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天津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天津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天津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天津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天津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1.《瀛寰志略》出版后,在朝的统治者、满汉官员、理学家、社会士绅,无不为《瀛寰志略》所展示的世界所惊诧,无不为大清帝国只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天下之尊”的事实所震骇。《瀛寰志略》的发行()A.引导传统地理观变革 B.推动社会各阶层力量的重整C.削弱了封建专制统治 D.极大冲击了传统礼教价值观【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由材料“在朝的统治者……无不为《瀛寰志略》所展示的世界所惊诧”"大清帝国只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瀛寰志略》学习并吸收了西方近代先进的地理学思想,运用当时先进的经纬度学说划分地球,对世界各国在地球上的位置有比较准确的划定,这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舆地学观念,引导了传统地理观的变革,A项正确;地理观的改变并不能推动社会各阶层力量的重整,排除B项;《瀛寰志略》并未削弱封建专制统治,排除C项;当时的人们只是为大清帝国并非“天下之尊”所震骇,“极大冲击了”传统礼教价值观的表述过于夸大,排除D项。故选A项。2.1845—1854年间,英国领事阿礼国追踪福州出口土货的来源地和运销路线,发现了福州与苏州、杭州、汉口等地的贸易网络;梳理上海运销茶叶的路线,发现了以鄱阳湖为中心的贸易网络。这些新发现()A.表明英国开始窃取商业情报 B.揭开了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序幕C.促使晚清政府加大开放力度 D.便利了西方入侵中国的内陆市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人发现中国境内的区域贸易网络,这就使得他们可以更方便地掠夺中国的原材料和有针对性的进行商品输入,便利了西方入侵中国的内陆市场,D项正确;英国人发现的是中国内陆的贸易网络,并不是窃取商业情报,排除A项;此时列强还没有开始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十九世纪末《马关条约》签定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B项;这些新发现和晚清政府加大开放力度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3.“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这场革命”()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引起晚清中央权力下移 D.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根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这场革命促使清政府开始向西方学习,出现了像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样的有识之士,故这场革命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促进了汉族地主势力的崛起,引起晚清中央权力下移,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排除A项;洋务运动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排除B项;太平天国一度动摇了清政府统治根基,“严重动摇”过于夸大,排除D项。故选C项。4.两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从外交的制度架构上开始向西方趋同。1868年,清廷主动派出以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为首的使团赴美修约,蒲安臣未咨请总理衙门核准即擅自越权签署续增条约,清廷予以承认并交换批准。这表明()A.美国在列强侵华格局中居主导地位 B.西方国家对国际法运用持双重标准C.清政府对近代国际法的尝试与偏离 D.清朝外交活动中崇洋媚外现象严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效仿近代西方的外交制度。但对于蒲安臣擅自越权签署条约的行为清政府却予以承认,这又体现了清政府在近代外交上的不成熟。由此表明了清政府对近代国家的尝试与偏离,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外交的近代化,并不能说明美国在列强侵华格局中居主导地位和西方国家对国际法运用持双重标准,排除AB项;清政府尝试近代外交并不是崇洋媚外的表现,更不能说严重,排除D项。故选C项。5.招商局成立之后,承运漕粮成为招商局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抢夺此笔生意,1875年,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表示,情愿将漕粮运费从招商局的每担6钱左右降至1钱。《申报》惊呼:“此事惊闻之下,未免太觉其减价。”因李鸿章和招商局坚决抵制,才未成行。据此可知,当时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漕运成为中外争夺焦点C.民族企业生存环境恶劣 D.大众媒介关注政治变革【答案】C【解析】根据“招商局成立之后,承运漕粮成为招商局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抢夺此笔生意,1875年,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表示,情愿将漕粮运费从招商局的每担6钱左右降至1钱”可知,材料反映民族企业发展遭到帝国主义的压迫,生存环境恶劣,C项正确;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漕运成为中外争夺焦点,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大众媒介关注政治变革,排除D项。故选C项。6.在19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民主”和“民政”都可用来翻译democracy,当时的士大夫更喜欢用“民政”,因为“民主”看起来和中国君主制更对立。后来“民主”逐渐成了标准翻译。