到孔子故居祭祀。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儒学上升为汉代社会的主流思想,汉代以察举制度选官,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的太学和郡国学培养学生。汉元帝即位后,儒生地位进一步提高,朝廷主要机构里充斥着儒生官员。西汉末年,实际掌控西汉政权的王莽也重用儒生,托古改制,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到两汉时期,随着汉光武帝对儒学的重视,儒学在社会各阶层普及开来,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摘编自杨爱国《论东汉儒学在社会上的普及》(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后期“百家争鸣”呈现的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汉时期儒学在社会各阶层中普及的原因,并简述其影响。【答案】(1)特征:由争鸣开始走向整合;得到政府支持;议题广泛。(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原因:西汉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察举制度的实施;太学及地方官学的发展;王莽对儒学的推动和对儒生的重用;汉光武帝对儒学的重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影响: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特征:根据材料“诸子之学也出现了学术整合的趋势”可知,由争鸣走向整合;根据材料“田齐政权以优厚待遇,吸引各国谈说之士”可知,政府支持;根据材料“稷下学宫的开设,吸引了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学派,诸家争辩的议题也非常广泛”可知,争鸣议题广泛;【小问2】本题为背景类和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两汉时期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儒学上升为汉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得出西汉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根据材料“西汉末年,实际掌控西汉政权的王莽也重用儒生,托古改制”得出王莽对儒学的推动和对儒生的重用;根据材料“随着汉光武帝对儒学的重视,儒学在社会各阶层普及开来”得出汉光武帝对儒学的重视。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阐述,得出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初,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共同决策。此后,为专事权,皇帝往往令某一宰相总理政务,使之位居群相之上。至唐宪宗时期,首相制正式形成。安史之乱后,皇帝猜忌武将,令宦官典禁军,宦官担任的枢密使权力不断膨胀,后来宦官甚至可以与宰相一同决策。为牵制两者势力,皇帝又令草拟诏书的翰林学士参与决策。中枢机构遂呈三足鼎立之势,唐中后期的皇帝如能平衡好三者关系,可以使朝政勉强处于一个脆弱的平衡状态。但宦官因掌握军权而势大难制,甚至可以对皇帝行生杀废立之事。——摘编自张琰《唐代宪宗朝中枢政局演进研究》材料二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调用翰林院学士、编修等官员协助处理一些文字工作。明成祖时的阁员官品仅为五品。仁宗时,内阁权力不断加重,逐渐成为国家的正式机构。嘉靖和隆庆年间,内阁权力进入顶峰。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万历皇帝还是个孩子,张居正又身为帝师,很容易影响皇帝的决策。万历帝的“批红”在司礼监冯保指导下完成,而冯保跟张居正关系密切。张居正把自己的意见授意他人,写成奏章,再由自己“票拟”赞同。这样,大臣的“奏章”,阁臣的“票拟”,皇帝的“批红”,由张居正一手操控,达到空前一致。——摘编自王其集《明代内阁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中枢制度演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演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内阁与皇帝的关系。【答案】(1)表现:从三省共决策到首相制形成;宦官枢密使权力膨胀,参与决策;翰林学士加入,形成三足鼎立。原因;皇帝集权需求;安史之乱后宦官势力崛起;宰相与宦官间的权力斗争。(2)关系: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存在,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内阁“票拟”权力来自皇帝;内阁后期拥有事实性决策权,对于皇权有一定影响;阁臣的选拔由皇帝主导。【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中国)。表现:据材料一“唐初,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共同决策。此后,为专事权,皇帝往往令某一宰相总理政务,使之位居群相之上。至唐宪宗时期,首相制正式形成”可得出从三省共决策到首相制形成;据材料一“宦官担任的枢密使权力不断膨胀,后来宦官甚至可以与宰相一同决策”可得出宦官枢密使权力膨胀,参与决策;据材料一“皇帝又令草拟诏书的翰林学士参与决策”可得出翰林学士加入,形成三足鼎立。原因: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演变的表现是皇帝集权需求,安史之乱后宦官势力崛起,以及宰相与宦官间的权力斗争等因素作用的结果。【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二“朱元璋调用翰林院学士、编修等官员协助处理一些文字工作。明成祖时的阁员官品仅为五品”可知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存在,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结合所学可知,作为皇帝秘书机构的存在,阁臣的选拔由皇帝主导;据材料二“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万历皇帝还是个孩子,张居正又身为帝师,很容易影响皇帝的决策。万历帝的‘批红’在司礼监冯保指导下完成,而冯保跟张居正关系密切。张居正把自己的意见授意他人,写成奏章,再由自己‘票拟’赞同”,结合所学可知内阁票拟权力来自皇帝;据材料二“仁宗时,内阁权力不断加重,逐渐成为国家的正式机构”,结合所学可知内阁后期拥有事实性决策权,对于皇权有一定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海洋政策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北宋政府禁止在海上与辽、金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动,设立专门针对辽的海防机制。