下图为主要文献中民主、民政的使用次数统计(1864—1915年)。这说明()A.民主思想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B.君主立宪成为主要政治追求C.甲午战后救亡路径发生转变 D.民主路径由改良渐转向革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民主、民政的使用次数统计(1864—1915年)”可知,1894年之前,民主与民政的使用次数都较少,1894年之后,民主与民政的使用次数明显增加,民主的使用频率远高于民政,说明甲午战后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兴起,救亡路径发生转变,C项正确;民主思想得到社会普遍认同,普遍认同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在材料中无法确定君主立宪是否成为主要政治追求,排除B项;民主路径由改良渐转向革命,给定的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7.1894年《申报》报道∶"日本蔓尔岛国,矿产有限,库藏空虚,一有战事,则纸币不能流通,商贾为之远引,厘市萧条,盖藏告匮,其困乏可立而等也。"而"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异而月新。……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该报道表明A.中国近代化成效显著 B.符合社会转型的需要C.营造维新变法的氛围 D.对日本缺乏全面认知【答案】D【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国内外危机,清政府实行洋务运动。经过洋务运动实践,中国经济有所发展,国人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对日态度虚骄。说明的是当时的中国人对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经济和军事实力得以迅猛发展的情况缺乏全面认知掌握,D项正确;近代化成效显著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该报道不符合实际情况,不符合社会转型的需要,排除B项;材料与营造维新变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下,这一变化过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注:常关负责管理水路沿岸与主要内陆贸易,收入归中央;厘金局负责管理地方贸易,收入主要归地方。A.清政府的财政自主权逐步受到削弱 B.中央和地方税务范围受到侵夺C.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 D.清朝政府的外贸收入迅速增长【答案】C【解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时空是晚清时期。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9世纪50年代以来,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的业务范围出现了重叠,特别是在19世纪90年代,被列强控制的海关管理权也管理了一部分厘金局和常关的税收权力,说明中国税收逐渐被列强控制,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C项最佳;19世纪50年代以来,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的业务范围出现了重叠,特别是在19世纪90年代,被列强控制的海关管理权也管理了一部分厘金局和常关的税收权力,这表明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A项次佳;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税收机构重叠,体现的是地方和海关的税收机构侵占了清政府的税收权,B项次佳;图片反映的是税收机构的业务范围变化,不能看出税收的实际数目,无法得出清政府外贸收入迅速增长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9.我国很多省份出版过论述20世纪初某一历史事件的著作,其核心内容包括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武装斗争和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等。这些著作主要反映了()A.义和团运动社会影响 B.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D.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风暴在中华大地上迅猛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宣传革命思想,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孙中山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以徐锡麟、秋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材料所述的“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指的是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和革命思想的传播,材料所述的“武装斗争”指的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行的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一起,材料所述的“各地新政府的建立”指的是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可见材料所述的著作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未进行民主革命宣传,也没有在各地建立新政府,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思想文化运动,不涉及“武装斗争”,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武装斗争,也没有在各地建立新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10.1919年5月底,陈独秀发文,将五四运动视为“国民爱国自卫”的体现,并提议“平民”以“强力发挥民主政治的精神”来“征服政府”。恽代英认为五四运动“可使平民注意政局之腐败,而生不满现再之思想,为革新之动机”。这些评价深刻反映了五四运动()A.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 B.沉重打击了北洋政府统治C.对民众觉悟的深刻影响 D.具有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答案】C【解析】五四运动中民众的力量得以体现,因此陈独秀和挥代英都认为应当发挥民众的力量,以征服政府或者实现革新,这说明五四运动对民众的觉悟有深刻影响,C项正确;材料不是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对民众的影响,因此部分思想家想要通过民众来打击北洋政府,B项是意图而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1924年,孙中山在其《三民主义》中说:“真正的三民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的大同世界。”而孔子向往的“大同”世界,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表明孙中山A.力图推行中体西用治国理念 B.为天下为公思想赋予新内涵C.主张摆脱西方政治思想束缚 D.借传统思想来寻求变法革新【答案】B【解析】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本是中国传统的政治观念,而孙中山在其《三民主义》中说“真正的三民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的大同世界”,所以孙中山的观点为为天下为公思想赋予了民主革命时代的新内涵,B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的理念,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孙中山“真正的三民主义”包含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理念,并未摆脱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变法革新”与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观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毛泽东在总结民主革命的经验时指出:“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也是一条真理。我们过去就是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5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这一认识旨在()A.肯定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B.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重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D.借鉴苏俄革命的成功经验【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指出“1921年党成立到1935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而民主革命胜利的经验在于,不迷信先生,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旨在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B项正确;肯定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与“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不符,排除A项;重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借鉴苏俄革命的成功经验与“我们吃了先生的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3.《中国的1936年:两种命运的决战》一书中叙述:说起1936年的中国,也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事情、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中国的大西北就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这两个政治事件的共同点是()A.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B.结束了国共十年对峙局面C.积聚了民族救亡力量 D.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两个政治事件是指会宁会师和西安事变,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战略转移的完成,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其共同点是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后,两者积聚了抗日救亡力量,C项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排除A项;西安事变结束了国共十年对峙局面,排除B项;国民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14.1943年,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开辟专栏连续报道陕甘宁边区推选出来的劳动英雄模范事迹。劳模的肖像不仅出现在报纸的头版,而且与毛泽东等边区政府领导人的肖像一齐挂在美术馆、民众馆、边区政府会议室等公共场所。这一时期的劳模宣传旨在()A.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 B.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C.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 D.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主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的中国。根据“劳模的肖像不仅出现在报纸的头版,而且与毛泽东等边区政府领导人的肖像一齐挂在美术馆、民众馆、边区政府会议室等公共场所。”可得出,宣传劳模,为的是树立榜样的力量,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从而巩固抗日根据地,C项正确;提高素质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当时党的工作重心并没有转移,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团结其他阶层有关,这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5.1949年2月,美国《时代》杂志介绍某期封面人物:“毛泽东,正引领着中国加入世界共产主义阵营。