宋代将外商贸易纳入系统的市舶管理体制之下,实行抽解和博买,并允许和鼓励本国民众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宋代海洋政策表现出极强的利益取向,中原王朝中第一次以财政的眼光看待海上贸易。——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洋政策新变及其国内效应》材料二明朝建立后,国内局势不稳,倭寇时常登陆骚扰,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四年下令“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其海禁旨在通过禁止民间的海上互市,以隔断海商与倭寇的联系。永乐时期,政权巩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明成祖决定派遣郑和率舰队出使西洋诸国,以“昭示恩威,扩往圣之鸿规,著当代之盛典,舆图开拓、万善咸臻”。郑和下西洋虽然有经略西洋的明确意图和实践努力,但受到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制约,缺乏发展海外贸易的明确主观动机。然而在客观上,郑和船队在下西洋过程中广泛开展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了共同发展。正统(1436-1449年)以后,随着政治腐败,海防松弛,倭寇劫掠又在中国沿海一带蔓延开来。此时的明朝政权只有以海禁政策来应对内外危机了。通过接连的禁令,海禁政策之严厉很快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摘编自孙海峰《略论明朝的海洋政策》(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洋政策的新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并归纳明朝海洋政策的特点。【答案】(1)新变化:海防机制更具有针对性;海外贸易管理逐渐制度化;政府对商民从事海洋经济活动管理有所松动;海洋政策的利益化取向,重视海外贸易对财政的影响。(答出任意三点即可)(2)影响: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中外友好联系,提高中国影响力;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影响了中国后续的海洋事业。(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特点:与国内外环境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政治目的远大于经济目的;具有较强的内敛型、被动型、防御性。(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新变化,据材料“设立专门针对辽的海防机制”得出海防机制更具有针对性;据材料“将外商贸易纳入系统的市舶管理体制之下,实行抽解和博买”得出海外贸易管理逐渐制度化;据材料“允许和鼓励本国民众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得出政府对商民从事海洋经济活动管理有所松动;据材料“海洋政策表现出极强的利益取向,中原王朝中第一次以财政的眼光看待海上贸易”得出海洋政策的利益化取向,重视海外贸易对财政的影响。【小问2】本题是影响、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明朝(中国)。影响:据材料“郑和船队在下西洋过程中广泛开展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可知,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据材料“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了共同发展”可知,加强中外友好联系,提高中国影响力;结合所学从造成严重财政困难、影响以后的海洋事业的角度分析。特点:据材料“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四年下令‘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永乐时期,政权巩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明成祖决定派遣郑和率舰队出使西洋诸国”、“此时的明朝政权只有以海禁政策来应对内外危机了”可知,与国内外环境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据材料“昭示恩威,扩往圣之鸿规,著当代之盛典,舆图开拓、万善咸臻”可知,政治目的远大于经济目的;据材料“明朝建立后,国内局势不稳,倭寇时常登陆骚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离婚双方抚养子女权益保障合同版B版
- 2024年种子包装与运输服务合同模板3篇
- 2024年石油产品国际贸易结算与支付合同范本3篇
- 2024-2025学年桂林市永福县数学三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中国铁塔集团上海分公司招聘8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限公司纪检岗位招聘2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移动广西公司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电信集团限公司政企信息服务事业群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电信山东聊城分公司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应用风险控制团队科研助理公开招聘3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蛇年元旦晚会
- 大学学业规划讲座
- 【MOOC】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综合管廊知识
- 《国家课程建设》课件
-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解析
- 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操作手册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及答案
- 2024过敏性休克抢救指南(2024)课件干货分享
- 2024年贵州贵阳市贵安新区产业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汕头市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心招聘专职教研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