对西方而言,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它是自苏联革命以来最大的胜利;对绝大多数中国百姓而言,则意味着和平。”材料能反映的事实是()A.中国内战局势发生重大转变 B.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即将取胜C.美国在华反共立场有所改变 D.中共工作重心已经发生转移【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对共产主义而言,它是自苏联革命以来最大的胜利;对绝大多数中国百姓而言,则意味着和平”,结合时间1949年2月,可以看出,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美国政府的立场,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共工作重心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第II卷非选择题(共3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标准轨运货铁路。1877年,为保障北洋海军、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器局的煤炭需求,开滦矿务局计划修建铁路承担煤炭运输工作。此计划因守旧官员施压下被清政府撤销,直到次年复请修建才获准。开始曾用驴马拖拽,后改机车曳引。1885年,迫于中法战争的失败,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并以“铁路开通可为军事上之补教”,兼管铁路事务。1886年李鸿章奏准把唐胥铁路延展到芦台并计划与津沽铁路连接,同时向北展筑到山海关。这一计划,在巩固海防和东北边防的名义下,获得了批准。——摘编自金世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天津附近铁路得以修建的契机和阻力。材料二津浦铁路是由天津通往南京浦口的铁路干线,是旧中国铁路最为华彩的篇章。津浦(津镇)铁路修建大事记1898年容闳请修津镇铁路获得清政府批准。德国因美国资本参与该线途径山东,阻拦铁路修建。英国认为沙俄资本支持的芦汉铁路威胁其长江流域势力范围,要求清政府给予津镇铁路贷款权作为补偿。1899年在英德利益妥协下,共同出资与中方签订《津镇铁路借款草合同》,借款订为740万英镑,年息5厘,借款期50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华北兴起,筑路一事遭到当地民众反抗,正式合同各方都未再过问。1903年英德要求与清政府“速行商妥”正式合同签订,清政府一直以拖延方式回应。1905年收回利权运动和各省商办铁路运动蓬勃展开,直隶、山东、江苏三省绅商要求废除借款自行筹款修建津镇铁路。1907年清政府批准自筹款项修建津镇铁路,英德两国获悉后以“妨碍邦交”为名向清政府提出诘问。后经各方谈判,三省以厘税做担保向英德借款,但办路“一切之权全归中国国家办理。”1908年津镇铁路改为津浦铁路,6月正式开工修建。——整理自金世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在铁路修建过程中列强经济侵略方式的新变化?分析造成铁路修建过程曲折的原因。材料三唐胥铁路起点“唐山铁路遗址(现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与津浦铁路分别在2018年和2019年入选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据《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整理(3)综上所述,分析唐胥铁路与津浦铁路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理由。【答案】(1)契机:洋务运动在天津的开展;洋务企业与北洋海军对煤矿物资的需求增加;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对海防与东北边防的重视;近代天津开埠通商后军事与经济地位的提升。阻力:守旧官员的阻挠;落后观念的制约。(2)变化: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原因:甲午战后列强在划分势力范围上的矛盾;义和团运动的高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民间力量(开明士绅)以及清政府一定程度上对铁路主权的维护。(3)理由:在中国交通发展历史上有标志性意义,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有较强的影响力,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传承和发展城市文化;发挥育人价值。【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契机:根据材料“1877年,为保障北洋海军、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器局的煤炭需求,开滦矿务局计划修建铁路承担煤炭运输工作”可知,洋务运动在天津的开展;洋务企业与北洋海军对煤矿物资的需求增加;根据材料“1885年,迫于中法战争的失败,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并以‘铁路开通可为军事上之补教’,兼管铁路事务。1886年李鸿章奏准把唐胥铁路延展到芦台并计划与津沽铁路连接,同时向北展筑到山海关。这一计划,在巩固海防和东北边防的名义下,获得了批准”可知,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对海防与东北边防的重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天津开埠通商后军事与经济地位的提升。阻力:根据材料“此计划因守旧官员施压下被清政府撤销,直到次年复请修建才获准。开始曾用驴马拖拽,后改机车曳引”并结合所学可知,守旧官员的阻挠;落后观念的制约。【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变化:根据材料“德国因美国资本参与该线途径山东,阻拦铁路修建。英国认为沙俄资本支持的芦汉铁路威胁其长江流域势力范围,要求清政府给予津镇铁路贷款权作为补偿”“在英德利益妥协下,共同出资与中方签订《津镇铁路借款草合同》,借款订为740万英镑,年息5厘,借款期50年”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原因:根据材料“1898年”“容闳请修津镇铁路获得清政府批准。德国因美国资本参与该线途径山东,阻拦铁路修建。英国认为沙俄资本支持的芦汉铁路威胁其长江流域势力范围,要求清政府给予津镇铁路贷款权作为补偿”可知,甲午战后列强在划分势力范围上的矛盾;根据材料“义和团运动在华北兴起,筑路一事遭到当地民众反抗,正式合同各方都未再过问”可知,义和团运动的高涨;根据材料“收回利权运动和各省商办铁路运动蓬勃展开,直隶、山东、江苏三省绅商要求废除借款自行筹款修建津镇铁路”“”可知,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民间力量(开明士绅)以及清政府一定程度上对铁路主权的维护。【小问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理由:根据材料“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标准轨运货铁路”“津浦铁路是由天津通往南京浦口的铁路干线,是旧中国铁路最为华彩的篇章”及其发展史实和所学知识,可从在中国交通发展历史上有标志性意义,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有较强的影响力,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传承和发展城市文化;发挥育人价值等方面分析。17.【近代西书阅读】材料一西学书籍规模化与市场化流通,意味着19世纪80年代的天津出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西书阅读人群。对天津的洋务人士而言,西学与时务书籍为其常备之书。一个对算学和西学充满兴趣的小型知识群体多为功名在身的士人。民间书肆的西书发售与西书阅读市场相互作用,表明西学在天津士大夫阶层和民间社会广为扩散与渗透。当时天津的西书流通与阅读不仅象征着当地士人读书风气的变动,也可视为晚清沿海都市知识变迁的一个缩影。——摘编自田涛《洋务时期天津的西书流通》材料二维新前后,西学书籍广为发行的背景下,不少士人能够博览群书,结合中西学术源流和思想谱系,进行“跨文化对话”。各种西书通过亲友之间的赠阅和邮递,在地方社会形成新的阅读圈层,促进“阅读共同体”的空间成长。新学吸引开明官绅的阅读目光,突破帝制时代原有的封闭阅读系统。在新旧冲突加剧的过渡社会,士人通过对西书的集体选择和整体阐释,形成了更为庞大的“阅读共同体”,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变革的步伐。——摘编自蒋建国《晚清士人的西书阅读与意义之网——以日记史料为中心》(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时期天津的西书阅读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前后士人西书阅读出现变化的原因并予以评价。【答案】(1)阅读主体:由洋务人士、士大夫群体向民间扩散,呈现多元化;阅读内容:算学等科学技术为主的西方时务书籍为主;阅读背景:西学书籍的市场化和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阅读的影响:推动读书风气的变化和都市知识变迁。(2)变化原因: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甲午战后民主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西学东渐逐渐深入到制度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患的推动性作用。评价:为近代救亡图存提供力量;提升资产阶级的社会影响力;推动维新思想传播,为维新变法奠定一定的思想基础,并未找到真正的救国道路,对整体社会的影响有限。【解析】【小问1】根据材料一“对天津的洋务人士而言,西学与时务书籍为其常备之书。一个对算学和西学充满兴趣的小型知识群体多为功名在身的士人。”可知阅读主体由洋务人士、士大夫群体向民间扩散,呈现多元化;根据材料一“一个对算学和西学充满兴趣的小型知识群体多为功名在身的士人”可知阅读内容是算学等科学技术为主的西方时务书籍为主;根据材料一“表明西学在天津士大夫阶层和民间社会广为扩散与渗透”可知阅读背景是西学书籍的市场化和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根据材料一“当时天津的西书流通与阅读不仅象征着当地士人读书风气的变动,也可视为晚清沿海都市知识变迁的一个缩影。”可知阅读的影响推动读书风气的变化和都市知识变迁。【小问2】原因:根据材料二“维新前后,西学书籍广为发行的背景下,不少士人能够博览群书,结合中西学术源流和思想谱系,进行‘跨文化对话’”和所学知识可从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维新派推动等方面分析作答。评价:根据材料二“新学吸引开明官绅的阅读目光,突破帝制时代原有的封闭阅读系统。在新旧冲突加剧的过渡社会,士人通过对西书的集体选择和整体阐释,形成了更为庞大的‘阅读共同体’,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变革的步伐。”可知,为近代救亡图存提供力量;提升资产阶级的社会影响力;推动维新思想传播,为维新变法奠定一定的思想基础,并未找到真正的救国道路,对整体社会的影响有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分析近代中国如何抵御、反抗作为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帝国主义不断扩张、殖民,维系国家统一与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就是近代中国如何吸收、借鉴各种现代性因素,将其内化为中国自身的积极因素,进行国家建设,寻找富强之道的历史;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内外形势下,形塑新的政治实践主体,破除各种政治、社会与文化压迫,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平等与解放的历史;更是在古今中西纠缠不清的情况下,思考中国文化存续与更生的历史。简单说来,以文明叙事凸显中国近代史演进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中华文化的历史厚度与德性品质;以富强叙事彰显中国近代史上大多数集团、群体、力量参与历史活动时的普遍心理共性与共同诉求;以阶级叙事呈现中国近代史上所面临的基本困境,以及真正能解决这些困境的历史力量与历史过程,并从中总结值得后人珍视的历史经验。——摘编自王锐《关于中国近代史叙事问题的思考:合富强叙事、阶级叙事、文明叙事为一》根据材料,围绕中国近代史的叙事问题,选择某一角度或者自拟角度,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写明角度,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答案】角度:中国近代史是近代中国吸收、借鉴各种现代性因素,进行国家建设,寻找富强之道的历史。洋务运动提倡“中体西用”思想,洋务派主张在不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的技术,实现中国的富强,但由于甲午战争的失败而破产,但是洋务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